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河北省博野縣博野鎮第二中學 徐會芬
一、課堂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
基礎教育的歷史課應該有教學目標,但問題是目標設定的依據是什麼,如果按照過去的觀點,老師應主要依據教材和教參確定教學目標。這樣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是無法顧及到的。以新課程理念來看,這種設定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主體,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必須依據《課程標准》中的「課程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而且設定的過程固然應該考慮教科書提供的內容及其所能訓練的歷史能力體系,但是更應該考慮學生的狀況,學生也是設計目標的主要依據之一。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准確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和認知水平,尤其要緊緊圍繞有利於學生終身發展而設定目標。隨著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是完全正常的,其正確與否取決於是否符合學生實際,取決於有沒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熱情。就像下象棋,起手總是「胸有大局」,不拘泥於一子的得失,總是根據「局面」的具體情形,隨時靈活調整每個棋子的落子方位。有時,他想在「此」布一小局,可對手干擾,不得不調整到「彼」布局,教學亦是如此。
二、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的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至少應分出兩個局面,一層是總目標,即課堂目標;一層是具體目標,即學段目標。一切具體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應該考慮課程目標的要求,但學段目標則是應由教師開發。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即是教師實施的對象,更是教學的主體。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一切,學生的未來,如果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存在,學生沒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扮演主角,教學目標又何以能夠得到實現?因此教師的職責就是引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開放性原則。如果說創新是現代教育模式的靈魂,那麼開放性則是必然的表現形式。教學點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塑造學生的崇高人格。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但要目中有「史」更要目中有「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發現和交流,多提供史實,少給結論或不給結論,提供方法或敲門磚,忌給學生設置思維圍牆。當然教師的「導」也不應忽視,即使是放羊也應該把學生引到水草豐茂處,而不是貧瘠的黃土地,更不是把他們圍在水泥場里。「導就是啟發、點燃。
3.多樣性原則。雖說教學的終極目標一致,由於施教班級的差異,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其實,就是同一堂課教學目標也應是多樣的,同樣的班級在同一堂課中,不同的學生慾望的教學目標也不應相同,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因人設標,分類推進,方是科學之原則。
4.漸進性原則。教育部頒發的《歷史課程標准》無疑是歷史教學的「綱」是歷史教學的總目標,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但是這樣一些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課堂中也不能定真么多、這么高的目標,否則是曲高和寡,定了也白定。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也有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的過程,「高大全」式的課必會弄巧成拙。
5.生成性原則。每一位老師在課前都要反復斟酌確定教學目標,但是智者千慮,難免一失,當他走進那充滿生氣和變數的課堂的時候,往往會發現有的既定目標是「閉門造車」。因此,課堂目標不是刻板的東西,應該適時調整,筆者認為這種調整便是一種靈動、一種智慧。
6.激勵性原則。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除了由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教師的及時點評和激勵。曾有這樣一則發人深省的報道:一個初始為一般的小孩,在幼兒園、小學乃至中學階段,成績平平,甚至屢遭挫折,但是他的母親從未放棄,每一次挫折後這位偉大的母親都要從孩子身上找到閃光點並予以放大,幫助孩子拋卻自卑,撿回自信,最終,在母親的不斷激勵中,這孩子考取了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事實上,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自尊心的保護、自信心的激勵,只有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地評價和激勵手段,才能保證次目標和終極目標的實現。
『貳』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分類可以有幾種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參與—體驗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① 理論基礎:音樂美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以審美體驗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情感喚起——定向激趣階段,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階段,情感外化——創造階段.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即感知體驗理解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的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④
實現條件:參與—體驗模式的實現條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為諸如何時讓學生參與教學,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有效利用參與活動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精心設計的.
