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論文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論文

發布時間:2020-11-27 04:03:32

『壹』 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論文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有針對性地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課堂,為學生今後發展打下基礎。為此,教師應在認識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採取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措施。
小學語文課堂高質量問題措施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偏重於講解理論知識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採用傳統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應用單一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講台上辛苦地教學,學生則處於被動聽講的位置。該教學方式違反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難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教師片面地重視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阻礙著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課堂氣氛非常沉悶。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2.課堂設計不合理
教師在講解相關內容之前,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採用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從而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由於受到教師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教師無法設計出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教學方案,無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此

『貳』 小學語文優秀論文題目

語文教育即我國的母語教育,語文教學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新課標實施以來,小學語文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以下是學術堂整理的20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題目」,為大家展現語文教育研究熱點。
1、淺論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2、探究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3、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分析
4、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
5、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6、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幾個誤區
7、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應用淺探
8、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9、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0、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成長式評價的研究
11、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12、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應注意小升初語文內容的銜接問題
13、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14、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想像能力
15、關於「包容教育」的理性思考
16、探究制約學校教科研發展的因素
17、對合作學習熱的「冷」思考
18、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說真話訴真情的幾種方法
19、新課程理念下作業與課堂教學的和諧統一
20、談「對話式」課堂教學

『叄』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淺談如何利用繪本指導低年級

讓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繪本的魅力,愛上閱讀,則是每個教師需要思考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淺析一下對低年級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的思考。
一、轉變教師角色,尋找給孩子講故事的感覺
著名特級教師蔣軍晶在研究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多次感嘆現在的孩子大多在一個缺失講故事氛圍的環境中長大。他遺憾地指出:不僅孩子的父母不會講故事,就連老師也只會一味照本宣科,導致孩子從小缺失故事心,童話心。因此,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指導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努力尋找一種爸爸媽媽坐在屋檐下講故事的感覺。如:在指導《猜猜我有多愛你》等情感類的繪本時,教師應該營造一種親密的情境,把自己當做故事的主人翁將故事娓娓道來;在指導《蚯蚓日記》等輕松詼諧的繪本時,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小蚯蚓,給學生講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並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了下來。講到動情懸疑的地方,教師還可放慢節奏,跟學生互動交流,增加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減少閱讀功利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興趣就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一個人閱讀一本厚重又晦澀的書籍對他們來說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會養成怕讀書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激發並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十分重要的。繪本本身的圖文並茂就足以吸引學生把它從頭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導學生精讀一本有價值的繪本,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安排教學。
1.學會觀察發現,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發現美。」低年級的學生擁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也就擁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在繪本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圍環境的變化等,然後去猜測他們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圖。例如,教學《我媽媽》時,作者在「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中的配圖很有意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媽媽背後那些花盆裡都長出了什麼?為什麼作者要這么畫呢?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就一翻而過,忽略了作者為了想要表達「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畫了一幅很有創意很美麗的畫。在教師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時候,學生會在慢慢觀察中培養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繼而,學生就會更加熱愛閱讀、熱愛生活。
2.引導猜測想像,培養孩子發散性的思維
故事的魅力就在於它引人入勝的曲折性和情節性。一本好的繪本也會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節。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中,巧妙地抓住繪本的轉折處,設置懸疑,讓學生去猜測,就更能增加繪本閱讀的趣味性。在教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時,可以讓學生根據上文來猜測接下來小兔子將要說的話,並讓學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氣和動作說一說、演一演,不僅增加了課堂氣氛的活躍性,也激發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學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時,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獅前可以讓學生猜猜它怎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覺得故事會怎麼發展?學生猜測完後,教師再繼續講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獅,學生會讀得更有樂趣。在繪本《蚯蚓日記》教學結束後,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或仿寫故事,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對這本繪本的認識,還開動了他們的小腦袋,進行了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張開了想像的翅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遨遊天空。
