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將信息技術更好的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
隨著科技的大力發展,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悄地進行著轉變。在小學語文領域,也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豐富了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還提高了學生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解放了課堂,讓學生們真正的愛上課堂,愛上語文。
1 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涉及面廣,但由於小學生本身限於生活經歷和生活積累,感知發展水平不高,教師不能夠把全部知識一股腦呈現給學生。信息技術可以使教學活動集文字、聲音、圖象、影象等信息功能於一體,圖象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又具有檢索方便、資源共享、和平共有的特點,所以在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能大限度的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強烈的求知慾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因此教師在設計和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抓住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針對性地進行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再現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文字、圖像資料,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導入新課時看抗美援朝打仗的片子和分別時的感人視頻,這樣導入新課,就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大大提高。同時,還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交互性,把和課程內容相關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元素有機整合起來,兼顧趣味性,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師傳授知識的局限性得以改觀,通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手腦並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朗讀素材,生動再現課文中各具特色的形象,讓學生進行跟讀、感情朗讀,還可以配樂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課文朗讀,通過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不但能正確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對朗讀訓練不會有厭倦感,讓他們在朗讀中學會朗讀,從而使他們的朗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教師作為引導人和領路人是關鍵,教師要盡快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設計科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吸收率。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呆板的教學程序,教師可以靈活機動地安排教學內容,彌補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的拘謹與低效,極大地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表達能力,增強學生信心。 3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
21
世紀是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並不斷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無聲無息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給社會帶來了美好的前景,也給教育帶來了無限的生機。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迷人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積極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快樂中潛移默化的學習並掌握知識。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在最新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舉辦首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活動(2012
年)的通知中,有關的信息技術教學在以後的中小學教學發展中有著前瞻性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實現情境教學,圖文並茂的效果。比如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生動地圖片或設計優美的情景環境讓學生激發出來寫作靈感,寫出優美的作品以小學作文為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我認為:組合「多媒體」參與作文教學全過程,改變作文教學信息傳遞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其興趣盎然,滿懷信心地實現作文教學目標。總之,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資源,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教師要繼續以課程整合為理念,以信息技術為工具、以優化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以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目的。
4 結束語
小學的基礎教育對於個人有著基礎性和前導性的作用。所以做好小學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以至於國家的發展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的完美結合,正是新時代的要求和以人為本觀念的主要體現。小學語文教育也將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Ⅱ 研究應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
文檔介紹:
研究應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融合 摘要: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應用中日趨廣泛,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帶來了深遠影響。目前,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通過現代化科技,讓單一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變成具有聲音圖像的動態教學模式,能增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的結合現代科技中的聲音、動畫、視頻等,擺脫以往枯燥、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這樣能夠將復雜的數學公式、定理等用直觀、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從而能加深學生學習數學的印象,學習過程中更加有趣,更容易掌握。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掌握多媒體技術,並將此技術作為教學手段應用到數學課堂中去,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和要求,分析多媒體技術運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研究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渠道,要提高教學成果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們來探討現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才能找到解決方法更好地推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學生課堂學習中主要是聽課、練習、作答和抄筆記,學習活動整齊劃一,呈現集體化的特點,一般是教師單方面的加講解知識,不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是個思維特別活躍的階段,如果一味跟著教師灌輸式的教學,容易忽視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學生死記硬背,往往要求學生記住現成的公式,卻忽視整個運算過程的推演,至於這個結論是怎樣得出的,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都不需要去了解,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狀態懶散,
Ⅲ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了變革,而且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也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僅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它包含的內容廣泛,知識量大,而信息技術圖、文、聲並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正好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以成為必然。但我們要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本世紀,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布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很顯然,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目的在於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對於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形象和變化的特點,能極大限度地營造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氣氛。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像《草原》這樣描寫景色的課文,而小學生閱歷比較淺,沒有親眼目睹過草原美麗的景色,如果只憑借語言文字,學生很難感受課文的實質內涵,這時,我們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播放課件,將一個風景如畫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學生們的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樣,通過有動感的畫面,激活他們的感官,使文章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推動其思維的升華。學生閱讀著課文,想像著美景,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就會油然而生。
