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評價論文

小學課堂評價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24 03:21:09

① 關於小學生課堂教學創新方面的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創新學習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源泉,而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新課標中也要求我們教師應重視學生創新學習的培養。

一、創新學習的特徵

(一)問題是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主線

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模式,把問題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主線。教師通過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問題情境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不斷發現問題,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型。

(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張揚

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模式,應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人人都有創新潛能的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慾望。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進他們在數學上得到主動發展。

(三)創新學習的課堂是開放性的課堂

具體體現在:一是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受教材的局限,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從各種教育資源中選取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二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用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三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獲得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四是尊重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切合自身實際的認知方式去探索、去發現,既不強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所有的思考方法,也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統一掌握一種思考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二、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的操作程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引出學習主題,並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迫切需要探索的內在需要。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引導學生對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進行回憶,從而激活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使新知識在原有認知結構中能找出生長點。

(二)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一般包括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與自學質疑兩種基本的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開展:

(1)展開小組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對自學中未弄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促進思維相互得到啟發和對知識的全面理解;二是通過討論,歸納概括出規律、法則或結論,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三是組織學生對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深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四是提出開放性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此外,還應通過變化討論的節奏、採用多樣化的討論方式、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等辦法,不斷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注入活力。

(2)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操作活動。在小組操作中,應讓學生明確操作的目的,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操作的方法,並把操作與觀察、思考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在操作過程中獲取信息、探索規律,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

(3)讓學生把小組合作探索的情況概括起來在全班進行交流,提出各組的觀點和結論,展示小組探索的成果,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計量單位的整理復習中,學生先分小組對計量單位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再以小組為單位上講台展示各組整理的結果,並作出必要說明,最後由其他同學根據該組的展示情況發表意見或提出質疑,進行組際間的辯論。

在自學質疑中,以數學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為基本線索,學生帶著問題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去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用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教材、獲取知識。同時,學生在閱讀教材過程中,還應通過積極思考、質疑批判,主動提出新的問題。

(三)點撥歸納

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進行點撥歸納,一是可以通過教師引導性的提問,讓學生把當前問題與原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疏通學生的思路,促進問題的轉化。二是應抓住重點、關鍵問題進行強化,使這些知識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牢固、清晰地儲存起來,為今後有效地學習其它知識提供穩定的支撐點。三是對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歸納,促進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拓展練習

在創新學習課堂練習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練習內容。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成功的歡樂。在練習時,教師既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善於交流,敞開自己的思想,學習別人好的解題策略,優化思維過程。

(五)歸納反思

歸納反思是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總結性環節。它是在學生自主探索和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全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其主要方式有:一是讓學生對全節課的知識進行概括性的回憶和歸納,完善認知結構。二是對學習的方法進行總結,強化學習能力的培養。三是對問題探究的思路進行反思,進一步優化思維過程。四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渴求繼續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去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體驗: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懂了哪些問題?

(2)我們是怎樣去探索圓的特徵的?

(3)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心情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新的問題

三、創新學習教學實施策略

(一)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

具體應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以真誠的師愛為基礎,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視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第二,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應讓學生樹立自己能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給每個學生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具有成功的體驗,在成功的愉悅中增強學習動力。第三,建立情感多向交流機制。一方面應及時把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和教師分享學生成功的歡樂傳遞給學生,用教師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應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具有向教師或同學交流自己的思想、發表不同見解、表達學習體驗的機會。

(二)採用探究性的數學學習方式

第一,抓好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通過從生活中引入學習內容、設置懸念、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質疑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熏陶下產生主動探究的內在需要。第二,加強對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教師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啟發、引導,可以減少探究學習的盲目性和無效性。

(三)強化合作學習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具體應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第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三是要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

(四)強化思維訓練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形成多維型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從多起點、多角度、多方向展開思維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主要辦法有:根據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條件;根據條件提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通過對復雜數量關系的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和方法。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是以培養數學素質為目的,而數學素質中又以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最為重要。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處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為基本出發點,特別是在新課程標准下,注重教學方式,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
原文鏈接:http://www.jiaoxue.org.cn/html/200807/8687.shtml

② 如何落實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會飛的蒲...

