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曌醬魚491 2013-10-29 20:10 | 瀏覽 118 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發布於2013-10-30 08:13最佳答案
有效教學不是指教師教學認真與否,付出多少,應是引導學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獲的教學。而情景對理解和學習都非常重要,情景賦予學習以意義,學生只有置身在與知識相關的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學習,才能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知識的價值所在.根據物理教學的特殊情況及教學的基本要求,物理課堂的情景創設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現。
通過趣味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實施開放性實驗創設學習情景。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景。
展開豐富聯想創設學習情景。
運用問題探究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生活中現象創設學習情景。
製造認知沖突創設學習情景。
通過物理史實創設學習情景。
對於教學中情景創設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多方面的發掘課程資源,拓寬教育空間。除了課本信息鏈接外,我們可以列舉物理故事以及新聞報道物理事件和中央10套的探索與發現欄目涉及到的物理有關問題。利用新聞媒體所報道的與物理有關的社會事件。
二、情景素材的選擇要體現時代性和新鮮感。情景素材來源於生活,我每天都很關注新聞報道,以物理視角充分利用新聞資源來創設學習情景,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以神七、嫦娥發射成功的新聞報道創設燃料和熱量課題的學習情景。鳥巢的鋼結構可以創設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課題的問題情景,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三、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成為進行物理活動、處理物理事件的主體或主角。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實踐情景中觀察、發現問題、引入學習主題。
四、設置懸念或矛盾、激發爭論或辯論,引起不同看法的沖突,不同觀點的交鋒。
五、發揮多種媒體和網路資源優勢。
物理教學就充分藉助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可以宏觀模擬微觀,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變靜態為動態或對瞬間定格分析;模擬實驗室中不能或不易完成的實驗,使實驗更加完整;各種場面模擬,展示感性材料,縮短時空距離。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開辟的網上游一欄,讓學生感受物理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培養他們學習物理的自覺性。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准確掌握創設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學習內容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把握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水平,創造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情景,以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感受到學習得有趣、有用,而且更有效。
⑵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角色的轉化。現代教學論觀點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裝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這使每一位教師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效情境,利用這種情境來提高學習質量,是每個教師都迫不及待要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關鍵詞:情境創設、有效情境、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數學教學中重視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數學情境教學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情境應從課堂導入開始,導入要切實可行。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在課程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要求導入一定做到自然貼切,新穎別致,緊扣主題,更重要的是導入的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是數學教學導入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如我在講授《可能性》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每個人都有一個生日,小朋友們請說說你自己的生日吧」,同學們說的很歡快,老師又問:「這個月過生日的有哪幾位小朋友?」結果有三個小同學舉手,老師就把為三個小朋友過生日為教學情境,同學們為他們准備節目開始抽簽,從而很自然的過渡到抽到唱歌、跳舞、表演節目的可能性。進一步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二、在探究新知中,創設分組操作探究情境解決小組問題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就要讓學生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面前,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藉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
學生在集體的相互作用是很大的,他們的年齡、知識水平、心理特徵非常相似的,所以同伴的一些興趣特徵、生活學習的喜好很容易被他們接受或學習,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正確引導學生,這正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分組探究在幾何知識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著的。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再創設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組探索。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組成員紛紛開動腦筋,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探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既培養學生小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在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在知識的應用上,創造實踐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同時,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所以,在學習新知後,要創設一些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及時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教學「幾何小實踐」後,我安排了搭、找、畫、折的活動,其中通過用橡皮泥球和小棒來搭長方體和正方體,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及共同點,不同點;通過找生活中的正文體和正方體,進一步感知數學就在我們周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用三角尺,直尺畫三角形,可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更好地進行區分;通過用紙折長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學生活動操作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在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競爭對學生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乘、除運算是二年級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它必須反復練,而反復練又顯得單調枯燥,於是可在練習中採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奪紅旗」、「摘蘋果」「登山」等方法進行。這些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意做的,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鞏固知識,而且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力爭上游的精神。如教學「7的乘除法」時,當學生探究了計算方法後,我便設計小組登山賽——奪紅旗游戲。老師先說明比賽規則,各組做好准備。隨著「開始」一聲口令,各組快速計算黑板上自己組的題目,每算對一個就登上一個台階,看哪組同學能最快地到達山頂,奪得紅旗。在這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地計算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鍛煉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五、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學論指導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寬松的、適宜溝通的氣氛,教師要努力創設師生互愛、人人平等、教學民主、生生和諧的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基礎,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是發展學生創造性的保障,所以平時教學時,要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以交心的朋友,讓愛充滿著整個課堂,學生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助、競爭的良好關系,這樣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課上,也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反饋、互相傾聽、互相激勵、互相合作,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學生更能將郁積於胸的感情抒發出來。
