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評價的策略

小學課堂評價的策略

發布時間:2020-12-06 11:25:02

1. 小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存在哪些問題

一、在教學目標的確定上,缺少三維目標的制定和落實。很多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可以量化的知識目標落實情況,三維目標的落實只是稍帶一筆,或者有的教師根本沒有提及,大多的老師停留在教課本,缺乏生活化的德育滲透。
二、部分教師的備課備得不夠充分。新課程標准理念時刻更新,部分教師忙於常規教學,忽略了《課程標准》及不斷更新的教材的參悟,老教案延續用或者教案老套路,對教學安排沒有隨著新課改標准和新教材的更新而更新,課堂教學形式更新,教學理念老舊,課堂教學效果是老調新唱,沒有根本性的提升。
三、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高。教案是一面,課堂教學又是一面,使得備課與教學兩層皮,教師對於教學心中無數,在課堂的有效時間內無法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有的甚至造成一節放任課,經年累月課堂教學效果大大降低。
四、調入的新教師經驗缺乏,容易盲目效仿。
五、課堂教學開放性差。多數教師習慣於講解結論性、事實性、固定化的知識,隨著知識的更新,教學資源的豐富,教師面對日新月異的教學研究已經麻木,出現教學策略聽喝或流於教學習慣,缺乏主動探究。

2. 如何進行小學教學評價

開展教學評價來,對教育現象進行價源值判斷,我們必須有一個嚴密的衡量參照依據,即評價的指標體系,它是使評價工作得以科學進行的基本保障。根據評價目標和目標分類的理論與技術,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制定方案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設計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時,應注意:①指標應具科學性。。②指標要有可接受性,即設計的指標體系要能被評價對象接受,成為評價對象的激勵因素。。③指標要有可操作性。

3. 小學課堂評價的論文

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構想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就要落實「掌握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體性的一代新人。這里的所謂人格,是指學生的能力特徵和品德特徵的總和。這不僅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 奮斗目標,也是督導評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依據。現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問題,構想如下:
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體評價的構想
1.教學指導思想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論原則;通過教與學雙邊活動是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 過程和意志過程。以促進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和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
2.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否有利於全體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小學數學最佳知識結構。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則、規律、公式和數學思想組成的知識系統,並且是按照小學生身心發展規 律,能被小學生所接受、理解、難易適度的知識系統。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潛在智能的開發和提高;是否通過「獲得 知識」和「應用知識」兩種途徑培養和形成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 手操作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4.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的落實,又兼顧「因材施教」的推 進。
5.課堂教學是否較好地體現了「認知結構」、「教材結構」、「教學結構」三者和諧一致的整體關系。
6.全體學生在求知的全過程中,興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如何,發 展趨向是否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7.進行「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課時教學效果的量化測試和「智能」與「情意」方面相應的課外跟蹤考 查結合。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三維教學目標」評價的構想。
(一)對「掌握知識」的評價構想。
實施素質教育,並不是要改變知識及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並非要降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 量,而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 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掌握具有遷移的生動 的活潑的知識結構。那麼,應該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掌握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內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為導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實;
②感知材料的選擇是否包羅新知的本質屬性;
③感知階段的誘導是否便於學生盡快進入新知的最近發現區,展開求知探索;
④新、舊知識交接點的確定,是否便於快速促成學生認知的正遷移,教師的點撥是否有助於激起學生「短 兵相接」的思維交鋒,順利完成認知的「同化」或「順應」;
⑤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於學生省時優質地發現和理解新知的本質。
2.「抽象、概括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思維階梯的鋪設是否有助於學生在揭示新知本質的求知過程中,展開高效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 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括。
②學生在歸納總結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經過了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又將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認知往返歷程。
③學生對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學生對新知本質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 淺出,表述具體嚴謹;是否達到了課時教學規定的教學目標。
④學生在探求、獲取新知中個性意識傾向性作用的發揮如何,全員參與的競爭質量與程度怎樣。
⑤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獲取的「投入」與學生學會求知方法,得到收獲的「產出」是否成正比。
(二)對「發展能力」的評價構想。
能力的發展只能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離開知識,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發展能力一定要結合知識 的傳授過程去進行,知識有其能力價值,它凝聚在知識之中,不思則暗,深思則寬,不著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識傳授過程中充分發揮,就會落空。」發展能力必須結合知識體系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列,有層次地由低級 向高級逐步提高。練,是形成和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就小學數學綜合課「發展能力」的評價而言,應 包括下列內容:
1.對課堂「半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給出的題目是否屬於緊扣新知要點的基本型題目;是否便於全體學生直接運用新知,起到鞏固理解,強 化記憶的作用。
②教師在指導學生運用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立足於學生主動積極地解決問題,以思維能力的訓練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與「放」適度,不包辦代替學生對新知的再現。
③學生運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題目的技能和敘述算理,或法則或解題思路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達到規定的教 學目標。
④教師在本階段的課堂小結是否切中由學生板演和課堂巡視所反饋問題的要害;「結語」是否有助於學生 對新知要點的再現和發展。
2.對課堂「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本階段習題設計是否由三類不同要求的題構成;這些題目的編排是否便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運用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三類題目的要求如下:
低檔題:比基本型題目稍有變化,其目的是讓學生獨立運用新知解題形成技能,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 。
中檔題:以新知為主體的綜合型題目,題目的編排既突出適度的綜合性,又帶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養和訓練學生解題的綜合能力和靈活性。
高檔題:思考性較強,略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不超越學生的知識范圍和思維能力的限制,用以解決「 吃不飽」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飽」學生競爭意識的激勵,推進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
②在本階段中, 教師是否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練習時間(區間為10至15分鍾);是否較好地完成本階段課 時教學任務,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
3.對「獨立練習交流與課堂總結」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獨立練習交流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寬松、和諧、自信、民主的課堂氛圍。
②教師對學生的解題交流與評定是否立足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廣闊性、創造性;是否致力於培養學 生勇於探索、不斷進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學習品質。
③師生合作的課堂總結是否提綱挈領,簡明扼要,便於學生回顧求知過程,掌握新知要點,獲得求知啟迪 。
(三)對「陶冶情操」的評價構想。
人的智力商數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數卻是後天的培養和努力的結果。科學界已提出:一個人的「智商 」只佔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個具有主體性的人, 其核心素質是高尚的人格。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去陶冶學生應具備的道德情操、科學品質,已是當務之急。 為此,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應當作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 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把「陶冶情操」與「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同步進行,有機結合;是否做到 為此不遺餘力,持之以恆。
總括起來說,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三個方面。學生從 事學習的正確認識是情感活動和意志活動的基礎;良好的情感又能推進學生的認識和行動;而堅強的意志則能 使學生鍥而不舍地提高認識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評價學生的「認識過程」,旨在界定學生揭 示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間的關系和規律的水平,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改革的信息,有助於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獲得智力技能和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評價學生的「情 感過程」,在於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養。評價學生的「意志過程」,使教 師明確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在教學中加強砥礪學生意志的教學力度,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學 習目的,在求知中勝不驕,敗不餒,知難勇進,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據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圍繞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去評價教與學 的雙邊活動。