⑤評價:第一,該模式的優點在於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力,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參與
(歌唱、演奏樂器、律動、表演、創造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發揮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願望與能力.第三,參與—體驗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情感交流,培養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該模式也有利於課內外結合,把音樂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家庭.第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很受學生的歡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審美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① 理論基礎:情知教學論、現代心理學理論和以此為基礎的 「暗示教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通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陶冶、升華,身心協調成長,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幾個步驟.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體驗階段,可通過參與各種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總結轉化階段中,教師要作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統一,並使這些情感體驗感受得以轉化為理性認識.
④
實現條件:這一模式中教師是學生情感的 「激發者」和
「維持者」,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並把音樂器材、教具、教學環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一起進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的情感和促進學生認知的目的.
⑤
評價:這種在情境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由感受而動情,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實踐.把認識與情感統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認識過程的情感因素,與單純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為模式
是以動作的和心智的技能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示範—模仿教學模式,行為—輔助教學模式等.
1.示範—模仿教學模式
①
理論基礎: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使人類經驗得以產生和傳遞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把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技能學習著重與學生行為習慣的控制與培養.學習理論是技能學習的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動機理論、強化和反饋原則、主動練習原則、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原則、整體學習與部分學習原則、學習遷移原則等,都是技能學習應該遵循的.
②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定向階段,以教師對技能的示範為有效的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參與性練習階段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經過模仿、糾正、重復、改進,形成正確的技能行為反應.自主練習階段發生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或操作要領後,學生加大練習活動量,進行自主練習.遷移階段是對模仿的進一步深化,指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與操作要領之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於新的學習或創造性的活動中,即形成了某種音樂能力.
④
實現條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學生自己練習的結果,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量相對較少.
『叄』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
一、熟知目標 明確方向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大腦,對教學內容起著支配作用,對課堂效果起著檢驗作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就失去了方向,教學組織就會混亂。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對教學目標了如指掌:三維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難點是什麼,這些目標將在哪些教學活動中得到實現。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確目標的層次性,即分清基礎性目標與提高性目標及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如在《分數除法三》中,基礎性目標為:能找出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式解答分數除法的問題;提高性目標為:能正確列式解決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二者是遞進的關系,只有在基礎性目標實現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提高性目標的探究。
二、層層推進 強化基礎性目標
基礎性目標往往歸屬於「四基」內容,即基本經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常是教學的重點,必須進行強化,才能為學生的認知結構打好基礎,為突破難點做好知識儲備。而一些老師往往認為基礎性的知識太簡單,不下功夫學生也能懂,不如多花些時間探究難點,這其實是個本末倒置性質的教學誤區。基礎不扎實,大部分學生很難聯系「四基」來解決新問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在《分數除法三》教學中,先利用已有知識復習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再改變題中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嘗試解題,最後在交流中明確分數乘、除法的解題方法一樣,只是求數量關系中的積用乘法,求其中一個因數用除法。在由扶到放的引導方式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層層推進,逐步達成基礎性目標,突出教學重點。
三、注重目標實施的整體觀