⑶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後,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
二、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於這一點,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自備道具,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學科理念。根據教學實踐,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法,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要創設情景。為了論述方便,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
(一)創設識字與寫字的教學情境
漢字的教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母語」教學,具有其他外語教學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孩子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大的識字情景,什麼電視啊、廣告啊、商店啊就是現成的識字教學情景,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整合這些資源,創設識字寫字情境,使兒童逐步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創設閱讀的教學情境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地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景」。通過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使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文章的文路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入情入境,去品味、去感受、去領悟、去欣賞。
(三)創設作文教學情境
當前的作文可以說是師生倍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教師難教、學生感到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事實上,學生生活圈子窄、閱歷淺,平時積累得較少。教師大可不必板著臉:今天我們上作文課,今天的作文是……。這些老生常談的教學方式只會觸動學生痛苦的神經,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靈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必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實際,善於抓住作文機遇,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生方感到有話可說。例如,當學生正處在高壓復習時,老師給他們搞題海戰術,突然聽到廣播里通知開會,會後教師返回教室,教室里肯定亂成一團,有經驗的老師此時不是大發雷霆,責罵學生,而是抓住機遇引導學生,說說剛才親眼所見、所想、所感,我相信,這樣的作文,一定是學生的真實感情,一定會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致深,而不是胡編亂造,無病呻吟之流了。
(四)創設口語交際的真實情境
口語交際是現代每個公民必備的能力。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情境的創設更為重要,沒有情境,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局外人,無法說,就算說了也是詞不達意,想法、感受跟說法完全剝離。因此,教師要精心准備,創設真實情境,宛如在談話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的情境創設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已打破了語文的封閉歷史,使語文學習更加開放,真正達到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狀態。教師更應利用這些特點,整合學習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為開放學習的主人。
綜合學習不再是「純語文」的事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它還體現了語文聽、說、讀、寫綜合知識的整體發展。是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學生必須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去發現、去探索,這是學語文的一種境界、一種目的,成功的綜合學習全面地反應了學生學生綜合素養。教師的設計就應該跳出語文,整合各學科、整合學生生活、社會各資源,成為一個學習的海洋,讓學生去暢游。
總之,創設情境是語文學科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從而輕松、愉悅地學習,變學習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做好這份工作。
⑷ 小學數學課堂情景創設需要注意什麼
引用的這家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4c23d01000boh.html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為此,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營造的意義,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營造的方法,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營造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在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然而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隹狀態,觸及學生產生弄清事物的迫切願望,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思維的良好狀態,思維就得到了大大激活。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 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說呢?
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2.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學習過程,是在新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較現實的、有趣的或與學生的知識相聯系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新的知識點或有待形成的技能,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了解新的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因而「合理的情境一般都蘊涵著較深層的數學問題,問題發端於「最近發展區」極易引發學生提出問題,從而產生解決問題沖動,激發學生問題意識。
例如,一位六年級數學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畢業前夕。六(1)班准備買一個標價為十元的杯子作為畢業紀念品,經過與店主的交涉,店主分別推出了這樣的優惠措施:其中,A店是這樣的:每隻杯子一律九折;而B店是這樣的:十隻杯子以內原價銷售,超過部分一律八五折銷售。現在,作為六一班的一員,你准備到那一家商店是去購買畢業紀念品,為什麼?這樣的題目引入課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研究熱情,而且還蘊涵著極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樣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思維。
3.陪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合理的情境創設能將數學與兒童的生活,數學經驗有效地整合,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從分析、提煉、推理、探索和發現以及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的鍛煉,完成數學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數學知識方法、技能的建構,而且也經歷了數學思考,問題解決的過程,同時也獲得了對數學的情感價值觀體驗。
二、創設情境的方法。
1.創設興趣情境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教材本身理性重於情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創設情境時要充分體現趣味性,體現數學的魅力,來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堂教學時,要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把學生的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觸及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激發思維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中,從而激活思維。
