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呢?
我認為主要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可以使教師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從而發展學生的潛能。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每節課都用一個目標要求每一個學生,結果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實際上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具有客觀性。上述教學環節中教師制定的三個不同層次的目標:目標1是學困生都能達到的評價目標,目標2是中等生都能達到的評價目標,目標3是優等生達到的評價目標,這種做法有效的克服了教學目標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因此,這樣的教學目標具有人性化、彈性化的特點。
二、要加強對學生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所以,課堂上對學生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合理、鼓勵創新的評價會有利於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要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有句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的過程,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
四、注重延緩評價的運用
延緩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不知道正確結論之前,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課堂上,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個別學生會馬上舉手回答,並且答案非常正確。而教師也興奮地及時表揚學生。這樣,一大批同學也許還沒有想好,結果卻出來了,這些學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過去,就失去了思考的價值。課堂變成了只是優等生表現的舞台。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教師會馬上予以否認。這種武斷的否定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於形成暢所欲言的教學場面。當然,錯的總是錯的,關鍵是教師的評價不宜太早,要讓學生說夠說透,要引起學生間的爭論。在教師沒有作出評價之前,每個學生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五、讓學生在認真傾聽中學會評價
由於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有的教師(特別是低段教師)在一節課中接二連三打給學生進行「小紅花」、「五角星」等物質獎勵。雖然,這種評價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提高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一節課中過多的使用這種方法,就不能保證所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學生會把很多的心思花在怎樣得到獎勵上,減少了傾聽和思考的時間,而且還容易滋長「功利性」的心理。
新課程倡導新的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處境與需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發展與變化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持續學習數學的能力。評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有什麼樣的評價,就出現什麼樣的數學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工作的教育者,我們有責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正確地評價學生,呵護學生的自信心,並且在課堂教學的評價過程中不斷反思對學生的評價,從而真正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促進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
課堂上應如何正確評價學生
正確評價學生,早已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焦點。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再單單是一個等級,一個分數,而是要在體現教師對學生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發現學生的潛能和特長,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那麼,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正確實施評價,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和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原有認識水平呢?我認為,表揚和批評仍是教學中的一對法寶,教師只要能靈活的運用好他們,讓他們在教學相輔相成,交相輝映,就會達到雙嬴的效果。
(一)表揚
烏申斯基曾說過:兒童所憎恨的教師是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從他那裡得到表揚和承認任何什麼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師。成長中的學生,迫切的想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肯定自身的價值。如果受到的表揚出自教師之口,更會讓他們提升對自己的認識,增強自信心。一句表揚贊美的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么?那麼,贊美時又該注意些什麼呢?
1.表揚贊美要發自內心,要有真情實感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古人也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知,無論什麼樣的評價必須動情。而有的教師在課堂表揚學生時,流於形式,敷衍了事,"好"、"不錯"成了口頭禪。這樣冰冷生硬的表揚,不僅缺乏個性,更談不上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又怎能讓學生歡欣鼓舞呢?
2.鼓勵要及時,針對性要強
教師給學生及時、恰如其分的贊美、評價,能對學生產生及時強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隨機應變的語言機智。例如我在教學二年級識字
8這一課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然後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說說小金魚在水裡干什麼?大多數同學受教材影響,給出了"小金魚在吐泡泡"這一答案。而有一位同學卻這樣回答:"有的小金魚在捉迷藏,還有的小金魚很調皮,它們給荷花姑娘撓癢癢,不信,你看荷花姑娘都禁不住笑了。"這樣的回答,對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難能可貴。如果像表揚其他回答一般的孩子一樣說"你真棒",顯然沒有把他愛想像的優點挖掘出來,表揚的針對性明顯不強。所以我贊美他說:"你的想像力真豐富,真是愛動腦筋,愛思考的孩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本人對高質量學習的持續追求,同時也可激勵其他同學養成讀書愛思考的好習慣。
(二)批評
古語說:"忠言逆耳利於行。"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往往少不了批評這種方式,並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懂得道理,改正錯誤,因此批評學生時,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准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評語言,才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讓忠言不再逆耳。
1.運用關切的語氣,讓學生感到溫暖
