① 哪裡能找到美國小學生上課的視頻。。最好是連續的,,幾個學期的。不要片段
土豆上有「美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實錄」 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都能看到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② 美國中小學教師怎樣上課的 詳細
美國中小學教師這樣上課 ------- 楊志成先生親身經歷 楊志成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截取了他們教師上課的側影,從中可見美國教育的特色。 美國中小學教材編寫得非常精細,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從出版社拿到的教材一般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書、教學輔助材料等。其中,教師用書編寫得非常詳細、全面,幾乎包括了學生用書的全部內容以及相關知識,同時還有大量的篇幅用來指導教師如何上課。 和我一起學習的一位同學曾經鬧過這樣一個真實的笑話: 他在參觀一所小學時對校長說:「能否給我一套你們學校的英語教材以便我進一步了解美國課程的情況。」當時校長很為難,沒有馬上回答。那位同學覺得這校長挺小氣的,幾本教材還捨不得。可是過了兩個星期,那校長突然打來電話說:「教材給你搞到了,馬上送去。」結果來的是一個貨運卡車,一共 10 大箱教材——從出版社直接運來的。裡面不僅有學生和教師用書,還有聽力磁帶、光碟和圖片等。 這時,我的同學才知道為什麼那位校長當時沒有馬上答應。原來對於美國教師而言,一套教材意味著所有的教學用書和教學輔助資料。這是價值上千美元的財產呀!沒准兒經過學區董事會決議才能定呢。 正是由於美國教材的編寫非常豐富、全面、細致,教師拿到教材後只需整體規劃課程的安排,考慮如何將豐富的資料用於教學,參考教師用書實施每一節課就可以了。 但也有學校和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安排中並不完全按教師用書實施,在確保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他們將自己的課程整合成綜合性課程,如:以主題性課程實施,以學科交叉性課程實施等。 教師制定教學計劃又稱備課。由於美國中小學教材的教師用書已經給教師提供了一個針對每節課的教學計劃,教師在備課中就可以拿出大量時間和精力思考教學計劃的整體性和教學計劃的科學性。 美國教師備課的過程主要考慮以下四方面的問題:了解學生、選擇課題、明確目標、設計活動。 在這裡面,設計活動是美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非常注重的環節。他們往往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如游戲、幽默故事、辯論等。活動實施的過程一般是這樣的:介紹、技術指導、特殊學生活動、資料和材料的選擇、評價方法、結束活動。 除了這些,美國教師也非常注重在備課的過程中准備教學技巧。課堂開始的導言是課程實施的技巧之一。美國教師一般認為好的開始可以這樣進行:講故事,提問引導性問題,展示圖片,角色扮演,討論一個線索,做一個猜謎性的游戲等。此外,教師在備課中還要考慮怎樣結束課程,怎樣評價學生的收獲等技巧。 美國的小學一般為固定班級教室上課,教師在教室辦公,包班上課,獨立安排學生一天的學習活動。這方面基本上和中國的小學相同。中學則和我們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學教師一般固定在一個教室辦公,學生流動走課。學生上課用書等都在固定的教室中,因此學生上課不必帶書。在課堂的組織上非常靈活,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注重教學內容的遷移,強調課程的整合性。 雖然美國教師上課有很強的公開性,其他教師、領導甚至家長都可以隨時聽課。我們去參觀學校時也是可以隨時進入學校的任何一個教室聽課,並參加教學活動的。但是,一般美國的校長和其他教師不輕易評價教師的課程,以體現尊重教師的專業能力。所以,美國教師在課程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很強的自主性、權威性和靈活性。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專業化特點。這樣的條件一方面可以約束教師授課要根據大綱,依據教材,接受公眾監督;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充分依據自己的特點和學生特點創造性運用教材,設計別具特色的課程。 因此,美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活躍。他們會採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喜歡自己的課程。 建立一個活躍的開端很重要。教師在第一次和學生見面以及每一堂課的開始都注意主動和同學們建立良好的關系,用笑容、幽默或食品吸引學生。無論對多大的學生美國教師都是這樣歡快地建立一個活躍的開始。如有的教師給我們研究生上課時,每次課前都給每個學生發一塊糖,調節課堂的氣氛。 另外,注意重復學生的回答,也是美國教師常用的和學生主動合作的技巧。這個過程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尊重,使學生有一種願意參與的感覺。教師活躍而認真地聽學生的表達,也是一種主動和學生合作的做法。這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考和智力創作的尊重,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激勵學生勇敢地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③ 美國小學課堂真的可以「為所欲為」嗎
不可以。
在小學階段 ,美國小學生言行得到規范、嚴格、有計劃的訓練,將為他們長大後良好的言行打下很好的基礎。因此,美國小學從學生進入校門的一刻起就一直在老師的眼皮底下沒有中國學校的課間休息的概念,學生基本上沒有互相打鬧、喧嘩搗蛋的機會,也就大大減少了由學生相互打鬧引起的大小意外事故。
