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B. 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一、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慾望,使學生樂學會學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強大的功能和全方位的處理能力對以前較少接觸計算機的學生無不充滿神奇色彩。面對計算機,如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揭開層層神秘面紗,並最終拿到進入現代化殿堂的金鑰匙,是信息技術教學關鍵的一步。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非常重視第一節課的教學安排。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信息技術課,藉助多媒體演示,結合典型事例講解,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應用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並從中感悟到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向學生講明,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課時,一方面教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會做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學們密切的配合。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必要的心理准備,為今後的學習尤其是上機課能充分利用好45分鍾開個好頭。其次是注重上機課的教學形式安排。如採用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藉助相關軟體組織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虛擬網上沖浪等等。
二、結合教材,抓好應用教學,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知識。
盡量讓學生接觸到電腦操作系統發展方向的最先進(但也是最簡單、最易用)的操作環境,如微軟的Windows9x,並掌握幾種最常用的應用軟體。《中小學計算機教學指導》中提到,任務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習告一段落後,給學生布置相應難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完成,並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信息處理內容,由教師巧妙設置任務,把教學內容融於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三、要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質量
為了讓學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以布置機器設置任務,可以規定什麼樣式的牆紙,屏幕保護程序,機器日期等。講字處理軟體時,應當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組織學習,大綱規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於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後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習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優先講怎樣使用軟體自帶的幫助系統。學生機器里多裝些學習軟體,供學生學習時選用,如果機房機器內部聯成區域網,並運行起多媒體電子教室,要充分利用,集中講解一般性的問題。
C. 如何構建趣味橫生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那麼如何提高本學科的課堂效益,打造高效課堂呢?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摸索出以下幾點經驗: 一、精心備課,充分准備教學素材,適度估計學生情況。 精心備課是提高信息技術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要做到精心備課,不僅要認真鑽研教材,做到能駕馭教材,而且要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案。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難與易、快與慢、多與少的關系,使教學內容和進度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知識水平。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加工,把教材內容處理成符合認知規律、學生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教學體系。信息技術課重在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教師要明確能力目標,並讓學生了解,主動投入學習,發揮其創造性,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學懂會用。其次,要想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課前的准備和估計必不可少。從知識到素材,乃至課上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備。面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教師在備課時還要做好充分的估計。這樣,教師就不會因課堂上出現的一些突發情況而措手不及,從而保障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充分使用興趣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興趣是推動求知的一種力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會抱著一種十分好奇和渴望的心態去了解它、研究分析它。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學情化繁為簡,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製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例如在教學PowerPoint幻燈片的製作時,我首先播放了一個自己製作的關於介紹我的家鄉的幻燈片讓學生欣賞,豐富的動畫效果給學生帶來強烈的震撼,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PowerPoint的興趣。 三、活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當。」一個優秀的教師往往既注重設計適合教材內容的「任務」 ,又注重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比如學習《金山畫王》時,在簡單地介紹這款軟體之後,我只提出了幾個要求,就把這個新軟體完全拋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看、去想、去試。此時,沒有一個學生走神或閑著,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探索、去研究、儼然一個個小科學家。在接下來的匯報嘗試結果中,立刻就能看到這種方法的成效:學生的嘗試幾乎涉及了軟體的所有功能,基本上所有學生都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雖然有個別的功能學生還沒有掌握,但這畢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個軟體,嘗試結果已經非常好,探究式教學方法的使用在本節課中獲得了較大的成功。 而對於學生難以掌握的難點,我則選擇任務驅動法來實施課堂教學,用一個個層次逐漸遞深的小任務做主線,貫穿整個課堂。