例如,在「長、短」的教學中,我用這樣的故事導入:「國慶節快要到了,智慧爺爺特意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禮品袋,你們想知道裡面裝了些什麼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看。」這樣一來,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了進一步激起學生參與學習體驗的熱情,當學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鉛筆、彩紙之際,我便又一次利用兒童好動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請大家擺一擺,看看你會發現什麼?」來創設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動中玩,樂中學,達到自由交流,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
再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創設一個「動物運動會」的情境,讓不同的動物騎上不同形狀車輪的賽車,猜想誰得了第一名,討論:「人們把車輪做成圓的,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橢圓形或方的?」學生對這種貼近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就會運用已學知識去思考,去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2、 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依據教材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適宜的障礙,去引起學生的求索,對疑難問題積極思維。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能打開思維的閘門,能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意境,啟發學生參與,引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極高的熱情投入新課學習。上課開始,用多媒體播放明明和蘭蘭分月餅的情境,4塊月餅平均分給他們2個人,每人分得2塊;2塊月餅平均分給他們2個人,每人分得1塊;1塊月餅平均分給他們2個人,每人分得多少?該怎麼分?該怎麼寫?藉助學生熟悉的「分月餅」事例,引導學生感知從用整數表示兩塊月餅、一塊月餅,到兩人分吃一塊月餅怎麼表示?自然地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基礎上的事實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勵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又如,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這節課時,教師一上課就說:「這節課我們先來做猜謎游戲。」同學們聽了都十分高興,個個聚精會神地聽講述:「同學們不論你們說出幾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不信,試試看。」同學們舉出的數愈來愈大,教師一一回答,學生又通過計算驗證答案。這時,大家都很驚奇,裡面到底有什麼「訣竅」呢?於是教師便因勢利導地說:「你們想知道其中奧秘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就會解開這個謎。」這時同學們就帶著急於探究知識的心情去認真學習。這正時「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所得」的道理所在。
3、創設操作情境
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動手操作,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前面,從而親手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同時,《課標》指出:「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特點。而數學知識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符合兒童自身的特點。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的「四邊形」時,途中設計了分一分的活動,給每組准備一個信封,裡面裝的是圖形,讓學生發揮想像,採用不同的分法,使學生在對各種各樣的四邊形進行分類的過程中,感受這些四邊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又如,「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節,由於「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將分數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活動相聯系,發揮動手操作在學生主動建構中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操作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活動,積極實踐,主動建構知識,提升學生的思維。
因此,教學中適當增加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生多種操作過程中,調動多種感官一起參加活動,促進學生把外界的運動和內隱的思維活動緊緊地聯系起來,強化記憶和理解,探索數學知識發展變化的規律。
三、創設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牽強附會
「創設情境」中出現的牽強附會的問題可分為幾種情況,其一,情境中的數學與兒童經驗中的數學相距甚遠,不能引發正遷移,不利於學生走進數學。其二,情境中的數學與教材中的數學(即知識目標)相距甚遠。不利於引發學生的現象沖突。再者情境中的數學現象繁雜,主題不明確,容易導致學習目標的偏離。其三,教學情境創設走向絕對化,教學目標難以落實。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練習》一課時,創設了一個問題情景,並讓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並一一進行解答。然而,本節課的首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程度。教師卻花了十多分鍾的時間創設情境,這或許對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幫助,但這是以犧牲學生大量的練習時間為代價的,這是根本不必要的。
2、避免缺乏問題性
有的教師把創設情境,片面地理解成為課前師生交流,產生親和力的一項活動,有的理解成為激發興趣的一項游戲、談話等,有的把它當成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而缺乏問題性、缺乏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沖動性。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移和旋轉》這一課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前准備了大量的肯德基玩具、電池風扇等學具。課堂上,學生深深的被教師提供的玩具所吸引而久久的不能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問學生:「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一樣嗎?」學生回答:「不一樣」。教師問:「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電風扇有電池,而這個玩具有彈簧;這個能跑到桌子外面,而其他的不行;這些玩具跑得很快,而它跑得要慢些」。學生關心的是這些玩具為什麼會運動而根本沒有關心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
3、不注重階段性
「創設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狹義的理解可認為是一種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而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方式應有所不同,低、中、高段分別應有不同的創設的策略。有的教師則將其公理化、公式化了,忽視了學生學習個性的階段性特徵。
總之,如果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處處感受著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那麼他們的思維會被充分激活,對新知的探索會更主動,能積極地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與思考,不斷產生新穎、獨到的見解,我們的課堂會更具智慧,會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視情況創設出興趣情景,問題情境,操作情境。此外,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特別注意不要牽強附會,不要缺乏問題性,還應注重階段性。
⑸ 淺談怎樣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教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實踐情境,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創設動畫情境,培養學生學習動機;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願望;創設生活情境,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從而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和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是以情境認知理論與情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情境中愉悅地進行學習。小學生由於年齡的關系,好動性強,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加上數學學習中的一些抽象的數字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於是很多學生會出現厭學情緒,情境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適時、有效地創設教學情景,已成為廣大教師們研究的熱點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做法和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決定著思維的方向。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把學生引入到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產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時,向孩子們提出具有挑戰性、趣味性、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