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應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目標之間沒有嚴格的分界線,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設計要從整體上體現教學目標的有機整體性,可以從四個方面把握:1、教學整體結構突出層次性,如《分數除法三》中,先復習分數乘法應用題,再學習分數除法應用題,然後把二者進行比較,最後到綜合應用,層層推進。2、注重提問的邏輯性,從是什麼、為什麼到怎麼樣,讓學生在緊湊的思維中把知識學透徹,完善認知結構。3、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與形式的多樣性,做到由易到難,由形象到抽象,結合內容將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與書寫融合在一起。4、充分發揮過渡語的的銜接作用。圍繞目標,通過引導語和每個環節的及時小結將整個教學結構連成有機體。同時要關注學生的交流,自然地用學生的回答完成過渡。
圍繞目標而設計,緊抓目標來教學,熟記目標於心中,有的放矢,在優化教學目標中提高課堂效率,值得我們不斷研究。
『肆』 怎樣設計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目標
美術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美術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貫徹「二期課改」精神,促使美術課堂教學按照「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進行改革的實踐中,為落實素質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思想,按照《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將小學生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二期課改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一步改進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依據課程標准,切實貫徹「兩綱」精神,整體設計教學目標
首先是加強教學目標的均衡性、人文性與發展性。美術教育擔負著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審美能力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根據課程標准、「兩綱」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整體設計美術課堂教學目標,要以審美教育為主線,發揮美術教學中思想品德與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時,人格得到逐步完善。同時,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發展情況,落實分階段的目標要求,低年級要重視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能運用簡單的美術工具開展造型游戲等;中高年級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欣賞基本能力與表現方法的培養。教師要認真鑽研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的和任務,掌握各年級教學要求,弄清各年段之間的層次遞進關系,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出學期教學計劃和安排好教學進度。
加強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層次性和統整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明確、具體、恰當,突出學科特點,符合教材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體現「兩綱」的層次性。要針對教材的不同內容和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好具體的教學實施目標,關注學生對提高美術素養的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單元中都要注意突出重點目標和落實基礎目標。還要注意適應學生在美術學習上的不同基礎、愛好和個性特長,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使一般的學生和有美術特長的學生都能夠明確各自發展與提高的方向和目標。
合理使用教材,有效融合「兩綱」內涵,科學處理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標准以及「兩綱」內涵,合理使用教材,結合並發掘教材本身的內涵價值,落實課程的審美教育、三維教學目標。根據實際,對美術教材中內容過於淺顯和繁雜的內容(如範例畫和步驟畫),作適當的補充和調整,挖掘內容主題中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含義;要正確處理知識技能與設計創造的關系,根據相互輔助關系,在比例上作必要的調整處理,並注意寓知識技能於設計創造之中,使知識技能與設計創造同時並進,注意相關教學內容的合理整合。
結合兩綱實施要求,科學地選擇和開發美術教學內容。重視對美術學習內容的整體設計,有重點地選擇教學內容,建設有特點的美術課程。要加強繪畫教學的基礎性和生活性,重視小學低年級對寫生的啟蒙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繪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高年級要強調基礎寫生的基本要求,適當安排速寫的內容要求,要加強民族民間藝術的教學,包括中國畫、書法、剪紙、陶藝等,增加學生喜歡的各種動物、人物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內容,以感受祖國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
激勵主動學習,注重審美實踐體驗,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
立足主動參與,通過創設各類有效激發學生學趣的教學情境,自然融合「兩綱」要求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美術基本技能的掌握。通過有序操作、有趣的方法講解、嘗試、反饋,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演示,加強學生課堂作業的過程指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步學會基本的美術表現方法,理解內容主題的知識和方法、提升情感態度的同時生成正確的價值觀。凡是學生在技能實踐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渠道,加以具體指導;對優秀作業、獨創性作業要予以及時肯定。在學生創作畫或進行課業製作的過程中,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作業效果情況,要兼顧美術特長生和有困難的學生,特別要熱情、耐心輔導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習任務,輔導學生學習美術的方法並糾正不良習慣。
