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聽課感受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聽課感受

發布時間:2021-03-07 23:52:37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怎樣小組學習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說,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同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且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表現」

「小組合作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多次嘗試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學生間的合作不夠和諧。我將全班分成15個4人一組的合作小組,每組都有推選的或指定的組長。我要求組長督促組員輪流發言,針對問題一起思考想法解決,細心傾聽和熱心幫助別人發言,使小組學習在互幫共學、和諧發展中進行。但是孩子們做起來就不一樣了,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全班有5個小組出現這種情況,合作學習就不能順利開展了。」
「其次,班級人數過多指導困難。我班共有60名學生,編為15個學習小組,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時間少則5分鍾,最多12分鍾。在我深入到一個組指導時,其他沒幾個組在繼續進行,每次指導3組就得『收兵』了。從學生的課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滿頭大汗、口乾舌燥,無奈地望望班裡的學生,除了剛被指導的那個小組的學生在看著我外,其他小組學生都各忙各的,好不盡興。」
「知道合作學習很重要,想多嘗試,讓學生從中受益,使師生雙方都喜歡它,可往往事與願違,當我提出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後,教室里便一片嗡嗡聲。」

「一是愛說的使勁說,不說的始終不說。有的組只有一人在發言,其他人默默地聽,產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說各的,不聽他人說。有的組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是說著說著就跑題。有的組圍繞主題說不了一會兒就跑到題外,借機扯閑話,到小組代表匯報發言時,吱吱唔唔、結結巴巴,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四是聽著聽著就霸權。當一位同學說出自己的觀點後,語言霸權者馬上予以反駁,直到那位同學無話可說為止,甚至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惡語相加,不會協調,於是告狀聲四起,破壞了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表現」

1.准備不充分,流於形式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准備不充分,表現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備不充分,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標》精神、分析教學內容,沒有合理地預設合作的契機、安排合作的環節;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備不充分,沒有異質分組,沒有為討論類合作學習設計合適的討論題,沒有為操作類合作學習提供充分的足夠數量和品種的學具,包括記錄合作學習過程和成果的報告單、記錄表等。似乎兩三張課桌拼靠在一起、學生4-6人圍而坐之、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一下」「小組討論討論」便是小組合作學習了,似乎兩三次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堂「課改課」了。表面上看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實際上學生或茫然無收獲,或爭吵偏主題,使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表現有兩種。一種沒明確宣布要求,一種沒及時宣布要求。學生對「合作些什麼?」「怎樣進行合作?」「我在合作時做些什麼?」以及時間限制、競爭條件、展示准備、匯報要求等不明不白、不問不聽,加上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於是各「作」各的,你不想與我「合」,我不願與你「合」,使小組合作學習作而不合。
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

時間不充足,是指教師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值達不到合適的長度。很多教師在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後,只過十幾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言,更不要說「幾個來回,相互啟促」或「幾經碰撞,生成共識」了,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而無質。一般來說,小組進行較復雜數學問題的討論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鍾,即使是較簡單的數學問題也不能少於2-3分鍾,再少,不是給小組合作學習釜底抽薪、煮成夾生飯,就是給教師一個警醒,這樣合而無質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必要安排嗎?
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

指導不及時,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點和引導。表現有二,一是有的教師在講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己無關,看上去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但教師成了失去主導作用的旁觀者;二是有的教師下組察看似隔岸觀火,盲目巡視如蜻蜓點水、不能及時介入調控,任憑活動放任自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和質量心中無數,使合作無果、學生無獲,難道主體突出就勢必要主導淡出嗎?
5.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評價不到位,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積極有效的褒獎和激勵。有的教師在各小組匯報時一味說「很好」或單純說「這一組最快」,不能敏銳地判別、及時地引領。誤導學生的浮躁求速,扼殺學生的不同意見。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能高效嗎?
二、 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合作』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價值。」

「作為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實施,要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教學過程展開、科學評價運用等全程把握。合作過程既提倡小組的『共學』,又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教師既不能幹預過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還真要動一番腦子,他們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要慢慢來,要從頭教。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看錶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範。」

