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走進名著』的手抄報怎麼寫
怎麼寫?你是說寫作素材嗎?
在網路知道里一搜就全有了啊……
http://www.hzjys.net/xkweb/xxyuwe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6
走進名著 閱讀經典
杭州市餘杭實驗小學 洪春幸
名著,是「具有推崇價值的有名的作品」。(《現代漢語詞典》)經典名著的價值在於典範語言的熏陶,在於心靈的滋養,在於對人類精神的終極關懷。
讓我們的孩子走近經典、閱讀名著,已經成為語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願望。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報》登載了「讓民族文化血脈相傳」的座談會紀要,季羨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內外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要搶救兒童記憶的黃金時代,實施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引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增加了「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和「關於課外閱讀的建議」,建議主要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
小學生和經典名著的距離有多遠?余秋雨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別林斯基說過一句話:「你可以不必擔心孩子領悟了多少,你還應當竭力使孩子們盡量少領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其實,當孩子們沉浸在閱讀經典名著中,臉頰紅紅、目光灼灼時,我們已無需多言,經典名著對於頭腦的啟迪自有其時,也自有其序。
小學階段經典名著的教學,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領孩子走近名著,激發孩子熱愛名著。我們應該把期待的目光放長遠一些,再長遠一些,一本經典名著不會也不能教會孩子學習語文,但它應當能溫暖他們的心靈,打開他們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覺世界,激發他們心中溫柔的、微妙的感覺。
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經典名著都不多,並且都是節選改編的,這當然是考慮了種種原因,還有教材選文標准長期爭議不下又相互妥協的結果,本文暫且不論。但是,這僅有的幾篇經典名著的「影子」,應當成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經典。比如:《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小學階段經典名著教學的基本精神應該是:教與學全方位向名著開放。
教與學向名著的作者開放。名著的作者當然是名家,是一個文學名家、文化名家,認識名家就是一種素質、一種品位。名著的作者在孩子的心中,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個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是點燃孩子心中對名著嚮往之火的一個易燃點。
教與學向名著的經典情節開放。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著都是節選改編的,孤立缺少聯系,單薄失去趣味。一次,我在教學《赤壁之戰》一文時,有學生問:「這個故事中原本有許多有趣、聰明的計謀,為什麼這里都沒有了?」原來他讀過《三國演義》,知道「反間計」、「連環計」、「苦肉計」等,認為閱讀原著要比讀課文更快樂、更有趣。於是,我就引導孩子們了解與「赤壁之戰」相關的三國故事,把他們帶入了《三國演義》的原著天地。
教與學向名著的人物開放。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輝的,沒有《西遊記》當然不會有孫悟空,因為孫悟空的橫空出世,《西遊記》更加熠熠生輝。學生對名著的喜愛主要表現在對名著人物的喜愛,對某個人物的喜愛之情往往會成為孩子搜尋名著、閱讀名著的主要動力,而對某個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會成為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從多種途徑獲得的《西遊記》知識,教學向孫悟空的「前塵」「後事」延伸,可以有效的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並可轉化為對《西遊記》的閱讀欲。
教與學向名著的時代背景開放。名著是特定的時代、特定的背景下產生的,同時名著所講述的故事也是處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的,了解一點背景知識,有利於孩子理解故事,更能激勵孩子去探究名著。《赤壁之戰》的背景是:東漢末年,曹操消滅了袁紹、呂布,平定了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欲於一舉統一中國,揮師南下……如何消滅袁紹、呂布?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會成為孩子心中一個急欲解開的謎。
教與學向名著的評論開放。名著評論大都成為了一門學問,浩瀚的《紅樓夢》評論成就了「紅學」的輝煌。名著評論是小學階段名著教學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開發和利用好這份資源,可以促進孩子們深入閱讀名著,打開孩子智慧的天窗。教學《孫悟空三大白骨精》後,向孩子們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孫悟空」人物評論,啟發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孫悟空」,既可以激發孩子閱讀《西遊記》的熱情,又是一次個性化閱讀的歷練。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們做的孫悟空評論不但觀點鮮明,也說的有理有據,而且圖文並茂。「孫悟空——『忠』的化身」、「機智勇敢的孫行者」、「貴人相助孫悟空」……
教與學向名著的經典因素開放。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有多種因素在不同的時期起著不同的作用,或相得益彰,或推波助瀾……這些經典因素主要包括一些或與名著的內容相關、或與名著的人物相關、或直接由名著而引發的經典詩文、民間諺語、優秀影視劇甚至經典游戲等。教學《三顧茅廬》,引入諸葛亮的《出師表》和杜甫的《蜀相》,是中國經典文化的集中熏陶;教學《赤壁之戰》,引入蘇軾的《念奴嬌 · 赤壁懷古》,是體驗赤壁之戰的另一種浪漫情懷;教學《孫悟空三大白骨精》,引導學生比較《大話西遊》,是對後現代主義的古典關懷……
名著大多歷時久遠,但是能夠成為經典,馨香彌久,又必定具備了其超時代的價值。正如史達爾夫人所說:「在日益發展的科學中,最後的一步是最驚人的一步;而文學藝術卻可以在最初的一次詩情迸發中達到以後無法超越的某種美。」(史達爾夫人:《論文學》,1986,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小學階段進行名著教學,帶領孩子從小在經典名著的殿堂里徜徉,是和在春日的陽光下與孩子們一起在草地上奔跑一樣充滿誘惑的事。
