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讓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動提問
一、改變方法,讓學生學得主動。
新課程主張還學生「學習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自主參與,自主實踐,大膽探索和勇於創新,於是,教師要從主角、主演主動讓位,一是作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激勵者,作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二是作教學行為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因此我覺的在教學新的內容之前,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布置給學習任務,讓他們去自學,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為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對新中國成立時那種萬分激動,喜悅的心情,課前布置他們閱讀或觀看一些描寫近百年來中國人民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書籍,影視作品等,這樣,學生帶著一些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背景資料上課,在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問,學生會把把他們准備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上交流,這對學生認識和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激發學生的熱愛新中國的感情很有幫助。這比教師在課堂上生硬的講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轉變觀念,讓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觀的指導下語文教學強化訓練與與應試教育一拍即合,使訓練變成了脫離了語文教學的主旨,,語文課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應具有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語文教育,缺乏了應有的魅力,從而導致了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收效小的尷尬局面。於是我們要認真審視、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個性。在課堂上怎樣使學生敢提問、會提問?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鍛煉,受益終生。
課堂提問是師生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是師生合作與探討,是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是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的,對話的主體是平等的,彼此間是合作的,氣氛是放鬆和諧的,心態是敞開、接納與共享的。
三、選擇時機,讓學生勇於探索。
有效課堂教學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課堂提問要新鮮。
所謂「新鮮」,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有價值,出乎學生的意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課堂提問要誘導。
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通過比較啟發,一方面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准確性,從而學習一些習作方法。
3、課堂提問要包容。
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步提問」變成「大步提問」,一節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地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可以提煉一個大問題:「為什麼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問題的內涵就比較豐富,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大一些,他們就能從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內容來說明,並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教育和鍛煉。
4、課堂提問要設疑。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理想的風箏》一文,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讀完課題之後,針對課題來提問。學生也許會問:為什麼風箏是劉老師的理想?我們應怎樣對待生活?等等,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來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來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效果會好得多。
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著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為片面提高成績而佔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用權有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
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意識,淡化教師的「理性權威」意識,消除教師的「話語霸權」角色。二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建構意識,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內在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講方法、講規律,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四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我認為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藝術,是檢驗學生對文本解讀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古人曰:學起於思,思起於疑。教師有效的提問和理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問必須具備目的性、針對性和激勵性。 目的性即一節課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步步展開。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 針對性即課堂上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必須符合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假如問題過於簡單,學生就會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問題太難,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過易或過難的問題都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老師應因人而宜地設計問題。 激勵性即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具有以下三個基本要求:一、提問是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二、所提的問題必須精心設計,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問過程中必須有恰當的及時的評價。 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呢? 一、把握提問的「點」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創造的萌芽,達到培養學生好問善思的目的。老師要使自己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有思考性,就必須對文本進行細細地解讀,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課堂提問時要把握好提問的「點」。所謂提問的「點」,就是教師應該在什麼地方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提出問題。 二、把握提問的「度」 課堂提問是老師的一種教學行為,它包括發問(教師提問)、候答(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叫答(教師叫某個學生或學生小組回答問題)、理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應)這幾個環節。