「我邀請3位學生走上講台,4人圍坐講桌四周。我說:我們4個人就是一個合作學習小組,老師來當組長,我們一起學習,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看,一會兒評一評我們學習得好不好,開始!」
「當我發現1個學生一直沒說話,她平時就不愛說話,我就對她說:於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麼想就怎麼說,說得好我們聽你的,說得不好我們幫你,來!試試吧!於娜抬頭看了看大家,終於開口了。」
「小組合作學習模擬快結束了,我對全班同學說:現在請大家評一評我們4個人學習得好不好?各小組都動起來了,有的還在交頭接耳,有的已經發表評論了。」
「二組組長說:剛才你們一起學習得很愉快!」
「五組組長說:伍維松遇到了困難,大家都幫他想辦法,這點很好。」
「一聽組長這么說,我趕緊因勢利導:是啊,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後在學習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等待我們用集體的力量去想辦法、去解決。看來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很重要,大家想想對不對?請繼續評一評。」
「三組組長說:老師,我還發現你們小組四個人都說過話了,不像我們組,李玫不敢說話,我們要她說她就是不說,王碩要搶學具,我們勸也勸不好。」
「我又深入引導:看來你很想讓李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很想把合作學習搞好,對李玫和王碩,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就像我們三個人幫助於娜一樣,尤其是組長更應該帶頭這樣做,相信他們會和你們一起好好學習的。其實,老師剛才要大家看一看、評一評我和3位同學合作學習,就是要大家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不能爭搶、不能吵鬧,有什麼想法盡管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今後的小組學習我們就這樣做,能做到嗎?」
「能!聲音洪亮極了。」
「對於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像伍維松啊於娜啊,當他們有了一個可以歸屬可以信賴的學習與合作的小組,學習的需求可以及時在組內得到滿足,減少了班級群體的壓力,也間接解決了課堂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而那些較為出色的孩子則在學習活動中懂得了幫助別人,更明白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孩子們的學習心理更趨健康。」
「聽了她倆說的,反思平時做的,我想到了小組評價的重要性。其實,我們一直在講要重視孩子們的發展性評價、全程評價,而小組評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些希望能在全體同學面前發言而展現自己的孩子,便會將眼光內投,提高自己在組內的學習質量,以期得到小組的良好評價。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教學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罷,在大班額的集體中,都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與體現。」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於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筆者與老師們的反思和共識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即異質分組。由於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內部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實踐證明,同質分組弊多利少,它容易養成學生盲目自信或過度自卑的心理,而異質分組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根據大班教學的實際,7-8人也未嘗不可。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教師難以駕馭,活動難以正常進行。有的小組中的學生,對合作只有淺層次的理解,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於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動」、只有合作學習的「形」而沒有合作學習的「神」的現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合作學習可以是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對象也可以是多維的。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夥伴」、「交往的對象」。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台留給學生,並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學習的導師」包含「知識的引領」和「活動的組織」兩個方面。前者即給小組分好工或指導小組分好工,協調好各小組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促進小組研究活動能夠持續進行。後者即啟發和點撥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式,指導和幫助每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尋找解決的途徑。合理的活動時間安排、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具有參考價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基礎。
「合作的夥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並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學生見此定會驚訝,驚訝於老師的介入,那樣悄然無聲、水波不驚,驚訝於老師的技能,那樣超凡脫俗、爐火純青。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夥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學生驚訝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臨下的老師怎麼也會像一名學生那樣去完成一項研究任務?他們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興奮是激動。學習路上多了老師這名特殊夥伴的陪同,他們不再寂寞,不再無助,也不再灰心。這時的老師與其說是一名夥伴,不如說是一股力量,給了他們不竭的研究動力,伴隨著他們走向成功。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更把小組合作推向廣域的學習情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更加開闊的時空中進行,人際交往就更具多維性和互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而且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於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採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呈現出多維交叉、有機融合的特點。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後,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慾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綜上可見,實驗區的不少教師已經學會從理論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認識合作學習的涵義,已經學會從合作學習的內在規律來反思合作學習的現狀,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㈡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優質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

如何使小學英語課上得快樂高效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學習方式同其他語言學習一樣,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作為學習主場所的課堂,其教學過程如何實現更高效、更輕松、愉快呢?這是英語老師們一直都很關注並一直都在探索的。讀了我校《八環節快樂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後,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文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很新,也很值得一試。例如,文中提到的「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圍繞這兩個關系,即變傳統教學關系中的「惟教」為「惟學」,變傳統師生關系中的「惟師」為「惟生」。我們傳統的英語是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知識容器,嚴重壓抑學生的創新慾望。所以轉變舊觀念,建立新思想,對廣大教師來說是一種重要急需的改革。英語教師必須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語言技能的教學。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以本為本向以用為本轉變。英語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它注入新鮮的血液。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和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教師應當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在此同時,更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說出自己的想法,真正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變「惟教」為「惟學」。例如:在六年級的英語課本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英語文章,對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很有幫助,但是這些內容對大多數同學來說有很大難度,老師與其費心地講半天同學們也似懂非懂,還不如放手讓同學們自己學,在學習此類文章之前,老師先讓同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如:年的傳說、聖誕節的由來、世界七大洲的特點、你知道哪些國家的國旗,都是什麼樣的……),上課時再讓同學簡述相關信息,這樣上了幾節課後我發現效果超級棒!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師生情感的正確處理與英語教學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與情感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意志和認知活動。一般來說,學生如果喜歡某位教師,其課堂氛圍就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放下架子,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投入,通過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敢於開口說英語。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和諧、輕松的英語學習環境,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對學生說Good.That'sright.Wonderful.Great.I'課堂上多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談感想、談收獲。讓學生在「聽中學」、「看中學」、「想中學」、「議中學」、「演中學」。這就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實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學生處於主動狀態,教師在課堂上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關注的是學生的一切,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這樣就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能力。另外,八環節中有些提法很新,也很耐人尋味。例如:「板書課題。課題是本節課學習的主題,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其目的是在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前提下圓滿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知曉所學內容。」我當老師已經十幾年了,但是對於「板書課題」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了,而且也不太注重課題的書寫,也並沒有想到過這有什麼不好,但看到了板書課題的重要性後還是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點失誤了。「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的簡要歸結,是對學習過程的歸納反思,是從總體上對知識的把握,而不是知識內容的簡單重復。課堂小結最重要的任務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對這節課最重要的東西加以回顧提升。學生明晰了要點,有助於他們從整體上把握一節課;學生明晰了重點,也就強化了考查的內容;學生明晰了難點,就會掌握本課的主要學習方向;學生明晰了易錯點,可以找到致錯根源,避免重復犯錯;學生明晰了技能,就能反思自己的做題水平並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明晰了規律,就能在相近題型中主動應用;學生明晰了方法,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同時,課堂小結也能為課後作業的布置明確方向。」這就是精彩小結的作用,但是我現在講課過程中在這方面也是欠缺的。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把「小結」這個環節加上。讀完人我校的《八環節快樂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後我也有一些思考:高效課堂讓老師少講,學生多學、多說;老師先不講,只是告訴學生學習的方法和內容,學生要將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索取,學生要動起來,還要在同學面前講出來。學生要從過去的觀眾變成演員、當事人,要重建一種新的課堂秩序,要克服人類最大的弱點「惰性」。學生的規范變成習慣,需要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做,需要老師堅持點評,採用合適的評價。讓學生發生質的飛躍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培訓。展示是高效課堂的亮點。為什麼要展示?展示什麼?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如果任由課堂自由發展,課堂出現了「展示專業戶」的問題;如果教師人為分工,擴大參與度,又使得展示雖然參與廣泛但又變得「泛泛而展」,失去了精彩,難以達到高效率……這是教師教學的困惑。高效課堂改革是一個蝴蝶破繭、鳳凰涅槃的過程。它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過程是曲折的。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實踐。