4.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評價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入,教育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方法成為越來越多教師關注的焦點,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再在一次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這是新課改提出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宗旨和改革方向。
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評價逐漸成為課改評價的主流,尤其是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起著調控、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該如何在數學課堂這塊陣地上恰如其分地運用教學評價?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體現「學習主動、交流互動、實踐互動」?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一點淺顯看法。
一、課堂評價的語言要豐富生動
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堂現實,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困難時得到激勵,迷茫時得到引導,成功後享受快樂。正因如此,教師首先要運用好自身的體態語言,即親切自然的眼神、平和而又激動的表情、溫柔而又誇張的手勢或動作。這些都會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進行自我修正,提高學習信心。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每一個教學中的切入點,運用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課堂評價。
例如:「你的回答讓我感到很驚奇,你的數學思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
「太好了,我終於看到了從前主動回答問題的你!」
「你的這個解題思路已經超越了老師的想像,你太棒了!」
「你的板演比老師的板書漂亮、工整多了」……
每一句激勵的語言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教師要好不吝嗇地向每一個學生送出鼓勵性的評價話語,一個小小的鼓勵可能會激勵學生去終生探究,一個小小的激勵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二、課堂評價要即時、適時
記得在教學「最小公倍數」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找「20和15的最小公倍數」,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20和15的最小公倍數的?」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只有一位同學的手慢慢地舉了起來,猶豫了幾秒鍾,又輕輕地放了下去。這時,我首先向他投去一個信任的眼神,然後指名他回答他的想法,當他回答:「我是這樣想的,用20乘15再除以5,列算式:20×15÷5=60」時,其他同學一臉茫然,驚疑地看著他。再看這位同學,滿臉通紅、低頭不語,好像犯了錯誤被罰站一樣。抓住這一時機,我用熱情而又驚訝的口氣說:「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你的回答不但開拓了我的思路,更為同學們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找到了新的解題方法。」接著,我又讓他把這種方法向大家解釋了一遍,大家都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雖然只有這樣幾句簡短地評價,卻讓那位同學滿臉自豪,充滿了學習的自信心。就這樣,這節課上學生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都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課見,即時而又適時的課堂評價可以使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課堂評價要講究方法
「尊重差異、價值多元」是課程評價又一基本特徵,教師在真誠贊美的同時,更要巧用善意的批評,尊重學生理解和認知上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和見解,在認知水平上必定存在著差異,但他們都有各自的閃光之處。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善於捕捉學習過程的閃光點,善於發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閃光點。課堂評價的目的並不只是流於形式,而是要具體化、生動化,不能用籠統地「棒、棒、棒、你真棒!」等來應付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充滿愛心和智慧的牽引和評價,有助於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間。
記得五年級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長56米,比入泥部分長16米,露出水面部分長16米,這根竹竿長多少米?」指名學生板演時,隨著一個學生的答案出現在黑板上:56-16+16=

