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的實驗報告

小學課堂的實驗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05 23:42:22

❶ 小學低年級數學練習課有效策略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有效課堂練習設計不應該停留在對知識的重復模仿、機械記憶,而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打破單一的書本練習形式,注重活動化,豐富練習形式,凸現學生主體,變被動的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達到提高練習的效果。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課堂練習有效性策略研究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技巧,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擬定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研究:

(1)有效組織練習活動
研究中通過深入揣摩教材練習的編排意圖,領會練習的內涵基礎上,把握數學教材中豐富的練習活動資源,滲透活動意識,轉靜態為動態,化枯燥為有趣,變封閉為開放,積極探索設計出既考慮學生學習基礎、能力的差異,又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多種類的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均發展需要的練習活動內容。

(2)有效開發練習活動素材
充分發揮教師是數學練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深入研究數學學習內容,靈活利用數學學習材料,探索開發設計有價值的數學練習活動素材,為學生提供更廣闊地學習、研究數學的空間,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數學課外練習有效性策略研究
課外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練習,學生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鑽研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的責任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而傳統的數學課外練習活動有以下特點:過多的封閉性練習、過多注重書面練習、無選擇性的題海戰、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等。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課外練習活動如何克服以上所述的種種不足,再次激活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❷ 光是怎樣傳播的實驗報告單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光是直線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

(1)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2)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3)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二、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三、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四、教學准備

教師演示:有關光是直線傳播的圖片和課件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課件出示:

清晨,太陽出來,房間撒滿了陽光

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二)新授

1、猜測光的傳播路線

1)談話:我們並沒有看到光的傳播路線,請大家猜測一下,光是怎樣傳播的呢?請同學們在這兩張圖上,畫出光是怎樣傳播的。

2)學生畫出光的傳播路線(請兩位同學上台來畫)

3)匯報交流

4)提問:通過你在生活中的觀察,你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你的想法呢?

5)小組討論並匯報

2、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1)談話:剛才同學們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測,你們想不想用實驗的方法進一步的來驗證我們的猜測呢?

2)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些材料,你能利用這些材料來驗證你的猜測嗎?

3)出示帶孔的紙板、夾子、紙屏和手電筒。

4)學生設計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A將帶孔的紙板中間的孔放在同一直線上

B將A中中間的紙板慢慢向右移動,觀察光斑在紙屏上的變化

5)學生實驗

6)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3、在再次驗證光的直線傳播

1)我們已經初步的驗證了光的傳播路線,老師這里還有一組材料,你能用它來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嗎?(PVC彎管、直管)

2)學生設計實驗

3)實驗驗證

4、其他方法驗證光的直線傳播

1)學生匯報

5、我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嗎?

6、課件出示書上資料

介紹光速

同學們:你們知道光速有多大嗎?

光的傳播速度很大,測光的速度是極困難的。第一個測量光速的科學家是伽利略,但遺憾的是他失敗了,後來許多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測出的結果一次比一次准確,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較精確地測定了光速。現在公認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於300000k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說明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如果一個飛人以光速繞地球運行,1秒鍾內繞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遠的兩點之間光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1/10秒。可見光速之大。光從月球傳播到地球只需1.3秒。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8min到達地球,如果一輛以1000km/h的速度行駛的賽車不停的跑,要經過十七年時間才能跑完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板書設計

推測:

2.3光是怎樣傳播的 光是直線傳播的

驗證:

光是怎樣傳播的實驗記錄表

班級 組員 日期

所需材料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及結果

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
每張卡紙間隔15厘米,要排成整齊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線上

《光是怎樣傳播的》教案設計教學目標: 1、科學目標:光是直線傳播的 2、能力目標: ①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②設計驗證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 ③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④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3、情感目標: ①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②知道推測要有依據, ③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善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教學重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空心彎管和直管。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師:同學們,早晨,太陽出來,房間灑滿了陽光;黑夜,打開手電筒,燈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當光照亮周圍的物體時,我們是否想過它從哪裡來,又是怎樣到達被照亮的物體上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 [板書課題] 二、新授 1、猜測:光的傳播路線師:(放暗教室,演示。)請同學們看老師手裡的小激光器,它發出的的光在牆面上產生一個亮點。請大家猜測,光源發出的光是怎樣傳播的呢?生:是沿直線傳播的。[板書] 師:他的猜測正確嗎?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嗎?請舉例說明。生:見過,比如電影放映機射向銀幕的光是直的。師: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確切了解光是直線傳播的規律,我們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光是怎樣傳播的。 2、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①實驗一: A、師: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些材料,請大家利用這些材料來驗證你們的猜測。(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28——29頁,閱讀試驗方法和步驟,分小組進行實驗。)實驗分兩步進行: (一)將帶孔的紙板中間的孔放在同一直線上。 (二)將第二或第三張紙板向左或向右移動5厘米,觀察光斑在紙屏上的變化。 B、生分組試驗,師巡視指導。 C、匯報結果. D、小結。 ②實驗二: A、師:我們已經初步驗證光的傳播路線,老師這里還有一組材料你們能用它再來驗證一下光的直線傳播嗎?(PVC彎管、直管)(提示:不要用眼睛直對很亮的光源。) B、學生設計實驗。 C、匯報驗證結果。 3、總結:通過兩組實驗,同學們已經初步的了解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我們還能用其他的方法驗證光的直線傳播嗎?請同學們下去以後自己設計試驗來驗證,然後告訴老師和同學。)三、拓展: ①利用這個道理,解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 生:光在沿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後面不能到達的區域便形成了影子。 ②了解光的傳播速度。 師: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光傳播的速度很快。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自然現象,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留心觀察過:下雨天在打雷時閃電和雷聲實際是同時發生的,我們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 生:先看到閃電。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光的傳播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大得多。 師:很早以前就有人對光速感興趣,但測定光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困難的,第一個測光速的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但遺憾的是他失敗了。後來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測出的結果一次比一次精確,現在公認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鍾。(請同學們看課本P29頁的資料知識。)四、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驗證知道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並能根據這一規律解釋影子的產生。還了解了一些有關光的知識。對於光的知識還有許多需要我們了解的,請同學們課余時間借閱有關光的書籍來了解更多的知識。五、 板書設計: 光是怎樣傳播的我們的猜測: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我們的依據:驗證光的傳播路線 光是怎樣傳播的實驗紀錄表班級____ 第__組 組長___ __年_月_日所需材料 實驗方法 實驗現象及結果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屏 每張卡紙間隔15厘米,要排成整齊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線上。 手電筒、3張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評。 要將第二或第三張向左或向右移動5厘米。