重視審美實踐體驗活動,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美術教學必須要設計好審美的實踐活動,注意通過審美體驗,使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提高。審美教育要貫穿於美術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模仿、設計、創作和評價,注意引導學生以實踐為渠道,以體驗為形式,以交流為載體,來認識美、感悟美、塑造美,通過動手實踐,把形象的組織,色彩的設計都通過自身的審美實踐反映出來。其次,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審美因素,講究教育的藝術性,「寓教於美」、「寓教於樂」,如繪畫課,教師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按學生特點,有效引導學生理解線條美、色彩美、構圖美和意境美。還要注重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滲透自然美,家鄉美,祖國美的教育,體現「以美育人」。
引導快樂求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與學的方式
重視與信息技術整合,改進美術知識技能的教學方式,拓展美術教學的功能。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范圍與信息積累中,運用導向性、啟發性、思想性的直觀形象,通過構思—藝術加工—完成美術作品的實踐學習中,對學生進行直觀地創作啟迪,鼓勵學生想像創造,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認真備課和積累資料,注意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在視覺反映效果方面的特長,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提高教學現代化水平。如小學毛筆彩墨畫和中學中國畫教學中,除教師的示範外,還可通過信息技術方式反映欣賞、板畫、板書過程,可反復邊講邊示範,提高教學效果。在指導學生進行命題創作時,針對設計製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演示方法,或用信息技術反映原版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觀摩,用技術啟發學生想像,開展創造性思維,以此培養藝術的形象造型能力。美術教學要盡量採用直觀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和網路資源,用現代化手段演示講解,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益。
要以學生快樂成長為本,優化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鼓勵學生以探究性方法主動自主學習。組織學生進行「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等學習活動,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講故事、猜謎語、念兒歌、做游戲、搞競賽、辦展覽和多媒體課件製作等活動,以創設情景來激發興趣,增強美術知識和技能練習的興趣性。在體驗操作練習時,要始終貫徹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不斷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促進可持續發展,創意新穎作業表現方式,實施激勵性評價
以培養學習興趣、鼓舞創作熱情、開發創新潛能為目的,靈活採取多元化的過程性、激勵性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地完成作業。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指導實施綜合評價,並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在作業批改中要發現和積累一些優秀作品,建立學生檔案。對於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結合常規作業進行指導滲透,對於學生作業中有獨創性,有創意思維的要給以及時表揚和肯定。結合課程建設和拓展型教材使用,鼓勵學生特長發展,允許學生在繪畫、速寫、兒童畫、書法、陶藝等選擇中一項技能進行分階段、提高性練習,對達到較熟練程度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特長認定。
通過校園文化制度建設,鼓勵學生美術的特長發展。創設條件,搭建平台,舉辦學生個人畫展,使優秀學生進步更快。也可定期舉辦全校性的美術作品展覽,使大部分學生的美術作品獎勵性評價,讓美術學習成為學生全腦開發、素質和諧發展的載體。還要善於發動和鼓勵學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來進行美術學習的製作活動,既補充配套美術材料的不足,也進行環境保護的現代教育。
不斷拓展教學視野,豐富教材內容,開發多樣性教學資源
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條件。美術專用教室,存放教具、工具材料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櫥櫃或場所,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實物投影儀、錄象機、DVD機、版畫機等;相關美術欣賞掛圖、教學磁帶、錄象帶、多媒體電腦軟體,足夠的美術教學工具書刊、教學材料、美術畫冊等資料,要保證硬體的更新和軟體的配套。注意提高美術專用教室的效益作用,力求使每個班、每節課都能進專用教室上課。
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資源,課內外相結合,統整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軟體資源。古今中外的經典美術作品欣賞教學,可採用觀賞、講座、相應的技能練習等形式用主題研討、感悟交流、參觀寫生等形式豐富教學的實施內容。盡可能組織學生到美術館、博物館觀摩學習,讓學生在更優越或真實的環境中欣賞繪畫、工藝、建築、書法、攝影、設計藝術等。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路獲得最新美術資源,注意加強藝術間的綜合,開發美術的新材料與新技法,創設條件,克服困難,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創造能力。
建立美術教研組,推廣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美術教學的整體水平。參加教研活動,積極研究教材,開展課題研究、課堂教學觀摩評議、交流經驗、寫生考察等藝術實踐和新技術、新方法的業務培訓。
望採納
『伍』 小學課堂教學目標設定要細化。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D3%EF%CE%C4%BF%CE%CC%C3%BD%CC%D1%A7 語文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0%A1%D1%A7%CA%FD%D1%A7%BF%CE%CC%C3%BD%CC%D1%A7
數學
英語:
一、問題的提出 教學目標是構成一堂好課的第一要素,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應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具有導向作用,教學者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進程。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揮棒」,是所有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 隨著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評價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進。然而,跳出課改看課改,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英語課堂仍存在著諸多的誤區,如:對教材的實質內容理解不透,教學目標定位不準;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沒有為教學目標服務,且常流於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只注重表面,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等等。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中,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應為了學生獲得語言能力而設計,如果這些活動缺少了應有的教學目標的指向,活動的主題偏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重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新課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首先應符合新課標。新課標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堂課中,我們應該把上述目標具體化,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三維目標」來表述,即「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通常在一堂英語課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學目標教師都會努力去落實,但後兩個目標常常被忽視。在有些英語課上,教師的目光總是停留在某一知識點的教學上,反復圍著目標知識,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求學生能將知識點爛熟於心。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教學中屢見不鮮。 案例一:這是一節三年級的新授課,教學內容是學習關於顏色的英語名稱。教師在運用圖片進行單詞和句型教學後,接著教孩子們唱歌曲Colour Song。教師先用錄音機播放這首歌曲, 「The song is very nice. Do you want to sing it?」老師笑眯眯地看著大家,「Yes.」孩子們大聲地喊道,並高興地拍起了手。看孩子們的積極性那麼高,老師也被感染了,非常投入地開始教唱歌。首先,她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的簡譜,接著讓他們一句句學說英語歌詞,又親自一句句教唱,然後又跟著音樂的節拍唱、分男女聲唱、小組唱……孩子們應接不睱。教唱英語歌的過程整整持續了20分鍾,課也在歌聲中結束了。 分析:40分鍾的時間里,有整整20分鍾學生是在學唱歌曲中度過的,後半節課幾乎成了一堂音樂課。這讓我們懷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是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還是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如果教師能合理安排唱歌的時間,學唱之後能為孩子們創設更多運用語言的情景,並在活動中讓孩子們學會得體使用所學新知識,那這堂課中我們的學生將會學得更精彩。新課標呼喚:英語課堂應該是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快樂的,又是踏實的。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 教學目標的設定應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起點,在設計任何學習活動時,我們必須關注學生的實際,努力使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太關注知識的掌握和課堂教學的環節,結果忽視了對教材的深層挖掘和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教學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誤區,低效率是這種課的致命傷。 案例二:這是PEP教材(Book1, Unit4)一堂關於動物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單詞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7個單詞,並通過TPR活動,聽懂會做Act like a dog/monkey…一位個性活沷的年輕教師這樣進行她的教學: [教學目標] 1. 聽、說、認讀單詞dog, monkey, ck, panda, cat, rabbit, pig。 2. 通過TPR活動,聽懂會做Act like a dog/monkey…同進鞏固所學單詞 [教學步驟] 首先從「聽聲音、猜動物」游戲引出本課的7個新單詞,學生跟讀,學做TPR:Act like a dog/monkey… 接著教師圍繞這7個單詞和Act like a …進行多種活動的反復操練:聽錄音模仿、學生個別做動作、集體做動作、人機互動說單詞……並允許學生在教室里自由走動,說說演演最後安排了分小組表演Act like a… 分析:從表面上看,整堂課的教學,一直是氣氛熱烈,笑聲不斷,教師良好的素質、孩子們逼真的模仿、可愛的動物玩具、精彩的課件設計,都給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後檢查的教學效果也很不錯。大部分孩子掌握了7個動物單詞的讀音以及TPR活動,連平時課堂上不怎麼活躍的幾個學生,也能讀出新單詞。這堂課的確有很多亮點,但如果從整體評價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新授時間只用了6分鍾。原因是本節課的7個單詞在前一課時的Let』s talk、Let』s play兩個部分已經全部出現過,大多數孩子在課前早已掌握了本課的基本內容。如果教師沒有課件的演示和聽聲音猜動物的游戲,可能新授需要的時間會更少,而26分鍾操練,大量活動,只是為了5位學生的進步。這堂看似成功的課,至少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上是失敗的。它既不符合課程標准中對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也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性不相符。 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培養人的活動,作為一名從事這一崇高活動的小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用這樣的理念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我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如何?通過哪些更優好途徑來達成?達成度如何?相信如果我們每節課都進行這樣反思的話,一定能進一步提高自己課堂的教學水平,最終實現育人的價值。
