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語文如何關注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如何關注課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3-10 02:39:38

A.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 「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B. 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殘疾兒童

1、個性化的設計,啟發殘疾學生命意識
殘疾學生由於聽力、智力等殘疾,導致他們個性差異較大,這給我們的課堂增加了相應的難度,這需要我們在個性化教學設計上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真正的學到知識。如:《游覽動物園》一課中,對第一自然段中「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到動物園去游覽。」設計問題:什麼時候?都有誰?去做什麼?我對班級層次較好理解能力一般的同學基本上都能回答上來,但對於殘余聽力好理解能力較好的同學,我就要設計稍微難一點的問題:那天是什麼樣的天氣?對理解能力較差的同學?只要讓他知道去做什麼就可以了,對於答不上來的同學加以指導的來回答。從而有效地創設新型的個性化的課堂。
2、生活化的內容,讓殘疾學生享受生
為了讓殘疾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學會生活,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進一步的去挖掘教材,使其跟好的為教學服務。
(1)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
多媒體成為當今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聾生由於聽受損,他們的觀察力較強。而智障的學生則對彩圖、動畫感興趣。故多媒體在課堂中發揮的作用很大。如:在《天安門前看升旗》一課中,學生對課文中升旗的內容不好理解。這時就用多媒體播放升旗的過程,一邊放一邊結合課文講解,學生很通過親自的看,認真的聽,很快的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庄嚴的升旗儀式培養學生的崇高的生命品質。體現住過的偉大,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集體。
(2)教材中生活化知識的體現
語文的教材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要充分的利用好生活實踐這個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會知識。體驗生命的存在的意義。如培智上海輔讀教材中《臉的衛生》、《愛勞動》、《飲食衛生》、《保護皮膚》等單元。結合智障學生的生活特點及生活實踐,激勵學生熱愛生活、參與生活實際。在生活實踐中體驗生命的價值,如何的去實踐生命。再如:《小心危險》《尋求幫助》等單元通過生活中的實踐,圖文並茂的講解。教育學生生命來之不易,我們要加倍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3、通過創設情境,體驗生活的快樂
殘疾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依賴心理,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影響了思維及智力的發展。因此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應更多地創設情境。如聾生教材中《小方迷路》一課通過小方迷路這件事,創設一個情境,史岩同學在去奶奶家的路上迷路了,該怎麼辦?讓同學結合課文想一想,組織好語言。從而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來教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如何的學會生存,體驗自己的存在價值。

C. 小學語文課堂上怎樣關注學生學習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樂知」才能「樂學」。前蘇聯教育學家斯卡金也認為教育效果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的有無對學習效果的好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個性,尊重學生需求,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特別是對於注意力及認知能力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更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把平淡無奇、索然無味的語文課堂變得充滿吸引力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首先,語文老師必須意識到「興趣」二字的重要性。
學習,需要身心的投入,自然免不了勞力費神,它確實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然而,我們發現,對於這種「苦」在學生中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有的學生將學習當成一種沉重的包袱,認為學習枯燥乏味,因而叫苦連天;有的學生將學習看成一種愉悅的勞動,認為學習其樂無窮,因而樂此不疲。究其原因,當推「興趣」二字。學習有興趣,便勁頭十足,再累也覺得精力充沛,而學習無興趣,則一蹶不振,再輕松也覺得索然無味。同樣,對某科目感興趣,往往此科目就學得好學得牢,反之亦然。可見,學習興趣的有無對學習效果的好壞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課堂學習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融洽的師生關系,誘發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平等是師生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基本條件。同時教師應該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例如:我在課堂提問時,對答對的學生投與贊賞的目光,對其進行贊賞,毫不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詞;對答錯的學生進行鼓勵,稱贊其雖然答錯了但其舉手的行為勇氣可嘉等等。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如果一位學生因受到某位教師的斥責而產生畏懼感,漸漸地他對該老師的學科不感興趣,會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相反地,一位學生因某事受到老師的青睞和贊賞,他便因為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因此,教師應注意全面發展關心和愛護學生,多給他們表揚和幫助。
三、靈活導入的設計引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課堂也是如此,如何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入你的課堂,引起學生對這堂課的好奇心與興趣,將是這堂課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此,每篇新的課文導入的設計十分重要。導入的方式有很多,如復習舊課導入、提問討論導入、圖片音像展示導入,情境設計導入、設置懸念導入等等,如何設計應根據具體的篇目和內容來考慮。
例如:我在教學《驚弓之鳥》時,開篇就布疑陣:「現在,空中飛著一隻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弓彈——至此,我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鋒一轉,說:「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就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理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去讀書、思考,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藉助教學道具激發興趣
課本中有很多課文是非常有意境的,令人回味無窮。若僅教師一個人表白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所以,教師必須學會充分利用各種教學道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音樂激發興趣。