(二)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增強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內容。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起來。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一文時,教師課前可以先讓學生搜集有趣的諧音、字謎、漢字的來歷等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圍繞「有趣的漢字」這一主題,利用搜集的資料,穿插演示教師製作的多媒體課件——漢字的演變,使學生能對中國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喜愛中國漢字之心。在上《豐碑》一課時,首先由學生欣賞教師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圖片,讓學生從中了解相關信息,這樣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深入學習課文時,中間插播電影片段,使學生感受到軍需處長高尚的品質;最後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從網上搜集有關資料,對資料進行處理、歸納,這樣通過上網查找有關資料,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將網路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中,不但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而且是語文教材更加完善,更富於多元化,時代性,實效性。
(三)信息技術,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突出教學的重點。如,《初冬》一課,作者以准確優美的文筆描寫霧氣逐漸消失,景物由模糊變得清晰的動態過程是文章的重點。但學生卻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可通過極短的時間,把這一自然現象過程進行情景的再現,把語言無法完成的內容,通過畫面直觀化,真正做到課堂的有效性。因此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
(四)信息技術,豐富課外知識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如教學《為人民服務》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教師課後可以讓學生繼續搜集有關這方面的故事,開展讀書交流。同學們馬上會通過各種途徑將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既是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五)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能力
(1)、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並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引發對信息的興趣,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前提。比如《桂林山水》一課,可通過師生群議確定信息任務: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奇、秀、險的姿態?除了文中介紹的幾中外,還有哪些呢?接著,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桂林山的奇特姿態可以查找相關圖片以及古今贊美桂林奇山的詩詞文章等;信息來源有了,這時,我們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圖片、圖書查找,也可以利用網路搜索有關桂林山的知識。
(2)、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英國詩人雪萊說:「想像是創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像力的發揮創造了條件。首先,通過互動式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於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想像,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學生創新的火花。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這是一篇說明文,課堂上如何融入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件製作中要搜集了大量的昆蟲圖片,文字材料及錄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錄像,感知多種的昆蟲,了解它們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性。教學結尾時,告訴學生這些知識來自《十萬個為什麼》、《網路全書》,並在屏幕上出示這些書名,鼓勵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3)、信息技術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並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例如:要學生製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能力。學習《圓明園的毀滅》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寫一篇有關圓明園的文章,讓學生在網上收集有關的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
(4)、信息技術的優越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能力。小學生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差,雖然有一定的說寫基礎,但把握不好尺度。而現代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既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又便於教師指導學生說話,,在練習說話時,教師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在觀察思維的基礎上,通過復述課文,編故事、想像說話等多種訓練表達方式,啟發學生動腦,想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強化語言與思維的訓練。
(5)、在綜合活動中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如指導學生設計製作賀卡的時候,教師通過電腦網路展示背景畫所寫的寄語,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從中悟出寫寄語的要點。學生在電腦上獨立選擇畫面,撰寫寄語,將作品在電腦中進行展示,實現語文課和電腦課的「整合」。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易於接受。但同時我們也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並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首先,教師不能將平時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搬上多媒體,整堂課沒有板書,這樣既失去了教師書寫的示範作用,又是教師的個性難以發揮。其次,教師不能將所有對話和指令都輸送到多媒體,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畫面進行思考、學習,然後又通過多媒體畫面來提供答案。這樣既發揮不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點,又忽略了教師生動的演示作用和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的能力培養。第三,雜而不精、過於花哨的課件往往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在對畫面的欣賞上,而忽視了知識、能力的接受和培養。最後,多媒體課件中教師事前已經輸入了「最佳」答案,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會想方設法把學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導,盡可能讓學生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一致,因此使本來豐富多彩、學生主體的課堂變成了」唯我獨尊」的一言堂。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優化學科教學的一種工具,它的優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的手段,絕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研讀。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錦上添花,不能喧賓奪主。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研究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
Ⅳ 小學科技課都有哪些內容
1、觀察星空
星空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īng kōng,指有星光的天空。
2、觀察航天器
航天器(spacecraft):又稱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在太空運行,執行探索、開發、利用太空和天體等特定任務的各類飛行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3、觀察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並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4、觀察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5、製作小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Ⅳ 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數學教學