『陸』 淺析小學語文如何在課堂上落實教學目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課程理念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理念。為體現這一理念,新的語文「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怎樣來認識三維教學目標,又如何將其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這里談談我的一些認識。所謂三維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教師要做到:(1)教學目標有新突破,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科學、全面地體現了語文課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2)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能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3)精心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力圖給學生提供「再創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語文知識通過生活化的語言,轉化成語文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悟。 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經過教學,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獲得進步與發展,使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實行有效教學,落實三維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所謂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現兩種,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傳統學習方式強調接受,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窒息了人的思維和智力,消磨了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阻礙了學生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態度,把學習轉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關鍵是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有機結合。學生採取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獲得有效的情感體驗,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使知識、文化得到積累。如學習《將相和》一課,讓學生自由組合三人小組合作表演課本內容,此時,學生便自由組成了一個整體,他們為表演好課本內容,獻計獻策,互相幫助。這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大家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主體地位得以真正體現,促進了學生的共同發展。 二、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交往傳統的教學觀把教學理解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顯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師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如課堂上,一位學生對某個問題做出了正確解答,老師仍然追問:「他回答的對不對啊?」學生則齊答:「對。」由此可見,只有交往的形式,而無實質性的內容,教師必須轉變教師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是師生平等參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舊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同時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積極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餓空間,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真正交往互動。三、注重課堂評價美國教育家斯蒂芬表示,課堂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測評。他認為,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是有效、成功的教學的一部分。可見,課堂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用它來改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成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問:「諸葛亮向魯肅『借箭』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大多數學生認為:諸葛亮能准確地把握魯肅的真誠,並大膽地向魯肅借船,沒有聰明的才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所以借船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有個別學生認為:預見大霧,預知曹操不敢出戰,這確實高明,但借船不算,因為大家都知道魯肅誠實,不打小報告,向他借船這不算什麼神機妙算。學生還因此激烈地爭論起來,一時難分高下,最終把焦點落在了教師的評價上。這位教師沒有將學生引入到事先設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出這樣的評價:「『借船』能不能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同學們各有各的理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正常。因此,大家講的都有道理,特別是後面學生的發言能與眾不同,表達自己獨特的見解,真了不起!」這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教師總會有許多鼓勵性的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會讀好的。」「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麼沒想到?你體會得太精彩了。」「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進步真大!」……可見,在課堂評價中有效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尊重學生生命發展的獨特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四、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國著名教育家華特做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論斷。」因此,在《語文課程標准》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況強調語文課程的生活化,要求進一步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如學習肖復興寫的《荔枝》、史鐵生寫的《秋天的懷念》、馬克·漢林寫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歌頌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父母關愛自己的事。學習《魯本的秘密》等孩子關愛父母的課文時,則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自己如何愛父母的。這樣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還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強烈的震撼,很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再如有的教師在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大瀑布的葬禮》等課文後,布置學生開展當地的生態和環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的活動。類似這樣的活動,把語文課堂學習和社會生活直接聯系在一起,擴大了語文學習和實際運用的范圍,新課標所要求的對學生實施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教育才能落到實處。總而言之,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只有廣大教師都能深刻認識三維目標的含義,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課程改革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進行。
