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音樂課堂上除了唱歌還可以干什麼
找了另外一位小學音樂老師的經驗,在這里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音樂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音樂課時,老師正在認真地介紹:「2/4拍的含義就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 每小節……」但有些學生卻心不在焉;上音樂課時,學生在亂七八糟地大聲唱歌,老師急得直喊「停! 停! 」但學生卻毫無反應,仍然我行我素地放歌課堂;上音樂課時,老師正在彈奏鋼琴,大部分學生唱著歌曲,但有些學生卻打鬧、嬉戲、追跑起來,對此老師立刻停止上課,大聲呵斥這些學生,一「吼」就是十分鍾……
這些情況都是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一堂順利的課,需要良好的紀律做前提;課時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紀律做支撐。若缺少了紀律,課堂就會如同道路上沒有了信號燈和交警一樣,秩序混亂。所以,我認為,音樂學科課堂紀律的管理,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進行。
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加強音樂課堂紀律的管理問題。
一、激發興趣
在音樂課堂上, 學生的不遵守紀律是其學習失敗的主要原因,除了自製力差外,便是他對所學的內容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便不能專心,不能踏實,就會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讓人把精力集中到一點,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曾說:「其力量好比炸葯, 立即可以把障礙物炸得乾乾凈凈。」這就需要老師刻苦鑽研教材,精心備課,把自己的課上得生動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融入到課堂里。這樣,學生就會很少出現紀律問題了。如在學習漸強、漸弱時,我用多媒體出示一組馬車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的圖片,請學生選擇打擊樂器為圖片配音,由此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學生選用了雙響筒、圓舞板,在馬車駛遠時打擊樂器的聲音越來越輕, 在馬車駛近時打擊樂器的聲音越來越響。之後我請學生上黑板用符號來表示。學生用了▁▂▃▄ ▄{▂▁、→ ←等符號表示,這時我再出示漸強和漸弱兩個記號, 讓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的知識。像這樣用畫面、游戲創設的情景, 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因此在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對症下葯
當前,有些音樂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鋼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效果很好。在這一訓練過程中,教師不必大聲地喊叫「坐好、不要說話、起立、停下來……」口令,只需要彈奏相應的鋼琴小曲片斷,從而既能培養學生的聽覺,又能營造濃郁的音樂氛圍。但同時我們還認識到:班級中的學生是有個性的人,這就要求教師不能用簡單、統一的方式對待他們,而應當做到因人而異,「對症下葯」。
1.給暗示
在學生集體演唱歌曲,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在隨便說話、沒有聆聽或未參與其中時,__________教師不用立即停下課來,可以走到該生近前, 輕輕用手碰一碰他(她) 的肩膀, 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點點頭,讓學生感到老師已經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維護了自己的面子,沒有當眾批評自己。
2.找優點
不論對哪個學生,教師都要善於從他們的身上找優點,並且應當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尤其是對待頑皮的孩子,教師更要通過找優點,激勵他們在其他不足方面的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觀察那些不守紀律的學生,找到他身上哪怕是最小的一個優點,先進行大力的表揚:「××同學,今天你唱歌時聲音特別響亮,老師都被你的歌聲打動了! 來,同學們,讓我們大家都為××同學鼓鼓掌好嗎? 」在全班同學的掌聲中, 受表揚的小朋友肯定會喜滋滋的, 接著再對他提出要求:「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坐在小板凳上不隨便亂動,不打擾別人,這樣你會獲得大家更多的掌聲! 好嗎? 」聽到這樣的話,這位學生會立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它。
3.拉勾勾
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和個別經常不守紀律的學生約定好:「今天上課時, 只要你有好的表現, 老師就會在全班表揚你! 比如說:你坐端正了,老師會表揚你;你沒有隨便講話,老師也會表揚你;你唱歌認真了,老師還會表揚你……同時請你自己記住了,老師上課時表揚了你幾次,下課時你就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幾顆五角星做獎勵! 」說完再和小朋友伸手拉勾勾相互做保證。這樣做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上音樂課的積極性和對學習的興趣。
4.陽光評價
陽光評價就是針對學生上課的優缺點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是鼓勵性的、帶有期望性的、公開的、公正性的。教師們可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我們在第一次大聲批評不守紀律的學生時,學生可能會立刻安靜下來,但當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大聲批評時,學生可能就不再那麼畏懼了,而老師必須拿出更大的氣力來提高聲音、聲調,以停止學生不守紀律的行為。如此一來,這種方法就會漸漸失效。因此我認為,應當適度地使用懲罰,過程應有一定的「坡度」。例如,我們如果採用在課堂上給小組加星、扣星的方法時,當發現有一個學生不守紀律時,教師就可以先說明:「××小組,你們有一個組員不守紀律了,所以整個小組要被扣除一顆五角星! 」同時用目光提醒那個不守紀律的學生。如果該同學還是我行我素,依舊不守紀律,教師就可以採用點名批評的方式,並指出錯在哪裡。假如該名同學還是不理不睬,教師不必為批評該生而停下課來,可以在課後用談心、鼓勵、與家長溝通等方法解決。
三、尋找幽默
「笑」表示喜歡、接納、親和。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的面部表情比教師的服飾更為重要。一把鑰匙開啟一把鎖,微笑則是一把開啟心扉的「萬能鑰匙」。幽默的語言、善意的玩笑都是很好的調劑品。課堂上多給學生一點微笑,創設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 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 師生之間的距離近了,心自然就靠攏了,而心情愉悅了,學起音樂來就會更投入,思想便不會開小差,思想不開小差,紀律自然也就好了。
四、加強修養
課堂的紀律也跟老師的情緒有關。教師的工作辛苦而繁瑣,小學音樂教師不僅僅要完成一周數十節的課時,還要承擔學校的各種藝術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的指導工作,因而,在從教過程中就無法避免心情不佳、身心疲憊的情形發生,很自然在教學中思想會不集中, 那麼學生肯定也會間接感受到教師的情緒而變得上課不專心。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個人的修養,深知控制自己情緒的重要性,運用好自己的教育智慧,調整好自身的情緒。
總之,紀律是上好一堂課的有效保證,一堂既輕松又愉快的音樂課,往往讓學生陶醉,樂在其中,因此,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音樂課成功的基礎,也是一個音樂老師成功的基礎。__
