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有哪些方面
一、課前准備
1、熟悉《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的要求,深入鑽研教材,領會編寫的意圖,弄清「雙基」的具體內容,挖掘「智能」的可培養因素,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各單元、章節、知識點在全書的地位、作用和內在聯系。每學期開學前,要認真訂好學期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包括全學期的教學總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教學措施、教學進度等。
2、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狀況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以利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全面而具體,既要有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又要有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不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
4、認真寫好教案。教案要提前兩天寫好。教案要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備課個性,提倡兩次備課。採用電腦備課的老師要在備課本上留下第二次備課的痕跡。教案的內容一般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具學具准備、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教案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擬寫,要結構合理、詳略適度、層次清楚,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照抄參考教案,提倡寫教後感。要加強集體備課,原則上一個單元集中活動一次,並填寫好集體備課活動記錄。
5、精心設計練習。不管哪種課型,練習設計都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6、教學媒體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實際,認真准備學、教具。考慮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有條件的學校,每位教師一學期要上一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研究課。
二、課堂教學
1、教案處理。正確對待教案,一般情況下要按教案實施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和發展的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重點相關問題上展開學生的智力活動,為學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講解正確,沒有錯誤,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案。
2、教法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個性差異,重視對教學的反饋與評價,滿足對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
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課堂作業,作業錯誤少。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在學生練習時,重視個別輔導。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建設性地批判和對已有思想、觀點的質疑,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8、語言。講普通話,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范。
10、時間。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合理科學,按時下課。
三、課後活動
1、認真批改。(1)用紅筆逐條批改,改筆工整,提倡用簡潔的批語激勵學生;
(2)批改及時,不搞突擊,督促學生訂正作業錯誤並及時復看批改。凡教師布置的作業都要批改,不得讓學生代替教師批改,或只打一個「√」;(3)作業評分,採用優、良、及格三個等第,對錯誤太多的學生作業採取訂正後再給等第的做法。
(4)提倡做批改筆錄。把學生作業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錯例摘錄下來,以啟發和教育其他學生。
2、認真輔導。(1)承認差別,分類指導。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排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輔導。可個別輔導,可小組答題、補課,可組織課外活動等,(2)適量安排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參觀訪問、實際測量、實驗操作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四、評價與測試
1、積極改進考查和評定辦法。對學生的成績考查重在平時,不要一味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要結合考查內容注意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的配合使用。通過改進成績考查和評定的辦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2、嚴格控制考試次數。每學期一般只舉行期末考試。
3、成績考查的依據。成績的考查和評定要以《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為依據。
4、成績考查的內容。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又要適當考查能力。命題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難易適度題量適當,不要出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命題可按7:2:1的比例編制(基本題和中等題約佔70%,稍靈活的變式題約佔20%,綜合性的題目約佔10%)
5、考查前後的工作。考查前要認真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復習,不得搞「突然襲擊」;考查後要對考查情況進行一些有關統計,作出恰如其分的評析,肯定成績,提出存在問題,採取補救措施。
6、成績評定。學生的成績評定採用等第制(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重點摘抄:
深入鑽研教材,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明確教學目標。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法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關注個性差異,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8、語言。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范。
2.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快樂教學5000字
小學數學的快樂課堂教學
打造快樂的數學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快樂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值得教學者注意的:
一、引入情境要注重趣味性,以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的情緒高漲,誘發出學生創新的思維活動。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誘導學生置身於故事情境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創設故事情境,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慾望。
如在教學《統計》一課時,我創設了王子拯救公主的情境。我問學生,有一個漂亮的公主,有一天被可惡的巫婆關進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們想和王子一起去救公主嗎?孩子們說「想」。這里有3座城堡(課件出示)○城堡、⊿城堡、□城堡,你們猜,公主被關在哪座城堡中呢?然後播放動畫,引導孩子們對圖形進行統計。整個情境貫穿全課,使孩子們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的學習。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起學生對統計知識的探究慾望,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成了學生進行統計競賽的場所和歡樂的海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化靜為動