小學階段進行名著教學當然沒有中學、大學里學習名著那樣的繁瑣和精緻。教學的核心是幾個課時的課堂教學和為數不多的名著的「影子」,如果能做到課前讓孩子們邂逅名著,產生一見傾心之感;課中讓孩子們與名著相約,記下刻骨銘心之憶;課後讓孩子們能熱戀名著,對名著一往情深,那麼,從核心輻射出去的將是孩子的一生能與名著相伴。
B. 求 蜀相 說課稿~~ 評高級用.,急~~
蜀 相》教案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
多誦讀,多推敲,理解詩中的言外之意。
了解常見的藝術手法並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方法
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點撥法。對於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設想
三聽三讀,層層深入地把握誦讀;讀中有品,以品帶讀,品讀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1、聊聊流行歌曲,帶出唐朝樂隊,說《夢回唐朝》,介紹大唐盛世和寫作背景,明確教學任務。
同學們知道老師剛才給大家放歌曲的原因嗎?(緩解緊張情緒)想讓大家知道我也曾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不過現在老了;我也很喜歡流行音樂不過老師比較喜歡那些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所以老師很喜歡唐朝樂隊的歌。唐朝樂隊是中國當代最著名的搖滾樂隊。老師最喜歡他們的成名曲《夢回唐朝》。喜歡這首歌,不僅僅是因為它好聽,更重要的是這首歌總能將我帶回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期。這時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氣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呈現出活躍的狀態。其國勢之強盛,氣象之恢宏,確是令人嘆為觀止,她不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亮點,放到世界歷史上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一片輝煌。然而,遺憾的是,大唐盛世只維持了短短的五十年。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大唐盛世便像紐約的世貿大樓一樣轟然倒塌了,而且,從此就走上了日益衰落的不歸路。因此生活在那時的人們就彷彿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一般,他們的感受是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人,他們的感受就更強烈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蜀相》的作者杜甫就是這樣一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極大抱負卻壯志難酬的人。這首七言律詩《蜀相》就是他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就的。當時正處於安史之亂。
2、《蜀相》是一首古詩。學習古代的文學作品,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從基調、感情、格律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二、了解詩歌基調,初步把握誦讀。
1、基調就是指詩歌所抒發的基本感情,我們通常都是根據詩歌的寫作背景和主要內容來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請同學們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迅速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杜甫在這首詩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或:那麼,有誰能結合剛才老師介紹的寫作背景來說說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嗎?)
明確:抒發的是感傷、嘆惋的心情,這也正是全詩的基調。
2、誦讀指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該怎樣來表現呢?是讀得快還是讀得慢,是讀得激昂還是讀得低沉,是讀得如奔流瀑布一瀉千里,還是讀得如百尺深潭潛流暗涌;是讀得如「間關鶯語花底滑」,還是讀得如「幽咽泉流冰下難」?
要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3、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評,再聽誦讀錄音,再集體朗讀全詩。
4、學法指導一:結合背景,整體感知,把握基調,讀出感情。
三、了解詩歌格律,把握詩句節拍,再次誦讀。
1、剛才同學們誦讀時很自然的注意到了詩句中的停頓。停頓在誦讀時是非常重要的,古詩中的停頓和它的格律有關。《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詞或片語,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節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2、請同學們據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拍。
3、誦讀指導:要讀准節拍,誦讀時每拍的後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會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4、再放詩歌錄音,同學們跟讀。
5、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准節拍。
四、具體分析詩句的感情,根據感情深入把握詩歌的誦讀。
(一)分析頸聯、尾聯,具體把握感情和誦讀。
1、剛才,我們通過了解詩歌的基調和格律初步把握了詩歌的誦讀,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分析詩歌中最重要的內容——感情,並據此更深一步的來把握詩歌的誦讀。
2、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後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這兩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後主,平定叛亂,六齣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4、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或者點撥:根據這些內容,你們可以怎樣來形容諸葛亮?在諸葛亮前面加一些形容詞該怎麼加?該加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如:雄才大略、謀略過人、業績宏偉、忠心報國、忠心耿耿等。)
5、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6、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麼朗讀呢?