三、多元評價,指引孩子閱讀的方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因此,在繪本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分利用評價的作用引導學生走上熱愛閱讀的道路。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學生復述故事,猜測情節時,教師應該以鼓勵評價為主,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並根據教師的評價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同伴的力量,利用學生間的互評來引導學生正確感悟繪本的主旨大意。課後,教師可以利用親子閱讀中家長的評價,給學生閱讀充分的肯定和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感悟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是一件可以受人賞識的事情。例如,在教學繪本《獾的禮物》時,教師可以利用有指導性的評價語引導學生對死亡的正確認識,盡管獾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讓學生互相評價他們對獾的認識。最後,可以讓學生將《獾的禮物》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評價自己的這個故事講得是否感情投入、語氣得當。利用多元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感悟讀物的同時,也可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多角度、有創意的理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肆』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在實施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還大有市場的今天,在目前素質教育還難以攻破應試教育這塊「堅冰」的情況下,如何在這場較量中求得生存與發展,這是擺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教育要「松綁」,學生要「減負」,但教育質量要提高,「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少吃草」,這於教育一線的所有教師而言確實是一個大難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現實背景下,教育界給自己提出「教學的有效性」這一研究課題,在我看來實在是極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舉。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鍾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會」),掌握學法(「會學」),且學得快樂(「樂學」),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值得研究。
所謂有效性,顧名思義,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產出之比,以較小的投入,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大的教學效果;效益是產出、收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化發展。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老師,我有一些這樣的思考:
一、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師上各種公開課前,不是先研讀文本,而是先從網上尋找相關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襲他人的教學設計;平日里,個別教師撰寫教案視《教師用書》為至寶,甚至完全依賴《教師用書》,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實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應該這樣去做:每每鑽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應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繫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繫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於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並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們先應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於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們還應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課本上做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於重點詞句的含義理解的預設,更應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瞭然於胸的基礎上,接下來我們便可以打開電腦搜集資料,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鑽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正確設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最佳的教學設計換取最大的教學效益。這個過程中,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好問也應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
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
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引導。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於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靈活地採用激勵式言語評價、導學式言語評價、明理式言語評價、幽默式言語評價等。最好能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或富有情趣的評價語 ,讓學生聽而不厭,學而不倦。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地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並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在特級教師的公開課堂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們這樣對學生的真誠的贊許,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得體。其三,我們可以嘗試實物評價,可以贈送有象徵意義和紀念價值的小物品,一支書簽、一片楓葉、一顆種子、一幅書法作品、一樣教具,都會燃起學生的希望和期待。另外,語文評價應加強形成性評價,《語文課程標准》建議:要「採用成長紀錄的方式,搜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積極性評價的過程中,還要有全人觀念,評價的內容應具有廣泛性,使評價從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應重視對學生進步性指導,給予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認識的提高,情感的發展,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伍』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現在的語文課堂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拿閱讀教學來說,一個是內容太多、太雜,老師駕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於是無論是「西瓜」還是「芝麻」統統都要撿,「眉毛鬍子一把抓」來個一網打盡。一個是教學過程太繁,太復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另一個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勢必削弱了語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語文的魅力,導致語文應用能力不強,同時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向40分鍾要質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保障。上完一節課後,我們每個人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其實,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新的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什麼是務實高效?課堂應該實在一些,要盡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課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可以說,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認為:
一、「潛心會文本」——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前提。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閱讀互動的三維結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什麼是「文本」呢?語文閱讀教學中所說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語文課文。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在現代化技術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許多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製作課件等教學輔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拋在了一邊,上課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學參考書看一下,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實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質兼美,意蘊深遠,作為語文老師,首當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靜心凝神地加以研讀。教師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本,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們聽過不少優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沒有華麗,只有朴實;沒有太多精美的課件,只有書本與粉筆,而我們每一個聽課的老師卻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其中,隨著教者在課堂上的引導,或喜或悲或樂或怒,彷彿置身的不是課堂,而是走進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試想,如果教者自己沒有對文本很深刻的領會,又如何能使聽者走進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與文本對話,才能重拾文本的美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心解讀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確解讀文本。正確解讀文本就是指能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通過鑽研教材,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麼」,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首先要「鑽進去」,依據《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後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只有正確解讀了文本才可以把課文的精要提煉出來,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巒理事長所說的課堂教學中「兩化」和「三多三少」的問題。
(二)、用心解讀文本還應做到多元化地解讀文本。大家也許都聽過「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這句禪味十足的話吧。聯系我們的閱讀教學想一想,面對課文,教師的「杯子」里,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裝滿了教參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麼裝得下孩子的心聲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園,教師把學生帶進這座「花園」,不僅要讓學生看到紅花,還要讓學生看到綠草。因此我們應該秉承一種欣賞並悅納的良好心態尊重學生多元化解讀文本。
(三)、用心解讀文本更應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讀文本。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從網上聽竇桂梅老師的課我學到的往往不僅僅是課文。從《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讀到了《雨果致巴特萊的信》、《告別圓明園》、《透過圓明園的硝煙》等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愛如茉莉》、《愛之鏈》等文本段落使學生對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有了更深的情感體會。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學素養更厚實,使孩子的人文素養更沉實,教師責無旁貸。
用心與文本對話,用靈魂與文本對話,從而正確地引領學生在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裡漫遊,並在其中自我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成長。
二、「精心巧設計」—— 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關鍵。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要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何謂簡單?「簡單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變繁瑣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課文內容、或離開課文語言挖掘人文內涵的教學套路,依據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突出語言的理解、積累與運用,來構建簡約、實用的閱讀教學。」
讓我來分析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於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教學環節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設計巧妙。
又如我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了三個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 2、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最後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去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縱觀許多特級教師的優秀課例,他們無一不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了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
三、「靈活用方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的保障
如何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怎樣的課堂才是務實高效的課堂?我們說只有學生感興趣、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由此看來,課堂上運用靈活的方法手段進行教學尤為重要。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
心理學認為,愉快的環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賴。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更有利於知識的生成。因此老師要運用語言、課件、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生以一種自由、放鬆的心態投入學習中。然後再通過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逐步引入課文深處,讓他們不知不覺中進入深層次的學習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探索知識,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中來,為實現高效課堂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 將小組學習落實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現今課堂上主要的學習方式,已為廣大教師所喜用。小組學習中的討論不是為了活躍氣氛,而是通過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真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因此設計怎樣的問題成了合作學習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討論的問題必須是高質量有探究價值的。那麼應如何設計問題呢?我們可以這樣操作:如:請同學在課堂上就某些問題進行一一討論,首先要求同桌之間相互進行講解,直至剩下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後再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第二輪討論,實在解決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在課堂上建立起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維模式。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知識無疑比通過老師講解獲得的印象更為深刻!從而為高效課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所以,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問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善於變通引導,而是仍舊反復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准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也是主觀主義與形式主義在作怪。
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
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四)、課堂練習鞏固拓展。
每節課結束,設計一些具有鞏固拓展作用的練習非常必要。好的練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無意之間進行了知識的強化和鞏固,而且一些拓展題更使學生增加了課外知識的積累,使所學的課內知識更豐富、充實。另外,設計合理巧妙的練習還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科學精神,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五)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爭創個性化的教風
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
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而有的教師感情充沛,善於以情感人;有的教師思維敏捷,注重設疑問難;有的教師嗓音清脆,通過誦讀課文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表達言簡意賅,從不經意處入手引導學生步步深入。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以趣結尾,餘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他體現了以人為本,更明確的說是尊重了學生的自主。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夠心甘情願的學習,能夠帶著興趣去學習。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陸』 如何讓快樂走進小學語文課堂論文