除了這些創設出來的愉快情境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為多媒體是集:聲、光、動畫為一體、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化靜為動,這些對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例如:我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8-3,計算機畫面上首先出現小棒,兩捆加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先動手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後,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的畫面就會是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隻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後和三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於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在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這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節,藉助多媒體的色彩、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我在課上用電腦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一輛車輪是正方形的車子上顛簸,並設問:老爺爺舒服嗎?為什麼?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提出車輪應做成圓形的。接著再用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一輛車輪是圓形但車軸不在圓心上顛簸,設問:車輪已改成圓形的,為什麼老爺爺還不舒服?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因此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最後再用動畫顯示:老爺爺坐在經過學生改進後的汽車上「呵呵」直笑,我語言配合:老爺爺在謝謝我們大家呢!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多媒體課件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於樂,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三、利用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對小學生學習數學來說,確實是這樣。「動手做」理念指出: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理解。作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實物、學具等擺一擺、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增強感性認識,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在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讓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折疊出它的1/8,並用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並用,啟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1/8的折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知識的積累,歸根到底要靠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來實現。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後,我安排學生用面積單位去測量書本、課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廳面積,並設計出一份用不同的面積單位的方磚鋪設自家客廳所需地磚塊數的報告。通過實地考察,操作實踐,使學生的思維由課堂進入社會的大空間,拓寬了認知面,對所學知識理解也更深刻。
四、讓數學回歸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
抽象的數學源於生活,來自具體,在生活中產生了數學,而最終又應用於生活。關注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做到不幹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生活例子,就替代乏味的課本例題;能動手操作發現學習知識的,就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取知識。
如六年級「工程問題」一課,開始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看錄像)小明來到文具商店,各種文具琳琅滿目。他來到鉛筆櫃台前,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3支。」又來到橡皮櫃台處,自言自語地說:「我身上帶的錢可以買6塊。」營業員阿姨聽見了,建議道:「小朋友,你可把鉛筆和橡皮作為一套來買啊!」小明高興地說:「就這么辦!」看完錄像後,讓學生從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小明帶的錢,單獨買可以買3支鉛筆或者6塊橡皮。現在如果買1支鉛筆和1塊橡皮這樣的一套,可以買幾套?」因為沒有現成的解題方法供學生選擇,但卻是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就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調動自身的生活與知識經驗努力去尋求解決的方法。
又如在一年級「物體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在他們初步認識了物體的各種形狀後,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身心特點,布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家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狀的,並與家長探討這些物體可不可以做成其他形狀的,為什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很高,並且得到了多種不同的答案,如硬幣是矮圓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圓柱體既美觀又節約材料等。這樣學生們通過實踐及身邊的物體進一步認識了這些物體,並且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之,數學教學就要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五、創設競爭情境
小學生具有好勝的心理特點,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承認,得到較好的評價,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時、適度採用競賽等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可以使學生增強自信心,從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我經常在數學課堂上創設這樣的競爭情境,具體是這樣操作的:把全班學生每6人為一個小組,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上課守紀律、會聽講、會提問、會思考、會合作、會交流,就獎勵他們,每人次100分。如果小組每個成員都表現很好的話,就給他們組獎勵600分。課尾,評出優勝小組,分別為:冠軍組、亞軍組和季軍組。老師和全班同學向獲得冠、亞、季軍的小組鼓掌表示祝賀,獲獎小組成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快樂和喜悅的心情。然後對表現不夠好的小組進行鼓勵,並提出希望和要求。把競爭機引入課堂,小組之間進行比賽,比哪個小組會聽課,哪個小組會合作,哪個小組學得好。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習效果也很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中還有許多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總結,總之,挖掘教學中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在樂中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能在樂中教,生能在樂中學,不亦樂乎!
