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
一、保證時間,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保證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外,教師還要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通過引發、組織、示範、釋疑、激勵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二、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位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時提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內江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結果會怎樣呢?草船靠近操軍水寨時,如果操軍出來返攻,又會怎樣呢?如果魯肅事前把諸葛亮的妙計告訴了周瑜又會怎樣呢?教師這樣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求異固然是創新,但是求同也是創新。求同思維是指採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圍的思維形式。科學家模仿蝙蝠夜間飛行探路,發明了雷達,你能說這不是創新嗎?有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課時,指導學生討論: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麼聯系?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麼?你還讀過哪些像這樣開頭、結尾的文章?教師如此精心鋪設求同路徑,引導學生有方向、有范圍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實了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開發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力開始的。」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有著密切聯系,它是人類創造勞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創造需要想像,而想像是創造的前提。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時機,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例如,可以指導學生續編故事;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由想像,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有位老師在課堂上指著自己問學生:「我是誰?」學生立刻搶著回答說「是老師」,「是男人」,「是爸爸」,「是爺爺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媽媽的同事」……學生思維一經打開,想像力極其豐富。可見,讓學生多進行想像力的訓練,能促進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先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出個別條件的變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決,以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勢,使思維靈活而富有創造性。教師在指導學生思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找出學生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上的思維定勢;二是善於借鑒表面上與本問題無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和信息,可變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一位老師在教《詹天佑》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詹天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來解決?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能用「開鑿隧道」的方法解決嗎?詹天佑又想出了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以上問題,打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勢(開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決問題(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師這樣精心設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運用反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拋開教材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方向思維,培養學生在特殊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向思維有逆向性、批判性、新奇性三個特點。運用反向思維的關鍵,一要明白原有的思路導向;二要掌握反向思維的特點,找准思考路徑。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創新教育。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去聽、說、讀、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有趣有力。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會在教學中逐步發展起來。
⑵ 怎樣才能吸引小學生興趣,上好一堂課,做到有
一、自身條件。必須充分發揮自己擁有的優勢條件。比如,歌曲唱得好,那麼課堂導回入就可以現場唱一個答的,非常的吸引學生注意力。
7
方法很多,希望我的經驗對你們有所幫助!
⑶ 如何吸引小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果
篇文章還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課前准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准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麼,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於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將科學性和新穎性融入課堂教學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我們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於這種情感教學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著就很順利、迅速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情感交流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是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應多多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2、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並急於想了解,於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比如在教學而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鏡面對稱的特點是,可以讓學生自帶一面小鏡子。首先讓學生照一照身邊的物體、數字、人在鏡子里的成像,這時會有學生發現,「鏡子里的數字倒了。」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繼續追問:「怎麼樣倒了?是上下倒了還是左右倒了?」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在課後看鏡子里的數字或時間,運用兩次鏡子的成像將原像還原。這樣的動手實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三、重視課後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前後聯系密切。課後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但是由於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兩步應用題,以如下例題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單,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幾件?」這類題目是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問題和一個一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由復習相關的一步應用題開始,使學生容易看到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著要求學生對一步應用題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和應用,因此要重視相關部分知識的課後復習。正是在注重課後復習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得到廣大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喜歡和接受。那麼,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有時能彌補智力發展的不足。高水平的學習興趣,產生較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朝向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互為促進,進入良性循環。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三、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第一,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於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總結出」五讓教學法」: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第四,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目標。活動性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它是促使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創設一種有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具體實施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製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各種內容的實踐活動,培養並發展個性特長。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四、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再次,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要立足教材,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⑷ 如何讓小學課堂「活」起來