(米),下面坐著的同學鬨堂大笑。這位同學可能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緊張地滿臉通紅,眼裡閃著淚花。此情此景,又怎能讓我再對他做出斥責,我先用手勢緩解一下氣氛,隨即做出評價:「同學們不要笑,這位同學他沒有做錯,只不過他還沒有寫完。」「請你再仔細地檢查一下,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請相信他的同學給他點鼓勵的掌聲!」這時,他平靜下來又認真地讀了讀題目,經過簡短的分析,他終於做對了:「56-16+16+56=146=123(米)」這時,我看到了他回位後成功的笑容。這樣一個及時激勵而又賦予肯定的評價,極大地鼓舞了他以及其他同學。於是,又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法:「56+56+16-16=106=123(米)」這體現了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通過這樣的評價,,既能婉轉地道出他的錯因,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之,如果我和其他學生一樣嘲笑他:「你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還能會什麼…」我想,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們就會看到一個討厭數學的學生。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待學生的學習錯誤,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要選擇適當的方法,作出合適的評價,以鼓勵性的評價為主。建議性的批評不但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糾正了學生學習中的一個小錯誤,尊重與批評並重,教育教學效果將會不言而喻。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除了運用口頭語言評價以外,還可以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物質獎勵。比如:「智慧星」獎勵給那些積極思考、認真發言的學生;「金話筒」獎勵給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學生;「小紅旗」等小獎品獎勵給最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的學生。用這些方式可以激勵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並讓學生把自己得到的獎品,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裡。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採取多種多樣、靈活、豐富的評價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在科學知識不斷更新、課程改革日趨完善的今天,教師更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評價手段,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愉悅的學習並獲得成功。

5.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原則和具體方法,小學語文論文

一、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確定是保證進行准確、全面、有效地進行評價的基礎,也是使評價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前提條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導向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有明確的導向性,通過評價使評價對象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地向評價標准靠攏。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導向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當前教育發展的趨勢,應體現全面和諧發展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具有良好品格、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的人。二是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體現現代教學觀:以學生個性發展為本的發展觀;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活動和交往的觀念;尊重學生個性獨特性的差異觀等。

2、有效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評價標準的有效性。評價的有效性使評價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確立的標准符合課堂教學的特點,能夠體現現代課堂教學的內在要求,並為從事具體課堂教學的人員所認可。因此,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有效性應做到:一是應反映既定的教學目的;二應體現課堂教學內在的規律;三應體現課堂教學自身豐富多樣的個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3、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不可能用一個整齊劃一的標准來框定教師和學生的行為,一個標准不可能涵蓋眾多復雜的教學行為,因此現代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該具有開放性。這樣不僅為評價者在評價過程中具體掌握標准留有一定的餘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更為重要的是它應為教師和學生留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4、可行性原則

課堂教學評價標准應滿足當前社會的迫切要求,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同時還應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課堂教學評價的對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變化,評價標准呈內隱狀態,因此評價的可操作性就顯得特別重,否則再好的評價標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實施。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的具體內容

新課堂教學評價標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在判斷課堂教學質量高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很重要。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宗旨。
(1)應將學生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
(2)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自我調控能力、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3)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4)現代課堂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能反映語文學科的特點。

2、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


教學條件的准備和學習環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教師應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避免傳統教教材的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綜合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2)學習環境的創設應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創新。
(3)應能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3、教學過程

現代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策略與方法應體現這一特點:
(1)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應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拓展其發展的空間。學生應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並且能採用多種方式參與課堂教學。
(2)教師能通過師生和生生互動,促進相互間的充分交往和情感交流,鼓勵學生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教師應創設多樣、豐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和情境。
(3)教師應創設有利於學生探究的問題、活動情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問題的新穎性、提出問題的語言和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質疑問難,抓住學生思考問題的關鍵以及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等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力。
(4)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能享受體驗成功的愉悅。
(5)課堂教學過程應尊重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在不同起點上獲得最優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承認每個學生發展的獨特性, 不追求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平均發展,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鮮明個性。

6. 小學課堂評價

(一)表揚

1、你的這個問題差點把全班同學都難倒,希望今後能多聽到這樣高水平的問題。

2、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已經比別人更早地學習這個知識了,這很好。

3、你提的問題很有研究價值,說說你是怎麼想到的?

4、你這個問題,老師都沒想到,真是好樣的。

5、你的問題正是老師想問的,我們想到一塊了。

6、這么有創新的問題,你是怎麼想的?

7、這個問題值得大家來思考。

8、你提的問題,老師還沒想到呢,真了不起!

9、你能大膽提出自己不懂的寺方,具有科學家的探索精神,老師喜歡你!