課堂提問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問倒學生。老師提問時,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據學生知識能力心理特點,恰當把握提問的「度」,做到張弛有度,難易適度。 為此,老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有效的、富於啟發性的提問,在合理的、關鍵的地方恰當地提問,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使學生在課堂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學評價,首先是要確定好評價的主體,評價的主體可以分為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為了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環境中,充實自我,完善自己。他們雖然天真,但是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見解,也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當學生答完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說一說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是否滿意,滿意在哪裡,不滿意又在哪裡?從而使他們全面、公正在進行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在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認為他答得怎樣?」「好在哪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麼改?」「如果是你,應該怎麼答?」從而鼓勵學生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教師評價時,首先要肯定學生回答得「對不對」通常教師都應復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學生回答代替教師應做的工作,其次要評「好不好」,通常教師都要做出標準的示範。最後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都應「對事不對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於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成勤於思考的習
3. 小學科學課堂怎樣提問更有效
一、目前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有效性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方式單一
在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中,理論性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大多教師都喜歡用比較封閉性的提問進行交流,例如,是不是、對不對等關鍵詞。面對這種選擇性明確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幾乎沒有什麼自己新穎的觀點,只能跟隨大多數同學的意見或摸索著教師的語氣去應付式回答,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一片融合,但課後或時間一長,學生依舊有一大堆問題沒能得到解決。
2.提問角度偏離
在對很多科學教師的調查中發現,更多的教師在設計相關科學類的問題時,幾乎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按照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設置較難的問題。這樣不僅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且讓更多小學生覺得問題較難,還沒開拓思維,已經嚇的沒有自信心了。因此,這些問題提出來後往往也是不切合小學生適應的實際環境。
3.問題的思維性不高
一位教師在科學課上向學生介紹「實驗滴管」的用途。他的方式是拿出滴管詢問學生:「是否見過此物?」大多小學生沒接觸過相關方面的知識,都統一回答:「沒見過。」其實這樣的問法實際意義特別小,也沒有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若教師能在一開始詢問:「這是什麼」?若學生都不知道,教師可鼓勵學生討論發言,根據自己的觀察給這個東西取個有意義的名字,一番互動後,教師再給學生講解:「這個東西叫滴管,在科學中它被運用在……」若能多幾個這樣有力開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問,還怕學生參與度不夠高嗎?
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1.提問要有新意,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
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學生主動去鑽研科學內容,激發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因為只要抓住題目的變通處,科學知識的疑難點和興趣點的設問,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流暢性和靈活性。例如,水與空氣,先不要急著給學生分析水、空氣的形成和作用。可讓學生先思考自己認為的空氣、水是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你對它的感覺是什麼樣的,通過這些回答逐一體現空氣和水無所不在及對人們的重要性,再結合實地給學生去分析它們的科學內涵。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把相關的科學知識闡述得非常生動。
2.明確提問目標,需必備三副良葯
提問表達清晰簡潔,是溝通的便捷途徑。只有學生充分明了地明白教師的問題,才能快速思考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有效的提問,發揮自己的領導優勢,為共同達到優質教學效果而努力。要做好這些,應必備以下三副良葯:
(1)教師提問目的要明確。教師盡量去避免提過多重復問題、無效問題、疑難較大問題,自問自答的提問都是不好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一定要與學習目標一致,不能和實際現實背離太大,與教學任務有關的一定要真實問透。
(2)教師提問要表達簡明清晰。在向學生提問時避免語法過於復雜,語速也不能太快,提問時聲調都可以有相應的高低起伏。這樣既能讓學生聽得清楚,也能對問題表現出嚴謹的態度。提問時教師也需為學生指出思考方向,有引導性去幫助學生思考大致方向。簡明清晰的提問表述可以提高學生回答的准確性。
(3)提問的方式應多樣化。小學生都是好奇心強,他們都喜歡新奇的東西,若教師在提問時配上一些實物、圖片、動作、音樂等輔助教學,一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把握火候,有效提問
教師在疑問後,常常缺乏一些耐心或有些焦灼,總希望學生能快速回答自己的問題。若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便會很嚴肅地一直重復這個問題,或立馬引申出相關的其他問題,當抽問一個學生回答不上時,會立即挑選另一個學生作補充回答,其實這樣過於急迫的提問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反而造成課堂氣氛更緊張。如果教師能在一個提問後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讓學生回答,就有不一樣的效果,學生會自願給出更好的答案。學生不敢回答、不願回答的情況就會逐漸減少。所以,提問後的耐心等待,也是教師們的必修課。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不斷的研究探討新理念,在科學課上巧妙設疑,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進行釋疑,這樣的小學科學課堂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進行有效提問
1小學 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
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法,通過提升提問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抓住題眼.激發興趣
很多學生起初對語文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抓住課文的突破口,從文中的題眼人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這樣學生對學習才會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學生為了找出答案,會認真思考與探索,初讀文章的時候,也會主動思索文中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題眼一般是整篇課文的關鍵陛詞語,能夠將課文的中心內容體現出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題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中心內容。
例如:在課文《天鵝的故事》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啟發學生找到題眼的亮點,利用「故事」這個詞語,提出以下問題:(1)課文講了夭鵝的什麼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鵝的形象的?(3)天鵝主要有哪些精神與品質?教師通過這些題眼為學生提問,可以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迫切希望從文中找到答案。