這些小任務激起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吸引了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掌握了知識,又提高了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不同內容的課中均獲得了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應針對不同內容、不同情況選擇最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靈活地設計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四、小組合作學習,縮小個體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信息技術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益,而且讓孩子們懂得了協作的重要性。 五、充分運用評價激勵,培養創新意識。 評價激勵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D. 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信息技術;新課堂我國的信息技術普及教育起步較晚,特別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體系。盡管學科名稱已經由「計算機」更為「信息技術」且已經成為課程設置中的一門必修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地千差萬別,大部分學生學會的也只是一些課本上的操作,只有小部分學生會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信息處理工具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盡管已經對學科整合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但不少信息技術教師僅僅是對課題研究感興趣,信息技術的教學多數還僅僅局限於自身學科的教與學上。如何徹底改變目前傳統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分道而行的窘境,如何使現有的信息技術課堂煥發新的生機,將成為廣大專職信息技術教師共同探究的新課題。一、新課堂構建的必要性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發展,教師不僅要考慮教什麼和怎樣教的問題,而且要思考為什麼教的問題。要讓學生學有用的信息技術,必須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同時,教師也要認識到推行信息技術整合是以小學充足的基礎設施以及師生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為前提。在目前環境下,信息技術教師應轉變原有的工作方式,認識到自己不只是一個只「教書」的人,而應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同時,要主動跳出只教信息技術知識的誤圈,對現有的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重新進行審視、認識,對課堂進行必要的革新。二、新課堂構建的意義1.構建新課堂是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學校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受目前教材編寫難以突破、課程設置守舊、軟體相對缺乏、硬體條件限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信息技術課與傳統學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時日。但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這就使得課程和教學形式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為了跟上這種變化,教師應具備課程設計和開發的能力,要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為基礎,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努力構建符合課改要求的信息技術的新課堂,改革課程結構,制定最佳教學策略和信息組織形式,重組課程傳遞方式,使之適應時代的變化,使課改落到實處。2.構建新課堂是改造舊課堂的必然選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提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路子。改造舊課堂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調整現有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結構,改變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方面,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改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由於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不一樣,由此帶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收獲也不可能一樣,對學生終身發展的影響也就不同。另一方面,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在其他課程中獲得有效的保障。三、新課堂構建的理念與教師角色的轉換1.新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操作車間」一堂好課應當是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課堂上,學生具有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能從學習操作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能為學好當前的課程及為今後更高層次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奠定必要的基礎。正如小學生學習語文並不是為了當作家,但如果不學習語文就無法完成其他各科課程的學習一樣,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也同樣不是為了培養信息技術專家,只是為學生提供一種交流和處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學的效率和效益。2.新課堂是師生從事知識建構與發展的「實驗室」目前的信息技術教育在確定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時,多數教師依舊把知識傳授作為第一要素,把教師的引導放在核心位置,把過多的練習當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對學生的接受狀況缺乏的深入了解。因此,課程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學科教學整合也是一場攻堅戰,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舊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發生激烈的碰撞和磨擦。因此,面對老教材,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標精神,樹立新理念,構建新課堂,要正確處理好新理念與教師傳統教學觀念之間的矛盾,正確處理好新理念與教師原有知識體系之間的矛盾,防止因循守舊、默守陳規,穿新鞋走老路,要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E. 怎樣讓小學信息技術課生動起來
新課改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很多新的理念和契機,不少學生在沒有上信息技術課之前,總是表現出很強烈的願望,可是真的上課了,卻大失所望,覺得很乏味。信息技術教師都有一個體會,大多數學生上課不願按課堂安排的內容去做,總是希望老師快點把課講完,然後沒頭沒腦地在電腦中漫遊,總想找點什麼新鮮東西來。時間一久,他們對信息技術課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落後,上課沒能給人以興奮愉悅之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搞好這門學科的教學呢?
