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方法有哪些
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應體現多元化,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有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導向、激勵、啟發、改進、創造的功能,具體到課堂教學的細節中,針對學習內容、
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教師應樂於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賞識學生,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尤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通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是落實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評價內容多樣化。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對待學生的學習不應只看他有沒有掌握,更要看他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學習的態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恆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敗的勇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方面來把握自己的現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健全和潛能的激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教學《將相和》中「負荊請罪」這一片斷時,組織學生用表演的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但由於學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態不太自然
,扮演廉頗的學生還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後,教師先要求表演的同學進行自評,說一說表演時的感受,對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頗的同學說:「廉頗在向藺相如請罪時是真誠內疚的,我在表演時露出笑意,不符合當時人物的心態。」接著,教師又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除倡導學生自評外,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如: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有利於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在評價中提高了辨別、分析和綜合能力,全面發展了學生的素質。在語文課堂中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並能用發展的眼光和適合他們發展的方法來評價學生,它表現了一種從評價「過去」和「現在」轉向評價「未來」和「發展」的新理念。
二.評價標准多樣性。多元評價包含了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評價內容。要求我們不僅僅要對學生所學的知識技能作出評價,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與態度,以及所持有的價值觀。顯然,這樣才更有利於更全面、更系統地評價學生。評價標準是進行教學評價的衡量尺度,是教學評價得以進行的前提與依據。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受教育評價選拔淘汰目的的影響,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使學生個性差異被抹煞,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為了優化教學評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允許不同學生非同步達標。實施因人而異的多層評價策略。多用開放式的問題測評學生。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既要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不能忽視小組評價的借鑒作用。因此,豐富評價的方式,讓評價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1、學生對老師的評價 新課改首先要求師生平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沒有居高臨下。課堂上,我經常讀一篇課文或闡述一個問題後,問學生:「你覺得老師讀(講)得怎樣?」這時候孩子們會說出許多我想不到的話。生1:「老師,你讀得太美了,讓我有身臨其境之感!」生
2:「老師,我覺得你還要大點聲,我有幾個地方沒聽清楚。」 教學活動中,教師若能以生為主體,經常了解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助於教與學的同步提高。
2、教師的評價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支持學生的創建,寬容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苦惱。善待學生的缺點。這樣評價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導向功能。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在這樣平等的氛圍中傾吐心靈的聲音,無拘無束的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教學《驚弓之鳥》,學生在課上表現積極,對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學生們的精彩表現,我驚嘆道:「你們真是一個個小天才,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這樣的全班性的評價,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是關注他的,他們的表現令老師滿意,今後自己會更加努力,在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加出色。學生在課堂上能暢談自己的想法,無拘無束的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一份快樂,一份成長的快樂。學生的快樂就源於教師那一句句激勵性的評價,雖簡單,但意味深長。
②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有效性的策略
作業是鞏固教學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饋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之一; 因此,合理地布置作業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學生討厭作業,他們認為完成作業只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而不是面對一種挑戰,問題就是出在我們教師沒有精心設計作業。新課程實施以來,在各類練習冊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的練習題加上了「我會」「我喜歡」等字樣。可以看出作業設計者的用心良苦:這些題目都是我喜歡做的,我能做的。也許是因為我們實在太希望學生能夠喜歡作業了,所以有意無意地把題目名稱叫得花哨點、好聽點,這樣學生就會有「樂趣」了,殊不知這樣強加給學生的「樂趣」卻使學生失去了自我反省的意識。所以,我們應該針對文本的語言特點來精心設計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結果產生良好影響的作業 。
一、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小學生受年齡特徵的限制,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對簡單的重復性的抄寫,機械的死記硬背,或枯燥的題海苦練有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對作業設計應富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並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到增長知識的成功樂趣。小學生天性酷愛繪畫,圖象比文字更符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我讓學生畫了下雪時小動物們玩耍嬉戲的場面,很多學生把小動物的腳印都通過繪畫形象展示了出來;我還抓住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在學了《趙州橋》後,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法寫《家鄉的橋》;在學習了《狐假虎威》後,又讓學生續寫當老虎知道狐狸騙了自己以後會怎麼做。 「表演」相對於「寫」來,學生更樂意接受。對於故事情節性較強或場面描寫具有較強動作性的課文,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親自演一演,並布置學生分組排演課本劇進行比賽。如:在學習《陶罐和鐵罐》一課後,讓學生自由組合排練課本劇,還評出「最佳演員」、「最佳拍檔」 獎 。這類作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知識。
