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有效組織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備有為學生一切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因此,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他們小還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注意力很不穩定,愛做小動作。同時,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不夠精確等等,針對他們的這些特性,下面我將從課堂組織、學習興趣、自主探索、傾聽和評價這五方面入手,探索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重視課堂組織,讓課堂充滿激情
組織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注意,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行為方式。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跟老師的教學方法有關,還和老師組織課堂紀律的好壞有關。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感情、智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課堂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學生喜歡比賽,表現欲強,所以在課堂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男女同學比賽,小組比賽和大組比賽,激發學生的激情,同時,一年級學生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我經常換著形式比,有時進行爬山比賽,看看誰最快爬到山頂;有時進行摘果游戲,看看誰摘的果子最多;有時進行互吃蘋果比賽,誰表現好就可以吃對方的蘋果一口,直到把對方的蘋果吃完算贏等等,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比賽中充滿激情,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另外,一年級學生自製力較差,很難在一節課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設計了一些整頓紀律的兒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點點頭;五、六,拍拍肩,(雙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雙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課堂上有人講話,我就會說:小鳥小鳥在哪裡?學生:小鳥小鳥 飛走了。(雙手做飛的動作)如果有人做小動作,我就會說:小猴小猴在哪裡?學生:小猴小猴溜走了。(雙手做溜走的動作)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有效組織課堂,使課堂充滿激情。
二、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表明:興趣是最活躍的心理成份,是一種帶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數學的學習內容是抽象、枯燥、無味的,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把他們的心理狀態調節到最佳狀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教學「0的認識」時,我創設了一個故事情景: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小猴最喜歡吃桃子,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會工夫就摘了2個桃子,你們看,他吃了幾個?(1個)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2個桃子,吃了1個,還剩1個:2-1=1)。可是,他吃了1個桃子後覺得不夠飽,於是,他又吃了一個。你們看,現在還有幾個?(0)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1個桃子,吃了1個,就沒有:1-1=0)你能說說0表示什麼嗎?(什麼都沒有)這樣設計,把原本生硬的數字變成學生喜歡的故事,吸引他們到故事中,並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說出來,使學生樂學、易學。
(二)利用數學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比如:我在教學「5的認識」時,設計「搶凳子」這個游戲: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後,學生們奮力搶屬於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復習了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三)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語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動、形象和有趣的語言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完「10的組成」後,我把10的組成的數編成一首有趣的兒歌幫助學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親密;4 6 4 6,一起走;5 5,湊成一雙手。這樣,學生在形象易懂的兒歌中很容易記住10的組成。
(四)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及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 「10的認識」時,教師簡單地操作鍵盤,屏幕上出現了數字娃娃「0」,接著跳出「1」「2」「3」「4」「5」「6」「7」「8」「9」,同時出現聲音「9」說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來打抱不平,說:「如果我與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師問:「小朋友,你們相信嗎?」屏幕一閃,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們緊緊吸引住了。教師自然地把學生引入新課:「10的認識」。又比如我在教學「9的組成」時,我讓學生擺出9根小棒,然後把它分成兩份,看看有幾種分法並與同桌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把9的組成這一抽象內容變成具體的操作,從而很輕松、容易的掌握9的組成。
三、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學習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同時,《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也指出,「必須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從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教學「10的認識和組成」時,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動物森林裡舉行「保齡球大賽」,邀請了8個小動物參加,讓學生猜一猜小動物們有可能一次打中幾個保齡球?沒打中幾個?學生可以動手畫畫,然後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再通過匯報總結出10的組成,還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讓你參加比賽,還有可能是什麼情況?最後按照成績給小動物排隊、發獎(找規律)。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也使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Ⅱ 小學課任教師課堂上是如何組織教學的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學生通過教師的目光窺見教師的心境,從中引起的相關的心專里效應,產生或親屬近或疏遠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緒,進而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師生關系,影響教學效果.經驗豐富的教師的「眼睛會說話」,他們善於運用目光為教學服務.如開始上課時,教師用親切的目光注視全體學生,可以安定學生的情緒,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愉快地投入學習.