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改革,不斷沖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也不時地帶給我們創新的活力。我們的學生是有生命的人,他們有人格、有尊嚴、有理想、有追求,他們渴望獲得自由、獲得發展,那我們的課堂也應該具有思想、活力和發展。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不斷創設有利於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自主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小學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但是長久以來,我們的數學課堂忽視了學生情感、想像、領悟等多方面的發展,忽視了生命的存在,我們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與模仿,嚴重地制約了孩子們的雙手、頭腦和小嘴,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命活力。這限制了學生與生具來的個性和潛能,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的正視和嚴肅的對待這一問題,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創新意識,從每一節課做起,要敢於在師生關系的改善、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等方面獨出心裁,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
一、重新擺正師生關系,讓課堂活起來。
重新擺正師生關系是當今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師敢於蹲下來看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有效地獲取新的知識和能力。
當今的師生關系已經再也不是老師高高在上,學生唯唯是諾,而是輕松活潑,和諧愉快的朋友關系。正如有位偉人所說:「你可以把馬拉到河邊,但你卻無法迫使它飲水。」一個安靜坐在教室里的人不等於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等於教學成功了一半。因此,必須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活動的個體,而不是機器,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之前,先與同學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說說覺得老師這人怎麼樣?可以從很多方面談外表、性格、特徵、印象等。說到外表時特意提出覺得老師長得如何?觀察臉的左右兩邊一樣嗎?從而為這節課作鋪墊。由此而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會更加平等、更加融合,學生也就敢於交流、樂於交流,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和諧,開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交流中體驗到平等、民主,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人格碰撞的互動交流關系,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
二、結合生活開放教學素材,讓課堂活起來。
數學問題是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新課程標准中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 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一方面,現實的有意義的內容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另一方面,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里充滿數學。對於小學生來說「現實」或許更多地意味著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事與物。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這套教材,它一改往日的死板,改變了以往老師費勁教,學生費勁學的局面,每一章的內容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讓同學們都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時,先讓學生說一說乘坐公交車時的情景,學生自然會說到每到一站都有人上下車,但總有一些人蜂擁而上,不講秩序。這時老師提問「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呢?」很自然地會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車上現在有多少人?」從而不知不覺的交流中引入了新課,而且會讓學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為一群人蜂擁而上,就不會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後上,前門上,後門下」。這樣就把枯燥的知識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極大的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初步接觸生活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到銀行去參觀,並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麼啊?」「為什麼銀行的利率會不同 ……」。對於學生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先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後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於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活起來的數學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生活體驗,它會激發學生的生活感悟,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這是數學教學的必由之路。
三、開放學習過程,讓課堂活起來。
1、開放數學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我們不能假設孩子們都非常清楚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並自覺地投入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學習數學,也不能夠單純依賴教師或家長的權威去迫使學生們怎樣做。事實上,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們願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喜歡數學,從而主動地從事數學學習。我們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特徵,採取適合於他們的表現形式。因此,數學內容的呈現形式應多樣化,以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天真、愛幻想,因此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辦法就是描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件,要解決的問題就包含在這個故事或事件之中,實際上就是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在教學「最大公約數時」,對學生講述:校長要將圖書室的地面鋪上地磚,請同學們幫助設計,並計算出要買多少的地磚……這樣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把枯燥的知識變活了,學生就自然愛學了。