④ 中國課堂和美國課堂有什麼不同特點
美課堂教育的顯著特點與中國課堂教育比較如下:
1. 課堂教育的總體印象:興趣、形散而神不散與任務、紀律、整齊劃一
美國中小學課堂給人的總體印象是:上課好似在開討論會,學生經常分組參與活動,發言積極,課堂上時常歡聲笑語。然而,看似散亂的課堂教學,其實卻是「形散而神不散」。
課堂上學生處於興奮狀態,不斷有人在提問題,每個問題都能得到老師或同學回應。討論中,學生可隨時接住同伴的話題繼續進行,老師在旁邊觀察指導。講課時,學生若有問題隨時舉手提問,老師及時回答。學生按興趣選自己喜歡的課程,在他們看來學習是很有趣的事情。
教室四周的牆面上看上去「很亂」,貼滿了各種資料,諸如課表、教學用的貼圖、圖畫、操作規則、重要知識提示、學習方法、充滿哲理的標語、名人名言、公式、概念等等。教室里還放著學生小組活動的手工作品等。教室是全方位、立體的"裝飾布置",就連教室門內外及黑板都不放過。每個學生的單人照片、名字、集體照以及教師和其家人的照片都貼在了牆或門的某些位置上。
中國中小學課堂常常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學生穿著整齊的校服,端端正正地坐在非常擁擠的教室里聽講,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要抄寫大量筆記,課堂有嚴格的紀律。教室牆壁基本上是光禿禿的,教室整潔干凈。開設的課程全是必修課。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一項艱巨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2.不同特色的教室:小班授課與大班授課
採用小班授課是美國課堂的一大特色。每個班學生人數一般不超過30人,25個左右甚至20人以上的班就算是「大班」了。美國的教室看起來就像中國的實驗室(Lab)與講習室(Classroom for lecture)的綜合。緊靠教室牆都擺放有連在一起的很寬的實驗台,實驗台上放置著常用教具和一些基本儀器。牆上一般還設置有用於放置書籍、資料等的壁櫥,裡面放滿了供學生課堂活動用的道具。教室中心擺放著課桌和椅子,桌椅以組為單位擺放在一起,不分先後。教室都裝備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
若讓美國人看中國的基礎教育課堂,所有課堂都屬"超大班"。桌椅擺放整齊,桌間距很小。除專用的教室外,一般不在教室內擺放實驗儀器和教學用具,教室純粹是為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用的。除重點中學和城市的一些學校外,其他學校的教室里很少見到配備齊全或利用率高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很難想像,這種教室能培養出眾多動手與創新能力都很強的創新人才來。
3.學生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與獨立學習
美國教育注重學生在課堂內(On-class)協作學習的同時,還強調學生在課堂外(off-class)的合作學習。在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同時,提倡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團隊協作,共同完成某項任務的合作學習方式。強調小組(Group)和團隊(Team)集體的力量,發揮團隊的作用。注意培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提倡在協作中提高自己。例如,師范生在課堂上的教學實踐練習經常為2-4人一組共同協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布置的許多作業非得幾個人共同協作完成不可。在獨立思考的同時,提倡分享(Share)別人好的想法和建議(Good idea)。注重交流和溝通,重視別人的不同意見。重視他人從不同渠道獲得來的知識和信息。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同伴和同行的工作善於鼓勵和贊賞。學生的學習經常為主動的、自主的學習。
中國的教育過分重視學生課堂內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課外的所謂「非正式學習場合」的實踐學習。在課堂學習中,要求學生獨立學習、自學,獨立完成作業。同伴間學習相互保守,機械記憶多於動手和理解,學習常為被動學習。
4.學生的表達能力:口若懸河與不善言談
美國教育一慣都很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這種表達能力主要包括語言表達、書面表達(如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和行為表達(如表演能力和動手能力)等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校開設有說話課、閱讀課、寫作課和交流課。課堂上經常可見學生小組討論和發言。為便於學生討論交流,課堂採用以小組為單位的類似開圓桌會議的形式,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隨時回答問題和指導學生學習。學生的實驗結果或手工作品一般都需要通過口頭表達展示給大家。因而他們所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流暢、滔滔不絕、動作自然大方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應試教育下的學生培養模式,常常忽視對學生各種表達能力的培養,老師在課堂上常常唱獨角戲。交流討論對老師和同學來說都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因為老師擔心課堂浪費時間,影響教學進度。學生害怕回答問題出錯時被其他同學嘲笑。
5.學生的學習時間:半天學習與全天學習
美國中小學一般早上8:30開始上課,每節課45-55分鍾不等,課間休息5-10分鍾。中午吃飯時間只有40分鍾左右,沒有午休時間。下午3:00中學生放學離開校園。學生沒有大量的作業。布置的課外作業多是與同學的小組活動或社會實踐。學生日常學習很少在晚上加班加點。星期六、星期日以及節假日學生從不補課。因而,美國學生很少戴眼鏡。