教師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把每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師生之間存在著一種朋友式的關系,這樣你就會用心去說服、教育學生。批評學生要充滿愛心,有強烈的責任感,學生才會接近你,理解你,樂於接受你的批評。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處處流露出對學生溫暖的關懷和無私的愛,充分信任學生,學生才會敞開心扉,跟你說真話,接受你的批評指正。
2.運用和緩的語調,讓學生感到震撼
現代教育處處提倡"以人為本"。在批評學生時,我們也要遵循這一理念,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看到他們之間的個性差異,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勢利導。如對性格內向、敏感、疑慮心較重的學生,我們可用提醒、啟發或提問之類的語言與學生交談,也可用微笑、眼神等體態語言暗示性地批評學生。對於性格外向、反應較快、脾氣暴躁的學生,則可採用"商討式"的語調平等地和學生交流,循序漸進,心平氣和地把批評的信息傳遞給他們,讓他們逐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逐步做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不斷取得進步。
3.運用靈活的語詞,讓學生感到誠服
教師批評學生時,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說話要留有餘地,必要時可先用表揚代替批評的方式。人總是喜歡聽好話的,小學生更不例外。在批評前先表揚他,讓學生明白,老師不但看到了他的缺點,也看到了他的成績。這樣,學生便能在教師的引導下,改正自己的缺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不應該拘於一種形式,它應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技巧性、藝術性地評價學生,使學生如沐春風,在一次次的驚喜中,全身心投入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學達到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境界,形成一個個的教學高潮。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發言做出恰當評價
深圳市寶安區觀瀾街道中心小學 唐才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學生發言的情況,筆者發現這樣一些不太樂觀的情況:有些學生課下能說會道,課堂上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什麼;有些學生與同伴交流時滔滔不絕,但面對老師的提問卻只是點頭與搖頭;還有些學生低年級時能積極舉手發言,到高年級時卻越來越沉默寡言了。而且筆者還發現,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答問的,往往也就是那麼幾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除了與學生個性、師生關系、課堂氣氛、問題難易程度等有密切關系外,與教師對他們曾經的發言、同學的發言做出怎樣的評價,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新課程理念強調尊重學生多元化的個性化體驗,要求教師對於學生的答問不能簡單地評價對與錯,而要注重尊重和鼓勵學生。但筆者發現,對於學生模稜兩可的回答,或者說偏離文本的個性化體驗,很多教師也大多採取含含糊糊、不置可否的態度。要麼是不做任何評價,只一味地追求多元化,用「還有嗎」來鼓勵和繼續下一位學生的回答,課堂上看似熱鬧、活躍,實則冷漠、簡單。發言的學生和想發言的學生茫茫然分不清自己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不知究竟要怎麼回答。要麼就是清一色的表揚「你真棒」,甚至是誇大其辭地贊美「你真了不起」。這看似尊重鼓勵了學生,讓學生一時間興奮不已、熱血沸騰,可冷靜下來一想,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裡、了不起在哪裡,同樣是霧里看花,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理解和回答。久而久之,我們的學生便成了犧牲品,他們在清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以後,在看透了老師的把戲以後,不再輕易地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自然而然就變得沉默,更別說與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的課堂也隨之變成少數活躍學生的課堂,變成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堂。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慢慢喪失最基本的工具性,逐漸缺乏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領。
對學生來說,課堂上只要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就會十分迫切地想得到老師對他的評價,或肯定和表揚,或指導和建議。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棄自己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和點撥。這是責任,當然也是科學和藝術。可以說,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答問的恰當評價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解決好這一問題,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就「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發言做出恰當評價」談一些看法。
一、評價要及時、具體
在孩子的思維模式中,事情的因果關系是緊密相聯系的,年齡越小越是如此。所以,對於學生課堂上的發言,我們的評價一定要及時。課堂上,當學生鼓足勇氣回答完問題時,他其實是在等待老師的評價。可以說,教師對學生答問及時給予評價,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能為我們的教學贏得最佳時機。當學生答得很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時,他對那一方面的知識就會記憶深刻。可以說,及時的肯定和表揚,是對學生良好行為和教學知識的一次強化和鞏固。而當學生答得不對時,及時評價則可以培養學生的再思考能力,及時糾正。總之,學生回答完問題後,千萬不要不置可否地讓學生坐下,不給予任何評價和引導,這會讓學生不知所措,混淆是非,同時覺得自己不被老師尊重。
同時,我們的評價要越具體越好。一些泛泛的表揚「你真棒」、「真好」,只能暫時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可孩子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棒、棒在哪、好在哪。長期泛泛的表揚,還容易養成孩子驕傲的習慣,聽不得半點兒批評。
給學生及時、具體的評價,他們才清楚自己的優點是什麼,才能夠揚長避短,這樣的評價也才能達到目的。如在表揚學生朗讀課文好時,可以這樣表揚:「她不僅勇敢,口齒還特別清楚,聲音也響亮,讀得非常地流暢,真不簡單!我們能向她學習嗎?」這樣,也給其他學生樹立一個具體的學習榜樣。
二、評價要有肯定和鼓勵
對於學生的發言,我們首先要欣賞其勇氣,並善於捕捉其思維的火花,要善於、樂於表揚學生,不放過任何一次表揚的機會。如:「你非常勇敢!」「你把別的同學說的記住了!」「你有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課堂中出錯是難免的,見解也可能很稚嫩,但總有值得肯定和表揚的地方。所以,即使學生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不是很理想,我們也要先表揚他的優點,再給予引導和建議。如:「你講得很清楚,如果說得更簡練一點兒,就好了!」「你讀得很正確,如果能大聲一點兒,那麼大家都能聽到你動聽的聲音了!」「雖然你說得不正確,但我還是佩服你的勇氣!」??課堂上,我們還應使學生懂得評價和批評的藝術———先揚後抑。
三、評價要客觀
我們可以毫不掩飾地驚嘆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創新思維,真誠地贊美學生的精彩發言,但一定要尊重事實,尊重科學與知識。當學生答錯時,教師應在呵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及時地、准確地、不含糊地、委婉地指出,並給予引導和建議。如:「你很勇敢,但老師不贊成你的看法!」「你讀得正確、流利,但你忘記了作者當時的心情了!」「把課文內容都記住了,真不簡單!如果能當成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那就是最好的復述!」??