明確:「天下計」、「老臣心」「身先死」「淚滿襟」該讀重。「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要讀得放一點,帶贊頌的語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前句要讀得稍快,帶惋惜的語氣,「死」字要讀得沉痛;後句要讀出感傷的語氣,尤其是「淚滿襟」三字要一字一頓,有泣而涕下的感覺。
7、個別讀,集體讀,聽錄音讀,再讀。
(二)、分析首聯、頸聯,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握誦讀。
1、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四十多年後,中唐時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後,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些都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聖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遠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價值取向就都無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苦痛的。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託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那麼,老杜這兩句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由來已久的還是來游諸葛武候祠後才有的?
3、這種由來已久的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麼?) 「丞相」更能體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聯想到《詩經》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對丞相的敬愛;同時還可以理解為以「柏」襯托蜀相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自」「空」:該怎麼理解?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
①、比較理解:映階碧草盡春色,隔葉黃鸝皆好音。
用「盡」和「皆」寫出的是春意盎然、賞心悅目的景色,顯露的是欣喜愉悅的情感。
②、滿院的碧草映襯著台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出婉轉的鳴叫,卻空盪盪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麼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與詩人無關,「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③、「自」「空」二字的作用:杜甫用「空」「自」等詞的妙處在於溝通了情與景之景的聯系,以「自」烘託了人的心情,正所謂是「景語皆情語」。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里「自」「空」兩字也有此等功用。
④、想像體會意境:這是一幅帶著濃濃的寂寞和悲涼的春色圖。正所謂是見滿院萋萋碧草,卻覺寂寞之心難言;聞數聲嚦嚦黃鸝,倍感荒涼之境無限。
5、誦讀指導:這兩句詩該怎麼讀?
明確:「丞相」要讀出親近的味道,「尋」讀升調,讀出仰慕之情。「柏森森」要讀得平緩,讀出欣慰的語氣。後句讀出惋惜的語氣,前四字稍快,後三字則要慢,「自」「空」要重讀,體現出詩意的逆轉。
6、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7、合上書聽錄音,跟著背誦。
五、課堂總結(請學生來進行):朗讀古詩詞的技巧
1、把握基調——結合背景、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2、體會感情——聯想品味、揣摩語言、想像意境
3、懂點格律——讀准節拍、注意平仄、讀出重音
聯想和想像是解讀詩歌的重要方法。聯想社會背景,聯想相關的歷史,聯想相關的作品,想像詩歌的意境。(聯想大唐盛世,作者的思想,諸葛亮的事,壯志未酬的英雄,《詩經》中的《甘棠》等,想像《寂寞春色圖》)
六、作業:背誦全詩
《蜀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了解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景物描寫對揭示詩歌主旨的作用。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學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復習。
二、我們剛感受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風格,其中大膽的想像和誇張所塑造的華麗神奇的景象給我留下了深刻得印象,接下來我將要認識的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通過他的作品,去解讀他的思想。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自號「少陵野老」,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並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體現。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聖」。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的一首《蜀相》。
三、確定《蜀相》一詩的形式,七律詩,有八句,四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詩歌的學習,誦讀是非常重要的。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又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今天雖然不提倡寫古體詩,但是經常誦讀,對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無疑會大有好處。今天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從基調、格律等方面來學習古詩的誦讀。
四、誦讀指導:如果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感傷的、嘆惋的,那我們在誦讀時讀得慢,低沉些,讀出點感傷。反之則相反。就如剛剛學過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應該要輕快些。
請一個學生,再請學生評,再讓評的學生讀,再集體朗讀全詩。
五、《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句的節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請同學們據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拍。學法指導二:要懂點格律,讀准節拍。集體朗讀。
六、讀准了音節後,接下來我們需要的是感情了
記得在學《威尼斯》的時候,我們重點分析過其中的景色描寫,透過這些景色描寫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的心情,還記得王國維對此概括的一句話嗎?在寫作中,景色的描寫很重要,他能揭示文章的主旨,我們寫作個簡單的練習,大家來寫寫「雨」。
中國古代的詩歌中也十分注意景色的描繪,以此寄託作者的情。我們說詩歌中寄託了作者感情得景物叫意象,而這些意象所形成的氛圍就是意境(以《沁園春•長沙》作示範)。所以我們發現要理解一首詩歌對於對於意象的把握很重要。