㈢ 淺談怎樣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正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開展,它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幹。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製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比如我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遠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們,同時想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會幫他們選一選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歷) 這樣創境入課,象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新授要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准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准,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為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恰逢植樹節,我便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植樹活動課:先讓一位「小小采購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兩類樹苗算出它們的價格(36+28=64),就讓全班孩子經歷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驗證價格的正確性,以便順利買到樹苗。有些用個位、十位分別相加後再合起來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別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給36湊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個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與36相加後,多算了2再減2的方法,迎來了所有同學不約而同的掌聲。然後回顧一下這些方法,讓孩子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植樹所需的兩樣勞動工具,和同組一起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用發散思維的觀點來考慮和分析。並且,這樣活動設計,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導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2、充公預設並注重生成。
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記得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當時,我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3、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解決這一矛盾,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鞏固性也強。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時,設計了「採摘智慧果」」這一種游戲。把每一道練習題安排每個智慧果里,學生每做對一道題,智慧果就會落下來,送給大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像這樣的練習,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後,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准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四、總結要活,以活躍來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例如:在我教學完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時,我這樣布置一個實踐作業: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學會算帳,第二天來匯報給我們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奧妙、歷代數學家的偉大。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的認識後,我布置了一個課外閱讀任務「在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鍾表時,人們是用什麼方法表示時間的?」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㈣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淺見

1、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1.1、教學目的要明確
每一節課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目的明確的教學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慾,培養他們良好的價值觀、思維習慣以及學習情感,最終活躍課堂氣氛。那麼應該怎樣在教學中做到目的明確呢?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語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展開,力求做到「萬變不離其宗」。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講課時滔滔不絕、海闊天空地展開,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核心,學生聽完後思維會變得相當混亂。譬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時,除了講解加法運算定律外,還天馬行空地講解了減法定律的運用,甚至還涉及了一點乘法。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師雖然在講台上滔滔不絕,講得很精彩,但學生思維會變得混亂,特別是對於小學生尤為如此。因為小孩子思維簡單、考慮問題單一化,教學時更應目的明確,集中針對某個知識點講解。而這種撒網式的教學只會分散孩子們的思維,甚至有些反應慢的孩子會變得稀里糊塗,不知所雲。在這種情況下,更不要說營造課堂氣氛、培養學習興趣了。因此像《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加法》這節課,教師首先應明確目的:「使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讓分數計算變得更加簡單,同時還要學會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整個教學過程要以教學目的為中心,所有教學語言都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並且在講解時,時間不能太長。因為小孩的注意力不能持續太久。如果教師在授課時能抓住教學目的組織語言,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學目的要明確不僅體現在語言組織上,還體現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在教學時還應針對教學目的提出富有啟發性且趣味性強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譬如在教學《整百、整千數加減法》一課時,我針對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五百個梨子加一百個梨子等於多少個梨子?對此我還要學生思考:口算這道題可以怎樣想?學生對這樣和「吃」有關的問題興趣很大,會進行積極思考,大致會出現以下三種解決辦法:第一、五百梨子是五個百,一百梨子是一個百,五個百加上一個百就是六百;第二、五百梨子加上一百梨子等於幾,因為五加一等於六,所以五百加上一百等於六百;第三、運用筆算的方法,從個位計算,最終可得出答案六百。學生之所以會這樣積極思考我提出的問題,就是因為我針對教學目的提出了趣味性較強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2、教學內容要時代化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千萬不要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學生,而應用發展、動態的觀點去看待學生的一切。當今社會已是知識經濟時代,學生獲得知識的渠道可謂五花八門,例如網路、電視等。這些媒介充實了學生的見識,讓其可獲得大量具有時效性的信息。因此,教師的教學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充滿時代氣息。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讓他們懂得尊老愛幼的道理,明白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更要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學生。譬如在教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應用題的對比》時,我設置了一個游戲活動來鋪墊孕伏、創設情景:「(1)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做好事3件,小明比小丁多做幾件好事?(2)、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比小明少做3件,小丁做了幾件?(3)、小丁做好事5件,小明比小丁多做3件,小明做了多少件?(4)、小明做好事8件,小丁做好事5件,小丁比小明少做幾件?」。這幾個題目不但和教學內容息息相關,而且還可由此引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他們學會樂於助人,關心他人。這一點正和我國當今創設和諧社會的號召是一脈相承的,非常具有時效性。學生對於這種具有時代氣息的教學方式會非常喜歡,樂於接受。如果教師們能在數學課堂上把教學內容和當代具有時效性的信息聯系起來傳授給學生,一定能營造溫馨、和諧的教學氛圍。