『柒』 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首先明確三級目標:教學目標、學科(課程)目標、課堂教學目標
一、不同歷史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
A、建國初—60年代
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雙基」教學
B、60年代中——70年代末
不僅要加強雙基,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加強雙基,培養能力
C、80年代初——80年代末
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能力,還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D、90年代初——90年代末
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發展
E、21世紀初始
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從這樣的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目標的認識一直在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目標不斷地豐富,不斷地提高要求,這是時代的反映,歷史發展的必然。
二、課程目標與課堂目標的分析
我們要注意的是上面所列舉的目標指的是不同歷史階段的數學教學(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指學完這一門課程應該達到的目標,而並不是在學習這門課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達到課程目標中所規定的目標,更不是每一節課都要達到的目標。這里有一個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有一個一般與特殊的區別,雖然整體目標是由一節一節課的課時目標累加起來而達到的,但決非每一節課都要「面面俱到」,因此准確制定和把握每節課時目標,才能最終完成課程的目標。
在現實教學實踐中,會有一些小學數學課可以做到面面俱到——「魚與熊掌兼得」,如既強調過程又注意結果,但多數的課只能做到要麼得「魚」、要麼得「掌」,之所以兩者只能得一,除了一些主觀因素(比如教師本身)以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時間。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常量(40分鍾),真正讓學生經歷與體驗,真正讓學生獨立思考,真正讓學生交流與合作,要實現任何教學目標,時間是一個保證要素。如果我們既要強調過程讓學生體驗充分,又要讓學生落實「雙基」,往往是行不通的。事實上,有經驗的教師往往不是在一節課上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兩個方面。
三、准確制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對於數學教學目標,我們要有一個整體觀念,一方面要認識到數學教育的課程目標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大目標,是通過一節一節課的教學,一個一個單元的教學,一個一個知識領域的教學,一個一個年級的教學目標組合起來完成的。另一方面,每節課都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每一節課的課時目標是實現數學課程目標的一部分,即每一節課是對整體目標達成作出某一方面的貢獻。如有一些課可能貢獻「過程」,另一些課可能貢獻「結果」。從整體上看,過程與結果同樣重要,但在涉及到一節課時,可能會在教學目標上有所側重,這節課可能會強調過程、強調經歷、強調體驗,這樣的課常常是探索性比較強的課;而另一些課,可能在目標上更側重知識與技能的練習與鞏固,或者是注重學習某種數學思想、方法。
學生的學習也一樣,各種學習方法都有自己的獨特作用,學生學習需要經歷各種方式。這節課在強調過程上更加側重一些,更加重視一些,學生就會對結論從多角度、多層次、多種感覺上去理解,對結論產生的理解會更深透一些,而下一節課可能是「雙基」的落實做得更好一些,這就可能會對結論掌握的更加牢固,技能更加熟練,但總體上說,學生的「營養均衡」,這就達到了數學教學的課程目標。
我們在制定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時,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終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動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熱情、學會學習、相互尊重、誠實待人等等。同時我們更應該注意到在新課標中,用來闡述目標的動詞有二大類:一類是用「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目標動詞;另一類是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這兩類動詞著手,我們可以把課分成兩類:一類更側重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另一類更側重過程性目標的實現。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更側重」,事實上任何一節課都會有知識與技能目標以及過程目標兩個方面,這兩類目標從理論上說是辯證統一的,在一個單元或更長的一個教學時段內也是沒有沖突的,但在一節課中有時會有矛盾,因此我們在考慮課時目標時,應注意「更側重」,否則就可能會出現兩類目標都不能很好達到的現象。
在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常常有許多想法非常好,目標十分豐富,但當進入課堂真正與學生交流時,就會發現很多設想只有在「理論」上可以實行,實際上難以達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學會用「更側重」的方法確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捌』 教學目標是哪三個目標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8)小學課堂教學目標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分解、細化了的一小部分。當完成和落實了每一個課堂小教學目標的同時,課程需要關注的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課堂教學目標在45分鍾之內,是可以達到的。不是理想目標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常常被人們簡化為:「教學目標」。
『玖』 課堂教學目標如何定位