3.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活」了,「動」了,傳統的課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注入了新的內涵和形態.如何有效組織課堂紀律一直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這新舊課堂教學的轉型過程中,出現了兩種趨勢:一是部分教師放棄課堂管理的現象,使缺失規則的課堂教學走向了秩序混亂的極端:多了熱鬧,少了安靜;多了自主,少了秩序;多了渙散,少了專心.二是有些教師寧可對這種教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並常常無奈地說:「我又何嘗不想放開課堂、放開學生,讓學生能順心地學,可是課堂千變萬化,一旦放開,學生的興趣是有了,可是把課堂的有限時間佔用了,後面的教學內容完不成,這樣還能叫成功的教學嗎?」對於課堂教學的這些尷尬處境和疑問還有很多.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組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一、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由於課堂環境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造成了許多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縮不前的行為.因此,有效的組織教學,只有通過創建一個有意義的、真正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積極的課堂環境.1.等學生做好准備再上課.盡管課前也指導過孩子如何做課前准備,但孩子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到上課音樂響了,還有很多孩子不知道要准備些什麼,有的孩子甚至還沒坐好.這時,不要急著上課,而是要耐心地示範課堂上需要准備的東西,等學生全部准備好,坐端正,再和學生行禮.特別是開學的第一個星期,要讓學生從假期的氛圍中適應過來,養成學習習慣,良好的開端會是課堂成功教學的一半!2.榜樣引導,用積極的話「誘惑」學生.通過觀察、調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行課堂環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比如:在看到很多孩子不能管住自己時,我都會這樣說:「某某坐得真端正,老師真喜歡!」其他孩子一聽,馬上也會坐坐好.這句話還能遷移成「某某讀得真響亮,聽得真認真,真仔細,寫得真漂亮,說得真完整等等」我發現孩子都有一種攀比心理,這種話說出來提醒孩子,百試百靈.而有時,孩子為了搶發言,都會發出「恩!恩!我!我!」等聲音,這是,我馬上說:「我請坐得端正的小朋友回答.」學生馬上坐好了.「我請聲音響亮的小朋友回答.」學生站起來,會回答得很響亮.二、設計優質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是防止課堂問題行為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因此,採取有效策略,設計優質教學過程是切實提高教學效果的根本所在.
4.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基於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新要求。即在現代社會要學會「終身學習」,即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比學會知識本身重要得多!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必然引起我們對小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
2.基於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學生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另一方面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約著小學生的發展,應該改善。
3.基於新課程改革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把轉變學習方式作為一大目標,我國進入21世紀也開始啟動新一輪課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4.基於「十二五」教育方針中陝西教育實施減負課堂的需要。科學高效的課堂必然是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毫無壓力,無成績負擔,把學生盡可能從重復、單一、枯燥的作業與書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課題的支撐性理論。
1.新課改關於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表述。《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和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伯爾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等。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正常條件下,只要有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本身的努力,每一個體都能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力。多元智能理論為這策略的運用和學習方式的選擇、革新提供了腦科學依據。
三、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活動性原則
3.開放性原則
4.民主性原則
5.發展性原則
四、研究的具體內容與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狀況及成因的調查研究
2.小學生學習方式體系和優化的研究
3.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4.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5.信息技術在小學生學科學習中有效應用的研究
(二)預期目標
1.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和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2.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使教師學會尊重學生的學生個性,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
3.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根本的轉變。①學會主動學習②具有靈活的學習方法③具有探究學習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六、課題研究的措施和過程
時間:以一年為課題研究時段
(一)確定相關研修人員。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三)完善教育設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過程
5.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深度教學
主要從下面3點入手:
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准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2.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
我們常說"親其師則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於教師教學的有效實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某個學生和某個教師比較親近,那麼也就會相應的喜歡這一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比較積極、主動;而如果學生不喜歡某個教師,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顯得應付、煩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我們能夠認識到師生關系對於教學的影響,通過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因此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師生人格上的平等,發揚學問中的自由和組織管理上的民主,力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自覺、自主地學習。在農村小學,很多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也會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作為教師如果我們在教學之餘能夠對他們有更多的關愛與指導,相信就會很好的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
6.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
7.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隨著教育的發展,我所在的學校逐漸的被合並到鄉中心小學,這回的班額大了不少。開學初,我對新接班級還不太熟悉,就讓孩子們自由組合,結果發現學習效率差異很大。小組合作開始,你會看到有的小組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爭得面紅耳赤;有的小組也很熱鬧,不過聲音很大,個個興高采烈,眉開眼笑的。原因是一般都是學習好的學生喜歡在一起交流學習;那些學習一般的、比較喜歡淘氣的孩子容易結合在一起,小組合作時就是他們良好的商量淘氣的機會,或者是你看我、我看你,無從下手,效率低。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設計,按照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均衡調配,進行了合理分組。這下學習效率就跟以前不一樣了,問題解決的時間相差無幾,問題解決的程度也都差不多,小組成員基本上達到人人都參與,人人都進步的目的了。記得那時我班的吳文驍和趙相楠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了,能把一道題分析得透透徹徹,不但能在小組里講,還能到前面像老師一樣講給全班同學聽,語言准確,簡單明了,同學們都很佩服他們,連來聽課的老師都豎起了大拇指呢。
這樣的組合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很多的學困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作用,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切實提高了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二、明確任務,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
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不是每一課都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
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先讓學生拿出老師事先准備好的,統一規格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要求學生拿出剪刀、刻度尺等學具,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想辦法求出手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見孩子們開始紛紛動手操作了,大約四分鍾過去了,發現有幾個同同學還沒有完成探索任務,便延長了一分鍾。然後此時採用小組合作,將剛才的探索進行整合探究面積公式。匯報時小組1:我們組用直尺量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乘得來的。
小組2:我們組用直尺量了底和旁邊的一條邊長,相乘得來的。
師:為什麼形狀相同、大小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會出現面積不同的答案呢?