七、接下來,我們看這首詩,很明顯也有景的描寫和主旨的揭示,哪幾聯在寫景?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簡要分析,「自」「空」:該怎麼理解? 改為 盡,皆 有何不同)
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
八、分析本詩的關鍵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頸聯兩句詩中寫誰?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偉大功績(三顧茅廬,定天下計,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後主,平定叛亂,六齣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2、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詩句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3、尾聯簡要分析,談談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4、學生感受詩意,誦讀詩歌。
九、以此類推,用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的方法,分析兩首杜甫其他的兩首詩。《春夜喜雨》《春望》
十、背誦
十一、作業布置,背誦,抄寫四遍
C. 蜀相這首詩初二之前學過嗎(人教版或蘇教版)
沒有。這首詩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這冊書里。
D.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詩
1、石灰吟
明代: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過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3、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裡飛奔著樓船戰艦。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4、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何處去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
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5、滿江紅·寫懷
宋代: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雲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E. 有一張扇形書法紙,要寫古文(小學五年級水平)60字以內(只有60個能寫的格,最後一列些年份、名字)
是正文有60字,還是包括落款只有60字?如果是正文60字可以寫杜甫的《蜀相》,有56字!還剩下4個字。可以選中間位子寫上標題蜀相。然後落款癸巳年XX月XXX書!落款的字寫小點。但是落款的字也是在格子裡面就寫一樣大。如果算落款只有60字,那寫陶淵明《飲酒》,那首結盧在人境……有五十字。落款估計就寫癸巳年X月XX(X)書。如果三個字名字受篇幅限制那就只寫名不寫姓,比如:王麻子。那就只寫名。
F. 小學生朗誦《觀滄海》、《蜀相》,《虞美人》中的哪一首好
蜀相_古詩文網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處尋⑵?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⑷。
三顧頻煩天下計⑸,兩朝開濟老臣心⑹。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⑺。[2]
注釋譯文編輯
詞句注釋
⑴蜀相:三國蜀漢丞相,指諸葛亮(孔明)。詩題下有註:諸葛亮祠在昭烈廟西。
⑵丞相祠堂:即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區,晉李雄初建。
⑶錦官城:成都的別名。柏(bǎi)森森:柏樹茂盛繁密的樣子。
⑷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hǎo)音:這兩句寫祠內景物。杜甫極推重諸葛亮,他此來並非為了賞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說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黃鸝隔葉,亦不過空作好音,他並無心賞玩、傾聽。因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見。空:白白的。
⑸三顧頻煩天下計:意思是劉備為統一天下而三顧茅廬,問計於諸葛亮。這是在贊美在對策中所表現的天才預見。頻煩,猶「頻繁」,多次。
⑹兩朝開濟:指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後又輔佐劉禪。兩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開創。濟:扶助。
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jīn):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後世的英雄淚滿衣襟。指諸葛亮多次出師伐魏,未能取勝,至蜀建興十二年(234年)卒於五丈原(今陝西岐山東南)軍中。出師:出師:出兵。此二句《新編大學語文》(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為「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3] [4-5]
白話譯文
何處可尋蜀相孔明的祠堂?成都城外松柏蒼翠。
碧草映照庭階,空自呈現盎然春色;黃里透過密葉,徒然傳送婉轉鳴唱。
先帝劉備三顧茅廬,引出隆中對策、天下大計;諸葛老臣兩朝創守,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先生,一代名相,壯志未酬,深已先亡。千古以來,英雄同悲,此地緬懷,淚沾衣襟。[6]
詩詞格律編輯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其格律屬於首句入韻仄起式。韻腳為:尋森音心襟,押「下平十二侵」韻(平水韻)。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創作背景編輯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塗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6]
作品鑒賞編輯
整體賞析
這首七律《蜀相》
諸葛亮像
,抒發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未遂的感慨。融情、景、議於一爐,既有對歷史的評說,又有現實的寓托,在歷代詠贊諸葛亮的詩篇中,堪稱絕唱。
古典詩歌中常以問答起句,突出感情的起伏不平。這首詩的首聯也是如此。「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一問一答,一開始就形成濃重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上句「丞相祠堂」直切題意,語意親切而又飽含崇敬。「何處尋」,不疑而問,加強語勢,並非到哪裡去尋找的意思。諸葛亮在歷史上頗受人民愛戴,尤其在四川成都,祭祀他的廟宇很容易找到。「尋」字之妙在於它刻畫出詩人那追慕先賢的執著感情和虔誠造謁的悠悠我思。下句「錦官城外柏森森」,指出詩人憑吊的是成都郊外的武侯祠。這里柏樹成蔭,高大茂密,呈現出一派靜謐肅穆的氣氛。柏樹生命長久,常年不凋,高大挺拔,有象徵意義,常被用作祠廟中的觀賞樹木。作者抓住武侯祠的這一景物,展現出柏樹那偉岸、蔥郁、蒼勁、朴質的形象特徵,使人聯想到諸葛亮的精神,不禁肅然起敬。接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茵茵春草,鋪展到石階之下,映現出一片綠色;幾只黃鶯,在林葉之間穿行,發出宛轉清脆的叫聲。
