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有哪些
(1)客觀性原則。
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感情,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大綱、教材、教學目標要求來確定,要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來確定。
(2)科學性原則。
評價本身就是一種科學實踐。科學性原則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則和教學原則,同時評價指標的權值分配要科學並切合實際,評價的手段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結論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並且具有可比性。
(3)整體性原則。
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門藝術。它的質量效果是綜合多種因素形成的,如果過分地強調某一因素就會導致整個系統失去平衡,這是不公平的。
(4)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原則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用一致的標准。堅持一致性原則是由於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必須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有利於構造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5)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建立指標體系時,必須有明確的目標要求。這些目標要求重點突出,標准適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6)指導性原則。
要求對評價對象的行為做出判定,從而使被評價者從中得到啟發和教育。
⑵ 怎樣才能算是一堂好課 ——談優質課的評價標准
1、談談您心目中好課的標准。 評價一堂課成功的關鍵要看學生,要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來考慮,把老師的表現放在第二位。要看看整堂課是否以學生為本,是否把學生當成了課堂的主人。所以我說評價一堂課時,關鍵是看學生的表現。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就能科學、正確地反映教師的素質。 第一,從學生的課前准備,看老師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培養 聽課時,聽課的教師一般先於授課老師到教室,這時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學生的學習習慣。要授課的內容是否已經預習,筆記是否放在課桌上,本節課所需的學習工具是否准備妥當,等等。通過這些基本的課前准備,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授課老師平時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情況。只有充分准備了,才能在課堂上與教師積極配合,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第二,從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氛圍,看教師對學生的調動能力 從課堂上的學習氛圍,可以很好的看出一名教師加於課堂、啟發學生的能力。在教授優質課的時候,由於評委老師多,聽課老師多,學生拘謹,老師緊張,所以把課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情況也就不奇怪了。有的老師看學生不配合,乾脆就一個人表演了。雖然有回答問題的同學,也只是個別平時表現較好的,一堂課被叫起無數次,老師還樂此不疲。問而不答,於是就不問;啟而不發,於是就不再啟發。至於個別竊竊私語者、昏昏欲睡者,也就顧不顧來了。 對課堂上學生的種種表現的考查,就是對教師加於課堂的能力的考查。 第三,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看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生理解能力的高低,思考問題的角度,見解的獨到行,表達的條理性,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有的老師為了把這堂課上好,不知在課下演練了多少次,可是一道真槍實彈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就差強人意了。 這種臨陣磨槍,綵排過不知多少次的課,毫無新意可言。從學生機械生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授課老師平時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第四,從學生完成的課堂習慣,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我們上課的目的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你以為該講的都說了,目標就完成了,自我感覺還不錯,其實,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如果三個學生到黑板上做題,結果兩個做錯了,這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課。 總之,學生在評價一堂課好壞最好標准。
⑶ 如何界定課堂教學的高效性,依據哪些評價標准進行簡要論述
高效課堂的評價標准
如何界定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目前教育界還缺少科學的、具體的、量化的衡量標准,這就對構建「高效課堂」產生了制約。在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以有效、高效課堂教學為指向,可從以下方面對高效課堂進行評價。
1、目標的恰當性
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有無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地組織和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和開展教學活動,准確地分析和評價教學效果。
2、提問的啟發性
課堂問答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學習思考,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把握教學效果。
3、板書的系統性
一堂課的板書,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內容應完整系統,對於講課提綱、基本內容、重要結論等起到強調作用。
4、作業的合理性
為了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在課堂內外都會設置一些作業,只有科學、合理、適量的作業才能成為高效課堂的助推劑。
5、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就必須重視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能否在反思質疑中發現新的問題;學生能否在課堂學習中提高相應的能力水平,如果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才真正由傳統的「教而獲知」轉變為了「學而獲知」,從而也就實現了高效課堂所追求的目標。
⑷ 一節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真正的好課要有一萬的准備卻只有萬一的實施,要根據現場、根據學生、根據自身來確定課堂的走向和流程。這樣的課在事先雖有極充分准備,但卻不能預知會上成什麼格局。
課堂自然是要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經歷均衡→不均衡→新的均衡過程,這樣一種解構和建構的循環,不是以解決所有問題為能事的,帶著問題進教室的學生,在探究合作解決了問題,同時還要帶著更多問題和疑問,尤其是帶著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走出課堂的這才是真的成功。