❷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❸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評價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❹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評價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入,教育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方法成為越來越多教師關注的焦點,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再在一次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這是新課改提出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宗旨和改革方向。
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評價逐漸成為課改評價的主流,尤其是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方法、過程、效果等方面進行即興點評的過程,起著調控、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該如何在數學課堂這塊陣地上恰如其分地運用教學評價?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真正體現「學習主動、交流互動、實踐互動」?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個人的一點淺顯看法。
一、課堂評價的語言要豐富生動
課堂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陣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課堂現實,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困難時得到激勵,迷茫時得到引導,成功後享受快樂。正因如此,教師首先要運用好自身的體態語言,即親切自然的眼神、平和而又激動的表情、溫柔而又誇張的手勢或動作。這些都會帶給學生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進行自我修正,提高學習信心。因此,教師要善於抓住每一個教學中的切入點,運用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課堂評價。
例如:「你的回答讓我感到很驚奇,你的數學思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
「太好了,我終於看到了從前主動回答問題的你!」
「你的這個解題思路已經超越了老師的想像,你太棒了!」
「你的板演比老師的板書漂亮、工整多了」……
每一句激勵的語言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鼓勵,教師要好不吝嗇地向每一個學生送出鼓勵性的評價話語,一個小小的鼓勵可能會激勵學生去終生探究,一個小小的激勵可能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二、課堂評價要即時、適時
記得在教學「最小公倍數」一課時,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找「20和15的最小公倍數」,當提問:「你是怎樣找到20和15的最小公倍數的?」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只有一位同學的手慢慢地舉了起來,猶豫了幾秒鍾,又輕輕地放了下去。這時,我首先向他投去一個信任的眼神,然後指名他回答他的想法,當他回答:「我是這樣想的,用20乘15再除以5,列算式:20×15÷5=60」時,其他同學一臉茫然,驚疑地看著他。再看這位同學,滿臉通紅、低頭不語,好像犯了錯誤被罰站一樣。抓住這一時機,我用熱情而又驚訝的口氣說:「我怎麼就沒想到呢?你的回答不但開拓了我的思路,更為同學們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找到了新的解題方法。」接著,我又讓他把這種方法向大家解釋了一遍,大家都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雖然只有這樣幾句簡短地評價,卻讓那位同學滿臉自豪,充滿了學習的自信心。就這樣,這節課上學生都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都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課見,即時而又適時的課堂評價可以使課堂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課堂評價要講究方法
「尊重差異、價值多元」是課程評價又一基本特徵,教師在真誠贊美的同時,更要巧用善意的批評,尊重學生理解和認知上的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和見解,在認知水平上必定存在著差異,但他們都有各自的閃光之處。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善於捕捉學習過程的閃光點,善於發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閃光點。課堂評價的目的並不只是流於形式,而是要具體化、生動化,不能用籠統地「棒、棒、棒、你真棒!」等來應付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充滿愛心和智慧的牽引和評價,有助於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間。
記得五年級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長56米,比入泥部分長16米,露出水面部分長16米,這根竹竿長多少米?」指名學生板演時,隨著一個學生的答案出現在黑板上:56-16+16=
(米),下面坐著的同學鬨堂大笑。這位同學可能意識到自己做錯了,緊張地滿臉通紅,眼裡閃著淚花。此情此景,又怎能讓我再對他做出斥責,我先用手勢緩解一下氣氛,隨即做出評價:「同學們不要笑,這位同學他沒有做錯,只不過他還沒有寫完。」「請你再仔細地檢查一下,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請相信他的同學給他點鼓勵的掌聲!」這時,他平靜下來又認真地讀了讀題目,經過簡短的分析,他終於做對了:「56-16+16+56=146=123(米)」這時,我看到了他回位後成功的笑容。這樣一個及時激勵而又賦予肯定的評價,極大地鼓舞了他以及其他同學。於是,又有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解法:「56+56+16-16=106=123(米)」這體現了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通過這樣的評價,,既能婉轉地道出他的錯因,又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之,如果我和其他學生一樣嘲笑他:「你真笨!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還能會什麼…」我想,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們就會看到一個討厭數學的學生。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待學生的學習錯誤,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要選擇適當的方法,作出合適的評價,以鼓勵性的評價為主。建議性的批評不但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糾正了學生學習中的一個小錯誤,尊重與批評並重,教育教學效果將會不言而喻。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除了運用口頭語言評價以外,還可以採取多種方法進行物質獎勵。比如:「智慧星」獎勵給那些積極思考、認真發言的學生;「金話筒」獎勵給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學生;「小紅旗」等小獎品獎勵給最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的學生。用這些方式可以激勵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並讓學生把自己得到的獎品,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裡。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採取多種多樣、靈活、豐富的評價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在科學知識不斷更新、課程改革日趨完善的今天,教師更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評價手段,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在競爭的氛圍中愉悅的學習並獲得成功。