新世紀的前十年在試驗中走過,新的教學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老師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化,方法的靈活性和形式的多樣性,強調課堂是開放的,能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體現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語文課堂需要師生共同參與,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上能暢所欲言。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還沒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對於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心理學上講,孩子們的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它是人類行為的最強烈動機之一,其強弱與外界刺激的新奇性與復雜性密切相關,刺激愈復雜愈新奇,則個體的好奇心便愈強。求知慾是一種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究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好奇心、求知慾的產生和培養與環境刺激密切相關。豐富多彩的環境是激發和培養好奇心、求知慾的必要條件,恰恰就是這些好奇心給快樂課堂提供了充足的動力。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夠帶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課堂真正快樂起來呢?下面,我就談一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1 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快樂教學打好基礎
小學生從開始上學起就接觸語文這門課程,語文老師如果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將會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甚至抵觸心理,降低對語文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善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減少學生的壓力。比如,引入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真正對課堂知識產生興趣,集中課堂注意力,並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這種教學方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不僅能生動、形象且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教學場景和知識,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過學生對課堂的興趣。
2 利用游戲,讓課堂快樂起來
對於小學生來講,他們都喜歡玩耍,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使語文內容中識字教學這一重要卻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起來。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猜字謎的游戲,為學生設定謎面,讓學生猜漢字。如:需要一半,留下一半。猜一字,謎底為「雷」等。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收集一些字謎題目,讓他人猜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個課堂活躍了起來。
3 通過教具直觀教學,讓學生感受知識的快樂
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詞句,通過投影、錄像、掛圖等能使其情緒高漲,在快樂的體驗中學到知識。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可以通過幻燈映出小興安嶺的美景,一邊演示一邊引導學生觀察,學生邊觀察教師邊復述,學生彷彿置身於美景之中。這樣學生看到書本上的文字,聯想到幻燈上的美景,進入特定的意境中就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了。在《撈鐵牛》中,我用實物演示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重力與浮力的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學生從實驗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4 模擬情境,在快樂的體驗中學習語文
在小學課本中,涉及很多對話類的課文,故事類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採用模擬情境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鳥的天堂》後,就可以組織學生製作一些鳥類的面具,互相扮演小動物,從而幫助學生深入記憶知識,同時,模擬情境教學法還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調動學生的快樂情緒,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發展。
5 寓作文教學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在快樂中尋找興趣
大部分學生對寫作文特別煩,特別是中年級學生,剛接觸作文就像豬八戒吃西瓜――無從下口,幾乎是硬逼出來的,這樣寫作文,不但作文質量差,而且學生寫作能力得不到培養。學生對作文煩的諸多原因中,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素材積累得太少,無內容寫。針對這一點,我經常叫學生寫日記,每次作文時,我都帶學生親手去做,親眼去看,親耳去聽,讓他們置身於大自然,置身於活動中,再請學生談談哪些地方最精彩,哪些地方最值得寫,使學生各抒己見,最後讓學生想想如何表達。在四年級(人教版)第一單元學完後,要求學生寫一篇寫景的作文,好多學生覺得沒話可寫,認為自己又沒有瀏覽過什麼名山大川,有什麼可寫的呢?我憑著自己的觀察和積累,尋找著和學生共有的話題。你們常玩的地方在哪兒?好多學生說在離學校不遠的西大壩。這地方我也常去,正值春天,我順勢帶領他們到西大壩一游,去親眼目睹那裡的美景。在觀察體驗時,他們在我的指導下,個個話夾子都被打開了。在觀賞壩坡外的麥苗時,學生不僅說出了眼前的實景,還加進了自己的想像。有的說:麥浪一浪接著一浪,深的、淺的、明的、暗的,不斷地湧向岸邊。他們一路翻滾著,歡笑著,是那樣的活潑,是那樣的頑皮,是那樣的可愛……就這樣學生暢所欲言,從麥苗到小草,從野花到蝴蝶,從小溪到蝌蚪,從地上到天空,學生的互動表達好不熱鬧。這篇寫景的作文,學生不再為無景可寫而發愁,他們寫的大多是景中有物,文中友情。從而把「要我寫」轉變成「我要寫」。使枯燥無味的作文課變得有聲有色,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在體驗快樂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作文能力。有教育家說:沒有情感的教學是一種跛腳的教學,語文教師絕對不能把自己裝在套子里。教師的情緒是學生在課堂上活動氣氛的晴雨表,從教師進教室的那刻開始,學生都在關注你的表情、語氣等,如果教師把不愉快帶進課堂並明顯地流露出來,那麼這節課學生總會小心翼翼地應付,學生帶著這樣的心理參與課堂活動,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嗎?所以老師在課堂中,表情隨意一點,言語風趣一點,學生「放肆」一點,答案「糊塗」一點,當激則激,當喜則喜,當乎則乎,這樣,你就擁有了快樂的語文課堂。當然愉快教學的方法,也不僅限於此。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學生的狀態而定。
總之,一個成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正確的評價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善學、會學、樂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讓快樂課堂常伴你我他。