2、數學教學和實踐生活應融為一體
數學教師單純地針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效率難以提高。在最新頒布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明文規定:一定要從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盡量聯系現實生活,選擇離學生最近的、最能調動其積極性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讓孩子們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源於現實生活。因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教學的知識點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並且聯系的實踐內容要和學生的生活貼近,要具有童趣,千萬不要過於成年化,否則將適得其反。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合理引申,聯系實踐,將能極大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探索知識的主動性。在聯系實踐時,教師還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選取的實踐內容最好直接是教材中的,並且教師要進行加工,不能照本宣科地把書本上的例子直接說出來。二、實踐內容必須是學生最為熟悉的,且能引發學生興趣的例子或故事。三、教師也可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引申拓展,聯系現實,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具體的、開放式的實踐內容,以此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
數學源於實踐,現實生活中有大量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援引的材料。教師要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素材,並進行藝術加工,讓其走上數學課堂,最終使數學教學和實踐生活融為一體,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幽默的網路全書」。

3、結語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如能針對以上兩點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調整教學方法,盡量營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教學,定能提高課堂效率。

㈤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
「摘要」:打造和諧、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
如何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一、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二、優化教學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保證。打造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課前、課堂、課後等因素的有機整合,只有真正實現了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會真正實現人人學數學,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關鍵字」: 充分的課前准備;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潛在能力
打造和諧、快樂、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高效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那麼如何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課堂要高效,教師就要認真備課,專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沒有充分准備的課,肯定是低效或無效的。備課之關鍵於備知識、備方法、備學生。三者缺一不可,備知識就是「知己」,備學生就是「知彼」,而備方法就是專研教材,研究戰略戰術。古人說高效方能為師,故教師備課時,不能僅僅限於將課本上已有的知識備好,還應該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將本節課的知識背景掌握充分,將局部的知識放到整體的知識大背景來研究。只有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才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如果教師一味的照本宣科,學生就會覺的枯燥無味,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 二、優化教學過程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1、巧妙運用多媒體 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多媒體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此時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教師可以把動畫、童話、故事、游戲、競賽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人課堂。如:一年級下冊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計算並不怎麼感興趣。但如果採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就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真正「活」起來。 (二)、關注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正確地評價學生 現在大班化教學已經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教師無法改變的現狀,因此我們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採用多種策略,盡量照顧到每位學生。如課堂上經常用「誰還沒有回答問題」,「誰聽懂了」,「誰來說說看」等語言,來提醒每個學生回答問題,同時,對於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評價。當然也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對班級中的弱勢群體,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要給以他們以極大的關愛,不要直接否定一個學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
(三)、注重數學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師不要讓學生為了學數學而學數學,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讓數學知識應用到各個方面、各個學科,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如教學三年級《有用的搭配》時,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在引出問題後,依次出示了數學中數字的搭配、語文中拼音的搭配、美術中顏色的搭配、音樂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讓數學融入到各個學科和生活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的美,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識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 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究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的能力。一般地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範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了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並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實際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於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的還不夠深入或不夠准確,並從中調整下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還存在著串講串問,牽著學生鼻子走,不給學生留有積極思考的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求知慾的表現。而隨著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就是把許多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於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由於學生的問題存在著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說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性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時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的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綜上所述,打造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課前、課堂、課後等因素的有機整合,只有真正實現了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會真正實現人人學數學,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㈥ 談一談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有哪些(字數在500字以上)

