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做到高效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內容摘要】上好課是每位教師都想要達到的理想境界,高效的課堂就是讓學生聽得進,懂得快,記得牢。教師個人的語言藝術和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是真正實現高效課堂重要條件。
【關鍵詞】高效課堂;語言魅力;有效組織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上好課是每位教師都追求的工作目標。如何把知識更好在傳播給學生,我們除了要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熾熱之心以外,還需講究方法和技巧,掌握教學的藝術,讓知識成為學生心頭汩汩流動的泉水。
一、教師獨特的語言魅力讓課堂活色生香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教師教學的語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長期積累和反思中凝結而成的智慧與靈魂的閃光點。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教學語言一定是聲情並茂,引人入勝的。
1.生動、形象的語言讓學生更易記住數學的知識點
數學課本上有很多法則、要求等,學生不但難以記住,更易混淆。為此,我們可以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把這些知識要點用精煉的語言表達或編成兒歌、順口溜等。例好:大於號,小於號,開口向著大數跑;去括弧,添括弧,括弧外面是減法要變號,加變減,減變加;分針長長指十二,時針短短指著幾就是幾時……學生念著這些琅琅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等,便不知不覺中記住了知識要點,這樣,學生學得開心,我們教得輕松,何樂而不為?
2.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可見,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到黑板上、老師身上、書本上,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其實,老師講課就如同相聲演員說相聲一樣,必須高度進入角色,才能達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所以,教師必須對自己所講的教學內容想當熟悉,才能輕松自如地進行講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語言親切自然,語音高低適中,同時,在講到知識的重、難點時,應加重語調,提問時,聲音低點,速度慢些,便於學生思考、回答問題,讓學生學而不厭。
3.幽默風趣的語言更易讓學生掌握較難的知識
⑴你想讓你的語言牢牢地「粘」住學生嗎?你想讓你的學生對你的課倍感興趣嗎?你想讓你的學生緊緊地跟著你走,聚精會神地聽你講話,生怕漏過你說的每一句話嗎?那麼,來點幽默吧。幽默是教學的利器,它可以讓我們的課堂活色生香,不再枯燥無味。例如,「雞兔同籠」的問題:雞兔同籠,共有30個頭,88隻腳,求籠中雞兔各有幾只?學生一看題,議論紛紛。於是,我說:「下面我們請全體兔子提起兩只前腳,立正站好了。」學生都笑了,「現在雞和兔的腿數都一樣了,有30個頭,一共有幾只腳?」「30×2=60(只)。」「和原來題中的條件相比,少了幾只腳呢?」「88-60=28(只)。」「這28隻腳去哪裡了?」「被兔子提起來了。」「那你現在知道有幾只兔子了嗎?」「28÷2=14(只)。」學生歡快地回答。
雞兔同籠問題是學生較難理解的,我採用幽默的語言,形象地進行教學,讓學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樂於鑽研。
⑶「想讓課堂上有春天的希望,教師的語言必須有陽光的味道。」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只有這樣,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共鳴,激發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探索。
二、教師有效地組織教學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⑵《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而高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則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要求。
1.明確學習目標,讓我們的課堂「形散而神不散」
我們在上課或聽課中,經常會遇到課堂秩序「亂」的情況。如果全班學生緊緊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帶著明確的學習任務,即便是「亂成一鍋粥」也是不要緊的。這時候的「亂」說明學生學習很投入,很主動,思維很活躍,因為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個性化的。「亂中有序」往往是教學的「高潮」所在,是教學中最精彩的亮點。例如,在教學「教室有多長」這節課時,學生有的拿著書本、尺子蹲在地板上量,有的手拉手在量教室的長,有的在一張一張地擺著桌子量,還有的跑到教室門外,一拃一拃地量……學生們在教室里進進出出,大聲地討論,爭辯,最終明白了,測量的標准不同,測量出的結果也不相同。這節課,盡管課堂秩序很「亂」,顯得不象一節「正規」的課,但學生都是圍繞「用手中的工具測量教室的長」的學習目標在活動。因此,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之下的「形散而神不散」,學生才能得到充分的積極主動的發展,這恰恰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2.科學地使用道具,讓我們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⑷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教學中運用各種道具,把教材中單調的文字內容通過文字、聲音、圖像、實物結合,並形象、生動、逼真地展示出來的方式,創設出更具有直觀性、感染力的課堂氛圍,使整個教學過程圖文並舉,聲情並茂。比如,「擲骰子」把枯燥的口算練習寓於學生喜愛的「骰子游戲」中去,開啟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之門。又如,圓柱和圓錐是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但學生空間想像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切一刀後的變換,學生很難想像,難以理解。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做中學」的方式,讓學生用橡皮泥做圓柱、圓錐,進行切、搓活動,在活動中體會到截、切過程中的變化。再如,在教學「倍」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拿筆」、「伸手指」、「拍手」游戲,讓學生邊玩邊鞏固所學的知識。這些,地我們生活中信手拈來的道具,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雙手和大腦」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學具。
3.充分處用教材來超越教材,讓我們的教與學實現雙贏
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靜態文本,不是師生課堂學習的指揮棒。教材不僅提供了「教什麼」,還包含了「怎樣教」的信息。教師要學會「用教科書教」,在具體教學情境下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科書進行修正、開發和創造,融合課內外的學習拓展延伸。比如,在教學「百分數認識」時,我先是讓學生讀、寫百分數,再聯系生活說說百分數表示的實際意義,最後是比較百分數與分數,並進行多種練習。學生或多或少已對百分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如讀、寫百分數等,所以,我把百分數的讀、寫及意義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為後面的學習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間。