2、開放學生學習方法。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在科學與人文交融的教改大潮的昭示下,數學教育也理應克服只見概念不見人的偏頗。學生在學科教學中能否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動力,直接關繫到其將來能否在社會中立足,關繫到其一生的發展。「學什麼和怎麼學是分不開的。」《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接觸新的數學知識時,不應當是被告之,而是應當有機會進行探索性學習,去從事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要開放教學時空,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游泳,在數學活動中學數學」。可以根據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有目的地提供一些可探究的主題內容,引導他們接觸社會、實踐生活,讓學生在開放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深入地探究。小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台。比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有一道例題:15-9=?,我很注意鼓勵學生探求不同的計算方法,先不急於教給學生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獨立去探索。有的學生用破十法,先算10-9,再算1+5;有的拆減數,把9拆成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還有的利用學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數來減,做到方法多樣,人人參與。這時老師再安排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最終選擇出較簡便的方法。顯然,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是以「做」而非「聽或看」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而且實實在在地進行著觀察、操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對於提高自己從事數學活動能力、對於促進自身的整體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
3、開放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時間。在對學生進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放手讓學生「實踐」,但實踐並非無目的地放手,而是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在動手操作前,讓學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對象或要解決的問題,教給學生必要的操作步驟,並指明注意事項。在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時,教師不能為了追求教學效率而一味要求學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驟去模仿,限制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先出示好多製作工具,然後直接讓學生討論:准備做什麼?選擇什麼工具?怎麼做?如何分工?經過討論,在學生頭腦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這時再讓小組合作用你喜歡的方式做一個軸對稱圖形,於是各種方法相應而出。有的學生將紙對折用剪刀剪出了軸對稱圖形;有的學生在釘子板上用皮筋拉出了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的學生想到用彩筆在白紙上畫出圖形的一半然後將紙對折的方法做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這樣學習,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從分的發展,數學問題得到了創造性地解決,既引發了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從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添了具有更加濃厚的色彩。
4、開放學生練習的方式。練習往往是比較枯燥的,教師通常強制學生去完成,學生不是自願的,效果就降低很多。教師若能在練習中創境,採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如數學游戲、比賽、實際操作等等,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練習題,都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中,我就採用了一系列的的方法讓學生在新穎、有趣的氛圍中進行鞏固。如唱英文字母歌,引出字母中的軸對稱圖形;比賽畫畫,畫軸對稱圖形;觀察周圍事物尋找對稱圖形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一個又一個練習中都以一樣的熱情去完成,數學課堂活了,學習效果自然也很好。只有讓課堂教學充滿快活的氣氛、鮮活的知識、靈活的教法,把每節課都作為學生探索創新的一次歷程,才能真正使小學數學課堂活起來,充滿快活。
總之,活起來的小學數學課堂,那將是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是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開放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以「人人都能成功」的理論,組織開放的教學;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生生、師生之間交流彼此的情感;在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在學習中不斷感受到成功和愉悅;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⑸ 怎麼開展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比較有創意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研教改」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他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教研工作也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作為學校的一項基本工作,語文教研活動對學校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為此,學校藉助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東風,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努力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下面我就結合我校實際,談談小學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研工作。
一、強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課程背景下的老師,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變成不斷充溢的一桶活水,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為此,我校提出了各學科組定期學習的要求:
1、分散學習。為了提高老師們的業務水平,我校倡導「理論先行,實踐結合」的理念,學校為老師們訂閱了相關的教學資料,鼓勵老師訂閱相關的教育書刊,力爭在理論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2、集中學習。每周星期四課外活動時間,是我們語文組集中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學習他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學科帶頭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經驗。主講人准備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員也在認真的進行學習筆記的摘抄。
3、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積極組織教師參加進修學校舉辦的各種進修、培訓活動,讓老師接觸較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培訓學習的老師回到學校後,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梳理,然後形成書面材料,再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二次培訓,以進一步開闊廣大教師的視野。
二、立足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教研活動。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主陣地,也是教師成長的主要途徑,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有調動學生的能力,有駕馭課堂的機智。為了讓有更豐富的教學經驗,努力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我校開展了一些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
1、堅持組織老師開展「公開課」活動。認真積極地開展校內上課聽課活動,讓每位老師每學期至少有一次上公開課的機會,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於十二節。要求上課的老師認真備課,認真上好課;要求聽課的老師按時到位,認真做好聽課記錄。通過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傳統。本學期,這個傳統繼續在我校語文教研組得到發揚。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一起討論,共同參與,發揮著傳、幫、帶的作用。每次活動,我們都認真抓好以下環節:組織聽課,說課、評課、反思、總結。
2、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即開展校內「同級教師同上一堂課」的活動,同級教師圍繞同一主題,針對同一內容,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別上一堂課,引發幾位教師教學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師的鑽研教材和課堂教學能力,促進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3、年級段同學科教師教研。在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組一個辦公室,這樣同級教師在一起辦公的時間又比較集中,隨時都可以把教學中的一些狀況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4、積極開展「評課」活動。在有公開課的一周,同級三位教師上完公開課之後,我們組就及時的進行評課,在評課這一環節,首先,上課的老師介紹自己的教學構思及自己對本節課的一些反思,然後,聽課的老師要積極對這節課進行點評,發現這節課的亮點,更多的是指出這節課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議,交流中,大家集思廣益,從多方面對一堂課進行更全面的構思,設計、認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讓聽課的老師和上課的老師都能從課中受到啟發,獲得一些進步。
