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布置小學數學在線作業數
可以利用APP軟體布置作業,抄如小學生一起作業,要襲同學們都下載軟體,老師就可以布置作業,學生利用軟體答題提交,自動批分。
也可以布置學生手裡的書或練習冊上的題,學生拍照上傳,一般需要老師親自批閱。很難找到自動批閱的軟體。
『貳』 淺談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數學教學離不開一定的練習,現在大多數教師對課堂練習非常重視,忽略了課後練習,特別是家庭作業的設計。有的教師通常是拿現成的習題集應付了事,大都機械重復,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反而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省教育廳減負提質背道而馳。有效的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應以教材為主陣地,以生活為主戰場,以思維為主練線,要花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收獲,為此,我認為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下設計。
一、嘗試性作業
這種作業可以看作預習性作業,是通過學生自學教材,查閱資料,初步掌握學習內容,完成一定的練習,例如:學習「圓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剪圓片、折圓片,說出對圓有哪些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實踐動手練習,讓學生了解到:①對折若干次後發現摺痕在圓的中心有一個交點,它就是圓心。②對摺痕的一半是半徑,且同一個圓的半徑都相等。③圓心將直徑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說明一條直徑的長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這類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培養鑽研精神。
二、自選性作業
從學生方面考慮,作業設計要「因人施設」,既要關注後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秀生,讓學困生吃飽,讓優秀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避免作業一刀切的現象。以「圓的面積」一節為例:可以設計如下的家庭作業,(1)學校圓形花壇半徑2米,請求出它的面積。(2)學校花壇直徑8米,請求出它的面積。(3)學校花壇周長12.56米,求它的面積。(4)一隻小山羊被主人用2米長的繩子拴在東西院牆根與地面相交的木樁上。小山羊想:哇!這么多青草,太好了,我一定把它全吃光。請問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嗎?為什麼?它能吃到多大范圍的草?請你求出小山羊吃草的最大面積。
三、趣味性作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業布置得好、有趣、多樣化,學生練習熱情就高漲。同時在家中練習可以讓學生家長參與其中,為學生展示自己,家長了解孩子提供舞台。如,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可以讓學生與家長互動,孩子任意說出一個分數,家長根據這個分數說出一個和它大小相等的數,讓孩子判斷對錯,或家長說一個分數,孩子說出一個與之相等的分數。學習了圓面積後,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圓形物體的面積,學生積極性較高,與家長共同討論為什麼這些物體的面要設計成圓形的。
四、實踐性作業
完成實踐性作業是一種體驗性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根據給出的硬紙板,幫揚子江制葯廠製作一個葯盒的標樣,盒子的長5cm,寬4cm,高3cm。並求出這個盒子的表面積和容積。雖然因人而異製作的成品會有差異,但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同時也鞏固了長方體表面積和容積的知識結構。
五、開放性作業
作業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都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新的機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能從不同方向去尋求解題策略,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發散性和靈活性。
例如學習《分數和比的知識》後,可安排這樣作業:看到「a是b的,你能聯想到哪些內容?」,要求學生聯想到:a與b的比是5:6,b與a的比是6:5,b是a的 倍;a比b少 ;b比a多……等信息。
再如學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後,設計這樣一道題:把含鹽16%的鹽水40千克改製成含鹽20%的鹽水怎麼辦?這樣一個靈活性較強的問題,打破「陳規舊矩」的束縛,引起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可以通過加鹽,使鹽水中的含鹽量變多,也可以通過蒸發水,使鹽水中的含鹽量相對變多。進而從兩個方面思考:需加多少鹽?或需要蒸發多少水?小學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設計這樣的習題讓學生去解答,恰恰給他們創設一種「探索」的感受意境,解題中感到樂趣無窮。
六、設計性作業
針對一項工程、一個活動,讓學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活動方案、規劃圖等,以訓練學生的創新與策劃能力。如,為慶祝「六一」兒童節,學校為同學們安排游園活動,走迷宮,每人每次2元;摩天輪,每人每次3元,碰碰車,每人每次4元,空中游覽車,每人每次1元;動物獵場,每人每次7元。問每個項目玩一次一共要用多少元?如果學校發給你15元的游樂券1張,請你設計遊玩方案。
這個問題來自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在學生心理中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他們會從自己的經驗愛好出發,開始琢磨,怎樣設計自己所喜歡的游樂方式?怎樣使自己喜歡的項目多玩幾次?怎樣玩才能使15元的券不浪費?……
總之,學生作業的設計應突出層次性、嘗試性、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在保證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獲得鞏固訓練的同時,也要體現一定的彈性,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從而達到「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叄』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第一,作業的布置來
作業布置不能太多,自題海戰術收效不大,反而造成學生厭學。
作業布置要小而精,精心設計,既照顧學有困難的學生,也照顧吃不飽的學生。設置三類題:1、選做題,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照顧差生的);2、必做題,針對新課重、難點(檢測學生掌握新課情況);3、選做題,對新課知識進行拓寬,有一定的難度(面向吃不飽的學生)。
第二,引入激勵機制
1、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完成選做題1和必做題2;鼓勵中上學生完成必做題2和選做題3 。
2、能完成必做題的給滿分100分,其他的附加分。
3、能把錯題重做的,補回錯題得分。(分嘛,反正不用你付錢的,但對學生來說,是對他的肯定,是激勵。)
第三,及時評講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提出要求。
『肆』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