⑵ 小學音樂課如何開展唱歌教學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⑶ 如何使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摘 要】 一堂成功的小學音樂課須有一定的藝術美的建構。教師設計這堂課的教學計劃,猶如作曲家創作一首作品;上這堂課,便是這首作品的演出;觀摩這堂課,就是一次藝術美的欣賞。所以說教學觀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是教學成敗的前提。
【關健詞】音樂;教學;有效性;藝術;審美
如何激活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目前大家所關注的問題。要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標,使小學課堂教學更有效,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培養目標,研究教學方法。
一、改變教育理念
音樂新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使學生具有高尚的審美情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考慮到美感能力的發展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展開。尤其是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初步比較、評價,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趣味,引導學生從真正美好的東西中,得到美的享受,從勞動中、日常生活和藝術中去理解和創造美好的東西。教師要講求教育藝術,用充滿智慧的提問,給學生的思維插上想像的翅膀。
二、音樂普及教育
音樂教學其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促進全體學生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而不是培養音樂家。在這大目標的前提下,由此決定其性質是音樂藝術普及教育,而非專業的音樂教育。教師必須開展強化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最終達到培養審美能力,發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質。美育能培養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為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斗。
教師可根據小學學生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生理、心理、知識結構、綜合能力、人格等越趨成熟的特點,結合本學科優勢,教育學生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使學生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素質的目的,培養面向未來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通過藝術教育幫助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醜,以「善」為美,以「有德」為美,以「愛科學」為美,以「愛國」為美,以「好學」為美。在我的音樂欣賞課上,如何來培養孩子們對音樂情感的敏銳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過程。記得有一次我在沒有出示課題的情況下,讓學生說說聽了《野蜂飛舞》後的感受。學生有的說聽到了洪水暴發的聲音;有的說聽到了駿馬在奔騰……其中有一個學生還描述得很生動:「音樂時而低沉有力彷彿一頭兇猛的老虎,音樂中時而跳躍的感覺又如同一隻可愛靈動的小鹿,音樂中飛快的速度彷彿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場景,音樂大氣恢宏的感覺又帶人進入了寬闊的原野。」我被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所折服,我不禁問他:「為什麼你會想到這個場景呢?」學生回答我說:「前幾天我在《動物世界》節目中看過老虎追趕小鹿的場景,今天聽音樂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還是「駿馬奔騰」或者是「洪水暴發」,是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聆聽音樂時思維想像的成果,教師怎能輕易否定呢?更何況音樂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在沒有標題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對於學生的回答給與贊賞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積極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麼為什麼會沒有學生聯想到野蜂飛舞的情景呢?於是我問學生:「你們看見過一大群蜜蜂飛舞的場景嗎?」學生說沒有。怪不得,沒有生活體驗,哪來的意境?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作曲家最初創作此曲的本意,於是我在課後尋找了一短有關於野蜂的視頻。通過觀看,讓他們了解到野蜂喜歡群聚的生活、它們抖動翅膀時發出的聲音,還有他們攻擊敵人時的兇猛場景。有了這個的鋪墊,再去欣賞《野蜂飛舞》的效果非常好,學生聽著音樂時而抖動翅膀、時而感覺危險、時而手裡劃著野蜂飛舞的路線。
任何精彩的一瞬間不是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中,從思與思的交流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尊重學生對音樂的獨特詮釋,就是尊重我們的音樂,這正是音樂欣賞課的獨特魅力所在。大度,應容納各種不同的聲音;異聲,可能造就異彩。
三、研究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知識功能潛藏於頭腦內,看不見,摸不著,當他們在欣賞作品時是否聽到、聽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淺,教師都可以在設計時通過外部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內在的功能,如要求學生概述作品,學生就必須回憶和陳述他們所感受的音樂作品,能夠概述作品的學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樂、文學、文化、語言組織、口頭表達等綜合能力,並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點,進行欣賞時三度創作的反饋。教師設計的問題不僅需要作出學生概述所需要的認識功能,而且需要監控獲取的大意,以使問題切中要害。
課堂音樂教學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素,是建立一種融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如教師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學生也會信賴教師,進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師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樂學習任務。教師要創立適合小學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
音樂活動的過程原本就是三度創作的過程,一度創作是譜面靜態的,二度創作是動態的表演,三度創作是欣賞者,課內的說、唱、奏、等活動都是在創作中進行。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挖掘教材中可進行創造性教學的內在因素,為學生提供創作素材及語匯,給學生一個時間和環境的空間。另外,教師要具有廣泛的興趣,還要有淵博的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輕松、靈活、自如。讓學生通過這門學科的學習,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一次用打擊樂器練習時,讓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在學生自由練習打擊樂器時,我一改以往走來走去巡視的方法,自己在學生旁邊坐下來帶頭練習。我練習得很認真,一開始有學生來張望我,特別是那幾個調皮的學生,他們可能覺得老師練習很新奇。看我練習得那麼認真,他們沒有開小差,看了一會兒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認真練習起來。我把這種方法引用到了音樂欣賞課上,我坐下來安靜地聆聽著音樂,隨著音樂的起伏,有時閉上眼睛,有時隨著律動輕輕地擺動身體,有時會跟著音樂的旋律用手指輕輕敲擊節奏。結果下面的孩子也和我一樣非常認真,他們學著我的樣子在認真欣賞音樂。