例如:《飛奪瀘定橋》描述的是紅軍長征時期飛奪瀘定橋的史實,錄像中激烈的戰斗畫面和嘹亮的沖鋒號把學生帶入硝煙彌漫的戰爭年,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的下一步做好了鋪墊。
2、利用圖片激發興趣。
《少年行》是一首古詩,新教材要求學生邊學故事邊想像,但這首詩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距較遠,想像困難。我把幻燈片打在屏幕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上的少年,看他的衣著、鎧甲、神態,想像他揮舞兵器的英姿,聽馬的嘶鳴,再看馬的樣子和佩飾。學生的手呼啦啦舉起一大片,搶著說個沒完。
3、利用軟體激發興趣。
《草船借箭》是與歷史有關的一篇課文,全文意在贊揚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文中有一段描寫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句子,牽扯到雙方地理位置,風向、水流、船頭船尾調轉等問題,靠老師一張嘴是很難說清的,關鍵時刻我把軟體連放兩遍,學生頻頻點頭,嘴裡嘖嘖贊嘆,再問學生:看懂了嗎,學生連連點頭,隨即如數家珍般的一一說清了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難點迎刃而解。
4、利用實物激發興趣。
講《我愛故鄉的楊梅》時,我發給每個學生一個深紅的楊梅請他們觀察、品嘗,學生們看著楊梅直吧唧嘴,幾個淘氣的男孩吃完楊梅伸出紅舌頭互相笑著。
實踐證明,要是教師能善於利用教學道具來進行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能使教學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競爭意識的培養激趣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自然的競爭法則,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沒有競爭的意識,便沒有學習的動力,只有在一種你跑我追,我趕你逐的學習氛圍中,不僅僅個人才會有所進步,就是集體也才會有長足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將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由課堂外的知識測評引入課堂內的知識競爭,讓他們真正體驗到競爭過程中的快樂與趣味。
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古詩文誦讀比賽,學生踴躍報名參加,通過在班中誦讀賽,競爭參賽資格。班中還舉行古詩文成語、典故出處集錦比賽,給搜集得多的同學加平時素質量化得分。還讓學生自己出題互考,並通過評比方式進行,讓學生多查找資料。同學們各顯神通,有一種在知識長河中遨遊,其樂無窮的感覺。他們在競爭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參與積極狀態和興趣程度。通過各種競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六、引導想像,激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所以在小學特別是小學低年段,實施興趣教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格式塔心理學的完形理論也認為,人的學習實質上是「填補完形」。課要上得有趣,引導學生想像課文內容也是一種辦法。即力求把單調的文字元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或引導學生通過想像走進課文,面對面與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對話,在空間和時間上縮短讀者與作者、及主人公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新奇,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狼和小羊》在教學這課時,學生興致高漲。我趁熱打鐵:「凶惡的狼不再找理由,朝小羊身上撲去,請你想像一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學生們沉浸在想像中。不一會兒,就有學生講起了他編的故事:「說著,狼就朝小羊身上撲去,小羊將身一躲,狼用力過猛,沒收住腳步,一下就掉進了河裡淹死了。」聽到這里,有學生馬上進行完善:「狼掉進了河裡,使勁掙扎著,可是掙扎了幾下就沒勁了。不一會兒,狼就沒有了蹤影。」又有的學生這樣編:「可憐的小羊嚇得一邊跑一邊喊:『救命啊!救命啊!』恰巧,羊爸爸找小羊來到這里。羊爸爸隨手拿起一根木棍,使勁向狼腦袋上打去。狼沒注意,一下被打個正著。狼眼前一黑,一頭栽進了河裡……許久也沒有上來。」結合這個故事,學生有的編成大象伯伯來幫忙:「大象用鼻子把狼捲起,扔進了河裡」。有的編成小動物來幫忙:「小貓用爪子撓狼的眼睛,小狗用牙咬狼的尾巴,小猴拿棍子抽打狼的身體……狼疼得嗷嗷直叫,直顧躲,一不小心掉進了河裡,死了。」
聽著學生的發言,雖然語言還有些稚嫩,很多地方尚須教師指導,可是我依然由衷高興。在這里我看到學生如火的熱情,看到學生學生興趣的火花,更看到未來的路有多麼寬廣。
實踐證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敢說、願說、有話可說。這樣既體現了因材施教,又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又例:在上《長城》這一課時,我說:「咱們學這課書要爬到長城上面去。」「怎麼爬呀?」先請同學們站起來,邊背誦邊想像「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者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圖象越來越近,越來越逼真,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氣魄雄偉的長城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腳下。只要我們一伸手就可以摸到它。」我問:「踏上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眯眯他說:「踏上了!」「摸到巨大的條石和城磚了嗎?」悟性好的學生可以回憶起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於是便答:「摸到了!」「我們是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讓我們一起抬起著兩三千斤重的條石吧!條石重不重?」「重!」「山嶺陡不陡?」「陡!」「我們怕不怕?」「不怕!」於是學生們大聲回答邊彎下假裝抬條石,一時間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學生們在這種身臨其境的想像感知過程中,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總之言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我們要在瞄準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迸發出迷人的火花。而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具體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都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和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D.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

新課程,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程,讓語文教學更精彩。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這里我僅從以下幾方面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 回歸生活,給學生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回歸生活是課程改革的呼喚,是新課程的生長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僅是達到對知識的記憶,而是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生活,尤其是創造性地運用。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還學生以生活的快樂,讓課堂教學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加強與生活的聯系,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溝通生活知識與書本知識的聯系,使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貼近學生生活,從而真正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來幫助學生形成主體概念,確立主體意識,做自己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讓學生認識到「我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是「我和老師共同完成的」,「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動要求做的」。