10、你提的問題正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你提得很准。

11、發明創造就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今天你已邁出了創造的步伐。

(二)鼓勵

1、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會提問問題的同學就是愛動腦子同學。2、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已經進步了。3、再想想,怎樣問得恰當?4、再試試看,你一定能提出比剛才更好的問題。5、你很會動腦筋,可是你提的問題還應再琢磨一下。6、你的猜想真了不起,假如能把猜想和探索與實踐緊密結合,那就更棒了。7、現在你會提問,老師相信你以後會變得樂於提問、善於提問。

(三)否定

1、能大膽地提出問題,其實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2、你提的問題雖然比較簡單,但也是經過自己思考的。

二、發言時的評價

(一)表揚

1、你的發言簡直讓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2、你的想法很獨特,了不起。3、你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5、他(她)的.發言很精彩,大家不想表示一下嗎?6、(即興鼓掌)你的發言得到同學們的認可!(翹起大拇指)7、你真像個小老師,說得頭頭是道。8、太棒了!你能再讓大家欣賞一次嗎?9、你的思路新穎流暢,啟發了老師和小朋友。10、今天,你的想法讓老師大吃一驚。11、你說得非常好,讓老師都佩服。12、你值得班裡每一個小朋友學習!13、我為你感到驕傲!14、你真厲害!(豎起大拇指)15、你這么能幹,告訴我們,你是怎麼學會的?16、這樣分析確實高人一籌。17、棒!這是最有獨創的見解。18、回答問題又響亮又正確,大家要向你學習。20、你的解法很簡單,給所有小朋友提供方便!21、你的回答打動了老師和每一個同學,能讓我們再欣賞一次嗎?22、你今天出色的表現讓老師非常的驚喜,相信明天的你會更出色。23、能從多個角度來闡明你的觀點,真棒!24、你的娓娓道來,讓人聽了耳目一新。

(二)鼓勵

1、大膽些,當你舉起小手時,你已經挺了不起,如果能大聲地說出你的想法,那就更了不起。2、如果你能把這個想法說得連貫些,那就更好了。3、你一天比一天進步,要對自己有信心!4、沒關系,讓老師幫助你,你們再來試試看。5、馬上就要成功了,你再仔細想一想!6、能否讓全班小朋友都聽到你優美而生動的發言?7、如果能讓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你的意思,就更好!8、明天的數學課老師看到的肯定是一個全新的你們!9、如果你能換一個角度思考,沒准演算法會更簡便!10、你很有潛力,只要能發揮你的優勢,每天都有新的收獲。11、你能大膽舉手,這就是一大進步!12、你今天說話聲音很響亮,如果能說得更簡潔就更好了。13、能經常看到你高高舉起的小手嗎? 14、你的想法很獨特,我們