第二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所描繪的這些景物,色彩鮮明,音韻瀏亮,靜動相襯,恬淡自然,無限美妙地表現出武侯祠內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來了,祖國中興的希望卻非常渺茫。想到這里,詩人不免又產生了一種哀愁惆悵的感覺,因此說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畫出一種靜態和靜境。詩人將自己的主觀情意滲進了客觀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內心的憂傷從景物描寫中傳達出來,反映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透過這種愛國思想的折射,詩人眼中的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三聯濃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上句寫出山之前,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指出諸葛亮在當時就能預見魏蜀吳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勢,並為劉備制定了一整套統一國家之策,足見其濟世雄才。下句寫出山之後,諸葛亮輔助劉備開創蜀漢、匡扶劉禪,頌揚他為國嘔心瀝血的耿耿忠心。兩句十四個字,將人們帶到戰亂不已的三國時代,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刻畫出一位忠君愛國、濟世扶危的賢相形象。懷古為了傷今。此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國家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使詩人憂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賢相匡扶社稷,整頓乾坤,恢復國家的和平統一。正是這種憂國思想凝聚成詩人對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這一歷史人物身上,詩人寄託自己對國家命運的美好憧憬。
詩的最後一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詠嘆了諸葛亮病死軍中功業未成的歷史不幸。諸葛亮齎志以歿的悲劇性結局無疑又是一麴生命的贊歌,他以行動實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使這位古代傑出政治家的精神境界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產生使人奮發興起的力量。
這首詩分兩部分,前四句憑吊丞相祠堂,從景物描寫中感懷現實,透露出詩人憂國憂民之心;後四句詠嘆丞相才德,從歷史追憶中緬懷先賢,又蘊含著詩人對祖國命運的許多期盼與憧憬。全詩蘊藉深厚,寄託遙深,造成深沉悲涼的意境。概言之,這首七律話語奇簡,但容量頗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訴盡諸葛亮生平,將名垂千古的諸葛亮展現在讀者面前。後代的愛國志士及普通讀者一吟誦這首詩時,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一讀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二句時,不禁黯然淚下。
在藝術表現上,設問自答,以實寫虛,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結構起承轉合、層次波瀾,又有煉字琢句、音調和諧的語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嘆,餘味不絕。人稱杜詩「沉鬱頓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8-9]
名家點評
《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半山老人《題雙廟詩》雲:「北風吹樹急,西日照窗涼。」細詳味之,其托意深遠,非止詠廟中景物而已……此深得老杜句法。如老杜題蜀相廟詩雲:「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亦自別托意在其中矣。
《瀛奎律髓》:子美流落劍南,拳拳於武侯不忘。其《詠懷古跡》,於武侯雲:「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及此詩,皆善頌孔明者。
《唐詩品匯》:劉雲:全首如此一字一淚矣。又雲:千年遺下此語,使人意傷。
《唐詩援》:起語蕭散悲涼,便堪下淚。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王安石曰:三、四止詠武侯廟,而托意在其中。董益曰:次聯只用一「自」字與「空」字,有無限感愴之意。吳山民曰:次句紀地。三、四紀祠之冷落,「天下計」見其雄略,「老臣心」見其苦衷。結語逗漏宋人議論。
《杜臆》:此與「諸葛大名」一首意正相發……蓋不止為諸葛悲之,而千古英雄有才無命者,皆括於此,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唐七律雋》:悲涼慷慨,弔古深情,淋淳於楮墨之間。胡元瑞謂結句濫觴宋人,淺視之矣。
《杜詩解》:三、四,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極。……第七句「未」字、「先」字妙,竟似後曾恢復而老臣未及身見之者,體其心而為言也。當日有未了之事,在今日長留一未了之計、未了之心。
《唐詩摘鈔》:後半四句,就公始末以寓感慨,筆力簡勁,宋人專學此種,流為議論一派,未免為公累耳。
《唐詩快》:嗚呼!詩之感人至此,益信聖人「興、觀,群、怨」之言不妄。
《九家集注杜詩》:趙彥材雲:悼之深矣。郭知達雲:閔其志不遂也。
《刪訂唐詩解》:起句率。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前四句疏疏灑灑,後四句忽變沉鬱,魄力絕大。趙熙:沈鬱、博大。
《杜詩詳注》:「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見報國苦衷。有此二句之沉摯悲壯,結作痛心酸鼻語,方有精神。宋宗簡公歸歿時誦此二語,千載英雄有同感也。
《唐詩貫珠》:「森森」二字有精神。
《唐宋詩醇》:老杜入蜀,於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詩意豪邁哀頓,具有無數層折,後來匹此,惟李商隱《籌筆驛》耳。世人論此二詩,互有短長,或不置軒輊,其實非有定見。今略而言之,此為謁祠之作,前半用筆甚淡,五六寫出孔明身份,七、八轉折而下,當時後世,悲感並到,正意注重後半。李詩因地興感,故將孔明威靈撮入十四字中,寫得十分滿足,接筆一轉,幾將氣焰掃盡,五、六兩層折筆,末仍收歸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二詩局陣各異,工力悉敵,悠悠耳食之論,未足與議也。
《唐詩別裁》:檃括武侯生平,激昂痛快。(「三顧頻煩」二句下)。「開濟」言開基濟美,合二朝言之。
《杜詩鏡銓》:邵子湘雲:牢壯渾勁,此為七律正宗。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事,只用四語括盡(「三顧頻煩」四句下)。俞犀月雲:真正痛快激昂,八句詩便抵一篇絕大文字。
《十八家詩鈔》:張雲:後四句極開闔馳驟、沉鬱頓挫之妙,須作一氣讀,乃得其用意湛至處。
《網師園唐詩箋》:只下「何處」二字,已見祠宇荒蕪。「三顧」至尾,沉雄檃括,抱負自見。
《歷代詩法》:前四句傷其人之不可見,後四句嘆其功之不能成,憑吊最深。
《昭昧詹言》:此亦詠懷古跡。起句敘述點題,三、四寫景,後半論議締情,人所同有,但無其雄傑明卓,及沉痛真至耳。