(4)中小學課堂評價標准擴展閱讀
根據學習過程的要求來闡述教學流程內容。學習過程經歷了定向、活動、反饋與調控階段。定向階段,則要讓學習者明確學習內容以及學習目標;活動階段,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與內容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而反饋與調控階段,則要獲取(測量)學生學習效果以及調整學生學習活動等。
因此,闡述教學流程時,必須說明以下主要內容:教學活動在怎樣的情景下開展、怎樣體現新課導入和結課的呼應;怎樣呈現相關材料、怎樣指導學生開展信息加工、怎樣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內容的整合、怎樣指導學生實現知識遷移並使學習內容進一步整合與內化等。
採用怎樣的手段來測量或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哪些途徑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如何根據學生反饋信息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等。
⑸ 新課程改革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是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的:
1、目的明確,能針對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具體適度的要求;
2、更多地關注學生,注意麵向全體及兼顧學生差異;
3、突出態度、情感、價值觀在教學目標中的地位,把方法、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納入教學目標;
4、教學重心定位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材處理:
1、能掌握課程標准,通過認真深入地鑽研教材,正確把握重點、難點,教授內容正確科學;
2、增強現代意識,適應時代的需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具創造性的改組。
3、強調深刻理解教材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以新的視角處理教材,採用靈活且貼近學生實踐的教法,設計出有創意、有新意的教案。
三、教學過程:
1、學生
態度積極:學習積極性高,情緒飽滿,求知慾強;有競爭合作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無「死角」、無「閑人」。
思維活躍:(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控制單向授課時間)課堂上較多的時間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多角度、採用多種方法分析問題;通過動手實踐、相互合作、嘗試探索等手段,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積極思維;為解決問題積極生動地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假設、觀點。學生練習時間充分,能通過當堂作業鞏固提高。
氣氛和諧:(師生處於平等地位,尊重學生,民主合作氣氛濃)老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進行多邊多向,互動性強的自主信息交流。注意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的意見的習慣,並進行正確的評價,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說出獨特的感受的能力。
2、教師:
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新,在教學過程等的設計中能體現當前教育教學中新的理念,注意在教學中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成果。
教學方法:①、注重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②、能創設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開放的學習環境,關注、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③、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特別是文化課教學的實踐能力的培養);④、重視引導學生獨立探究,獨立分析,主動合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培養提高素質;⑤、能恰當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教學評價:從關注教師教的情況轉變為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的情況;從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轉變為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情感、態度等因素的和諧發展。課堂上老師的評價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教學效果:
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解決問題等方面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合作、分享等非智力因素得到培養;學生的素質(如態度習慣、數學能力、語文素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創新意識、實驗實習動手能力等)得到培養提高。
⑹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有哪些
(一)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定是保證進行准確、全面、有效地進行評價的基礎,也是使評價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條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有明確的導向性,通過評價使評價對象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地向評價標准靠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應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的人。二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現代教學觀: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發展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活動和交往的觀念;尊重學生個性獨特性的差異觀等。
2.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價標準的有效性。評價的有效性使評價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確立的標准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能夠體現現代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並為從事具體課堂教學的人員所認可。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應做到:一是應反映既定的教學目的;二應體現課堂教學內在的規律;三應體現課堂教學自身豐富多樣的個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不可能用一個整齊劃一的標准來框定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一個標准不可能涵蓋眾多復雜的教學行為,因此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該具有開放性。這樣不僅為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具體掌握標准留有一定的餘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更為重要的是它應為教師和學生留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4.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滿足當前社會的迫切要求,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變化,評價標准呈內隱狀態,因此評價的可操作性就顯得特別重,否則再好的評價標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實施。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