《數學課程標准(修訂版)》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作業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有效的補充,是我們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教學形式。伴隨著課程改革的進程,作業改革也被提到日程上來,我們的數學作業也在悄然變化著,但經過調查,不難發現我們的數學作業的布置仍是「一刀切」的局面,單一、枯燥的數學作業仍佔主流。這種現狀不僅不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同時單一、重復的數學作業導致了數學學習的低效。 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種狀況,讓真正喜歡上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有效的補充,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於是我嘗試在數學作業的布置上推陳出新,設計了不同形式的作業。
1.運用生活中的數學,激發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我們學校的多數教師往往只從書本出發,而不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造成學生總是在寫寫算算的圈子裡走不出來,而且學生的視野與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限制。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時間我經常與學生在一起交流,細心發現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並記錄下來以更好的成為學生學習的素材。 在教一年級時,面對這些初入校門對一切都還感到很新奇、在幼兒園就已經能將「20以內加減法」進行正確計算(部分已能熟練計算)的孩子們,我就讓他們回家數出20粒糧食或小石子等物品。當看到孩子們面對各種不同的「20」所露出的表情,我知道在培養孩子數感方面我已向前邁出了一小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也逐漸「富有」起來,但由於他們的父母大多在打工,更多是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家,造成了他們的「富有」更多的是在吃、穿、用等方面。於是在與家長們溝通時我建議他們給孩子們買一塊帶有數字與小格的鬧鍾,而我則規定好孩子們的作息時間並時常與他們交流。一段時間後,經過調查我發現多數孩子逐漸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而在《認識鍾表》的課堂上我發現是孩子們在教我怎樣認識時間,而不是我教他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孩子的玩具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紙制風車已逐漸退出,在認識平面圖形在特徵時我則直接布置了一個與爸爸媽媽製作風車的任務。課堂上看到他們拿著自己親手製作的風車在交流製作過程的高興勁,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已逐漸達成。
二、作業布置體現層次性,評價體現針對性 多年來布置作業「一刀切」是我校存在的一個現象。這種作法使不會的學生硬著頭皮去完成,會的則像機器人一樣按部就班的完成,帶來的後果則是「學困生吃不消,優等生吃不飽」。為更好的發揮作業的實效,我試著推行分層布置:書面作業題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三類(三至六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要完成的作業,可以是其中的一類、兩類或全部。但在評價時有所區別,只完成基本練習的只能得到合格或一顆☆,完成基本練習與綜合練習就可得到良好或兩顆☆,全部完成的則可得到優秀或三顆☆。同時我們還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符號對學生進行評價。如,用「↑」表示加油呀,有進步!用「↓」表示退步了,可要當心啦!用「→」表示原來的水平,還需再接再厲!......這些做法不僅讓所有學生吃飽,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作業布置形式多樣,激發趣味性 《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的作業部分要求、提倡老師們給學生布置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我校教師也將探究性、實踐性作業融入進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學生和家長,但效果並不明顯。很多老師給學生布置的實踐性作業遠離學生的生活,沒在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並恰當地結合教學內容,甚至有的實踐性作業難度太大……一系列的原因使學生對實踐性作業喪失興趣。 為了更好的讓實踐性作業發揮它的作用,我注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愛好興趣,並把興趣相同或一致的同學分到一個小組,這樣,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也能使老師布置實踐性作業時做到有的放矢,同時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視野,布置作業我注意與教學內容、生活實際相聯系。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讓學生調查分數的發展史,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開拓了視野,同時三維目標也得到了有效落實。再如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學習「認識圖形與物體」時,我讓學生用學過的圖形畫一幅畫,下冊學習「圖形的拼組」時,則讓學生回家做一做「至少幾個正方形才能拼成一個大的正方形」、「至少幾個正方形才能拼成一個長方形」。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還讓學生對這類作業進行評比,如我們根據不同的學段分別舉行「圖形與美」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也加強了學生與家長對這類知識的認識。 寒假中,我讓學生在參與購物的過程中寫下自己所感所想:高年級可以以日記的形式,低年級則可以寫下一句話,從而讓學生在用數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暑假中,讓學生調查「白色污染」的情況,通過分析了解「白色污染」所帶來的危害,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的同時對統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而且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
以上是我對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一點兒想法,讓我們的作業真正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有效的補充,需要我們做得還有很多、很多……
『伍』 如何調查小學數學教師布置家庭作業
小學數學老師如何巧布置家庭作業
上傳: 程琴 更新時間:2013-8-27 23:05:03
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作業,它對於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和發展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學合理地布置家庭作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因級而異,更新觀點,適當布置家庭作業
