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教版三年級下位置與方向試卷講評教案
復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會制手口一致點數1~3;
2、學會區分物體的大小;
3、喜歡傾聽故事;在生活中不要隨便動別人的東西,做錯事要說對不起等。
活動准備:
三隻熊的音樂、課件;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碗、勺子、椅子、床的圖片;花環大中小各三個。
㈡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檢查評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能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都是1的幾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難點: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
教具、學具准備: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圓紙片、正方形紙、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討論揭題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同學們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願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師生交流:「把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請拍手錶示!」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2」(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瓶?」學生拍手錶示,教師板書「1」(課件演示分的結果);「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幾個?」(學生無法拍手錶示半個)「你會用一個數來表示這半個嗎?」(學生嘗試,並說明理由,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引入1/2)
a:(學生中沒有用1/2表示)談話:你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了這個蛋糕的一半,說明你們都很有辦法,不過,我要向大家介紹一種更簡便而且科學的表示方法。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時,可以用1/2來表示。(課件演示)
b:(學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談話:「1/2是什麼意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認識、強化平均分)「你在那裡見過二分之一?」(學生回答後,教師給以肯定。並結合課件演示,介紹分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數家族的新朋友——分數。(板書課題:認識分數)
二、認識分數、操作深化
1、(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
談話:這一半蛋糕是這個蛋糕的1/2,那麼,另一半蛋糕又是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呢?(指名板書1/2)為什麼也用1/2來表示?(學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樣嗎?(課件演示)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談話:想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課件演示,學生讀)
3、談話:「分數該怎樣寫呢?」(如果是b種情況,讓學生講,師補充;如果是a種情況,師講解並示範)「寫這個數的時候,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兩份)「2就寫在橫線的下面,這半個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寫在橫線的上面,這就是分數1/2的寫法。」「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寫1/2,同桌互相說說是怎樣寫的,檢查一下誰寫得更標准、更漂亮。
4、談話:我們已經會讀、會寫1/2了,想不想動手做一個1/2呢?
活動要求:拿出老師發的長方形紙,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然後在小組里說一說,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表示這張紙的1/2的?(把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塗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學生的作品貼在1/2下面。
「還有誰與他的折法不一樣的?」
提問:他是這樣把這張紙平均分成2份的,塗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嗎?還有不一樣的嗎?(選擇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貼在1/2下面)
㈢ 怎樣上好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
試卷講評運用歸類比較的方法比較好,測試的知識點越多范圍越廣,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有可能也比較多。因此,在講評時,教師應抓住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歸類,進行比較,從相同中找差異,從不同中找相同,從而找出聯系,發現規律,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講評一般把問題作為出發點,即不以感知直觀為出發點,更不以告訴學生現成的結論為出發點。他的出發點是啟發誘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講評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是明顯的,有些問題是隱現的,需要學生去獨立去思考,去發現的。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找出解題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只有明確了解決方法,思維活動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講評時同樣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明確問題的實質,並對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綜合,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業講評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和總結能力,使學生在主動思考和探究中掌握知識。例如,講評判斷「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 講評時應使學生(1) 明白「完全」的內含是什麼?(2)理解「可以」的含義。(3)懂得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這樣分析可以讓學生認知到:面積相等而且形狀一樣,才能是完全一樣。兩個三角形完全一樣,才可以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進而可一引導學生認識到。它問不僅拼成一個平形四邊形,還可能拼成其它的圖形。
把各種錯誤的情況羅列在一起。讓學生找出這些錯誤的原因;可以把正確的解法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討論,選擇最佳方法;也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對比,或者與過去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進行評講。
引導學生運用教學目標自我評價。教師通過引導、講評。讓學生不單把試卷內容與相應的教學目標一一對應掛鉤,而且從自己解題正誤分析中了解自己對有關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然而通過集體或相互評判,填寫有關試卷分析表來分析明確知識點和學習水平的得失,實現自考自評,自我補救。
強化講評後的補救矯正及再評價。對少數未達標的學生和未能達標的內容,不是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而是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務求人人達標,處處弄懂。
試卷講評結速後,教師可設計一些學生經常出錯的,且具有一些技巧性的,思維有梯度的題目,讓學生練習。以調動學生學洗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學生聰明才智。學生如果找到問題所在,放手讓學生編相應的題目,可以加深對知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講評形式
全面評價與綜合歸納相結合。根據學生答題情況,對整個卷面進行逐題分析,不僅要分析各題得失情況,而且要分析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是試題的原因還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原因,在此基出上進形綜合歸納。
重點評價與典型題例相結合。教師對整份試卷中學生答題情況做簡要的綜合評價,抓住試題的重點部分或典型的試題做較細致的分析。一方面,了解某個知識點是否得到良好的歸宿,以衡量命題的針對性的程度。另一方面,從學生答題的情況引起教師對教學的反思。
講評課能否避免枯燥無味,講評的形式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應該從講評的目標出發備好教評課預案,突出重點,改進教法。圍繞目標,著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採取多種講評形式,避免教師「一評到底」。如有的由教師講評,有的由學生講評,有的由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有的用討論的形式,從而達到糾正錯誤,溝通知識點的聯系,使學生正確、系統的掌握知識的目的。
同桌間互相講評。講評課還可以提倡座位周圍的幾同學互相檢查、評論試卷得失,看誰做得好,做得對。那幾道題做錯了,錯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什麼?互相評估,自我評估。典型的還可以上台對全班同學說,說自己,說他人都行。這樣互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建立「考後感擋案」。教師在講評中有意引導學生回憶考試時的情景,找出考試失利原因和學習成功的經驗,寫下簡單的考後感,這樣既可使學生對考題進一步思考,探索,加深對考題的理解,啟發了思路,揭示了規律,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得到一份難得的了解學生考試的心理特徵的材料,為「下葯防治」,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