內容摘要: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將繼續提高。本文從教學准備、教學策略、課堂反饋、作業批改等四個方面闡釋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的實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無論是教育研究者,學校、還是我們一線的教師都在為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進行一系列地嘗試。對於我們語文教師來講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我們共同探討的焦點。何謂「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這里說明先要有一個「預期目的」,而且這個「預期目的」必須是正確、明確、符合實際,能夠實現的,否則就會「緣木求魚」,無從談起。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談談自己在預設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准備工作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於課前的精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於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於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鑽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任教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加強同教研組教師的集體備課,共享收集的教學資料,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訓練點,商討有效高效的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准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執教者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並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四是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於學習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能力。
二、課堂上教學策略要有效。
1、教學環節要有效。課堂上環節很多,但每一個環節沒有一個明確的訓練點,也沒有一個要達到的具體的目標,不知道這個環節為何而設。但凡這種沒有明確目的性的環節,一定不能讓它佔取我們的課堂時間。所以,每一節課,我們一定要結合目標抓住一個切入點,由這個切入點展開具體的學習,這樣,既能使課堂簡潔,也能使課堂更有效。
2、問題的設置要有效。這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問題的設置既要有挑戰性,要能夠起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想像的目的,但也要難易適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摘蘋果理論:枝頭的蘋果要是讓摘的人感覺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他才會有興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覺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勁跳了,還是連夠都夠不著的話,那那個蘋果再鮮艷,再誘人他也可能不會感興趣了。同樣,如果是一個已經蔫了的甚至是爛掉的蘋果的話,就算摘的人一伸手不費一點力氣就可以摘到,但誰會稀罕呢?(2)問題的設置要靈活。有些問題,換一種問法,達到的目的是一樣,但學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
3、教師的語言要有效。(1)教學語言要准確。教學中,教師無論是介紹,是引導,是總結,還是下指令,語言都一定要是精準的。如:老師說了,「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那你接下來的就一定要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游戲規則、游戲要求的游戲,而不能說,我隨口說出了「游戲」二字,哄哄學生,激起他們的興趣,可接下來卻是「做練習題目」,這能叫做游戲嗎?
(2)語言要有效。很多老師老覺得課堂上時間總是不夠用,其實老師太多的廢話就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勵學生來說吧,對學生精彩的發言,對學生突出的表現,只需要送上老師或真誠的贊美、或肯定的眼神、或會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掌聲就足夠了,但要是老師再來一些問答:「同學們,這個同學回答得好不好啊?」「好。」「那想不想表揚他一下呀?」「想。」「那咱們就來表揚表揚他吧。」然後再是學生整整齊齊,拖長聲調的「****你真棒」,這樣,表揚一次學生就浪費掉了多少時間啊!還談何有效呢!再比如,在給學生一幅植樹的情境圖時,老師問「你在圖中看到了什麼?」於是孩子們說看到了有樹啊,有人啊,天上還有白雲啊。。。。但仔細一想,這與教學目標的達成有一點幫助嗎?如果沒有,我們說它幹嘛呢!
三、注重課堂反饋的有效性。
課堂反饋是檢驗一節課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它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能讓學生對課堂內容進行及時的鞏固,增強課堂實效性。課堂上要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越及時越有利於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形式的調整。可以從學生的回答,從學生的目光、表情、態度來了解;也可以利用一節課的最後五分鍾給學生提問釋疑;也可以當堂提煉少量的涉及本節課重難點的練習題給學生做,教師根據檢驗結果及時補充講解。無論哪種形式。只要及時得到反饋,就能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如魏書生的快速作文法,重視及時反饋,作文教學效果就特別好。每周利用兩節課進行作文訓練,第一節課限時完成一篇作文,在學生作文的同時教師來回巡視掌握學生的作文情況。下課鈴一響即刻將作文收上。第二節課在講作文發下去,由學生互改作文,可同桌互改,可小組改。最後由學生推薦出優秀作文,當堂宣讀,師生共同討論,指出其優缺點,從而明確此次作文的寫作思路。第二節課下課後,老師將作文全部收上來,當天再瀏覽一遍,掌握學生的作文和修改的具體情況,適當寫一些評語,第二天即刻將作文發給學生。並讓寫的好的同學將習作再抄一遍,張貼出來,供學生學習借鑒。因為反饋及時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很高,興趣極濃。並落實了課標對學生必須具有一定修改作文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反饋一定要及時,要充分利用反饋保護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
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教與學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有利於調整教學內容的進度;學生可以從作業檢測中了解對所學內容掌握程度,確立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式方法。教師從作業批改中獲取的信息,不僅具有促進和調節學生學習的功能,而且具有對教師的教學的參照和導向作用。因此,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是否得當,將會直接影響著師生雙方的信息反饋,影響著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要提高作業批改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批改規范、及時。按照教學常規中各門學科設置的作業,要做到全批全改,同一班級使用的批改符號應完全一致,圈畫要精細,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做到一目瞭然。其次,每次作業教師要及時地進行批改,認真寫出批改等級,批改日期寫在學生作業結尾的下一行里。作業如有錯誤,教師應予以改正,也可指導學生重做或指導學生自行訂正,直至正確為止。讓學生訂正的作業教師同樣要進行批改,並標上批改時間。其次對學生進行啟發、激勵。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能只做簡單的判斷,而應該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糾正錯誤,不可重批輕改。教師對已批改的作業應盡快發給學生,並督促學生詳加研讀,或加以講解,以發揮批改效果。在批改作業中要善於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補救,要有啟發性、鼓勵性的評語,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對書寫整潔,解題具有獨到之處的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批註,盡可能地使用鼓勵性的手段,肯定為主,否定為輔。對於學生作業中新穎的觀點或解題方法,無論是否完全正確教師都應表示出贊賞和鼓勵。
批改學生作業,教師應注意字跡工整,認真仔細,以示對學生勞動的尊重,對錯題多的學生要進行面批。批改作業時應對不同對象採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如對優等生鼓勵他們進行發散思維;對中等生重在點化開導,幫助他們理清思路,總結規律;對差生則應關懷備至,強化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喚起他們的上進心,增強學習興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從教師的批改中得到發展。在了解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
學生作業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有效的作業批改不但是對學生作業本身的評價,也是塑造學生良好素質的一種綜合有效的手段。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學習。如此地潛心鑽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③ 小學課堂評價的論文