❸ 實驗報告 內容 小學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的理念。它對於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化傾向和單純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改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脫節現象,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理解數學,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
蘇教版課程標准數學實驗教材,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已經給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何將教科書的課程內容轉化為現實的內容,變成教學活動中的自覺行動,值得每一位任課教師認真研究和思考。下面結合四年級(上冊)教材,談一點體會。
一、 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體驗和理解數學
學生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有許多是建立數學表象、抽象數學概念的良好基礎和素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體驗和理解數學,有利於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形成數學概念,有利於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視角觀察世界。
教學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時,直線平行與相交兩種位置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無處不在,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教材呈現了鳥瞰城市的照片以及運動場跑道、運動器械的照片,從中抽象出直線的相交和不相交。我們在教學時,不能照本宣科,而應當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身邊的相交與平行現象,如,觀察自己校園中的路徑、跑道、器械、鐵門、欄桿,以及教室里的窗戶、黑板、牆面、桌椅、學慣用品等等。當學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垂直以後,再讓學生去觀察生活、尋找同類的現象,學生的視角才是廣泛和主動的,數學意識能從中得到培養。
教學第八單元「統計與可能性」時,教材提供了如鼓號隊員服裝的統計,47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的統計,上海市空氣質量的統計,張家港市農民人均年收入的統計等等十多個現實的素材。但是教材畢竟具有局限性,教學時應該結合教材適時補充和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時效性的現實素材,使得統計的學習更能體現其必要性和價值,更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統計本班校服的型號、本市的空氣質量、自己家庭的收入情況、本地區的耕地情況,這些統計對於學生是現實而鮮活的,學生有統計的熱情和願望,有話可說,有感可發。
教學第九單元「認數」時,學生要學習億以內的大數。這部分教學內容,要以理解數的意義為重點,為此也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認數。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外,還應該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上網查找資料以及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知識。如,在《青島日報》2005年2月1日的報紙上就可以查到如下大數: 青島西海岸製造業再添世界級大項目,計劃投資17億元人民幣,部分投資後年加工鋼材20~25萬噸;青島港元月吞吐量突破1500萬噸,向全年1.8億噸的目標邁進;初步核算青島市2004年生產總值完成2163.8億元;青島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萬人次;青島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43.3億元等等。教師平時應該注意搜集這樣的信息,讓學生體會到較大數在描述、表達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生產能力、經濟情況等方面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 努力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有一些教學內容教材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離學生稍遠,或者很難提供現實的情境,可以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努力創設一些現實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擬情境,為學生創設有助於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
教學第三單元「混合運算」時,可以模擬一個在小小商店裡購物的情境,讓學生解決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多少錢;拿50元,買2盒彩筆,應找回多少錢等問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類似的若干問題,然後通過分析、歸納、交流、反思,總結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由於提供了模擬的現實情境,學生都有購物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所以理解上一般沒什麼問題。教學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時也可以採取類似的辦法。
三、 充分運用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是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的好方式。
教學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時,學生在三年級先後觀察了由2個、3個、4個同樣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教學的難度加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觀念。「擺一擺、看一看」是本單元最主要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必須准備必要的教具和學具,要在學生「擺」和「看」的活動中理解三視圖與實物的關系。如,第47頁例題里已經用4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物體,提出再增加一個同樣的正方體使得正視圖不變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活動,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分析和交流,尋找規律,形成體驗。由於學生經歷了「做」的過程,有切實的體會,理解也是深刻的。教學中切不可以觀察教材中的圖畫來代替觀察實物,那樣違背了教材編者的意圖,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單元教學整個都離不開實際操作,這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教學第八單元「統計與可能性」時。其中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這一小節,要讓學生體會到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到游戲設計的公平性,必須要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活動。可以經歷一個從「問題—猜測—操作(驗證)—結論—分析—抽象—概括」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充分經歷認識過程。進行實際的操作活動不僅有助於學生體驗和理解「可能性與公平性」的關系,教學中還滲透了可能性、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材設計的《怎樣滾得遠》、《了解我們自己》、《一億有多大》三個實踐與綜合應用,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都十分有益。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內容,切實讓學生自主活動,切不可敷衍了事,白白浪費寶貴的課程資源。如對於《怎樣滾得遠》的教學,在提出問題後,可以放手讓學生議論滾得遠的因素,學生可能從高度、板的長度、夾角、材料質地、重物等多個方面考慮,然後將問題鎖定在斜坡與地面的夾角上。再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猜測實驗結果,進入實驗活動(這是活動的主體)。實驗活動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許多預想不到的問題,這需要學生、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合作交流解決,實驗活動結束後,進行反饋交流,給出結論並作適當的解釋。這樣的活動,學生非常感興趣並樂意參與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意識和探究能力很有益處