5、努力上好每一節常態課。切實落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於日常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利用網路資源,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加強「推門聽課」力度。近幾年來,我校將推門聽課落到實處。校委會成員分組、分級進行不定時的推門聽課,讓每位教師的每節課都能做到准備充 分,落實到位,向四十分鍾要質量。在這些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互幫互學,共同進步。這樣的教研氛圍,不僅加深了教師間的相互了解,更促進了教師教學藝術上的提高,達到了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目的。
7、本學期我校要加強校際交流,向兄弟學校加大學習交流的力度,多聽優質課,示範課,促進我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
1、學校規定每周星期三課外活動時間為課外閱讀時間,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為學生創造了條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他們參加了各種興趣小組活動,如書法小組、古詩文朗誦小組,寫作小組等。
3、適當組織了其他語文課外活動,如自己動手辦手抄報,學校組織普通話演講比賽、作文競賽、書法比賽,漢字聽寫比賽等等。 四、教學常規檢查常抓不懈,落實到位。 為了使教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條理化,每個月的常規檢查,都狠抓落實,不走過場,認真細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通過督促、檢查,教師們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每到月底總能及時完成各項任務。
五、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動開展的不夠扎實,在許多具體工作環節上缺乏創意,活動效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教研活動應有的作用。
2、個別教師對教研組活動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學能力提高不快,影響了教學成績的提高。
3、學生活動開展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夠。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還不夠,對其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關注不夠。
總之,我校的語文教研工作,有可取之處,當然也有許多不盡之處,這要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靈活處理,並隨時與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取得聯系,隨時關注教育信息,與時俱進,讓我校教研取得更好的成效。
⑹ 第一次給小學生上課,怎樣提高課堂組織能力
篇文章還不錯,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做法 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的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課前准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准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麼,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於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將科學性和新穎性融入課堂教學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我們知道數學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它更是一種情感過程。對於這種情感教學我們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首先,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著就很順利、迅速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師生情感交流的加強。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是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是師生情感得以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也應多多給予鼓勵,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經常給予學生贊揚,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也能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2、巧設問題的情景,科學引導 在教學新知識前,教師應有意創設生動、愉悅的意境,揭示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在創設情境上,教師可以把故事、游戲引入課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前,可安排這樣的情境:「小紅、小蘭兩人吃一個蛋糕,每個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數學該如何表示呢?」學生們會感到很有趣,並急於想了解,於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出教學內容,帶學生們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中常見的、能理解和接受的問題,也就是說,將數學「生活化」。這樣,學生不僅能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把數學學習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當然,在教師提出問題後,也要注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大膽嘗試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思考、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更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設計好問題,激發思維,針對學生思考中的問題給以有的放矢的指導。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比如在教學而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鏡面對稱的特點是,可以讓學生自帶一面小鏡子。首先讓學生照一照身邊的物體、數字、人在鏡子里的成像,這時會有學生發現,「鏡子里的數字倒了。」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繼續追問:「怎麼樣倒了?是上下倒了還是左右倒了?」這樣一步一步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很容易了解鏡面對稱的特點。其次,讓學生在課後看鏡子里的數字或時間,運用兩次鏡子的成像將原像還原。這樣的動手實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三、重視課後與課堂的緊密銜接性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前後聯系密切。課後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但是由於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兩步應用題,以如下例題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單,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幾件?」這類題目是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問題和一個一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由復習相關的一步應用題開始,使學生容易看到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有什麼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著要求學生對一步應用題的知識有較好的掌握和應用,因此要重視相關部分知識的課後復習。正是在注重課後復習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 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得到廣大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喜歡和接受。那麼,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深入鑽研文本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於教師必須先鑽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探究的興趣。 蘇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有時能彌補智力發展的不足。高水平的學習興趣,產生較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積極朝向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成績與學習興趣互為促進,進入良性循環。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三、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第一,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於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總結出」五讓教學法」: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第四,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目標。