例如在「統計」一課中可以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們班准備開一個晚會,小朋友們高興嗎?」趁著學生正情緒高漲的時候我提出:「咱們要為晚會作些准備,我們要考慮些什麼呢?」孩子們就想到了諸如需要買什麼水果,每種水果買多少,要調查每個小朋友最愛吃什麼等等。這些問題不可太難或太易。太難會讓學生產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則使學生喪失興趣,失去足夠的動機。
二、創設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慾。
學生對故事非常感興趣,並百聽不厭,因此,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創設情景,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問題的情景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當然,教師也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實際需要講一些改編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進入到新課意境。
如在開始分數教學時,用《西遊記》的故事引入:「唐僧師徒在取經途中,夏天中午時,大家都很口渴。師傅叫孫悟空去摘一些野果來解渴。第一次孫悟空摘了8個桃子,叫豬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孫悟空摘到一個西瓜,叫豬八戒分,他不知道該怎麼分了。同學們,你們替他想一想該怎樣分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如在教學《體積和體積單位》時,首先讓學生看「烏鴉喝水」的故事片。然後,提問:同學們,聰明的烏鴉把石子放進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誰能說說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佔有了原來水的空間,把水擠上來了,所以烏鴉就喝到了水。這樣,從熟悉的故事入手,採用動畫的方式呈現,有利於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學習新知。同時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景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體現趣味性,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再如:我在教「分數的基本性質」時,給學生講一個「猴媽媽分餅」的故事:猴家族裡的小猴子都愛吃猴媽媽做的餅。一天,猴媽媽做了3個同樣大小的餅,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分成4塊,給了猴甲1塊。猴乙看到說:「太少了,我要2塊。」猴媽媽把第二個餅平均分成8塊,給了他2塊。猴丙更貪心,說:「我要3 塊。」猴媽媽又把第三個餅平均分成12塊,給他3塊。「小朋友,你們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學生都會說:「同樣多。」我追問:「聰明的猴媽媽是用什麼辦法來滿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們想知道嗎?」於是,在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進行了新課。
三、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慾望。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生產和生活中選取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實例或模擬場景,能使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學生產生迫切的解決問題的慾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讓學生溶入到教師創設的情景之中,讓學生覺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們的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超市購物」時,可在教室里設置一個模擬超市,模擬生活場景,讓學生扮演售貨員、顧客,進行買賣。通過活動,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激發了學好數學的慾望。又如在教學「連加連減」時,我就創設了一個實際情景,與學生一起做開汽車的游戲。我當司機,讓學生做乘客,先上來5個學生。汽車開動,我問學生現在汽車上有幾個人?(5)個。新安庄到了,停車,又上來幾個阿姨,汽車再開動,我問又上來幾個人?(3個),現在汽車上一共有幾個人(8個)。又到一站,停車,下去了4個學生,我問現在汽車上還有幾個人?(4個)。這樣抽象出算式5+3-4=4。游戲如此反復輪流做了幾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不知不覺中融入到探索新知,為新課的學習作好了鋪墊。
四、創設操作情景,讓學生動起來。
實踐操作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性質和規律,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操作情景,盡量為學生提供動手擺弄的實踐機會,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掌握思維方法,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做學生思維的保姆,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他們,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時空,讓學生在廣闊的、開發性的時空中,讓學生通過摸摸數數、折折拼拼、剪剪補補、比比、量量等演練,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果實。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不要簡單地採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去告訴學生圓的特徵,而是根據學生急於動手的心理,讓學生把圓形紙片折一折,再把摺痕畫一畫,然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說一說。在學生動手實踐,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揭示圓的特徵和各部分名稱。在這一新知的獲取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又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自主意識得到了一定的開發。又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學中,可以創設了以下幾個操作情景:給每一個學習小組幾個不同的角,想辦法比一比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同學們藉助生活經驗很快就想到把幾個不同的角疊在一起,一條邊重合,觀察另一條邊的位置,從而判斷角的大小。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覺察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無關的,而與兩條邊的開叉程度有關,教學難點迎刃而解。緊接著我出示練習紙,要比較練習紙上的兩個角的大小怎麼辦呢?有的同學想到藉助於剪下來的一個角,有的同學想到測量,於是藉助於長度、面積等單位的認識經驗,老師引領大家一起來認識角的度量單位「度」,認識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學慣用量角器來度量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之後又進入到操作活動中,「用你手中的量角器測量你手中的角」,「測量練習紙上的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動手操作後引導學生總結梳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與步驟。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操作不僅僅停留在活動的表面,而是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又在思考,學生參與了獲取知識形成及發展的全過程,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了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創設游戲情景,讓學生活起來。
愛做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把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在教學中不僅考慮學生「 能不能」學習,更重要是要看學生「 樂不樂」學習。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到態度和藹可親、舉止自然大方、語言精煉、准確流暢、幽默、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游戲中創設教學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景",使學生產生"入景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但是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如:游戲的目的,游戲的組織等等。其中游戲的組織是很重要的,否則整個課堂會不好控制,而且達不到游戲的目的。