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語文情境教學就是把生活融入到語文教學中,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置身於語文的環境中,感覺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採用自製的教具、實物、掛圖、簡筆畫、音樂、語言、表演等手段創設多種類型的情境來教學,使學生從形象上感知,進入情境中,在情境中感悟、想像、創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從而達到智力和能力的積累,使語文教學方式新異,課堂效率高。在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不僅活潑生動,能夠營造氛圍和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情境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常規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及同學與環境之間的互動等弊端,並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性提供了可能性,從而激發其學習的樂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鍛煉了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激起學生的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即情境能體現教材的特點,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從而促進兒童知識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盡可能大的發展。
三、重視學法指導,注重培養能力
蘇聯的教育學家凱洛夫在《教育學》中指出: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學習質量的基本保證。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會學。」因此,每位教師都應十分重視在課堂上進行學法指導。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還要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指導學生學會語文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的「開鑿隧道」這小節時,我改變以往的講讀習慣,設計了讓學生自學的方法:「這段文字交代了詹天佑怎樣開鑿隧道的情形,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按你自己的理解,試一試畫出這兩個遂道鑿進法的示意圖,看誰畫得和文中說的一個樣,並想一想這一開鑿方法說明了什麼問題?」老師交代完畢學生興趣倍增。這種學法的指導,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語文課堂上還應引導學生把好的學習方法同勤奮刻苦結合起來。對於學習而言,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只是拿到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而能否獲得寶庫裡面的真理,還要靠求知者不斷地探索奮斗,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馬克思曾教導我們:「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可見,想要取得學習上的進步,必須還要加上「勤奮刻苦」這一味必不可少的良葯。魯迅先生在講到自己的成功時曾說:我哪裡是天才,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古往今來,類似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偉大人物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們的勤奮刻苦是分不開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持之以恆。一分汗水,才能有一份喜悅;一分耕耘,才能有一份收獲。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

E.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F.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教學研究的一個永恆課題。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決的嚴重問題,有些課堂未能通過多邊活動的優化調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以教師教的效率代替學生學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輕將來「有效性」;有些課堂學生參與的機會懸殊;有些課堂「課內損失課外補」;有些課堂呈現出片面化、絕對化、形式化的傾向。本文就來談談怎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 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並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必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而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計首先就是准確和明確。目標的制定既要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其次,目標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層次。可以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動機等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在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課時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這樣定位:①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奧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課文中辨別方向的方法教給大家,學習課文還未掌握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意識。③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通過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別方向的方法。目標的表達准確、清晰,對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層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教學目標設計得就比較人性化。
四.優化教學情境
優化教學情境,激發興趣是實施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先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就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興趣之上。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在「智力發展最佳狀態」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有效知識。所以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帶著興趣學習是教學的一個最簡單的有效法則。在教學實際中,可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地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蘑菇該獎給誰》這一課時,可在班上組織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
