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學數學課堂的研修反思
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參與和參與的多少。那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 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營造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
羅傑斯說:「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認知心理學也指出,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大量實踐也證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教學中,教師要把「教」與「學」當做師生之間「理解」與「交往」的過程,應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課堂上老師不能以權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和舉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時,應立即肯定:「你們真行」。當學生回答錯時,應該鼓勵學生說:「你再仔細想一想,老師信任你,仔細想之後肯定能答出來」。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走下講台,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學生親切交流,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激發學生探索慾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 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學生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才會樂此不疲,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自覺地探索問題,獲取新知。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的回答:「喜歡!」接著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我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三、 創設活動情境,提供主動參與機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與挑戰性活動。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是主動完成意義結構,創建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並積極思考,修正自己行為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喜愛做游戲的特點,將學生帶入情境圖中,參與情境中的游戲。
例如:我在教學「我在教學:單價、數量、總價」這節課時,一開始,便以「超市」為基本活動情境中,讓學生上台買貨,在買賣對話中,了解並掌握了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數量關系。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主開展買賣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顧客者必須口頭編應用題,並用本節所學的數量關系進行解答;而扮演售貨員必須根據顧客買商品的情況,正確填寫發票。這樣,使整節課都融入到活動中,學生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既要動腦編題、動手計算,又要動口表達意圖,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創設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舞台,讓學生彷彿就生活在一個數學世界之中,使學生體驗到主動參與的無限樂趣。這樣教學,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之中。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要學的知識,而且還全身心的體驗數學,獲得了樂趣,從而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四、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維活動過程,這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關鍵。
(一)通過動手操作來參與。
皮亞傑曾經說過:「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可見讓學生親自操作,參與實踐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時我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的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先把三角形轉化為熟知的圖形,再推出面積計算公式,之後便讓學生操作學具。結果,大多數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但也有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剪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結果,大家從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記得牢,而且訓練了動手操作的技能,培養了創新的意識,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通過小組討論來參與。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一般由教師提出)進行合作研究,然後提出小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往往能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並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毋容置疑,小組討論學習的確是一種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很好的教學方式。
例如,「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教師先讓學生操作,拿出准備好的三張同樣長短的紙條,分別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在分別取其中的1份、2份、4份塗陰影,並把塗陰影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之後,教師出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觀察操作結果,看看三張紙條塗色部分大小怎樣?這說明三個分數的大小怎樣?2、比較式子1/2=2/4=4/8,想想由1/2到2/4、1/2到4/8,你發現了什麼?3、想想由2/4到1/2、4/8到1/2,你又發現了什麼?4、你能用商不變的性質,結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明這一規律嗎?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能動的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來。
(三)通過同桌互說來參與。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後,給機會讓同桌學生說一說操作過程;公式推導後,說一說推導過程;概念理解時,讓學生口述一下概念的關鍵字及本質特點;解答應用題時,說一說解題思路或方法。如較復雜的乘、除法應用題解題方法是:1、找准單位「1」的量,確定運算方法;2、找准對應關系;3、列出算式進行計算;4、檢驗。這樣的口述讓同桌互說,在互說中提高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對每個學生鞏固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五、加強參與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決不是放任式的學習,而是適時點撥指導,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教師不僅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條件,而且還應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如果學生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化歸」思維方法,那麼在教學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就會利用這種思維方法,潛移默化地進行知識遷移。教師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學生通過靈活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
六、創設成功情境,激勵再次主動參與
在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動腦、動手,運用所學知識,分組解決問題,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這樣教學有助於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再次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玩一玩,拼一拼」活動課上,我讓學生用所學的簡單圖形拼自己喜愛的圖形,並把它獻給自己最喜歡的人。活動時,所有同學都投入到緊張的活動中,對他們拼出每一種圖形,我都給予肯定與贊賞,並鼓勵他們拼出更漂亮的圖形。這樣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了成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從而不斷地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現代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都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參與中培養興趣,學會方法。學生有了興趣、掌握了方法,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2.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戰場,是學生素質形成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師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往往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劣和學生素質的培養。
但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那麼,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下面我就結合一年級《認識鍾表》一課,談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認識鍾表》一課中,
老師可以藉助課件演示鍾表的形成過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種各樣的鍾表,讓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走進鍾表的世界,對鍾表產生極大的興趣,引發學生想了解鍾表知識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找朋友的游戲」和「乘車游戲」,融鍾面知識於游戲中,使學生在玩的過程鞏固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其次,用好教材中教學情境的文本資源。這節課教材特別注意選取了生動有趣、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素材--「小朋友起床」的情景作為教學主題圖。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由觀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圖中鍾面的特徵。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獲得教學反饋,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四個特點:
1.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藉助不同樣式的鍾表情境,問學生:
「看到這些鍾表,你想到了什麼?」「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戴手錶?」(師出示7時鍾面後)「這是李老師早上出門的時間。看看鍾面,你知道老師幾時出門嗎?你怎麼看出來的?」這些看似比較隨意的問題問題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第一個問題利於教師及時的了解學生對鍾表的認知情況,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鍾表的作用,通過第三個問題,教師可以較好的了解到學生對鍾面時刻的認知情況,並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發現鍾面上的一些特徵,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
2.問題要有層次,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這三個問題循序漸進,有坡度。隨著這個「漸進的問題階梯」,學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的發展,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時刻,在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獨立動手撥以及說說撥撥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操作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會認也會撥整時刻,進一步感受整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
3.問題應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教學完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之後,教師可以結合這些不同時刻,提問:「觀察這些整時刻,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少數學生可能會發現整時鍾面的特點,但又不善於表達。這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問「仔細觀察鍾面的時針與分針,你發現了什麼?」,在這樣問題帶有啟發性,學生能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發現整時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真正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4.問題要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總之,恰當的問題,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三、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促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級的學生通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系統化,並在其間得到經驗,通過已有經驗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過已有「經驗」,學生才能經歷知識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從而獲取知識,得到新的經驗。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鍾面,感受時針與分針。利用兒童愛玩,好表現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積極思考、大膽表現的機會,如:
四、創設參與與交流的空間,促學生主動發揮。
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一起觀察鍾面,在組內交流認時刻、撥時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時刻鍾面的特點,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中,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動發揮。
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願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自己「創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在這節課中,老師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掌握新知,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要不斷的激勵每一個學生,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應及時地給予適當的表揚,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要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把課堂變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3.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
坑田小學:吳小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在興趣的支配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不致於讓學習成為一種負擔,才能使學生內在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變為生動有趣的數學知識,才能利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去積極地探求新知識,從而樹立他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數學態度,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一、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慾望。
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必須創造條件,從培養興趣入手。學生有了興趣,才會自覺地花時間、下功夫、動腦筋、積極地學習,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利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電化教學手段、講故事、設問或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游戲、課堂提問、練習形式多樣化等。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幫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更能激發學生深層次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主動參與。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的回答:「喜歡!」接著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我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二、加強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中來。
讓學生親自操作,參與實踐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通過操作,為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的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先把三角形轉化為熟知的圖形,再推出面積計算公式,之後便讓學生操作學具。結果,大多數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但也有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剪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結果,大家從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記得牢,而且訓練了動手操作的技能,培養了創新的意識,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參與。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進行合作研究,然後提出小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往往能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小組討論學習的確是一種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很好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初步認識」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每人從自己桌上眾多的學具中找到一個圓柱體,然後分組活動。觀察這些圓柱體,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熱烈地討論起來,經過討論學生發現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兒都是圓形的,圓柱體的上下是一樣粗的。我對他們的發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問題:「圓柱體上的這兩個圓是不是一樣大呢?」我緊緊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證明一下。這時學生的熱情高漲起來,他們熱烈討論,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種解決的辦法:有的小組把圓柱一頭的圓畫在紙上,再把另一頭調過來比較;有的小組用紙條量圓柱兩頭的周長,看是否樣粗;還有的小組量圓的直徑是否一樣長……在這樣的學習探索中,學生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地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時時處處迸發著學生智慧的火花。在老師不斷地肯定和熱情鼓勵下,學生創新的意識不斷產生,各種能力也不斷地形成和發展。
四、體驗成功喜悅,激勵人人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留意肯定性評價語言的選擇和及時使用,還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每一個成功者都可以得到激勵,而這種激勵有時是靠即時的幽默實現的。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幽默的動作,不僅能讓學生得到會心的微笑,而且會使學生得到成功的甜蜜。即使學生做得不夠好,我們的評價語言也要便於學生接受,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成功和從知識的獲益中得到滿足,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能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