關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構想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 就要落實「掌握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高尚人格的 主體性的一代新人。這里的所謂人格,是指學生的能力特徵和品德特徵的總和。這不僅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 奮斗目標,也是督導評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依據。現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問題,構想如下:
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總體評價的構想
1.教學指導思想是否符合現代教學論原則;通過教與學雙邊活動是否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 過程和意志過程。以促進每個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和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完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
2.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確定是否有利於全體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小學數學最佳知識結構。即,那些 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則、規律、公式和數學思想組成的知識系統,並且是按照小學生身心發展規 律,能被小學生所接受、理解、難易適度的知識系統。
3.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潛在智能的開發和提高;是否通過「獲得 知識」和「應用知識」兩種途徑培養和形成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 手操作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4.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個方面」的落實,又兼顧「因材施教」的推 進。
5.課堂教學是否較好地體現了「認知結構」、「教材結構」、「教學結構」三者和諧一致的整體關系。
6.全體學生在求知的全過程中,興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如何,發 展趨向是否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7.進行「知識」與「能力」方面的課時教學效果的量化測試和「智能」與「情意」方面相應的課外跟蹤考 查結合。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三維教學目標」評價的構想。
(一)對「掌握知識」的評價構想。
實施素質教育,並不是要改變知識及其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核心地位,並非要降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 量,而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所涉及的內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廣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知識的 形成過程放在教學的首位,使學生經歷真正的認知過程,獲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識,掌握具有遷移的生動 的活潑的知識結構。那麼,應該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掌握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應包括以下內容:
1.「感知、理解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為導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實;
②感知材料的選擇是否包羅新知的本質屬性;
③感知階段的誘導是否便於學生盡快進入新知的最近發現區,展開求知探索;
④新、舊知識交接點的確定,是否便於快速促成學生認知的正遷移,教師的點撥是否有助於激起學生「短 兵相接」的思維交鋒,順利完成認知的「同化」或「順應」;
⑤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於學生省時優質地發現和理解新知的本質。
2.「抽象、概括新知」的評價內容。
①思維階梯的鋪設是否有助於學生在揭示新知本質的求知過程中,展開高效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 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括。
②學生在歸納總結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經過了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又將已理 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認知往返歷程。
③學生對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學生對新知本質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 淺出,表述具體嚴謹;是否達到了課時教學規定的教學目標。
④學生在探求、獲取新知中個性意識傾向性作用的發揮如何,全員參與的競爭質量與程度怎樣。
⑤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獲取的「投入」與學生學會求知方法,得到收獲的「產出」是否成正比。
(二)對「發展能力」的評價構想。
能力的發展只能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離開知識,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發展能力一定要結合知識 的傳授過程去進行,知識有其能力價值,它凝聚在知識之中,不思則暗,深思則寬,不著重分析挖掘,不在知 識傳授過程中充分發揮,就會落空。」發展能力必須結合知識體系有目的、有計劃,有序列,有層次地由低級 向高級逐步提高。練,是形成和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就小學數學綜合課「發展能力」的評價而言,應 包括下列內容:
1.對課堂「半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給出的題目是否屬於緊扣新知要點的基本型題目;是否便於全體學生直接運用新知,起到鞏固理解,強 化記憶的作用。
②教師在指導學生運用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立足於學生主動積極地解決問題,以思維能力的訓練為核心, 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與「放」適度,不包辦代替學生對新知的再現。
③學生運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題目的技能和敘述算理,或法則或解題思路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達到規定的教 學目標。
④教師在本階段的課堂小結是否切中由學生板演和課堂巡視所反饋問題的要害;「結語」是否有助於學生 對新知要點的再現和發展。
2.對課堂「獨立性練習」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本階段習題設計是否由三類不同要求的題構成;這些題目的編排是否便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運用知識 解決問題的能力。三類題目的要求如下:
低檔題:比基本型題目稍有變化,其目的是讓學生獨立運用新知解題形成技能,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記憶 。
中檔題:以新知為主體的綜合型題目,題目的編排既突出適度的綜合性,又帶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用以 培養和訓練學生解題的綜合能力和靈活性。
高檔題:思考性較強,略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不超越學生的知識范圍和思維能力的限制,用以解決「 吃不飽」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飽」學生競爭意識的激勵,推進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勝心。
②在本階段中, 教師是否給予學生充足的獨立練習時間(區間為10至15分鍾);是否較好地完成本階段課 時教學任務,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
3.對「獨立練習交流與課堂總結」層次的評價內容。
①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獨立練習交流中,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寬松、和諧、自信、民主的課堂氛圍。
②教師對學生的解題交流與評定是否立足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廣闊性、創造性;是否致力於培養學 生勇於探索、不斷進取、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學習品質。
③師生合作的課堂總結是否提綱挈領,簡明扼要,便於學生回顧求知過程,掌握新知要點,獲得求知啟迪 。
(三)對「陶冶情操」的評價構想。
人的智力商數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數卻是後天的培養和努力的結果。科學界已提出:一個人的「智商 」只佔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決定人類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個具有主體性的人, 其核心素質是高尚的人格。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去陶冶學生應具備的道德情操、科學品質,已是當務之急。 為此,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質量與程度,應當作為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 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把「陶冶情操」與「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同步進行,有機結合;是否做到 為此不遺餘力,持之以恆。
總括起來說,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三個方面。學生從 事學習的正確認識是情感活動和意志活動的基礎;良好的情感又能推進學生的認識和行動;而堅強的意志則能 使學生鍥而不舍地提高認識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評價學生的「認識過程」,旨在界定學生揭 示事物的本質以及事物間的關系和規律的水平,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改革的信息,有助於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獲得智力技能和開拓學生的創造能力。評價學生的「情 感過程」,在於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養。評價學生的「意志過程」,使教 師明確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在教學中加強砥礪學生意志的教學力度,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學 習目的,在求知中勝不驕,敗不餒,知難勇進,百折不撓,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據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圍繞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去評價教與學 的雙邊活動。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
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並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於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三)模式的教學策略
1.氛圍和諧的策略。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繫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採取:
(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3.群體討論。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並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
(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
(四)教學模式的評價
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閃現學生個性。
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凸現學生創新性。
在學習中,學生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
4.體現合作成功。
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