Ⅲ 小學課堂有哪些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一旦離開學生這個主體因素,那課就好比一個鑽頭發力於一個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實質作用不容樂觀。了解了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課就會如磁石緊緊吸引住學生。怎樣才能了解到學生的需要點從而提高課堂組織的有效性?總的來說,需要教師先「鑽進去」深入解讀文本,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
Ⅳ 如何組織小學一年級的課堂教學
一年級有效組織課堂教學的小妙招
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一年級的教學內容雖然非常簡單,但一年級的課卻非常難上。教一年級的老師也非常辛苦,剛教一年級前半年的時候許多老師的嗓子都是沙啞的。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紀律常識幾乎為零,學生性格各異,心理需求不同,如果一旦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表現出種種不守紀律的行為,影響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事先無法預料的事件。為師者筋疲力盡,學生卻茫然無知,所獲甚少。因此,組織好課堂教學是擺在我們每個一年級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如何組織好小學一年級語文課堂教學呢?下面我將給大家介紹一些小妙招,希望能給一年級的老師們提供一些幫助。
一、建立課堂紀律常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課堂紀律常規,是小朋友們遵守課堂秩序的行為依據,是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建立課堂紀律常規,課堂上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都必須讓小朋友們清楚。我要求小朋友們做到:
(一)做好課前准備。
課間休息時,要把下一節課的書本拿出,放在左上角,鉛筆、橡皮擦拿出來放好了,才能出去玩。避免上課了小朋友還在書桌里找書本,找鉛筆,擾亂課堂秩序。
(二)明確課堂紀律要求。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的遵守課堂紀律,明確的把課堂要求提出來,時時刻刻讓小朋友們去遵守它。
1、聽見上課鈴聲,馬上回教室,坐端正,安靜地等著老師來上課。
2、課堂上,要做到「三不能」,「四要到」。「三不能」:不能大呼小叫,不能隨便走動,不能告狀。「四要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
3、常言道:「坐要有坐相」。怎麼坐,這樣做:上身正,腳並攏,腳放平。
4、有事情,先舉手,經老師的允許後才能發言。
5、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聲音要洪亮,沒有回答問題的小朋友仔細聽。
二、及時鼓勵表揚學生。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之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每個小朋友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小朋友,使其他小朋友受到感染,向他學習,從而把課堂教學組織好。
(一)口頭表揚。
一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老師一句「你真棒」比媽媽買的糖還要甜。所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就在孩子們表現不好或課上亂說話時,尋找班內做得最好的同學,適時地進行表揚,說:「××同學坐得最端正,聽得最認真了。」話音剛落,只見同學們就齊刷刷地坐好了,如果這時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進行批評教育,讓前者與後者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自己區分好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某個同學讀書的習慣很好時,我就抓住好機遇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瞧,××同學真會讀書,一手指著書,眼睛還看著書來讀,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當我表揚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孩子時,其他的同學就會一個比一個聲音大。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一旦發現便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
(二)物質表揚。
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准備了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獎狀,小紅花等可愛的小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說:「小朋友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耳朵最靈,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說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獎狀。」
三、課堂形式靈活多樣。
活潑、好動、貪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為了更好的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我在課堂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經常採用的教學活動有:
(一)課堂游戲。
1、開火車。
師:「小火車,開起來。」
生:「咕嚕咕嚕開起來。」
師:「火車頭在哪裡?」
生:「火車頭,在這里。」
師:「這列火車開起來。」
2、做題比賽。
小朋友的榮譽感挺強的,我採用分組游戲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做題比賽。做對了就得分,做錯了就不得分。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小組要被扣分。最後評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小朋友們不僅玩得開心,也學得快樂。這樣既讓小朋友們遵守了課堂紀律,也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對口令。