❺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吳正憲老師的講座《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評課》,現把他所講的怎樣評課的方法提供給大家。
如何評一堂數學課?既看學生,又看老師。
看學生:
①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
②看學生是否體驗、感受、經歷數學學習過程。
③學生是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了什麼。
④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什麼?得到哪些有助於自身發展的能力。
看老師:
① 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是否得到和諧時學生愉悅的學習交流。
② 是否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
③ 是否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
④ 是否關注了課堂上的生成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而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是教學活動中過程性評價的重要體現。能否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多樣性,以便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直接影響到教師工作潛能的提升和發展。
把握公開課的評價角度: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宏觀管理過程中,通過一定規模的公開課教學,開展評價活動,使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確實是推進新課程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然而,在這樣的活動中,除遵循課堂教學評價的一般規律外,針對不同的授課目的、把握不同的評價角度尤為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繫到活動的效果及影響,如對授課人的教學評價或者對一個教研群體的評估。
1.初試課。執教初試課的主要是實習教師和剛從事教學工作或剛從事該學段教學工作的教師,公開課的目的在於鍛煉他們的從教能力。因此,評課的立意不要過高,要注重基礎。在組織對初試課評價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對授課人目前所具有的基本素質,應盡量給予充分肯定,從而激發其進取心。第二,由於這部分教師一般具有可塑性,接受新生事物快、反應靈活,因此,在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各方面還要從嚴要求,評說中從嚴把握,使他們明確要求,找出差距,繼續努力。第三,根據大家評說的意見,主持人應歸納值得肯定的一面,重點指出今後改進的措施和執行的過程要求,確保他們的提高能夠落實。
2.研究課。研究課重點研究教學問題,因此,無論授課、評課,都要從研究的角度出發。評價研究課時,應在主持人的正確引導下開展研討,並要特別注意如下幾點:第一,聽課之前明確交代該研究課側重研究什麼問題以及該項研究的意義,使評課人在聽課時有重點,評課時有核心。第二,要創設一種探討、切磋問題的氛圍。既然是探討,就應允許各抒己見,既然是切磋,就應提倡互相商討,主持人在引導發言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過早下結論,因為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權威性或影響性,就可能導致不同意見者欲說又罷,使問題的探討無法深入,直接影響評課的效果。第三,主持人要對研究和評價情況作簡潔的歸納,包括對問題的研究有什麼收獲和進展、大家對問題的看法主要有幾種、認為哪一種有代表性或比較合理、對此類問題的教學建議等,目的在於肯定研究課的價值所在。第四,研究課對授課的教師來說具有風險性,因此,不管效果如何,都應在評課現場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以號召更多的人參與研究。
3.評優課。評優課的要求、范圍、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是要評出高低優差來。根據目前開展的各級評優課來看,一般可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絕對評優,即不限定名額,嚴格依據統一的評價標准或評價方案評出優秀課或分出等級,這類評優就要求每一位評價者細致考察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有理有據的價值評判,然後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確定評價結果,所評出的優秀課應是出類拔萃、獨具特色的,否則不如空缺,以確保評優的嚴肅性。第二種是相對評優,即根據參評課的情況按一定的比例評出相應的等級,這類評優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意見不一致而引起導向失誤等情況,因此需要謹防以偏概全和置評價標准於不顧,草率分類。
發揮評課的激勵功能:
課堂教學評價評的雖說是課,但教師作為講課人實際上也處在被評的地位。在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評課人與講課人形成了評與被評的一對矛盾,運用好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來處理評與被評的關系,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有助於調動教師的教研工作熱情,展示教師的教研工作才能。
1.喚醒「勝任內驅力」。一般來說,人們對勝任的工作會越做越感興趣,越干越好,尤其是在工作中時常得到同行的贊譽、認可和鼓勵,就會引發強烈的勝任內驅力,從而不斷進取。評課時要以「優點談足,缺點抓准」為原則。優點談足,就是要能合情合理地滿足人的受贊譽需要,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增強做好工作的自信心,同時也使其樂於接受評課人善意的指點;再加上缺點抓得准,自然讓人心悅誠服,評與被評雙方就會實現較為理想的溝通。當然,有時會遇到優點極少而缺點甚多的課,評價時可以將優點拆大為小分開評,連同表揚其認真的態度和做出的努力,總之,是先讓其得到適當程度的認可。缺點多,可歸類抓主要的說,或點出缺點的根源,或進行鼓勵式的探討,使講課人感覺到評在點子上,談在情理中。
2.激發「創新內驅力」。當人們在某種活動中獲得成功,並引起他人特別關注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甚至是自豪感,這種良好的感覺可以激發起強烈的創新內驅力,使其樹立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追求更好的表現。在課堂教學評價活動中,許多有經驗的評課人都注意「評出特色」、「點出創新」,較好的教師、較好的課一般都有與眾不同的優點、特色。評出優點,可以對教師產生特殊的激勵作用;點出特色,可以培養他的成就動機,還可喚起其他聽課人對特色的注意,使他們產生學習效仿的心理
1、評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確定:全面、具體、適宜制訂教學目標, 有針對性、導向性。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目標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
2、評教材處理