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現在許多學校都搞起了「自主」「高 效」課堂,許多老師談「講」色變。教室四面牆壁都成了黑板。課桌也圍成了圓形會議桌。我們聽課成了看課。看學生上課圍在一起,你說我說亂說,不知說啥。都說,這是新理念的「高效」課堂。但,我心裡仍然懷疑:這樣能高效嗎?「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學生終歸是學生。有些東西,只在同一個淺層面上討論,老師不教,學生就是不會。所謂的師生平等,是人格上的平等,知識上也平等嗎?如果知識技能上和學生一樣的老師還能稱其為老師嗎?
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學校、家庭、社會的希望,有了高效的課堂,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
2、 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 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 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 、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 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 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 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復習——學 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教師 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要研 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 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教師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 就 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就個體學習的內在的質而言的,關鍵是看自我在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中的角色地位與表現。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他主學習」或「機械學習」。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一般地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範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了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並不是說,只要學 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 可 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 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學 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學生學習時說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於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准確, 並 從中調整了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當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還存在著串講串問,牽著學生鼻子走,不給學生留有積 極思考的空間。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問和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而隨著歲月的延續,往往有許多的兒童的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們教育者扼殺了,那就是把許多有問題的小嘴教成了沒有問題的啞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們教師要善於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想方設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 題提出來。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發問時,學生往往不能說到關鍵之處。這時,教師應以激勵為主,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激發他們發問的熱情。如果遇到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關鍵問題,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學生自由言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學生能 夠 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說出正確 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 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 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例如:《十的加減法》課中,讓學生在操作和交流(同桌交流、組內交流、全班交流,又可以走下座位自由組合交流)中「創造」出了10的加減法的全部算式。又如,教學《十幾減七》時,讓學生當一回「售貨員」從15個蘋果里賣出7個,學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得到多種拿法,由此「創造」出了各種計算「15-7」的方法。再如《統計》課中,學生把附頁的花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後,師生的評價按紅花5朵、黃花4朵、蘭花3朵、紫花2朵順序分類整理的學生作品時,學生提出了「比多比少」、「最多最少」、「一共多少」等問題,有一個學生冒出:「我發現它們像樓梯」的「非數學」的回答,這正是學生思維精彩的「意外事故」。課後,讓學生統計生活用品、學慣用品等等,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
四、構建媒體型學習模式,追求高效課堂。
使用多媒體與數學教學相結合,對教師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利用信息資源,可以節省教師的備課實踐;運用多媒體課件可 以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等。對學生來講,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學到比原先更多的東西。利用網路資源,學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並用,加快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教 學實踐證明,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高層次、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手段,把它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數學計算能力和拓展數學思維方法等智力素質,同時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質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應的發展,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以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思維能力的 培養與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學生的空間想像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如:我在教學「射線和角的認識」時,藉助多媒體技術,動態演示直線、線段、射線的形成以及它們間的關系,較為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掌握三種線各自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學生的動手操作,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創造力。例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運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並且花時較多,而利用計算機模擬剪拼,把圓等分成8份、16份……多次投映,將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得到妥善解決,得到了圓面積公式,並有機的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這樣,既有效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益,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變得直觀、形象,使學生從害怕、厭惡數學並樂意學數學。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在教會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之後,針對「1840,1949,1999」等年份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多媒體適時出示當時的片斷。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努力,呼喚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
然而,一味地強調效率的同時,更要注重效益。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要藉助於信息技術來完成;並不是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學。如果僅僅是把教材內容搬上了屏幕,用投影機來代替黑板,那就是一種不講效益的整合。在使用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根據課堂的需要合理使用課件,課件始終應服務於教學而不是教學圍繞著課件。避免一堂課只是教師不斷表演自己高超的製作技巧,把課件從頭到尾演示給學生看,學生除了欽佩,就是審美疲勞,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感覺是在電影院一樣。因此,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身體力行」,要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益為准則。整合的重點應該放在那些傳統教學不便解決或無力解決的教學問題上,放在那些切實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加以解決的教學問題上。
五、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 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復。我們要善於抓反復,反復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今後能成為「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創新性人才奠定基礎。

㈦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打造高效課堂

一、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 了解學生個。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高興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在教學中,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

  2. 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三、充分的課前准備是高效課堂的條件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

,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並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五、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師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