❹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報告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上傳: 劉雪琴 更新時間:2013-1-10 12:42:19
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科學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然而,由於實驗器材等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那麼,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怎樣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
如在教學《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設計了一個實驗,把一團餐紙巾塞到玻璃杯底,然後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讓學生預測,紙巾會被水浸濕嗎?你能說出其中的緣由嗎?創設的情境已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問題的提出立即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慾望。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願望。在三年級科學《金魚》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觀察了金魚的外形、運動和吃食後,問:金魚魚鰓一分鍾開合幾次,金魚不斷地喝水,會脹破肚子嗎?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並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測。於是學生便對金魚如何呼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二、實驗過程的有效調控
1、緊緊抓住實驗目的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在我們的周圍的空氣一課中,空氣存在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放到水裡,使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2、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1)明確觀察任務
在實驗前教師要使學生明確觀察什麼,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
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的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動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當然,在每個實驗中觀察也有側重,而且,並不是每個實驗都要、都可以用這些器官去觀察的。
2)實驗過程做到有條不紊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三、實驗評價影響著實驗的有效性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
如在《螞蟻》一課,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師問: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麼解決觀察難題呢?有同學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同學否決;有同學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有同學提出螞蟻仍然會亂爬;有同學提出放在水中的瓶蓋上,可以讓它不亂爬,但螞蟻可能會掉進水裡淹死……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還是挺好的。通過教師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越來越強。
四、自製實驗器材,提高實驗有效性
師生自己動手設計、製作教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想像能力,活躍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體味到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本方法。
1、教師自製實驗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製教具的誕生,是教師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教師經過對教材的深入的研究,根據本校實驗器材的實際情況,產生對某一教具改進或創新的想法,根據這一想法,構思設計,在反復研究、實驗的基礎上製作,經過多次改進和反復調試後,再在教學中試用,直至成功。如在製作「空氣有重量」這一實驗教具時,通過上網查找資料,經過多次比較,最終選擇一元錢買的帶柄和卡口的兩個氣球作為實驗器具,為其中的一個氣球充氣,氣球可直接卡在卡口上,實驗更加容易操作了,實驗的效果也相當明顯,結論的得出也更讓人信服。
2、學生自製實驗器材
學生通過參與自製實驗器材活動,不但鞏固書本上基礎知識,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愛科學的情操。在自製實驗器材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是要弄懂課本上的內容,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才能設想出實驗器材的雛形,然後才能進行具體的設計、試制。在具體製作中,學生還要經受多次失敗的考驗,身心得到陶冶,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自製教具不但可以補充現有教學儀器的不足,節約開支,而且實用性強,結構簡單,易於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對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起著很大的作用。
五、發揮地理位置優勢 ,開展觀察實驗
在城郊地區,學生觀察自然的內容很多,條件比城市中心優越,如動植物生長、水與空氣以及其他各種自然現象,教學時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到「大課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如講根和莖前,先帶領學生到田野中去,讓學生採集各種各樣的根和莖,然後回到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根和莖進行分類、研究,這樣使學生在豐富、具體的感性材料面前,激發興趣,吸取知識,提高能力,使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滿足。
六、實驗教學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中的安全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
3、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
合理地設操作過程、基本的實驗方法選定以後,緊接著就要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這些操作細節的設計要合理規范、切實可行。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科學老師,應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地提高科學質量,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

❺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報告的有效性

一、明確科學實驗的目的
科學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這是科學實驗嚴謹性的最基本要求。實驗要為教學服務,為的是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例如,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中,存在很多有關空氣的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把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將其放入水裡,使之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證明空氣是存在的,都是有明確目的的。如果為了實驗而實驗,缺乏明確的目的,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的表面現象,不知道為什麼做實驗,結果是「吃力不討好」。因此,教師在帶領小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一定要事先明確實驗目的,緊緊圍繞實驗目的設計實驗,以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二、嚴格把關實驗過程
1.教師演示實驗要做到有條不紊、清晰可辨
小學科學課本中的實驗演示要求教師要做到可見度大,保證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的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照教材中實驗的基本操作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確保每次實驗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還要保證演示實驗現象的清晰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這就需要教師事先動一番腦筋,比如改進實驗儀器、優化實驗步驟、多角度進行演示等。
2.教師要做好學生實驗的組織指導工作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雖然實驗主要以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為主,但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也要適當地讓學生嘗試實驗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做好組織、指導工作。在具體的實驗課中,教師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實驗器材的准備工作。教師要在實驗課開始前,做好實驗器材准備工作。比如器材的分發工作,考慮到安全問題、實驗要求等,有些實驗器材應在課堂上分發,如開水、有危險的葯品等;有些則應在課前分發,讓學生提前預熱,節約課堂上的寶貴時間。總之,教師要對實驗准備工作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確保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
(2)指導學生正確完成實驗操作,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在學生進行實驗時,教師要充分保證學生能獨立操作,發現錯誤,能及時糾正。學生在操作上發生錯誤的原因,一般是由於不了解為什麼要這樣操作或是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進行液體測量時,量筒必須放平,觀察者的視線要與量筒內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等。在實驗開始前,教師需要把實驗原理及步驟講清楚,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操作規程,明確操作要領,使學生了解每個正確操作所依據的原理。
(3)指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方法、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並用簡明的語句或科學術語進行敘述,這是鞏固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現實中學生往往對這個環節不予重視,重實驗、輕記錄,教師必須予以嚴格要求,及時指導。
三、實驗評價要真實科學
實驗評價對於小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對小學科學實驗的評價不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針對性,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的真實性。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如在《螞蟻》一課中,我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定為培養目標之一。在觀察實驗的設計過程中,我問學生:「螞蟻的身體小,還到處爬動,怎麼解決觀察難題呢?」有的學生提出了用火燒,馬上有學生否決;有的學生提出放在透明的瓶子里,馬上有學生反駁螞蟻仍然會亂爬……最終有一位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放在一張白紙上,放上螞蟻喜歡吃的食物。事實證明,這個實驗方法既方便又有效。根據學生在實驗討論階段的表現,我做出了合理的評價,肯定了學生大膽的想像,對想法有創意且較符合實際的學生進行了表揚。
四、實驗教學中應注意的地方
1.注意實驗安全問題
小學科學實驗一般都是步驟簡單、易操作的實驗,但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時時、處處、事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以預防為主,把事故的隱患消除在萌芽中。畢竟小學生年齡小,天性活潑好動,安全意識還不夠高,需要教師的時時叮嚀。實驗時,教師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學生實驗必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意外,並需要教師仔細審察不安全因素,消除隱患。此外,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們也要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實驗室傷害救護常識,以做好急救工作。
2.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要想提高課堂上實驗的教學效果,指導學生熟練地進行實驗操作,就必須在課前試做實驗,體驗實驗過程,檢驗實驗效果,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即使是以前曾經做過多遍的實驗,也要重新試做,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防止課上打「啞炮」。課前做好准備工作可以使教師自己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規范而熟練地演示實驗,並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的實驗與操作,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效果,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五、總結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科學教師,我們應把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放在培養小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位置上,努力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以真正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