21世紀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也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應用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在這種大環境下,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一、讓數學更貼進生活
新課程標准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視數學課本為教學內容的主要甚至唯一源泉,教學內容被固定於課本中,不敢越課本半步。而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的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因此,現實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應該是學習數學的載體,它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通過internet,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可以極大限度的突破書本是唯一學習資源的限制,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我們可以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幅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畫面,讓學生從中找出哪些物體的表面是三角形的,由此引出課題。由於畫面逼真,色彩鮮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起來了。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利用電腦的動畫功能,將三條線段逐步移動,圍成一個三角形,通過演示,學生不僅明白了什麼叫「首尾相連」,而且理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提問學生:「自行車的車身支架為什麼要做成三角形的呢?」接著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出示一組畫面:首先是一隻小猴子在愉快地騎著自行車,然後將自行車的車身支架變為平行四邊形的,結果小猴子騎著騎著兩個車輪就擠到了一起。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明白了自行車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懂得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由於教學手段獨特,設計新穎,整節課上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注意力非常集中,教學效果很好。
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上傳到學校的網站上,讓學生訪問網站去獲取有用信息。或者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internet到資源庫中去搜集素材。如《高年級統計圖表一課》的教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課前,我安排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途徑,如上網、翻工具書,詢問等方式對某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調查,搜集整理一組自己喜歡的數據,課上請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匯報。他們匯報時有身邊的數據,如每個小組人數,上學期期末的數學成績,生活中的數據,如家庭用水、用電的統計數據,家庭摩托車、電腦擁有量的小調查……,通過學生動手動腦查出的一組生動、富有意義的數據,不僅超越了課本上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身邊,統計一點都不難,統計只是很有用。學生從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的火花。課上我請學生利用計算機中的圖表工具,只要輸入相應的數據,計算機在幾秒鍾之內便自動產生統計圖,而且可以根據需要產生不同形式的統計圖表。這樣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對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推斷上,培養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實踐表明,學生通過整合教學,既達到了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分析與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的數學學科教學目標;又達到了學會用圖表工具製作統計圖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激發了使用計算機的興趣。
二、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教學形式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說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然而至今這依然是難以實現的美好理想。對數學課,學生程度不整齊是很難辦的。許多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步跟不上就步步根不上。要因材施教必需要有教學的個別化,數學教學除了集中還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針對個體或小組的學習環境。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整合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帶著目的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達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最終目的。現代信息技術能為教學提供並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像,並隨時抽取和播出,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多的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同時,現代信息技術還具有虛擬現實的特點和功能,它能有效地模擬出傳統課堂不可能出現的情境、條件、氛圍。
網路是最大的資料庫和最大的信息集散地,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主動的去收集信並轉化為自己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的學習資源。如: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課前教師可以請學生上網查找關於分數的知識,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利用自己收集到信息完成教學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體驗著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的使用價值,哪些是本節課的相關知識,哪些是後繼知識學習的基礎等等。又如《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一課的教學中,由於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們將該課設計為網路中的游戲課,用游戲將教學內容貫穿起來,通過「調皮的小數點」的一個個故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游戲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深入,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輕松有效地完成學習目的。
三、信息技術讓數學課堂可以如此精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之後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信息環境下的學習要求,看來是刻不容緩。我國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摸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整合後的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三類:
(一)、「講解演示」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把多媒體計算機作為認知學習的輔助工具,強調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數學情境,突破重點難點。這種學習模式有利於知識的吸收和掌握。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充分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製作圖文聲像並茂的課件,創設學習情境;2、學生利用多媒體學習工具,結合情境和教材,進行思考、討論、實踐和探索;3、教師掌控教學過程,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幫助。
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統,因而小學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數學概念比較難。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直觀性,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然後引導學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學「射線、直線」兩概念時,單靠語言表述和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作說明,學生很難理解「無限長」的含義。因此可藉助信息技術來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現一亮點,然後是亮點向一方徐徐移動,引出一條不斷延長的線,這時老師告訴學生這條線可無休止的延長。這樣學生就會形象的理解「無限長」的含義,從而得出:射線是無限長的,且只有一個端點。講直線時,可以從亮點處向兩端無限延長,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呈現方式顯然優化了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教學「角的概念」時,應用課件先在屏幕上顯示一個亮點,然後有兩條不同顏色的線從這一點射出,形成兩條射線。點及兩條射線的同時閃爍使學生悟出角的形成,得出角的概念並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再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移動,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進而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度無關。這樣的演示比教師反復解釋、強調有用得多。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材需要,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演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靜態知識動態化,有效的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學的主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並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教學「行程問題」時,理解「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等詞語是解題的關鍵。在課件演示兩個人行走的過程中,只要學生仔細觀察,其中隱含的時間、路程、速度等數量關系便不難發現,若在行進的人後再拖一條線段,則將行進的路線圖轉變成規范的線段圖,效果可謂不言而喻。