7. 小學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學習策略的研究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調控策略的實踐研究
結 題 報 告
白石小學科學課題組 付日亮執筆
一、課題的提出
科學課較之自然常識課的最大區別就是教學目標變革,引起學習內容、活動組織、課堂形態、教學評價等一系列的革新,最終落實到課堂上,表現為教學的主體性和開放性。這給學生的科學學習提供了自主和選擇的空間,給教師的教學提供了開放和創新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自主探究,積累科學事實與現象,豐富探究經歷。因此科學課的開放性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具體主要表現在教師對科學課堂的組織和調控上。
在基礎教育階段,課堂教學實行開放、民主的教學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當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前提,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主體性教學的支柱,更是培養創新精神的不可或缺的氛圍。但現實中教師要實現課堂真正的民主開放,做到「亂而不散」,卻並不容易。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習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這也就決定了科學課活動多,材料多,實驗多。而作為科學課程學習主體的小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科學世界時,總會產生無比激情和盎然興趣,他們喜歡各種操作活動,卻缺乏自製力,該制定實驗方案他們卻盲目地急於操作,往往教師良苦用心准備的材料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為他們隨意玩樂創造了條件,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而科學合理的課堂調控能高效地傳遞教學信息、整合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達到教學目的,所以課堂調控的成功與否,決定著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當然也就更加直接地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的取得。小學生在科學課上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是有一定區別的,如何成功引導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鍾內「親歷科學、感悟科學、體驗科學」,主要取決於教師採取怎樣的策略對課堂進行合理調控,充分利用課堂中的各種有效資源,把握和調節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處於最佳狀態。
二、課題的界定
課堂調控是教師對課堂上學習情境的創設控制,對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對達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的策略使用,對課堂氣氛的調節,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用。
課堂調控策略是指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不斷地生成,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有目的、有意識地採取的一些教學方法、技巧。教師在課堂上要有一個整體的掌握與調控意識,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對象的不同,有機整合、重組課堂生成的新的有效的資源,靈活運用課堂提問、教師角色轉換、課堂信息重組、課堂評價等策略,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行動者,個性化地展開與教師、文本、環境諸因素的對話,從而促進課堂中的動態生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研究的理論依據
1、符合《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
《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基本理念。並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2、皮亞傑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的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前認知,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學策略、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理念,逐步構建起兒童的外部世界知識,從而使得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豐富、提高和發展。
3、學生為主體和教師為主導理論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動手、動腦、動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學生在探究的內容、方式、方法和探究的程度等方面都受到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學生主體的這種不成熟性決定了他們還不能成為完全獨立的探究主體,探究活動還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來進行。而不是放棄教師的主導,放任自流。教師的「導」正是為了使學生逐步成為真正獨立的探究的主體。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利用有結構的材料調控科學課堂教學
「有結構的材料」是指根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所提供的教學材料的有機組合。它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進行科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小學生在科學課上的探究活動與科學家的探究是有一定區別的,如何成功引導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鍾內「親歷科學、感悟科學、體驗科學」,經歷科學家式的科學探究過程,少走彎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收獲?這一切,取決於教師所准備的有結構的材料,取決於教師如何利用這些有結構的材料對科學課堂進行適當的調控和引導。
准備好了有結構的材料,並非就能構建一堂好的科學課。只有合理、有效地對材料進行搭配、使用,才能有效調控科學課堂,實現教學的優化組合。如何使用有結構的材料呢?
1、對材料進行適當處理。
並非所有的材料取來便能使用,要想利用材料構建科學課堂,還需對材料加以適當處理,使之與教學實踐更為緊密結合。材料是死的,怎樣使材料活起來?這就需要加上教師的智慧,對材料進行適當的處理,使之成為「有結構的材料」。
如教學科學五上《陽光下的影子》,通過測量竿子在陽光下影子長度、方向的變化來掌握相關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學生扶著竿子,曬在太陽下,不適合;如果不扶,竿子又無法始終自行直立於地面。對這些材料加以處理,在竿子下加上底座使其能自行直立,或改用細長筷子,插入裝有沙子的杯子中,如此處理後,就便於學生能長時間地進行准確觀察與詳細記錄,從而了解有關影子的科學知識。
又如教學科學三下《流動的空氣》,按教材所示,通過花露水香味的傳播使學生感受到空氣在教室里的流動。而在實際操作中,花露水的香味傳播不是很快很明顯,學生體會不深。對此材料進行處理,改用有較強揮發性,且氣味明顯的汽油,效果大大增加。學生在短時內便能明顯感受到汽油的氣味在室內的傳播。另一活動:通過觀察香點燃後的煙的飄動,了解空氣的流動。因香的煙細而淡,很多學生無法觀察清楚,對此材料進行處理,在點燃的香後掛上一塊黑布,在黑布映襯下,煙的飄動相當明顯,學生能有較形象地感知。
2、注重材料提供的方式。
要使材料有結構,不僅要注意材料的種類、材料的組合,還要考慮根據不同課型,選擇不同的材料提供方式,通過對材料的控制來調控學生的探究活動。
(1)教師指定式。
在科學教學中,有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都有嚴格的實驗操作規范和要求,不能有任何改動和調整,這時教師只能給學生提供指定的材料進行操作。如,酒精燈的使用、測量水溫的方法等等。
(2)自主選擇式。
課中有多個問題要研究,或者有多種方法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只需要將充足的材料集中放在一起,然後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組材料合理搭配使用,去證明自己的設想。
如教學科學五下《測量擺的快慢》,學生需要探究擺速與角度的關系,擺速與繩長的關系,擺速與擺重的關系,為保障學生有充足的探究時間,因此課堂上重點讓學生選擇一個因素開展研究,而不同的因素,所提供的實驗材料也是不同的。因此,讓學生選擇研究哪一個問題,明確如何探究,需要哪些材料之後,自主選擇所需材料開展活動。而不是將一大堆材料都提供給學生,反而會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造成干擾。
通過提供幾組實驗材料供學生挑選,在無形中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有一種指導作用。學生在這些有結構的材料的無形支配下,會有各種較為合理、科學的實驗方案,避免了學生思維的漫無邊際而影響教學活動的實施。從而使學生經歷「選定研究問題――設計研究方案――選擇有結構的材料」這一過程,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創造力有了充分表現的時機。
(3)依次呈現式。
隨教學進度依次提供給學生,材料的提供時機一定要恰到好處,切忌簡單機械、整齊劃一。有些課需要逐步提出要研究的問題,那麼,每組材料之間就得有極強的先後邏輯順序,就得分階段提供各類材料。這樣,材料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問題的復雜性,並使學生在逐漸復雜的問題中,思維活動步步深入,步步推進,繼而給人以強烈的探究慾望和動力,促使學生去進一步發現。同時,材料的依次呈現,也可在無形中調控課堂紀律,避免學生隨意操作而影響教學活動。
如教學科學五下《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時,教材在編排上就存在著嚴密的邏輯關系,使學生從模模糊糊感覺到物體的沉浮與輕重、體積有關,在後續活動中又感覺到沉浮與輕重、體積無關,最後又感覺到與輕重、體積還是有一定聯系的,這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肯定到否定又再次肯定的歷程,都依賴於有結構的材料。這些「有結構的材料」只有隨著學生思維的步步深入而依次提供才能引導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樂趣,使探究活動循序漸進。如果一開始就全部呈現,不僅無益於學生的探究活動,反而會因為學生隨意瞎擺弄而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
又如在教科學四下《簡單電路》一課時,給學生1個燈座,1個帶電池的盒,2根導線,問學生你能用這些做什麼?很快學生組成了一個簡單的電路。我再發給學生1個燈座和1根導線,問:你能在這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加1個小燈座嗎?學生依照我的提示和材料顯示出的信息,動手組成了一個串聯電路。接下來我再提供1根導線,問:你能在原有的電路基礎上再用上1根導線,改裝成一個新電路嗎?學生會思考這根導線加在什麼地方最合適,從而自己組裝出一個並聯電路。以上的實驗材料,緊扣「你能利用它做什麼」依次提供給學生,「它」就是結構材料,是「它」在調控著學生的思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樣的教學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思維發展,而非簡單地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利用有結構的材料,在原有電路的基礎上改裝,使學生尊重自己的研究成果,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最重要的問題上,避免那種盲目將已經裝好的電路拆開再重裝,浪費寶貴的時間,從而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成果。整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研究的材料上,無暇顧及其他的事,避免課堂上「亂」而「無序」的現象出現,教師既調控了教學,又把握了課堂的「秩序」。
綜上所述,利用「有結構的材料」調控課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是需要廣大科學教師值得關注的一個話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的材料不同,提供的材料方式不同,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教學思想。教師只有精心的設計、選擇、提供相應的有利於學生探究的典型材料,利用材料調控學生的思維,使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使他們比較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從而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也使他們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教與學是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是探究型學習的基礎和保證,但提供了有結構的材料並不意味著學生探究學習的完成,教師必須深入領會探究學習的實質,以一個平等研究者、促進者的身份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讓每一個學生經歷探究歷程,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二)利用科學、有結構的語言調控課堂教學
在科學課堂中,引導課堂教學開展的因素,除了有結構的材料外,還有一種重要的載體,那就是教師的語言。科學教師的語言,體現出一位科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促使科學探究活動順利、深入開展的根本保證。科學課堂中有結構的語言是指教師的具有引導功能,能體現探究的層次性和科學性,並能夠引導明確指向教學目標的語言。它能夠引導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的典型行為和思維過程。教師如何通過對語言的調控,突出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藝術性,以此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氣氛的渲染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