❻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歷史上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從觀察中產生好奇,在實驗中發現規律。作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應使學生從小建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有必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近年來,三-六年級開設了科學這門課,從教材內容的編排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材把學生實驗貫穿教材的始終。三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我們周圍的生物,觀察在我們周圍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從四年級開始,就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從中明白科學道理。介於國家對培養青少年科學發展觀的需求,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我們把《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小實驗能力》作為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廣大科學任課老師科學實驗的能力,使老師從不重視科學實驗到會做科學實驗到熟練掌握小學科學實驗的智能力。


2.讓學生從小學會科學實驗,掌握一般性科學實驗步驟,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以及實驗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二-八周,組織教師學習並進行組織分工,按所教的年級提出的不同要求,三年級從觀察實驗為主,指導學生觀察並出看到的一些現象。


四年級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小實驗,並能按要求寫出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中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五、六年級能按要求設計小實驗,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九-十五周,按教材內容的編排進行科學小實驗。


十六-二十周小結,要求上繳各類實驗報告。


教者上繳一篇關於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課案以及反思。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 利用集體備時時間組織教師熟悉教材,明確本學期應該做哪些小實驗,應該准備哪些實驗儀器,實驗的材料,哪些是學校提供的,哪些應是學生自己疇備的。指導任課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寫實驗報告。

2.組織教師觀察小學階段實驗錄像,讓廣大老師特別是新上崗的老師自己會做實驗,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和要求。


3.明確各年級實驗要求


三年級:觀察土壤、植物以及固體、液體,使學生在觀察中掌握觀察方法,會用觀察的工具,知道一些自然現象和科學道理,會寫觀察記錄。


四年級:觀察了解人的骨骼和肌肉,了解蠶一生的生長過程,了解物體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認識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掌握一些常見的調查和預測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五年級:①動手實驗,知道一些簡單的機械的原理及作用。其中杠桿、輪軸、滑輪要分組做實驗。②動手操作搭支架,建橋梁,造房子,感受生活中物體形狀與結構的科學道理。③觀察一些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④觀察岩石與礦物。⑤觀察感受人腦、神經系統以感覺器是怎樣配合的。學會一些交流和質疑的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六年級:①觀察人生成長的變化,明白一些遺傳與變異的道理。②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體會並理解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知道地球是人類與生物是共同的家的理念。③實驗理解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明白人類為什麼要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的道理。


4.利用周三的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成員交流小實驗情況。


①實驗時發現了什麼問題。


②對比實驗以及模擬實驗的操作步驟。


③如何寫實驗報告。


④如何寫科學小論文。


五、課題的研究成效。


  1. 老師增強了科學小實驗意識,戴紅玉、徐小慶、徐小鳳、許一翔等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胡亞平、曹旭輝把儀器供到班上,有機會就組織學生觀看演示實驗。