總之,現代教育的發展與創新已經成為教學工作的主旋律,培養和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各類人才,是時代賦予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作為教師,高效課堂將成為我們畢生追求的工作目標。
『貳』 淺談如何讓生活走進小學數學課堂
《數學抄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不僅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新課程改變了傳統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的狀況,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在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知道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要讓生活情境走進數學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沒有什麼技巧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肆』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更有趣
怎樣才能使小學數學課堂生動有趣
教學設計(預案)
我的第一次作業是作為小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是值得重視思考的問題.學生為什麼不願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
一、課前懸念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中的垂直和平行引入部分,我先拿出兩根鉛筆幾次落在地上後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誰能猜一猜,這時學生看見地兩根鉛筆上都有想上來試一試,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當指名學生再來試一試後,我馬上提問:為什麼老師的幾次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後形成的圖形不一樣?,大家想知道嗎?這時學生想學習新知的興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數學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 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運用多媒體教學,將長方體的6個面形象地展現在學生目前,幫助學生理解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還有12條棱,分為3組,每組4條棱長相等的概念。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率高。
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對學生來說,獲得數學知識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知識,而是學生親自參與的、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實踐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操作實踐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去體驗和探索。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我安排學生分成小組動手操作。啟發學生:用割、補、拼的方法你能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並推導出公式嗎?有的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正方形;有的學生用剪的方法學把三角形剪、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此操作過程中,我允許學生互議互幫,自己巡視指導,學生通過大膽的嘗試,探索推導過程,這過程既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創造個性,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經歷做數學的過程,也親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四、練習練習課教學時可適當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有點情節又貼進學生生活經驗以及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題目,通過少量的趣題和多種形式的題目,使學生變知之為樂知。比如,學習過圓的周長和面積後,為了使計算的過程看起來更清晰,我提醒學生要在每個算式的前面做一個標記,如:計算圓的周長時就在周長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C,計算面積時就在面積算式的前面寫上字母S。這時班裡一個調皮的學生脫口而出:CS!(反恐精英簡稱CS,是一種槍戰類的電游名稱,講究迅速敏捷和勇於進攻。)教室里一片鬨笑,正要批評他時,我突然轉換了思維的角度說:對!就是『CS』,一場計算的戰斗,比比看誰能在這場戰斗中少中槍彈,順利過關,大獲全勝。聽了我的這句話,孩子們個個興奮不已,就連那幾個平時上課不太積極的男生也迅速認真地投入了計算的CS戰斗之中,板演的學生做完練習題目之後並沒有馬上回到座位上,而是在對自己的計算進行認真細致的檢查,CS的比喻,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枯燥的計算練習變成了快樂。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師主導下展開的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實際,靈活多變地採用多種做法,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的腦子積極轉動起來,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伍』 怎樣把小學數學課堂課堂活起來
小學數學學習過程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不時地帶給我們創新的活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訓練目標,巧妙地利用課堂隨機出現的情景變化,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小學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巧設情境,讓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情景,設計一些數學游戲,講些數學故事等方式,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的要求獲取新的知識的情感,激發起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比如在 教學「圓的認識」後,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的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麼?」「為什麼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形?」這些實際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二、發揚民主,讓學生想學