1、有結構的語言是科學的語言
科學的語言首先應該是具有科學性、嚴密性、合理性。應有別於其他學科課堂教學的語言,這樣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科學」的環境,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的求學與嚴謹,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在教學中要使用科學專業術語。科學的語言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專業術語,而不應該使用日常用語。這樣為學生學科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昆蟲單元中,教師往往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把昆蟲的口器叫作「嘴」,把蟋蟀的觸角叫作「須」。這些微小的一個字、一個專業詞能給學生帶來點點滴滴的積累,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用詞要准確。科學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講究用詞的准確性,科學課課堂上不應該是出現「語言味」,有些學生喜歡把語文課內學來的生動字詞運用到科學課上,在這時教師就需要糾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事物概括的准確、簡明,有一定的明確性、描述性。比如,在描述貓的腳掌時,可以說「貓的腳上有一個梅花狀的肉墊,能夠使它行走時發出的聲音很小」,而有些學生會說「貓的腳上有一個梅花狀的肉墊,能夠使它行走時無聲無息」。同時,如果學生使用「小貓很調皮」等擬人化的語言,教師應該加以糾正。
2、有結構的語言是必要的語言
在科學課中教師的語言一定要具備科學性、合理性。敘述要有針對性,要層層推進有根有據。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滿懷樂趣和興趣去參與對智慧的挑戰活動親自體驗這種充滿思想智慧的「生活」。科學課課堂出示給學生的材料必須是少而精的,是最簡單而且又能指向科學概念的。有研究者發現,在一堂課中,不合格的教師講話的時間佔到80%,而成功教師的講話時間只佔20%。因此,科學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必須是少而精的,在關鍵的時候要能給學生指點迷津,引導科學探究的深入開展。教師講的越少,學生自己的發現就會越多,探究活動開始以後,要盡量不向全班學生講任何東西,因為那樣做會使學生停止探究和思維,迫使學生注意聽教師的講解,不得不將教師的觀點變成自己的行為,轉移自己的積極思考,取而代之的是被動接收。
(三)巧妙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有效調控科學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標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中,我們的課堂變得更為重要。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主陣地」,因此課堂的調控能力成為新課程下教師的主要素質之一。盡管是以「學生為中心」,但學生畢竟是學生,所以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來自自身、學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這里的突發事件主要是指學生一方而言),打斷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師生們的思路。對於這些突發事件,若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會導致一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科學教師要運用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地巧妙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有效地調控科學課堂教學。
那麼該如何處理這樣的突發事件呢?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同一件事情,有的教師處理地好,教學的整體損失較小;有的教師費了很大的力氣,卻沒能處理好,且給全班同學造成時間的浪費和學習上較大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處理好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是多麼得重要。但是,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是要講方法和藝術的。該如何做呢?
1、教師在處理方式和方法上一定要靈活機動。對不同的對象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此,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個性品質,家庭背等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愛說活,自尊心很強;而有的屬於外向型,活潑開朗;有的學生是「單親家庭」。因此教師的教育方法要因人而異。
2、採取的手段要盡量多樣化,否則學生如果了解到你的「那兩下子」就會進行抵觸式的「抵抗」。所以教師應盡量利用無聲的眼神、表情、動作與有聲的語言配合,方法多樣進行教育,盡量使學生在心理上取得認同,並要防止學生行為上的反復。
3、教師的語言運用要恰當。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判斷要准,要做到「一針見血」,不能然學生抓住你的「不是」,並且使用的語言要恰當准確、嚴愛有加,切不可過多的使用非教學語言,更不能諷刺挖苦。評價也要恰當准確,切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以免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全體同學的反感。
4、課下處理要即時到位。對於課下要處理的問題一定要做到及時到位,切不可拖延。否則,一是達不到預期教育效果,同樣的問題以後還會出現;二是長此以往,學生會對你產生一種「不嚴謹」、「好忘事」的印象。
因此,教師面對偶然性問題和意外的情況,教師要具備一些特殊的能力,能機動靈活地實施臨場應變。
1、教師要有細致敏銳的觀察能力。教師要運用細致敏銳的觀察力,迅速捕獲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並及時分析,正確判斷,隨時調整教學容量、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以獲得教學的主動權。
2、教師要有及時有效的調控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一定手段對學生聽講狀態和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控制。教師的調控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調控學生聽課情緒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主動獲取知識;二是調整教師講課速度、方式、步驟和環節,保持傳遞知識信息的渠道暢通無阻。
3、教師要有高超准確的解惑能力。面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甚至是離奇古怪的問題,教師應熱情地予以解答和引導。為了適應學生主動學習和敢於質疑的精神,教師要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信息,以便為課堂教學提供廣闊的知識背景。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思、去問,不怕學生多問,深問,怪問。特別是對有「獨到見解」或「異想天開」、「別出心裁」的學生更應格外保護。
總之,處理好課堂上的突發事件的確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教師以後的教育教學行為,可能會覺得學生很不好教。所以提高課堂的調控水平和突發事件的處理水平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1、准備階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
①制訂實驗方案。
②成立課題組織。
③確定實驗班級。
④收集資料,完善方案。
⑤進行必要的實驗前測。
2、實施階段(2009年9月—2009年7月)
①依據方案制訂分階段工作計劃。
②制度化地開展和實施教師的學習研討活動。
③進行階段性論證,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研究方案。
④撰寫論文,深入組織研討。
3、總結階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的資料和成果。
②撰寫實驗報告和課題研究論文。
六、課題研究的成效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除以上歸納的幾個調控科學課堂教學的策略外,還在課堂、教師、學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師生得到共同成長。
1、構建了動態的生成課堂
(1)教學環節彈性控制。①提出彈性問題。「彈性問題」是指問題富有挑戰性、包容性和針對性,能有效地激發和導向學生進行動態生成的思維活動。②留下彈性時空。我們每節課至少要有1/3的時間甚至2/3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學習,小組討論,大組交流。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大家趨同時,讓思維發散的學生發言,因為他的發言是引發點,能觸發更多的生成性資源。
(2)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我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民主式」的,包括以下幾種方法: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師生、生生情感交流、培養「合作意識」的一種教學形式。②「質疑式」。「質疑式」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必要形式,我們認為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並最大限度地為學生開辟質疑的時空。③「對話式」。「對話式」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形式。
(3)教學評價多樣結合。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教師在教學中將即興評價和延緩評價有機結合,讓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興趣、靈感參與課堂交流,從而促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更多的靈活性、生成性和豐富性。
2、教師的素質得到了有效的促進
課題的研究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理論水平、課堂教學能力、課題研究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首先,教師對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新課程的要求有了較深入和明確的認識。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教師的理論素養。教師在實踐基礎上撰寫的論文和案例分析等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
其次,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經過一年的實踐研究,教師對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運用的方法和策略也比較有效,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教研室專家的認可。
再次,教師的研究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師從不懂科研為何物到初步掌握課題研究的一般方法,再到把科研方法運用與日常教學研究中。可見,課題的研究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在課題研究課中,我們從典型的學生身上發現,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能善於傾聽,理解他人發言,並能抓住要點講出自己的看法。他們普遍有問題意識,敢於質疑問難,發表意見,有獨立的思想,善於總結學習經驗,在實驗探究活動中既能表現自我的個性,有創造性,也能與學習夥伴認真合作,相互幫助,優化學習效果。從實驗課中,我們發現學生對所學內容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善於觀察,對探究的問題有獨立的選擇性,在小組活動中善於討論,善於總結歸納小組意見,自主學習能力有了長足發展,學習成績也有了飛躍式的提高。
七、研究反思
1、生成性教學的多變性、復雜性,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每天都在進步成長的學生,如果我們仍固守著陳舊的經驗去操縱教學,那麼課堂生成將成為難得一遇的精彩。所以,我們必須加強課後的反思,經常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不斷加厚自身的專業底蘊,不斷錘煉和提高課堂駕馭和應變能力。
2、「教」的重點在於為「學」服務,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進「學」上。所以,「教案」應該成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案,學習什麼,怎樣學習,教師在何時點撥等構成導學的主要內容。教師的職責將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成為一名顧問、交流意見的參與者,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並幫助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
3、教師在課堂上不能追求熱鬧場面,要以高質量的問題來激活學生高質量的思維。這就有賴於教師對自身行為的研究與調控,有賴於教師對學生學習現狀、學習環境、學習心態的研究與設計。正因如此,教師才具有「主導」地位,這種主導地位將表現為高效的「引導」功能。
4、教學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但也不能一味地跟著學生的興趣跑,面對學生中涌現出來的千奇百怪的想法和問題,教師必須把握正確的「度」,分清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無意義的,捕捉和發散那些對學生個人成長有利,也符合科學課價值觀的生成,使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避免無效生成。