剛進入課堂,教室里亂哄哄的,老師要大聲喊好多聲安靜,他們也未必能很快的安靜下來。可老師要是用「請你跟我這樣做」的游戲形式,就很管用。像這個游戲幾乎沒有孩子不感興趣,最後老師來一句「你跟我坐好」,「小朋友說我就跟你做好了」,就全靜下來了;課堂中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請坐端」;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老師說:「小眼睛」,學生接:「看黑板」;當站隊時老師說:「三、二、一」,學生接:「站整齊」。這樣簡短的口號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時可以這樣喊:「哆來咪」,學生接:「我休息」。這樣的口號喊起來,不但班內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就連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
(三)情境教學。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借外部刺激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一定的的教學情境和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這也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樂地學,正如大教育家洛克說的,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兒歌由於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緊抓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到課堂中,使其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還充分運用圖片、多媒體等資源,運用這些直觀的圖象來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樣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藝海茫茫,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和創新,在教中學,學中教,真正體現「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Ⅳ 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課堂學習過程中基本組織形式,就是指教師採用一定的方式,運用一定的回協調機制等來組織而形答成的課堂學習活動的過程模式。例如有:
(一)環套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一整套的、系統的、層層遞進式的問題(問題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直至問題的解決。
例如,在課堂學習兩位數乘法(例題:17×32)是,教師就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①17×32表示什麼?能否用算式表示?②第一步先算什麼?為什麼先算17×30?③再算什麼?兩個結果怎樣相加?④怎樣用豎式相加?為什麼這樣對?找到什麼規律?
(二)迴旋式的組織形式
指通過教師編制的一個引導學生對問題情境的探索、思考與發現的系統,來組織學生的學習。並且這個系統不是直線式的,而是一個循環式的迴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情景①」和「情景②」之間構成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而「情景②」與「情景③」又構成了一個不斷比較、探索、思考和修正的迴路。如此往復不斷地通過嘗試、比較、修正,來逼近問題目標。
Ⅵ 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1、個別教學
個別教學就是教師在同一時間以特定內容面向一個或幾個學生進行教學。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辦學規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卻能較好地適應個別差異。
2、班級授課
即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和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全班學生集體進行教學的制度。
3、導生制
教師選年齡大些、成績好些的學生為「導生」,先給他們講授教材,再由他們轉教其他學生,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難以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它並未持續很久。
4、分組教學
為了適應兒童的學習程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對班級上課制實行改良或改革的實踐。屬於改良班級上課制的是分組教學。
5、開放教學
它強調尊重兒童的天性、興趣和需要,強調兒童的自然發展, 不拘傳統教學的結構,沒有固定教學計劃、教材和教室,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兒童聚集在一起,根據各自的愛好選擇各種學習活動。開放教學依據的是資產階級「進步教育」的理論。
Ⅶ 小學怎樣組織課堂教學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訴我們: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激勵評價已成為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在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深刻認識到:精彩的課堂激勵評價,能是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下面就如何進行課堂激勵評價的問題談四中方法。
一.情感激勵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課程呼喚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愛教師,學生才會喜歡教師所教的課。因此教師必須像對待自己的弟妹,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去愛自己的學生。灑向學生都是愛,灑向學生都是情。課堂上教師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手勢,都猶如一場春雨,滋潤著學生乾涸的心田,都激勵學生敞開思維的大門,插上想像的翅膀,去探索知識的奧秘。教師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用飽含激情的語言,眼神,動作,表情顯露出來,用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課堂激勵評價從教師的心窩飛瀉而出,學生也會用他愛老師,愛學習的情感來回報老師。