(二)、「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是協作組成員圍繞同一個主題,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里進行討論、交流,它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想像和探究。這種學習模式有利於培養鑽研精神、協作精神,有利於鍛煉辨證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具體操作主要有如下幾個階段: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2、具體解決問題階段。3、成果的交流和表達階段。
教學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環境的創造,教學模式則是構建這種環境的方法。因此,教學的關鍵在於誘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激勵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教學「統計圖」內容時,為了讓學生親歷對數據搜集——整理——分析的數學思維過程,在對數據進行整理的環節大膽運用了計算機特有的迅速制圖的工具效能,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感興趣的數據通過excel軟體所提供的制圖環境,製作出了精美的各種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等,把學習統計表、統計圖與用excel制圖製表有機地結合起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所表現出來的學習主動性大大增強,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三)、「在線學習」的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在復習課中使用較多。它的優勢在於實現個體化的學習,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將知識回顧、解題指導、自我檢測融在一課件里,學生據自身的學習情況調出課件中記錄和貯存的內容而分配時間學習,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操作如下:1、知識回顧。2、練習階段。3、討論區。4、自我檢測階段。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是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和學習環境、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方式,將使小學數學的教與學變得豐富多彩。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其效果是傳統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在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模式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
Ⅵ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
【內容提要】21世紀是信息技術佔主導地位的世紀。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給社會和科技帶來了一次空前的發展,也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歷史的飛躍。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網路化、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轉變的核心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教育技術,並正確合理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是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但是如何能有效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富有成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實踐呢?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好奇心強,要想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只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如果教師能抓住教材中所蘊含的創造性因素,激起學生學習情感,創設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過程,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處在一種「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教學「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題時,先通過復習幫助學生理清「組合圖形」間相結與內含的關系,再由觀察計算機網路展示的各種組合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圖,提出:如果要計算這些實物圖形的面積,該怎麼想?學生回答,看該實物圖近似於什麼圖形,就運用圖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計算機將實物圖變化為規則圖形後再提問:現在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學生發現盡管變化成規則圖形,但因為沒有學習過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故還是無法計算。此時我就追問:你們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議論紛紛,有些說我們先要把這個圖形分割成幾個以前學過的圖形,並利用相加或相減來計算出這個圖形的面積。最終師生共同歸納出「平面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課題的提出是通過計算機網路展示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後,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再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躍躍欲試地想去努力解決問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最高點,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課學習活動中的准備。這種學生的思維,完全是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可少的。
三、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構成了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變「授魚」為「授漁」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一些現成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這些理論是如何獲得的。應該強調的是「發現」知識的過程,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獲得結論。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們教師「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要認識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例如,在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剪拼、操作等活動,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長方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平形四邊形;有的把圓剪拼成近似三角形;還有的把圓剪拼成梯形。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別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生沉盡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一般推導圓面積公式教學到此結束,可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就此設問:"把圓剪拼成哪種圖形的方法最為簡單最易操作、推導?"教師這一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興趣推向高潮,這時教師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逐一展示推導圓面積公式的各種方法,學生很快歸納出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並說明為什麼。這樣使學生達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台階。
四、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可以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曾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恰當地選准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Ⅶ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
本論文為小學英語教師在現代教育技術廣泛運用的環境下,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提供了借鑒和經驗,引導教師要擅於利用、挖掘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要擅於模擬現實語境輔助教學,把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學習英語;建議教師要用心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製作微課幫助學生自學、課前預習及課後復習;建議教師要跟上時代步伐,利用網路等先進科學技術改善師生雙邊互動關系,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英語課程標准》在「實施建議」部分明確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英語學習渠道,改變學生英語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開發並合理利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