五.注重過程
注重過程應給予學生四大關注,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1.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認為探究、合作的學習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個人認為,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對於學生的有效學習也顯得很重要。我們可以把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重點把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知識的學習與運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識結構。
2.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原先的經驗。課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喚醒學生沉睡的經驗,並使其興奮和活躍起來。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要按教學需求主動地進行有效經驗的改組和改造,生成性的內容要有效的為落實預設目標服務。所以要造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是很關鍵的。
3.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學習體驗,一般來源於強烈的認知沖突,並在親歷性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獲得體驗。不斷的強化和拓展學習體驗,有利於為後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同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學更加開放和對話,同時也使學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進行思維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維的成果。學習體驗和信息意識的形成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主體價值觀。在新課程改革的課堂中,在我們許多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該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的體驗。引導學生質疑,筆者在教學《凡卡》一課結尾時,引導學生討論,提出質疑:凡卡給爺爺的信發出後,他的命運怎樣?爺爺能收到凡卡的信嗎?為什麼?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為什麼?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鄉下去,是否就能擺脫苦難的命運?為什麼?這樣逐層深入地討論,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向獨立特性和創造性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G.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眾所周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審視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而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昏昏欲睡,這樣的教學,從表面上看,占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老師們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是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是一種低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有效?下面我將根據搜集的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與體會,與各位交流、共勉。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人們常說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一節好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並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卻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設計教學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課堂教學才會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這樣的課堂一定是精彩的,反之,如果我們自己對課文內容半生不熟,在課堂上恨不得手拿教參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也必定受到限制,這樣的課堂談何精彩,談何高效?所以我們在教學前一定要吃透教材。
除了要吃透教材,我們還要了解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學生的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的差異是我們必須接受的一個現實,處理好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這個問題,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他早教學生理解「飽經風霜」這個詞時,並沒有問學生「飽經風霜」這個詞在詞典典里是什麼意思,怎麼解釋的。他只是說:「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風霜的臉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大家想好後,用幾句話寫出來,我給大家開個頭:『那位拉車的才三十多歲』——」幾分鍾後,學生寫出來的話便有飽經風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則案例,便可知教師對於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了解,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確確實實學到了知識,既高效又簡潔,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喜歡才怪。
剛才我們說老師在上課前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那是不是說教師在課前做了精心的准備,就夠了呢?當然不是,因為老師要達成的有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准備是不夠的,學生也要准備,學生的准備就是預習。課前預習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抓好學生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老師們都知道,預習是學生在教師講讀課文之前的預先學習。它是學生自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應當而且必須要求學生先預習課文後上課。當然,我們平時都布置讓學生預習課文,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時,發現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認識生字,讀不通句子……遇上這種情況我就很生氣,往往把學生批評一通,橫加指責,說他們態度不端正,預習不到位。但靜下心來反思一下,我們的要求到位嗎?明確嗎?是啊,我們並沒有對學生預習什麼,如何預習,做出明確的要求,也並沒對學生的預習做充分的指導,也就是說,學生根本不知道怎樣做才算預習到位了。所以老師們在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要基本做到:1、課文要多讀,讀通讀順讀准確,2、不懂的地方要查字典、查資料或作記號,以便課堂中提出來解決;3、想想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什麼地方不明白,並作個記號等。學生們若能按要求做好課前的預習,那麼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能更好地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提高學習效率,如果長期堅持預習,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現教學目標也定會事半功倍。