二、作業的設計要有生活性
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而自由。 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設計作業時也應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的情境和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體會語文與生活同在的樂趣。在教學《母親的恩情》後,建議學生在母親節、父親節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送父母一首小詩、一句祝福、寫一封充滿情意的信,感激父母養育之恩;在教學《一株紫丁香》後鼓勵學生自己寫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在教學《夕陽真美》一文後指導學生去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在學習《雲房子》一文後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後白雲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
三、作業的設計要有創新性
長期以來,語文作業的形式並沒有很大的改變,書本上及練習冊上的作業大大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制約了思維的發展,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作業的創新設計,讓學生願意完成作業,喜歡完成作業,在作業中體驗成功, 以提高作業的質量。(1)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和完成方法。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各不相同,因此,我在布置課堂練習、家庭作業時,允許學生在練習的數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選擇權力,避免傳統的「一刀切」的做法,就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如在教學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後,我設計了「作業超市」 ,裡面供學生選擇的作業有:①想當詩人的,自編一則贊美小興安嶺的詩歌;②想當導游的,課後搜集圖片資料,寫上簡單說明,展示小興安嶺誘人的景色,並寫一段導游詞;③想當畫家的,把小興安嶺的美景描繪出來;④想當朗誦家的,搜集描寫風景優美的詩歌,讀給小夥伴或爸爸媽媽聽。 (2)自主作業的設計。《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傳統的作業,都是我們設計好習題讓學生完成,學生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所以,我想不妨根據課文特點和課文內容,讓學生自己編作業題。怎樣落實這個環節呢?贊可夫指出:讓學生們自己提出目標,擬訂行動計劃,可以產生一種強有力的動機,使他們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務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鑒於此,我還嘗試把課後作業設計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的做法。如教學《盤古開天地》時,我讓學生自主設計作業。有的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並改編了故事;有的用童趣盎然的兒童畫展示了盤古倒下後身體發審的各種變化;還有的學生給寫信,贊揚他,並告訴他宇宙間的一切美麗。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許多知識信息,鍛煉了全面參與學習的能力。
四、作業的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的快樂。 如在學了《爬山虎的腳》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①摘抄本課生字各三個,詞語兩遍。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章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③你也試著模仿課文, 續寫兩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你可以從中選取兩個進行做題。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可滿足優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讓學生自主選擇,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規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完成基礎題,中等學生除了完成基礎題外,還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題。
五、作業的設計要有人文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 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 課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力求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現今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偉人的故事,這些既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名篇,也是學生做人的鏡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靈活起來,多與課外校外書本外的知識相結合,陶冶學生課外知識的情操。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尋找名人的足跡》,製作《名人錄》等活動的作業,讓學生收集偉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圖 片、個人簡介,還可以以「小報、班會」的形式「話英雄,贊名人」,這樣,既學生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路標,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作業是一 種最為直接而頻繁的通道,所以,學生做作業和教師批作業就是一種互動的人文活動。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師者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純真的情趣和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業活動成為學生人文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
總之,作業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有效設計作業內容,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點燃思維的火花;可以使學生在「精練」 中提升能力,積累經驗;可以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應時刻關注作業的有效性,讓孩子學得興趣盎然,讓教師教得輕松自如。
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進行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
④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策略有哪些
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對學生不斷進行評價的活動,教師總是不自覺地運用評價作為手段實現著對學生活動的調控。教師的有效評價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關鍵因素,是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的動力所在。評價必須以真誠的情感為基礎,以具體的事實為依據,以有效的指導為後盾,教師還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學生。
⑤ 語文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決定了怎樣的評價策略