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參與中培養興趣,學會方法。學生有了興趣、掌握了方法,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4. 如何讓小學生積極有效參與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體驗來獲得。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是學生在教學中的活動、民主和自由的體現。積極參與是個情感問題,是解決學生願不願學習;而有效參與是個認知問題,是解決學生能不能、會不會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著。如何讓學生積極有效參與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巧設活動,營造學生參與氛圍。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等諸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動態、生長的構建過程,這種經驗和體驗、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構建的過程離開活動是無法實現的。而活動的基本屬性是主體的參與,活動的基本形態是交往和探究,主體的參與決定著活動的始發、活動的過程、活動的質量。因此,數學教學要要以活動為主線,巧妙設計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營造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促進師生和生生的交往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教學「比較輕重」時,教師設計了看一看、掂一掂和稱一稱三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參與。看一看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掂一掂是利用了學生的觸覺,稱一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 二、創設民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民主在課程實施中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能夠平等的參與。如果沒有民主,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體性參與,而是被動、消極的參與。因此,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放棄「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和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和藹可親為特徵的新教師形象,與學生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民主應該體現在整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發揮了民主,學生才可以充分地、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師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一起承擔苦惱、分享快樂,學生才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只有教師的心裡與學生的心裡彼此協調一致,讓自己 的行動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才能維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主動參與;只有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以一個合作著的身份出現,一顰一笑都體現出對知識的熱情渴望和對學生的滿腔愛心,學生才能完全在一種平等、自由和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三、加強操作,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和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參與這個活動,往往要從大量的實例、操作和數學材料中歸納出數學概念、公式、規律等。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逐步放手學生自己操作、試驗,參與到整個數學活動中去,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對新知識是探索去發現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即培養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如教學「認識分數」時,讓學生通過動手塗一塗、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認識分數的數學活動,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內容。 四、加強指導,提高學生參與效率。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學生自己把要學生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情景,給學生創造的自由和空間,引領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但教師的引導決不是對學生的放入自流。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由於原有認知水平不同,最近發展區的差異,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和思維方式就不同,這就需要求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充分給學生提供積極參與的條件,積極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而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效率的高低,關鍵在教師的系列化數學活動的設計和參與方法的指導。只有教師真正引導學生進入思維參與,使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多,思維活躍起來,獲得大量的學習策略,學生有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才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效率。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為學生的參與交往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與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交往有充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使側重於解決情感態度的積極參與和側重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的有效參與達到真正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快樂中探索,積極有效的參與數學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
5. 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課堂學習
新課程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教材承載著的知識,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體驗來獲得。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是學生在教學中的活動、民主和自由的體現。積極參與是個情感問題,是解決學生願不願學習;而有效參與是個認知問題,是解決學生能不能、會不會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著。如何讓學生積極有效參與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巧設活動,營造學生參與氛圍。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等諸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動態、生長的構建過程,這種經驗和體驗、探求新知識的過程、構建的過程離開活動是無法實現的。而活動的基本屬性是主體的參與,活動的基本形態是交往和探究,主體的參與決定著活動的始發、活動的過程、活動的質量。因此,數學教學要要以活動為主線,巧妙設計豐富有趣的數學活動,營造一種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促進師生和生生的交往互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教學「比較輕重」時,教師設計了看一看、掂一掂和稱一稱三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都體現了學生的參與。看一看調動了學生的視覺,掂一掂是利用了學生的觸覺,稱一稱是讓學生親身體驗。
二、創設民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民主在課程實施中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能夠平等的參與。如果沒有民主,學生的參與就不是主體性參與,而是被動、消極的參與。因此,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放棄「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形成以知識素養和人格魅力為內容,以與人為善和和藹可親為特徵的新教師形象,與學生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形成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人際關系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充分體現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這種民主應該體現在整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只有教師發揮了民主,學生才可以充分地、無拘無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教師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一起承擔苦惱、分享快樂,學生才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只有教師的心裡與學生的心裡彼此協調一致,讓自己 的行動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才能維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融洽關系,使學生主動參與;只有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以一個合作著的身份出現,一顰一笑都體現出對知識的熱情渴望和對學生的滿腔愛心,學生才能完全在一種平等、自由和和諧的氛圍中學習。
三、加強操作,培養學生參與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和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參與這個活動,往往要從大量的實例、操作和數學材料中歸納出數學概念、公式、規律等。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逐步放手學生自己操作、試驗,參與到整個數學活動中去,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和對新知識是探索去發現和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即培養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如教學「認識分數」時,讓學生通過動手塗一塗、折一折、量一量、做一做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認識分數的數學活動,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內容。