總之,成功的課堂教學結構能使教師滿懷信心地按照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教師良好的心理狀態又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師只有在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培養目標,研究教學方法,並以心理學、教育學知識作指導的前提下設計的課堂教學才符合現代學習論和教學論原理,才能使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更有效。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下洋鎮曲斗小學)
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
摘 要:音樂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歡樂活潑的課堂氛圍中開展饒有趣味的學習活動,讓課堂更富有生命、富有活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活」起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活力課堂;奧爾夫教學法;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並享受音樂。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慾望,並通過語言、歌唱(含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反思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仍長期使用著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模式,導致學生覺得音樂課就是唱歌課,冗長而沒有新意。因此,讓音樂課堂變得有活力、有童趣、有意義,就成了刻不容緩的課題。那麼,如何才能創建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
一、與時俱進,教師「活」起來
要想音樂課堂有活力,音樂教師自身就要有激情,心理學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種強烈而短促的精神狀態。教師的激情來自於:
1.備課的激情,讓教材活起來
要把握好一節課,首先教師就要有豐富的知識、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所以要想成功,讓課堂活躍,教師就要有充分的准備,認真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積極研究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才會做到讓音樂課堂充滿活力,以此來喚醒學生的激情。
2.自身的活力,讓課堂「玩」起來
一個無精打採的教師走上講台,教室的氣氛必然死氣沉沉,學生心理也壓抑,又談何活力,談何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激情的參與,才有認知的渴望,才有表達的慾望,才有智慧的靈動,才會引發學生的感悟和獨特的體驗。激情是一切藝術風格之母,教師應懷著對事業的執著精神,精神飽滿、莊重大方地走上講台,使學生受到感染,迅速集中注意力,盡快進入學習角色。教師有了激情,才能用教師的火去點燃學生的火。
二、形式多樣,課堂「活」起來
1.豐富視聽,創設情境
為何電影、電視這么吸引人的眼球?為何學生那麼熱衷於傳唱影視歌曲?我們的音樂教育怎麼了?難道我們面對媒體的影響而無動於衷?面對「見多識廣」的學生,我們一定要用影視藝術理念來審視音樂教學,用視聽手段來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場景,讓他們身臨其境,充分調動起他們的視覺、聽覺、動覺,讓他們充分地感受、體驗音樂之美,激起他們的審美沖動。例如:在教學欣賞課「小動物唱歌」時,筆者將整堂課置於一個情境中。初入情境播放動畫片,學生乘坐小火車來到森林,與動物們打招呼。演唱發聲曲,深入情境,學生跟小動物參加晚會,聽《小動物唱歌》。演繹情境,看動畫片,聽音樂,扮演森林大王巡察百獸,最後展開想像進行表演。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認真聆聽樂曲,整堂課處在愉快、興奮之中。所以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注意盡量多地選擇貼近現實生活、學生原本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比如結合某些Flash小品、電影插曲等,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那麼課堂自然就能活起來。
2.環境熏陶,體驗音樂
《愛的教育》中所描述的學習情景:在蔚藍色的天空下,有一塊綠油油的草地,草地四周長滿了低矮的灌木。小鳥在林中歡鳴,小蟲在草間低吟。而孩子們則席地而坐,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享受教師指導下的自由學習。每個人都不會拒絕游戲,學生更是不例外。游戲教學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教師由「主角」變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台表演,從游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韋伯的《邀舞》。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成為舞台上的主角。
三、發展情趣,學生「活」起來
奧爾夫教學法認為,每節課不用講述太多,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去做,接下來就是實踐排練與即興創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節課都是在「玩」,在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內涵,產生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1.改變教學模式,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
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有多種,提供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是個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有音樂特長,有的會彈古箏,有的會吹口琴,有的會指揮,有的會獨唱,有的會舞蹈。因此,發揮學生特長,提供一個讓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是讓課堂「活」起來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唱《國歌》《歌唱祖國》《春江花月夜》《七色光》等時,筆者都會讓學生上台充分表現。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課前准備工作,有的放矢。課前把歌曲的伴奏譜先交給學生,要求學生用課余時間彈好伴奏,熟悉樂譜。這樣,上課時就能做到讓學生自己上台伴奏、指揮、伴舞,教師做好指導。課堂上形成教師和學生緊密結合,連成一片,做到了教與學相輔相成,教學相長。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堂上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2.改變過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平等關系
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互助互動、自由和諧,共同體驗、創造、分享音樂美的過程。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融洽的課堂環境,了解並適應學生的興趣、情感、心理、個性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學生持不同的觀點、意見,最終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
總之,一堂音樂課,如果能充分地運用以上教學方法,就能做到活力教學,避免形成呆板、拘謹的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現美,這樣學生就會在音樂的王國里自由地遨遊。