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⑤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4000字

現代社會是知識的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知識型的人才,是具有創造力的新型的人才。而這些重擔就落在我們教育者的肩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決定要教學目標的實現,所培養人才具備的素質。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課前准備、過程精化,反饋點評等各個環節落實到位。
隨著國際競爭的激烈化,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的明朗以及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形勢的走強,青年一代肩上的責任越來越大,不論從個人發展還是民族振興,實現全民知識化,增強個人創造能力,不論於國家,抑或於個人,都已經成為一種內在需求。而教育這一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擔起了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量的知識,最大程度地發掘自身潛能使提上了日程。那麼,作為教學工作者,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1、提前充分准備,做到胸有成竹
(1)研究課程標准,認清當前任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對人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而新的課程標准正是在這種條件下誕生的。研讀課程標准,了解設置生物課程的理念,把握何為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具體要求如何,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新教材的編撰遵循了什麼規律,等等。只有認識這些要求我們才會做到不迷失方向,讓學生自主發展成為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要發展成為全面發展,終身學習的人。只有認清當前的時代特點,認清時代對人的發展的要求,認清大綱的具體要求,我們才能正確地發揮自己的職能。
(2)認真研讀教材,把握知識深度廣度
研讀教材,要認清在原來的教材基礎之上新教材在知識方面有何所增,何所刪;知識呈現的順序和方式變動如何。從整體上來看,又有什麼樣的特點。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各類教科書來說,新舊版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不僅體現在新的知識體系完全打破了原來的知識呈現模式,而以「模塊」取而代之。每一本都對三維目標有著具體的要求,從培養學生層面上來說要求層層遞進,從各方面的發展來說全面而無重疊。既體現了人的共性發展需求,又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只有我們把教材研究透徹了,才能在日常教學中踐行這些要求,落實教學的有效性。
(3)增強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發展水平
只了充分了解學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學生有什麼樣的愛好,那麼我們又應該有什麼樣的導入,如何聯系實際;學生知識水平如何,那麼我們又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起點;學生能力水平如何,那麼我們又應該設置什麼樣的問題;等等。這些細節,都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嚴格落實各個環節,打造精品教學過程
(1)打造精品教學設計,創設問題情境
知識是科學,科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規律;那麼這種規律的呈現方式也必定是有一定的規律、條理的。一個教學設計,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它是否體現了這種規律,是否尊重這些規律。所以一個教學設計成功的標志之一就應該是它環環相扣,密切銜接。授學生於有規律、條理化的、有完整結構的知識,不僅有助於學生建立知識的框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我們處理知識的這種思想將會對學生產生遷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將以這種嚴謹的態度,嚴密的思維來處理其他的知識——學生將會獲得知識以外的更重要的品質。教學設計應以問題為中心,重點突出,難點層層展開,層層深入。首先問題應該懸念性,以懸念的形式向學生呈現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要將這一個大的、復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小的子問題,使難度降低,以利學生將問題和現有知識進行聯系;再次之,所設置的問題應該具有一定的梯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沿著逐個問題層層深入,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然而,一個合格的教學設計絕不僅僅限於知識,而要設立三維目標。尤其是長期以來被忽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設置。為此,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將隱含的可以作為情感教育的點顯性化,適時教育學生。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研究能力、攻關能力;提倡相互合作,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在自主學習和合作研究中探究問題,得出結論,從面提升學習能力,得到相關知識。
(2)創造激勵性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創設教學情境和活動,適時設置問題,激起參與慾望,提高參與程度。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著三維目標的實現情況。而學生在相關的情境中激情參與,這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轉變,其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教育。
(3)重視過程評價,及時信息反饋
重視過程評價即指學生作出相應的反應後,教師要及時評價,重視師生情感交流,逐步建立師生情感紐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的評價對於學生是一種正強化,以後他們將會出現更多的我們所期望的行為。重視過程評價了終極目標是使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樂其業、鑽其業,精其業。
(4)落實面向全體原則,優差兼顧面向體
要做到優差兼顧,最佳途徑就是實施分層教學。所謂面向全體是指,我們所設置的三維教學目標要適合學生的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合乎大綱要求的人,適應社會當今時代的人;面向全體還指我們要打破以往的精英教育,轉變精英教育的理念,而要大力推行大眾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當把提高全民素質當作己任;面向全體也指我們要轉換視角看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形勢下以學業成績的優劣將學生機械地分成三六九等,大力推行所謂的重點班與普通班,取而代之,我們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每個學生總有一些特長,總會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為人類的發展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所以我們要重視每一個學生,讓我們的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不遺棄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提高他們,挖掘他們的潛能。只有
(5)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在知識呈現的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傳統地,我們可以利用板書,當然更可以利用多媒體。但教學工作者往往陷入一個誤區:只利用多媒體,備課的過程就是備課件的過程,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一些教學工具是為我們呈現知識服務的,只有它利於我們展示教學內容時,我們才利用多媒體。板書的作用是不可偏廢的,最佳的狀態是兩者兼用,嵌合使用,做到各司其職,有機交叉,不重不漏,富有條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有亮點,深入簡出。
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誠然,教學是一門藝術,但是它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我們所追求的就是如何讓這一門藝術更加完全,而完全的重要標准之一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多少能力,在情感方面有了什麼樣的改變。如果對美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那麼,我們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也是永遠沒有句號的。