活動性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它是促使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創設一種有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具體實施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製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各種內容的實踐活動,培養並發展個性特長。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四、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再次,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天道育人 為你解答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要立足教材,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⑺ 如何激發小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一、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作為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由於任課教師與學生接觸的較少,一周幾節課的見面也是被教學內容塞的滿滿的,但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我想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1.熟記班級每個同學的名字。當代中學生表現欲、尊嚴欲十分強烈,他們渴望與他接觸的每一個人熟悉他、了解他、注意他。尤其是受他尊重、崇拜的老師。所以,當我們擔任某個班任課老師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記每一個同學的名字,並能在課堂上一一對號入座。認識、熟悉我們的每一名同學不僅能拉近師生的距離,而且對於我們靈活開展教學,有針對性的教育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與班主任常溝通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他們與學生交往最頻,走的最近、了解最多,任課教師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班主任是橋梁。與班主任常溝通、了解學生的自然狀況,如家庭經濟條件、性格特點、學習程度等對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因人而異的與學生處理好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3.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
任課教師與學生交流如果特意安排一則耽誤學生學習時間,二是拘謹不自然。課間十分鍾恰是學生放鬆休息的時間,為師生交流提供了一個和諧寬松的談話氛圍,每次下課後,我都有意的留下來,遇到學生有問題就給他們講講,沒問題就與他們聊點別的。如對語文課的感覺、老師的教學方法、課堂狀況等。剛開始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問則答不問則無語。時間長了、熟悉了,許多心裡話也就往外掏了。通過這樣的溝通不僅與學生的感情拉近了,而且從他們的談話中還能獲得許多有意義的幫助。
4.講究批評藝術。
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由於從小嬌生慣養,個性都很強,往往聽不了別人的批評和指責,且我所在的學校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都較差。絕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課堂教學中學生違紀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果此時課任老師批評不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裡,從此失去學習該學科的興趣。尤其是剛剛走上講台的年輕教師,學會批評藝術駕馭課堂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剛畢業時,我在這方面做的也很失敗,以為自己當了老師,就應該遵循嚴師出高徒的古訓。遇到學生課堂犯錯誤,我便當眾大聲訓斥,甚至一氣之下把學生趕出教室。記得2006年,在我教的語文課上幾名同學在座位上偷偷玩撲克,被我發現後,我不僅在課堂上大發雷霆,沒有給他們改正的機會,一氣之下把他們送交政教處,當時幾個參與的學生都受到了學校的處分。從此後我不僅與這幾名同學結下了怨,在他們的影響下,全班同學與我的關系也變的緊張,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嚴中有愛、耐心細致的幫助他們改正錯誤,避免當眾挖苦,給他們創造更多的自我教育的機會,切不可推卸作為任課教師的教育責任。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無數事實證明,學生對某教師情感越好,就越愛聽某教師的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相反,學生和某位教師有隔閡,就會討厭某位老師教的課。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把握他們的脈搏,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就一定會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的開展起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最佳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是很重要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和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教師的語言、動作、手勢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使學生產生幸福和愉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給每位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要簡單地否定或肯定,要啟發學生多問「為什麼」,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何想起的,怎麼想的,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不恥下問,並通過學生自己來設置疑問,解答疑問,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勁頭就足了。
三、引導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對哪門功課感興趣,對哪門功課不感興趣。平時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感嘆道:「我們的孩子學數學沒有靈感……」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觀察,學生對某一門功課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數學,平時都是毫不費力地解答數學題,並且成績比較好,與此相聯系的是經常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誇獎,也相應地鞏固了他對這門功課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需要在課前充分做好准備工作,把每一堂課上的生動、有趣,充分吸引學生,使學生學懂弄通,逐步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同時還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進步及時給以表揚,不斷激勵起求知慾,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努力優化教學思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力求拿出個人在處理教材和安排教學步驟上的最佳思路。
1、注意創設課堂導語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恰當而新穎的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讓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使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也就能隨之產生了。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優化了課堂教學,這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一堂課開頭數分鍾導語的作用不容忽視。如:介紹一個故事、一副對聯、欣賞一幅插圖、設置一個懸念……好的導語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認真求知。比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時,我採用這樣的導語:「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華文明古國的燦爛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懷滋養著勤勞朴實的炎黃子孫,又以驚濤拍岸的氣勢鼓舞著中華兒女。抗日戰爭時期,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使他感受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於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此段導語,言簡意賅,充滿激情,寥寥數語,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輕松歡快的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這有利於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激發思維,引起聯想,為下一步的課堂學習留下想像的空間。