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並提供給學生共享。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感覺對教學很有幫助。1.導入更吸引人。萬事開頭難,好的課前導入不但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注意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2.興趣更易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運用電教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六、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使課前、課堂和課後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綜觀我們的課堂,不難發現,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也還有待於教師進一步反思,現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新教師崗位練兵課」的有關案例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體會。下面分別從對教師建立知識體系結構、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中的教學手段進行反思。
1、關於教師建立知識結構體系的反思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與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學生真正的由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的探究者,那麼這種角色的轉換,讓教師關注的重點也隨之轉換,往往忽視了對知識體系結構的建構,其中包括:基礎知識、學科知識、條件知識和實踐知識。縱所周知,數學學科知識是十分講究准確、嚴密、規范的。但在常規課的聽課調查中發現,我們教師自己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中出現錯誤讀法或說出不規范的數學語言。
如:一位新老師在教學二年級下冊《過河》一課 ,為了讓學生通過「過河」的情境,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弧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弧的運算。其教學程序大致如下:
(1) 通過看情境圖,理解題意。
(2) 生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
(生獨立解答完問題,進行小組匯報,引導討論小括弧的作用,領會理解運算順序。)
(3) 教師小結
師:小括弧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弧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
(4) 獨立嘗試書第19頁「做一做」
5×(36-29) (83-35)÷6 94-(25+19)
(學生獨立做完後,教師引導學生匯報。)
師:誰來說說5乘括弧36減29括弧等於多少?
(學生頓時摸不清頭腦,下面老師也帶著疑惑不解的眼神,你看我,我看你。)
從整個教學流程來觀察這節課,是不存在大問題的。但是,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在讀混合運算時,沒有根據算式的意義進行讀解,而是只根據寫算式的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讀,讓人聽不清楚意思,並且誤解題意。我們正確的讀法是「5乘36與29的差」。 錯誤的讀法傳授給學生,只可能使學生在頭腦中建構錯誤的知識,從而形成「首因效應」,最後影響終身的學習。事實上,我們知道,在科學領域里,來不得一絲知識的不確定性。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累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外,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完整無誤的科學知識結構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科學的知識,只有把這四方面知識(基礎知識、學科知識、條件知識和實踐知識)真正的構建成體系結構,才能真正的提高課堂效率,那麼,要構建知識的結構體系,就需要我們平時不斷的積累知識,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經驗的總結與反思,需要教師間的經驗交流等來完善其知識體系結構。
2、關於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反思
新課標中「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入課堂,現已成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把「探究」視為醫治百病的良葯,不擇時機,不擇問題的要求學生探究。
案例:二年級上冊《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教師在學生自主拼擺圖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師:你擺的是什麼圖形?你擺一個這樣的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擺這么多圖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1:我擺的是三角形,我擺一個這樣的圖形用了3根小棒,我擺了2個,共用了3+3=6(根)
生2:我擺的也是三角形,我擺一個這樣的圖形用了3根小棒,我擺了4個,共用了3+3+3+3=12(根)
生3:我擺的是正方形 ,我擺一個用了4根小棒,共擺了3個,4+4+4=12(根)
生4:我擺的是房子,我擺一間要用6根小棒,共擺了3間,6+6+6=18(根)
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只看這一教學片段,應該說這是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好課。但是問題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並不是讓學生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而是讓讓學生探索怎樣算出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數,而是讓學生理解和認識乘法,並讓學生在乘法和加法兩種方法的直接對比中感受當相同加數個數比較多時,用乘法讀、寫、算比較簡便。因此,理解乘法的意義和乘法相關的幾個概念: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才是本節課的重點。上述教學中,教師在關鍵環節,隨意探究,任意浪費時間,這就必然導致學生在理解和探究乘法的意義時,時間不足,導致本節課教學目標難以完成,教學沒有實現真正的有效性。
除了不需要探究的問題花費大量寶貴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外,我還發現教師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常出現以下問題:一是問題過於簡單,完全不需要討論,可是為了體現新的學習方式,還是組織學生分組合作;二是沒有與其他學習形式有效整合,問題一出就讓學生討論,學生沒有經過獨立思考,還沒形成自己的想法就與別人交流,只有聽的份;三是學生剛開始討論,教師就喊停,沒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與空間;四是小組成員沒有分工,學生同時在說,各說各的,沒有傾聽,討論形式上熱熱鬧鬧,實質上空空洞洞;五是交流反饋中常聽到「我認為怎樣」,而不是「我們組認為怎樣」,可見忽視了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因此合作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留於形式。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就進行討論、合作,會抹殺自主思考的習慣,變成人雲亦雲。合作交流前要讓孩子有充分的思考空間,合作中要有充分的交流時間,才能在自主的基礎上合作,讓思維產生碰撞,生成智慧的火花。
3、關於對教學手段的反思
新課標下要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隨著硬體條件的改善,現在小學基本上安裝上了多媒體設備,因此教師也患上了「多媒體依賴症」。主要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一是課件質量不高,很多教師為了圖方便,隨便在網上找一個就用於上課;二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有些教師的課件製作得非常精美,而內容只是一個簡單的呈現;三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體,有些教師把整節課的內容全部在課件上呈現出來,教師變成了一個操作員和解說員,可以說就是一節多媒體展示課。所以並非每一堂優質課都必須使用多媒體課件,也不一定使用課件的每一堂課都能評為優質課。
