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讓山水田園之樂走入學生心靈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
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山水田園的詩歌、散文,領會其中的自然畫面美、
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韻,我覺得可以
❷ 小學生怎麼積累古詩詞
一、想方設法培養積累經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認為要讓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首先應讓其在絕對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如果一開始就給其套上沉重的枷鎖,讓其應該怎麼做?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這樣的「強加」,孩子往往是被動的、消極的接受。他們永遠不可能走進自己主動享受的天地,也不可能碰撞出真正的「興趣火花」。也許這種興趣只是「曇花一現」。因此,我在「如何激發學生誦讀積累經典詩文的興趣」上作了以下嘗試:
1.美好回憶激發誦讀興趣
記得我們的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父母除了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話語外,還教孩子吟誦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詩歌。如《靜夜思》《相思》《草》等這些上口好記的詩歌,教與被教者都是在一種「無意插柳柳成蔭」的狀態下進行的,而且家長會感嘆自己的孩子記憶力真好。因此我便引導學生回憶其小時候能背誦的詩歌,父母是怎樣評價自己的,到現在還能記得多少?是否依然行走在「積累之路」上,以 此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
2.名言警句開啟誦讀興趣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引導學生學會積累與運用,讓學生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記得舊句子,也能變成新文章」的真正內涵,讓學生學會博覽群書,做到博聞強記。
3.「以聲示範」引領誦讀興趣
為了讓學生對誦讀積累經典產生興趣。我便努力「武裝自己」,在課堂上適時引經據典,興致或場景所致,還會吟詩誦詞,讓學生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也對老師的「見多識廣」刮目相看,激發其在心裡涌動起強烈的積累慾望。
二、因地制宜選擇積累內容
我國的古典詩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資源,有著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學生正處在記憶的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加強經典詩文的積累會使其終生受益。它可以讓我們的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靈魂深處夯築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面對如此深厚浩大的經典文化,我們該如何為孩子們選取內容呢?我是這樣做的:
1.自由開放選己所愛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記憶特點讓其喜歡選擇簡單、明白、生動、有趣的東西來記。因此,我對學生誦讀內容的選擇不規定,即使他們依舊選擇小時候就能背誦的簡單不過的內容,我也會容許他們拿來作為他們匯報的的成果。只是適地鼓勵他們若能記得更多、內容更豐富些就好了。總之,讓其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
2.因地制宜引領內容
除了讓學生自由選擇誦讀內容以外,我也會張弛相機地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去選擇誦讀內容。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寫內容等方面去進行引領。如,我在引導學生讀了李白的詩後,就會向學生簡單介紹李白這個人物,讓學生對其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導學生誦讀積累「李白」的詩;隨著時令、節氣的變化,我在引導學生背誦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後,讓學生接著搜集描寫清明時節的詩歌進行誦讀並選擇背誦。因此學生還能背誦唐朝李群的《玉湖寺清明夜遣懷》,唐朝張繼 的《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岩村有懷》等,通過採取有目的的引領就能讓學生在誦讀古詩時能「觸類旁通」。
3.經典選擇提升素養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尤其經典古詩文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我讓學生從誦讀朗朗上口的《三字經》開始,早在小學一年級時,我就把《三字經》的誦讀內容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隨時吟誦記憶,很多同學已經會背誦,全班同學基本上能背誦大部分內容。《三字經》以其內容的廣泛,在行為禮儀、時令節氣、日月星辰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介紹,讓學生對祖國文化充滿神秘感,激發其探究了解慾望。同時我引導學生背誦流傳千古的名句名篇。讓學生在誦讀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
❸ 田園贊歌作文400字樂樂課堂