2、引導思維升華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後,教學便進入了中間階段,即講讀課文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順著課文段落先後,從段首依次分析至篇末,這種教法未必不可,但如果一味拘守,也會湮沒某些課文的特色,還可能使學生的思維形成定勢,難以生動活潑地發展。因此,設計有新意的教學思路是必要的,它需要教師以自己的發現、感悟為契機,從課文中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優化課堂組織過程。
所謂「引導思維」,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思維。教師首先介紹與課文有關的文學、文體常識,引導學生讀課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語句所表達的內容去思考,然後在文章難點處設疑,組織討論,對段意、層意、中心思想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作出概括;最後對課文做歸納,使學生明確全文知識點,體會文章的風格和特色。在課堂教學中,為把學生帶入課文的分析,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結構,理解課文內容,我採用了提問的形式,對每個問題都作了精心的設計。比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中,對文章結構的分析,我設置的問題是:「同學們在預習中是否看到有兩個過渡句對分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請大家據此分段。」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做了三件事:一是用心讀課;二是思考段與段之間的意義關系;三是找過渡句。這就使學生在課堂上活動了起來。學生經過思考、議論,在老師的點撥下,很快就得以明確:文章圍繞中國石拱橋說明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1—8段);二是中國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9段);三是中國石拱橋在新中國建立後的發展(10段)。這樣自然地把學生帶入了分析課文內容之中。
教師還可以嘗試以「點評課文」、「課文續寫」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升華學生興趣。如點評課文,就是指導學生在充分品讀作品的基礎上,以片言只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只談文中的某個細節、某件道具,但要從較新的角度切入,且用語簡潔。這一訓練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可帶動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提高鑒賞能力,從而獲得興味盎然的學習效果。五、指導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既離不開自身的體驗積累,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法研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學會」過度到「會學」, 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蘇藿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滿足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慾望,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悅。因為這種成功的情感體驗會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促進學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牢固地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處處為學生著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⑻ 如何真正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的日常教學之中,有這樣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上課走思現象。盡管我們不斷提醒,但是仍是治標不治本。其實,我們也知道,學生能聚精會神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幾十分鍾那麼長。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滿堂都在講,學生自己根本不動腦,也不動手,只是被動的在聽,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減弱聽課效果一些重點難點也就這樣混過去了。能否面對現實縮短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呢?洋思中學的「先學後講,當堂訓練」解決了這一難題。洋思中學的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在老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的過程。每門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做課本上的習題,教師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後不留作業。先學後教的「教」字不是老師教,而是對學生做的習題進行評判個別不會的也由老師個別指導。
在一堂課的內容之中,有一部分學生自學就能學會,另一部分通過學生之間的研究討論也能夠解決,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難點才是我們講解的重點。對於我們來說,只要學生的自學活動讓他們實現自己的自學目標,然後在講解一下難點就可以了。這樣,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因為有檢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們自己動手動腦,不容易走思而老師講解的時間縮短了,需要學生集中精力的時間也縮短了學生也能聚精會神的去把握重點難點了。自學完後還有相應的檢查和輔導。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就順利完成了。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學生下邊昏昏欲睡的效果與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實行這種教學方法是不是就削弱了老師作用呢?實則不然。在我們的滿堂灌只要我們備好教材然後把我們能想到的想周全就可以了,然後在上課的時間都拋給學生就可以了。在「備學生」方面有所欠缺。至於學生能夠接受多少就很難顧及了。而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必須對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然後對教材深層挖掘,准確把握。把教材吃透達到一個高屋建瓴的高度,才能對他們提出適當的自學目標,才能對他們給於適當的指導。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一種原則,要真正把學生解放出來,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做好。老師要做好「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激發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轉變。別人的經驗不能夠照抄照搬,需要我們吸收其精華,結合我們的具體實踐創造出我們的一套方法。這只是個人的一點體會,希望與其他老師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生本教育」學習的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要提高教育的質量,就必須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認真學習了「生本教育」的文章,感受頗深,現在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1、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傳統的教育,也講究更好的把握課堂,但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往往成為課堂的主宰,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的接收者,自身素質好的教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陶醉在自己的演繹中,資質差一點的,課堂平庸,學生懨懨欲睡。這樣,都嚴重的違背了教育規律,課堂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學習後,我真正的體會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真正的主人,學生會了,才是真正的會了,知識才是掌握到學生頭腦之中的真知識。為了一切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都要求我們更新思想,轉變傳統落後的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當好自己的導演角色,爭取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2、深思熟慮,狠抓落實。確定好自己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具體的操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要確確實實的深思熟慮,狠抓落實。
首先,是備課。切實的站在學生的角度,理順知識點,考慮怎樣循序漸進的學習,怎樣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採取什麼樣的導演方法,採用何種手段,布置什麼樣的問題。要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
其次,是課堂。課堂是發揮教師導演藝術的舞台,更是學生學習的陣地,教師要敢於放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考慮好各種環節,讓課堂在自己的掌控下穩扎穩打,步步為營。設計好各種問題,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其中,有所學、有所得。不怕出現問題,出現問題後,教師自己不能著急,更不要急於自己揭曉答案,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這樣學生們才會真正的產生樂趣。教師是參與者,和所有學生一起分享學習、汲取知識的樂趣。
3、抓好其餘常規環節。批改、輔導、考試要及時,第一時間反饋所學知識,彌補缺漏,及時補救。