比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時,製作了一個動感很強的課件,將長方體和正方體在屏幕上翻過來、滾過去,聽課的教師在教室後面看得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大多數學生更是雲里霧里,似懂非懂。而另一位年輕教師講「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整堂課未使用任何電教手段,只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剪、拼、想算、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並有機滲透了化歸思想,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看來,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全在於是否使用多媒體課件,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技巧。事實上,有不少教學內容我們無需製作多媒體課件,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設計腳本、搜集音像素材。我們只需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結合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實際去創設情境,然後輔之一些簡易的教具、學具,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去開啟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執著追求,通過我們的反思,不斷深入課堂進行教學的探究和實踐,才能真正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才能讓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㈨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文峰小學 彭水香摘要: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闃寂無聲釀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釀成自由勾當,注入式教學釀成了自立試探。要求我們不單要教給孩子們常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把握常識的體例,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前提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根基形式,無論是此刻,仍是未來,都是黌舍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方針必需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闃寂無聲釀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釀成自由勾當,注入式教學釀成了自立試探。要求我們不單要教給孩子們常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把握常識的體例。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若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用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體味學生, 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1.體味學生個性。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勾當,可激發其進修樂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配合前行。在教學中,採用各類體例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進修樂趣和積極自動的介入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配合前進。 2.體味學生原有認知基本。任何人在進修新常識時,舊常識老是要介入其中的,用已有的常識進修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弭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削減了學生的進修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現實中引出問題,使學生體味數學常識來歷於糊口,同時又應用於糊口現實,從而熟悉到數學常識在現實糊口中的浸染;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供給更多的機緣,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糊口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常識去解決現實糊口中的良多現實問題。 二、培育精採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改變講話熱鬧的教室為專心彼此傾聽的教室。只有在專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經由過程講話讓各類思慮和激情彼此交流,否則交流是不成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講話,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操練。把學生投過來的球確切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合錯誤你說什麼,他的神色也是很興奮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出格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把握課堂能力的最好默示。 三、充實的課前籌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新課標針對學生分歧春秋段的身心特點,對分歧學段的教學方針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劃定。首先,教學方針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全力也投不進,自然就損失蹤了抉擇信念;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垂手可得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堅苦的喜悅。其次,教師在擬定教學方針的時辰,要充實考慮到三維方針的統一。教學方針的擬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條理。按照因材施教原則,教學方針的擬定也要因人而異,分歧條理的學生要求達到的方針也各不不異,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是高效課堂的關頭 1.設置提綱,指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經由過程小黑板讓學生看,明晰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刻,若何檢測等,並指導學生自學的體例,如看書,是自力環繞思慮題看書、找謎底,仍是邊看書、邊談判、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進修方針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角逐體例最好,因為角逐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進修的積極性。 2.小組談判,合作探討。合作是一種比常識更主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今世人的一種主要素質,受到巨匠的青睞。而課堂開展小組合作進修,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激情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舞激勵學生從分歧的角度去不雅察看、思慮問題,成長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五、運用信息手藝手段師是高效課堂的主要策略 教師在以多媒體和收集為基本的信息化情形中實施課程教學勾當,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措置,使之成為進修者的進修資本,並供給學生共享。在日常平常的教學中經常操作多媒體進行教學,感受對教學很有輔佐。 1.導入更吸引人。萬事開首難,好的課前導入不單能營造輕松的教學空氣。是以,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注重在學生已有常識的基本上,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紀律,運用現代化手藝手段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經由過程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當令地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思慮,發生進修新常識的樂趣。 2.樂趣更易激發。樂趣是最好的教員。在數學教學中,經常呈現這樣的現象:教員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吐露出消極厭惡的情感或自己做此外事。這種現象呈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對未親自履歷過的學出發生樂趣。運用電教手段,可以經由過程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不美觀地、形象地直接浸染於學生的各類感官,使學出發生強烈的進修樂趣。 六、形成精彩的習慣, 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使課前、課堂和課後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良多,但最關頭的仍是我們教師,教師的根基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我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竭地更新教育不美觀念,提高營業水平,勇於實踐,敢於立異。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用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需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由自己的不竭實踐,不竭總結,不竭完美和立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進修效率。