知識教授得准確、科學,准確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精心組織、處理教材:根據教學規律、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3、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學生實際;有一定的獨創性,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好
(2)看課堂結構安排
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 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恰當
(a).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b).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c).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d).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要看優、中、後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後進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e).計算非教學時間,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2).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3).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4).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5.評教師教學基本功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准確,並達到良好效果。
6.評學法指導
(1)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
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並實施
7.評能力培養
評價教師在課題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
培養學生敢於獨立思考、敢於探索、敢於質疑的習慣;
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平時,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8.評師生關系
(1)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9.評教學效果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的「什麼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的見解,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鑒意義。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的標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而言,大致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有意義。葉教授說,在一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初步的意義是他學到了新的知識;進一步是鍛煉了他的能力;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要求;再發展一步,是他越來越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她說,這樣學習,學生才會學到新東西。學生上課,「進來前和出去的時候是不是有了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就沒有意義。如果課堂一切都很順利,教師講的東西學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這節課呢?換句話說,有意義的課,它首先應該是一節扎實的課。
二有效率。她認為有效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面上而言,這節課下來,對全班學生中的多少學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間的、學習困難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沒有效率或者只是對少數學生有效率,那麼這節課就不能算是比較好的課。在這個意義上,一節好課應該是充實的課。整個過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都發生了一些變化,整個課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葉教授介紹,一節課不應該完全是預先設計好的,在課堂中應有教師和學生情感、智慧、思維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動的過程,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過程中,既有資源的生成,又有過程狀態生成,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
四常態性。葉教授說,不少教師受公開課、觀摩課的影響太深,一旦開課,容易出現的毛病是准備過度。教師課前很辛苦,學生很興奮,到了課堂上就拿著准備好的東西來表演,再沒有新的東西呈現。當然,課前的准備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課堂有它獨特的價值,這個價值就在於它是公共的空間,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及相應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相互生成許多新的知識。她倡導的「新基礎教育」反對借班上課,為的就是讓教師淡化公開課、觀摩課的概念。在她看來,公開課、觀摩課更應該是「研討課」。因此,她告誡教師們:「不管是誰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長、市長,你都要旁若無人,你是為孩子、為學生上課,不是給聽課的人聽的,要『無他人』。」她把這樣的課稱為平實的課,並強調,這種課是平時都能上的課,而不是有多人幫著准備才能上的課。
五有待完善。她認為,課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課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實的就會有缺憾。公開課、觀摩課要上得沒有一點點問題,這個預設的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這樣的預設給教師增加很多心理壓力,然後做大量的准備,最後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訴記者,生活中的課本來就是有待完善的,這樣的課稱之為真實的課。
扎實、充實、平實、真實,說起來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來卻很難,但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追求過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開闊起來,同時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但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往往一些機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評價標准束縛了教學的創新與個性發展。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評價標准給教師的教學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憑借一張經過量化的評價標准表,一張表若干項,包括教材處理、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思路、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每一項還可分為若干小項,這項多少分,那項多少分,或以A、B、C劃等次,評一節課竟有十幾項甚至幾十項之多。教師為了達到教學表情、語速、板書、時間安排等細節標准而在課堂上忙於應付、疲於奔命,影響了教學內容的展開,使得教師的教學精力牽扯很大。這樣的評價標准還會出現誤判的現象,即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各項得分較高的課不一定是好課,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錯而且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卻由於某項指標的缺失而得了低分,這樣一堂有意義的課可能就被否定了。