2.學生學會寫實驗報告,目前學生寫實驗報告三百多篇,學生寫的科學小論文三十多篇,四(3)班學生黃立銘等學生的科學論文獲市一等獎。


3.老師撰寫的科學小實驗方案及反思十多篇。


六、存在的問題。


  1. 有的老師怕實驗時學生難管理,少做實驗,只做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少。

2.有的學生寫的實驗報告過程不全,實驗結論不明顯。


這問題有待於下一學年繼續研究解決。

❼ 三年級科學下冊探究種子裡面有什麼實驗報告單

科學課是一門「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它以引導學生「動手做」為靈魂,從讓學生「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入手,追求學生的「真情實感」「親身體驗」。
在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和長期一線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中心是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志趣,培養進行科學思維的方法和掌握探索科學奧秘的技能。那麼,在科學的課堂活動中如何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機會、創造舞台呢?我認為首要的是教師做到「尊重主體,開放思維」。
一、進行教學設計時,認真准確了解學生主體知識的現狀和學習的需要,開放教師自己的思維。教師既不要把學生看成是一無所知,也不要高估學生的知識水平,以不限制學生思考的方向,引導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為導向,並盡可能將探究活動設計為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
二、實際教學中,需要遵循學生學習發展規律,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學習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自主嘗試、尊重學生的原始表達,鼓勵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真情流露,才能為開放學生思維服務,讓全體學生都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價值。
下面就我在漳州市教育局於2005年4月舉辦的漳州市小學課改風采展示經驗總結交流活動中,現場執教的《種子裡面有什麼》一課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介紹。
[教材與學生現狀分析]
《種子裡面有什麼》是蘇教版《科學》課三年級下冊《植物的一生》單元的第一課。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有關植物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已經知道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並且對種子的作用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種子內部的構造基本上沒有具備知識。同時,由於三年級學生知識結構的原因,在描述種子內部各部分的結構會出現表達上的困難和用詞不恰當等現象。
[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我以了解種子內部的構造的教學重點和形象描述種子內部的各部分的教學難點,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和能力現狀,採取 「學生的問題提出-組織猜想-設計研究的方案-展開研究-交流收獲」的科學探究過程,引導學生用比較的方法感受多樣的種子世界後,針對研究對象種子提出各種科學問題,再在問題提出後,讓孩子們預測其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還在動手做之前先想一想,自主選擇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種子的內部結構。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收集各種種子,並將收集到的一部分種子在課前一至兩天泡水,觀察種子泡水後的變化。
教師准備:一些外形特殊的種子,實物投影儀,放大鏡。
[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效果評析]
一、導入
1、學生展示匯報,教師及時將學生匯報收集的各種種子放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教師補充展示一些外形特殊的種子。
(評析:教師補充學生收集種子種類的不足,一方面增強教學效果,形成師生互動,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感受到多樣的種子世界。通過直觀對比,形象認識種子的外型差異,學生和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種子的成果,通過對這些成果進行評價,激發學生課外主動研究科學的平台,使學生的活動在充滿成就的喜悅中展開。)
3、明確這節課的研究對象——種子。
(評析:有結構的材料補充,豐富學生對研究對象的感性認識,也激起了學生對種子的更高的熱情,自然而然的導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認識種子外形的多樣性
1、對比發現種子的不同:
談話:觀察這些種子,能發現什麼呢?大家找一找這些種子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學生根據自己不同比較點表述自己的不同發現。
(評析:一個小小的問題卻因學生的認真與投入引出了超乎教師想像的眾多答案,我的內心在驚訝之餘,更多的是為學生觀察角度的多樣喝彩。)
談話:同學們發現的種子間的差異可真多,誰把大家的發現合起來說說看。
學生概括,有的學生給予補充。
(評析:概括,對於一群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我認為是很有難度的,當我提出『誰把大家的發現合起來說說看』的要求時我並沒有期望學生能說得多好,只是把它當成一種思維的訓練,沒想到在相互的補充下學生竟概括得那麼全面。)
2、了解種子間的共同點:
談話:這些種子有這么多的不同,它們的相同之處在哪呢?
學生討論匯報自己了解的種子的多種用途及都可繁衍的基本特點。
3、針對種子提問題:
談話:關於種子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邊提問題,教師邊將學生的問題簡要板書在一塊小黑板上。
(評析:一群被激起了的學生,在教師開放的要求下盡情釋放著自己的探究意願,大大小小的問題竟提了近二十個。)
談話: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的關於種子的問題,可以從幾方面歸納一下呢?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後匯報。
(評析:有了前面學生自己概括種子間差異的經歷,此處我大膽的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放手讓學生對大家提出的眾多問題進行梳理,為學生的思維訓練提供了多一次的機會,而效果也是令人滿意的。)
小結學生的匯報情況,提出課題——種子裡面有什麼。