小組3:我們是用剪刀從角的頂點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然後拼成一個長方形,量出長和寬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4:我們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得到兩個梯形,再拼成一個長方形。
教師追問:為什麼一定要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呢?
生:不變成長方形,求不出面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結論是否正確。
就這樣,孩子們完全是在一種毫無拘束的環境中嘗試解決了問題,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自己都能解決問題了,個個都要成為小數學家了,更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熱愛。開始的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麼,在後面的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眾和聽眾。所以,教師必須給一定的獨立學習時間,而且還應該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維,從心裡上做好與人交流的准備。
三、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後要將各組的結果向全班匯報,共同分享。記得教學五年級上冊《鋪地磚》一課時,就第一個問題時我採用的就是小組合作解決的。全班交流時出現了三種解法:小組1使用的是列方程解答;小組2使用的是計算方法,先求出每塊瓷磚的面積和小明卧室的面積,再用卧室的面積除以瓷磚的面積得出需要多少塊地磚;小組3使用的是先估算,再用算術方法。就這樣一道題孩子們有了不同的解法,使得全班同學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收獲。每次合作學習後我都會用小紅花以示獎勵,最後要比賽的,所以,每次各組的匯報員都會認真的准備,盡量清楚的表達個人或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徵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採眾長,積極總結。在傾聽了學生的交流後,我也要給各組的合作過程給予簡單的評價。
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並不是無事可做了。 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在實施這種學習方式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個成功的引導者、促進者。能對各小組進行調控、組織,及時診斷與處理問題,並對學生進行幫助。
五、評價與獎勵相結合
評價是小組合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評價運用的恰當能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產生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效果。每次我都會引導學生做適當的自評,小組互評,最後老師評價,並且是鼓勵性的語言比較多。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語言難免會不夠嚴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發現我班的孩子數學課堂中會盡量多的使用數學術語,大白話少了很多,而且邏輯性也比較強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培養團體意識的很好的方式,經過訓練發現我班孩子的集體榮譽感比較強,班級同學有困難了都會積極幫助,而且各項活動都會積極參加,真正成為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學習體。
8. 如何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實施方案
要提高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遵循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規律,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營造健康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獲得知識。我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材內容,就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那麼通過創設比較吸引人的環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探究問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一年級的學生對應用題總是比較難理解,例如,教學一年級加法應用題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河裡有8隻鴨子在游泳,接著教師通過動畫的形式出示又游來的5隻鴨子。此時,教師不必直接出示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鴨子數量的變化並由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加以研究,從而使學生不僅會計算,而且還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義。激發學生熱愛學習,親近大自然的動機。在教學「用數學」時,上課伊始,可以以「森林裡的早晨」那美麗的畫面、鳥兒的叫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整節課以引導學生去郊遊大森林為情境,把教材中的例題、習題有機地串了起來,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愉快的旅途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學中樂。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靜態的畫面動態化,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形成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促成認識活動的探索化、動態化和情感化。
二、體驗操作,經歷學習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數學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體驗對所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只有經歷學習的過程,學生才能以主體的姿態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
1.以思促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孩子們積極思考、探索的王國,沒有學生的思考與體驗,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數學學習,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以思促學的學習方式將給學生帶來新舊知識更替的深刻體驗,也會給課堂帶來勃勃生機。
