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現在小學越來越重視閱讀理解了
你好
現在的小學越來越重視閱讀理解是好事情。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紅樓夢。能夠快速理解別人的意思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謝謝
Ⅱ 小學二年級學生為什麼要重視閱讀
一、改變學習觀念。
對於剛剛走進小學校園的孩子來說,
認識漢字似乎理所當然的成
為他們的學習重點,單純的學習生字生詞就可以了。其實,大家都知
道,新時代需要會閱讀的人才,會從閱讀中提取信息的人才。既然如
此,為什麼我們不一開始就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呢?
二、圖文相結合。
在教學中,
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
一。
新課標要求小學低年級在閱讀啟蒙階段學會「藉助讀物中的圖
畫閱讀」。圖文並茂的讀物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客觀的條
件。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直觀上,
他們對色彩和構圖新奇
的圖畫充滿了好奇心。利用圖畫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
讓他們的心靈在愉快的體驗中成長。例如,我在上《我要的是葫蘆》
一文(
S
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時,就藉助課本中的兩幅插圖,引
導學生進行觀察對比,針對葫蘆藤上的葉子,藤上掛的小葫蘆,人物
的表情,
學生得出不同的結論,
就所得結論順勢引導他們追究其中的
原因,學生就會產生閱讀的慾望和興趣,就會很自主地去閱讀課文,
從中尋找答案。
三、藉助多媒體。
隨著教學設備的改進,
越來越多的教師喜歡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
學,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尤其對低年級的孩子,在理解能力還比較
弱的基礎上,藉助多媒體的功能,就比較有利於教學。當我們把與課
文相關的資料、圖片、音像用課件等形式展示給孩子時,他們就對所
學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
甚至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
注意力
也會更多的集中到學習中來,對我們的閱讀教學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四、設置疑問。
如果一味的從教學生字開始,
然後組詞練習,
接著進行課文學習
的話,學生就會對學習形成固定模式,甚至產生倦怠,失去興趣。那
么,我們不如換個方式試一試。針對一篇文章,我們可以設計幾個問
題,
然後把他它們展示給學生,
再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地去讀文本,
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詞,
可以藉助字典,
藉助注音,
也可以暫時放一放。
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
具體的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
理解文章要義,
領會其思想感情或其中的道理。
這也是一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
途徑。
五、從練習排列語序開始。
在小學階段,
常見的文章是記敘文,
我們可以抓住記敘文的六要
素,進行一定的語序排列練習,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
的閱讀思維意識。
例如,
某天,
某地,
某人,
幹了什麼事,
結果怎樣。
作為教師,
我們既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段落進行訓練,
也可以藉助有關
文本資料進行練習。
我認為,
這也不失為一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
效途徑。
六、拓展訓練。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進行專門的強化訓練。例如,
在學習了有關環保問題的課文後,
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文本,
進
行限時閱讀,然後分享他們的閱讀成果,並給予一定的評價,讓學生
明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道理。
七、誦讀並行,教給閱讀方法。
在初讀課文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同桌讀等
方式,幫助學生讀准字音。
首先是教師的范讀,可以給學生樹立朗讀
的榜樣,建立朗讀的規范,給學生正音正字。實踐證明,老師生動形
象、准確地范讀,能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並在讀中感受語感。其次
是學生自由讀,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語言,觸發語感。再次
是同桌互讀,可以互相幫助糾正字音。
八、讀繪圖性課外書籍。
語文的學習空間很大,
當老師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後,
家長可以
利用在家的時間,
與孩子一起讀一些課外書籍,
繪圖性讀本很適合二
年級學生,既有趣也容易理解。在與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家長一
Ⅲ 小學閱讀題
1,問自己可以讓自己反復思考,問別人可以通過別人的回答受到啟發。
2,有疑惑就要發問,不因疑惑的大小。
善問的要領,『不因疑難細小而忽視問,不因問題「淺易」而不屑於問,更不因怕失身份而恥於問。』
3,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
然:隱語。猶言那個東西
Ⅳ 閱讀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有可能你正在為怎樣提高小學閱讀水平而覺得苦惱,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提高小學閱讀水平重要的就是多讀,注重讀書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帶你了解小學閱讀輔導提高閱讀水平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從小開始)以上的五次閱讀法以及閱讀的三個步驟都是非常實用的提高語文水平的方法,如果能夠拿去實踐,那麼學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小學閱讀輔導其實並不難,只要用對方法,學生就會在一段時間後得到提高。
Ⅳ 小學生閱讀短文及答案
文中橫線上的話揭示了歌德怎樣的心情,表現了他的什麼品質
Ⅵ 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也就是把文字放在詞里,把詞放在句里,把句放在文章里,好的詞句,講究一個特定的語言環境來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主旨。對句子進行結構分析,可以運用學到的語法知識對句子進行結構分析,讀通材料,能否准確把握,就看學生能不能抓住主要內容或主題思想,抓住文章的主幹和靈魂。我想:第一抓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讀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就知曉了三分之一;第二抓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內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題目的闡釋和延伸;第三抓議論、抒情句,議論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題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傾向最鮮明的體現之所在。所以,抓住這類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於理解文章的中心。二、 重視閱讀感受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我們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首先,初讀知大意,理思路。讓學生反復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感受,理清文章的思路,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印象。