教學一直提倡教無定法,在教學中允許教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那麼在評課時也不應用那些死的標准和條條框框去束縛教師的教學個性,使教師的備課、上課圍繞著過於細化的評價標准這個指揮棒轉,這會導致教師的個性和創造力受到束縛和壓制。為了能夠得高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個細節遺落了,擔心哪個知識點忘記了,因為聽課的教師彷彿都在拿著放大鏡來聽,都想雞蛋里挑骨頭,以在評課時能說說授課者的缺點。這些意見固然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但同時又有多少是應景之作呢?或者簡直可以說有很多是廢話,因為如果聽了每個人的發言才來備課、上課,根本沒辦法上公開課。道理很簡單,一節課35分鍾,能把大家的觀點都整合嗎?
我認為應更多從學生的學習接受和發展方面來評價教師的教學,而對那些瑣碎的標准盡量簡化。評價標准宜粗而不宜細。當然評價一堂課也應該有基本的要求,而這基本的要求,我以為葉瀾教授的「五條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鑒和參考的。
❻ 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查慶霞(淮安市楚州區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200) 《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教學評價作了如下闡述:「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一、評價要具有激勵性 激勵型評價能觸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內心的激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於觀察課堂,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自信的學生更積極,缺乏自信的學生也變的活躍起來。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潛能,有效的促進他們主動、健康的發展。那麼,如何使教學評價具有激勵性呢?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溫情的撫摸、一個驚喜的表情,一個肯定的微笑……這些無不充滿激勵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有位同學上課聽講認真,愛動腦筋,時常會想出一些新穎的解題方法。有一次,當她用不同方法解答出一道難題時,我滿臉興奮之情,激動的對她說:「你真了不起,能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科學家也是這樣的!」聽了我的表揚,她興奮地同時聽課更認真,發言更積極了;還有一位同學,性格內向,平時不太愛發言。一天,當他回答上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後,我豎起大拇指,興奮的對他說:「這個問題你回答的太好了,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希望能經常聽到你精彩的發言。」聽了我的誇獎,他興奮的小臉通紅,小眼發光,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從此,發言越來越積極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實現這一角色的轉換,首先應從語言上表現出來,教師應通過及時的導向性評價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猶如大海行舟,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將會迷失方向。因此,教師要善於觀察課堂,利用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恰當的評價對於回答正確的學生可以培養自信,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可以幫他們弄清題意,改正錯誤。 教師還可以採用合理的評價來幫助學生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方法的同時,教師也要關注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態度帶來的影響,要指引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教師課堂上的評價要具有導向性。例如,當學生回答上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這樣的評價可以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習慣;當學生的作業書寫工整時,可以說:「你的作業寫的漂亮極了」,這種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課堂評價不能用一些沒有導向性的含糊不清的評價語言,如「你真棒」、「很好」、「好極了」,棒在哪裡?好在何處?這樣的課堂評價空洞而抽象,沒有指向性,也就失去了教育意義。 三、評價要具有客觀性 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具有客觀性。客觀性的評價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的到不同的發展。由於每一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上,使學生體驗到自身的變化、成長和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做認真的了解和分析,不能用同一的評價尺度來衡量他們,這樣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都有所發展。例如,班裡有位學生作業一向馬虎,一次他的作業書寫有了進步,於是我表揚他說:「你的作業進步很大,如果每天都能認真書寫,相信作業一定會越寫越漂亮。」聽了我的表揚,他滿臉興奮之情。這里我沒有因為他的作業寫得不算漂亮而忽視了他的進步,而是縱向比較,對他給予激勵性評價,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他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堂評價不應拘泥於形式,要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用我們的評價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自尊和自信,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從而對數學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❼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評價研究
隨著新課改的繼續深入,課堂教學做為新課改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環節,受到人們越來越多回的重視答。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評價,也成為我們教師經常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下面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課堂評價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發揮。
❽ 淺談如何有效的評價小學數學課堂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呢?