例如我在第一冊最後一課「迎新年」時,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投擲的游戲,在教室中畫好有十個數字的小格,每人站在指定的線上用沙包向小格內投擲兩次,沙包投在有什麼數字的格子里就得幾分,然後把每個人的得分記錄在黑板上的表格上,再比比誰的得分最高,,再讓他們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效果非常好。又如在教學「 加減混合運算」時。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愛動、注意力不持久的特點,採用在玩中學,學中玩的方法。一上課就指導學生用學具,先擺3 個△,再擺2個△,最後擺 4 個△。要求學生按著擺的過程列式計算:3+2+4=9。接著又要求學生從9個△中,拿走 4個△,再拿走2個△,並列式計算:9-4-2=3。動手擺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的過程,算理不講自然明白,同時為新授課「 加減混合運算」奠定了基礎。
情景創設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教學服務的。創設情境雖不是目的,但沒有情境的創設,就很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問題情景,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某種懸念,把他們帶到欲罷不能的景界,使他們去探究、深思、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在小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其創造才能,從而使小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更大的發展。
⑹ 課堂教學情景如何創設
那就要貼個生活,利用新的先進教學設備。
⑺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創設課堂情境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因此,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信息的干擾,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了解比賽的具體項目,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賽的結果。
按照這樣的思路學下來,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缺乏整體感。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在課堂
上,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因此,在確定教學
-
-
2
目標之後,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
務。這樣,才能讓「情境」煥發生命的活力。
二、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
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
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於這一點,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
時,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
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
自備道具,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
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
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
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
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
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
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
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
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著孩子不知不覺地、深入地進行到教學
的一個個進程中。因為情感的作用,語文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精神
世界。通過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圍,去打開孩子們的心扉,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但是,有些老
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卻忽視了一些小細節的處理,如:背景音樂的選
擇問題,一篇介紹歷史比較悠久的古典建築的文章,卻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鋼琴曲,課堂營造的情感氛圍顯得格格不入;針對故事情節設計的模擬主
人公對話,本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引領學生走進主人公的
內心世界,但是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
情感體驗不夠;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老師想通過自己配樂朗讀創設
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想像美妙的畫面,可是卻忽視了自己課
前的朗讀訓練,讀時語調生硬,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
創設要關注細節,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
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四、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
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
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情
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一種全新
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一語文學科理念。根據教學實踐,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
法,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
口語交際、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
要創設情景。為了論述方便,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
(一)創設識字與寫字的教學情境
-
-
4
漢字的教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母語」教學,具有其他外語教學不可
比擬的優越條件,孩子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大的識字情景,什麼電視啊、
廣告啊、商店啊就是現成的識字教學情景,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整合
這些資源,創設識字寫字情境,使兒童逐步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適合
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創設閱讀的教學情境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的任務
就是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地閱讀。因此教師要
引導學生
「披文入景」
。
通過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
理解、
欣賞、
評價文本。使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文章的文路融合在一起,讓學生
入情入境,去品味、去感受、去領悟、去欣賞。
(三)創設作文教學情境
當前的作文可以說是師生倍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教師難教、學生感到
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事實上,學生生活圈子窄、閱歷淺,平時積累得較
少。教師大可不必板著臉:今天我們上作文課,今天的作文是„„。這些
老生常談的教學方式只會觸動學生痛苦的神經,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靈
感」
。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必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實際,善於抓住作
文機遇,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生方感到有話可說。例如,
當學生正處在高壓復習時,老師給他們搞題海戰術,突然聽到廣播里通知
開會,會後教師返回教室,教室里肯定亂成一團,有經驗的老師此時不是
大發雷霆,責罵學生,而是抓住機遇引導學生,說說剛才親眼所見、所想、
所感,我相信,這樣的作文,一定是學生的真實感情,一定會寫得情真意
切,感人致深,而不是胡編亂造,無病呻吟之流了。
(四)創設口語交際的真實情境
口語交際是現代每個公民必備的能力。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情境的創
設更為重要,沒有情境,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局外人,無法說,就算說了也
-
-
5
是詞不達意,想法、感受跟說法完全剝離。因此,教師要精心准備,創設
真實情境,宛如在談話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的情境創設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已打破了語文的封閉歷史,使語文學習更加開放,
真正達到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狀態。教師更應利用這些特點,整合