去年的除夕讓我念念不忘,但一年很快過去了,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記得去年除夕那天晚上,將近十一點時我就上床睡覺了。「轟,轟,」一陣雷鳴般的炮聲把我從驚醒了。我很快爬起來問媽媽怎麼了,媽媽說:「每年的最後一夜是除夕夜,十二點是家家戶戶都會放起響亮的爆竹來除舊迎新。"聽了媽媽這么一說,我高興極了,連忙穿好衣服,想和哥哥一起放爆竹。我剛出門,就被門前的一攤水滑到了,和大地媽媽來了個親吻,摔了個嘴啃泥,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們拿著煙花.爆竹來到房頂,只見漆黑的天空中到處布滿了五顏六色的煙花,像心靈手巧的人刻意裝飾出來的。空氣中也充滿了火葯味。我們也迫不及待的點燃煙花,「嘣.嘣」的沖向天空,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蘑菇雲,把漆黑的天空點綴的美麗極了。真希望新的一個除夕夜快點來到。
❹ 《歸去來兮辭》課堂訓練
歸去來兮辭教案高一語文免費教案 2006年4月3日19:28 教學過程
一. 導語設計(幻燈片)
同學們是否聽過這樣一首歌(老師清唱《歸去來》片段)。這首歌是電視劇《神鵰俠侶》的片尾主題曲《歸去來》(學生答),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楊過和小龍女厭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風血雨,甘願淡漠人世繁華,拋開人世的紛紛擾擾,退隱山林,尋一個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說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國最偉大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看透黑暗官場,不滿於污濁的世俗社會,毅然拂袖歸隱,躬耕田園。今天,我們學習的《歸去來兮辭》正是陶淵明訣別官場歸隱田園的宣言書。
二. 解題
1. 作者簡介(幻燈片)
陶潛,又名淵明,字元亮,東晉大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潯陽柴桑人。後人稱之為「靖節先生」。又自稱作「五柳先生」。他的詩喜歡寫田園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遠,語言質朴,有獨特的風格。後代批評家常用「質朴、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
2. 辭賦(幻燈片)
辭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一種新詩體。用的是楚地方言,內容又跟楚地的社會生活,山川風物有關,故又稱楚辭。又因屈原寫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又稱「騷體」。其特點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體以四句為一小節,兩句為一組,以六字句為主,間有長、短句,多用語氣詞「兮」,每句三拍。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或: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到了西漢,賦在辭的影響下產生,是有韻的散文,講究鋪排。而辭仍是詩,重在抒情。
三. 朗讀課文
1. 放錄音(幻燈片)(聽朗讀的同時提醒學生結合畫面加深理解)
2. 朗讀常規指導:
本文朗讀時,應注意語調,語氣和語頓。本文有不少感嘆句、疑問句,應讀出語氣,同時注意語調(感嘆句讀「?」調,疑問句讀「?」調)。本文屬「辭」體,每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後可作較長停頓。少數四字句按二拍讀,如「乃瞻/橫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六字句按三拍讀,如「舟/遙遙/(以)輕?,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每段的換韻處,停頓的時間應稍長一些。
3.放錄音,學生跟讀(幻燈片)
四. 研習課文
「歸去來兮」意思是「回去吧」,做官往往是封建社會士階層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的首選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淵明為什麼卻想辭官歸去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在此先作提示,本文寫於作者辭官之後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歸,文中所記敘的歸途和歸家後的生活都是作者想像的情狀。
1. 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幻燈片)
A. 朗讀指導:
第一二句以反問的語氣表示歸田之志的訣絕。朗讀時用升調「胡不歸」重讀。「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一種悔悟和慶幸溢於言外。
「悟、知、遠、覺」應重讀。
B. 思考:
a.由何處而歸?歸向何處?為何要歸?(用原文詞句作答,「田園將蕪」、「心為形役」、「不諫」、「可追」。)(幻燈片)
這里的「心為形役」中的「心」和「役」,顯然不能單純理解為「心意」和「形體」,應該深入理解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我們一起回憶一下課外補充的這首詩(幻燈片)(學生齊聲朗讀)陶淵明曾有這樣兩句詩「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和「池魚」恰反映出他「心為形役」的痛苦。
b.從陶潛辭官歸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當時的心境如何?
(明確:「田園將蕪」「已往不諫,來者可追」―自責自悔,「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自恕自慰。總的心情是「悲――樂」)第一段自責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慶幸之意,應讀得「氣中聲硬」。
2.女生讀第二自然段(幻燈片)
此段採用記敘的表達方式。我們先來捕捉作者的敘事線索。(歸途――抵家――家中――園中)
「舟遙遙以輕?