中國的中小學生通常每天在校時間至少8-9個小時,回家有大量的各科家庭作業得作,許多學生常常要作作業到晚上11:00以後。若是畢業班的學生,學習到午夜很常見。如果算上節假日補課,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可達12個小時。
6.學生的課外活動:技能訓練與理論強化
在美國,人們將學習時間與休息時間分得很開。課堂外、節假日常可見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參與群體性社會實踐。這些活動大多以鍛煉技能和培養團隊精神為目的。夏令營是一種比較流行的學生假日活動方式。學生的課余活動多以集體性和實踐性強的項目為主。美國人很重視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主張在集體活動中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品質。
中國的夏令營班基本上都是為學生知識積累和理論強化開設的,其最終目標就是為各種考試作準備。這種夏令營班通常包括奧數班、作文班、英語班、書畫班以及各種形式的提高班、強化班。辦夏令營班永遠是以掙錢為目的。
7.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
在美國,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學校用A, B, C, D, E計分制計分,不給學生排名次,通常不將學生的成績當眾公布。重視對每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以及在小組和團隊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對學生平時的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同行評價)能及時進行反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不斷提高。學生平時的成績在總成績中所佔的權重一般都較高,尤其是在實踐性較強的某些課程中,平時成績所佔權重更高。例如,在大學校園師范生的教學法課中,平時分佔75%,期末成績僅佔25%,有的老師甚至不進行期末考試。在筆者曾訪問過的一個中學某門課的期末考試中,老師竟然允許學生各自帶一張提前准備好的「夾帶」進教室。
在中國,學校通常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評價的唯一手段。
8.師生在教學中的關系:導演-演員型與演員-觀眾型
在美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很像導演與演員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通常老師已經把上課的主要內容與安排通過各種方式公布給學生,學生一般在課前已預習過當天上課的內容,因而知道老師上課要開展哪些活動,需要提前准備哪些東西。上課時,老師只需要強調本節課活動的主要內容、條件及注意事項,然後課堂按既定的計劃進行,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發揮個人創造性,充分利用小組的集體智慧和力量,力爭既快又好地共同完成課堂任務。
老師的主要工作是:組織活動,分發資料,解釋規則,回答問題,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做好記錄以及對學生的表現及時反饋,等等。課堂上老師是主要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者,其作用像導演。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就像演員在領會導演意圖後,創造性的完成某個演出動作和內容一樣,有時,學生的作用更像合作導演。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教師永遠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當然,服務必須是優質的。
在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如同傳統意義上的演員與觀眾的關系。在教學中,老師講什麼內容、怎麼講,講多少,學生通常只有在課堂上才知道。教與學互動性差,學生總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缺乏自主性。老師像演員,學生像遵守紀律的傳統的聽眾、觀眾一樣,不喜歡與演員互動。
9.教師的課堂用語:鼓勵、肯定與命令、埋怨
在美國課堂教育中,所討論問題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老師希望同學各抒己見。在課堂上,老師習慣用大量鼓勵、表揚及肯定的言語與語氣評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小組工作和表現。其目的是促進所有學生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交流表達,形成寬松的課堂氣氛。例如
對學生正確回答了問題時,其肯定用語通常為:Good!Exactly!Definitely! Absolutely! Correctly! Excellent! Yes! You are right!I think so! I agree! Yeah!對學生提出比較新穎的問題或見解時,教師常用的表揚語為:Good question! Good idea! Interesting! Cool!當學生精彩地完成工作時,教師常用語如:Well done! Good job! Excellent! Wonderful! Terrific! Cool!當學生提出好建議時,教師常用語如:Good idea! Sure! Great! Sounds good! Sounds great! Prefect!學生回答完問題後,老師常用語如:Good job! Thank you! Give a big hand!學生回答不全面或對某個問題的回答絕對化時,老師喜歡說:It depends! In my opinion, I don't think...