㈩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課堂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雖以一個「小」字當頭,但它的作用與地位卻一點也不微小,反而它對學生取得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數學到底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為什麼國際上各個國家的基礎教育中都納入並重視數學學習?在學生經歷的長達6年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做些什麼?該怎麼做呢?我想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中心、課堂是陣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歷經十載,它承載的的是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是對人才培養的一種幫助,的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導。以下談談我在數年課改過程中,如何正確把握新理念、正確解讀新教材、科學運用新教材並創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實踐研究與生成反思。一、正確解讀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十年以前,我們都是教書匠,培養的學生只會接受學習,能力如何培養?新教材、新課改推廣以來,我們通過許多學習和研究,慢慢從「教書」慢慢轉變為「培養人」;從「教教材上的數學」慢慢走向「用教材去教數學」。我們漸漸理解了教材是實施教學的載體,而不是惟一的標准。在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駕馭現行教材,正確地解讀新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那麼,正確解讀新教材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師要力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鑽教材、細研學生。【案例鏈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例題教學片斷估算是《標准》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因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內容說明:教材呈現一幅情境圖,讓學生解決「有350個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的問題。情境圖下面呈現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兩個因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②把其中一個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案例生成】師:看準信息和問題,快速解決。(學生的回答不統一,速度放慢。)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不需要計算得那麼清楚,只需要算個大概就可以了。師:那你准備怎樣算個大概呢?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師:你能將兩位數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這就是估算的方法。師: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其他學生受到這位學生的啟發後,紛紛想到了另外幾種估算的方法,教師引導進行幾種方法的整理。)師:看來,這三種估算的方法都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三種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嗎?生:都是把兩位數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師:你們覺得我們通過估算得到的結果,是比准確字數多呢,還是少呢?(有的學生說少,有的學生說多,有的學生說差不多。)師: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生:因為把22看成20將因數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比准確結果要小。……師:真的嗎?我們來看看!將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低了,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小。那麼將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所得到的結果,你覺得和准確字數比怎樣?(學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師:為什麼會差不多呢?生:因為一個因數少估了2個,另一個因數多估了2,扯平了。師: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有許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種方法解決還要看具體什麼問題。【案例解讀】當我在聽同年組老師教學這個例題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估算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不是難事兒,學生在這節課上可以說你不用教,他們都會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在這節課里需要得到的是什麼呢?他們需要發展的是什麼呢??學生需要得到的是學會在估算的過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較,從而使估算發揮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地能夠解決好問題。因此,例題的教學,筆墨除了放在學會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的估算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從而得出該問題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來我執教的過程中,我調整了筆墨,對於分析比較不再輕描淡寫了。學生受教師的引導,導致出現「估高」、「估低」和「差不多」的結論,是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體現。這是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必不可少的一種分析,也是估算不同於口算和筆算的一個特點,這種思維的訓練是在精確計算中無法實現的。估算教學中對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們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運用估算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學習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識會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會逐步提高。學生在形成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分析能力大為提高,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路的打開需要良好的分析能力作為支撐。而數學課上要培養的不僅僅只是一項分析判斷的能力,這也是有別於老教材的一個亮點,新教材豐富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點,學生將學到新的數學,學生的能力將全面而服務於生活。二、創新使用教材才能促進學生能力得到發展。數學課就要有數學味,教材解讀不正確或不透徹就會讓新的數學課堂走味。所謂的數學味就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如邏輯思維、分析判斷、空間想像等。這些能力是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要想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還需要教師創新使用新教材。教師能教得創新,學生就能學得有味,學數學只要學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漸形成了。以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為例,談談為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如何對教材進行創新使用使用。【案例鏈接】「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內容說明: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給出了兩道題。第一題呈現的是小朋友們討論表內除法算式的分類方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數來分,有的按照除數相同的算式來分,有的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分?第二題是一道解決問題。那麼我分了兩節課來進行整理。第一節課整理計算部分,第二節課整理解決問題部分。我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學過哪些表內除法的算式,學生說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將這些算式在黑板上板書,而且這些算式的位置就應該表內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學生說出20÷4=5,我就把這道算式板書在第5行第4列;學生說出9÷9=1,我就把它板書在第1行第9列;學生說出16÷4=4,我就把它板書在第4行第4列……在許許多多算式的列舉中學生現會覺得老師怎麼亂寫算式,東一個西一個,後來慢慢發現了規律,會准確猜出老師會將這道算式板書在什麼位置,是為什麼。在此過程中,全班的積極性是高漲的,因為其中帶有一些猜謎語的味道,這會讓學生覺得很簡單的算式變得神秘起來。並且在完成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了歸納、整理、猜想、推理、列舉等一系列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學生自己歸納出:當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時候,商為1;當除數為1的時候,被除數和商一樣;除數是幾,被除數就是商的幾倍;商是幾,被除數就是除數的幾倍……學生的這些歸納性的語言是讓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我的預設是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歸納與整理的過程,並從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們自己兒童化的語言表述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學生這么多精闢的歸納讓我大開了眼界,說明學生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時候是高效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案例解讀】在第一節課的處理中,教材並沒有列舉出表內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那麼我對於這樣編寫的理解是,學生應該有自己整理的思維過程,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整理就可以了,不需要學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歸納與整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相當有難度的。但是學生的整理歸納的能力在每一節整理與復習課上都應該有挑戰與提高,有難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為有難度,經歷了有難度的挑戰,思維才能夠得到提高。因此,我對教材的理解是,不僅要讓學生自己按照一定規律去整理歸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發現表內除法表編排的規律,從而能夠學到這樣整理的一種有效方法。所以,教材上的呈現我們不僅要完全理解,更要徹底理解,這種編寫不僅限於書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學生緊密聯系起來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確而科學的支持,那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學生的發展才是有效而全面的。能把新教材教下來是一種本事,能創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來又是一種能耐,能把新教材內蘊含的理念和素材通過開發轉化為教學實踐並取得成效,這更是一種功底。教師要在尊重教材基礎上,開動腦筋,不局限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新使用,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樣新課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實,學生才能科學發展。三、科學解讀教材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人人都想當創造者、當發明家,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曾經我們的教育在抹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生都變成了被動式的學習,都成為了一台台的解題機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變著這一現狀,試圖讓學生經歷多次成功的創新和發明的過程,帶給學生一種探索慾望和一種思維習慣,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數學品質。在教學集合圈這一知識時,學生就經歷了韋恩對這個圈的創作,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促進學生數學品質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機會。【案例鏈接】「有趣的圈」教學片斷內容說明: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說,集合理論是數學的基礎。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學生在學習數數時,把1個人、2朵花、3枝鉛筆用一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這樣表示出的數學概念更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們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本單元的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本例首先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但實際上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的總人數卻不是17人,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學生同時屬於這兩個小組,所以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案例生成】教師給出信息: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列出算式:8+9=17(人)師:請這些同學站起來我們看看是不是17人。(學生發現問題,沒有17人,只有14人。教師引導列出統計表進行檢查,在統計表中學生似乎發現有重復現象。)師:這樣吧!為了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們請這些同學分別上來,我們按組數一數!(1)請參加了語文小組的站這邊!數一數,是8人嗎?(2)請參加數學小組的站這邊!(其中重復的學生想到數學小組這邊來,教師進行導向。)師:誒!你們不是參加語文小組的嗎?請站在那一邊,不準瞎跑哦!(這個時候這幾個兩個小組都參加的3個學生拿老師的幽默處理沒有法,有點支支吾吾的,還是想過來。)師:為了表示你們8個都是參加語文小組的,我們用這個紅圈把你們都給圈起來,不準你們瞎跑!那麼,你們都是參加數學小組的,參加數學小組的應該有9個人啊,怎麼差了3個?學生急了:還有我們3個呢!師:那你們過來啊!生:可老師你不讓我們出這個圈啊!(這個時候發生的矛盾沖突激發了學生想法去解決的強烈慾望,終於下面有學生坐不住了,有幾個學生插嘴要把這3個人怎麼怎麼套起來,但另外一些學生不是很明白,學生中有一個同學終於跑到講台上來了,進行了一個操作:他將重復的3個人安排在正中間,將兩個圈交叉套出重復的3個人,使這三個同學既站在紅圈裡,又站在籃圈裡。)【案例解讀】這個結果的產生是必然,現在很多老師對對教材進行這樣的處理,為什麼?正因為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探索的慾望。這個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學生的確就想出來了,不是因為學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長曾經教過,真正就因為在這樣一個矛盾沖突中,學生想力爭解決這個問題。韋恩也不是特異的天才,我們的很多學生經歷了韋恩的這個創造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也正是新教材中滲透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去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激發矛盾、創新解決。有了這樣的創造過程,學生不僅在思維層面上得到了收獲,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滿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發明家啊!新教材中還有很多像有趣的圈這種課例,需要教師做的不是直接把韋恩圈交給學生怎麼填寫怎麼畫,而是讓學生真正獲得思考的空間,自覺走進矛盾中,讓自己也在數學海洋中創造一回。在我們的數學實際教學中,要真正讀懂新理念、讀透新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科學設計我們的教學。在課堂這個陣地上讓學生盡情發揮、盡顯智慧,在數以萬計的陣地中學生優良的數學品質和優秀數學能力的產生一定是必然。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聽課感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