在課堂教學中,要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學生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情緒才會隨之高漲,對數學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生情感融洽了,才能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才能發揮學生靈活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之中。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於蹲下來看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必須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活動的個體,而不是機器,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之前,先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說說覺得老師這人怎麼樣?可以從很多方面談外表、性格、特徵、印象等。說到外表時特意提出覺得老師長得如何?觀察臉的左右兩邊一樣嗎?從而為這節課作鋪墊。由此而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會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動交流關系,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要用全新的眼光,不同的角度去賞識和激勵學生,讓學生受到關注,得到承認,他們的學習才有活力,動力,才有快樂,有進步。
三、改變角色,讓學生愛學
把課堂還給學生,變原來的講授式為以學生自學式,即以生為本,以生的需要為本,讓學生去探究,當一個課堂從高壓式,灌輸式,一問一答式等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時,和諧,自主地課堂氛圍就會取而代之。讓課堂成為學生自由展現的地方,成為學生個性釋放、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家園,一直是我們的理想,也是課改積極提倡的。課堂中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文化」,發掘「童心」、「童趣」,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後,教師設計一個「換錢」的游戲。師:老師手中有1元錢,想和你們換角幣。你們願意嗎?學生齊聲說回答:願意。師:怎樣換才能使雙方都不吃虧 ?組織學生同桌討論,各組紛紛匯報自己的想法。生1:我要用2張5角的和老師換。生2:我用10張1角和老師換1元錢,因為1元=10角。生3:我拿5張2角的錢和老師換1元錢。生4:我先拿1張5角,再拿2張2角、1張1角和老師換,行嗎?┅┅在這種寬松的課堂氛圍使所有同學都受到了感染,同學們各抒己見,毫不相讓,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換錢的過程中,不僅拉近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而且元和角的關系也在換錢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種開放的情境中,平等地交流,使這樣整個課堂變得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尤其是學生的個性、以及對事物的獨特感受與見解在課堂中得到很好的展示。可以說課堂為他們提供了張揚個性、施展才華的舞台。
四、融入生活,讓學生思學
1.讓生活實例融入數學
用身邊的實例融入數學課堂,讓教與學跳出課本,走到現實生活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乘坐公交車時的情景,學生會說到有人上車,也有人下車,還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擁而上等,這時我提問「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很自然地會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車上現在有多少人?」這很自然地引入新課,而且會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為一群人蜂擁而上,就不會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後上,前門上,後門下」。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2.讓數學問題回歸生活
只有真正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及對數學內容進行拓寬,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如:教學「最小公倍數」時,可讓學生報數,並請所報數是2的倍數和3的倍數的同學分別站起來。問:你們發現了什麼?生:我發現有同學兩次都站起來了。教師請兩次都站起來的同學,說出他們自己報的數:6、12、18……發現他們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師:像這樣的數還有18、24、30……由此引出課題:公倍數。讓學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數6、12、18、24、30……師:請找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幾?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最小的是6。師:說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數中6最小,我們稱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數。(接上面板書前填寫「最小」)2和3的公倍數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個最大的公倍數,所以研究兩個數的公倍數的問題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數。今天,我們就學習有關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知識。
這里,老師從學生最熟悉的報數游戲入手,把生活經驗融入教學中。因為報數游戲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一下子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報數,並請符合條件的學生「站起來」這一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面這些所作所為都是學生經常玩的游戲,教師把生活實際融入教學中,使課堂活躍起來。他們通過觀察發現有的同學站兩次,為什麼會站兩次?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寬松、民主、自由的氣氛中,學生把抽象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僅使學生理解知識,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此,只有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活的氣氛、鮮活的知識、靈活的教法,把每節課都作為學生探索創新的一次歷程,才能真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充滿快活,實現鮮活,展現靈活!
