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生作業沒寫好老師在學校當全班同學罵還拍視頻發家長群這樣做法對嗎
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會讓孩子有恐懼的心裡,會留下陰影的,給家長拍視頻也是不對的,應該好好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和孩子交談的
2. 有沒有一個小學生作業輔導可以視頻講解的手機軟體
現在還沒有。
3. 小學生上網課,班群里收到信息和視頻太多,如何建議老師另建立一個只發作業的群
可以建議讓老師把作業都改為群公告,這樣的話點開就專門看到作業了。單純想找視頻可以查找聊天記錄。建的群太多了也不方便。
4. 你覺得到底是上學辛苦還是輔導孩子寫作業辛苦
讀到這段話,我立馬想到了一個近來很流行的話題「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童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這里頭透出了一種競爭與無奈。其實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今天快樂,明天也不卑微。這才是教育應有的狀態。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事情,但我們成人往往把他異端化了,把學習的意義直接勾連了未來的生活。要知道很多人,今天不快樂,明天依舊卑微。
從數字學上來說,我曾經就我校畢業生大體作了個比對。像今年初中升入高中的升學率在65%左右,也就是有35%的孩子沒高中讀,只能讀職專、技校或者回家就業。這些孩子的成年就一定卑微嗎?其次,65%的孩子升入高中,讀重點本科的大約就在這些孩子的15%左右、一本的也就是在40%左右,剩下的二本、專科、高職等未必也會卑微。也就是說這個話題,很辨證的來看,今天的快樂未必明天就是卑微,今天的苦熬,未必明天就不卑微。
我畢業教的第一級學生中,有一名很出色的孩子。初中考試老是全年級第一,最好的時候考過全區第一。上了高中,因為壓力大,退學,干建築打零工維持生活,很艱難。還有一個孩子,我當他班主任時全班第一,後來高中,最後只走了個二本。大學畢業就失業了,整天騎著一電動車搞推銷,生活的很不在狀態。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給老師做講座時,曾經做過這么一個比對:第一組「傅以漸、王式丹、畢阮、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幾乎沒人知道是做什麼的。第二組「曹雪芹、胡雪岩、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是做什麼的。第一組的全部是清朝及第的狀元們,第二組全是清朝科舉的.落榜生。生活的卑微和靈魂的高貴,並不一定是分割的。
作為教育來說,應該盡量規避這樣的悲劇,不要讓孩子犧牲了今天的快樂,換來的卻是明天的卑微。從中國傳統文化來看,讀書就是吃苦、就是苦讀,就是頭懸梁錐刺股,就是「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當長眠」。於是乎,各種擠、各種趕。自古以來,沒有人把讀書當做生命成長的需求,而是作為加官進爵、提升物質生活的撬門磚。所以說,學習的動機很關鍵。
毋庸置疑,刻苦是一種品質,吃苦也是一種品質,這是一種對生命成長耐挫性的考驗。但,教育不是為了吃苦,學習不應該是苦的。課程、課堂、學習活動都應該是甜的,是潤澤和豐盈生命的。我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校園里「歌聲、笑聲、讀書聲」一樣都不能少。
曾經帶著學生做過一個很簡單的活動體驗。我連續三次用同樣的姿勢,用力從上到下揮手,讓他們看三次動作的差異。他們說無異。我告訴他們,每一次揮手都是我生命中的唯一,也是你遇見的唯一。每一刻、每一秒對於你的生命來說,都是唯一的,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善待當下,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每天都泡在蜜罐子里,固然將來難以成人,每天泡在苦水裡,將來即使成人,其心理也一定是不健全的。所以,真正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既感到未來生活和競爭的壓力,又要感到今天比明天更重要。
5. 一起小學學生為什麼能看視頻不能做作業
可以做作業的,只是有可能老師沒布置而已,你一定會受到制裁的。哈哈哈!
6. 小學生怎樣才能寫好作文視頻大全(語文作文'
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7. 有關小學生做作業後收拾學慣用品的視頻
3.整理玩具、文具、圖書習慣:小學生游戲過後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及時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不能放任自流。 家長要以身作則,溝通很重要。
8. 小學生說明文怎麼寫
怎樣寫說明文 ?
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它是對客觀事物的性狀、特點、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學的說明的。它既不像記敘文那樣重在記敘、描寫和抒情,也不像議論文那樣,重在闡明主張,批駁謬論。說明文通過說明客觀事物,使人增長知識和技能。
那麼,怎樣寫好說明文呢?