學習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為開放學習的主人。
綜合學習不再是「純語文」的事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它還體現
了語文聽、說、讀、寫綜合知識的整體發展。是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
合。學生必須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去發現、去探索,這是學語文的一
種境界、一種目的,成功的綜合學習全面地反應了學生學生綜合素養。教
師的設計就應該跳出語文,整合各學科、整合學生生活、社會各資源,成
為一個學習的海洋,讓學生去暢游。
總之,創設情境是語文學科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教
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從而輕松、愉悅地學習,變學習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個成功的語文
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做好這份工作。
⑻ 淺談小學體育課堂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是每一位小學體育教育研究與工作人員的常新話題。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業已確定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學目標的直接技術保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最富有活力的環節,是教學改革中最有潛力發揮的領域。本文將結合筆者在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闡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生動直觀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運動能力的提高的教學方法。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啟發性、虛構性和趣味性。
1.針對性。主題性情境教學以確定主題為先決條件,以往的體育情境教學,雖然也有標題設計,但在教學內容編排中並不注重內容與主題的關聯。而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突出的特點就是主題鮮明,一切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和操作都是圍繞著中心主題展開的,因此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虛構性。體育情境教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設置情境。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想像力,把情境和體育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編成緊扣主題的情境教學內容,賦予體育教材內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練習情趣。
3.啟發性。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學正好觸及了長期以來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情緒領域。
4.趣味性。情境教學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將情境教學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識和體育教學技術技能個性教學特點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因此,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二、情境教學法能滿足小學生體育教學的需要
根據我的觀察,相對於大中學體育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法更適合小學生體育教學。因為,從適應對象和教學內容側重點兩方面來看,情境教學法的確是一種切實有效且能較好地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1.從教學對象特徵上看,情境教學法主要適合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利用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熱衷模仿,想像力豐富,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年齡特點,進行充滿趣味、生動活潑的教學。通過教學實踐的體驗,我認為不是因為體育必須模擬一定的情景才能教學,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一些枯燥的身體練習時,能提高他們對練習的興趣。情境教學法主要遵循兒童認知、情感變化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假設一個情境,如「抗洪搶險」「夏令營」「過獨木橋」等,讓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進行積極的學和練。
2.從教學內容側重點上看,情境教學法側重於學生基礎動作,基本技能的學習,通過創造快樂、活躍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小學生的教學目標則是側重於學習基本技能、培養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三、情境教學的程序及應用技巧
過去的教學過程是:教技術動作―學技術動作―完成技術動作,但很少考慮技術動作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什麼樣的環境下學會的,有時還要帶些懲罰因素。現在看來,學生多是在比較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中學習的,這種學習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而情境體育教學的程序是:創設情境―引發運動興趣―體驗情境―運動樂趣―還原。其採用詩情畫意進行誘導,在游戲玩耍中學習,比如:隊列訓練―學解放軍;快速跑―學鴕鳥;練跳遠―學小兔。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並能體會到自豪、快樂、驚奇、贊嘆等情感。
1.創設情境:體育情境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情境。情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續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然而情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將學生引入「詩情畫意」的美景之中呢?通常情境的創設有以下方式:
(1)運用動作模仿創設情境:即通過形象的動作表現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動。如學習立定跳遠,採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從而便於學生盡快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2)通過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教師條理清晰的講解,聲情並茂、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准確形象地描述體育活動情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通過自編口訣創設情境: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的認知水平,把技術動作要領編寫成通俗易懂的口訣。朗朗上口,使朗誦與意念相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盡快領會動作要領,便於掌握動作技術。
(4)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如在做准備活動時,放段音樂,音伴操的效果非常好,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隨著音樂節拍,動作就會有力到位。在課的基本部分,學生練習跑步或組織學生競賽活動時,放首《亞洲雄風》,無形中會激勵學生鬥志,會收到一定效果。到課的結束,做放鬆活動時,來上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能幫助學生放鬆身心,及時消除疲勞。
2.引發運動興趣:在課的准備部分,通過模仿各種勞動、生物活動等,達到身體由相對安靜狀態向運動狀態過渡的目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把思維―動作融為一體,在預設的情境中鍛煉身體。准備活動一般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幹部帶頭進行。如在做音伴操時,學生可隨著不同的音樂節拍創編各種動作組合,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達到熱身的目的。又如教師說:「春天來了,小樹長高了」,學生可做伸展運動,也可做提踵運動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使學生的智能和體能結合起來,在教師預設的情境教學中,吸引學生去主動參與,為基本部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部分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讓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預設有一定情趣的教學方法。
4.還原:在課堂的結束部分,為了使運動中產生的疲勞盡快消除,使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得到適當抑制,使身體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漸地過渡到相對靜止狀態,這部分教學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創設適宜的情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四、一個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案例