以上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如何上好小學生音樂課
中小學音樂課的教學不外乎有三種課型,一是唱歌課、二是欣賞課、三是綜合課,老師們都認為唱歌課很好上,但實際效果不令人滿意。
音樂唱歌課的教學目的是,體驗歌曲的音樂情感,學習與歌曲相關的音樂知識、歌唱技能以及音樂文化;提升感受音樂、用歌聲自主表達音樂情感的能力。唱歌教學中,一般會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唱准音調,准確把握旋律,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其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也是教學的難點。
唱歌課究竟該怎樣上,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筆者認為還得從「唱會、唱熟、唱好」三個方面和「想唱、願唱、學唱、能唱、會唱」五個環節(簡稱三唱五環節)著手,這也是歌曲教學「三唱五環節」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模式主體
(一)唱會
1、新歌感受欣賞。一首新的歌曲出現,首先要給學生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完整的音樂印象,讓學生看著自己的教材,安靜地欣賞感受音樂作品給他們帶來的音樂美,激發良好的音樂學習興趣,這也是一個「獨學」,從中培養自己對音樂產生「願唱」的情感。
2、跟著音頻學唱。一旦學生產生了「願唱」的良好情感,教師應立即抓住時機,立即進行歌曲學習教學。讓學生跟著音頻進行獨學,從默唱、小聲唱、中等音量唱、自然音量唱,逐步學習歌曲演唱。
3、學譜學詞填唱。在「唱會」這一環節中,教師不可忽視學生的曲譜學習,只有學會了曲譜的演唱,學生以後才會獨立地演唱歌曲。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根據教材「一譜一詞」的方法進行學唱。具體方法可以是教師譜學生詞、學生譜教師詞、男生譜女生詞、女生譜男生詞等,這種填詞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視譜能力,尤其是對一字多腔的處理,其有關識譜的相關音樂知識在這一教學方式中隨同學習、復習鞏固。
4、跟隨伴奏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隨伴奏進行演唱,可以是伴奏音頻,也可是教師鋼琴伴奏。在鋼琴伴奏過程中,伴奏要簡潔明了,右手彈主旋律單音、左手宜彈簡單的柱式和弦,整個伴奏不必要整得音響豐富多彩,影響學生的聽覺,也不利於發現學生的演唱問題。一旦發現學生的演唱問題,要沉得住氣,應沉下水去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基本上學生達到唱會了歌曲。
(二)唱熟
1、組內填詞學唱。要唱熟歌曲,教師必須首先安排在小組內採取填詞學唱的方法,一譜一詞的具體學唱方法由小組長分工處理。
2、組內對子演唱。當學到一定程度後,小組內可以對子間相互演唱,對小組內的部分學生的演唱出現錯誤時,由組內進行糾正處理。教師在這兩個環節中要深入小組內,參與學習,指導學習,看學生的學習狀態,聽學生的演唱效果,幫助學生正確演唱。「對學」是解決學生學唱的最好方法,更是幫助學生唱熟歌曲的最好渠道。
3、抽查小組演唱。教師在全班抽部分小組進行學習效果展示,檢查、糾正學生在演唱中的錯誤。
4、班級齊唱展示。為了鞏固學習成果,教師必須組織全班齊唱展示。班級齊唱也就是「群學」的體現,也是教師檢查學生是不是能夠演唱的最好方式。對部分學生還存在演唱上的小問題,可以在群學的環節中自行糾正處理。教師發現較為典型的問題也可以集中糾正處理。
(三)唱好
唱好歌曲是唱歌教學的關鍵所在,更是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很多老師認為唱歌課好上,基本上就停留在此處,沒有深入處理學生的演唱技巧。
1、教師情感范唱。在「唱會、唱熟」的基礎上,怎樣唱好歌曲,教師應在這個環節里給學生較為標準的示範演唱。具體在情感表達、情緒處理、力度速度變化等方面給學生很好地示範,讓學生靜觀教師的表演,然後正確地模仿演唱。有必要時還可以在此時進行一定量的發聲訓練,讓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狀態,帶入歌唱之中。
2、問題診斷糾唱。教師范唱後,然後就是由學生模仿演唱,注意情感表達,以及肢體語言的表達。按樂譜的順序逐字逐句演唱,甚至是逐字逐句教唱(這里的教唱是帶著情感地教唱,而不是讓學生學會歌曲的教唱),在隨伴奏演唱時,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對表達不準、不好的樂句應及時停留下來,教師反復地局部示範,以達到學生能正確的情感歌唱為止。
3、音樂要素體現。當學生的演唱水平達到一定狀態時,要強調音樂要素在具體的歌曲中的完美體現,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以及節奏、曲調、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音樂要素,根據具體的需要作出具體的要求。雖然中小學唱歌教學不是培養歌唱家,但必要的演唱技能就應讓他們在中小學的歌唱教學中打好基礎。也只有這樣,學生的唱歌技巧才能達到「唱好」的最高目的。
4、學習效果展示。最後,教師隨伴奏音樂讓學生整齊地、有表情地進行匯報演唱,採取分小組小展示、班級大展示等方式,綜合檢查學生整體上的演唱技巧。也可以交小組討論,用自己最喜歡的表現方式來表達歌曲的情感,然後小組展示,他人點評,教師補充評價。
二、「三唱五環」的完整模式
(一)激趣,情境導入(想唱)
唱會
(二)獨學,感受音樂(願唱)
(三)對學,小組解疑(學唱)
唱熟
(四)群學,鞏固成果(能唱)
(五)展示,審美創新(會唱) 唱好
三、「三唱」的最終目標
「唱會」,是指學生能夠按照歌曲中所蘊含的基本音樂要素的要求唱會歌曲;「唱熟」,是指學生在藉助各種渠道能熟練地按歌曲的基本要求進行演唱;「唱好」,則是在教師引導下,有情感地、發自內心的動情地歌唱。「唱會」是初級目標、「唱熟」是中級目標、「唱好」是高級目標,只有通過「唱會、唱熟、唱好」三個有效環節,才能讓學生最終實現「會唱」(在掌握了正確、有效的歌唱技巧後,自主、自信地、主動地演唱歌曲)的終極目標。
⑸ 如何在唱歌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音樂想像力
學生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它是人德、智、體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階段。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創新離不開想像。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沒有想像就如沒有翅膀的鳥,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像的。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通過聲音來塑造形象的一種形式。而一切音樂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都是音樂想像力的產物。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感染下,學生潛在的原始想像力就會被喚醒,進而陶冶心靈培養到學生的再創造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教育者如何正確的引導,怎樣把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並且讓他們喜歡而且感興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 什麼是想像力?「人不僅可以回憶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而且還能創造新的形象。這種在刺激影響下,人腦中舊經驗(即舊表象)重新組合,產生新事物形象的過程叫想像。」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想像是人們腦中本來的表象經過處理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形象和創新是它的特點。想像有隨意想像和不隨意想像,它的內容也有再造和創造想像的能力。當然它分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經知道的基礎上,去構成一些沒有經過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像力。如《竇娥怨》六月飄雪,《西遊記》大鬧天宮,《新白娘子傳奇》白蛇報恩等,都是想像的產物,想像在人的思維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想像中的不隨意想像在人們生活中是常發生的。例如,在聽音樂時,人們會不禁意地隨著起伏的旋律想像到的一些畫面。