⑥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率的論文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創新能力。
我嚴格要求學生課前必須准備好學慣用具,不得在課堂上翻包倒桌,影響自己和他人學習。杜絕了課堂上常見的用什麼才找什麼的不良現象。另外我還培養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數學知識的緊密性,邏輯性,無不要求學生必須具有與新知識相關的已有知識做基礎。有效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習信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在教學《分數除法》時,由於學生在已有知識《分數乘法》和《倒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預習掌握了《分數除法》的演算法,因此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算理,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上我常常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情況採取不同策略,循循漸進,培養學生養成書寫工整、規范的習慣;養成審題認真、解題後驗算的習慣;養成積極提問和回答問題的習慣;養成專心聽講,勤做筆記,愛思考的習慣。極大地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正確的教學思想和端正的教學態度是關鍵
1、教學思想指導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案的制訂,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實施,都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所決定的,所以正確的教學思想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思想具有全體性、全面性和主動性三大特徵。
在課堂教學中,我一切活動都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和練習,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也會給每一位學生參與發表收獲和分享成果的機會,注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我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後,設計了這樣一組練習題:1/2=()/4=()/8;1/2=2/()=4/();2=()/()=()/(),這樣三層練習題是全體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又如我在教《圓的周長》時,先讓學生用一條細繩圈住圓通過細繩測出圓的周長,再比較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的關系,最後全班同學交流總結出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整個過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有自主探究,有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教學思想。
2、態度決定一切。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教學准備工作;第一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第二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意圖,靈活巧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要鑽研教法學法,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課後認真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完美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高超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根本
高超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有力保障。教師要與時俱進,刻苦探究,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的重要性。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級的學生興趣來源不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對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故事情境,兒歌情境,直觀演示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創設操作性情境,設障質疑情境,競爭情境。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的分數乘法中的《分數乘分數》時,在屏幕上投影兩個大月餅被我分別平均分成兩半,學生們在已學《分數乘整數》的基礎上很快列出:1/2×2,接著我只拿一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問這其中一份是幾個月餅?如何列式?有的說一半月餅也是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一份就是1×1/2,有的說一半月餅的一半就是兩個1/2,列式1/2×2,有一位學生通過觀察准確說出那一小份是一個月餅的1/4.到底這一半月餅的一半是幾分之幾?1/4個月餅是怎樣算出來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乘分數》。這其中,學生們受已學《分數乘整數》和《整數乘分數》的限制,看似同樣道理都列不出正確算式,而通過老師的直觀演示知道性准確答案是1/4塊月餅卻也無從下筆。這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求解的慾望。