在中國的課堂上,老師喜歡將所給問題的答案設置為唯一的,用的最多的是命令語和批評語。
10.科學教師授課的門數:一人幾科與一人一科
在美國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里,許多老師在一學期內可同時講授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不要以為美國缺少教師,關鍵是許多教師有能力和精力同時講授幾門不同學科的課程,特別是科學課,學生從上小學開始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才分專業。小學到高中的物理、化學、地質、生物等都被稱為科學科,基礎教育階段淡化學科界限。在美國的大學里,有專門的課程講述各學科之間的科學,這有利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全面了解與掌握。
在中國的學校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不同學科的課程一般由不同學科畢業的專業老師來上。一個老師通常一學期給同一年級的幾個平行班級講授同一門課程。對涉及到非本專業的知識一般不講。學科本位主義思想嚴重,都強調自己所講授的學科課程很重要。這導致的直接結果便是學生回家不得不應付大量來自不同學科的作業,學生跟本沒有自主選擇課程的餘地。
中國高考中的「3+X」考試模式,其中的「X」,原本就是想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將三科(物、化、生或者史、地、政)知識內容放在同一試卷考試,稱為「綜合卷」。但實際執行時,是將三科內容分開放置在同一試卷內考,根本不是真正的「綜合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乏大量會出綜合題、會評閱綜合卷的教師隊伍、缺乏會作綜合題的學生!傳統教育體制導致了教師與學生知識面狹窄。
11.教科書及教學資料:公有教材與個人資料
在美國,公立小學、初中、高中的教材和教學資料全部免費。
走進這些課堂你會發現,學生的教科書和教學資料擺放在教室四周的檯子上。教材都有統一編號,但沒有學生的名字。這是政府為學生購買的教科書和資料。上課時學生可以使用,但不能在上面塗抹寫畫,用完後自覺放回。學生一般不把教材帶回家,若確實需要,在徵得老師同意後,可以帶回家,但課前須按時歸還。
在美國高校,由於教材不免費,且教材都相當昂貴,學生通常從學校的舊書商店裡買舊教材使用,學期結束後一般都將教材又賣回舊書商店,供其他學生再次購買使用,這為經濟緊張的學生們節約了不少資金。
在中國,教材是學生掏錢買的,學生每一學期都得買大量教材和教學輔導書。一旦到了學期結束,就會束之高閣或被扔掉。有些資料學生甚至根本沒有來得及看就扔掉了。
通過以上比較可知,中美課堂教育的不同理念和方式,最終導致了各自培養出的人才也呈現不同的特點:美國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分類培養,注重動手和技能訓練,而中國喜歡把學生都按培養科學家的模式來統一培養,注重基礎知識積累而輕視實際技能訓練。這樣,美國培養出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中國培養出了大量的知識型人才;美國的人才知識面廣,技能熟練,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創造思維與能力,且很有個性,其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對接得比較好,而中國的人才普遍表現為在某一領域內知識積累扎實,但知識面相對較窄,對學科之間的聯系了解不深,適應變化的能力較弱,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個性,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這正是當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因素之一。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擁有創新型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將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創新水平。也正因為如此,我國當前適時提出推行素質教育,並將素質教育作為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保障。為此,新課程改革應切實重視和加強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課堂教育新模式的改革。
什麼是人民滿意的教育?目前,人們的答復肯定會是孩子考上好大學。從這一點看,群眾目前的目光就集中在孩子的「高考」上。由於高考與招生體制的改革相對滯後,這就客觀上支持了目前的"應試教育"。因而,這使得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在新課改實行過程中發生了很大抵觸,這也正是新課改推行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所在,也是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面對新課改出現的主要困惑。
對國家而言,如何能將素質教育與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合起來;對學校而言,如何能將素質教育與高考升學結合起來;對高校而言,如何能將素質教育與高校的招生結合起來,等等,這些將是留給廣大教育者們仔細研究並需要亟待解決的課題。
德國著名數學家克隆尼克的學生康托爾年輕時創立了集合論,在數學基礎研究上做出了傑出貢獻。但這個成就卻遭到了他的老師克隆尼克的反對,他一面極力否定康托爾的研究成果,一面對康托爾進行誣陷和攻擊,說他得了數學瘋病,這種誣陷和攻擊長達十年,致使康托爾受不了長期的非難和打擊而精神失常。從此,作為教師的克隆尼克永遠被釘在了教育學發展的恥辱柱上,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最劣質教師的代表。