三、加強聽說讀寫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途徑。
老師們都知道,課堂訓練主要是通過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訓練,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並運用好聽說讀寫訓練,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先說說聽的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錄音朗讀,聽教師范讀等,來激發情感,培養興趣。比如我們在教完《一夜的工作》後,再向學生介紹《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並配樂朗讀給他們聽,這樣便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意境,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更深理解課文內容,並深入體會總理就是這樣為人民奉獻一生,這樣「總理為人民,人民愛總理」這一感人至深的主題也得到深化。
其次是說的訓練。教師可根據實際,設計「主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然後,讓同桌、小組討論,或是全班性匯報,或是讓學生質疑、釋疑解難,使學生積極地多動腦筋多動口。這樣,一則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二則通過教學信息互通交流與反饋,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再進行有的放矢的「導」,以促進學生認知的良性循環,使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新知。說的訓練形式多樣,可採用看課題,說題旨,培養學生思辯能力;看插圖,說圖意,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口頭表達能力;學詞語,說句子,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讀語句,說內容,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品段落,說段意,培養學生概括能力;抓中心,說體會,培養學生語言傳情能力。
接著是讀的訓練。《新課標》非常重視讀,總目標,階段目標都著重指出讀的重要性。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實質就是導讀過程。讀的形式也很多,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和略講、精講的需要等,選擇讀的時機和形式,而不能為讀而讀,流於形式。
最後談談寫的訓練。只要我們隨手翻開語文課本,就可以發現課後有許多練習都與寫有關。如讀讀寫寫,聽寫、默寫,造句、小練筆等。老師切不可簡單地以講來代替,應讓「寫」進入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寫,寫自己所見,寫自己所聞,寫自己所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充分利用「寫」這一練習來鞏固記憶
四、精練課堂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實踐證明,越是簡潔的教學語言,越有利於保持學生聽課的興趣,課堂效率也相應較高。
(1)精心預設提問語。相同的一個問題,如果提問的方法不夠恰當,一方面他會影響學生答題的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影響學生答題的速度,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有效教學時間。例如我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如果我們提問:「鳥的天堂好在哪裡?」這樣一提問,由於領域太寬,學生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但假如我們再換一種問法:「鳥的天堂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不加引號?」這樣的質疑,思維的焦點就在「有沒有加引號」的差異上,指向比較明確。思考的目標相對集中,探究的過程有具體的支點,自然提高了探究的積極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見,課前精心預設好問題,可以使課堂教學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壓縮錘煉講授語。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等於不要傳統的教師講授,講授法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中仍佔有重要的位置,問題是作為老師該如何讓講授的語言發揮最大的作用,做到精講,少講,擠出時間讓學生講。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語言基本功的訓練,力爭使教學語言簡潔、不羅嗦。這一點感觸在我這次去西安聽課後猶為強烈。11月17日至18日,我有幸觀摩了陝西省首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評優大賽活動的12節參賽課。12節課下來,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些老師的基本功是如此的扎實,課堂教學語言生動、富有啟發性,精神飽滿、富有激情。其中咸陽市三原縣中山街中心小學梁娟老師執教的古詩《游園不值》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梁老師行雲流水般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課堂結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知識的掌握扎實有效,老師引導到位,且沉著和藹,這些都歸功於梁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措詞的准確性,語言的生動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外,似乎從老師的語言中也學到了很多語文知識,包括詞語的運用及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同時教師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帶著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樂於學習,樂意聽講。我想這肯定是他平時積累的結果,所以我們在平時也應該苦練基本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3)點撥巧用評價語。一、兩句簡潔的話總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或激勵,或賞識,或尊重,或期待,例如孫全勝老師在上《落花生》這一課時,他在聽了學生的朗讀之後,就有這樣一段巧妙的評價語,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聽了同學們的讀書,非常好。我想起古人的話: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筆,不理解的做個記號,打個問號。看誰提的問題大,看誰提的問題響,看誰提的問題多?」。就這樣一、兩句簡潔的話卻能激發學生無窮的學習興趣,其作用不言而喻。同樣是在西安聽課的過程中,商洛市鎮安縣城關小學的余紫燕老師執教的《小稻秧歷險記》一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靈活處理課堂偶發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堪稱完美。記得當時課堂上有一個環節是師生合作表演雜草搶奪小稻秧的營養,這位老師演小稻秧,六七個孩子演雜草。搶營養時,「雜草們」在老師的身上亂抓,本是十分尷尬的事,但余老師沒亂方寸,而是立刻提醒孩子們「營養應該在哪兒?」,孩子們馬上彎腰在「小稻秧」周圍的地上「搶」了起來,將情景表演推向高潮。之後,余老師提問說:「誰還有問題?」,孩子們異口同聲說「沒——問——題」,此時,余老師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過渡語,她說:「沒問題是超常的,有問題也很正常。」余老師這么詼諧的一說。簡單的一語,巧妙過渡,引出後面的預設問題,其課堂應變能力可見一斑!