❽ 實驗報告格式

·管治軟體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我在這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工作,負責管理前三年的財務,主要工作包括出納工作和會計工作,其中有記帳憑證的製作,記帳憑證的釘制,公司債務與收入款項的記錄與發放,對銀行對帳單的記錄,計算印花稅,在公司的生產部門提供了生產計劃與物料需求計劃之後對第二年和第三年現金流量表的記錄與上報等等。我的工作流程如下:起始年:對財務報表的了解該公司目前狀況資產:流動資產:對現金的數量`應收賬款的到期日`對起始年的原材料投入`產成品投入`在製品投入做統計。固定資產:土地建築凈值`機器設備凈值`在建工程做統計。負債及所有者權益負債:短期負債數目與到期日`應付款數目與到期日`應交稅金`長期負債數目及到期日的統計,並對CEO匯報目前公司情況,讓…
·學生進行課外活動必要性測試
內容摘要:一、心理健康的標准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材,不單要求有健壯的體魄,而且要求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我們的社會,各種競爭日趨激烈,「優勝劣汰」的機制被廣泛運用,訊息流動大大加快,整個社會的進行節奏急劇加快。與此同時,各種消極、腐朽的社會現象也在充分暴露。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發展的人,在當今社會上就難有所作為。心理健康包括下列五個方面:(1)智力正常。(2)情緒健康。(3)意志健康。(4)行為協調。(5)人際關系和協。二、研究對象和方法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是平陽職業教育中心07級、08級各四個班,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161人,對照組162人。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採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政法委維穩學習實踐報告
內容摘要: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市政法委以工作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築牢基層穩定防線為著力點,進一步加強綜治維穩工作,有力促進了社會穩定和諧。一、實行部門協調配合的聯動機制市、鄉、村三級對矛盾糾紛和群眾來信來訪,實行統一受理、統一分流,統一協調、統一督辦、統一歸檔,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等方法進行疏導化解。各地各部門建立例會制度,每月進行一次穩定形勢分析,提出針對性工作意見,及時發現、定期組織摸排、梳理本地本單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確定影響社會穩定的重點地區、行業、部位,督促各職能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及時化解矛盾,消除隱患。二、健全源頭穩控的風險評估機制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切實提升在作決策、搞改革、上項…
·2010養花內環境改善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實驗目的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城鎮居民都利用陽台來種植一些花草、盆景,以便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賞花育卉,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從中獲得那份難得的愉悅。然而,目前絕大多數城鎮居民的陽台都是用玻璃封閉起來的,這種封閉式的陽台相當於一個不加溫的溫室,其特點是:夏季溫度過高,熱量難以散失;冬夏光線不穩定,通風性差,空氣乾燥。在這樣的陽台上養花,許多人由於沒有調節好內環境而導致花卉生長不良,甚至花卉死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養花育卉的激情。於是乎,封閉式陽台也只好用作它用了。然而筆者認為:既然溫室能用來養花,不加溫的溫室難道就不能用來養花嗎?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園林組的幾個同學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了這項實…
·提高學生英語快速閱讀能力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課題的確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並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大綱》在教學目標和要求中規定高中兩年達到的一級閱讀目標是:除課文外,補充閱讀量應達到10萬字左右;能以每分鍾40—50個詞的速度閱讀略低於所學語言的材料,生詞率不超過3%...理解正確率達70%。在中英合編的高中英語教材的教學中發現《大綱》對閱讀速度的要求較低,且沒有安排側重培養閱讀能力的具體教學時間、落實措施和檢測手段。不少教師因而砍掉了與教材配套的閱讀訓練和教材中的聽力訓練,從而出現…
·2010高中英語閱讀教改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摘要]:閱讀作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提高英語水平的突破口。通過「主動閱讀----自主發展」教改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閱讀興趣,擴大了詞彙量,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以此為基礎發展了其他語言能力。[關鍵詞]:閱讀能力、詞彙量、速度、方法一、問題的提出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教科書的基礎上強化閱讀訓練,豐富詞彙量,促進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提高,已經成為廣大英語教育者和英語學習者共同關心的問題。然而,目前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速度、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課上仍以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為主,即使有提問或討論,也僅局限於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進行。教師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學…
·2010年結合整體教改外語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問題的提出長期以來,我國中學外語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從初中開始上外語課,上幾學期外語課之後就迅速地產生了對外語課的厭煩情緒,即使研究生畢業之後,絕大多數人也只能書面翻譯和閱讀本學科的外文資料,而不能流利地與外國專家進行口頭學術交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語教學方法與指導思想有誤,另一方面是學生接觸外語太晚,錯過了口頭語言發展的敏感時期。雙序結合整體教改實驗力求改變這種局面,從改革傳統的設課方式入手,遵循語言發展先於數理思維發展這一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革傳統的結構語法教學思想:從學前中班始開設英語說話課,小學,一、二年級不開設數學課,而開設以培養學生日常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英語課,三至五年級進行認讀、讀寫…
·磁場中電化學反應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前言現有製造電池、蓄電池的原理是電化學反應。電極是不同種元素、不同種化合物構成,產生電流不需要磁場的參與。目前有磁性材料作電極的鐵鎳蓄電池(注1),但鐵鎳蓄電池放電時沒有外加磁場的參與。通過數次實驗證明,在磁場中是可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的。本實驗報告是研究電化學反應發生在磁場中,電極是用同種元素、同種化合物。論文百事通《磁場中的電化學反應》不同於燃料電池、磁流體發電。二、實驗方法和觀察結果1、所用器材及材料(1):長方形塑料容器一個。約長100毫米、寬40毫米、高50毫米。(2):磁體一塊,上面有一根棉線,棉線是作為掛在牆上的釘子上用。還有鐵氧體磁體Φ30*23毫米二塊、稀土磁體Φ12*5毫米二塊、稀土磁體Φ18…
·單片機綜合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在所做過的實驗內容里挑選一個自己最有收獲,最有感想的實驗內容)綜合實驗報告標題(可與實驗名稱不同)一、實驗目的和要求。二、實驗儀器設備。三、實驗設計及調試:(一)實驗內容。(二)實驗電路:畫出與實驗內容有關的簡單實驗電路。(三)實驗設計及調試步驟:(1)對實驗內容和實驗電路進行分析,理出完成實驗的設計思路。(2)列出程序設計所需的特殊標志位、堆棧SP、內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資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時注意考慮資源在程序執行過程可能會出現沖突的問題。(3)畫出程序設計流程圖,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圖。(4)根據(2)、(3)的內容寫出實驗程序。(5)調試程序(可以使用模擬模擬器)。A、根據程序確定調試目的,即調…
·凸透鏡成像物理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
·浮力消失物理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器材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並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方法1]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步驟:(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乒乓球很…
·種子萌發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做實驗1.材料工具(1)常見的種子(如:綠豆黃豆)40粒。(2)有蓋的罐頭4個,小勺1個,餐巾紙8張,4張分別標有1、2、3、4的標簽,膠水,清水。2.方法步驟(1)在第一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後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2)在第二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後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上少量水,使餐巾紙濕潤,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3)在第三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倒入較多的清水,使種子淹沒在水中,然後擰緊瓶蓋。置於室溫環境。(4)在第四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紙潤濕,擰緊瓶蓋。置於低溫環境里。通過觀察,我發現1…
·初一物理小試驗報告
內容摘要:「浮力消失」了做下面的小試驗。器材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蠟燭頭並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方法1]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步驟:(1)將乒乓…