參考文獻: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解讀》 郝京華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小學科學教育「探究-研討」教學法》 (美)蘭本達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4、《以結構性材料實現有效探究與意義建構的統一》 黃曉冬等 網路文章
5、《科學究竟是什麼》P46 張紅霞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3版
6、《小學科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P215 喻伯軍主編 浙江大學出版2005版
7、《課堂掌控藝術》 蔡楠榮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6版

8. 如何有效的做好小學英語的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如何進行有效地課堂評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它對於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一,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終結性評價的依據。它記錄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和與他人合作等情況,為教師進行終結性評價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二,課堂教學評價是組織、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維持課堂紀律,促使教學順利進行。如何實施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呢?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激發學生對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同理,如果學生對評價感興趣,那麼,評價以及使用了評價的英語學習,會成為學生樂於接受的禮物。如在教學水果單詞 peach, pear, orange, watermelon,以及所涉及的兩個句型「I like ….」 和」Do you like ….」時,我精心地設計了教學評價方案,製作了peach, pear,orange 和watermelon 這四種圖片。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種圖片。凡是答對了問題的學生就可以為本組獲得一張圖片,貼在黑板上。這個評價活動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們循規蹈矩,回答出問題就拿一張圖片,貼到黑板上。教學到操練「I like….」句型這一個環節時,出現了一個高潮。楊寶天說了句「I like pears.」 我出其不意的從講桌里拿出一個梨送給他。他高興極了,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回到座位上。同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學生們爭先恐後舉手,要求發言。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種不同的評價手段,一為圖片,一為實物。很顯然,學生對於能夠吃的實物感興趣多了,有強烈的想得到它的慾望。對評價有了興趣,學生對課堂活動就有了狂熱的參與度。當然,每堂課都使用實物作為評價是不太現實的。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對其他的評價手段也感興趣呢?我認為,讓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緊密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二、使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
所謂常規,是指沿襲下來經常實施的規矩。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就是要讓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成為一種規矩,一種制度,堅持不懈的執行下來,其評價的結果不斷積累,成為終結性評價的資料來源與依據。
要使英語課堂教學評價常規化,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
(1)立好評價的項目。在一堂英語課中,需要評價的項目很多,有學習效果方面的,如聽、說、讀、寫;有學習態度方面的,如學習積極性,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度等;有學習策略方面的,如怎樣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項目如果不一一列出告訴學生,他們在評價時就不會知道該從那些方面下手。
(2)給出評價的標准。在列出項目後,要給每一項分成A、B、C三等,分別給出三種不同的獎勵標志,如,教師教學用書後附有的大棕熊和小松鼠貼紙。記錄下評價結果,到期末根據貼紙數目的多少,給學生定等級,打評語。
(3)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要使評價常規化,學生必須掌握評價的方法。在第二點中,老師已經給出評價的項目與標准,然後讓學生對照標准,進行評價的訓練。老師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常規訓練,養成良好的評價習慣。有聽的習慣:聽別人的發言,為發表評價奠定基礎;聽別人給出的評價,接受他人反饋的意見。說評價的習慣:注意發言禮貌,說話委婉,虛心學習他人的優點。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老師進行長期的訓練