《讀杜心解》:五、六,實拈,句法如兼金鑄成,其貼切武侯,亦如熔金渾化……後來武侯廟詩,名作林立,然必枚舉一事為句。始信此詩統體渾成,盡空作者。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五、六穩盡,結亦灑然。評:三、四寫祠堂物色,只著「自」、「空」二句眼於中,便已悲涼欲絕,而肅穆深沈之象,更與荒蕪零落者不同。
《歷代詩評注讀本》:悲壯雄勁,此為七律正宗。
《唐宋詩舉要》:吳曰:起嚴庄凝重,此為正格。然亦自有開闔,不可平直(「丞相祠堂」四句下)。吳曰:頓轉作收,用筆提空。故異常得勢。
後世影響編輯
此詩末聯二句,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唐代永貞革新首領王叔文、宋代抗金民族英雄宗澤等人在事業失敗時都憤然誦此二語,說明這首詩思想內容與藝術技巧所鑄成的悲劇美堪稱歷久不衰。[3]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一】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賞析二】
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國君,李煜是失敗的;但正是亡國成就了他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地位。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傳誦不衰的著名詩篇。
這首詞刻畫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效果。「春花秋月」這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呢?一語讀來,令人不勝好奇。但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去想像詞人的處境,就不難理解了:一個處於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這些美好的事物只會讓他觸景傷情,勾起對往昔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今昔對比,徒生傷感。問天天不語,轉而自問,「往事知多少。」「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麼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東風」帶來春的訊息,卻引起詞人「不堪回首」的嗟嘆,「亡國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讓我們來想像: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湧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還要繼續;而自己仍須苟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回首處「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想像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結構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反復強調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又東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最後,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後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於輕描淡寫,或失之於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傷心人語」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出來了。以這樣聲情並茂的詞句作結,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
全詞抒寫亡國之痛,意境深遠,感情真摯,結構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餘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後主降宋後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 (蔣雅雲)
【賞析三】
這首詞,是李煜被俘到汴京後所作。開頭說,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何時了結。因為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無數往事湧上心頭,想到在南唐時欣賞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所以怕看見春花秋月。在東風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國生活不堪回顧了。那裡宮殿的雕欄玉砌應該還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變得憔悴了。倘若要問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東流去,無窮無盡。一江指長江,用一江春水來比愁,跟南唐故國金陵在長江邊相結合,充滿懷念故國之情。宋代王絰《默記》卷上:「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王國維《人間詞話》:「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徽宗)《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李煜被毒死,跟他寫這首詞有關,這真是用血寫的。所謂「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就是說,李煜這樣的詞,不光是寫他個人的愁苦,還有極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國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過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國的美好景物已經不堪回顧。故國的景物象雕欄玉砌等還在,但人的容顏因愁苦改變,這里還含有人事的改變,人的主奴關系的改變。再象以一江春水來比愁。整首詞正是反映了有亡國之痛的人的感情,擔負了所有這些人的感情痛苦。這正說明這首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這正是這首詞的傑出成就。
宋朝陳郁《藏一話腴》:「太白(李白)曰:『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金陵酒肆留別》)江南李主曰:『問君還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略加融點,已覺精采。至寇萊公(准)則謂『愁情不斷如春水(《夜度娘》),少游(秦觀)雲『落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肯出於藍而勝於藍矣。」這里對這首詞用「一江春水向東流」來比愁作了評論。李白的詩句是寫別情的長可以跟東流水比,詩在金陵寫的,這個東流水是指長江。李煜的詞,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寫的,他看不到長江,長江成為他懷念故國的一部分。因此李白的詩是用眼前景物來作比,李煜的詞是用遠離自己的長江來作比,在這個比喻里就有懷念故國之情,情思更為深厚。再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比東流水」的形象更為鮮明。又「東流水」是比「別意」的「短長」,「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比愁的無窮無盡。這是兩者的不同處,說明李煜的故國之痛更為深沉,並不是「略加融點」。寇準的詞:「日暮汀洲一望時,柔情不斷如春水。」這是用春水來比柔情,這個柔情也指別意,跟李白的句意相同,可以說是摹仿李白的詞意。「如春水」,也不能與李煜詞句相比。秦觀的詞句:「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是寫「離別寬衣帶」的離情別緒,再加上傷春,加上「鏡里朱顏改」的憔悴,配上「落紅萬點」,確是名句。不過李煜的詞寫的是亡國之痛,比離情別緒更為深沉,也寫「朱顏改』,是結合亡國之痛來的,加上「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形象鮮明壯闊,從情思到形象,也不是秦觀的詞句所能比。(田德義)