·中學物理實驗學習報告
內容摘要:中學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實驗能力,科學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說的那樣:「教物理重要的是讓學生懂道理……」根據中學物理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在中學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在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上有一個實在的感受,從而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並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1.實驗設計為使實驗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做這個實驗是要解決現實技術問題、知識問題,還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將要出現的物理現象等等。解決實際問題的是什麼樣的,探索書中的知識問題時,應當明白是哪一個問題及什麼現象。目的明確,是實驗成功的前題。設計實驗的基本方法歸納為下面幾種:(1)…
·分光計調整和三棱鏡頂角測定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目的】1.了解分光計的結構,學習分光計的調節和使用方法;2.利用分光計測定三棱鏡的頂角;【實驗儀器】分光計,雙面平面反射鏡,玻璃三棱鏡。【實驗原理】如圖6所示,設要測三棱鏡AB面和AC面所夾的頂角a,只需求出j即可,則a=1800-j。圖6測三棱鏡頂角【實驗內容與步驟】一、分光計的調整(一)調整要求:1.望遠鏡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軸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2.載物台平面與分光計中心軸垂直。(二)望遠鏡調節1.目鏡調焦目鏡調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過目鏡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鏡中分劃板上的刻線和叉絲,調焦辦法:接通儀器電源,把目鏡調焦手輪12旋出,然後一邊旋進一邊從目鏡中觀察,直到分劃板刻線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輪,至目鏡中…
·測定三棱鏡折射率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目的】利用分光計測定玻璃三棱鏡的折射率;【實驗儀器】分光計,玻璃三棱鏡,鈉光燈。【實驗原理】最小偏向角法是測定三棱鏡折射率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圖10所示,三角形%26#8197;ABC%26#8197;表示玻璃三棱鏡的橫截面,AB和AC是透光的光學表面,又稱折射面,其夾角a稱為三棱鏡的頂角;BC%26#8197;為毛玻璃面,稱為三棱鏡的底面。假設某一波長的光線%26#8197;LD%26#8197;入射到棱鏡的%26#8197;AB%26#8197;面上,經過兩次折射後沿%26#8197;ER%26#8197;方向射出,則入射線%26#8197;LD%26#8197;與出射線%26#8197;ER%26#81…
·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目的】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掌握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的方法。【實驗儀器】分光計,透射光柵,鈉光燈,白熾燈。【實驗原理】光柵是一種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長的光分開並形成明亮細窄的譜線。光柵分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兩類,本實驗採用透射光柵,它是在一塊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寬而又等間距刻痕的元件,刻痕處不透光,未刻處透光,於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寬而又等間距的狹縫。刻痕和狹縫的寬度之和稱為光柵常數,用d表示。由光柵衍射的理論可知,當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柵平面上時,透過每一狹縫的光都會發生單縫衍射,同時透過所有狹縫的光又會彼此產生干涉,光柵衍射光譜的強度由單縫衍射和縫間干涉兩因素共同決定。…
·微生物學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一、實驗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布二、實驗原理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採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志。三、材料用具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四…
·葉綠體中色素分離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實驗目的1.學會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色素的方法。2.比較、觀察葉綠體中四種色素:理解它們的特點及與光合作用的關系二、實驗原理光合色素主要存在於高等植物葉綠體的基粒片層上,而葉綠體中的色素能溶於有機溶劑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壞細胞結構,破壞葉綠體膜,使基粒片層結構直接與有機溶劑接觸,使色素溶解在有機溶劑中。葉綠體中的色素有四種,不同色素在層析液(脂溶性強的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隨層析液的擴散速度也不同。三、材料用具取新鮮的綠色葉片、定性濾紙、燒杯、研缽、漏斗、紗布、剪刀、小試管、培養皿、毛細吸管、量筒、有機溶劑、層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鈣。四、實驗過程(見書P54)1.…
·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報告
內容摘要:一、實驗目的1.初步學會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方法。2.理解植物細胞發生滲透作用的原理。二、實驗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外界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也就是分升了質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使植物細胞逐漸發生質壁分離復原。三、材料用具紫色洋蔥鱗片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吸水紙、清水、0.3g/ml蔗糖溶液四、實驗過程(見書P60)物理實驗報告…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報告
內容摘要:一、實驗目的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2.初步掌握製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方法。二、實驗原理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於根尖、莖尖等分生區細胞,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後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於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著色。三、材料用具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皿、鉛筆、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0.01g/ml的龍膽紫(或紫葯水)四、實驗過程…
·化學實驗排水集氣法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名稱:排水集氣法實驗原理:氧氣的不易容於水儀器葯品: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試管,集氣瓶,酒精燈,水槽實驗步驟:①檢----檢查裝置氣密性。②裝----裝入葯品,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③夾----用鐵夾把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並使管口略向下傾斜,葯品平鋪在試管底部。④點----點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排出管內空氣。⑤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⑥取----將導管從水槽內取出。⑦滅----熄滅酒精燈。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實驗名稱:排空氣法實驗原理: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儀器葯品: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導氣管,集氣瓶,試管實驗步驟:把集氣瓶口向上放置,然後把通氣體的導管放入瓶…
·物理實驗觀察凸透鏡成像報告
內容摘要: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所需器材;蠟燭(兩只),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實驗步驟;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松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
·生物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實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一、實驗目的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二、實驗原理1.還原糖的鑒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
·初一生物實驗報告
內容摘要:一、實驗目的1.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2.探索澱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二、實驗原理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還原糖,還原糖能夠與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用澱粉酶分別催化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鑒定溶液中有無還原糖,就可以看出澱粉酶是否能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三、材料用具滴管、試管、火柴、試管架、溫度計、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四、實驗過程(見書P47)物理實驗報告·化學實驗報告·生物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格式·實驗報告模板五、討…