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合理運用計算機、投影儀、幻燈片、錄像等多媒體教學資源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巨大的變化。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信息技術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料及信息源。在傳統的教學中,這些資料主要是通過書本、教科書等各種參考材料獲得,來源有限,而且缺乏靈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現在計算機的集成特徵與網路化和存儲技術相結合,為教學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以及各種教學軟體,如光碟、錄像帶、幻燈片、多媒體課件等,有利於教師開展各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課堂導入時,我們可以靈活運用以下幾種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導入方式:1、播放歌曲,情趣導入。優美的音樂、歡快的節奏,既愉悅身心,又陶冶情操,還能激發學趣。新教材為我們提供大量孩子們愛唱、樂唱的英文歌曲,有的歌曲還可以配上與歌詞相對應的動作,如閩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5 Parts of the Body之PartC的Follow me等歌曲,一則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緒,二則為本課的教學定下基調,做好鋪墊。2、利用幻燈片等電教手段導入。如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1 Birthday 之PartA時,我們可以把a football,a present,a card,a cake等四張幻燈片逐一呈現在屏幕上,同時配上錄音,這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就這些內容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交流學習,突出上課主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製作多媒體課件復習導入。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7 Clothes(2)新課之前,教師先做好課件利用「頭腦風暴」復習一下Unit6 Clothes(1)的相關詞彙、句型,讓舊知在頭腦中閃過一遍,承前啟後,有利於拓展新內容的學習,達到溫故而知新的良好效果。另外,利用課件教學新單詞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能收到預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單詞「clothes」時,我們在製作課件時利用計算機的特殊效果讓單詞中的7個字母c-l-o-t-h-e-s逐一「飛入」 屏幕,讓學生把熟悉的字母「串」起來,達到輕松拼寫單詞的教學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現實語境
這種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現實情境藉助信息技術處理後在課堂上播出,通過模擬現實語境(Virtual Reality)組織課堂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進入真實的、在Cyberspace的語言情境中、在與計算機交互過程中完成某一項特定的學習任務。這是一種為了達到某個預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引入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即語言情境),易於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教學效果的先進科技方法。經常運用的形式有:鏡頭定格、慢放畫面、循環播放等。其中慢放畫面,特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生活中轉瞬即逝的現象或過程清晰地重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難點,無須教師花費很多時間去講解就能學懂。
這種直觀新型的知識表達技術超越了時間和空間、靜止和運動、語言和形象的障礙,能模擬現實情況下難以實現和完成的任務,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它是常規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例如,在試聽媒體的輔助下,模擬國外生活或學習情境(如在街上乘坐公交車、到醫院看望病人、在商場購物、在學校學習等),要求學生與不同外國人對話,進行模擬訓練。這種利用信息技術的訓練方式,讓學生置身於模擬的語言情境之中,對於提高學生對情境、學習內容的適應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適用於口語教學。
三、製作微課拓寬學生學習渠道
微課是一種簡單的多媒體演示方式,它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便於家裡備有電腦的學生觀看學習。它主要包括:微課堂(視頻)、微設計、微反思、微練習、微資源和微簡介。其中以微課堂為核心內容,基於問題解決,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某一個問題或一個知識點展開教與學,靈活、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突破重難點、傳授技能、培養興趣、啟迪智慧等教育教學目的的數字化資源整合,每個視頻時長在10分鍾以內, 這符合小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的年齡特點。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7 Christmas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把聖誕節的相關文化及禮物用文字或圖像以解說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並錄製成微課堂,課前提供給學生學習、了解,這有利於學生帶著對聖誕節的濃濃興趣參與課堂學習。再如當學生學過數詞一到一百以後,老師把相關的數詞進行歸納比較,辨別詞形及讀音的變化,如six-sixteen-sixty,做成微課,課後供給學生復習鞏固。微課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預習,有利於學生課後進行復習,補缺補漏。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微課」 也是課堂的延伸與拓展,有利於學生學習、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與文化,在極大程度上支持了「反轉課堂」的進行,節省了課堂時間,使師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應用於交流與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信息技術條件下造就了新型的師生關系
作為當代教師,我們要勇於接受新鮮事物,主動學習新知識,努力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迎難而上,把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於教育教學之中,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 致力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的交往方式,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為時代的佼佼者,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
信息技術條件下必然造就了新型的師生雙邊互動關系,促進了師生關系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反過來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助於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校訊通給學生布置作業或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表現情況,並與家長取得聯系、溝通,讓家長督促、指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有利於老師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動態,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課標形式下小學英語網路作業形式探究」課題組創建的「一起作業網」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讓學生在家獨立完成作業並進行網上批改,使學生及時了解知識掌握情況,讓老師輕而易舉地在網上檢查學生完成作業情況,方便快捷,同時也減少了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的工作量。再說,網上的作業形式多樣,圖、文、聲、像並茂,游戲性強,富有挑戰性,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真可謂是「玩中學、學中玩」,很受學生歡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提高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這種信息技術影響下的良性循環,很好地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促使新型的師生雙邊互動關系更和諧、更融洽。
「十二五」 第3期泉州市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教育見習期間,泉州實驗小學、師院附小及德化實驗小學三所學校給我們提供了十來節的觀摩研討課,他們上課獨具特色、各有千秋,導入方式五花八門,教具使用多種多樣,語境創設逼近生活,教學評價豐富多彩,所有這些無不體現了執教老師的教育智慧和用心,體現了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和研發,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熱愛和追求。
總之,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要敢於面對現實,抓住機遇,跟上時代步伐,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擅於把信息技術有效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之中,充分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挖掘教育智慧,創新教育理念,想盡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