解決這個問題,應該特別注意避免教師說教、學生硬學的「滿堂灌」,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修養外,關鍵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信息技術課的藝術性。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任務驅動、巧妙的課堂設計、教學的趣味性、合理的比喻、語言的幽默等教學方法入手,讓信息技術課變得生動起來。
一、任務驅動――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引導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注重學習的循序漸進和積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學內容從易到難的順序,而是以完成一個「任務」作為驅動來進行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例如,學生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並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二、巧妙的課堂設計――分層合作和自主學習
在針對一個班的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差異的問題上,我們可以採用「分層合作教學」和「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來解決差異所帶來的問題。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幾個電腦高手,他們對於書本上的知識表示不屑――這么簡單我早就會了,常常表現出極不耐煩的心態。為了不讓他們脫離課堂,在有些課中,可給他們出若干個難題。比如在學習搜索引擎時,要求大部分學生都要在教師引導下一步一步完成課堂任務,掌握一般的搜索技能,對於少部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具有某種要求的高級搜索。這種方法,可以讓一竅不通的學生開開竅,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讓學習緩慢的學生加快速度,達到教學進度的基本要求;同時,也能幫助那些基礎好、悟性強的學生找到切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
三、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展趣味性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和情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吸引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1.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應用軟體。如文字編輯工具word 2003,通過製作一張海報或給父母的一封簡短的信;電子表格製作Excel 2003,通過製作一張班級通信錄、課程表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適當提供有益的游戲。學生的任務是學習,不是玩游戲,但是適當讓他們玩一些有益的游戲是相當有必要的,並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糾正錯誤的指法。如學生在學習鍵盤的使用時,為了讓他們能盡快地掌握鍵盤,我就讓他們玩字母游戲,並讓他們進行比賽。當一個一個字母出現並往下掉時,誰最快把它打掉,不讓它掉到「井底」,誰就贏。就在這開心的比賽中,同學們不知不覺地掌握了鍵盤的使用方法和擊鍵的指法。3.分階段抽查評比。對學習過的內容,要抽出時間,以小組形式,分別抽出一名學生作品進行講評、比較,這樣可以激發後進生、鼓勵優等生,同時避免了學生偷懶現象。
四、恰當的比喻方法――由抽象變具體而加深學生記憶
比喻是想像的翅膀,使事物由抽象變得具體。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會碰到有些術語或命令是很難用一般的用語來解釋的,此時,最好的解釋方法就是用比喻。我們可以把既有硬體又有軟體支持的計算機比喻成具體的一個人,既有軀體,也有靈魂,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把裸機比喻成一個白痴,只有人的框架,但由於大腦發育不健全或病變,所以沒有靈魂、思想,不會做事。純軟體,沒有硬體的支持,就好像一個只有靈魂而沒有軀體的人一樣,同樣是不可能存在更談不上能做事的。
五、風趣的幽默――活躍課堂氣氛
幽默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幽默能使人在大笑之後領悟到真知。例如介紹滑鼠的使用過程:「在桌面上有一隻拖著長長尾巴的老鼠,我們要抓住它,要讓它乖乖地為我們做事,用大拇指和無名指夾住它的兩側,再用食指和中指輕輕蓋住它長在屁股上的兩隻眼睛。」學生聽了大笑不已,我講完後,大家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心裡都明白滑鼠該怎樣操作了。
總之,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營造活躍、寬松、快樂、協作、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氣氛,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愛學、會學、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想學什麼,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讓學生在應用中有所創新、有所收獲。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F.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課堂紀律如何把握
課堂常規教育是來保證課堂教自學順利進行,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演示操作的基本前提條件。因此在每個學期初,信息技術教師都應該向學生明確地提出,在機房上課必須要遵守的要求,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在機房上課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例如,告訴學生不準遲到、不準早退;要聽從指揮,規范操作,愛護機器;要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要養成習慣,正常關機,擺齊桌椅;要相互謙讓,文時禮貌,有序離開。通過這些常規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貫徹落實,再通過一段時間的強化教育,就可以讓學生漸漸地養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良好習慣。同時,在上第一節課時,信息技術教師都要根據各班的實際人數和入學水平,合理地安排好座位,並根據今後的學習情況對座位進行微調,便於安排小組合作學習。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開始。從常規教育入手,加強機房課堂管理,組織好一個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秩序,為今後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G. 淺談怎樣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
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的地位日趨顯要,網路也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鄧小平曾指出的「計算機應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讓孩子從小接觸、學習計算機已成了全社會的共識。我們學校從2005年開設了信息課,長期以來,因硬體設施不完善等諸多原因,直接影響了老師的教學,限制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和發展,因此,向「40分鍾」要成績,要質量,要效率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效率一直在困擾著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有效備課