如在《認識乘法》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讓學生經歷了觀察操作,對比等多種途徑感知了「幾個幾」後,再通過主題圖(電腦圖)來認識乘法,使學生認識到「4個2」可以用加法算式2+2+2+2來表示,也可有乘法4×2表示。由於學生初次認識乘法,很難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為了使學生獲得這一強烈的感受,接著「每張桌上有2台電腦,10張桌子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計算,這時10個2用加法表示,學生尚能接受。當教師繼續加重「砝碼」,每張桌子上有2台電腦,100張桌子上一共有多少台電腦?「該怎樣列式?」讓學生繼續通過用兩種演算法計算,從而感受到用乘法計算簡便。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教師沒有在教學中直接說明,而是讓學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較中進行感受和獲得,同時形成對乘法比較全面的理解。
2.變抽象為具體。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主要考慮教什麼,怎樣教,有時缺乏對學生必要的理解和關注。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枯燥、抽象的知識轉變為生動具體的感知,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數學。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中,在學習了時、分的知識之後,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1分鍾到底有多長?1分鍾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呢?」可以先安排學生跟著音樂做每天必做的眼保健操,從學生熟悉的事情來體驗1分鍾的長短,接著又讓學生數一數自己1分鍾臟跳動的次數,還安排了分組活動:要求在跳繩、拍球、口算、寫字、讀書中選一項自己喜歡的活動,並記下該活動自己1分鍾的成績,課後延伸回家讓學生和父母共同體驗1小時的長短,1小時內可以做哪些事情。孩子們通過實踐活動在體驗中感受,真正認識了1分鍾、1小時的長短,這比教師在講台上乾巴巴的講解要更深刻、更有價值。
三、深挖教材,引領自主學習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素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只有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多角度地分析教材,從而使教材變為學材,也使教師有新意,學生學得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引導比較,掌握方法。作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如乘法口訣),有必要要求學生熟練記憶,但不必死記硬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材,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達成記憶,掌握方法,為後面的學習夯實基礎。二年級上冊教材在教學乘法口訣時,多次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題組練習,如8的乘法口訣,先算8×3+8,再算8×4和4×8,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當學生算出這一組的得數後,全班交流時教師問:「這三題的得數相同,難道僅僅是巧合嗎?」從而幫助學生弄清8×3+8實際上是3個8加上1個8,是4個8相加,後兩題雖然乘數交換了位置,也都是4個8相加,這三題用的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訣「四八三十二」,並且可以想這一句口訣中的積「32」就是前一句口訣「三八二十四」的積24加上8而得到的。在教學中,對於學生容易混淆和記錯的口訣也要經常進行比較,如「三九二十七」和「八九七十二」等,幫助學生記憶,允許並鼓勵學生記憶口訣方法的多樣化。
2.開展游戲,自主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的內容,設計各種游戲。如對口令、猜數(乘法口訣的教學)、我是小醫生(乘、除法豎式的教學)、神奇的七巧板(認識圖形)、小小統計員(統計的教學)、摸球(可能性)等。教師還可根據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開展一些競賽活動:「口算大王」、「算24點」大賽,增強數學課的趣味和魅力,釋放學生所有的學習熱情,不知不覺、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3.反思練習,加強理解。低年級學生可能還未形成初步的反思能力,有時他們只是為完成任務而做題,教師通過恰當地引導,可以幫助學生鏈接前後所學知識,也有利於學生養成學後思考的好習慣。
二年級上冊經常會出現一圖四式的題目,即根據一幅圖里寫出兩道乘法(或一道加法,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對於這種題目,大多數學生是能從容應答的,教師在交流時可結合圖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道算式的意義。這樣的問題可以讓乘、除法的意義賦於具體的題目中,幫助學生及時將所學知識納入相應的知識結構中去。並使其形成一定的學習反思能力。
4.參與運用,提升思維。贊科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的意識。
如在學生認識了米、厘米後,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並用手比劃出來,1厘米的長度,當學生通過這些熟悉的例子,不斷積累了一些有關1米、1厘米的表象後,在實際測量一些物體長度(如鉛筆、數學書封面的長與寬,黑板的長,教室的長與寬)時,教師提出要求:測量前先估一估,將估算數據記錄下來,再進行實際測量,根據實際測量的結果來比較估計的合理性,慢慢地,學生便能培養成自覺估計的意識和習慣,對物體長度的直觀判斷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四、激勵評價,營造和諧氛圍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有效的評價,有助於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於教師改進教學。
1、運用不同的尺子評價學生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這樣的學生觀可以使教師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從而發展學生的潛能。例如:在教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可以制定了兩個目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目標:
目標1:能用其中一種方法進行計算。
目標2:能用兩種方法進行計算。
[分析]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每節課都用一個目標要求每一個學生,結果學困生吃不了,優等生吃不飽。實際上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因為學生個體差異具有客觀性。上述教學環節中教師制定了兩不同層次的目標,這種做法有效地克服了教學目標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在各自的知識、能力起點上獲得發展。
2、評價方式多元化
由於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有的教師(特別是低年級教師)在一節課中接二連三給學生進行「小紅花」、「五角星」等物質獎勵。雖然,這種評價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提高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一節課中過多的使用這種方法,學生就會產生「厭惡」的情緒,也就不能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甚至有的學生會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樣得到獎勵上,減少了傾聽和思考的時間,而且還容易滋長「功利性」的心理。因此,教師需要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3、注重延緩評價的運用