看到空中飄動的白雲,也會根據自己當時的心境把它想像為追逐的雄雞或者是賓士在草原上的駿馬等形象。這種想像的特徵,是在頭腦中的映象產生,並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屬於不隨意想像;隨意想像又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的描述或圖樣的表示,在頭腦中再造出相應形象的過程。這種類型的想像是文藝欣賞、相互了解所必須的一種心理過程。例如,人們在閱讀文藝作品時,在作家高水平的筆法和藝術風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許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寫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讀者各自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再造出相應的形象。隨意想像中的創造想像,則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在頭腦中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而這種新形象的創造過程又必須運用積累起來的感性材料作為基礎。豐富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能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因為有想像力,我們才能創造發明,發現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沒有想像力我們人類將不會有任何發展空間。愛因斯坦之所以能發現相對論,就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牛頓能從蘋果落地,而想像到萬有引力這一個科學的重大發現都是因為他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不能完全的脫離,要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有些想像的東西,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但構成的總體材料確實是從客觀現實中發生的。例如豬頭、人身、五齒耙、豬八戒穿的衣服,說的語言等構成豬八戒這個完整形象的材料,現實生活中都是有的。人們的想像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如何發展並且給予想像肯定,也是極其關鍵的,處理得好那就是幫助學生挖掘再創造的能力,但是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是折斷他們想像的翅膀。人的想像是在廣泛的感知,豐富的經驗和淵博的知識的基礎上構成的。19世紀中葉,美國有一個從事新聞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資料和豐富的知識,有一次紐約發生了一樁很離奇的殺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費城的他就以幾份報紙把它寫成偵探小說。後來案件破了,人們發現,破案的過程與他的小說過程十分的相似。可見豐富的想像也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沒有知識做鋪墊,就是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識和想像又不是一回事,知識是激發想像的前提,有的人知識雖然很多,但是思想過於陳舊,死搬硬套,不能展開思緒的翅膀,我們眾所周知的愛迪生沒念過多少書,他的知識都是靠自學來的,但他就會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再創造性想像,發明了兩千多項的創造。法國生物學家克勞德·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意思是說人們不能被已有的東西所束縛,而是要立足於已有的知識,大膽幻想,提出獨到的新見解來。二、想像力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學,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像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為了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心理抓起,讓他們隨著音樂聆聽的感知中去體會、去幻想,同時也可激發他們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傳承著我們華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從古至今,音樂都被人們所重視,人們發現音樂還有緩解疲勞,調解壓力等作用,於是就有了現在很廣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療。(一)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創造力的進步,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的因素。」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是以聲音來塑造語言。音樂家在作曲的時候,把他們所積累對時代的敬仰,對生活的感悟、對創作的靈感以及對社會環境的變幻等化成優美的音符,並以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來。音樂表現力的意境被渲染,這個時侯,可以達到其他藝術不能達到的境界。每一個成功的藝術家背後都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作為後盾,所以音樂在創作的時候要求有豐富的想像,允許一定的誇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規,直沖破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出發,創作出令人驚訝的作品。當這些作品經過大師或藝術家們的二度創作傳達給欣賞者時,受教育者則是被受觸動,隨著樂曲的起伏,人的內心世界將逐漸達到想像的高峰,這些想像不會像寫作文一樣受到條件的限制,不像彈鋼琴一樣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畫畫一樣受到畫面的制約。人們一旦進入這個想像的王國,就會如脫韁的馬,馳騁在無邊的草原,也如矯健的鷹,翱翔在蔚藍的懷抱中,也會隨著音樂的意境呈現出曾經的美好和對未來的幻想。每一個喜歡音樂的人,長期受到音樂的熏陶,勢必會激發他的創造力和求知力。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音樂是思維的有力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沒有健康的智力發展。因此在中小學教育中應該強調「想像」的作用,讓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中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世界的憧憬。這樣使音樂教育中的想像融成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理念,它可以縮短科學幻想與創造現實之間的距離,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使之勇於突破,不懈努力,勇於創造出豐厚的碩果。(二)想像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國普通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也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在舊的模式中,總是「師傳生受」的把學生的思維鎖在條框中,好學生的標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師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也就從主動變為被動。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現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樂教育的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往往比向學生灌輸技巧更值得提倡。