中小學教師,尤其是「名師」,他們拯救或是毀滅孩子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海姆基諾特博士說的:「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個決定因素。我個人的方法可以創造出教室里的情景,我個人的氣氛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作為一位教師,我擁有巨大的力量讓孩子們過得痛苦或者歡樂。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況下,一次危機是驟然升級還是逐步化解,一個孩子是獲得進步還是日益墮落,我的態度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海姆基諾特博士的話,高度概括了教師對學生的巨大影響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決定性作用,教師既可以成為毀滅學生的超級專業殺手,也可以成為拯救和塑造學生的天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有仁厚博愛的情懷和寬闊的胸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自然規律,萬不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固守自己的名譽而毀滅學生,不能有意無意地去製造一些沒必要的傷害或悲劇。尤其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得各方面知識與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學生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學生也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教師不再是權威。因此,教師必須在思想和心靈深處調整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成為學生成長的朋友,學習和進步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激勵學生去學習、去創新、去超越,使學生不斷地完善自己。同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有能力成為學生卓越的引導者,有能力欣賞每一位學生,欣賞學生的單純幼稚,欣賞學生的差異,欣賞學生富於幻想、別出心裁的創新。教師應努力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充分享受「教學相長」的樂趣。
教育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使人能夠更好的生活、發展,使人最大限度地擺脫來自外界的束縛和威脅,保持人自然、純真的天性。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創造的文明和強大的物質世界越來越成為人類自己生存的強大異己力量,人類面臨著嚴峻的被異化的危機。因此,保持人自然、純真的天性,保護、發展人真善美的本性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的職責也就是對人的生命和心靈的呵護與安頓、和諧與提升,使人的生命富於活力和創造力,使其挺立、自由。那麼,要實現教育的這個目標,要真正盡到教書育人的職責,從人格品德方面來說,教師必須首先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仁厚博愛的情懷和寬闊的胸襟。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懂得人性,並能准確把握人,才能塑造出靈魂健康、人格健全、富有靈性和創造力,適合時代、社會、人民需要的優秀人才。
另外,仁厚博愛的情懷和寬闊的胸襟是人具有優秀人文素養的情感基礎。而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通過優秀的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對人性的理解、把握和開掘則與教師的人格和自身的人文素質息息相關。教師要把知識中蘊含的豐富優秀的人文信息,根據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需要進行挖掘,甚至拓展延伸,然後藝術地傳遞給學生,內化成學生自己的人文素養,啟迪學生的智慧,啟動學生的內在動力,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優秀的個性,健康、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正確、深刻的理解並把握科學文化知識的人文性,把握蘊含於文化知識中的塑造優秀人格品質的因素,在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完善自己健全人格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這就要求教師在生活、工作、學習中能發現美、懂得愛,要求教師具有仁厚博愛的情懷和寬闊的胸襟。而學習是塑造人格美的重要方法。我國古代思想家十分強調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修養、智慧和人格美的層次,以達到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師不得不對科學文化知識作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
⑤ 美國小學生怎麼上課
各國情況不一樣:
英國公立中小學生一般是上午9時左右到校,15點30分左右離校。高年級和低年級稍有差別,但相差在半小時之內。比如最高年級上午8時45分到校,最低年級9時15分到校;有一條是統一規定的,所有中小學必須在17時前凈園。同時國家還明文規定兒童每天學習不得超過6小時。
另外,英國的教師資源長期嚴重缺乏。中小學教師很多是從北愛爾蘭等遠地而來,他們每天上完課還要回家,因此學校必須早放學,才可以使這些教師從容趕路。而且,他們的工資是按課時計算的,通常學校不允許隨便加班。
美國小學生每天8時45分到校,15時15分離校。除了中午有一個小時午餐,上午的課都不分明確的課時,也就是沒有45分鍾一節課的制度。老師會調換上課內容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時,如學生要上廁所,可隨時舉手示意,獲准後即可前往方便。沒有統一的「方便」時間。中學生也是早上8時45分上學,15時15分放學。他們每天的課是1.5小時一節的課三節,1小時的課一節,總共是5.5小時的課。中午有一小時吃飯時間。
阿根廷公立學校(中小學一般合校)都是二部制,即分上午和下午班。上午班8時到12時上課,下午班13時到17時上課,都是4小時。學生大部分就近入學,家遠的有學生車接送。私立學校是全日制,一到放學時間,接孩子的汽車塞滿大街。
墨西哥中小學生都是8時上課,14時放學。上午10時30分是加餐時間,公立學校由政府免費提供牛奶和小點心,私立學校則由學生自帶。另外,公立學校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節課40分鍾,一天共6節課。私立學校有校車專門接送孩子。公立學校離家遠的學生家長接送。
委內瑞拉公立小學因校舍緊張,分上下午班上學。上午班早上7時上課,11時下課,學習4個小時,下午在家自學。下午班13時上課,17時下課。上午和下午兩次下課時學校都供應點心,學生吃完後回家。少部分學生由家長接送,多數學生乘桔紅色的校車往返學校。
巴基斯坦學校8時上課,13時放學,下午就沒有課了。作業幾乎沒有。家境好一點的都用車接送孩子,但開車的多是家裡的司機。條件不好的家庭就讓孩子坐校車上下學。
德國小學生早上8時開始上課,每天低年級只上4小時課,高年級最多上6小時,最遲13時20分放學。德國的學生一直教育學生要獨立,要求學生自己上學,但許多媽媽還是自願送孩子到校。
羅馬尼亞小學生每天8時整到校,一般有家長送。他們每天只上4節課,每節50分鍾。通常每個班有30名學生。
⑥ 美國小學+journeys是怎麼回事
一、 為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而中國的學生視學習為功利,因而習慣於應付,學習是家長、老師的事情,是為陞官發財找工作而學,學得被動、教條、無奈。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他們覺得要趁孩子年齡小時抓緊培養創造性思維,而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美國的學生低分高能,中國的學生高分低能。
三、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中國的課堂要舉手發言,美國的課堂鼓勵自由發言。中國的課堂如果對教師的結論不同意會遭受批評,而在美國的課堂上則受到表揚。中國的課堂講紀律,美國的課堂講人權。
四、師生關系:
在中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孩子剛踏入學校就知道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人不承認權威。中國孩子盲目崇拜老師,覺得老師總是對的,中國的老師喜歡保持威嚴,不苟言笑,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五、考試制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而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在中國,考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淘汰;而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六、班級人數:
中國雖明文規定每班不超過45人,但鄉鎮及縣級學校班級人數平均60人之多,法律並不能約束什麼。而在美國,一個班的人數不超過30人,31個人就屬於違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國人看重的是誠信——自我信譽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時間:在一年中,中國中學生有8個月是上課時間,每天11個小時左右的在校時間。美國學生每年只有1000個小時左右。上學時間短、課業負擔少,這是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時間還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安排時間。
八、成績單:
成績在美國屬於「隱私」。老師給家長看成績單,他只給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績,不會公布全班的成績。在中國,行政部門會想方設法的公布學校成績。教師的考核也要看學生的升學率、優秀率。
九、教材:
美國的教材淺顯,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數學.但是他們注重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國的教材一味的強調夯實基礎。
十、課外生活:
中國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在美國小學生一旦走進校門就開始真正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讓小孩接觸社會環境的方式非常多,他們認為教育即生活。
⑦ 美國小學生上課時是不是人每節課都換教室
他們是走班制,就是按照課表到不同的教室上課,而不是像中國這樣固定一些班級,然後每節課讓老師來上課。
⑧ 美國小學生會很開放嗎
如此開放的美國中小學生教育,看完是真受教了!