『陸』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精彩呈現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許多同學都覺得數學難學。傳統的數學教學多是沿襲照本宣科的理論解說以及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這足以讓小學生發蒙,往往導致課堂沉悶,同學們知識參與度不高,課堂效率萎靡不振。為了一改積弊,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小學數學新課改要求我們課堂設置要以學生為核心,從他們的認知規律出發來整合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生成和互動中來。只有這樣才能變抽象為形象,邊枯燥為樂趣,實現活躍課堂,完善能力遷移的教學目的。鑒於此,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以幾個角度為例談一談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精彩呈現。
一、形象
小學階段數學抽象概念並不多,但是幾何圖形部分要求空間想像能力,數學運算及應用題也有很強的邏輯性。這些對於抽象思維發育不完善的小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認知難度,如果不能以恰當的方法進行呈現和引導,肯定會讓數學課堂走進低迷的死胡同。因此,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效率,我們就要抓住小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的特點整合知識,讓數學知識以同學們熟悉的、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如此才能變抽象為形象,有效吸引學生深入探索,完善認知。
比如教學「面積」知識點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同學不明白面積具體指什麼,在實際生活中有什麼意義,這就造成很多實際性應用題不知道如何下手。從這個情況出發,我就先設置比較形象的生活性問題:一頁作文紙有19行,每行21個字格,請問同學們這頁作文紙一共多少字格?同學們很容易想到是19個21,也就是19×21=399字格。那我們再啟發同學們將一個字格看做單位長度1,那這頁作文紙就是長21,寬19的長方形,那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我們可以再將作文紙換成廣場,將字格換成地板磚……這樣一步步引導,就會將面積這個抽象概念形象化,讓同學們認識到面積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和用途,下次在遇到類似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對比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邏輯是數學的靈魂,而應用題描述中決定邏輯走向的往往是細節詞語,如不能理解掌握,就會「陰溝翻船」。小學生抽象思維發育尚不完善,思考問題往往顧此失彼,經常會在細節問題上馬虎,造成邏輯誤判,最終解題錯誤。以一個常見的腦筋急轉彎為例:一斤鐵重還是一斤棉花重。許多人條件反射似的就會回答「鐵重」。這就是沒抓住細節導致邏輯誤判,教學過程中這類錯誤經常出現,筆者經過多年的摸索發現要想規避此類問題,可以設置形象對比的模式。
如下例:
1.某網店鞋子100元一雙,節假日活動優惠10%,活動結束後價格提升10%,請問活動結束後價格是多少錢?
2. 某網店鞋子100元一雙,節假日活動優惠10%,活動結束後在原價的基礎上提升10%,請問活動結束後價格是多少錢?