文/ 張麗教學是有目標的行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或標准。教學目標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教師就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的定位。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定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教材內容,明確大綱要求,從教學的整體功能出發,考慮教學目標的合理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對教學目標進行准確定位呢?通常來說,首先要依據《英語課程標准》對教學目標的描述,即基於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緯度的目標,設置每個單元的總目標。其次,合理分配課時後設置每個課時的目標。最後,按照科學的流程,再將課時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活動目標。本文將從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和活動目標三方面對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學目標的定位進行分析和闡述。 一、縱向分析,橫向聯系,按照教材梯度定位單元目標 縱觀《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主題,並且每個主題往往都會在教材中反復出現。因此,我們在設置單元教學目標時,可以按照年級的不同和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本著長遠性原則,設置連續性的單元目標。 以「水果」話題的教學為例,這一話題在《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 Part B, Unit 4 Goodbye Part C, 4B Unit 6 Buying fruit Part B中均有涉及,根據學情分析以及教材的設計編排,我們可以在各單元目標中這樣定位「水果」話題的教學目標: 《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分清水果的單復數形式,使學生能夠理解單數可數名詞與不定冠詞a / an搭配使用,復數可數名詞與some搭配使用。 《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4 Goodbye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用句型This is a / an...熟練地介紹水果的單數形式。 《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將水果類單詞運用到「買水果」的情景中進行口語交際,能夠拼寫水果類單詞。 從總體上來看,《牛津小學英語》這套教材單元目標的分布呈螺旋上升狀態,而《英語課程標准》的五個維度目標也是在這樣的螺旋上升狀態中通過教學生成實現的。因此,教師在設置各單元目標時要基於理性的考慮,要對教材進行縱向分析和橫向聯系,要按照教材的梯度定位單元目標。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去粗取精,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定位課時目標 各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達成的基礎,而各個課時目標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因此,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一個課時中就去完成一個單元的目標。如《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的教學包括以下幾個課時:第一課時A板塊是圍繞「購買水果」的話題而展開的對話語篇,第二課時主要學習B板塊中的水果類詞彙,第三課時C板塊學習「購物」話題的主要句型等語言項目。根據以上各課時內容的具體安排,第一課時的目標應定位於根據單元話題在整體上理解對話語篇、初步了解「購買水果」的相關知識、初步理解相關語句和語言項目。其中,語篇理解是中心內容,對於在A板塊語篇中出現而在B板塊中不再出現的詞彙,應該在第一課時的語篇學習活動中進行突破;而對於在A板塊語篇中出現但同時又是B、C板塊中需要重點突破的詞彙和句型等,則應定位在「初步理解和感悟」的層面上。第二課時應將B板塊的水果類詞彙和C板塊的「購物」話題句型作為重點學習的內容。因此,運用這些詞句和語言項目圍繞話題開展相關的語言交流活動,則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第三課時主要圍繞單元話題的其它幾個活動板塊開展更高層面的教學活動。因此,將前兩個課時形成的相關語言技能向相關語言能力轉化則應該是第三課時的教學目標。 既然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要分為幾個課時來進行,那就意味著我們在幾個課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後才可能將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實現。因此,在課時目標的定位上,我們應當體現層次性和側重性。比如,如果將語篇學習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那麼語篇中涉及到一些較難掌握的新句型便不應該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掌握和熟練運用,而只能要求學生理解該句型應該在何種語境下使用。又如,即便將詞彙和句型的學習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們也不能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要求學生完全掌握這些詞彙和句型,因為掌握這些詞彙和句型是整個單元的目標。如果要求學生在第一課時就全部掌握到位的話,那後面鞏固和操練的課時也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三、立足學生,關注實效,有的放矢地定位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落實到課堂中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目標,而各個教學環節的目標又可以基本定位在一些語言知識或語言技能在具體活動中的落實。活動目標的關注點應該是該活動的有效性。還是以《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 Buying fruit為例,我們在進行「購買水果」這一活動時,應該首先考慮學生對此話題的熟悉程度以及他們對這一話題的哪些內容感興趣,他們還需要了解些什麼等,並以此為依據來設置各環節目標中的側重點。 學生是靈動的生命個體,所以為之服務的課堂也必須不斷調整,但「基於學生的發展,關心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主題是不變的。因此,在具體的操作和定位中,「感受——體驗——實踐」這一課堂的「三步曲」是我們為教學活動目標進行定位的有效思路。 四、結論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基礎,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標尺,也左右著課堂教學過程,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課程繼續前行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單元目標、課時目標和活動目標的邏輯關系,科學定位每個階段的目標,無疑是英語教學重要的課題之一。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洛社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