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與記錄

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與記錄

發布時間:2020-12-07 14:03:10

①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要麼是無從下筆,要麼是滿紙空話、言之無物,要麼是寫流水賬。究其根本,學生在寫作上存在困難的原因是平時閱讀較少、缺乏寫作訓練和缺乏對所需描寫事物的有效觀察方法等,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寫作素材的缺乏,不能順暢地組織語言。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方法
1.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保證有趣。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需要,設計一些游戲、家務勞動比賽等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意識地進行觀察,然後將活動經過詳細地寫下來。這樣不但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寫作的內容得到極大的豐富。
2.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想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當中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想方設法地活躍學生的寫作思路,盡可能啟迪思維。對於學生平時看到的畫面、人、事、物,教師要引導其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而使他們尋找到寫作的源泉,激發起勤於動筆的寫作激情。因為只有想像越豐富,才思才會越敏捷,學生在寫作時的思路才會更開闊。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將事物的特點抓住。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獨特之處,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在對事物進行觀察時要找出其與眾不同的一點。為使學生能夠准確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而進行重點觀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採取對比的方法,幫助學生找出事物的變化及異同,進而將所觀察事物的特點抓住。如在進行人物肖像描寫時,通常學生較喜歡運用「炯炯有神的雙眼」、「櫻桃小嘴」等語句,對所有人都進行了美化,致使學生的作文多數都是「千人一面」。對於此,教師在人物描寫的寫作課中首先可以讓學生描寫本班學生的外貌,引導他們詳細比較不同同學的外貌特徵,將外貌特徵的異同點找出來,然後再重新對所描寫的人物進行描繪,以促進學生觀察能力與寫作水平的不斷提升。

4.注重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在一些寫作課上,學生需要寫《上課鈴響後》、《課間十分鍾》等類型的作文,寫作內容要反映學校的日常生活。對於這類文章,學生常常會感覺沒有什麼可寫的,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日常的學習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堂教學的情況,以促進學生養成善於觀察日常生活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的作文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還原其生活的本來面目,寫真實的人、事、物、感情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於表達、易於動筆,寫作文時才能做到文思泉湧。
二、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
1.對同一事物的不同方位進行反復觀察。《畫楊桃》一文中這樣寫道:「站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不一樣。」教師應藉助書本的教學,告知學生反復觀察的重要意義,反復觀察並非機械地重復,而是在觀察時有所改變,這樣才可以做到一次比一次觀察得深入,才能有所收獲。
2.抓住觀察對象的觀察重點,由此及彼。如《白鵝》一文中,作者在對白鵝進行觀察時,並不僅限於觀察其外表,而是在觀察中抓住它讓人注意的姿態——「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重點將「好一個高大的動物」寫出來。然後對白鵝「嚴肅鄭重」的叫聲做了進一步的觀察和描寫,「有模有樣」的步態與令人搞笑的吃飯動作,從而對白鵝的高傲及與眾不同進行了佐證。
3.進行分析比較,探尋疑點。《五彩池》一文中寫道:「水明明是清的,為什麼在水池裡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這即是經對比將疑點找到。作者再經過分析與探尋,最終得到結論:「原來池底長著許多石筍……石筍就像高低不同的折射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顏色。」根據這些課文的教學能夠向學生進一步說明觀察過程就是分析比較、探尋疑點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解疑釋惑,才能由現象看到本質。
4.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還要引導他們尋找和積累素材。此外,教師還要多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要時常提醒學生留心觀察日常生活,從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其獨特之處和非凡的意義。
5.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觀察習慣有利於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得到提高。小學生形成自主觀察的能力後,就會對生活中的細微變化處、實物的不平凡處進行仔細觀察,還能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②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書評