2、優化教學過程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是師生雙邊互動統一、共同成長的過程。優化教學過程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
① 優化教學手段
以前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過程單調,手法單一。即制約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現在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為了區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素質教育的優越性,有些教師在多媒體的使用上過於泛濫,在不是很需要的情況下,使用多媒體會給學生帶來無謂的刺激,學生容易疲勞。不但沒收到實效,而且會降低課堂教學效率。而有的教師設計活動過多,使各個活動不能完全展開,學生也來不及把活動的收獲和感悟表達出來。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要學會用盡量少的素材和活動,去達到最高的效益。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給每個小組發一個可以拆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的圓柱形紙筒。通過小組的觀察和拆解很快明確了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的和,兩個底面是圓屬已有知識,而側面積就通過重復拆---組---拆的操作不斷呈現出長方形的寬等於側面積的高,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的情形。學生很快推導出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推導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這時利用多媒體直觀的呈現出長方形和側面積各部分相互對應的面積公式)。到練習鞏固環節我還是利用這一學具引導學生計算拆去一個底面的表面積,拆去兩個底面的表面積。整個過程就一個實物學具素材最少,而且它與多媒體呈現圓柱體相比較即不缺少動態,又更真切、直觀、立體。活動的設計是操作的節節推進,探討的層層深入,思維的步步升華。而多媒體的利用重點是呈現知識的內在聯系與轉化過程,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②優化學習方式
教師在優化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能更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充分體現「教」為「學」服務的新課程理念。課改後自主探討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深受廣大師生歡迎。我在課堂教學中,盡力優化教學手段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合作學習平台。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積》的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用已學知識長方形的面積去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在學生自主列式:6×4+6×5+5×4+6×4+6×5+5×4,逐個求面後,我啟發學生觀察算式結合長方體特徵自主列出:6×4×2+5×4×2+6×5×2,緊接著我引導學生運用運算定律自主列出(6×4+5×4+6×5)×2。而在最後的拓展創新環節,我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動手能力強的拆開長方體紙盒,條理清晰的說出組成長方體的有哪幾個面,計算能力強的寫出算式。經過交流匯報,創造性地列出:6×(5+4)×2+5×4×2,即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高)×2+寬×高×2.不管是前面的自主探究,還是後面的合作學習,學生們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各盡所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全面性,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有效「教」和學生有效「學」的重要保證。否則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很難做到互動統一和共同成長,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剛參加工作時,「嚴師出高徒」一直是我從教的信條。「親其師,信其道」使我和學生走得太近,很難落實「嚴」。為了做到「嚴」我不惜動用棍子去落實各種要求和維護尊嚴。為此我所任教的畢業班雖然連續幾年有學生考上澄邁中學,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興趣不高甚至是緊張,沒人搗亂,但也沒人敢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結果除了幾位優秀生,其餘全是困難生,嚴重影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直到發生一件事,才使我悟懂「親」和「嚴」是相互統一、想輔助成的。2006年春,陽光明媚,百花爭艷,我的心情和往年一樣對兩個月後的小考充滿期待。在這關頭,一位成績最好的學生連續幾天早讀遲到,晚修不來,下午上課無精打采。原來是父母離婚,父親開車常常外出母親出走後她就像一位母親,幫弟妹和父親洗衣服、做飯,照顧家畜,中午一放學就去干農活。為了幫助她,我在班裡開展互助互愛活動,學生們本來就很同情昔日的好同學、好姐妹,這樣一來參加活動的學生就更多更熱情了。家長都表揚這些孩子真懂事、真好。盡管學生們幫她幹些農活和家務都很累,但是她們總是一起上學,一起幹活,並把這種互助互愛的精神用在學習上,還受到認可和表揚,友誼更深厚了。而我僅僅因為牽了線,就得到了她們的深深愛戴。兩個月後,同學們的表現都出乎我的意料,使我興奮之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對「嚴師出高徒」和「親其師,信其道」也開始有了正確的理解。