一、要抓住事物的特徵
一篇說明文寫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徵,寫出來是不是使讀者得到具體而明確的認識。比如,你參觀了動物園,要向小讀者介紹長頸鹿。什麼是長頸鹿的主要特徵呢?跑得快,斑紋美麗,這些都不是長頸鹿獨具的特點。長頸鹿最主要的特徵是脖子長,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母鹿身高四米多,公鹿五米左右,最高的記錄是五米七八。它有四條又細又長的腿,還長著一個特別長的脖子。令人驚奇的是,它的頸椎骨只有七塊,數目和人的頸椎骨一樣。長頸鹿的七塊頸椎骨排起來,就是它的長脖子,每塊頸椎骨的長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這些寫清楚,才算抓住了長頸鹿的主要特徵,稱得上是一篇較好的說明文。否則,你就說不明白。
那麼,怎樣去抓特徵呢?
首先,要細致觀察。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只有深入細致觀察,才能對事物了解得清楚。河南鄭州市七中劉偉同學寫了一篇介紹《粉蝶》的說明文,文中對粉蝶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粉蝶為什麼不能在清晨飛舞,以及它對農作物有哪些危害等等,都寫得清清楚楚,有根有據。這篇說明文曾被一些學校選為教材。劉偉同學為什麼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呢?這是因為他平時時生物就有濃厚的興趣,並且能親自實踐,仔細觀察。兩年裡,他製作了四百多個標本,光粉蝶標本就制了三百多個,共有五、六個種類。他在談體會時寫道:
「昆蟲的個體很小,特別是頭部構造很難觀察。我就向老師借了一個放大鏡,我觀察的東西就廣泛了,昆蟲中有粉蝶、蜜蜂、蝗蟲、蜻蜓、蚊子、蒼蠅等等;植物葉子中有柳葉、梧桐葉、榆葉、槐葉等等,還有草葉和花木……我常把放大鏡、筆、記錄本帶在身邊,上下學路上,去公園遊玩時抽空作些觀察,並記下主要觀察內容。」
其次,要查閱資料。我們不能事事親身經歷,而說明文又要求特徵准確,材料翔實,這就需要查閱有關的資料,靠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來印證。比如,有個在長沙讀書的中學生,到北京旅遊,參觀了故宮,很想向同學們進行介紹。於是,他不但記下了參觀的印象,還買了一張《故宮旅遊圖》和一本《北京十大名勝》,從中了解故宮的歷史、地理位置和建築特點。這樣,他就知道:「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我國明朝和清朝兩代的皇宮,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整個宮城呈長方形,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周圍環繞著十多米高的城牆,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統一。我國明朝初年,為了修建這座宮城,曾經『役使十萬工匠和百萬夫役。』故宮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上面說的這些具體數字、建築特點,不查閱必要的資料,自然很難掌握。
最後,還要學會比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即使是一類事物,也各具特徵。世界上沒有絕對相同的兩片樹葉。孿生兄弟,長得再相似,也能區別出來。抓住事物的特徵,就是抓住這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不同特點,從共性中發現個性,從一般中找到特殊。事物的特徵往往在同別的事物相比較中顯示出來。比如,要說明中國是一個大國,這個「大」字就很有學問。你可以直接說,中國的面積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也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說明。中國的面積,與法國比,有十七個法國大;與日本比,有二十五個日本大;與英國比,有三十九個英國大;我們祖國的面積,相當於整個歐洲。這樣一比較,既具體,又生動,很有說服力。
總之,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一方面靠親身實踐,細致觀察,另一方面又要善於向書本和有經驗的人學習,同時還要周密思考。學會比較,努力去熟悉所要說明的事物。
二、說明要有條理
要想寫好一篇說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徵外,還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條理。依據事物本身的條理來說明,就是要從復雜情況中理出頭緒,把事物的特徵,事物各部分的關系說清楚,所謂說明有條理,就是行文線索要清楚,層次要分明,不能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如果顛來倒去地寫,文章的頭緒紊亂,同樣也會說不明,道不白。葉聖陶先生寫過一篇《景泰藍的製作》的說明文,十分注意文章的條理性。作者抓住「做胎」「掐絲」、「塗色」、「燒制」、「打磨」五道關鍵的工序,對每道工序的製作和原理都做了詳細的說明。結構嚴緊,條理清楚。
說明文有兩種,一種是說明具體事物,如介紹一種新品種;一種是說明抽象事物,如「什麼是世界?」。但是無論是具體事物還是抽象事物,都有其特徵,都有它的構造和結構,只要我們遵循事物的規律,按照一定順序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