首先,所確定的觀察點必須是可觀察的現象。可觀察、可記錄、可解釋是觀察點的品質。觀察只是對行為的一種快照,我們很難觀察學生、教師頭腦里的東西,只能觀察能觀察到的東西,如人物(行為發生的主體)、頻率(行為發生的程度)、性質(行為的表現性)、持續時間(行為持續的時間長度)、反應時間(學生接收指示與作出要求的行為所間隔的時間)、強度(行為的強度和力度)、地點(行為在哪裡發生)等。因此,我們所確定的觀察點必須是一系列可感的師生活動與現象,例如:師生之間的提問與應答,闡釋與分辨,輔導與練習,教師移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等。同樣,所確定的觀察點還必須是可記錄的和可解釋的,不可記錄等於不可觀察,不可解釋等於沒有觀察。
其次,所確定的觀察點是觀察者或被觀察者想觀察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要根據自己、上課教師以及合作體的需要確定觀察點。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關心的問題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確定的課堂觀察點就不同。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加強的教學領域或某一方面素養來決定觀察點,作為自己改進的參照。實際上,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需求往往不盡一致,這就需要在課前會議中通過協商來確定觀察點。同時,課堂觀察點的確定還要考慮合作體的需要。課堂觀察合作體形成的條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標,或是研究一個主題,或是形成合作體的教學風格,或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某一方面等。就學科教研組而言,在觀察點的選擇和確定上,要思考本學科教研組近3年的課堂教學追求是什麼。確定了具體的目標之後,就需要考慮與研究主題最密切相關的觀察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觀察——反思——改進」,形成教研活動的跟進鏈條。

③ 求有關小學語文的課堂觀察記錄與分析作業

把豬頭肉和鹽在一起攪拌,

④ 小學語文公開課有哪些觀察要點

觀察要點有:按課的教學內容來看,導入、新授、重難點的解決、教學目標的達成、總結;按照學生的行為有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參與度;教師主要包括語言、教態、行走路線、與學生交流姿勢等。僅供參考。

⑤ 淺談怎樣進行小學語文課堂觀察

小學語文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核心在課堂。
教師要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准則,善於捕捉生活中的語文現象。
創造興趣盎然的語文課堂氛圍,尊重學生情感需要,發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使語文課堂激情飛揚。

⑥ 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課堂觀察記錄和分析

《我是什麼》評課稿

蒲老師執教的是《我是什麼》的第一課時。《我是什麼》是北師大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第13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生動精彩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水的各種變化。文中大量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地揭示了水的各種特性。二年級上期的孩子好動、好奇,同時不乏奇思妙想,如何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知文章的精妙,蒲老師顯然下了一定的功夫。

一、充分把握教材資源,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貼合學生學習需求,讓課堂變成充滿趣味的學堂。

題目「我是什麼」就充滿懸念,開篇一句「我會變」更是會激發低段孩子的閱讀好奇心。蒲老師牢牢地把握住了這個契合點,以「我會變」為主線,引導孩子們邊讀邊勾畫,從理解到朗讀,從說話表達到書寫指導,環環相扣,逐層引導,落實教學。

開課用「我會變」引導孩子質疑,孩子當然好奇:「我」會變什麼?「我」怎麼變?然後帶問題讀課文,勾畫出「我」變成了什麼,幫助孩子理清文章寫作脈絡。接著充分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自己說想看「我」變的什麼魔術,相機展示形象的課件,學習相關段落並融入字形訓練,學習相關語言知識。如「雨」字和「雨」字頭的比較;加動詞比較:「落、飄、打」的准確運用;說話訓練:用「有時……有時……」說話。同時不忘幫助孩子理解並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整個過程寓知識學習於對「水」的情趣認知中,學生滿懷興趣,精力,高度集中,不僅滿足了好奇心,也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隨後,要讓學生從興趣盎然的情趣認知轉入到較為枯燥的識字寫字中,教師仍然以「我會變」調動孩子的學習注意力,讓「水」變成了「氵」變成了「冫」,讓學生研究這個變化中「氵」代表的含義和「冫」代表的含義,從而讓識字寫字也充滿了趣味。