評課是聽課後的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根指揮棒.評課的標准、要求及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如何開展教學,朝什麼方向組織教學,是尋找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也是發掘教師教學優勢的方法.因此,開展好評課活動,有利於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揚教師的優點,找出存在的不足,促進教師盡快在教學中形成個性,盡早成熟,還能拋磚引玉,促進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那麼如何評價一節語文課?我認為不但要看教師是否講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得如何,既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看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學生是否主動學習、主動提問、主動回答問題,教師是否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師生合作是否和諧,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識、發展新能力的氛圍.對小學語文課,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全面地、細致地評價. 一、目標設計 教師應吃透《語文課程標准》,深入鑽研教材,了解每篇課文在本冊書中所處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點訓練項目,確定準確、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地指導好教學過程.除要求繼續進行雙基教學之外,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二、導入設計導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導入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如同橋梁一樣聯系著新知和舊知,如同序幕預示著後面的高潮和結局,又同航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所以教師在課前要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景,千方百計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三、過程設計 (一)教法與學法的體現 為適應新形式下教育的需要,教師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語文教學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積極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以這一精神為指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三個重視: 1、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被動學習現狀.保證學生有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給予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教師要把握好講的度,避免繁鎖的分析講解以及機械的訓練,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認真讀課文,自主學習來讀懂課文,學習有關的語文知識,通過自主學習,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2、重視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學.合作學習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見解,展示個性思維的方法與過程,同時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實現「互補」,加強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和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豐富和完善學生的見解,合作學習可以以同桌、四人小組進行,但是教師應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做到四會:一會質疑,有問題的時候主動地問老師、問同學;二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能對別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三會陳述自己的觀點,善於接受別人的觀點;四會主持、組織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 3、重視探究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機械接受學習的現狀.探究是高層次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對某個問題的探索,是一種發現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其次,要鼓勵學生勇於堅持自己的獨特見解,不要人雲亦雲,還要鼓勵學生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並善於在交流中接納別人的意見.(二)基礎訓練字、詞、句訓練是貫穿於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始終的一個教學重點,抓好這個重點,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思維想像、言語表達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字、詞、句的指導,要把字、詞、句融入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進行字、詞、句教學. (三)朗讀指導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小學生習慣於形象思維,這就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和說明,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形象,產生正確的理解,做到語言與形象的溝通,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鬥志昂揚、熱血沸騰、激情滿懷;一個高水平的朗讀,可以使人思維萬千、熱淚盈眶,甚至黯然淚下……把自己融入到課文情景中.怎樣指導好朗讀?首先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要求使用普通話,口齒清楚,讀音準確,不添字漏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流暢地朗讀,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佳詞美句、重點段落要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最後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朗讀,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讀方式很多,有領讀、范讀、齊讀、自讀、對讀、抽讀、分角色朗讀等,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內容、體裁靈活運用. 四、作業設計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根據課文內容精心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同時更要體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重作業的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反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的抄寫.現在上級明確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三、四年級在半小時以內,五、六年級在1小時以內.據了解,我們有的老師對課外作業的布置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不考慮效果,大量的作業佔去了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把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了不快樂的書蟲.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們把板書視為洞察教材的「窗口」,開啟思路的「鑰匙」,排疑解難的「橋梁」,實施教學的「藍圖」,是非常恰當的.板書雖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卻展現了一節課的精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設計和運用的優劣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因此,我們必須精心設計板書,要求科學規范、整潔美觀、簡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記憶、再現.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板書如下:這幅板書充分體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整體看是總分式,突出桂林山水景色之美;「山」和「水」的特點描寫又是總分式;而「山」、「水」各自的幾個特點又是並列關系;「水」與「山」之間含有一個「雙向式」,以突出桂林山水交融一體. 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把基礎知識、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有機地結合起來,要不斷地總結,大膽嘗試、探索新的教法與學法,推動語文教學的改革. 總之,評課是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三為主」:肯定成績、幫助提高、鼓勵改革.任何一節好課,都不能盡善盡美;任何一節失敗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因此要以友善、真誠的態度開展評說,既要指出不足,更要發現優點,這樣才能激勵教師勇於接受和改正錯誤,努力追求完美,也才能體現聽課評課的真正目的:即發現不足,發揚優點,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益.