這兩個題猛一看一樣,所以很多同學會得出一樣的答案。其實不然,第一個題中活動結束後直接提升價格的10%,所以是在活動日價格(90元)的基礎上提價10%,也就是9元,所以活動結束後價格是99元;而第二道題強調了是在原價的基礎上提升,所以是110元。
這種邏輯問題,如果我們不進行形象對比,肯定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就會造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意無意地「忽略」掉強調邏輯變遷的關鍵詞語;而通過這樣的形象對比,就從心理上引起學生的重視,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同學們就懂得去找影響邏輯走向的關鍵細節,如此方能掌握知識要點,有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
陸放翁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和偉人說的「實踐出真知」不謀而合。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而小學生比較感性,課堂學習往往只是讓他們「記住」了知識點,但是遇到實際問題就不知道用哪個知識點。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孩子們完善知識到能力的遷移,我們就要積極鼓勵和指導孩子們動手實踐。
比如,學習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我們可以給出不同長度的小棍,讓孩子們擺一擺。嘗試幾種在確定兩個邊長的情況下,第三邊長度能不能大於兩邊之和,同學們經過實踐不但激發了興趣,更提高了認知能力,培養了良好的動手實踐和數學思維能力。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可以讓孩子們動手畫一畫,剪一剪,這樣才能讓同學們認識到圖形之間的聯系和構成,才能有效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最終理解各種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達到舉一反三的認知層次。
四、小結
本文是我聯系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總結的讓數學知識靈活呈現的三個角度和方法。總得來說,學生的課堂的根本,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合教學資源,讓知識呈現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學習和實踐,從而完善數學知識的內化和遷移,進而生成運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柒』 怎樣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
一,做好充分准備。
二,嚴禁隨口提問(如:好不好呀,對不對啊,可以嗎?)。
三,提問題有針對性(如思維敏捷的,如靦腆型的,如自感學習不如人的)。
四,盡量用:
趣味性強的語言,
寓教於樂的方式,
以姿勢助說話。
五,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僅僅有5---8分鍾,所以必須在此期間把教學重點講授完畢。
六,留出學生們討論爭論議論的時間,提出本節課的需要研討的重點問題。
『捌』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體現新課標
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該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應用數學,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麼,在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中,該如何體現這些新理念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課堂學習自主化
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的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提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代替;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範。
二、解題策略多樣化
數學學習活動要讓所有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激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解題策略多樣化。
例如:在讓同學們計算250+470這道題時,先讓他們比一比,看哪一小組同學的演算法最多。面對挑戰,同學們個個不甘示弱,馬上進行小組討論,研究解題策略。不一會兒,他們一共探索出七種不同的演算法:
(1)25個十加47個十是72個十,也就是720
(2)250+400=650 650+70=720
(3)250+450=700 700+20=720
(4)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
(5)250+500=750 750-30=720
(6)300+470=770 770-50=720
(7)300+500=800 800-50-30=720
如果教師能經常堅持激勵學生用不同策略解題,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
三、知識應用生活化
學習數學,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而是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學的數學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實現數學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實踐。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努力發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和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一道課外實踐作業:請同學們都來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1)量出自己家中客廳的長和寬;(2)算出面積是多少平方米;(3)量出一塊地磚的邊長;(4)求出所需地磚的塊數;(5)算出購買地磚需多少元。
這種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問題的設計,激起了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鞏固長方形面積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更增強了學生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總之,在新的課程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中,應該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讓他們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使他們的「雙基」 、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均得到均衡的發展。
『玖』 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數學課堂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也在不斷探索、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力求創新,在不同的課堂學習階段,採用不同方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讓教學工作在愉悅中進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興趣、提高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是相當重要的.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也在不斷探索、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只有在數學教學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讓教學工作在愉悅中進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興趣、提高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是相當重要的.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如此迷人的數學課,教師怎樣將它呈現出來並被學生接受呢?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 」教師如何將學習這樣的苦役變成樂事呢,我認為,數學課堂一定要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好的環境氛圍中展現數學的魅力,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的快樂,讓數學課堂教學如一首歡快的歌曲把孩子深深地吸引. 我把營造數學課的美好旋律氛圍分成五個部分來進行:
一、序曲——興趣導入,鋪墊學習氛圍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們在每一節課的新課導入設計上,要多花心思,多下工夫,讓開場曲不同凡響,才能一下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歡快的學習氛圍中.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常通過猜謎語、讀兒歌、講故事等兒童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去吸引學生把課下肢體的興奮轉移到課上思維的興奮中來,使學生快樂地進入學習狀態中去.