課堂教學是一個嚴謹系統,其構成要素主要有:目標、教學、學生。其中,目標是評價的標准,教學是評價的內容,學生是評價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目標,根據學生的反映來評價教學,它的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可見,對學生的評價就是對課堂評價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准。數學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的評價,其目的在於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只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對學生實施有效的課堂評價是成功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種教育藝術,靈活運用能有效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能力。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更有效地體現評價藝術,激發 學生的興趣呢?以下談談本人的一點體會: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及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在評價中總是去評價老師是如何的能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學結構設計的是否合理、老師在處理突發問題是的機智靈活、語言表達的是否流暢、數學用語是否嚴謹等等。即使關注的是學生,也是看學生是否能達到老師的教學目的。這種課堂的評價多採用目標式評價模式,卻忽視了在實施過程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過程等其他方面的評價,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通過對學生評價來評價課堂的效果,我認為除了評價學生要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在課堂上對學生喜不喜歡參與數學活動的評價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應當給與鼓勵。教育首先是一種賞識教育,在課堂是老師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是有能力的人,樂於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潛能,並給與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同時還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教師在課堂中具有極強的權威性,因此教師的評價也具有權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早或不合時宜地作出評價,可能就會壓制、扼殺學生有價值的做法和想法,當學生產生不同意見時,教師不妨首先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學生們才不會背負著心理上的包袱去上課。當學生們在課堂上遇到疑問時,就會敢於向老師提問,及時地解決學生們心中的疑問,而不是以往的「你教我聽」的現象,這樣才有助於在教學中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對學生這種課堂學習的評價也是對老師一個側面的評價,是否真正的能達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在課堂上學生能不能參與到數學活動的評價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可見,在課堂上學上參與教學的程度是如何的重要,這也就告訴我們,如果學生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那麼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工作將會變得無比輕松。
(一)對學生在合作學習情景中進行評價
20世紀70年代興起與美國、目前盛行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學習法」是最具合作性的方法,它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有利於集體凝聚力的形成,有利於形成學生正確的競爭觀、合作觀等。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們通過動手、討論、交流等合作的形式,來獲取知識。這也是適合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但是會經常出現這種情況,例如:在分組擺圖形求面積、分組擺正方體求體積等一系列的合作活動中,每一組的同學中總是由其中的一、兩個同學代替整組的成果展示,這樣就阻礙了其他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總是被動的去觀察,於是,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就變成了直觀感覺,只能被動的接受意見。我覺得這樣從側面也反映了老師在教學中沒能照顧到全體學生,這樣就造成一小部分人的動手能力強,而另外一大部分人缺乏實踐能力,形成了兩極分化的局面,教學效果當然不好。通過對學生的動腦能力評價,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立性,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較佳的靈感狀態。我在評價中注重尋找學生思維的發展點、連接點、生長點,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思維。由此可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合作性的評價同樣成為了對課堂評價的標准。
(二)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小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它來源於生活,同樣又為我們的生活而服務
❾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即時評價
「即時評價」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給予的傾向性意見。教師的評價傾向,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感起到即時的調節作用。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不論是一個詞語還是一個眼神,都會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產生相應的行為表現。《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體會到教師的評價語言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即時性評價存在以下幾種現象:
現象之一:次數頻繁,廉價表揚
課堂上,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正確後,就說:「這個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們表揚他。」於是學生就舉起雙手,翹起大拇指,轉身對受表揚的同學喊上一句:「GOOD!GOOD! VERY GOOD!」聲音整齊而有節奏,調皮的學生也故意擠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或者是說:「表揚某某」、「某某,你真棒!」接著是「啪啪啪」整齊而有節奏的掌聲,從課始到課尾「表揚聲一片」,從而導致佔用時間過多而沖擊知識教學,給學生一種「硬插」的突兀感,形成一種為評價而評價的形式化的做法。
現象之二:語言單調,言過其實
案例1:《找規律》,當學生說他發現的規律是畫面上有一些三角形時,教師隨即表揚:「你觀察得真仔細!」課末,教師問學生:「今天有什麼收獲?」一生說:「我學會找規律了,還能有規律地畫圖形。」教師聽後滿意地說:「你真聰明,還會畫圖形呢?」(難道會畫圖形就是聰明嗎?)