延緩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給學生以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不知道正確結論之前,進一步發揮想像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但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個別學生會馬上舉手回答,並且答案非常正確。而教師也興奮地及時表揚學生。這樣,一大批同學也許還沒有想好,結果卻出來了,這些學生地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過去,就失去了思考的價值。課堂變成了只是優等生表現的舞台。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教師會馬上予以否認。這種武斷的否定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於形成暢所欲言的教學場面。當然,錯的總是錯的,關鍵是教師的評價不宜太早,要讓學生說夠說透,要引起學生間的爭論。在教師沒有作出評價之前,每個學生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且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這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相信經過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改進,不斷地實踐,數學課堂才能夠成為有效課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9.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常規要求有哪些
一、課前准備
1、熟悉《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的要求,深入鑽研教材,領會編寫的意圖,弄清「雙基」的具體內容,挖掘「智能」的可培養因素,掌握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各單元、章節、知識點在全書的地位、作用和內在聯系。每學期開學前,要認真訂好學期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應包括全學期的教學總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教學措施、教學進度等。
2、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狀況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以利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3、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全面而具體,既要有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又要有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不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
4、認真寫好教案。教案要提前兩天寫好。教案要體現自己的教學特色和備課個性,提倡兩次備課。採用電腦備課的老師要在備課本上留下第二次備課的痕跡。教案的內容一般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具學具准備、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等。教案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擬寫,要結構合理、詳略適度、層次清楚,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得照抄參考教案,提倡寫教後感。要加強集體備課,原則上一個單元集中活動一次,並填寫好集體備課活動記錄。
5、精心設計練習。不管哪種課型,練習設計都要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數。
6、教學媒體的運用。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實際,認真准備學、教具。考慮如何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教學媒體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有條件的學校,每位教師一學期要上一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研究課。
二、課堂教學
1、教案處理。正確對待教案,一般情況下要按教案實施教學,根據學生實際和發展的需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重點相關問題上展開學生的智力活動,為學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講解正確,沒有錯誤,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課堂教學的靈活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案。
2、教法選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靈活,能夠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關注個性差異,重視對教學的反饋與評價,滿足對各類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將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學習的同時,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發展,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學法指導。注重學法指導,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倡導主動探究不斷創新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際操作,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貫徹自主學習的原則,教師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4、課堂結構。課堂結構科學,安排合理,層次清楚,過渡自然。
5、教學效果。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對學科學習具有自信心,大部分學生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課堂作業,作業錯誤少。
6、面向全體。能面向全體學生,使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特別注意關照學困生、鼓勵學困生,在學生練習時,重視個別輔導。
7、教態。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教態自然、得體,愛護和信任學生,發揚教學民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建設性地批判和對已有思想、觀點的質疑,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8、語言。講普通話,語言簡煉,語氣親切,生動有趣,條理清楚。
9、板書。板書有計劃、美觀、書寫格式符合規范。
10、時間。各教學環節時間安排合理科學,按時下課。
三、課後活動