正是因為整個課堂都伴隨著「我想看」,「我想知道」的學生需求,所以學生學得毫不費力乏味。把握教材知識與孩子求知慾的契合點,必然會讓老師輕松地成為孩子學習的領路人。所以,青年教師一定得常抓不懈勤練研讀教材與學生的基本功。

⑦ 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

內容簡介《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主要收錄了數十位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範本,為你講述了他們是如何教學的。教師的意義在於課堂,如果離開了孩子,那麼,一切所謂的「詩」與「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為了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師課前的智慧積淀與傾情投入。語文教師面對文本的姿態、解讀文本的視角、切入教學的埠,固然受其文化涵養、思維品質等方面的制約,但同時也是其課堂觀的物化。可以說,課堂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著教者的備課風格。 編輯推薦《名師怎樣觀察課堂(小學語文卷)》:大夏書系·課堂觀察 媒體推薦對我們一線的任課老師來說,用感性的、直觀的方法來認識或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是最方便也最適用的。 ——支玉恆 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因此,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王崧舟 我的好課觀,可用16個字概括,即: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 ——孫雙金 我以為「大道至簡」,語文課必須返璞歸真,體現一種「簡約之美」,正所謂「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促發展」。 ——薛法根 目錄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理想的語文課堂我的好課觀我欣賞這樣的語文課一堂好課的質量標准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裡讓課堂充滿活力我心目中好課的標准什麼是好課好課美在簡約好課的境界我的好課觀洗凈語文課堂上的浮華洗凈語文課堂上的浮華語文課堂教學診斷與思考語文課堂:莫在課文外圍漫遊想起40年前聽的一堂語文課課堂,允許學生沉默莫被無「度」的「自主」晃了眼透視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教學新課程呼喚新課堂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課堂學習怎樣看別人的課怎樣看別人的課觀課評教, 「路在何方」制定語文課堂標準的思考及目的如何聽高段習作課聽於永正老師上課隨想錄兒童語文課程視野下的聽課低年級閱讀課:尋找一把童年之「尺」著眼關鍵視點,評價綜合性學習的有效性探尋語文之「道」探尋語文之「道」欲把西湖比西子以兩極融通之和 求雅俗共賞之美閱讀課堂教學「五說」怎樣讓語文課彌漫語文味讓語文課歸家讓課堂充滿生長的律動走向智慧的語文教學 文摘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周益民教師的意義在於課堂,如果離開了孩子,那麼,一切所謂的「詩」與「思」便都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為了師生課堂生活的詩性存在,就需要有教師課前的智慧積淀與傾情投入。語文教師面對文本的姿態、解讀文本的視角、切入教學的埠,固然受其文化涵養、思維品質等方面的制約,但同時也是其課堂觀的物化。可以說,課堂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作用著教者的備課風格。那麼,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是怎樣的呢?我理想中的語文課堂應該就是基於兒童同時為了兒童的課堂。我們都在追尋理想的語文課堂,理解角度不一,外化表現多元,但在很多情形下都忽略了課堂的主體——兒童。瑞典「智慧女神」愛倫·凱曾經樂觀地預言:20世紀將「兒童的世紀」。然而,即便僅就語文學習而言,迄今為止我們都很難宣稱已經讓兒童享受到了真正的童年課堂生活。