根據我的觀察了解,小學生十分樂意和小動物交朋友,十分樂於模仿動物的動作。為此,提出了運用仿生心理進行情境教學:
教學主題:立定跳遠
創設情境:依據教材的特點,編寫了「大袋鼠」的動作特徵和歌謠,幫助學生學習立定跳遠。「大袋鼠」採用學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並設計了「大袋鼠」歌謠:「大袋鼠,長得怪,肚上長個大口袋,雙腳起跳雙腳落,連蹦帶跳真是快。」
引發運動興趣:上課前,選3~4人當「袋鼠」,每人胸前掛一個空書包。內裝一個小排球,當小袋鼠。動作口令:「屈膝,兩臂前伸彎曲,前腳掌著地向前跳20 m,轉向再跳20 m」。通過這幾組有趣的動物模仿動作的演示,已經大大激起了學生立定跳遠的慾望,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我把事先根據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編寫的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介紹給大家,使背誦和意念相結合,學習和鍛煉相結合,幫助學生盡快領會動作要領。
還原:到課堂結束,做放鬆活動時,播放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平復心情,放鬆身體,及時消除疲勞。
五、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幾個注意事項
1.加強「教」與「玩」的結合。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採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規的教學手段。但目前的情境教學中存在過分注重情境的設計,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的誤區。因此,在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上,應加強「教」與「玩」的結合,使情境最終服務於教學目標。
2.促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在情境教學中,怎樣充分利用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的活動行為,並利用時機及時進行教育。例如,以奧運會作為主題創設情境,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既鍛煉了身體,又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有人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提倡以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改革教學為主題的今天,開發學生的智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例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
4.做好師生互動,拉近與學生距離,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情境教學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特別要關心那些智力和體力較差的同學,及時幫助他們。在活動中教師也要參與進去,自己要以身作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多和學生廣交朋友,使師生在活動中關系融洽,以此提高其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利於其運動習慣的養成。這正是小學體育課堂所要達到的核心目的之一。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總之,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社會和生活環境,創設既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情境,融「激趣、練身、益智」於一體,不斷使學生產生「欣賞―嚮往―思維―操作」的心理與行為的連鎖反應,從而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實現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
⑼ 怎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
怎樣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相關介紹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然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許多教師對創設情境的目的性不夠明確,創設的情境價值不大,有效性不高。本文就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碰到的若干情境創設無效的案例作些分析,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一、把握「實」──應創設自然生動、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案例:《Where is the …?》(導入環節)
1.教師把鋼筆放在一個學生的筆盒裡,用動作表示他在「找」筆,邊找邊說「Where』s the pen?」
2.學生從教師的動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反饋:S1:我放在筆盒裡的鋼筆為什麼不見了?
S2:我怎麼找不到鋼筆了?
S3:我的鋼筆就在筆盒裡,為什麼看不見了?
大部分學生困惑,茫然。
反思: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和學習語言。」我以為英語教學更應該在「真實」二字上下工夫,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和運用語言。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准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案例中的情境創設,教師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實物,讓學生從教師的表演中理解語言,這種情境創設簡單、方便。但這種情境的創設基本是從教師的主觀願望出發,它不符合我們的生活真實。因為教師自己剛把鋼筆放入學生的筆盒後馬上就開始尋找鋼筆,而且有個別眼尖的學生已經看到鋼筆就擺在筆盒裡,而教師仍找得滿頭大汗,這與現實生活脫節,不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致使學生誤解,答非所問。如果把這一情境改創為:(課件或表演)冬冬: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畫面)冬冬滿頭大汗地尋找籃球,邊找邊說:「Where』s my basketball?」這個情境,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我的籃球在哪裡」。故創設情境必須貼近現實,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觸景生情,誘發學生英語思維的積極性。
二、崇尚「效」──應創設簡單有效、英語「含金量」大的教學情境
案例1:《Where are you going?》的「Learning」中的一個環節。
1.學生觀看CAI課件「兔子舞」,教師隨機解釋「left, right, go」的含義。
2.教師教授兔子舞的動作。
3.師生同跳兔子舞。
案例2:《Shapes》
1.CAI 課件出示square, triangle, circle的圖形及單詞,每個圖形旁邊各有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拉拉、丁丁、皮皮。
2.師點擊滑鼠,出示一個正方形,問:「What shape is this?」
S1:拉拉。
師又點擊滑鼠,出示一個圓形,問:「What shape is this?」
S2:皮皮。
反思: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它不在於刻意製造些什麼,更不在於額外添加了些什麼,因為真實的課堂就應該展示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教學就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才是真。案例1中採用「兔子舞」來學習「left, right, go straight on」確實新穎活潑,但有必要僅僅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三個簡單易學的單詞而花上十來分鍾時間跳「兔子舞」嗎?這節課的重難點在於讓學生學會問路,會用「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 on」來指路,我們完全可以用「listen and do」的簡單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掌握這三組短語,而後集中對重難點進行突破,兔子舞則可以放在課堂結束時,讓學生伴隨音樂節奏,在「跳」中再次復習知識,結束新課。案例2中選用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拉拉、丁丁、皮皮,成功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但須知情境不是裝飾,也不只是單純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裝飾過於華麗,學生的興趣往往也被轉移,從而疏忽了真正需要思考的英語元素、英語內涵,出現上面的尷尬。因此,不要為了追求表面熱鬧和某種形式而把簡單的東西人為搞復雜了,我們應該讓學生「學簡單的英語,學有趣的英語,學鮮活的英語」。
三、注意「趣」──應創設新穎有趣、順應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
案例:《I love animals!》
T: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幫忙,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並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不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創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購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四、追求「活」──應創設信息豐富、能拓展學生思維的教學情境
案例:《There is a …》
(教師出示畫面)
T:Can you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re ia a …」to say a sentence?