二.語言激勵法 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課堂激勵評價也離不開語言。教師要力求使自己的評價語言真實,准確,精彩。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真誠,還需要教師豐厚的文化底蘊,那些人雲亦雲的「好」,「棒,棒,棒,你真棒」等評價語言使人覺得「言不由衷」因而聽而生厭。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學會開一個帽子工廠,每天上課都要帶一些帽子去,看哪個學生適合戴哪頂帽子,就把哪一頂送給他,課堂評價中的同一句話,我們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學生感到勉強;也可以說得激情四射,讓學生感到溫暖和幸福。作為一個教師,我們不要吝嗇自己贊美,賞識的語言,多給學生表揚,激勵。同時我們認為恰當的批評和警醒,也應算一種激勵評價。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偏差時,教師也不應姑息遷就,而應善意的批評指正,是學生的思想和言行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三.物質激勵法 物質確實存在很強的刺激性。適當地在課堂激勵評價中採用物質激勵也是一種好方法。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適當的獎勵一朵小紅花,一顆糖和一個水果;在中高年級的課堂上,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適時地獎給一個練習本之類的東西,的確能起到激勵學生認真學習的作用。但物質激勵評價的方法一定要慎用,我們仍提倡精神獎勵為主。有一次我們聽一節低年級的課,教師不斷的獎給學生小紅花,還沒進入新課,紅花已送了一大半同學。我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激勵評價,這種為激勵而激勵的評價不值得效仿。 四.量化激勵法 在幾年的課堂激勵評價中,我們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激勵評價。具體做法是:將班上全部學生分成按性別搭配,成績好壞搭配和學習能力搭配的6人為單
位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小組以小組織的姓名命名。課堂上開展組際間的學習和守紀競賽。表現突出的小組被評為優秀小組,每組加50分,其他小組中表現突出的同桌加20分,課堂作業得「優」的每人次加10分。每天的分數有副班長匯總後填入教室後面的<<課堂量化激勵評價表>>中,一周一總分,總分最高的是本周的「紅旗小組」。實踐證明:此方法簡便易行,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能是學生在相互監督管理中自覺上好課,學好知識。 課堂激勵評價是對真情的喚醒,對言行的肯定,對精神的誘導.有效的課堂需要精彩的激勵評價作支撐,願我們的課堂評價能開出精彩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教師勸阻學生「上甲課,做乙事」也許是對的,但「沒收學生的書」做法有些不當,還好沒有撕毀掉,不然結局更麻煩!即使是上化學課,大家正津津有味時,也難免有時會有極個別學生在做其它科的作業,往往是因為多種原因學生沒有按時完成該科作業,而交作業的時間快到,個別學生為了不被另外的老師批評,而「冒險」不被老師發現進行「地下活動」,在課堂上做這些作業。 我也曾發現過此類情況,處理方法通常有如下一些:第一種情況: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我從來不管他上課做什麼事,因為我相信他有邊聽課邊做作業的「一心多用」能力,事實上這類學生所做的習題可能遠遠不止是老師布置的。人的能力相差是很大的,有的人確有「三心二意」本領。我們平常不也是有同時做幾件事的時候么?這篇文章描述的情況大概屬於這種類型,教師可能對學生學習心理還不夠熟悉。 第二種情況:可能是有的學生事先預習了課文,大概自以為學懂了老師講的內容,上課時只需有選擇地聽老師講解某些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他心裡已有準備:什麼時候聽老師的,什麼時候不聽。我覺得學生這樣做無可指責。為了證明學生是否屬於這種情況,我總是以請他回答問題的形式進行偵探,如果他答對了,我便放心了。任由繼續執行自己的學習計劃。如果沒有答出來,便開一句玩笑「作業是永遠做不完的,灑脫些吧
Ⅷ 小學綜藝學科怎麼組織教學
【導語:】本篇是無憂考網為您整理的小學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三篇】,歡迎大家查閱。
【篇一】小學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基本情況
綜合組本學期共有教師11人,分別擔任英語、科學、美術、體育、音樂和信息的教學工作。綜合組工作有其特色和活力,但由於課程綜合性較強,所擔任科目也不一樣,教研組工作的開展仍需各位教師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多多探討、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的安排和教科室的教研工作安排,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實踐課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緊緊圍繞「改變作業形式,提高學習效率」這一主線,結合本校特點,加強教學研究,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我組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三、目標任務
工作目標:
1、以學科轉變為契機,改進教學方法,改變作業形式,提高學習效率,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2、拓展教學范圍,把課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作業向課外作業延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積極設置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參與的機會,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培養目標:
貼近生活,讓作業成為學生的「生活餐」。注重學生習慣培養,在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教師的教學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學生樂學善學,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主要措施
1、切實實施課改,加強集體研討,善於發揮集體的力量,探討教法、交流經驗。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實行定期集中研討制度,及時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2、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重點,開展系列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標,聯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撰寫學習體會,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學習能力。人人寫教學隨筆,人人上教研課,人人參與評課,交流教學心得。繼續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3、做到備課多交流,教研活動中,要求教師先說課,再討論,再上課,再評課,最後定教案,使每節課都能達到良好或良好以上的水平。