許多優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學者表明:受教育對象,特別是中小學學生,音樂才能通過在樂器上的伴奏可以體現出來,音樂教育者並不是要通過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們的音樂知識得到加強。向學生講音樂知識可以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在以後的作品中會不知覺的體現出來。作為音樂教育者,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既有較高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音樂素養和創新力的學生。(三)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思維能力 既然我們都了解到音樂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力這一觀點,那麼我們的教育者就不應該按照舊模式來向學生傳授音樂,應該打破傳統教學,堅持以開發學生智力和想像力的教學方式為主要。通過一些圖片、音響資料還有音樂的課外知識等方法,引導學生去展開想像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樂旋律中,根據音樂的課外知識的了解,對音樂進行二度思維創造。在教育實踐中,應該時刻記得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不論在課堂或課外,想盡一切辦法把學生的主動性調動起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想像、思考、創造,鼓勵學生敢於突破。同樣一首音樂,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學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達不夠,但是通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可以活躍他們的想像思維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規定所謂的「正確答案「,這樣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不利於發揮。通過學生的討論、對比,正確的感受和表達,都會深埋在學生的心底,使他們每個人都得到發揮,永久不忘。對比學生按照教師的指令去完成教學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想像是生命最鮮艷最亮的顏色,它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當學生的想像發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師的指導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曾經有一個作家說過,他認為有兩種人不可能成為作家,一種是生活很貧乏的人;另一種是對生活缺乏藝術感受能力的人。音樂教學是一個「聆聽」藝術的表現,對於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教育者如何引導在聽覺上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通過想像把音樂親切化,這也是很重要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促進人的心靈凈化的活動,作為教師如何把美的音樂藝術傳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聽覺的情感中得到升華,並且享受音樂,這就是音樂教育者義不容辭而且所要承擔的義務。那麼音樂教育者如何正確培養及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呢?(一)「背景引導法」 音樂的想像是自由的,但是這種想像並不是脫離主題胡亂想像,任何一個作品、一首音樂都是有它的歷史背景和前因後果的,如華彥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創作背景,單是讓學生聆聽,就會覺得很乏味,曲子不斷的重復,讓學生只想快些結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樂背景後,再去聆聽,學生就可以正確的進入到想像的世界裡,而且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慘的生活,領悟到作者流露出對黑暗社會的憤恨,對無情社會生活無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樂曲選材於公元前202年楚漢在決戰,漢軍以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的歷史事實,將其集中概括寫成,是我國古代壯觀的戰爭場面典型而具體的生動寫照。學生們了解到背景後,便會從中體會戰場激烈緊張的場面,這為我們學生聆聽的時候做好鋪墊,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豐富他們的想像力。(二)「各抒已見法」各抒已見法是指在課堂上,由老師提供討論的焦點,圍繞音樂形象,學生分組或自由組合展開討論。通過相互議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展開想像的翅膀。音樂欣賞是聆聽的藝術,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它對觸發靈感、啟迪智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如讓學生欣賞《趕圩歸來啊哩哩》,當學生分段欣賞了樂曲,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民族風格後,其設計環節是:邊聽邊討論,各抒已見。有的同學說:人們結伴高興的去趕圩,有的說:是人們趕圩回來得到豐盛戰利品快樂的心情……學生們在討論的同時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又在這活躍的氛圍中的到想像的發揮。又如欣賞《小白船》讓學生初聽後,分成小組討論這段音樂描寫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把初聽到的音樂通過聯想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的學生說:我彷彿看到一輪彎月平靜的照著海面,水波盪漾,波光粼粼,多麼恬靜的夜晚啊!有的說:我彷彿看見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樹下蹦來蹦去,好可愛……一首好聽的樂曲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帶來了無窮的想像,使學生猶如身在其中,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打開想像的大門,使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發揮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三)「自由想像法」在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活動中,不要限制過死,允許學生多方面思考,馳騁想像,展開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在欣賞課中,教師常請同學們把欣賞過的音樂作品的感受用顏色表示出來,很多同學都會選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等,但有些同學確用了灰色或黑色,並且也說出這兩種顏色的理由,這也是允許的,應該給予鼓勵。教師不應該輕易的對學生給予否定,只要符合藝術規律,就要保護學生的獨特思維活動。如在學唱歌的時候,按一般規律,唱到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才應該換氣,但有個別同學經常胡亂換氣,雖然和老師的引導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輕易立刻否定,而應該師生一起分析,指出他這種唱法,雖然有特點,但感覺像是一個結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們應該這樣唱,才能讓別人聽得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總之,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無一體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力,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力。