反思:創設情境應能促進學生思考。上述案例畫面生動,顏色鮮艷,但僅僅以畫面吸引學生,而不是以知識本身的思考性、開放性、挑戰性來吸引學生,不利於引導學生探究,所創設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創設情境應蘊涵豐富的信息量,一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適合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在獲得、鞏固知識的同時,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學好英語的願望。上述案例可將情境改創為:在一個房間里擺放不同的物品,先讓學生觀察幾分鍾,而後將畫面切換為空白,以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憑記憶說出房間內物品的擺放,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同時由於相對性的原因,一種位置關系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表達,可去掉案例中的箭頭,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教師要從現實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這四個維度來創設有效的情境,盡力提高情境創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筆者前不久聽了一堂《Numbers》的英語課,短短四十分時間里,教師創設了五種情境:動物運動會—熱鬧的操場—動物打靶—游戲空間—模擬購物,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學生開開心心。但我們不禁要反問:學生在這堂課中學了哪些與英語有關的知識?英語能力、素質、思維有沒有得到提升?僅僅停留在情境上,以致丟失英語課必須具有的英語味,這樣的情境創設是否有價值?
⑽ 如何創設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體現情境的趣味性。 問題源於某種情境, 而生動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則是產生問題的肥沃土壤。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 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共同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來, 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例如, 教學《位置與順序》時可以設計貓抓老鼠的游戲: 每一輪選1 人為貓, 6 人為老鼠。活動前先讓貓觀察1 分鍾, 蒙上眼睛, 然後由學生指出某隻老鼠的前後(或左右)各是誰, 再由貓猜出老鼠的名字。該游戲極富童趣, 每當貓捉到老鼠時, 教室里是一片歡騰, 學生的參與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比較關注有趣、好玩、動態、新奇的事物, 而高年級的學生更易被實用、富有挑戰性的內容所吸引。只有把數學的自身特點與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有機結合起來, 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二、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 注重情境的思考性。 創設教學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與體驗, 進行新知識的學習,並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思考。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 而且要盡最大可能地拓展其思考的空間。因此,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 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對問題思考空間大小的影響。首先, 要考慮材料的呈現形式。一般來說, 條件的呈現比較隱蔽、解決問題的步驟稍多、解題方法或結果具有一定開放性的問題, 思考空間相對較大, 反之則小。其次, 解決問題的策略、步驟、方法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 這樣既增加了思考的空間, 又滿足了學生心靈深處的成功需要。如下面的問題: 淘氣家離學校5 千米,笑笑家離學校4 千米, 淘氣到笑笑家多遠? 教師的詳細分析和標准化答案往往會損害問題的教育價值,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基礎上交流, 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會有所收獲, 對數學優秀的學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 三、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強調情境的現實性。 情境的現實性要求情境中所隱含的數學問題必須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真實的學習, 強調創設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對於喜聞樂見、經常遇見的現象和事情, 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的熱情。他們不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而且更易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知道運用數學知識能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小學生認知的起點往往是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經驗或具體事例, 而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卻大多是間接呈現的, 不像生活數學那樣來得直接。因此, 引導學生溝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系,把小學數學間接的知識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 是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例如, 在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並進行人民幣的簡單計算,在我和小樹一起長 小小運動會 今天我當家情境中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 在體檢情境中認識長度單位米等教學實例, 充分利用來源於生活的真實情境, 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問題、經驗進行探討、總結和升華,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從而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四、創設情境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正確認識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防止認識上的片面性。如新課程標准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富的現實背景, 這個現實背景既可以來源於生活, 也可以來源於數學本身, 情境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例如, 計算教學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絕不是說所有的計算教學都必須從生活中找原型, 因為計算還有自身的規律需要讓學生去掌握。 2、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盡可能做到小而具體、新而有趣, 既有適當的難度, 又富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問題的含義,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在創設的情境中及時提煉出數學問題, 切忌在情境中流連忘返、東拉西扯, 游離於目標之外;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淺嘗輒止, 把情境的創設作為一種擺設, 以至穿新鞋走老路。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不同的年級有所變化。對於低年級學生, 顏色、聲音、動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創設表現活潑、內容生動、形式豐富的情境, 如運用編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 對於高年級學生, 則要多創設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數學本身內在的、隱性的美去吸引學生, 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對情境的滿足, 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4、創設情境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研究表明, 認識興趣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有密切關系。因此, 課堂教學應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識的結構, 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 總之, 創設教學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 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 才能打破數學課單一呆板的局面, 提高小學數學課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