美國詩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中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作為孩子的母語導師,在個體最為美好的階段,我們該播下怎樣的種子?「童年」作為一種意義的負載者,其意義不僅在於生物學意義上,更指向文化層面。我們需要尊重童年的權利,張揚童年的價值,逐漸消除遮蔽童年的課堂。我們語文教師需要一雙孩子的眼睛,需要一顆孩子的童心,應該是一名「長大的兒童」。我常常懷揣著這樣的理想,漫步在通往課堂的准備之路上。走近文本,這是教學准備的首要環節。閱讀是一種讀者與文本(潛在的作者)之間的對話活動,讀者是閱讀的核心,是解釋文本的權威。作品不是作者的豐碑,而是樂譜,需要讀者演奏。由一代代讀者的參與,作品的意義才被不斷地揭示、創造,並不斷積累,因此解讀永無止境。永無止境並非淺嘗輒止的借口,雖不能窮其盡,卻須求逼近。面對文本,我常常喜歡以不同的視角嘗試著去了解、去接納、去審視,力爭做到多角度交流,全方位把握。我喜歡將自己設想成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近文本:——我是作者「我是作者」是求其「真」的過程。文本主要傳遞什麼信息?主要抒發什麼情懷?其最初本義為何?這一過程其實便是追尋文本基本涵義的過程。「識真」既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進一步求解的前提。「我是作者」要力爭准確還原文字傳載的信息。「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人情。」作者與讀者問固然由於諸多因素,無法達成一致的認識,但文字畢竟具有一定的客觀性,閱讀者完全可以憑借對文字信息的深刻把握,最大度地逼近作者的本義所在。要識得其「真」,就須真切地走進,實在地揣摩,從而還原抑或再建。葉老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我是作者」要以接近作者的情感面對文本。時間、空間、閱歷、氣質都是橫跨在作者與讀者間的鴻溝。閱讀者就要設法通過,先走近作者再走近作品。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用洗練的文筆,勾勒出一幅寒江雪釣圖,似是寫景。但此詩作於詩人謫居永州期間,了解詩人生平遭遇,就會頓曉詩中「漁翁」實是詩人自喻。柳宗元被貶永州,精神受到很大打擊,這首詩就是他藉助歌詠隱居山水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壓抑。而將四句首字連讀,更讀出詩人「千萬孤獨」的落寞、孤寂。——我是孩子「我是孩子」是對母語學習規律的認識。教材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孩子,閱讀學習教材是他們語文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兒童的閱讀心理與成人有著很大差異,他們重直覺把握,重感性體驗。教學的成功建築在對兒童的理解上,需要教師擁有一雙孩子的眼睛。「我是孩子」是一種真誠的教師情懷,而非故意做出的「下蹲」姿勢;是一個感情真實的心性意義上的兒童,而非耐著性子模仿孩子的「偽兒童」。「我是孩子」為教師解讀文本開辟了一個新奇的天地。李吉林老師說:「兒童的眼睛是奇異的。世界在兒童的眼裡猶如童話一般。孩子看山,好像山窪里會走出一個白鬍子老爺爺,坐下來跟他講故事;孩子看雲,雲兒在飄,好像大白馬在草原上奔跑,咦,馬兒跪下來,還等著他騎呢。……我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啊,真的,那山那水也瞧著我,那花那樹點頭微笑,誘惑著我和孩子們投入她的懷抱。」教育學者李慶明指出:這里的「看」是一種基於師生心靈對話與溝通的參與性、移情性、體驗性的「本質直觀」,它擺脫了觀察者的自我中心,克服了觀察者與觀察對象的二元分離,從而避免了那種純自然科學式的簡化「解釋」,獲得了對作為活生生的人的「兒童」的豐滿理解。用「孩子的眼睛」看教材我們就會想,《江雪》詩中,那蓑笠翁為何怪怪地釣起了雪來(「獨釣寒江雪」)?小猴兒好可愛,它們捨不得那麼美麗的月亮掉進水中(《撈月亮》)。——我是教師「我是教師」是多種角色的融合。以作者的視角易於領悟文本的原始意義,以孩子的視角易於了解學習對象的心理狀態,但這些仍然不夠。我們還要斟酌作者所寓之意是否適於向孩子揭示?應該領著孩子求解到何種程度?文本進入教材,除去原先意義的價值,編者又賦予其何種意義?這就是教師的視角。「我是教師」,所以我要考慮,《江雪》詩中所寓之意應該向孩子們揭示到幾分?蓑笠翁的「釣雪」誤會又該如何消除?「我是教師」是一種專業解讀。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同一般讀者的文本閱讀是不盡相同的。一般意義的閱讀主要旨在理解文章內容、接收相關信息、獲取精神享受等等,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與自由度。