2.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開始的時候學習表現不積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抓住突破口,重視為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讓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沖突」。這樣學生為了想解開這些「沖突」,可以將思維興趣激發出來,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內容,實現了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課文《珍珠鳥》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問技巧的運用,開始直接問:「這篇課文主要想體現什麼理念?」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可以激發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興趣,之後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學生可以順利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這里能夠看出,教師要利用各種契機,提出有利於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3.因材施教,整體提升
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過於關注成績較好的學生,經常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學生。從課堂表現上看,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表現得比較活躍,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能夠主動思考,而成績差的學生,學習信心一般不強,擔心自己回答錯誤被教師批評。對此,教師的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課文《三顧茅廬》的教學中,教師要問學生故事發生的時間、描寫了哪些人物、主要發生了什麼事等,通過採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的講課內容將進一步深入,並對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進行歸納,談一談自己獲得了哪些啟示。這樣的提問方式就非常有層次性,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4.突破難點,促進探索
教師合理運用提問的技巧,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難點,教師應精心設計需要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課文《黃山奇松》的教學中,重難點內容就是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松樹的。
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對學生講:「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上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奇松,咱們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嗎?」之後播放錄像,學生通過觀察,直觀感受到黃山松的確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美麗的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師可以問學生:「黃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們都有哪些特點呢?」教師運用這種提問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內心情感,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5.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問及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
一、提出背景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二、有效提問的基石——精心預設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石在於事先預設一個適宜的問題。課前精心的預設,能讓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而一個適宜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那麼如何設計一個適宜的問題呢?
1、問在學生興趣點上
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巧妙地設立了三個問題:「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思維狀態積極興奮。
2、問在學生最近發展區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了解、熟悉、預估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答,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來積極探究。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導引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
3、問在學生有疑難處
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李老師在教學《倍數和因數》一課時,難點之一是讓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李老師先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然後啟迪思考:「怎樣找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做到有序呢?」接著讓學生討論、交流、促成了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並培養了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有效提問的關鍵——遵守提問的原則
1、遵守提問的啟發性原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提問進入這種境界,就必須用好、用足啟發性原則。使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思索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 我們要相信學生的生活中積累是厚實的,學生的想像力是不可估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像。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讓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充斥課堂中。
2、遵守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在課堂提問中,要面向全體,因人而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問要「量身定做」、提問要「量才而問」。在剛才這節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李老師選擇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遵守及時評價原則,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就讓其「坐下」並立即轉入下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學生回答的到底對不對,好不好,教師自己知道。學生回答後,教師一定要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回答正確而且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大拇指」,應給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贊揚。如在李老師剛才的
6.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
桑蘭(1981年6月11日—),浙江寧波人,原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1987年5月進入寧波市少年體校,1993年進入國家隊,1997年獲得全國跳馬冠軍,1998年7月22日,桑蘭在第四屆美國友好運動會的一次跳馬練習中不慎受傷,造成頸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癱,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表現出頑強意志,在北京大學新聞系畢業,並成為2008年北京申奧大使之一,又於2008年北京奧運官方網站擔當特約記者