4、本學期繼續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在全校形成一個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推動校文化和藝術特色教育建設,認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為各級各類競賽培養人才。
四、主要工作和安排
1、期初結合教導處工作計劃,教研組共同商討擬訂教研組工作計劃,保證各學科工作開展目標方向統一,增強教研組凝聚力。
2、各學科教師制定學科計劃和學科活動設計方案,把成果預設做在前面,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為達到成果化這一目標打下基礎。
3、每周認真聽課、評課,取長補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4、每月組內進行一次全面的業務交流,如教學反思、教學設想等
5、堅持開展教研活動,把教研活動作為教研組的主要工作來抓,不鬆懈。
6、按計劃繼續開展體育(足球)、美術(書法)和音樂(課本劇)的課外興趣小組,抓緊興趣小組的日常訓練,提高相應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校創設良好學習氛圍。
7、嚴抓學生的常規管理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
8、根據學校各項主要工作,協助學校和各部門開展好工作。
【篇二】小學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的安排和教科室工作計劃的安排,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實踐課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一主線,結合本校特點,加強教學研究,弘揚長小精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學生成功奠基,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我組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審美觀點及操作能力的發展,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與時俱進,爭創本教研組的特色。
二、工作目標與任務:
1.端正教學思想,改變教育觀念,上好每門課程,教好每一節課。
2.科任教師認真研讀本學科的課程標准與教材,聯系學生實際,探索教法,編寫好教案,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
3.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教學要體現開放性,鼓勵創造性,強調實用性。
5.每門課程的教學要落實養成教育,把養成教育貫穿到每一節課。
三、工作重點及要求:
1.認真做好新課程實驗工作,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牢牢把握高效課堂的落實情況。
2.加強組內教研,上好組內公開課,多外出學習,使組內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得以提高。認真執行學校的教研活動制度,並通過聽評課使本組教師在教學能力上有所提高。在課堂教學中,以新的課程改革精神為指針。改進教學方式,使本教研組的課具有自己的特點。教學要面向每一位學生,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公開課:要進行集體備課,集思廣益,上公開課老師聽取其餘老師建議,完善教案,公開課時,教研組整理活動記錄,聽課教師要認真評課,對授課內容提出建設性意見。授課者要客觀地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並對授課內容做好記錄。
4.加強教科研方面工作力度,每學期定時上傳所需內容到學校博客及學校的資源庫。
5.齊心協力團結協作。團結協作、形成凝聚力是教研組建設的前提。教研組的建設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學科活動,首先是要靠教研組各位老師的共同努力,只有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同進取,搞好教研組的建設。
6.科學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動腦的的實踐操作能力,多為有創作興趣的學生提供幫助,培養他們的製作技巧。
7.英語教師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注重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學生長遠的英語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8.正常開展每周五的綜合教研活動,固定每學期活動次數;平時遇有問題就及時碰頭、相互討論、及時解決。教研活動專時專用,保質保量、內容豐富:每次都有專人負責主講及開設教研公開課,組織大家學習理論知識,收集交流教改信息。相互學習、互相促進,切實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運用,同時充分運用網路優勢,提倡組內教師上網學習。多學習、多研究、多探討,不斷學習,努力改進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
好記錄。
四、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1.科任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本學科課程標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
2.自我檢查反省,明白自己知識技能的工匠薄弱點,努力學習改進。
3.研讀本學科系列教科書,了解本學科各年級知識點的縱向發展聯系及向其他科目橫向滲透情況。
4.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經常相互聽課,評課,汲取新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
五、實施辦法:
1.學期初訂好教學計劃,切實按計劃開展自修和教學活動。
2.自學過程中,要認真寫好讀書筆記。
3..在教導處指導下,開展好教研活動。
【篇三】小學綜合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朱棣文精神」為指導,在校長室、教導處的領導下,以打造「簡約開放」為的課堂為抓手,圍繞《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一工作主題,深入開展教學研究,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常規表現,規范教師課堂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全力打造學校特色,提出新舉措,開創新局面,力爭新突破。
二、目標:
1.嚴格執行新課程標准,開齊上足上好各類綜合學科的課程,增強學生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
2.組織學校第二課堂訓練,培養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特長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爭取優異成績。
3.發展有特長的老師,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活動,推動我校綜合學科特色項目的蓬勃發展。
4.以「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課題為課堂抓手,通過研究,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5.結合校外助推課程,扎實開展班級的科技校本課程,普及和優化雙管齊下,繼續深化科技特色教育。
6.認真貫徹陽光體育鍛煉,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完成國家體質健康測試以及蘇州市體質健康監測。
7.加大教研組建設力度,豐富教研組活動形式,組織教研展示活,通過活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及專業素養。
三、工作重點:
1.規范教研組管理,強化常規工作
(1)繼續加強教研組建設和管理。
教研組是學校教學研究最基層的組織,是教師成長的搖籃,是教師進行教學和研究的主陣地。本學期,我們將要求各教研組在探究教學方法、策略的同時,探討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如:美術教師的製作培訓,科學、勞動教師的實驗操作與技能培訓、音樂學科的即興伴奏的技巧等、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專題研討活動。通過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大大提高教師鑽研教材、駕馭教材、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2)加強六認真檢查,強化備課工作
本學期綜合學科將根據教導處的要求,各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課改精神,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及時進行600字教學反思、教學實錄的撰寫,35周歲以下教師每學期不少於6篇,35~40周歲老師每學期不少於3篇,其中教學反思不少於600字。教導處對備課的檢查重點放在核心問題的設計,教案能否體現指導學生學會自學的環節設計,綜合學科還應能體現教學資源的整合。
2.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1)各組扎實有效地進行教研組活動,科學、藝術、體育各教研組本學期各進行一次教研組公開展示活動。青年教師每月匯報課,教導處針對新教師制定聽課計劃,有效地幫
Ⅸ 如何給小學生組織教學
1、 清晰授課,是指教師向全班呈現內容時的清晰程度如何。有效教師能使要點易於被學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齒清楚不含糊,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特殊習慣。而「欠有效」教師則語言含糊,有歧義或不明確,或者使用過於復雜的句子,或者給學生的指導常常讓學生不能理解,需要一再反復說明。不是所有教師都能清晰而直接地與學生交流,他們常常跑題,他們的講話或者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或者講話方式削弱了內容呈現的清晰度。如果能很清晰地教學,呈現材料就可以少花時間,而且學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確地回答你的問題,你也就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教學。2、 多樣化教學,是指多樣地或靈活地呈現課時內容。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問題,教師可以提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把它們同課時節奏與序列結合起來,就可以產生出富有意義的多樣化教學。(1)教師可運用多種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講到關鍵句子和短語時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達到更佳的效果——「高聲私語」能使言語更傳神,還可運用感嘆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重點。(2)運用短暫的沉默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沉默是教師最有力的工具之一,這能引起學生注意課堂內容,激發思維。比如,講完一課的重點後停一下,然後,再輕聲細語地重復一遍,或向全班提出問題後,有意地停頓,暫不要求誰來回答,只需考慮。(3)教師講到主要詞語或句子時運用高音以避免學生精力分散,運用這一技巧淹沒學生的吵鬧聲。如果學生是竊竊私語,這辦法效果很好。(4)教師通常課都運用高音教學,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高聲教學有力且富有刺激性,許多真正教學好的教師常運用柔和的聲音。似涓涓清泉,注入學生的心田。(5)運用誇張的聲音,過高或過低的聲音聽起來都顯得「虛假」,無論教師怎麼改變聲音,都應該在邏輯上與講課的內容保持一致。教師可以運用幽默、笑話等寓於講課之中。(6)教師沉默頃刻以待維持秩序或回答學生的問題。3、 任務導向,是指把多少課堂時間用於教學。教師用於教學的時間越多,學生學習機會就越多。在課前課後,教師都應自問:我講課、提問用了多少時間?鼓勵學生咨詢或獨立思考用了多少時間?我組織教學並使學生做好學習准備用了多少時間?我評估學生行為用了多少時間?如果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於教授切題的內容,而不是先把時間用在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過程和教材上,然後才讓學生獲得教學內容,相比之下,在他的課堂上學生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與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成功率可能更高。問題2:有效教學的新方向是什麼?怎樣開發課程有效教學的資源? 一、有效教學的新方向: 有效教學的歷史實踐和相關的理論研究已經顯示出一些新的方向:「隱性學習」、「體驗學習」、「研究性學習」。其中「體驗學習」是一個基本的發展方向,廣義的「體驗學習」可以包涵「隱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問題教學」、「設計教學」、「發現學習」、「嘗試教學法」、「自學輔導教學」、「有指導的自主學習」等等已經隱含了「體驗學習」的基本理念。 二、開發課程有效教學的資源:1、教材資源 課改的中心就是促使學生主體性的全面發展,課程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抓住了這條線,就找到了實施新課程的鑰匙。