一堂課的效率高不高,大多數原因來源於組織者是否能有效的組織運用好這「40分鍾」,而作為課堂組織者的教師就應在進課堂之前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有效備課。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多個步驟。
1.備教材
一篇課文擺在面前,教師所做的第一步是鑽研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教師在備教材時要全面了解教材,分析教材,徹底理解每冊書,每一篇課文的學習內容,找出教學的重難點,將所學知識點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2.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實際水平,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設身處地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備好教學方法。
3.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巧設懸念、案例教學、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比如可以將語文、數學、品德、科學、英語、美術等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主題事物,將整堂課用一個重點線索串聯起來,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所學的知識是實實在在自己能在生活中運用到的,從而更進一步的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4.備教學組織形式
井然有序的課堂對提高效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前備好教學組織形式也是關鍵的一步,因此教師應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和學校硬體設施情況分配教師教學時間和學生練習時間,把教師教學和讓學生進行分組自主討論學習、學生鞏固練習相結合。
二、課堂教學
1.生動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的關鍵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課程的導入很關鍵,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
2.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
在課堂上,保持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能夠促進師生相互溝通,建立互信。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使用,盡可能的貼近兒童,採用較活潑童趣的語言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做學生的朋友。
3.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更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自學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標,而使學生真正地具有自學能力還需要教師的精心培養。信息技術課的一個特點是:知識的一致性與操作的多樣性並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新課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自學的習慣,必然會在平時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探討,課堂上再經過教師的講解、指點及自己的練習,所掌握的操作技術就會更多、更快。這樣也使整個課學教學更快、更高質量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大膽放手,鼓動創新,張揚學生個性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信息技術課就是要鼓勵學生創新,要做到與眾不同,發展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留給學生創造的空間有許多,如:「畫圖」中作品的創新,Word中小報的設計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新的范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一味的強求一致性,應大膽放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5.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共同進步
在課堂上,新課程一個明顯的標志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生徹底的變化,學生樂於合作,樂於探究。信息技術課技術性、實踐性非常強,通過合作學習方式能培養學生一種團結協作自主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像我校的實際情況不允許學生一人一機,所以我將他們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相互配搭、相互幫助,彼此模仿、示範,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解決電腦過於機械化,缺少人際關系的培養和感情的交流的弊端,還解決了人多機少的問題。而且通過小組合作,使每個小組都有互相學習的榜樣,課堂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小組合作讓全班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了活動中,也讓每一位同學動起來了,真正實現了全班共同進步,不讓一位同學掉隊。
6.給足學生操練時間
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學生對以後的學習更有興趣,就得讓學生掌握一手過硬的本領。而操作技能只有在操練中掌握,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給足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操練中掌握、提高技能。
7.重視學生信息反饋,以學促教
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過程中,最忌諱的現象是教師無事可做。「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就是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在課堂內信息反饋。「以學促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學會了些什麼和感受到了什麼。活生生的課堂、活生生的人,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會提出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及時地指導學生的學習與合作,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不斷調整課堂教學各個環節,是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具體措施。
8.恰當評價,獎勵中鼓干勁
每個人都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小學生更是如此。對於操作性很強的小學信息技術課來說,學生掌握了一點兒小小的操作技巧,都是不簡單的。所以當學生有了一點發現、完成了一幅作品、掌握了操作技巧,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與表揚。哪怕是「一張笑臉」、「一個大拇指」、一句「你真棒」、「你的作品簡直太好了」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信息的動力。所以老師不要吝嗇你的獎勵與鼓勵。努力讓學生在你的恰當鼓勵與獎勵中學習興趣高漲!
