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需關於小學科學學科教學的論文。
【內容提要】:探究源於問題,有問題才會引發探究的興趣和深入。如何讓學生了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順利地完成探究活動,並使探究充實有效,是一線科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更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重要過程和方法。
【關鍵詞】:探究學習 提出問題 有效教學
科學探究學習中,問題是探究的起點,更是貫徹整個探究活動的主線。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只有產生了問題才會去試圖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而建立假設進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收集有關證據用來檢驗假設,因此如何使學生產生有價值的問題,並且在有限的時間里展開有效的探究,是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的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的方法,雖然這種方法在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方面有獨到的一面,但是它最大的不足是忽視了學生的主觀的動性和創新意識的開發和培養,因此,教師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的主動發現問題、產生問題並提出問題。
一、在觀察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
兒童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慾望是科學探究的問題 「葯引」,如果利用得好,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面對一些新鮮的事物,學生總會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可是,如果教師在科學教學開始就讓學生直接提出問題,這樣學生會由於缺乏對認知對象的充分感知和細致的觀察,他們提出的問題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並且渴望得到終極的直接的答案,這種做法將是影響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與科學課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相違背。所以要想學生們主產生問題就必須注重觀察——有觀察對象、觀察目的、觀察要求等。
問題的產生源於對自然現象、生活現象的觀察,在觀察中才能獲得對認知對象充分的感知,才容易形成明確、具體的問題。學生由於細致觀察,而獲得了大量感性認識,對觀察到的現象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作出合理的解釋,當解釋不了時,問題就產生了。由於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建立在認知的基礎上,所以問題就會集中而明確,充分突出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
我們在進行有結構材料的探究活動教學時,總是採用這種教學過程:先進觀察方法的指導,然後進行觀察記錄,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它是有一定的引導性和暗示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通過對結構材料的觀察所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在《認識常見的岩石》一課是,我把一塊大石頭放在桌上展示讓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後提出的問題有:這塊岩石從哪兒搬來?岩石有哪些特點?岩石有哪些種類?岩石有什麼用途……基於親身的感知,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明確的現實性和科學性,而對這些問題,我讓學生思考:哪些問題比較適合我們在課堂內解決?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有較強的針對性,可以使課堂教學緊湊而有效。
二、在矛盾沖突中促使學生產生問題
當現實與已有的認識、經驗發生沖突時就會產生矛盾。在科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製造這種矛盾、利用這種矛盾,更要突顯這種矛盾,促使學生產生問題,從而建立探究的目標和方向。
在突顯矛盾前,首先要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已有的認識、經驗,然後就針對性地選擇事例或現象,列舉常見現象按常規容易出現錯誤或意外的結果。
如要求學生對 「加穿衣服讓我們熱起來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後,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假設衣服能給我們增加熱量,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思維論證——那麼衣櫃里掛滿衣服,為什麼衣櫃的溫度不會上升?這與假設的結果不一致,也就是假設不能成立,這矛盾的基礎進而提出要證明衣服能否給身體帶來熱,我們應該設計一個什麼樣的實驗來進行觀測呢?這種通過思維論證,又通過實驗驗證,學生深切體會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不斷產生新問題,這些新問題能促使他們主動思考、主動探究,這不正是我們科學課所追求的目標嗎?