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應從科學的角度,根據不同年級的年齡特徵適當布置。一年級一般不留書面作業,二、三年級一般不超過二十分鍾,四、五年級一般不超過四十分鍾。作業難度要適中,目的要明確,要有利與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寓學於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如學習分數的四則計算後,可留下《塗顏色》的課外作業,要求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圖上顏色,圖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為了找到圖中是什麼。當學生全部算好塗好後,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臉上定會露出喜悅的笑容,而不是計算後的辛苦。布置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三、變換形式、切忌老一套,適應孩子的年齡特徵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內容,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之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 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
2、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3、 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4、 塗一塗:在它的外表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說、塗形成了面、棱、頂點以及表面的深刻認識。
四、設計探索性的作業,抓住大多數孩子的好奇心理,讓學生成為問題的調查者
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教師應從優化作業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使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業餘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
『陸』 淺談該如何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變革創新力度還遠遠不夠,傳統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具體表現在:練習要求「一刀切」,忽視了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心理等方面的差異;練習量依然過多,不乏簡單機械的練習,質量不高;練習內容的綜合性不強,缺少對生活實際的關注、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系不夠緊密; 那麼應該如何的減輕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呢?這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提高教學質量問題。數學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使新授知識轉化為學生技能的重要手段。怎樣才能精心設計小學數學學科的作業,切實有效的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作業的針對性: 實事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面對學生,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承認和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作業的設計要有坡度,在范圍和數量上要有層次性、伸縮性,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既要使學困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飽」,又要使優等生「吃得好」。例如:教學「小數乘積的近似值」時,可通過基礎練習、綜合練習、拓展練習等步驟,依次設計作業題目。 基礎練習: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這類作業留給「學困生」。 綜合練習:測量學校操場的情況,再算出操場的實際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要求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這類作業留給中等生。 拓展練習:「兩位小數的乘積保留兩位小數,取近似值是7.38,准確值可能是多少?」這類作業留給優等生。 這樣,可有效的避免課外作業的「齊步走」現象。 二、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作業的設計能夠寓教於樂,易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鞏固、強化了知識,又讓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快樂。例如:在做四則混合運算計算題時,一味地布置計算題,機械地重復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且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針對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兩組練習,每組四道。我把每一組各題的得數之和告訴學生,這樣同學們做完後,就知道做的對不對了。學生做完第一組後馬上又去做第二組,做得快的同學要求老師出第三組。 三、作業的適量性: 教師布置作業要少而精,要在培養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做練習題,確有暫時提高成績的效果,但憑「題海」取勝,負擔過重,往往事倍功半。學好數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掌握值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這就決定了數學作業不能過濫,更不能簡單的以熟生巧,以量求質。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作業練習,練得恰到好處,這是提高學生能力,同時做到「減負」的重要手段。 四、作業的選擇性: 學生在完成他認為比較多的作業時,或多或少會存在逆反心理,如果教師一意孤行,強迫學生必須如數完成所有作業,那麼作業的質量就很難保證,作業的目的也就很能達到。在布置作業時,我大膽規定,學生對不會做的題可以不做,只要在把會做的題做完後,回答下列問題就算完成了作業。 1、寫出此次作業中,你獨立完成的題的序號何在別人幫助下弄懂並完成的題的序號。 2、寫出此次作業中,不會做的題的序號,力求分析不會做的原因。 3、此次作業你用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巧?你的做大收獲是什麼? 這樣能使教師迅速、清晰的把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實際水平,為教師今後的教學指明方向,提供參考,同時可以使學生摒棄抄襲、自欺欺人的不良學風。 總之,布置數學作業,要精心設計作業題,要講求藝術、講究方法,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使作業既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柒』 如何巧妙的布置小學數學作業
數學作業抄,不要流的太多,那樣會讓孩子們不願意學,認為數學沒有意思,還有,上課的時候首先要管好紀律,然後在講課,不要兇巴巴的,另外,如果別的老師有事請假,這堂課上不了了,最好不要當成自己的課,例如今天,我們數學老師佔了五節課,現在除了語文數學英語,別的課數學老師都要佔,一共七節課,佔了五節課,誰願意呢,可誰敢反抗,所以這樣,孩子們就不願意學了,糊弄糊弄就拉倒了,那不是害了自己么!!!!!!!!