四、加強指導,提高學生參與效率。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是學生自己把要學生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情景,給學生創造的自由和空間,引領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但教師的引導決不是對學生的放入自流。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由於原有認知水平不同,最近發展區的差異,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和思維方式就不同,這就需要求教師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充分給學生提供積極參與的條件,積極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而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效率的高低,關鍵在教師的系列化數學活動的設計和參與方法的指導。只有教師真正引導學生進入思維參與,使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多,思維活躍起來,獲得大量的學習策略,學生有充分的自我表現機會,才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效率。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為學生的參與交往提供適宜、豐富、有趣的活動內容與機會,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合與他們參與交往的民主和諧、自由寬松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要保證學生的參與交往有充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使側重於解決情感態度的積極參與和側重與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的有效參與達到真正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快樂中探索,積極有效的參與數學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
6. 如何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主動參與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內容提要:素質教育的要點之一是促使學生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這種氛圍中,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使自己得到充分發展。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才能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主要從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三、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五、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幾方面去做。正文:素質教育的要點之一是促使學生發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這種氛圍中,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使自己得到充分發展。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不能代替學生的學,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才能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實現素質教育。那麼,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謂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於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利。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條件。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會產生對話的慾望,課堂才能實現智慧的碰撞、經驗的共享、心靈的契合和理性的升華。師生之間這種平等的雙向交流,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教師與學生平等。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於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努力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捨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二、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對於剛入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他們觀察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逐漸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這樣設計:請學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8塊月餅,平均分給小軍和小麗,請用手指個數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學生很快伸出4個手指。接著問6塊、4塊、2塊。最後教師說現在只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軍和小麗,請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這時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伸出彎著的一個手指,問他表示什麼意思,回答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能用一個數來表示「半個」嗎?學生被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慾望。三、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可賦予知識聲、形、色,能使知識由抽象變具體,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復雜變為簡單。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還能形象逼真地為學生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並能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增加課堂教學密度。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給數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數學課堂更加高效。四、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全身的各個器官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習、主動思考、會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課堂上首先要使他們學會聽。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專心聽講。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傾聽同學發言、聽同學發言中存在什麼問題。我在教學中,當一個同學發言後,總是讓其他同學對這個同學說的話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找到優點和不足。其次要讓學生學會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凡是學生通過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不講或適當點撥,在教學中可以提供給學生充分的觀察材料。觀察材料要准確、鮮明,要能引起學生的觀察興趣,由教師帶領學生觀察,給學生觀察提綱提示,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作出判斷。五、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數學大多是枯燥無味,因而教師應不失時機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環節。例如:我在上「周期現象的規律」時,為了讓課堂更生動有趣,增設了一個游戲環節。游戲規則是這樣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們就捉他。小組內每人依次說一個字,誰說到最後一個「他」字,就被淘汰。然後讓小組匯報誰是第一個被淘汰的,並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說一說他被第一個淘汰的理由。整個游戲活動學生們充滿了興趣,激發了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輕松愉悅中,運用了知識,鞏固了知識。總之,教師要把學生看做學習的主體,他們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傳授知識、技能時,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才能把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財富。另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還很多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及時總結,並恰到好處地運用,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7.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
現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參與和參與的多少。那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該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呢?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 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營造主動參與的課堂氛圍
羅傑斯說:「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認知心理學也指出,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大量實踐也證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前提。教學中,教師要把「教」與「學」當做師生之間「理解」與「交往」的過程,應強調師生之間的相互傾聽。課堂上老師不能以權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和舉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時,應立即肯定:「你們真行」。當學生回答錯時,應該鼓勵學生說:「你再仔細想一想,老師信任你,仔細想之後肯定能答出來」。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走下講台,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與學生親切交流,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倍感親切,而且能激發學生探索慾望和主動參與意識。只有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 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學生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推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起來才會樂此不疲,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內心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自覺地探索問題,獲取新知。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們都高興的回答:「喜歡!」接著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學生依次回答後我說:「同學們,一般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們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這時,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導入新課,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貫穿整節課的始終。