五、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在。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似乎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課堂上老師激情飛揚,提出的問題也是精妙絕倫,然而學生的反映卻如一潭死水。因此,有些語文教師常常發出「語文課真的沒法上」的感嘆;而前幾年社會上一些批評家卻發出了「語文老師誤人子弟」的論調,他們認為語文老師霸佔了語文課堂,自導自演獨角戲,並把學生本來讀得懂的文章講得高深莫測。語文老師如此吃力不討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且慢為自己喊冤,因為喊冤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不妨冷靜下來,作一次深刻的自我檢討,也許我們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先對語文學科的特點作一個分析:就其性質而言,語文是情感性與工具性並重的學科;就其內容而言,語文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因此,設計語文課時應給學生留足情感體味的空間,應給學生留足聽說讀寫的時間。很多語文教師對此點的認識是頗為不足的,他們總以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花很多時間將自己以為是標准答案的理解嘰哩哇啦地向學生說個不停,並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做好筆記。這樣,語文教師就成了播音機,學生了成了寫字機。這樣的課堂,學生怎麼會不覺得枯燥無味呢?這樣的老師怎麼會不被人認為是「誤人子弟」呢?其實語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靠充分的感悟和訓練來獲得的啊!
古人雲「師傅不過引路人」,現代教育理論也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無論古今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教師指引學習方向,學生才是學習主體。因此,我們可以給語文課堂這樣一個設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他們邀請來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嘉賓;學生是語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維持他們學習秩序的主持人。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找到語文教師自我解放的途徑,那就是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還學生一片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空,這樣學生才能在語文這片廣闊而充滿魅力的園地中茁壯成長起來,而語文教師也才能從自導自演獨角戲的泥潭中走出來,並甩掉「誤人子弟」的「罪名」。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需要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很多,不是幾句話能夠涵蓋的。但是只要我們目中有學生,心中有方法,教學有藝術,不斷尋覓,上下求索,相信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呈現實效。

H. 如何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摘要】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關鍵詞】課堂;教學;實效性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多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這樣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創造,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每一個學生既是一片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又是這一資源的擁有者和開發者。我們應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的、被動的教學模式,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綜合,使學生的活動變成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創設情境,激發想像,發展語言。語言的運用表達是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在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用,以畫面再現情境,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 2、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挖掘潛能。《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它更具優勢。它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還原」,把作者筆下的「境」再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我們平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講的就是文與畫之間的關系。文學作品誠然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的,但藉助於圖像把作品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年言」的效果,便於學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3、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本中有好多內容,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的狹窄,知識面不寬,再加上有些語言學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為教學上的難點。而運用現代教育媒體可以通過展現情景、模擬現象、敘述事實,成為突破課文重點難點的重要手段之一。4、聯系教學實際,搞好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語文課堂教學設計,①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②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③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 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如:創新性的語文教學方式、特色性的語文內容板快、主題型的語文問題系列、指向性的行動目標和簡明的設計說明。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後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規律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5、深入研究教材蘊含,搞好課堂教學 深入研究教材蘊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①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生動活潑、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境」,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又能關注學生「喜歡學、願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學習化環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欣賞者。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悟能力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鑄於作品中的情與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能充分領會作者的情感,設身處地地體驗作者的合作激情。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飽滿的教學激情去感染和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進一步研究怎樣才能更好地讓電教媒體與語文教學互相交互 ,互相整合,達到合理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 。人格使人成為真正的人,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核心目標。 二、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加強情感和美感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利用典型課例,有效地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感染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差異,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師生交流方式比較單一,個性化的學習難以真正得到落實。