新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在判斷課堂教學質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很重要。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
(1)應將學生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自我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3)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能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
2.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教師應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傳統教教材的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2)學習環境的創設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
(3)應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3.教學過程
現代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應體現這一特點:
(1)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拓展其發展的空間。學生應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並且能採用多種方式參與課堂教學。
(2)教師能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促進相互間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教師應創設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
⑺ 小學高效課堂評價標准有哪些方面
一、目標設計的合理性 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有無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地組織和調整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和開展教學活動,准確地分析和評價教學效果。可以說教學目標的設計,決定著整個教學設計的方向,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發展。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應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要具體化,應細化到認知、技能、情感等領域各項目標,避免過分強調知識性目標,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二要實際化,應在了解學生實際能力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教學重點,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集中力量講清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三要分層化,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教師必須以個體差異作為一種資源來開發,從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體現出合理的層次性,促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二、課堂提問的啟發性 課堂問答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學習思考,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把握教學效果。然而,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有時所提問題或過於直白而顯得價值不大,或要求不明而不能令學生思維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識鋪墊而使學生無所適從。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啟發性的研究,切實達到「有效」的標准。真正具有啟發性的有效提問應是能有效促進師生間互動、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如教師通過提問來啟發學生發現問題;通過追問來啟發學生發現認識過程中自相矛盾之處,從而掌握正確知識;通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在自我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中有效提升自我學習能力。
⑻ 談談什麼樣的課才算一堂好課
好課的標准
1、 課堂里有生活。是指課堂里有放映生活問題的問題再現、碰撞和解決。「回歸生活世界」本身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主張。「教育來源於生活」。課堂也要放映生活。
2、 課堂里有笑聲。是指課堂里有歡快的、開心的和會意的笑聲。這是愉快的、輕松的課堂。是有效率的課堂。笑聲是生活的需要,課堂是生活的一部分,課堂里少不了笑聲。但也不是刻意去追求它。
3、 課堂里有辯論。是指課堂里有觀點的、方法的和結果的辯論。新課程推崇的是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一定應該有觀點的、方法的和結果的辯論。辯論觀點,辯論方法,辯論結果,這本身就是探究的過程。現在是辯論不足,沉默有餘。
4、 課堂里有尊重。是指課堂里有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尊重是現代教育的特徵。平等的、友善的和民主的尊重,構成現代教育課堂的靈魂。它使課堂賦有生命力。
5、 課堂里有規矩。是指課堂里有養成的、習慣的和人性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十分強調它。所以,課堂也應有養成的、習慣的和人性的規矩。它是自然的,不是教師硬性規定的,因而是人性的。
6、 課堂里有遷移。是指課堂里有預設的、生成的和隨機應變的多學科知識的遷移。它使課堂充滿樂趣,懸念和智慧。它也應該是多學科方法的遷移,讓學生思路開闊,方法靈活,富有創新。
7、 課堂里有掌聲。是指課堂里有鼓勵的、贊同的和敬佩的掌聲。掌聲來自教師,來自同學。有鼓勵,有贊同,更有敬佩。這是班集體的功能。發揮好這個集體的功能,課堂會迸發出神奇的力量。
8、 課堂里有權威。是指課堂里有來自老師的、同學的和真理的權威。作為中小學的教學活動,課堂需要適當的權威。有老師的,有同學的權威,更有相信真理的權威。但也要防止迷信權威。
9、 課堂里有默契。是指課堂里有教學的、討論的和作業的默契。默契是和諧教學活動的組成,它不僅提高效率,而且有助改善課堂環境。它使教學智慧的表現。
10、課堂里有小灶。是指課堂里有針對個別後進學生的出於關懷目的的小灶。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好的課堂對此是充分重視的。這也是「教育公平」的具體表現。 一堂好課的標準是什麼?