其次,細讀品詞句,動情感。在初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細細品味這些句子。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華。然後在初讀,細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讓學生經歷一個「自由讀---學讀---練讀---美讀」的提高過程。學生自然進入作者和課文的情感世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三、 加強訓練,可以模仿閱讀課文前,教師根據文章主旨、人物、情節、線索等提出問題,讓學生讀後掩卷沉思,復述課文,既達到了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也達到了掌握課文要旨的目的。在閱讀中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形聲的摹擬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閱讀後對重點片段進行必要的模仿訓練,這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我們亦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堂訓練:刻畫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徵,要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刻畫出來。若學生在這方面能認真對待,不但訓練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他們閱讀分析能力。四、 全面檢查學生閱讀完一篇短文後,通過做練習題來檢驗閱讀能力。解題得出答案,並不是最後的工序。必須全面檢查,認真驗證。檢驗審題有無偏差,符號、字形等有無錯漏,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驗證一般採用復校(即再換角度做題),代入(即將答案代入原題中閱讀),析因(即重新思考答案正誤的原因等方法)。粗讀每一道題目,要確定方向,選定題目進行閱讀,思索求解,解答每一道題目。最後還要全面檢查,進行驗證。把自己得出的答案與文中的內容再一次進行比較,或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反問。總之,閱讀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只有隨時貫穿能力培養的方方面面,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Ⅶ 小學階段如何重視積累,加強閱讀,提高習作能力
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
(1)、先讀題後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准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准「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 人物、 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 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徵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
線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
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 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敘(略)
15、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面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裡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夏之絕句》)
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朴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朴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
(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
(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朴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
(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凈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
(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
(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4)、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5)、洶涌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
(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
(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
(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
(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16、 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採用象徵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贊頌,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贊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襯托,同類事物襯托是「正襯」,相反事物襯托是「反襯」;以次襯主。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 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7、 修辭方法及作用: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
注意:在寫作時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寫,否則就會很空。
附:常見的幾種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化抽象為具體,使人易於理解。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使語言更有表現力,更有氣魄。
(5) 對偶:使句式整齊,結構一致,形式優美,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題,觀點鮮明。抒情強烈,富有感染力。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9)引用:使內容更真實、准確、深刻、精密。
(10)反語:增加諷刺意味,使表達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加強讀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
在題目的題干中出現了加引號的詞語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對象源出於原文,在分析時應貫徹這樣的原則: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繫上下文再解釋。也就是說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境來考慮。
19、關鍵句子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①點明題旨的句子;②描寫、議論、抒情的句子;③總結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轉合的句子(如相互照應的句子和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⑤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反語、設問、反問,特別是引用的句子)。理解關鍵句子主要是指能體味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喜怒哀樂、褒貶態度及思想傾向等。同時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點。