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則可以加大實施的力度和深度,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例如利用計算機網路教學,採用圖文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可以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進行自我調控,教師也可通過伺服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實現信息的雙向流動。 五、追求實效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選擇教學媒體,切忌湊熱鬧、搞形式。語文學科是一門創造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直觀應該有個度,不能把原本文質兼美、魅力無窮的課文圖解成五顏六色的畫面供學生觀看,而忽視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個根本目的。教師要本著形式服從內容的原則,通過多種教學媒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素質。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無定法,特別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又是靈活的,只有從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I.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在新課改浪潮中,作為主陣地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師生交流更加暢通,學生興趣更加濃厚……然而,不少課堂在熱鬧背後表現出放任浮躁的傾向,教學效率並不理想。如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寫減少了,琅琅讀書聲變少了,語文味也越來越淡了……作為語文教師,有必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鑽研教材——有效教學的前奏 筆者認為,要實施有效教學,首先要做到明確目標,深入鑽研教材,巧妙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應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價值取向。若對文本的解讀把握不甚到位,就會大大削弱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難以進入情境。 1.鑽研課文題目——牽一發而動全身。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鑽研教材先要琢磨題目,有些題目不僅反映了課文主題,而且暗示了行文線索,是學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內容的第一級台階。利用文題設疑求答,能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和慾望。在鑽研教材時,先和題目對話,從課題出發,扣住突出反映題眼的重點句段,以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 2.琢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也含情。標點符號是書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藉助語境產生豐富的內涵。鑽研教材時,每個標點都不該放過,要認真琢磨它的深刻含義。《望月》寫「我」和小外甥賞月背詩,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在對詩一段中,出現了「…………」並自成一節。仔細思考,一般的省略號都是六個點,這里之所以這樣使用,是因為「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一個省略號不足以表達詩句很多。這樣,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做好鋪墊,同時為學生學習和使用標點符號打下認知基礎。 3.利用文本空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給讀者留下「空白」,在閱讀中等待讀者用想像去補充,從而充實內容,豐富內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經過深入細致地閱讀,方能發現。因此,要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篇章以及標點等去發現「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開教學,是教師在閱讀文本時的再創造,是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果利用得當,能夠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鑽研教材是有效教學的前奏,透徹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師「輕松上陣」,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進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有效教學的主曲 如果我們在課堂中多設置情景,讓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營造溫馨和諧、清新活躍的語言環境,語文課將會由機械傳授、盲目灌輸變為積極地、正確地、有效地引導,學生將會由被動地接受改為主動地探索、積極地配合、熱情地參與,成為真正生動有效的課堂。 1.創設生動而和諧的學習情境。語文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能調動學生感情、點燃激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性思維。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長相思》時,就是在他那充滿激情、如詩如畫的導語描述中開始的:「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麼,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注意,仔仔細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言和音樂中,開始了與文本的對話,興趣盎然。 2.創設自主而創新的學習情境。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創新。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中如果學生主動參與越積極,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就越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3.創設合作而互動的學習情境。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都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是指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共同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相互聽取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同樣,語文教學也只有在師生共同營造的環境中才能更有效。 (三)完善策略——有效教學的強音 1.有效提問。有效的提問要新穎,要具有啟發性和包容性。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因此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通過提問要能調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 2.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有效地講解和指導。例如,在教學《槐鄉五月》時,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渡,筆者是這樣設計的:「來到槐鄉,看著美麗的槐花,聞著迷人的香味,感受著孩子們的歡樂,真令人流連忘返哪!假如你們就是槐鄉的小主人,你們准備怎樣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呀?讀讀第二自然段,想想你會怎麼做,怎麼說?」這樣學生很自然地就被帶入到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去。 3.有效作業。教學中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作業決不留在課後,並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當場反饋,相機指導,做到課課清,提高作業效率。精選作業類型,避免隨意、重復、枯燥的作業。設計作業時關注學生全體,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不把作業當成負擔。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要求,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筆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探索和研究,更需要在不斷地探索和研究中來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關注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