❾ 化學實驗報告

小組交流】 小組1:A試管始終有氣泡產生(期間僅3分鍾),是二氧化碳氣體B試管沒氣泡產生。C試管迅速產生氣泡,又迅速停止。是二氧化碳氣體D試管迅速產生氣泡,又迅速停止。是二氧化碳氣體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小組2:B試管開始有少量氣泡產生後停止產生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教師歸納】各組觀察實驗都非常細致。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教師板書】CaCO3+2HCl = CaCl2+H2O+CO2↑CaCO3+H2SO4 = CaSO4↓+H2O+CO2↑Na2CO3+2HCl = 2NaCl+H2O+CO2↑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教師講解】硫酸鈣微溶於水,阻礙反應進行。碳酸鈉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難收集氣體,碳酸鈣與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適中,因此實驗室選擇它們做為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葯品。【點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巧妙地設計創新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整分析製取二氧化碳選擇葯品的課題。這是本節精華之處。【創設問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溶於水。請選擇制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師生交流】討論中選擇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點評】處理上好似過渡,又有點明下面實驗關鍵作用。【小組實驗】自己動手制一瓶二氧化碳,且注意驗滿。(其中5、6組無火柴,但有澄清石灰水和玻璃棒)【師生交流】各小組驗滿的方法:小組2:將燃燒的火柴放在瓶口上方。燃燒的火柴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滿。小組6:將有玻璃棒澄清石灰水在瓶口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已滿。【點評】實驗方案不是唯一的,要從實際出發,啟迪發散思維。【教師講解】同學們所用方法都正確,這是二氧化碳的性質,下面我們加以分析。【教師板書】CO2物理性質:【多媒體展示】液態CO2滅火;固態CO2是乾冰,能人工降雨;〖故事〗死狗洞。學生填表氣體H2O2CH4CO2空氣相對分子質量 29與空氣密度比較 (向上、向下)排空氣法 【教師歸納】理論上證明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下面用實驗加以驗證。【學生實驗】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用下面二個方案加以驗證CO2A:將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入已平衡的天平的燒杯中,觀察是否平衡。【學生小組實驗】現象不明顯,但有時發現天平稍微向傾入二氧化碳的一端傾斜。【教師講解】室溫下每22.4升CO2質量為44克,每22.4升空氣質量為29克。我們用的燒杯體積為20毫升,倒入CO2前後質量相差不大。而托盤天平能稱准到0.1克。若操作中有CO2損失,現象就不明顯。要求做實驗細心認真科學嚴謹。CO2B:在燒杯中放兩支高低不同燃燒的蠟燭。將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入燒杯,觀察現象。學生小組1、2、5、6:蠟燭從低到高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既不燃燒又不支持燃燒,有滅火作用。學生小組3:蠟燭都不熄滅。學生小組4:高處蠟燭先熄滅。低處蠟燭後熄滅。 【教師講解】學生小組3做出蠟燭都不熄滅的現象可能是在傾倒過程中蠟燭燃燒形成的熱氣流阻止二氧化碳的倒入燒杯。學生小組4做出高處蠟燭先熄滅,低處蠟燭後熄滅。可能是二氧化碳倒入過程中,二氧化碳恰好倒入到高處蠟燭的火焰上,因此出現高處蠟燭先熄滅。CO2為了防止小組3、4現象不明顯,應對此實驗做進一步的改進使二氧化碳順利地倒入燒杯底部。可增加一種儀器―――漏斗。如圖所示。【教師講解】漏斗能使二氧化碳倒入到燒杯底部且避免倒入蠟燭的火焰上。【點評】教師能改進實驗,使實驗效果明顯清晰。根據實際從出發,分析實驗的成功和失敗。從而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教師板書】二氧化碳化學性質CO2CO2乾燥石蕊試紙CO2濕潤石蕊試紙石蕊試液【教師講解】二氧化碳溶於水,可製做汽水。這一點同學們都知道。下面我們用實驗加以驗證二氧化碳溶於水。【創新實驗】分別將二氧化碳通入三支試管中,A試管中放入乾燥的藍色石蕊試紙。B試管中放入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C試管中放入藍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現象:A乾燥的藍色石蕊試紙不變色,仍為藍色。B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C藍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教師講解】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色。但二氧化碳溶於水後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變紅色。CO2+H2O = H2CO3H2CO3受熱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請同學們給變紅色的液體加熱,觀察現象。【教師講解】加熱後液體又變為藍色。原因是 H2CO3 CO2↑+H2O【點評】本實驗分析是二氧化碳還是碳酸使石蕊試液變紅色的難點問題。設計實驗簡單新穎。【創設問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也是同學們都知道的,下面請同學們自己選擇實驗,請先說明原理後做實驗加以驗證。【學生分析】A組:向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上吹氣,觀察現象。因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CO2B組:向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CO2,觀察現象。C組:向充滿CO2的飲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迅速擰緊瓶塞,振盪,觀察現象。D組:將充滿CO2的試管倒扣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教師與學生交流後,學生開始實驗)。【教師板書】教師板書:Ca(OH)2+CO2=CaCO3↓+H2O【教師講解】A組、B組澄清石灰水都變渾濁,C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飲料瓶變癟。D組試管中氣體體積減少,且試管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點評】學生熟知的內容,老師不要講,而是啟發學生如何去用,形成自己的特色。開發自己的發明創造。學生交流時又使每個學生大開眼階,別有洞天。【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展示鞏固練習:1、加熱固體碳酸氫鈉生成碳酸鈉固體、水和CO22NaHCO3 Na2CO3+CO2↑+H2O請選擇下列儀器製取CO2 2、長期盛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壁上有一層白色物質,它是如何生成的?如何選擇合適的葯品除去?【點評】兩個習題真是畫龍點晴,考察本節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創新作業】1、利用家庭廚房中的食鹽、純鹼、白醋和醬油,制一飲料瓶二氧化碳。【點評】從生活實際出發,說明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激發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2、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理論上有①收集滿的二氧化碳氣球下沉。②兩端有紙筒的杠桿已平衡,將收集滿的二氧化碳傾入其中一紙筒,杠桿不再平衡。③將收集滿的二氧化碳傾入有高低不同的蠟燭的燒杯中,低處蠟燭先熄滅。請你用實驗證實其中可行的實驗。【點評】理論與事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種方法證明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理由不足,因為氣球本身也有質量。充滿空氣的氣球也是下沉的。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現象較明顯。3、燒水的水壺水垢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成份是什麼?如何除水垢?可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點評】從課本獲得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比較形成學科滲透,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能力。家庭中常用熱脹冷縮知識除去水垢,學生可能選擇用稀鹽酸,實際上用稀鹽酸不科學,而用食醋除去水垢。【綜評】本節課教師已融入到學生探究活動中,重視「過程教學」,這正是課程改革的精髓。FLASH課件製作精美,動畫逼真,體現教師深厚編程功底。實驗改進新穎高效,媒體運用得當。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的實驗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