觀滄海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麼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
(8)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點。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慶幸。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後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解說
《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門行》第一章。《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漢樂府中《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麴》,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當作於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賞析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這是樂府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G. 高考語文默寫(廣東)
不要漫無目的地背。
高考前一段時間,默寫篇目會出來。
要背的大約四十一二篇,每一年要默寫的篇目可能會有變化,但變化很少。
高考的時候,只考默寫篇目里有的,所以你不用緊張。
有的時候,默寫考的不一定是人盡皆知的句子。
想要拿滿分,只要默寫篇目上有的,就要背。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
建議你把上一年的需要默寫的默寫篇目找出來,先照著上面的篇目背。等你那一年的默寫篇目出來時,看到有四十多篇要背的,也不會慌了手腳。
高考的時候出四句默寫,任選三句來答。
H. 感受書香品味經典是什麼意思
從小到大,一定讀過許多書,當你每次讀有益書時,肯定有許多感受。如;作者的語句優美,事例生動,有趣,你就可模仿,因為能寫好文章重在於效仿,自己從書中領悟到的,對人生有啟發的,就是書香。
I. 小學生必知文學常識
小學語文課外文學常識
1.李白,字太白,世稱「詩仙」「千古一詩人」。贊李白「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詩百篇」.杜甫,字子美,世稱「詩聖」(「詩史」),又稱「杜工部」(「杜拾遺」)。
韓愈的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詩作。李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
杜甫的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及「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是高度贊美李白的詩歌藝術。杜甫《夢李白》「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杜甫的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及「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寫的是蜀相諸葛亮。
2.宋詞一般分為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 「豪放派」代表詞人是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 代表詞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當時流傳有:柳郎(柳永)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3.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
王國維認為在特定時期代表文學最高成就的是:楚辭、漢賦、六代駢文、唐詩、宋詞、元曲。(補充:明清小說。)其中唐詩、宋詞、元曲並稱於世。
漢賦代表作:班固《兩都賦》、曹植《洛神賦》。
駢文也稱四六文,興於南北朝,盛於唐宋。代表作:劉勰《文心雕龍》、王勃《滕王閣序》。
4.清?蒲松齡的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其中有兩個典故:項羽破釜沉舟,勾踐卧薪嘗膽。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
5. 詩仙李白, 詩聖(詩史)杜甫, 詩魔白居易,詩佛王維, 詩鬼李賀, 詩囚孟郊和賈島, 詩豪劉禹錫。
唐詩中風格迥異。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代表。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代表。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孟浩然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王昌齡、高適、岑參是邊塞詩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樂府運動(即追求語言通俗易懂)詩人代表。
6.至聖孔子(聖人) 亞聖孟子 書聖王羲之?晉
畫聖吳道子?唐 詩聖杜甫 詞聖蘇軾
文聖歐陽修 茶聖陸羽?唐 葯聖李時珍
醫聖張仲景?東漢 草聖張旭?唐 葯王孫思邈?唐 田園詩人陶淵明?晉
詩歌之父屈原?戰國 歷史之父司馬遷?西漢
7.古詩名句中點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
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
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來歷。
8.《詩經》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修編。共收入詩歌305首,古稱「詩三百」。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開端。
《楚辭》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也是我國古代第二部詩歌總集。由西漢劉向收集而成。主要有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第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代表作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端午節吃粽子,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詩經》與《楚辭》並稱「風、騷」。 「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源頭。