三、課後寫好教學反思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通過反思,一能強化正確認識,鞏固已有經驗,進而揭示教學規律,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後深化為教學理念。二能及時發現問題,自主的決定改進教學策略,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學會教學。
總之,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新課程理念和創新精神,我相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更高。
H. 如何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內蒙古根河市第二中學電教網路信息中心 徐俊芬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指的是: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獲得技能,而且也能夠使科學素養與技術素養得到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將教學的目標和方法明確,用行之有效的實際教學活動來影響學生、激勵學生,不僅授之以魚而且授之以漁。
目前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真正教學目標。割裂了技術培養與技術素養的關系。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盂教師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沒有實現信息技術的價值,從而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榆沒有及時、客觀、有效地評價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教學組織無序,教師對此學科不夠重視等因素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突出信息技術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對感興趣的內容不管有多難,都喜歡去探究,而對不喜歡的內容,不管老師說有多麼重要,他們都「一概拒之」,因此趣味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根據教學需要,我們把課本靈活地進行裁剪和補充,使之符合學生的「口味」,又不失學習中心的體現,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如講到「網頁圖片的保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相互交流操作體會,然後讓完成任務的同學舉手示意,讓未完成任務的同學感到時間的緊迫性,再讓一至兩名學生進行全班演示操作,這樣既實用又具有趣味性。最後提出問題:「對Flash 圖片應如何保存?」學生紛紛議論起來,先由學生自由發言,後由教師補充,如教師演示截圖的方法、演示使用專門工具的下載等,使學習「大開眼界」,又「精神飽滿」。
2 精講多練,增強教學設計的互動性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有效講授與探究,師生互動;有效提問與傾聽,指導學習」。這是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精髓。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淤學生的自主學習並不是漫無目的,而必須要有針對性的目標方向,每節課圍繞一個「中心」展開探究學習。於設計的驅動任務要強化策略,安排的任務要高效務實,與現實生活、實踐操作緊密結合,突出實用性。盂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效果評價,要讓學生在完成一個個任務之後,或通過小組、個人進行演示操作,或藉助一定的工具展示出優秀作品,或以回答問題、老師匯總等形式,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反饋評價,通過教師的「肯定」和全班同學的「追捧」,使學生獲取滿足感,進而產生成就感。
3 立足創新,體現教學設計的多樣性
高中起始年級的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思維敏捷,對信息技術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因為他們是面對全新的信息技術課程,形象思維能力比起抽象思維能力來說要佔優勢。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靠口頭講授信息技術知識,顯得形式單調,學生聽起來也比較枯燥,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沒有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會變差。所以,筆者經過課堂教學實踐認為,要活躍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較好地適應目前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才能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根本目的是:要盡量將課堂教學中靜態的知識變成動態的,將抽象晦澀的變成形象直觀的,將文字的變成圖形的,將單媒體展示的變成多媒體展示的,將教師單純講解的變成學生討論的,將學生的被動操作變成主動探索的過程,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生思維,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
2 郭芳.淺探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3 蔣浙萌.談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
I.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是:
1、了解電腦的基本操作,認識計算機;
2、對電腦操作系統簡單可以簡單運用;
3、會利用電腦對簡單的文字,進行排版和操作,最後保存;
4、會簡單的使用辦公軟體,ppt,word,excel。
(9)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擴展閱讀:
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1、採用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仍舊是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聽課的主體。教師通過宣講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由於小學生思維發展不成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存在困難,同時也不能有效地將抽象知識轉化為便於理解的具象思維。
2、加大學生的實踐學習力度、增強學生手動能力
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以計算機作為學習的平台及媒介,而計算機作為一種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設計,對於尚處於智力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起來存在很多的困難。
由於信息技術不易理解記憶,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多以嚴密的教學教程和技術要領為教學重點,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理解困難很大。實踐是加深學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練習,學生可以將教師所教的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琢磨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師所教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故而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機會,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小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了解記憶信息技術的操作,輕松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的要領。
J. 如何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小結
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低年級學生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不認識字,聽不懂教師下達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講解課堂內容,那麼學生可能很難聽懂。於是我就准備了一些非常鮮活,並貼近學生實際的內容,並製作了一些相關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