⑦ 關於小學生課堂活動的研究的論文

淺談有效開發和利用品德學科課程資源
研讀當前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我們不難發現,字里行間凸顯著「關注兒童生活,回歸兒童生活」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品德教師潛意識里有「生活課堂」的理念,把「生活」引進課堂,把課堂還原成「生活」。當然,這也是在呼喚當前的品德教學,向「生活課堂」邁進,走入兒童的生活世界,讓品德教學因「生活課堂」而輕盈靈動,因「生活課堂」而煥發生命力,從而構建出一個潤物無聲的品德「田園課堂」。今天我們聽取並學習了殷惠丹老師執教的《父母的疼愛》一課,一堂也許不算太完美的課,但它讓學生、老師,以及所有聽課者都感受到一份濃濃的親情。作為一名普通的品社教師,這堂課給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呈現的新課程理念---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新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我們,教材不是惟一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成為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主力軍,課前都要對每一節課的課程資源進行精心地安排。事實上,課程資源的豐足與貧乏、質量的優與劣,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下面,我就《父母的疼愛》這堂課,簡單談談自己自有效利用和開發品社課程資源的幾點啟發。
啟發一:有舍有取活用教材資源,源於教材,超越教材,使課堂生動起來。過程描述:殷惠丹老師認真地對教材進行了分析,並進行了靈活地處理。在遵循教材編排順序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了適當的刪除和增加。比如在進行感悟愛的環節中,教材中安排了一個親情故事會,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能迅速激發兒童的興趣,讓他們積極投入到課堂中來,殷老師在此進行了很好的處理,讓故事會貫穿於整節課之中,使學生在故事中潛移默化,入情入境,受到教育;在表達愛這個環節中,教材中給出一系列提示語,模擬了父母傷心時、勞累時、生病時等幾種情境,激發學生多角度去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殷老師在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感悟愛之後,適時出示了這一組提示語,導之以行,體現了教育以人為本,回歸生活的理念。分析:在新課標指導下編寫的新教材本身就可以作為教學的範式,同時教材又給教者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和餘地。但是許多教師卻將教材棄置不顧。其實,新課程的品德教材已不再一味羅列道德故事,而增加了大量的照片、圖片、對話、學生作品及富有啟發性的問題等。因此我們教師應把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對於教材資源,我們既不能「照單全收」,也不能「全盤遺棄」,而要有舍有取,合理利用。啟發二:以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目標為選擇開發課程資源的出發點。過程描述: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子,本位主義較嚴重,再者,三年級的學生知道父母對自己的疼愛,但不太清楚父母為自己的成長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殷老師設計了做生活的有心人這個環節,以做飯為例,和學生共同來算算父母為了自己的成長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和心血。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相信這龐大的數字,給學生的震撼不小。同時,有的學生習慣了父母的疼愛,不知道珍惜和感激。因此,有必要引導學生了解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珍惜並以實際行動感激父母的疼愛。殷老師在表達愛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向父母表達自己的心聲,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愛,還設計了一張孝心卡,希望學生能從課堂走向生活,把教育得以延伸拓展。分析:教師在開發課程資源的過程中,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選擇哪些相關的課程資源進行開發。為了使開發的資源有效,要把學生的現狀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依據。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現狀,以此為基礎來考慮課程資源內容的選擇,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同時,教學還肩負著對學生進行課程引導的重任,所以那些能夠最大限度-+達成課程目標的課程資源要優先選擇、重點開發,巧妙呈現。即使學生沒有反映出相關的需要,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加以補充。啟發三: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從中挖掘、提煉課程資源過程描述:今天這堂課,殷教師充分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挖掘生活中父母關愛自己以及自己關愛父母的鮮活的例子,融情於境,育人無痕。生活即是教科書,這些例子給了學生鮮明生動的體驗和教育。殷老師還借用了家長培養、教育孩子的音頻和視頻,這些直接來源於生活的生動形象的資源,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產生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整堂課教師沒有對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的灌輸。只是通過講親情故事,找一找、算一算父母的愛,聽聽家長的心聲,來體驗父母偉大而無私的愛,並得到報答父母,孝敬父母的真情感悟。分析:學生是課程資源的主體,「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從中挖掘、提煉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來自學生的生活,問題的解決也回歸學生生活,這樣的教學幫助學生解決了實際問題,有助於其道德品質的發展。
啟發四: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網路等多種途徑開發課程資源,並使各種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過程描述:殷惠丹老師剛上課就出示了一幅泥塑作品圖---《地震中的母與子》,並聲情並茂的講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相信把學生和教師的心都抓住了,並深深地打動了各位,迅速喚起了學生感悟父母的愛,讓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情境,收效甚好。這堂課的音樂相信大家也比較難忘,故事的配樂讓人沉浸在傷感的氛圍中,填寫孝心卡時的《讓愛住我家》讓人感覺溫馨備至。這些網路資源讓教材活了起來,充實了課堂,讓教育效果更趨完善。
《父母的疼愛》這堂課接近尾聲時,教者專門設計了一張爭做「孝心好兒童」評價表,讓學生以一個星期為周期,完成這張表格,督促自己的言行。這也是課堂教育行為的延續和更切實的指導意義所在。讓學生在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其學習的樂趣,這對鞏固和深化學生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分析:《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的文本比較簡約,它所起的作用僅僅是一種提示和引導,給教和學都留下了較大的空間。教師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文本提供的資源,另一方面也要不斷關注社會生活中最新的發展和變化,把大自然中、兒童生活中,社區活動中、網路信息中的相關資源及時的充實進來,積極的開發、引進和建設課程資源。並在開發課程資源,建設課程資源的同時,運用多種方式充分的整合、利用和呈現課程資源,使豐富的課程資源既不浪費,又富有實效。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品德課程改革的一個新課題,雖然在開發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主動參與課程開發和利用的意識逐步提高,參與開發的群體逐步擴大,開發的質量也不斷地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習效果不斷提高,逐漸轉變了以往被動的學習方式。有效的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使得資源與課堂如雨入水,相融無痕,讓我們的品社課堂更加充實而有活力!