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必將展現出富於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來,音樂與舞蹈就是一對不可分離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匯——師已篇》中記載道:「故事這為言也……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腳也跳起來了。教師要常鼓勵學生表達由音樂引起的聯想與想像,使學生充分的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通過欣賞音樂來引導學生進行動作、語言、畫面的聯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給學生聽,同時講一個《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會兒就表演出一幅美麗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學習和舞蹈的有機結合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從舞蹈動作中思索、領悟歌曲的內涵,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他們的智力,讓他們了解到珍惜糧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賞傣族曲子《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時,要求學生傣族舞的「三道彎」基本體態不變,自己想像創編「孔雀開屏」、「孔雀理毛」等動作,編好後上台表演,教師逐一講評。學生看到自己的創作成果後會產生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可以根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創作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與理解,拓展學生豐富的音樂想像。(五)「繪畫表現法」藝術創作是相通的,學生運用色彩、圖案來理解音樂不失為一種可行之法。音樂教材的圖畫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要靠它來表達。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認識的字不多,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又喜歡彩色圖畫,這時候可以讓他們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領悟。小學低年級的歌曲比較簡單,易理解,所以應該充分發揮繪畫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詞過程中,讓學生邊跟著念歌詞邊動手進行繪畫,畫出一顆顆發光的星星,在繪畫的作用下,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思維很快進入了美麗的夜空中,促使學生展開音樂想像的翅膀,隨之把歌詞也記住了,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歌曲的興趣。又如在欣賞課上,教師要求學生用顏色來表現樂曲的情緒,如紅色——熱烈、歡快;藍色——抒情、優美;黑色——憂傷、恐怖等。學生了解什麼顏色代表什麼音樂之後,自然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展開想像選擇這些顏色。如欣賞《數鴨子》,學生都紛紛用黃色和紅色來表示,他們發揮想像,鴨子一搖一擺的排著隊懷著快樂的心情去河邊游泳,所以才用這些顏色。又如欣賞《小燕子》,教師教唱後,讓學生仔細想一下要用什麼顏色,學生大部分都用了藍色,由此說明,當學生知道各種顏色表示的音樂情緒以後,每聽一首歌或樂曲時,就能八九不離十的用顏色來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圖畫,達到了創作美的境界。(六)「音樂創造法」音樂創造活動是比較廣泛的,如唱歌、器樂教學等.在這些培養學生表現力的訓練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把節奏和音準打好基礎,啟發他們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有創造性的表演,這樣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很大的作用。音樂實踐也創造音樂美。學生對器樂也很感興趣,但常常因為學校的資源有限,在課堂上並不能做到每人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學會充分利用資源,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啟發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樂,動手作出一些「小樂器」,在課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創造過程中,使他們產生求知慾望,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以歌曲為基礎,引導學生創編歌詞。小學課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貼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級的歌曲,旋律和歌詞都是通俗易懂,教師就要以此來作為出發點,來培養學生的歌詞創編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學教材中的《兩只小象》,讓學生學會歌曲後,激發學生大膽思考,鼓勵他們創編歌詞,如將「兩只小象」改成「兩只小鴨」,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揚起嘴角親一親」。 「見面握握手喲羅羅」改成「見面吻吻臉喲嘎嘎嘎」等。在這一活動中,不僅鼓勵學生創編歌詞,還要鼓勵學生唱哪種動物就要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通過這一練習,可以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再創造能力。四、在音樂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學生就不可能有個性。有一位作者說他的學生曾對他說:「我不喜歡音樂,因為在欣賞課上我說的都不對。」聞言一驚,我們怎能如此隨便的去否定孩子對音樂的想像力呢,也許他們的理解是錯誤的,但是至少他有想像力,也許他不理解那些創作者的心情,我們教師就更應該和學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安全感、信任感,只有這種和諧的關系和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可以大膽盡情的發揮,作為教師應該要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創造成果,使他們持續的實踐創造。教師應該把啟發放在首位,在欣賞音樂課的時候,不要先講解,要讓學生充分的發表其見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想像得到真正的發揮。愛因斯坦提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覺得有一位學者說得很好,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你在教一首悲傷的歌曲的時候,學生會問,為什麼唱這首歌的時候要是悲傷的情緒等等,這個時候的教師就要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五步思維法對問題反復地實踐,逐步養成善於思考勤於問題好學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是聆聽的藝術,教育者要把美的藝術,美的音樂傳送給學生,就得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把握音樂情緒,告訴學生他們此刻是導演,一切的人物、畫面、地點等都是他們說的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課堂。有些教育者為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叫學生去想像他心目中未來世界的模樣,從而激發他們創造想像的興趣,培養創造意識,為今後創造力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有些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講求實用,過於強調非此即彼,導致一些小學生的思維格式化,他們開始以成人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此來換取更多的贊許和許多的功利。