莎士比亞說: 「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 」在數學教學中,以講故事為開端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受學生們歡迎的形式. 如講解「比較分數的大小」前,我在備課時准備的就是童話故事:小豬笨笨過生日,豬媽媽給它買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媽媽切成八份,讓小豬吃四分之一,小豬笨笨說我過生日,我得多吃點,我要吃八分之一,讓弟弟少吃點,讓他吃四分之一,豬媽媽笑了:你算錯了……聽著童話故事,學生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內容上,我適時拿出大蛋糕模型給大家演示,學生們飽含興趣地參與到教學內容中來. 又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一上課就要給大家猜謎語:沒嘴會說,沒腳能走,發出指令,人人遵守. (打一日常用品)並請猜中者把它在黑板上畫出來. 學生們馬上進入到猜謎中去,猜中者興奮地跑上講台,把我要講的內容畫了出來. 一節數學課如此快樂的開端,使學生對數學課興趣大增,讓數學學習很快地進入到歡樂的氣氛中. 為講新課做好了情境上與知識上的准備.
二、開唱——小組討論,活躍學習氛圍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 那麼營造暢所欲言的良好的課堂氛圍最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在課堂上可引入小組討論機制,要讓不同的觀點形成爭論的意識. 「理不辯不明」,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同學間的小組討論活動,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學生們相互啟迪,相互補充,從而達到認知趨同,接近真理. 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小組因我而棒,我以小組為榮」的集體觀念,為學生創造出人人機會平等、爭取表現自我的情境,在活躍的氛圍中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教學「時間」時,我設計了如下的討論內容:三名同學約好八點之前一起在科技館聚齊. 小亮七點過一刻到了,小美差一刻八點到了,小星七點四十五到了,他們誰到得早?誰到得晚?學生們開始議論紛紛,並形成幾種答案. 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熱烈討論的學習氛圍中.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員間的爭論、協作與探索,形成了關注的焦點與學習的慾望. 因此,教師營造適宜的課堂氣氛,建立平等、自由的課堂氣氛,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師生交流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就能讓學生充分地自主探索,真正實現對新知的自我內化.
三、副歌——活動設計,濃厚學習氛圍
當學生初步領悟了所學知識後,對知識的運用與鞏固是一個強化階段,這個階段,想要保持學生旺盛的學習精力和強烈的學習慾望,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的鞏固性練習活動.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讓活躍的氣氛保持下去.
如在教學「認識東西南北」一課時,我設立了小小偵察員活動,讓有的學生扮成偵察員,有的同學扮成戰土,有的扮成敵人. 簡單的道具一下子就營造出真實快樂的氛圍,偵察員看著老師事先畫好的地圖,指揮自己的戰友通過方向的變化找到隱藏的敵人. 寓教於樂,同時巧妙地把新學的知識做了鞏固性練習,快樂的活動也很好地吸引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 在歡樂的氛圍中達到了學習目的.
四、高潮——動手操作,強化學習氛圍
《新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 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的一環是動手操作.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又有些枯燥、抽象,要使學生掌握好數學知識,就必須讓教學環節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讓他們動起來,在實際操作中,以直觀的形式將抽象的事物呈現出來,從而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營造出實踐出真知的良好學習氛圍.
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我帶領學生對我們班的圖書角做了一次重新歸類的統計實踐工作. 我們遵循所學的知識,先進行分類,把不同類型的圖書放在不同層格子里,然後統計冊數,再製作統計結果的柱狀圖,然後讓同學們根據統計結果提出自己的建議. 在實際操作中,同學們熱情參與,認真布置,積極思考,有的同學發現,數學類圖書太少,需要發動大家捐這一類書;有的同學發現文學類圖書最多,需要多佔一個層面……這樣,抽象難懂的統計知識在動態活動中,在師生的親自操作中進行,使學生在歡快、平和、有序的活動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這樣得來的知識,我相信是記憶深刻的,甚至是終生難忘的. 教學中適當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活躍起來,充分發揮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探究,積極實踐,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五、尾聲——聯系生活,持久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我力求從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生產實際入手去布置作業,使學生的數學作業變得富有生活情趣. 例如,學了「比例應用題」知識後我布置作業:誰能用最科學的數學方法計算出我們教學樓的高度?在學分數乘法知識後,我讓大家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衡湖游租船方案」……這樣,數學作業的生活化就為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營造出了良好的氛圍.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在課堂的不同階段,去巧妙營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勤學多思,讓學生們真正地知道數學、愛好數學、享受數學學習.