20、分析記敘文語段中分析一句話:要緊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氣氛、表達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點等。
(1)、句中用了關聯詞「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表轉折關系;用了關聯詞「不但……而且……」之類,這類關聯詞表遞進關系,兩者用意都在於強調後者。
(2)、倒裝句的作用:往往是強調前置(即調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為了強調「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評價、賞析一句話: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准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麼觀點,給你什麼感受、啟迪、教育……
21、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22、理解詞語在選文中的意思和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這類題目,要注意兩點:①是這個詞可能不再具有詞典中的含義,而是特定語境中的特殊含義。②是要理解詞語的語境含義首先必須正確理解詞語所在的語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實在是標致極了」一句中的「標致」
23、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24、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25、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1、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6、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27、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1)劃分段落、層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可按時間或空間轉換、事件的發生經過、內容的、表達方式變換或感情的變化邏輯關系(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學會概括段意、層意。
概括段意、層意可採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簡潔的文字說明各層寫了什麼或用文中現有的關鍵詞自己組合成句來概括。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總之要求:完整、簡潔、明確。
28、詞語的比較(選詞填空):
(1)、比較詞義,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詞,一定要仔細辨別兩個詞在程度、適用范圍、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區別。
(2)、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
29、記敘文的人稱:
(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
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30、記敘文中的描寫:記敘文中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 (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31、記敘文的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32、記敘文中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敘」主體,「議」是附屬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議」是「敘」的自然發生,並不是強加上去的。「議」宜短不宜長,點到為止,不可以「議」代「敘」。
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3、 記敘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
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
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3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35、記敘文中的過渡及照應。
(1)過渡:過渡是段落層次連接的橋梁。
要求:恰當、巧妙,能夠使文章連貫、布局慎密、轉承自然。
過渡時一般用詞語、句子、段來過渡。
作用:過渡能在段與段、層次與層次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或穿針引線、承上啟下、組織成篇的作用。
(2)照應:照應是指上下文之間的相互照顧和呼應,包括交代和照應兩個方面。交代是對後面要表現的內容在前面適當地提示一下;照應是對前面提示的內容的回答。
照應可以分為:開頭(起段)與題目的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前設懸念後有照應(即文章前後照應,或稱:相互照應)、相同或相近的語句、段復迭式照應。
36、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
(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8、 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39、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套路:
這一類型的題目它都會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你認為……」只要符合文題要求,所談內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達時最好要有標志性語言。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這樣,不僅給閱卷老師留下觀點鮮明之感,而且給人以條理清楚,論證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
(4)、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議論文閱讀技巧
一、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句子。論點一般是用判斷句的形式表達的。
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 1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 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從位置上找:Ⅰ標題;Ⅱ開篇;Ⅲ中間;Ⅳ結尾。
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二、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
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三、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 記敘
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 道理論據 議論
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喻證法 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四、議論文的結構
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
並列式:Ⅰ總分總;Ⅱ總分;Ⅲ分總。
遞進式。
五、議論文的語言
⑴嚴密(修飾性、限制性的語言的運用);
⑵生動(成語、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⑶詞序(從生活邏輯和上下文的照應上判斷);
⑷句序(關聯詞語的使用,特別要注意遞進關系)。
六、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說明文閱讀技巧