『柒』 小學語文怎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論文

小學語文怎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育家葉聖陶強調:「教育培養習慣。」人們也常說:「習慣決定命運。」學生學習習慣的優劣與學習成績好壞幾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抓緊抓實。在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養成幾種習慣:
①養成早讀的習慣,學生早晨到校後,要求學生自覺拿出課本,讀當天要學習的課文。
②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在課上要專心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還要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③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要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在課文旁邊做簡單批註,把老師板書的重點內容寫在課堂筆記本上。
④養成預習的習慣,語文課學生不預習,就沒辦法順利進行,所以我要求學生在上新課前,必須預習,把課文中的生字詞注音後多讀幾遍,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問題。
⑤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跡工整,行款美觀。 二、落實教學「五認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每次備課時我都要將課本內容,教參內容和材料有機重組,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我的特長確定教學方法,仔細確立教學方案,然後結合課文內容搜集適量的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我還二次備課,即課前10至15分鍾對上課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教學預設做最後思考,再進課堂。既做到了教學的實效性,又能提升教學能力。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教師必須上好每一節課,充分利用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首先在上課時師生都應做好充分的准備,不但老師要認真備課,還得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備,
除預習課文外,學生還要做好上課前的學慣用具的准備。其次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方法要得當。在上課時,先用幾分鍾的時間把上課時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學生要學習掌握到何種程度給學生做個簡單交待,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教師還要善於選擇方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學中會出現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甚至會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學生毫不客氣地訓斥一頓,或者自己被氣得七竅生煙亂了方寸,此時我們要及時調整方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取得較好效果。第三要努力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上課時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是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是課堂內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讓學生養成獨立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習慣。通過作業的檢查、批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或技能的缺陷,並加以糾正。布置的作業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適中,難易要適度要有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教師要及時批閱作業,盡量達到面批(我們是小班化教學),並且讓學生及時糾正錯題,做到錯題不過夜。批改作業時,教師還要注意學生作業中錯誤的數量和性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並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是適應個別差異、貫徹應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措施。認真輔導要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輔導要有針對性,切實落實培優補差和分層教學要求,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提高。教師可充分發揮出小班優勢。就拿「培輔」來說,我班有15名學生,經考察成績較好的學生有7人,中等成績有5人,成績較差的學困生有3人,教學中,教師把「培輔」重點放在了後面8名學生上。課堂上優先提問發言的是他們;優先面批面改作業的也是他們;得到更多鼓勵和同伴互助的還是他們。在這種環境中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熏陶和感染,成績再差的學生也一定能有所進步。
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的檢測和評價,是檢查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通過檢測,教師可以從中了解教學的效果和問題,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工作;學生能從自己學習結果的反饋中,及時獲得矯正的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和學校配合,共同來幫助教育學生。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工作,更好地發揮它在提高教
學質量中的作用。
三、抓好復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復習可分為經常性的復習、階段性的復習和期末復習。復習時要向學生提出復習的任務,明確復習的目的,分清主次,把重點知識系統化,復習時間還要符合記憶規律,最初復習時的時間間隔短些,以後各次復習的時間間隔再逐漸拉長。例如學習「日積月累」中的知識,在當天學習後讓學生背會、寫會後,第二天早讀時再讓學生背一背,再過一周再布置學生背一背、寫一寫,學生就不會對知識出現「返生」現象了。
復習時要夯實基礎知識。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先檢查背誦,古詩詞、「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課文要讓學生背得滾瓜爛熟,復習要在筆頭上,生字詞、多音字、形近片語詞人人要過關。學生容易錯的字和詞語更要反復強調,讓學生牢固掌握。
復習時要強化題型練習,要練中有導,導中有練。修改病句、關聯詞語造句、陳述句與反問句的相互改寫等題型復習時要多練,讓學生能夠熟能生巧。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比較薄弱,復習時更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復習時要選取經典課文的片斷、配套練習中的短文設計閱讀訓題讓學生練習。但要注意的是,要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精講多練,「練中有導,導中有練」,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注重習作方面的復習。首先要提前規劃。要把握課標對小學階段學生習作能力的要求和本班學生習作能力的現狀,制定計劃。習作復習見效慢、周期長,宜提前做好復習規劃,將習作復習內容化整為零,且學且練。 其次要注重技巧。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表達能力未定型,在習作復習中,要解放學生的手腳和大腦,要鼓勵學生用自己話語把自己的認識、感受、情感表達出來。老師們要把重點放在反復的修改和審題立意寫作技巧上。還要訓練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習作的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份內的事。我們都應該根據自己所長,各顯神通,共同把我們小學的語文教學質量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捌』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從哪方面找論文題目和題材

提供一些小學語文教學的論文題目,供參考。 兒童課外文學閱讀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兒童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重、地位及意義 某一位兒童作家或某一類兒童文學作品的研究 關於文學欣賞的研究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小學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研究 小學教師專業素質研究 課改背景下的語文課程發展性教育評價研究 小學識字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和地位研究 論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語文素質培養 家庭教育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影響 小學拼音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識字教學的人文教育研究 詞彙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學閱讀教學中涉及的漢語語法知識及其教學問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的邏輯知識與小學生思維發展研究 小學高年學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對策 小學作文常見病句類型成因及對策 新中國成立以後小學生作文的發展脈絡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小學作文教學方法的多元現象研究 傳統作文教學的誤區研究 中外優秀小學作文教學模式之比較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研究 小學語文學習方式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創新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途徑的研究 小學作文訓練與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小學生常見的拼音錯誤調查分析 小學生錯別字情況調查及對策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使用狀況的研究 語感與小學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與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評價研究 小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研究 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 小學生語文知識構成的研究 小學生語文作業批改的藝術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考試改革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的研究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研究 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小學語文的合作學習研究 小學語文的研究性學習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作文評語的研究 中國古典詩歌藝術鑒賞的研究 中國古代小說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小說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散文鑒賞的研究 中國現代詩歌鑒賞的研究