9.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應體現多元化,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啟發、改進、創造的功能,具體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針對學習內容、
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內容多樣化。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對待學生的學習不應只看他有沒有掌握,更要看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態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恆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方面來把握自己的現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全和潛能的激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這一片斷時,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態不太自然
,扮演廉頗的學生還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後,教師先要求表演的同學進行自評,說一說表演時的感受,對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頗的同學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請罪時是真誠內疚的,我在表演時露出笑意,不符合當時人物的心態。」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除倡導學生自評外,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如: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有利於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評價中提高了辨別、分析和綜合能力,全面發展了學生的素質。在語文課堂中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並能用發展的眼光和適合他們發展的方法來評價學生,它表現了一種從評價「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未來」和「發展」的新理念。
二.評價標准多樣性。多元評價包含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評價內容。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作出評價,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與態度,以及所持有的價值觀。顯然,這樣才更有利於更全面、更系統地評價學生。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受教育評價選拔淘汰目的的影響,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使學生個性差異被抹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允許不同學生非同步達標。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小組評價的借鑒作用。因此,豐富評價的方式,讓評價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1、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後,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
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 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於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2、教師的評價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支持學生的創建,寬容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苦惱。善待學生的缺點。這樣評價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導向功能。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這樣平等的氛圍中傾吐心靈的聲音,無拘無束的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教學《驚弓之鳥》,學生在課上表現積極,對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學生們的精彩表現,我驚嘆道:「你們真是一個個小天才,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這樣的全班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關注他的,他們的表現令老師滿意,今後自己會更加努力,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加出色。學生在課堂上能暢談自己的想法,無拘無束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份快樂,一份成長的快樂。學生的快樂就源於教師那一句句激勵性的評價,雖簡單,但意味深長。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評價的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