一、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知識:
(一)、把握說明對象,分清說明對象是事物還是事理。
明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標志。
(二)、為了說明事物特徵或說明事理,需要採用恰當的
二、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類別: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2.下定義: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3.作比較: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4.舉例子:可使讀者對說明對象的特徵獲得具體認識。
5.打比方: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6.列數字:可以准確地說明事物。
7.配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8.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三、說明要有順序: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程序順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四、說明文的閱讀還要注意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概說)——分(具體)」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五、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
准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並不矛盾,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Ⅷ 重視青少年的記憶力培養閱讀答案
重視記憶力的培養
(1)現在推行素質教育,力圖使學生學得活潑,學得愉快。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很多有個誤解,認為素質教育就是反對「死記硬背」,以為只要學會在需要用知識時能查找到它們就行了,不必花很大力氣去記憶很多知識。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客觀上也助長了這種誤解。因此,記憶力的培養被很多人忽視了。這種誤解很有害。
(2)其實,記憶力是極為重要的素質,而且是其他所有素質的基礎。一個人的知識毫無例外都是通過記憶獲得的。說某人很有學問,實際上就是因為他記住了很多東西。說某人熱很聰明,是因為他記住的東西很多,而且能用記住的東西去解決很多問題。說某人「笨」,「什麼都不懂」,並不是他腦子有毛病,而是因為他記住的東西太少,或不會運用記住的東西。因此,記憶力的強弱是人的智力強弱的主要因素。
(3)人的創造力,業績,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的記憶力。我國各行各業的傑出人物,我們黨的國家許多領導人,無一例外具有極強的記憶力。
(4)對於正在培育各方面素質的青少年學生來說,他們正處在培養記憶力的最好時期,而記憶力的強弱又是決定他們學業優劣的重要基礎。因此,學校和老師要非常重視對他們的記憶的培養;學生也要刻苦努力,培育自己的記憶力。這是終身受益的事情。計算機這個工具是有用的,但千萬不要成為它的奴隸。對它的依賴程度越高,人的智力就越低。記憶力的培養涉及思維科學,這方面已民用工業很多研究成果,如「左右腦全腦開發「等,並已居個別學校運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記憶力的培養值得引起教育部門和學生、家長的重視。
1.作者認為,記憶力的培養被人們忽視是由於:
(1)人們認為素質教育反對「死記硬背」,在需要用知識時能查找到它們,不必花很大力氣去記憶很多知識。
(2)計算機的廣泛應用。
2.劃線部分內容運用對比說理的論證手法,是為了證明記憶力的強弱是人的智力強弱的主要因素。
3. 如果要給第三段補充一個事實論據,選擇以下( D )項較為合適。
A慈禧具有極好的記憶力,她不僅對滿族的歷史和生活習俗十分了解,就連野史外傳中記載的小故事也能一一道來。
B美國前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有著驚人的記憶力。這為他成為美國傳奇的財經人奠定了堅實基礎,繼而創造了不凡的業績。
C毛澤東從小刻苦好學,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深厚,終於成為了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
D胡錦濤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只要看過幾次稿子,就可以精確無誤的講出來,而且表達得滴水不漏,絲絲入扣。
4.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
我們要重視青少年記憶力的培養。
Ⅸ 父母如何幫孩子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
一、家長要了解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看懂書報的能力。對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比較淺顯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書報。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讀懂文字,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讀懂文字的能力。做到會讀、會寫、會用; 2、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僅要了解文章中字詞句的含義,而且還能劃分段落層次,並會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 4、使用工具書的能力。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理解的詞義,可以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等自己來解決。 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要邊讀書,邊思考,邊勾劃。好的習慣可以使孩子受益終生,壞的習慣可能貽害終生。所以要十分重視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二、指導孩子閱讀課文的方法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東西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可以終身受用。因此,家長要重視在閱讀中教給孩子讀書方法。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覺得無從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認為讀完了,這樣讀書是沒有效果的,不能盡快地提高閱讀能力。 那麼,怎樣指導孩子閱讀一篇課文呢?第一步讓孩子認讀課文,通讀兩三遍,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對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家長要督促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第二步要讓孩子細讀課文。通過孩子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試著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讓孩子精讀課文。能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自己確定重點段,重點理解,從中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步讓孩子能回答書後的問題,寫出預習筆記,並對文章有自己的評價。閱讀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請教老師和其他人。 通過上面的過程,就會使孩子懂得,讀一篇文章,不但要讀通語句,而且還要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從中培養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培養孩子多讀善思,勤於動筆的習慣 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多讀善思,勤於動筆的讀書習慣。