『玖』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論文

教學設計是我們一線教師的一項主要常規工作。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怎樣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課程實施質量,成了廣大一線教師,特別是師資力量和教研力量相對薄弱的農村一線教師迫切需求和亟待探討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依據專家的教學理論,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案例,並針對老師們平時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討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首先,我們在思想上明確什麼是教學設計?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
教學設計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好的教學設計可以為教學活動提供科學的行動綱領,使教師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依據專家理論,我們按照以下的思路與大家交流討論: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了解學生——明確起點
二、明晰如何去那裡。(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
正確合宜的教材解讀——找到抓手;
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鋪路搭橋;
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基本保障
三、判斷是否到那裡。(正確評價教學效果)
以課堂評價完善教學設計,判斷是否達標。
一、明確要去哪裡(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一堂好課猶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師是向導,學生是旅伴,教材是載體,教學目標就是我們要到達的驛站,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用馬傑的話說,「假如你對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會抵達另一個地點,而不知道自己走錯了目的地。」因此,教學目標支配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著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確定的教學目標呢?
1. 依據課標、教材——把握方向
課程標準是開展教學活動綱領性的文件,是國家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它規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是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進行教學設計時,只有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准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准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例如,課標對第一學段學生口語交際的要求有以下五點: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根據課標要求,我們來判斷下面兩位老師執教一年級口語交際《我的畫》所確定的教學目標:
第一個老師設計的教學目標:
(1)把自己畫中的故事生動地講給大家聽;
(2)聽別人評畫,能抓住要點,有不同的意見與別人商量;
(3)說規范的普通話,態度大方,語言美。
評:對於入學兩個月的學生來說,這個教學目標要求過高。要生動講給大家聽是課標第四學段的要求;與別人商量是中學段標准;方言區要求說普通話,一年級課標要求學說普通話,說規范的普通話要求過高;態度大方可以,語言美要求過高。
第二個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
(1)能說出自己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能用簡單的語言評價別人的畫;
(2)有相互交流的興趣,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培養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評:這個教學目標的定位符合課標和一年級學生的要求,能說出就行,不要求清楚規范,有興趣敢發言就可以。
課程目標的范圍涉及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論是城市教師還是農村的教師,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我覺得每個人手頭都應該有一份語文課程標准,隨時翻看,經常學習研究。建議老師們在每個新學期開始教學前,將本學段的課程目標工工整整地抄寫在自己備課本的首頁,這樣,設計某一課的教學時,心中對本學科、本學段、本單元、本節課的課標要求都很清楚,教學就能做到目標明晰,方向正確。
在制定自己的教學目標時至少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具體。目標的表述必須清楚明了,不能是含糊籠統。比如,「了解本文的寫作方法」這一表述就是我們所反對的。到底本文的寫作方法是什麼,學生要了解多少,是哪幾個,在教學目標中教師必須有明確的表述,這樣才有助於教師在課堂上清楚地把握教學的方向與內容。
二是實際。目標的表述不能大而空,不能是寫在本上自己都不看,只是應付檢查的。比如,有的教師備課本上幾乎每個課時目標上都寫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思維」等等,乍一看這個目標還比較全面,仔細推敲後,你就會發現這樣的目標實際上是又大又空。
三是准確。這點相對來說難度較大,需要教師吃透教材,並結合課程目標與學生實際,把「教什麼」先思考清楚。准確判斷出本課教學的著力點,即核心教學目標是什麼。如果這點做好了,教學就會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設計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側重點,需要教師對一篇課文的特點作深入的理解,對一組教材作周密的思考,就一篇課文教學而言,應清楚讓學生經過怎樣的學習過程,運用哪些學習方法來學習,最終弄清楚讓學生理解、感悟什麼(思想內容),學習領悟什麼(表達方法),掌握、運用什麼(學習方法、習慣)。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深入鑽研教材,反復琢磨的基礎上來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堂評價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