當然這也是一種成熟,只是孩子們想像的翅膀被折斷了。就如一位家長提到,女兒兩三歲的時候,你畫一個圓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蘋果,嘴巴,太陽等等,但是現在上了一年級後,再問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簡單,圓形,比一小的零。還有一次,一道語文題要學生回答「圓」的反義詞,女兒寫的是「扁」,但是老師說是「方」,結果那道題沒有得分,女兒很沮喪,回家把球給放了氣,嘴裡還很不高興的說:不圓就是扁嘛!為什麼老師說我錯了呢。其實藝術是沒有局限的,隨著每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賞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想像力,不要輕易否定他們的想像。作為一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想像力,把音樂美傳揚下去,讓學生在音樂情感中體會並且享受音樂,這也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所要承擔的責任。結束語 藝術的魅力在於吸引力和感染力。音樂藝術之所以有魅力具體就在於感情上的共鳴,它比較有活力,它從聆聽的感官直接進入到思維活動中,還沒達到清晰的思維能力的那瞬間,就是那瞬間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蘊含最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想像就如智力的翅膀,想像是一切創造的前提。
⑹ 小學課堂之歌
合唱)明天會更好
(音樂)
(女)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男)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的轉個不停
(女)春風不解風情吹動少年的心
(女)讓昨日臉上的淚痕隨記憶風幹了
(女)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侯鳥出現它的印記
(男)帶來遠處的飢荒無情的戰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女)玉山白雪飄零燃燒少年的心
(女)使真情溶化成音符
(合)傾訴遙遠的祝福
(女)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女)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男)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男)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女)誰能不顧自己的家園拋開記憶中的童年
(女)誰能忍心看那昨日的憂愁帶走我們的笑容
(男)青春不解紅塵胭脂沾染了灰
(女)讓久違不見的淚水滋潤了你的面容
(合)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合)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合)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合)為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女)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女)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的轉個不停
(女)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
(女)讓和風拂出的影像譜成生命的樂章
(合)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女)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男)擁抱著你的夢
(女)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男)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女)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男)青春的驕傲
(女)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男)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
(男)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女)你真心的面孔
(男)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女)青春的驕傲
(合)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⑺ 你還記得小學時上課前所唱的歌曲嗎
還記得我是初一還來是初二的時源候,老師讓我當文藝委員,我了個去,哪裡看出來我的文藝委員了?我後來去辦公室找老師,說我不知道課前該唱什麼歌,老師說「那唱《讓我們盪起雙槳》吧」,於是我回去給同學們發音,結果人家笑死了,好像是太幼稚了吧,同學們不願意唱,我暈,之後不知怎麼的,我就當了學習委員了,一當當了好多年,大學也一直在當,嘿嘿,實在不知道文藝委員這個活怎麼幹得好的。這個,回憶起來,還真搞笑。
⑻ 如何使小學音樂課堂活躍起來
反正我們都來是老師彈鋼琴教源的唱歌
你可以用一些樂器,比如三角鐵,銅鈴,給一些表現好的,讓他們加入歌曲中打節拍
或者是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音樂中的特點,比如說出現了蛐蛐叫,出現了流水的聲音
或者和孩子們一起用肢體語言表達歌曲中的情感,抬高手臂表示歌曲的情緒明朗開心,轉個圈表示換了一個場景
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孩子們既能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還能夠參加互動
可以適當加入道具和肢體語言,藉以表達情感
重要的是思考和傾聽
⑼ 適合一、二年級小學生學唱的校園歌曲有哪些
適合一、二年級小學生學唱的校園歌曲有《校園的早晨》、《歌聲與微笑》、《讓我們盪起雙槳》、《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蝸牛與黃鸝鳥》等。
一、《校園的早晨》
《校園的早晨》是一首校園歌曲,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作曲、詩人高楓作詞,創作靈感源於遼寧大學,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曾經風靡一時。《校園的早晨》同時也是它的靈感來源地遼寧大學的校歌。
二、《歌聲與微笑》
《歌聲與微笑》是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上海小熒星兒童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發行於1986年。1989年,該歌曲獲得中國校園歌曲創作大獎賽優秀獎。
三、《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慧芳演唱的歌曲。該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2002年,該歌曲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課本上被選為課文。
四、《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是一首著名歌曲,作於1962年,周郁輝詞,寄明曲。1978年經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將《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五、《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是由陳弘文作詞,左宏元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歌詞以敘述者的口吻,講述了蝸牛在葡萄樹剛發芽的時候就背著重重的殼往上爬,而黃鸝鳥在一旁譏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頌了蝸牛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