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就應該有一定的評價標准,而作為一門藝術,貴在創新,就不應該有唯一的評價標准。因此好課的標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社會的需要,教育的改革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但作為一堂好課,最基本的衡量標准還是可以歸納出來的。一般認為一堂好課應該具備以下標准:
1、是否有連貫。一堂好課看的往往是這節課各個環節是否具備「起承轉合」,是否連貫。即: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場,還要有畫龍點睛的結尾,少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行。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的精雕細琢和耐人尋味。
2、是否有生成。一個有魅力的老師要善於把握課堂,及時生成。也就是說好課不應該完全是預設的結果,而是在課堂中有教師和學生的真實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維的、能力的投入,教師與學生有互動的過程,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
3、是否有效率。一堂好課必須是注重學生時間投入和效果產出的關系,即效率問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即知道自己在教什麼,並且知道自己為什麼教這些內容,教了這些之後學生會有怎樣的收獲、取得怎樣的效率。一堂好課不僅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最大程度的發展,還應該使學生能夠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廣泛而深刻的認識。
4、是否有新意。課堂否有新意,是針對學生而言的,教師要想在短時間內讓聽課的人看出新意來,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對學生來說,同一個內容只會在課堂上學習一次。教師的「新意」應是絕對新意,而不是相對新意,即不是相對於已經在別的班上過的同一內容的課要有新意,而是相對學生以前的學習經歷要有新意。一堂好課總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以前教學中未有過的一處或幾處閃亮點,使整堂課迸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5、是否有瑕疵。「好課」不必面面俱到,任何課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麼假課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只要是真實的,總是有缺憾的。很多公開課,往往追求要上成一點也沒有問題的課,這種預設的目標首先是錯誤的。一堂課留有些缺憾和瑕疵才是真正的好課,這樣可以讓教師去更好的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並能進行有效地重建。 確切地說,「好課」並不是一個規范性概念,而是一個描述性概念。與之相似的概念還有「優質課」、「優質教學」、「有效教學」等等。盡管這些概念的內涵不盡一致,但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列舉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評價一堂「好課」的標准應主要考察:(1)學生主動參與學習。(2)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3)學習材料、時間和空間得到充分保障。(4)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5)學生的自我監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養。(6)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評價「好課」的5項標准,即學習內容要適切,學習環境應力求寬松,學習形式應多樣,學習組織過程要科學,學習活動評價應有較強的包容性。
美國「教育多元化與卓越化研究中心」(CREDE)提出的「有效教學」的標准包括:(1)學習共同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2)語言發展:通過課程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3)情境性學習:教學聯系學生真正的生活,促進創造性學習的理解;
(4)挑戰性教學:教學應具有挑戰性,發展學生的認知思維;(5)教育性對話:教師通過對話進行教學,特別是進行教育性對話。
從上述標准中可以看出,「好課」的標準是相對的,但在差異中又有共性,這種共性反映出課堂教學評價標准研究的趨勢:(1)評價對象從關注教師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從關注知識的掌握轉向關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
⑼ 【教學設計評價標准;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教學反思寫什麼】
地理教學設計的評價標准: 一、教學目標設計1.能正確解讀地理課標的陳述結構、分析課標要求。2.全面、適切,「三維目標」有機統一,符合學生實際。3.表述明確、可測,採用行為目標方式。4.體現層次性、差異性,重點、難點准確。二、教學內容設計5.能對比和分析各種版本教材,把握教學的廣度和難度。6.能把握使用教材的特點,教學內容組織有序、有效。7.重視構建良好的地理認知結構。8.突出人地關系、注重空間關系等,體現地理特色。三、教學策略設計9.能體現基本課堂教學結構所隱含的認知規律。 10.課堂交往方式多樣,合作、競爭和個體化活動和諧統一。 11.強調學生學習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12.體現地理課堂教學特徵。 13.媒體選擇與組合體現實效性和先進性。 四、教學評價設計14.體現對學習的積極評價,並強調標准參照評價。15.評價內容全面,分層設計,充分運用地理語言。16.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相結合。五、整體設計17.系統、全面、有序、反饋。六、設計特色18.考慮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地理課堂教學的評價標准A、教師表現一、內容呈現1.目標呈現明確,並可激起學生學習願望。2.內容充分分析和把握,體現知識結構和認知過程,有概括和檢查,滿足學生需求。3.充分使用地理(含圖表)語言,體現地理特色。 二、組織教學4.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差異,因材施教。5.學法指導有效,情境創設合理,組織有序,引導得法。6.教學民主,尊重、理解、激勵學生,師生互動,反饋與調控及時。7.傳統與現代地理媒體、傳統與現代地理教學方法匹配、恰當。B、學生表現三、學習狀態8.注意力集中,情緒飽滿,參與面廣,主體地位體現充分。 9.學習方式多樣,有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現。 10.思維活躍,能質疑問難,充分展現自己的認識和見解。 四、學習效果11.達到預期的基礎、提高、體驗等學習目標,有成功體驗。12.學生會學,學習主動,課堂氣氛活躍。13.思維活動有深度,情感交流充分。 C、整體效果14.系統、有序,效果明顯。 D、特色創新15.體現教師個人的風格、當地和學生特點,有獨創性。 課後用隨筆的方式及時記下教學中的點滴體會和感受,是實現自我反思、監控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1)記錄反思課堂的成功之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 (2)記錄反思「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汲取的教訓。 (3)記錄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4)記錄和反思學生見解。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這些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我們地理教師還可以在下一班中,即時再實施、再感悟,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追求。一有所得所悟,及時記錄,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
⑽ 小學數學課評價標準是什麼
一、課堂要真實,不能做課