⑧ 如何在評價小學生的課堂表現論文

語言規范、准確、豐富、簡潔、生動、清晰、流暢,有個性化語言風格;教態親切、自然,能以充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學生。 知識面廣、視野遼闊,信息處理綜合能力強;課堂中能應用新知識、新方法、新理論、新手段、新技術

⑨ 如何打造高效小學課堂論文

第一,相信學生。
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信學生的展示願望,相信學生的自律意識,相信學生的智慧潛能。
想利用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組建學習小組,教師只用簡單做一諸如關繫到紀律、學習效率方面的人員調整。
每個小組起個名字,提出口號,同時在教室牆壁張貼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流程等的指導意見,並對各組的表現進行打分量化,以「紅花」或者「紅旗」等標志來顯示各組學習效率。
不要小看這些形式,對於小學生來說這非常有效地,且意義深遠,這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第二,加強展示。
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環節。
它是和以往以「講」為主課堂的最大區別。
展示要兼顧全體學生,了解學情確定重點展示內容,教師應要求科代表收齊學生完成的導學案進行第一次批閱,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師絕不能包代替。
教師只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指導和督促,讓全體學生都參與交流、展示。
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並感受學習的快樂。
再者,也可給學生講講展示的好處,如
1、對膽量是一種鍛煉。
2、可以迅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可以訓練思維能力。
4、適應大學多樣生活的基礎
5、更好的適應社會、適應生活
6、鍛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平台。
使學生有展示的慾望。

⑩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論文

一、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策略
1、更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1) 研究學生,准確放矢
研究學生,把握學生思想實際,是提高學生學習素質的關鍵,因為小學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更要解決學生信不信、願不願意學的問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學生,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提高實效,更著重了解學生的特點和生活實際,研究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接能力和思想品質的特點,了解家庭和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要找准教材與學生的結合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變式」導課,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恰當地破題導入,不但提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且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預備狀態。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材內容採取不同方法。「變式」導課,激發興趣,把學生帶入相應的情境之中,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為體會中心渲染氣氛。我常採用啟發談話,實物圖片演示,實際操作,講故事,學格言,設疑等形式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的思維火花,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學好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3)善於組織討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主要靠學生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強化,在語文教學中,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組織討論。善於組織討論,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揚教學民主,優化學習環境,實現自我教育;有利於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師講解的單向、單調,把知識強加於學生等弊端;有利於活躍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2、加強學潔指導
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素質。蘇霍姆林斯基說「不會學習導致不想學習,不想學習又導致懶惰」。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教學應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放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學會從「讀書」中自我獲取知識;學會以「因」導「果」的思維方法,養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動腦習慣;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思維方法,學會歸納總結。尤其要指導學生學會「以舊推新,知識遷移」,學會用舊知識去探索新問題,培養其自學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3、建立新的評價制度,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1)建立了形成性評價制度,保證評價工作正常、有效地開展。學校制定評估辦法,成立了領導組織,專人負責學生評價工作的檢查與指導。班主任及各學科教師認真填寫評估手冊,及時與家長聯系,指導學生。
(2)建立了督導評估制度。不斷加大督導評估工作力度,督促學校做好學生質量的評價工作。督導檢查評估圍繞評價內容,採取隨機、隨時、不預先通知的抽測辦法,把抽測結果作為該項全年成績納入教育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獎懲。
(3)建立並不斷完善學生自評制度。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宣講開展學生質量評價的目的、意義和方法,並採取有力措施,倡導學生投身到評價中來,認真、自覺地開展評價。 二、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1、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
素質教育擔負著完成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質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培養每個人的創造性;另一方面要為培養能夠攀登世界科學高峰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每個學校,每個教師,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
2、素質教育是注重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素質教育強調教育要尊重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在素質教育看來,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僅是認知主體,更重要、更本質的還是在認知方面和非認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體。素質教育要指導學生怎樣做人,要指導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根據促進主體性發展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應該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而不應以學科為中心。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也就是明確為什麼而教。教師不僅要為學科的系統性負責,而且要為學生的發展和幸福負責,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負責。
3、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提出並得到廣泛的重視,人的可持續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著力培養學生具有一種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斷發展的素質。人們一旦擁有了這種素質,在其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續學習和發展。而這種素質的養成、發展與完善又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是貫穿人的一生的過程。因此,從這兩層含義上講,素質教育是著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同時也反映了社會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 使所有學生能夠在評價中既展開競爭,又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努力在學生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正常的激勵和制約機制,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評價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