129
《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史書。
《論語》是中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編輯而成,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馬遷《史記》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史界譽為「實錄、信史」巨著。
魯迅贊譽《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高度概括史學、文學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孫武《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說文解字》中國第一部字典。
藏族敘事詩《格薩爾王傳》我國最長的史詩.
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魯迅代表作有《阿Q正傳》,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國第一部新詩集。
10.法國--凡爾賽宮 英國--白金漢宮
俄國--克里姆林宮 中國--故宮
11.民間四大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12.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五經"合稱為《四書五經》,是古代儒家經典,成為中國歷代讀書人的必讀書。
「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13.《唐詩三百首》編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孫洙,與夫人徐蘭英一起編選,共選入310首詩。民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14.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百家爭鳴"。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莊子,法家的韓非子。
15.我國國歌歌名《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田漢,作曲聶耳。
16.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頤(一百)
17.「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說法緣自明代茅坤編定的一本書《唐宋八大家文鈔》。
18.蘇軾說:「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之,而古今之能事畢矣。」(「子美之詩,退之之文,魯公之書,皆集大成者也。」)
蘇軾對杜甫的詩、韓愈的文、顏真卿的書法、吳道子的畫,評價極高。
蘇軾,字瞻,號東坡居士。是稀有的全才,詩、詞、文、書、畫無不精妙。開創豪放詞派。
19.奧運口號「更快、更高、更強」。在2008年舉辦第29屆奧運,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吉祥物「福娃」(5個).
20.三國時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體現「建安風骨」特點的代表作家。
北宋時期「三蘇」指蘇洵、蘇軾和蘇轍三父子。
三班:漢朝史學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 昭是我國第一位女史學家。
書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21.魯迅:「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
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流傳於世僅八十回,後四十回由高鄂補寫。
《紅樓夢》,堪稱中國最偉大的文學作品,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時稱「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現在已成了一門「紅學」。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很多的詩詞。並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對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句作了精採的評論,認為詩中「直」、「圓」兩字精妙,將大漠景色寫得異常鮮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風這樣的俗人也可以說出「一夜間北風緊」這詩般的句子。
22.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其它人物還有冬妮亞、朱赫來、麗達等。
23.蘇聯作家高耳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24.中國四大古典名著:
《水滸傳》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魯智深, 「豹子頭」林沖。
《三國演義》元?羅貫中《西遊記》明?吳承恩《紅樓夢》清?曹雪芹
25.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鍥而不舍、嘔心瀝血,才寫出了千古傳誦的名著。事業的成功在於恆心和毅力,讓我們學習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吧!
司馬遷《史記》15年 班固《漢書》25年 王充《論衡》31年 許慎《說文解字》22年
司馬光《資治通鑒》19年 沈括《夢溪筆談》9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27年
蒲松齡《聊齋志異》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記》34年
宋應星《開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紅樓夢》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達爾文《物種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30.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名人傳》寫了三位名人:
貝多芬,德國作曲家,世界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代表作《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和《月光曲》等。雙耳失聰對於一個作曲家是多麼殘酷的打擊, 但他不向厄運低頭,「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米開朗琪羅,義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家,世界最偉大雕塑家之一。與達?芬奇,拉斐爾並列為義大利文藝復興藝壇三傑。作品有著名的雕塑《大衛》。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文學泰斗。 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等。作品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31.外國文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