好課應是教師努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趣是一種高於興趣的,內在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議論紛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於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應該有思維的碰撞、有爭論、有遇到困難的迷茫、有頓悟後的豁然開朗等等。我們在平時看課的時候,有些課看似順順利利,實際上這樣的課沒有「起伏」,沒有思維的爬坡,不算是好課。
二、要善於創設趣味化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問題開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發動起來。
問題情境趣味化,就是以境生趣引入新課,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激活探究慾望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展開教學探究如在教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時,我故意穿著扣錯扣眼的上衣走進教室,頓時引起學生的鬨堂大笑我裝作莫名其妙的樣子問學生:你們笑什麼啊?一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的上衣扣錯扣子了我追問:你們為什麼覺得這樣穿不好看?因為衣服上的紐扣是配對的,像老師這樣亂扣就會很難看,謝謝你們的指正,要想好看就要扣在對稱的位置上。接著我就引出軸對稱圖形,再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正面,說出哪些是對稱的,並指出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似對稱特徵的圖形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要回歸學生生活,讓數學課具有生活味
課程標准指出:「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學生對「面積」的了解雖說並非一片空白,但也只是停留在「詞」感覺上,並沒有和數學產生聯系。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之初,我就讓學生摸身邊物體的面,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面。在建立面積單位大小表象這一環節又開展了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活動。如,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再如,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面。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的道理,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就會切實地感受到。同時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也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四、 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准 明確陳述目標有助於指引學生的學習, 一般來說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七年級數學第五章「對平行線的引入」這一課,因為這是在平面內,和本章第一節相交線不同的概念,後面學習平行線性質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線基礎上的,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平行線的形成和發展,採用假設方法來推理,得到在平面內兩直線不相交就平行,讓學生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從而引伸到現實生活中當自己遇到矛盾時也要勇於面對矛盾,要有解決矛盾的決心和信心,促進矛盾的轉化和解決, 同時也就提高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對我們認識事物很有用處。讓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學數學,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而現在的學生多數對數學有恐懼和厭惡之感。自然 ,引導學生的興趣在數學教育中顯得猶為重要,特別是對於新課標下的教育。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使學生求發展。因此我在開學初不是急於上新課,而是在前幾節課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益智題或數學趣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必要性。同學們都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很具有挑戰性,都積極的動腦筋、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答案。當知道有些題目還是中考考題時,同學們更是有一種滿足感。隨著教學的不斷展開 ,新的目標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教學進入質疑環節 ,學生會提出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學生鮮活的體驗大量涌現,開放目標不期而至。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 ,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
六、要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所有學生在上數學課時都學有所得
在教學的時候,不同的學生其最近發展區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有的學生很聰明,但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我班一位同學非常聰明 ,但他不夠細心,很少將練習全做對。因此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已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此「打擊」他一下,上課就虛心多了,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提問,卻不知道你講了什麼,因為他們心不在焉。所以要經常提問,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就可以了。這樣他們不只自己覺得有希望,還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但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上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他們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七、要善於調節課堂氣氛,化解上課時遇到的一些難題,讓學生高興地「笑」。
教師不但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也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營造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興地笑起來,往往會有超出預料的效果。
總之,教有法但無定法,不同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有不同的方法,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凡在教學中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相信 ,隨著我們老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使他們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我們的數學課堂將活力煥發,課堂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