教師閱讀則更講究准確與深入,同時還是一種「為他」式解讀,一切皆是為著更好地輔助兒童,考慮的是如何以文本為憑借促進學生的言語發展。我喜歡以不同的姿態面對文本:——先做「信教徒」做「信教徒」,是我們對待文本的一種應有禮遇。每個文本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這種勞動的成果理應得到讀者的認同、尊重。受某些思潮影響,有些人總想著如何解構、顛覆甚或「大話」文本,我以為這是很不嚴肅的表現。即便「解構」、「顛覆」,也應以洞察文本、佔有文本為前提,首先也應該真誠地領會與感受。其實,很多的誤會都出於誤解。做「信教徒」是對文本認同的過程,是獲得經驗、汲取智慧、贏得力量的過程,也是起飛必不可少的助跑。——再做「反思者」自然,教師不該成為教材的奴隸。如果說「信教徒」是「入」,那麼「反思者」就是「出」。作為一種精確化、典型化的材料,教材曾經是教師、學生心中膜拜的對象,是少數學科專家、權威人士的意志的物化,幾乎成了「真理」的代稱,教師、學生不會也不敢對其產生疑問。正是長期認同於這種觀念,我們的課堂鮮有爭執與懷疑,教師習慣了教教材,孩子則習慣了以教材為標準的演繹與推理,與生俱來的好奇、懷疑漸行萎縮。其實,教材僅是課程資源的一個維度,教師、學生才是創造課程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應將教師、學生置於跟教材「等高」的平台,甚至,教師、學生也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參與「自我教材」的構建,由此可帶來全新的學習方式,進而有力地提升課程質量。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反思者」的角色要求。記得在《可愛的草塘》的教學准備中,通過先期的閱讀體悟,我感受到北大荒變成「米糧倉」後的可喜新貌,感受到其景美、物豐、人勤的內涵。但是再往深里思索,在當今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倫理理念下,這種開荒墾荒還值得宣揚嗎?其時恰巧閱讀到《喜聞北大荒又荒》一文:「過度開荒也造成了原始生態系統的破壞,曾經肥沃的黑土地日益貧瘠,為此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恢復生態,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可持續發展的實質是由片面強調人的主體性和人對自然的征服掠奪,轉變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北大荒的變遷使人聆聽到了人與自然的協奏曲,看到了再造秀美山川的多彩畫卷。」這正解決了我的疑慮。像這樣的反思常常成為教學設計的一個有力抓手,成為利用教材、改造教材的有效資源。

⑧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與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語的設計是否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是關繫到這堂課教學效果的關鍵,也是是否能把學生引入課堂的關鍵。我們在導語設計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珍珠鳥》的導入語:「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松鼠》這一課,懂得了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也是人和鳥兒友好相處的樂趣。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看,這就是漂亮的珍珠鳥(看課件),美嗎?是啊,看到這么美麗可愛的小鳥,誰都忍不住要多看幾眼。

⑨ 小學語文課堂觀察主要內容有哪些

小學語文考題類型主要包括三大塊:基礎知識,閱讀,作文。
一.基礎知識:1.看拼音寫漢字回;2.改正詞語中答的錯別字;3.填空:課文填空,查字典等;4.按要求寫成語;5.寫名言警句,歇後語,對聯等;6.默寫表達不同感情的古詩;7.標點符號的運用;8.破折號的運用;9.按要求寫句子;10.修改病句;11.關聯詞的運用;12.句子大比拼13.口語交際等等。
二.閱讀:課內和課外各一片。
三.作文:1.命題作文;2.半命題作文;3.材料作文。
以上只是淺顯解答,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觀察與記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