文章的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只有通過讀,才能把無聲語言變成有聲語言,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表達出來。 學貴有疑。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孩子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才能有所創見。家長對這一點要熱情鼓勵。例如,孩子在學《一個降落傘》這篇課文後問,周總理為什麼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了別人呢?這個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中心所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掌握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周總理在飛機遇到危險的緊急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種積極的思考,既掌握了課文內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達方法。經常引導孩子這樣閱讀,有助於提高他韻閱讀能力。
Ⅹ 閱讀對小學生有什麼幫助與好處
素質教育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其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必修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於整個學科學習都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一、課外閱讀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語文教學內容因其所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更具培養一代新人的優勢。"大語文觀"就是要以"人的發展"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真誠、善良、美好的心靈,尊重真理,富有責任心的健全的人格。學生大量閱讀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話故事、人物傳記、少年小說、世界名著縮編本等,內心世界很容易產生震盪。一部英國兒童小說《哈利.波特》,竟然征服了全世界,連成人都不禁為小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多讀中國文學、優秀中華人物事跡更有必要:從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誠,李白"安能摧眉彎腰事權貴"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文天祥"留取心照汗青"的豪情到魯迅"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之心……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在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學生在自己閱讀課外書時,讀懂其生動有趣的情節,心中再現栩栩如生的形象,體味關於愛、友誼、忠誠、勇敢、正直乃至愛國主義等永恆的人類精神,從而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激盪起品味人生,升華人格的內在慾望,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促進小學生獨立、自然地成長,其效果遠勝於教師口乾舌燥的說教。
二、課外閱讀有助於在讀中積累語言。
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少」字的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住的少。 所以說話、作文時便沒詞兒了。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 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 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可現今學生課外閱讀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們整天被練習壓得抬不起頭來,很少有學生光顧閱覽室,報廊、報架也形同虛設。這樣的現實,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級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因為,只有「博覽」,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精心指導,比如介紹課外讀物,指導課外閱讀筆記的記法,組織課外閱讀交流比賽等等。
三、課外閱讀有助於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不少家長甚至部分老師都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總覺得學生看課外書是看"閑書"。他們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聽寫、背誦、寫作文……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這種想法,其實還是應試教育衍生出的怪胎。試想,學生每天用半小時時間抄3遍字詞,以確保聽寫不錯一個字和讓他們每天用10分鍾有的放矢地練習難字,還是用20分鍾讀課外書,哪個更好呢?
課外閱讀對於語文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且看古今部分文學大師和語文教育專家們的看法: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讀書)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魯迅
多讀,可以改進你的寫作技能。--老舍
到寒假暑假期間,各就自己的需要與興趣去多閱讀,那一定比不經略讀的訓練多得吸收的實效。--葉聖陶
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於課外閱讀。--呂淑湘
這些大師的話,足以證明課外閱讀在提高人的語文實際能力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語言文學材料可以實現六個"獲得":
1、 獲得間接經驗作為寫作材料;
2、 獲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觀點可供思索和立意;
3、 獲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
4、 獲得認識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會觀察、會思考;
5、 獲得表達方法,布局謀篇、鋪陳比興有所借鑒;
6、 獲得語匯有了語言積累。
有了六個"獲得",語文能力何以不會提高?
四、課外閱讀有助於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從傳統語文教學觀到大語文教學觀是一個從知識本位向人本位的轉化過程。它不再以"傳道、授業、解惑"為教學的根本目的,而是以學會學習,促進人格與個性全面發展為重點。從這一理念出發,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得到保證,自主學習習慣必須得到培養。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愛讀的書籍,本身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表現。而學生由封閉式讀書轉為開放式閱讀,本身又極大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大力推動課外閱讀,讓學生自己去獲取,去探求,去尋覓,去掌握,從而感受讀書的樂趣,激發更強烈的讀書慾望,最終形成習慣。課外閱讀把追求學問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動,有助於實現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的目的。
可見,加強課外閱讀,不僅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更是世界范圍教育成功的經驗。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要認真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讓我們都來重視課外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