『拾』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管理
小學生的課堂紀律的管理確實是一件令我們最頭疼的事情,他們課堂的講話,搞小動作,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學不到知識,導致學業成績的下降,有時候在改作業或測驗的試卷時,有些學生連一些基本的知識都沒有回答正確,都沒有真正掌握好。我認為做一個對學生負責的老師,應該懂得怎樣去吸引學生去聽課,從而真正能夠讓學生學到知識,用心去培養每一個學生,這是最重要的。 那怎樣去上好課,怎樣設計課堂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去聽課,從而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大家都知道小學不是一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地方,而是對具有學習行為能力的小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基礎教育。我們作為老師的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教師的語言能力(口語表達、書面表達、體態表達、演講水平等);書寫水平(三字:粉筆字、毛筆字、鋼筆字);基本的簡筆繪畫水平以及簡單的教具製作、多媒體操作方法的掌握都應該成為一名教師所應具有的硬功夫,也就是支撐我們進行基礎教育的基本功。基本功是建立我們教師在學生中威信的重要法寶。在這基礎上,學習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分析和管理課堂紀律尤其重要,首先小學生的感知和記憶的特點是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他們選擇觀察對象常常從興趣出發,以後則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應該把課本上的內容設計成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和情景,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點是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恰當地安排一些課外的知識的游戲來調節一下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如何利用學生好問、愛動的特點,如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投入到學生活動中,藉以讓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首先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和加強課後的接觸,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愛,其次是不偏心,一定要立場公正,處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獎懲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績好的,對成績差的不要有偏見,即注意這種「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課堂真的亂成一團的時候我們不妨採用冷處理的辦法,不急於處理,不急於發表意見,師生共同冷靜思考幾分鍾,以免影響課堂教學。讓學生心裡有數,課後再進行處理,讓學生說出事情原由,分析厲害關系,分析自身優缺點。不一定總讓教師來說明情況,講明道理。 「尊重、理解、體貼、關愛」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只有做到了這四點,我們的課堂管理才會管理得好,然後才給學生一個自由、民主、情趣的課堂!從而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培養出更多的國家棟梁之才。 基本功是建立我們教師在學生中威信的重要法寶。在這基礎上,學習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於分析和管理課堂紀律尤其重要,首先小學生的感知和記憶的特點是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並能發現事物的主要特徵及事物各部分間的相互關系。他們的感知從無意性、情緒性漸漸向有意性、目的性發展。他們選擇觀察對象常常從興趣出發,以後則漸漸能夠按照學習任務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我們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應該把課本上的內容設計成學生都感興趣的話題和情景,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點是低年級小學生雖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高年級,他們的情感更為穩定,自我尊重,希望獲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強烈,道德情感也初步發展起來。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製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所以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恰當地安排一些課外的知識的游戲來調節一下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如何利用學生好問、愛動的特點,如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投入到學生活動中,藉以讓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課堂紀律。首先要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了解學生和加強課後的接觸,讓學生知道老師的愛,其次是不偏心,一定要立場公正,處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則,獎懲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績好的,對成績差的不要有偏見,即注意這種「一好遮百丑」「一丑遮百好」的心理。在課堂真的亂成一團的時候我們不妨採用冷處理的辦法,不急於處理,不急於發表意見,師生共同冷靜思考幾分鍾,以免影響課堂教學。讓學生心裡有數,課後再進行處理,讓學生說出事情原由,分析厲害關系,分析自身優缺點。不一定總讓教師來說明情況,講明道理。 「尊重、理解、體貼、關愛」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只有做到了這四點,我們的課堂管理才會管理得好,然後才給學生一個自由、民主、情趣的課堂!從而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培養出更多的國家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