具體而言,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全面發展出發,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建立起立體的目標框架:在完成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讓學生在探究、體驗、交流、分享、相互激勵與碰撞中發現知識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在頭腦中自動生成知識,完成有意義的建構;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及時引導,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幫助,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學生樹立民族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發展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即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整合教材資源,優化教材體系。使教材為我所用。 2、教師資源 教師開發教材資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是教師的智慧和創造。對教材資源的真正獲得不是從已有的物質資源中得來的,而是用智慧和創造換來的。一個充滿智慧和創造的人,只要換一個角度,換一種眼光就能讓他掌握的每一件東西變成課程資源。因此可以說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靈性、活力、智慧和創造性都能在自主整合課程資源方面得以充分的展示。 3、信息技術資源 信息技術能向學生提供並展示多種類型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等,並能靈活選擇與呈現;可以創設、模擬多種與教學內容適應的情境;能為學生從事數學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個體展開面對面交流。信息技術是從根本上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充分加以應用。 4、社會教育資源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應當積極開發利用社會教育資源。例如,邀請有關專
Ⅹ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應如何組織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更具體的說: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構築認知沖突,激發求知慾望;組織知識體系,達成教學目標;注重激勵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從而組織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備課是組織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和骨幹,只有課前精心的准備,在課堂40分鍾里才能經受住學生的考驗,才能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否則,教師會應接不暇,手忙腳亂。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課前要了解到學生對圓有無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學生是否會用圓規畫圓。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將用圓規畫圓作為重點,而是適當地把他們引領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畫指定大小的圓。
課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做到粗中有細,富有彈性。所謂的「粗」是指明確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描述出課堂情景的大體輪廓,在各環節為學生的互動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所謂的「細」,也就是預想每個環節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可能產生哪些不同的思維,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為感悟0.2與0.20大小相等時,出示了一個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紙,其中20格塗了顏色,教師用一個問題「可以用哪個小數來表示?」讓學生在說理中弄清楚0.2=0.20 ,但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這樣的預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想像、思維獲取新知,這樣的學習不是更有效嗎?
二、組織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教學中,要改變以前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樹立全新的課程目標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課程功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在自主建構中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判斷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後一定是個長方形」時,我把這道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足夠的證據。學生在翻閱書本、低聲討論後,自然分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組。爭論開始了,認為正確的同學提出,書上就是這樣說的:「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認為錯誤的同學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也可能是個正方形,練習冊上就有這樣的題。認為正確的同學反駁: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展開後還是長方形。大家的意見開始趨於一致,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時有一個同學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圓柱側面展開後也有可能是個平行四邊形。他同時展示了他用紙做的圓柱側面,果然是個平行四邊形。受他的啟發,有的同學還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後可能是個不規則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