『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改作業和布置作業要注意哪些要點
在中小學教學中,作業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毫無疑問,在復習課中,作業是小學生必不可少的的實踐性活動,通過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思維。對於教師來說,作業就像一把尺子,能量出學生的問題與不足,也可以量出教師的教學紙漏。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復習課變成了機械重復地作業練習。教師盲目地布置作業往往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出現了家長代做作業的現象。作業何以步人如此尷尬的境地呢?下面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復習課中是如何處理作業的。一、尋錯根源,以愛糾錯由於小學生受生理、心理特徵及認識水平的限制,出錯是正常的現象。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用一顆「平等心」、「寬容心」去正確地對待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錯誤,並不是嚴格地要求學生在復習課作業當中百分之百的正確率。做錯了一題,可以再訂正一遍、二遍、三遍直到完全正確為止。學生的錯誤原因是多種的,有可能是知識點不明確,有可能是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教師要以愛的態度去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而不是急著批評學生。對於知識要點不明了的學生,可以將錯就錯,讓學生在自己的爭論中去修正
望採納。
『玖』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合理布置作業
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不但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教學不足。通過作業的練習,學生就能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如果教師布置作業不合理,數量過於多,目的性又不強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漸漸的就會對數學不感興趣,最後甚至是抵觸老師,欠交作業,這樣作業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成長環境、行為習慣等諸多因素,我們可以將學生作業類型分為基礎篇、提高篇、拓展篇、趣味篇。基礎篇就應該以書本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做為那些自主探究、分析問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對較低,接受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和求知慾望學生的作業;提高篇的題目應該在基礎篇的基礎上走向拓展題,作為一個能起到過度的作用良好樞紐;拓展篇則為學生的擴展引申題目,考察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趣味篇就如一支預備部隊,隨時待命,在學生學習興趣下滑時,使用趣味篇,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怎樣才能讓學生對神奇的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到數學的天空里飛翔,重要一點還是在於作業的設計。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引起學生好勝的心去完成它;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我認為應該從以下的作業設計入手: 一、預習「重精不重多」。 有效的預習是學習的基石,它能有效地幫助你掌握好課堂的知識。如何才能有效的監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通過筆記摘錄,要求學生在看完相應的內容後,對本次內容的重點用幾句話來歸納,或提出自己預習後不懂得的問題,學習完後自己親自解答。這樣更有效的保證學生上課的集中力,有助於提高每一次的學習質量。 二、生活化作業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連,很多的知識都能有效地指導我們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所以最好的作業並不來源於書本,而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生活為學生營造了很好的數學學習舞台,也給學生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情景,每一個情景就是一道活生生的數學題,因而數學作業應更生活化。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後,馬上布置學生進行編題作業,要求作業要體現本單元的知識,並借身邊的、貼近自己的事物或情景來編題,並寫出自己的體會。從學生的體會中,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生活存在的問題,找到了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是書本作業無法帶給學生的。 三、閱讀性作業 有人覺得很奇怪,閱讀不是語文科的事情嗎?數學科也要閱讀?其實課外書的閱讀是沒有學科之分的,語文有語文的閱讀書籍,數學也有相應的書籍,提高學生的課外知識不僅僅是語文科的事情。課外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並以小海報、小板報的形式展現。這樣的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僅利用課余時間翻閱資料,更發揮自己的美術天賦,設計出一份份精美、別致的數學名人小海報,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名人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與責任。 四、「有錯不改」的作業 本人對作業採取「有錯不該,多次修改,改終評分」的方法,發現作業中的錯誤時,只做出記號,不再批改,發回給學生,由學生自行訂正後,再給予適當的評價,這樣的批改方式,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同時使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增強自信心。
『拾』 淺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
一、寓學於玩,富有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庭作業要富有趣味性,這是由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如學習分數的四則計算後,可留下《塗顏色》的課外作業,要求通過計算,把圖中計算正確的式子在空白處圖上顏色,圖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為了找到圖中是什麼。當學生全部算好塗好後,發現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出現了,學生臉上定會露出喜悅的笑容,而不是計算後的辛苦。布置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變換形式、切忌老一套,適應孩子的年齡特徵
老一套的書面作業,學生做起來枯燥無味。教師要賦予家庭作業新內容,新形式,這樣學生做起來才會樂此不疲。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之後,可以布置這樣的家庭作業:
1、 做一做:用蘿卜或泥巴做一個長方體。
2、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3、 說一說:長方體有哪些特徵。
4、 塗一塗:在它的外表塗上不同顏色。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說、塗形成了面、棱、頂點以及表面的深刻認識。
教師應從優化作業布置入手,真正使家庭作業發揮它應有的效能,使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業餘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把學生從繁重的作業堆中解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