過年期間,偶遇定居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年的老同學,酒足飯飽後,聊了很多這些年他在美國的生活種種,他說感觸最深的就是美國中小學生教育,他列舉了幾個方面,聽完後我也被震撼了,從來沒想過中美大國之間的距離雖然正不斷縮短,但兩國的教育認知和開放性竟然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小編在此簡單做了下整理,分享給各位,希望對計劃去美國讀書的孩子們有所幫助。
【學習興趣】對於美國中小學生來說,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不會過多參與學生在學習上的選擇,學校倡導學生自主,想學什麼自己看著辦,只要你夠主動夠積極,自己為自己負責,你高興就好。
【教育目的】美國特別重視學生自身創造力的培養,從多個層面和維度去培養孩子創造思性維,創新能力,美國小學生操作能力和其他能動性都超強,甚至有時候會讓家長都感到吃驚
【學生課堂】美國的中小學生課堂多以實踐課為主,通過親歷實踐讓孩子們得到啟發,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從不同的角度去發表意見,表達自我,錯了沒關系,只要是你自己的主張就好。
【師生關系】老師在學生面前無權威,更多是一個學生的授業解惑者,師生間更像是好朋友,課堂上針對論點可以激烈討論,甚至爭吵,但課下可以無話不談成為好朋友。
【考試目的】美國中學生考試全部實行開卷考試,從發放考卷到交卷一般皆為一周時間。考試的目的意在讓學生通過測試發現自身哪方面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完善和提升綜合能力
【班級人數】在美國,全班人數不得超過30人,只要超過1個人就屬於學校違反法律,任何學生或者家長都可匿名起訴學校,起訴人還可獲得國家不凡的獎勵,而學校則需承擔巨額罰款。
【全年課時】美國中小學生全年課時總長在1000個小時左右,每天3-4個小時上課時間,並且幾乎沒有任何課外作業,學校更提倡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發展更多的興趣愛好。
【成績隱私】美國中小學生考試成績是屬於學生的隱私范疇,未經同意不可公開,更不允許學校當眾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只能單獨會見學生或家長,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尊和隱私權。
【教材簡單】美國中小學生教材淺俗易懂,沒有太深奧的理論,課題要求也相當寬松,教材只是為了更好地延伸課下學生的動手操作及創新能力,而學校配置的更多是生活實踐課程。
【學校生活】在美國,學生走進校門即意味著將更多更頻繁地開始社會活動,所有活動由學生自發而成,經費全部需要自籌,很多經費都是學生通過做義工所得,在他們的認知里,學習就等同於生活。
⑨ 美國的學生早上什麼時候上課
小學生每天8點45分到校,15點15分離校。除了中午有一小時午餐(lunch)時間,上下午的課都沒有明確的課時,也就是說沒有45分鍾一節課的制度。在上課時,如果學生要上廁所,可隨時舉手示意,獲准後方可出去,沒有統一的「方便」時間。中學生也是8點45分到校,15點15分放學。他們每天的課是1.5小時的課三節,1小時的課一節,總共是5.5小時的課。中午有一小時的吃飯時間。
高中生(2008-2009):
日常上課時間表:7:37-8:29 Period 1 A G F E D C B
8:34-8:48 Advisory
8:51-9:45 Period 2 B A G F E D C
9:50-10:42 Period3 C B A G F E D
10:47-12:15Period4 (&午餐)DCBAGFE
12:20-1:12Period 5 E D C B A G F
1:17-2:09 Period 6 F E D C B A G
LUNCH SCHEDULE:
(吃飯制度表)
First Lunch Second Lunch
Lunch: 10:47–11:09
Class: 10:47-11:09
Class: 11:12-12:15 Lunch: 11:09-11:31
Class: 11:34-12:15
Third Lunch Fourth Lunch
Class: 10:47-11:31
Class: 10:47-11:53
Lunch: 11:31-11:53 Lunch: 11:53-12:15
Class: 11:56-12:15
During the Lunch Period bells will ring to dismiss students from class to second lunch at 11:21, to third lunch at 11:43, and to fourth lunch at 12:05.
(在午餐時間時鈴聲響起,將在上課的學生遣散去吃午餐,第二次午餐在11:21,第三次在11:43,第四次在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