,風飄飄而吹衣」,陶一踏上歸途,就露出了歡快之情。(速度漸快)「乃瞻衡宇,載欣載奔」更表現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自然懷抱的心情,簡直像孩子一樣的天真。因此到家一看,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更顯得親切動人。這里詩人將松樹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聯系起來,使松菊成為自己堅貞、高潔、不同流合污的逸士節操的象徵。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他把大自然的景物和自己志節緊密結合起來描寫,寫的雖是雲和鳥,出則無心歸則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辭官情形的寫照。
「雲、出岫、鳥、知還」重讀,作者就像出岫的雲,出仕本屬於無心,又像那知還的倦鳥,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終於在田園中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歸宿。「撫孤松而盤桓」,托物言志,以孤松示孤高堅貞之志。「孤松」一詞加長音長,重讀。
思考:歸途心情如何?初抵家門心情如何?歸家後居家生活的心情如何?(用原文詞句作答。明確:「恨」――迫不及待,歸心似箭,「欣」、「奔」――欣喜若狂,「怡」、「傲」、「安」――自安自樂,閑適安娛,怡然自樂,「盤桓」――流連忘返)(幻燈片)
作者歸家後或自斟自酌,或觀樹賞菊,或坐看白雲起,或暮候飛鳥還,這樣的安閑自在的心境,在我們初中時學習過的《飲酒》一詩中也有印證。(學生齊聲背誦)(幻燈片)此詩流露出作者淡泊明志閑適自在的隱士情懷。
在作者的想像中,歸隱後的家居生活愉悅恬靜淡泊自在,那麼歸後的鄉居的生活又將是怎樣的呢?
3.教師朗讀第三自然段(幻燈片)
「歸去來兮」,「息交以絕游」
,作者先重申辭官歸田之志;再寫與鄉里故人的交往之樂;後又寫駕巾車孤舟的出遊之樂;接著作者出遊觸景生情,為結尾述人生觀鋪墊。
鄉間的生活自安自樂,既有關心糧食和蔬菜的農人的勞作之歡,又有琴棋書畫的文人雅士的休閑之樂。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有他的《歸園田居.其三》為證(幻燈片)此詩表達了作者對躬耕生活的熱愛。
第二、三段,自安自樂,有喜悅之情,也有自得之意,基調是靜謐而愉悅的。應該讀得「氣滿聲高」。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感嘆人生苦短,那麼作者將怎樣對待自己的人生呢?
4.全班齊聲朗讀第四自然段(幻燈片)
此段是作者在感抒情懷,抒發對宇宙和人生的感想,是作者的隱居心理自白。
討論:有人認為本文結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合全文內容、其他詩文和時代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補充典故:東晉時局動盪,仕途險惡,官場政治黑暗腐敗,門閥制度森嚴。陶淵明為了謀生,幾仕幾隱,身陷其中。一天,上邊派了一個督郵到其所在的彭澤縣巡查,旁邊的官吏叫他穿好官服、戴好帽子去謁見,陶為保持高尚的節操,不願意,還說:「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棄官歸隱,在棄官之後歸隱之前寫下了這篇辭。41歲的陶淵明並從此訣別官場。
一個人生活的是否積極,關鍵看他有沒有理想,他的理想怎麼樣。陶淵明青年時候也曾有過「大濟天下蒼生」的理想和抱負,他所描寫的那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理想社會――桃花源,正是他政治理想的有力證明,然而現實的黑暗把他的壯志擊得粉碎。官場的庸俗污濁使他難以保存社會理想和人格價值;田園生活的質朴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陶淵明以曠達的心境和超然態度對待生死天命,這樣的樂觀精神從另一層面上說,這也正是他積極人生的表現。當然這里邊也流露出他理想受挫的失落和憂傷,以及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作者歷經曲折的人生後真實而復雜的感慨,作者沒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簡單膚淺的冠以消極之名。)
五.
胡適曾有這樣一首寫陶淵明的詩。結合我們學過的有關陶淵明的作品,以及大家課外收集到的陶淵明的生平和後人對他的評價,按你自己的理解說說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蔑視權貴、鄙棄官場、嚮往田園、崇尚自然、淡泊明志、閑適自在、躬耕田園、不流世俗、超然曠達、樂天知命)(幻燈片)
❺ 《小學中年級語文創建「田園.生態課堂」的實踐研究》論文
"田園有真樂,不瀟灑終為忙人;誦讀有真趣,不玩味終為鄙夫; 山水有真賞,不領會終為漫遊;吟詠有真得,不解脫終為套語。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山水田園的詩歌、散文,領會其中的自然畫面美、生活情趣美以及意境音韻,我覺得可以
❻ 田園課堂學習實踐心得
我們確立了「生態教育」的頂層設計,圍繞「體驗式」課堂開展了學科教學研究,結合「園林式」校園創建,進一步豐富了學校文化體系。但學校文化體系、課程體系仍不完善,內涵急需挖掘、探索、豐富和提升,我們要統合全校研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