海倫凱勒
貝多芬
霍金
7. 小學英語課堂提問存在哪些問題
一、 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 缺乏信息溝的提問:這類提問膚淺、平庸、且毫無實際意義,完全是「為了問而問」, 看似有問有答,但實際上卻缺乏交際性,只能置學生於被動地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更談不上開發學生的智力。如在一次聽課中,一位老師指著教師一張大課桌大聲問到:「Is this a deskl?」 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Yes.」老師得到學生正確的回答後又問了一句:「 Is it big?」學生再一次響亮地回答:「No.」這時老師很滿意,因為學生都答對了……我卻認為這完全是沒有意義的提問,根本沒有起到讓學生產生疑惑的作用,可以說這位老師在做「無用功」,問了等於白問。
2、封閉性問題過多:教師的提問過於單一,有時封閉提問過多,學生只是 Yes/ No,很難啟發學生的思維、引發一些深層次的話題。
3、提問過多、過長:小學生所具備的詞彙及基礎知識比較少,教師有時提的問題過長過多,學生聽不懂,心理上就有一種挫敗感,加上教師一再追問,他們就更加不知所措。
4.關注個別,忽視全體:教師的提問後理應關注全體學生的回答,但事實上往往出現與個別學生密集地對話的現象,有些學生只是坐著「看熱鬧」,忽視了全體學生。
針對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所存在的弊端,我們迫切要求教師們在課堂中提更多更有效的問題。什麼是有效性提問呢?有效性提問指提出的問題能使人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又能激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刺激學生的課堂參與。那麼該如何正確地進行課堂提問呢?下面根據前輩的經驗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 明確目標,突出重、難點:
課堂提問必須以教學目的為指南,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備課時要盡量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本課的需要,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把握每節課的知識點,設計的提問目標明確,學生則會根據老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上,並在眾多的語言信息中有目的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師生在愉快的交際氛圍中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創設情景,以趣激: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年齡小,天性好奇好動,准確和適度地把握學生的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搞好英語教學的前提。「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疑、激疑、激發學生自主思維,並通過巧妙的引導,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例如:我在教授水果單詞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請朋友來家開派對的情景。讓孩子們為我采購各種水果的任務。學生們踴躍地說出各種水果的單詞一個開派對的情景,激發了學生尋求水果的慾望,同時引導學生打開了想像翅膀,也讓學生鞏固了所要掌握的水果單詞,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
三、循序漸進,難易適中。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應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水平按照由淺到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問題提淺了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提深了要無法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因此,知識從「哪裡」提,提「什麼」這都需要我們教師斟酌再三。
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差異。
課堂提問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以利於全方位提高教學效略。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學生年齡特徵,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一般學生可逐步「升級」;對後進生可適當「降低」。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相應層次的學生作答,這樣就會使全體學生都可獲取知識營養,滿足自己的需要。
五、開拓創新,發散思維提問。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擴大思維廣度,提高思考層次。因此,教師的提問應具有發散性。提問時應重點增加開放性激發思維的問題。在教學season一課時,在拓展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觀看了有關南昌四季的錄象,並且設計了以下問題: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four seasons of Nanchang?
2.What can you wear in Nanchang? ( I can wear…)
3. What can we eat in Nanchang (I can eat…)
學生積極踴躍,用自己的語言展現了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在這一過程中既鞏固了以前的舊知,有融會了新知。這一系列的問號引導學生把生活實際和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真正達到了語言的綜合運用。
六、激勵自己質疑。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在課堂中不僅要提問,還要適時的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自己提問。
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是問號。」牛頓從「蘋果成熟後為什麼不掉到天上去?」的問題中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看見水壺里的水燒開後,壺蓋不斷被蒸汽沖擊而跳動,提出疑問,成為後來發明蒸汽機的開端……可見,「問是深入的階梯,是前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有效提問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有效提問,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激活主體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被「點燃—碰撞—放出絢爛的火花」。
8. 如何對待小學生課堂的提問
正確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
提出的問題是教學中已涉及過的,請學生相互幫助解決。由教師講,容易使大多數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厭倦等消極情緒,從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請學生講,使講的同學感到所學知識已掌握,為能「表現」一番而感到高興,提問題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都已掌握而著急。這樣,既鞏固了新學的知識。又能促使少部分學生積極思維。當然,學生對提出的問題說不清楚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明,或換一個角度加以分析。對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簡單地提供答案,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和探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積極思考,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課堂活動的主角是學生,「問題」來自學生,「問題」的解決也應該由學生來完成。教師應點撥、指導學生通過他們自己的活動和互動來解決問題。提出的問題涉及到後面學習的內容,由教師作啟發性的指點。
9.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小學版生的權學習積極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作用巨大。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我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做到了注重問題質量;靈活掌控問題難度;注重問題的趣味性;重視問題結果和答案評價這幾個方面,收到了提高課堂提問效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