只有切實的轉變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生為本,才能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的提高教育教學成績,我力爭為了學生成績的提高,貢獻自己的力量。
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以小學生學習興趣的特點為基礎,以個體原有的數學水平為起點,逐步耐心地進行培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被動、機械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創造學習。教師是課堂心理環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創造者。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准學習的起點。對教材既能鑽進去,又能跳出來,發揮教師自身的創造性,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學特色與魁力去感染學生,融抽象知識於生動形象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創設全員參與的學習氛圍。
二年級上冊在學習完2、3、4乘法口訣之後,學習乘加、乘減一課,教師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王爺爺在麥地邊上種了幾顆玉米(出示課件:4棵玉米的種植地,每棵玉米有3個玉米棒,顯示王爺爺拿著鐵鍬離去的動畫)這里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什麼問題呢?學生立刻會意很快說出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然後由學生列出算式,老師繼續說:忽然有一天,有一隻拿著香蕉的小猴子路過這里,於是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個,然後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過程)第二天,王爺爺來了一看,啊!王爺爺他說什麼了呢?學生很快說:玉米棒怎麼少了一個。那現在是多少玉米棒呢?於是學生之間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接著又問:該如何列算式算出結果呢?於是學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劃劃,有的在兩兩交談議論。很快地學生列出了算式。如……。這樣的教學,入情入理,情境與數學問題相映相融,學生學習起來心情舒暢,興趣盎然,整個學習的過程也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所創設的情境問題,為學生創造了異想天開的機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各自展開思維的翅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聯系生活,增添興趣
數學產生於人們的社會實踐中,它是經過人們不斷總結,不斷抽象形成的,而學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紛繁復雜的,其中蘊含著許多的數學問題、數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必須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教學貼近生活。「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例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我出示了火車票、門牌號碼、站牌、車牌、籃球比賽的比分……學生從這么多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到學過的20以內的數已經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數了,產生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在後面的教學中學生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在認識100以內數以後,我又要學生運用這些數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這樣教學,既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好。
(三)巧設練習,強化興趣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良好思維品質,實施因材施教,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喜新、好奇、好強、好勝等特點,設計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練習,在注重實效的同時,對練習的層次、方式。題型等做科學的安排,適時適當安排一些游戲、競賽、開放性練習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升華學習興趣。
1.游戲。 游戲是小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傳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摘蘋果」、「拍手對口令」、「小動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戲。例如,教「100以內加減法」後,我們設計了一個傳接數的游戲。以每個小組為單位,師小聲地告訴第一個同學一個數字,然後用這個數字減(加)5,把得數傳給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再用聽到的這個數再減(加)5,把得數告訴給第三個同學,以此類推,直到最後一個同學算完並舉手錶示結束。然後傳數最快和算的對的小組獲勝。通過讓學生動腦、動口,多種感官處於一種積極活動狀態,加深學生對「100以內加減法」口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2.開放。開放性習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在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練習的同時,精心設計一些形式新、入口寬、解法活的開放題。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教完「人民幣的認識」後,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作為本章內容的練習:「小明現在有5張1角、5張2角,2張5角的人民幣,要買一本一元錢的練習本,猜一猜小明會如何付錢?」這就是一道結論開放題,解決時學生必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又必須考慮到1角、2角、5角組合成一元的多種情況。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爭論中互相交流,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又滲透了數學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競爭。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的主動地位」。21世紀將是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時代,國際競爭越加激烈,要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競爭強者,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特點,開展「看誰覺得又對又快」、「看誰擺的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小能手」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也從小訓練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為他們適應未來社會錯綜復雜的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成果激勵,鞏固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興趣,往往呈現出短暫、易於遷移的特點。而能力的獲得要求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使之鞏固、持久。因此,必須經常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自覺的學習。用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鞏固學習興趣,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和提高學習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編題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編題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我在編題練習中,對不同年級運用不同的形式進行訓練,如選擇合適的條件或問題把題目補充完整、仿照某題編題、看圖看式編題,看文字或關系式編題等。同時再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解答,如學生自編自解、你編我解、合編合解、一人編大家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或提出問題或補充問題,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此時,我對不同學生的思維成果,都給予肯定或表揚。這樣既促進了學生之間互助互學,又使大家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興趣也隨之得到了鞏固。
五、研究效果
研究實踐告訴我們: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成為教學中隨時隨地的一項任務。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然紮根於現實,並且廣泛應用於現實。由現實生活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再把數學知識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必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簡潔美、對稱美、辯證美等,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培養起來的。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