⑥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學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激勵、鞭策、導向、指引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健康、更穩步的發展。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進行教學評價呢?首先,教學評價要有系統性。語文教學評價是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所以語文教學評價要兼顧全局,動態掌握,絕不能囿於語文教學的小圈子裡,為教學而教學,為評價而評價。其次,教學評價要有前瞻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隨時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在進行教學評價的同時,我們一定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充分考慮到我們的評價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影響,而這些影響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讓我們的教學評價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三,教學評價要有客觀性。客觀的評價是評價之所以存在的基礎,如果失去客觀性,那麼再美妙的語言、再華麗的詞藻都將失去作用。教學評價最忌想當然,更不能只看錶面現象。如一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浮動,成績上去了,我們就要看是怎麼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一種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績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題型變化所致,還是學習不認真了,或者做題馬虎出錯?第四,教學評價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評價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麼任何評價都毫無價值。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我們教師也是一樣,先入為主的傾向是在所難免的,但這卻絕不是一種應有的觀念,我們教師應盡量避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在自己的主觀意識里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一定要記住:偏食不長肉,過於驕縱對學生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對那些差生,也要記住:都是人生父母養的,他們的身上同樣寄託著祖國的未來,也同樣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第五,教學評價要有連續性。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長期發展,不能僅僅限於對一本作業、一次考試的簡單評價。如果過於短期化,各相關評價之間往往會相互脫節,甚至互相矛盾,學生將無所適從,評價也就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作業的字跡一直很亂。有一次,他的作業有了一點點的進步,我沒有簡單的給他一個「優」了事,而是依舊給了「良」,然後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這次你的作業寫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會越來越好!」對這樣的學生,如果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教師沒有及時表揚的話,學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過高,則該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進步。同樣,對那些偶有退步的學生,在評價時也一定要將評價的節點放在學生長期發展的軌跡中來看待,這樣才能真正的達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學評價要有多元性。學校教育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學科教學同樣也是一個系統的工作,同樣涉及到許多層面的問題。一個語文成績偏低的同學,往往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如我曾教過的一個學生,語文成績並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讀卻很有特色,在對她進行評價時,我就側重於她的朗讀技巧進行評價,然後兼顧其它。這樣的評價更能讓學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從而知道該如何去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評價多元性的另一個方面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中,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評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年齡相仿、學識相近、環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間長期相處,更容易深入具體地做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評價也就更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搞好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融入群體生活中,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時,要教育學生認清兩點:一是如何正確評價別人,另一個是如何正確看待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要使學生明白,哥兒們義氣要不得,多聽聽不同的意見更有利於健康成長。第七,教學評價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學評價是一種藝術,能育人於無形;如果一味的單刀直入,怕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講究技巧,讓學生樂於接受你的評價。還說一個人的成績的上升,如果你知道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結果,但也不能過於直截了當,適當的旁敲側擊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這是你努力的結果,更希望你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是從別人那裡借用來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發雷霆,在作文的後面寫上一句「作文寫得真好!如果這是你寫的,那該多好啊!」相信大多數學生看了會有所思考的。教學評價的技巧,一要看基調,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評,還是表揚?這是最應該弄明白的。然後要考慮批評或表揚應該達到什麼程度?人們常說「響鼓不用重鍾敲」,那碰到「不響的鼓」手自然就該下重點兒了。往下是第三點,敲重鼓不等於用蠻力,如果將鼓敲破,那以後就沒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總之,語文教學評價是一個長期性工作。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愛」字當頭,多看、多聽、多想,真正使教學評價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⑦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有效評價
深入鑽研文本,充分開發利用教學資源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
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質量的 策略和方法
一、由統一性作業向選擇性作業轉變
1.布置分層次作業,讓學生自選題型
(1)能者多勞策略。即讓學生做基礎性作業,再做發展性作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類遞進。
(2)自主選擇策略。能力薄弱的學生可以從較低層次的作業選擇以掌握「雙基」,然後逐層嘗試,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直接選擇較高的層次。這既讓能力一般的學生也能得到充分的練習,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學生獲取自由發展的空間。
二、由單一性作業向綜合性作業轉變
1.作業與課內外學習資源的相互結合
(1)課前擴展性作業
此類作業要求學生在學習課文前,結合文章內容,查找並閱讀相關資料。可以上網查尋、查閱參考書籍,向周圍的人了解等。
(2)課內鞏固性作業
課內精心設計的鞏固性作業,能起到及時掌握所學的內容,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的作用。如小練筆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載體,是很好的鞏固作業的形式。在教學中,可以以課本為範文,充分利用小練筆這一獨特的形式,加強訓練,為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提升「奠基」。
三、由獨立性作業向合作性作業轉變
1. 合作探究性實踐作業
教師首先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實踐,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然後指導學生分工合作,把自己探索的過程記錄下來,共同探討並形成結論。
2.合作調查性實踐作業
教師應該相信學生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鼓勵他們做一些「研究」,以研究者的意識和態度去觀察、思考,查找並搜集資料,進行閱讀,提煉自己的觀點,組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