1、認真批改。(1)用紅筆逐條批改,改筆工整,提倡用簡潔的批語激勵學生;(2)批改及時,不搞突擊,督促學生訂正作業錯誤並及時復看批改。凡教師布置的作業都要批改,不得讓學生代替教師批改,或只打一個「√」;(3)作業評分,採用優、良、及格三個等第,對錯誤太多的學生作業採取訂正後再給等第的做法。(4)提倡做批改筆錄。把學生作業中的特殊解法和典型錯例摘錄下來,以啟發和教育其他學生。
2、認真輔導。(1)承認差別,分類指導。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排隊,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輔導。可個別輔導,可小組答題、補課,可組織課外活動等,(2)適量安排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3、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課外閱讀、參觀訪問、實際測量、實驗操作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充實課堂教學內容。
四、評價與測試
1、積極改進考查和評定辦法。對學生的成績考查重在平時,不要一味採用閉卷筆試的方式,要結合考查內容注意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的配合使用。通過改進成績考查和評定的辦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2、嚴格控制考試次數。每學期一般只舉行期末考試。
3、成績考查的依據。成績的考查和評定要以《數學課程標准》和《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為依據。
4、成績考查的內容。既要考查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又要適當考查能力。命題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難易適度題量適當,不要出偏題、怪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命題可按7:2:1的比例編制(基本題和中等題約佔70%,稍靈活的變式題約佔20%,綜合性的題目約佔10%)
5、考查前後的工作。考查前要認真組織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復習,不得搞「突然襲擊」;考查後要對考查情況進行一些有關統計,作出恰如其分的評析,肯定成績,提出存在問題,採取補救措施。
6、成績評定。學生的成績評定採用等第制(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第)。
10. 怎樣實施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關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全力實施素質教育,課時大幅度減少,但是內容並沒有減少.那麼首先,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正確與否必將決定行為的效果與價值.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策劃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不被新的形勢淘汰.(1)主體意識課堂教學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必須徹底擯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主動性,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啟發意識課堂教學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適時適當的點撥誘導、設疑搭橋、總結提升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照亮學生思維的明燈,教師要學會啟發教學,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樣學生才會學的有信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民主意識教師與學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人際關系,課堂教學中切忌「畫地為牢」、「以我為准」、「惟我獨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服務者,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師生、生生的平等對話,淡化教學活動的預設性和統一性,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努力提升專業素質.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教材教法,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等,教師更應該做科研型教師,反思教學行為,總結教育教學規律,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
3.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新課改的重頭戲.如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造新的教學思路,我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將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轉換作為課改的首要任務,同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文言文教學.我們採用下列方法:(1)反復誦讀古人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多讀才能讓學生通過正確的句讀熟悉文章的內容、把握感情、理解內涵等.誦讀的形式過於單一,學生照樣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主要採用了自讀法、斷句法、填空法、范讀法、分角色朗讀等誦讀方式.多樣化的誦讀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檢查驗證學生的誦讀是否有效果,必須通過檢查來驗證.我們主要採用了以下四種方式:多媒體檢查文言基礎知識;學生分組質疑並答疑;分組交流自己翻譯的句子和片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案檢查法.在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完成了學習目標,一舉多得.(3)觸類旁通重點實詞不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識的觸類旁通.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積累許多實詞,為後面文言文的學習和復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4)拓展探究比如,上《蘇武傳》這一課,由蘇武對待生死的態度,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古今中外許許多多的偉人看待生死的態度,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司馬遷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等等,由此引發學生對「生死」的思考,可以在課堂上討論,也可以寫成文章進行交流,很好地體現一種個性化的閱讀.
4.及時進行課後反思.一節課上完之後,要及時思考這節課成功之處在哪兒,失誤在哪兒;哪些地方力度不夠,哪些地方浪費了時間又沒取得好的效果;學生的眼神發亮的時候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學生埋下頭去,只給你一個頭頂是什麼時候,為什麼會這樣……多問自己多思考教學過程,為下一節課做好准備,必然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