三、 創設活動情境,提供主動參與機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與挑戰性活動。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是主動完成意義結構,創建性的解決實際問題,並積極思考,修正自己行為的真正主人。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喜愛做游戲的特點,將學生帶入情境圖中,參與情境中的游戲。
例如:我在教學「我在教學:單價、數量、總價」這節課時,一開始,便以「超市」為基本活動情境中,讓學生上台買貨,在買賣對話中,了解並掌握了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數量關系。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主開展買賣活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顧客者必須口頭編應用題,並用本節所學的數量關系進行解答;而扮演售貨員必須根據顧客買商品的情況,正確填寫發票。這樣,使整節課都融入到活動中,學生在活動的開展中,學生既要動腦編題、動手計算,又要動口表達意圖,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創設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活動舞台,讓學生彷彿就生活在一個數學世界之中,使學生體驗到主動參與的無限樂趣。這樣教學,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之中。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要學的知識,而且還全身心的體驗數學,獲得了樂趣,從而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四、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思維活動過程,這是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關鍵。
(一)通過動手操作來參與。
皮亞傑曾經說過:「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可見讓學生親自操作,參與實踐活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時我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的獲取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先把三角形轉化為熟知的圖形,再推出面積計算公式,之後便讓學生操作學具。結果,大多數學生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以及正方形,但也有學生用一個三角形剪拼出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結果,大家從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記得牢,而且訓練了動手操作的技能,培養了創新的意識,充分地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二)通過小組討論來參與。
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就更多了,他們可以圍繞一個問題(一般由教師提出)進行合作研究,然後提出小組意見在全班討論、交流,同時對其他組的意見進行評價。這種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往往能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並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毋容置疑,小組討論學習的確是一種能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很好的教學方式。
例如,「分數基本性質」的教學,教師先讓學生操作,拿出准備好的三張同樣長短的紙條,分別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在分別取其中的1份、2份、4份塗陰影,並把塗陰影的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之後,教師出示下列問題,組織學生討論:1、觀察操作結果,看看三張紙條塗色部分大小怎樣?這說明三個分數的大小怎樣?2、比較式子1/2=2/4=4/8,想想由1/2到2/4、1/2到4/8,你發現了什麼?3、想想由2/4到1/2、4/8到1/2,你又發現了什麼?4、你能用商不變的性質,結合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明這一規律嗎?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能動的探索出分數的基本性質來。
(三)通過同桌互說來參與。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討論後,給機會讓同桌學生說一說操作過程;公式推導後,說一說推導過程;概念理解時,讓學生口述一下概念的關鍵字及本質特點;解答應用題時,說一說解題思路或方法。如較復雜的乘、除法應用題解題方法是:1、找准單位「1」的量,確定運算方法;2、找准對應關系;3、列出算式進行計算;4、檢驗。這樣的口述讓同桌互說,在互說中提高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對每個學生鞏固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五、加強參與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
要想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決不是放任式的學習,而是適時點撥指導,設計適當的坡度,架設必要的橋梁,幫助學生尋找思維的突破口。教師不僅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條件,而且還應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
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如果學生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化歸」思維方法,那麼在教學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就會利用這種思維方法,潛移默化地進行知識遷移。教師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學生通過靈活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
六、創設成功情境,激勵再次主動參與
在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動腦、動手,運用所學知識,分組解決問題,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這樣教學有助於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再次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玩一玩,拼一拼」活動課上,我讓學生用所學的簡單圖形拼自己喜愛的圖形,並把它獻給自己最喜歡的人。活動時,所有同學都投入到緊張的活動中,對他們拼出每一種圖形,我都給予肯定與贊賞,並鼓勵他們拼出更漂亮的圖形。這樣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了成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喜歡學習數學,從而不斷地參與到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現代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都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優劣是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程度來決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知識內化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參與中培養興趣,學會方法。學生有了興趣、掌握了方法,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才能更加適應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8.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互動中來
瓊山三小 吳祥智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的過程。因此,
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才能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我努力做到:
一、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課前讓學生自已准備完全一樣的純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各一對,課堂上讓學生用多對三角形擺一擺,拼一拼,看看能否擺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同學們擺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再讓學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麼關系?最後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關系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加到課堂互動中來,從而滶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加強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中來。操作活動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對促進知識內化、啟迪思維有著特殊的功能。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因此動手操作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被廣泛採用。在教學測量圓的周長時,從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是用直尺准確地測量出周長,而面對測量閉合曲線是件新鮮事兒,先問學生:在學生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用直尺和細繩去測量桌上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同學們試一試,頃刻,課堂上學生人人動手參與,氣氛十分活躍。爾後,同學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剛才的實驗讓學生明白:用滾動和繩測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然後我提問:同學們,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有效的辦法呢?這樣,通過啟發、引導就能把教學過程引向深入,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著,我在同一點畫出大小不同的兩個圓,問同學們,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最後得出了: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倍。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互動中來,學生才能積極地對待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