有人說:「表揚是最廉價、最有效的獎品。」恰當的即時性口頭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的催化劑,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上進心、自尊心,許多優秀教師飽含真情、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往往可以激勵學生。但在課堂教學口頭評價中,常常聽到機械地重復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回答得真好!」「你真了不起!」……可以看出教師缺乏感情,甚至言過其實,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缺乏對內容的實質性的評價。試問這樣的語言怎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能達到催化劑的作用?
現象之三:一味表揚,忽視錯誤
案例2: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在哪裡見過角,學生有的說「紅領巾上有角」,有的說:「牛角就是角」,還有的學生說:「5角的硬幣上也有角」。教師不加分析,大聲鼓勵:「同學們的生活經驗真豐富,說得棒極了!」
試問,對學生的發言不耐心聽,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呢?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不加辨析,盲目鼓勵,看似是對學生發言的尊重,實則是一種極大的不尊重。沒有傾聽,哪有交流?沒有交流,學生怎麼會進步?
對學生的「錯誤」我們應該像對待呀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嬰兒那樣,用欣賞的態度、鼓勵的語言對待他們的挫折和錯誤,教給他們如何做,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發展,但是有的教師在日常評價中對學生一味表揚、不敢批評、害怕對學生批評有悖於新課程理念,造成有的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霸氣十足,老虎屁股摸不得,也有的學生受不得一點委屈,給不起一點點「挫折(批評)」。試問,這樣的教學效果又如何能達到呢?
現象之四:教師包攬 ,形式單一
課堂評價往往由教師包攬,是教師的「專利」,是教師「權威」的象徵,對於學生的回答,不管對錯,都是教師說了算,教師一「言」定音,學生處在被動,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說、評說,很少有自主調控的機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很好的發揮。
現今的數學課堂上,出現的這些評價現象,不僅很難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表達的慾望,也會對學生的認知、情感等形成誤導,不利於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試想,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小臉會通紅、小眼會發光、小手會直舉、小嘴會常開嗎?這樣的課堂有什麼活力可言!結合本人的課堂實踐,談一些粗淺的對策:
對策之一:關注學生,巧妙運用即時評價語言。
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的主陣地,「強化主體發展,遵循教學規律,落實課標要求,體現數學學科特色」是數學課堂教學即時評價的出發點,基於這一點,教師首先要恰如其分地用好體態語言進行即時性評價。更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個切入點,運用生動的口頭語言進行適當的即時評價。評價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針對性,防止籠統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評價語言。所以評價要「到位」, 教育學家布萊克·威廉提出,有益的教師反饋應該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和及時的。「你的回答使我感到你的數學思維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邏輯性」,「久違了,我終於看到了從前主動回答問題的你」,「你的推理能力已遠遠超越了老師,你真的很棒!」等。相信這樣的即時性評價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對策之二:寬容學生,講究評價學生錯誤的方法。
「尊重差異,價值多元」是課程評價的基本特徵,教師在真誠贊美的同時,更要寬容學生,巧用善意的批評。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在認知程度上也存在不同,所以教師批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時應注意他們的內心感受,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明確指出來,客觀的批評才能使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鼓勵贊賞」必須建立在「客觀批評」的基礎上。課堂評價中的批評應該是「綠色」的,要入情、入理、入心,不能簡單粗暴。簡單粗暴的批評只會使學生產生反射性的自我防衛來保護自己,一旦產生這種自我防衛,教師的批評再正確,也難以進入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批評前要先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加以肯定;提出批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理,具體哪裡做錯了、為什麼錯、應該怎麼辦等等;批評結束時不忘加一些諸如「加把勁,相信你能趕上的!」之類鼓勵性的話,使受到批評的學生,覺得老師是尊重我的、相信我的。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只有當我們時刻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才能把握好課堂評價中的表揚與批評的度,從而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策之三:信任學生,拓展學生自評互評的空間。
教師是否相信兒童,這是教師對兒童能否進行合理評價的前提,也是教師能否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的基礎。羅森塔爾應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學伯特.羅森塔爾來到美國的一所小學,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煞有介事」的發展預測。然後,他以贊賞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當老師感到迷惑時,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基礎。」這樣,教師們從內心裡承認這份名單。8個月後。他又來到這所學校,對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發現,他提供名單的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學生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教師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原來,他提供的名單是隨機的,根本未作任何測試。他只不過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改變教師不相信後進兒童的觀念。觀念變了,頑皮兒童在教師心目中也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兒童,於是教師對這些兒童的評價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兒童成長的加快。可見,充分相信兒童是個前提,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必然會對兒童充滿信心,必然會設法鼓勵兒童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