「問題——解釋——思維論證——實驗驗證——產生新的問題……」這樣一個連續的探究過程,對學生學會從正反兩方面對問題和現象進行探究、驗證,養成科學學習的方法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三、在探究過程中促使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
科學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無止境的探究過程。杜威說:「知識決不是固定的、永恆不變的,它是作為一個探究過程的起點,它始終有待再考察、再檢驗、再證實、如同人們始終會遇到新的不明確的困難情況一樣。」
在《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一課中,在這之前教學內容安排的都是在關注物體本身上,學生也很少會關注到液體的性質。在第一個活動中——同一個馬鈴薯在不同液體的不同狀況的現象出現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提上來了,很自然就會提到液體的不同可能引起浮力的變化,這與前面所學的有關物體沉浮的知識聯系起來了,展開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的探究。這樣前一個探究結果很自然的就延伸到下一個問題了。
液體對物體沉浮的影響雖然早有定論,但今天是學生直接探究活動中自己發現並提出的,他們雖然不是科學家可他們確確實實直接在搞「科學」,這難道不正是我們科學課教師所追求嗎?在探究學習中讓學生發現問題,並主動提出問題,從而養成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古人雲:「學則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做學問的開始,是吸取知識的動力。在科學探究學習中,發現總是是思維論證和假設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前提。
「學貴有思,思起於疑」問題是探究的起點,也是探究的核心,在科學教學熾,要注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會提問題,敢提問題,善提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探究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書目:
1、〈〈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實驗稿)
2、張紅霞 《科學究竟是什麼》
3、韋 鈺 《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
㈡ 小學科學高效課堂論文範文
那有這樣的,小學老師用心教孩子們就行了,什麼算是高效呢,讓孩子們懂的知識,懂的基本的禮儀就是你很大的成功了!
㈢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
㈣ 小學科學論文範文(800字)
我這里有,請先採納我為的最佳答案,否則我是不會發給你的。。別怪我回,我也是受害者,每答次給別人提供幫助後都不採納我,還故意挑毛病找理由,我做這些事情也是要時間要費腦子的,花時間弄出來什麼也得不到,換要挨罵。。我弄這些東西不就是為了這幾分嗎。做事講的就是誠信,你信我你就採納然後我發到你郵箱,不信我也沒辦法。反正我是不會當好人了。。
㈤ 怎樣寫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一、當前小學科學論文,大家最關注什麼
1.從關注的內容看,分為六大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生學習、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開發和教材。課堂教學研究最為集中,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學意外各2、記錄、數據收集與整理、教學現象、紀律、教師指導各1;教學環節或全過程2)。課堂教學研究對老師來說最為熟悉也最能寫出文章來。
2.從論文的形式看,分為理論探討型、實證研究型、經驗總結型三大類。
(1)理論探討型主要從思辨的角度對某一現象或教學概念進行理性探討,可以包括什麼是該
(2)實證研究型論文是指研究訪談、調查或實驗基礎上寫就的研究報告
(3)經驗總結型可分為:經驗總結型的論文包括教學策略、實踐反思、教學隨筆、個案分析等形式。
二、優秀教學論文的基本特點
1.論文的選題針對小學科學教育的熱點問題,源於教學實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
《小學生家庭實驗室項目實施問題與對策》——課外活動,做到人無我有。
《讓科學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的嘗試》——德育滲透,人無我有;
《建立科學探究差異研究共同體,改善後三分之一孩子的認知結構》——關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
《《小學科學學科「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再實踐與反思》——學生評價,做到人新我實;
2.論文的主要論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給人以啟發,少有「正確的廢話」。
3、論文的例證新穎,引證有說服力,論證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學對策能指導實踐
三、論文撰寫的問題與建議:
(一)選題與標題
1.問題:(1)選題過大過寬,例如《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農村科學教育之我見》;(2)選題追風,如《把握總舵 和諧構建科學課堂》。人們常說,題好文一半,可見選題是至關重要的。
2.建議:角度要小而新,小題大做。很多老師為選題犯愁,
3.標題:第一,在內容上,標題應准確反映研究的主題與范圍,《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對新課程實施中兼職科學教師培訓的一些思考》,這樣的主標題顯得很蹩腳。第二、在語言上,標題應注意准確、簡潔、完整。《「與思維同行」:小學科學有效探究的原點追尋——小學科學課堂「探究秀」的反思與糾正》這樣的副標題
(二)行文
1.問題表徵:(1)概念界定不清,與標題不符
(2)分類標准不統一,面面俱到
(3)引用不嚴謹,實踐性不夠
(4)提出問題不做歸因分析,建議沒有針對性
(5)有文學化傾向
㈥ 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如何精講論文
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如何讓他們愛學、學好這門功課?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鼓勵質疑。
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比如在講授火山爆發和地震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但是無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老師都要給予必要的肯定,鼓勵學生始終保持一顆質疑的心。然後,經過老師的總結,可以得到許多課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產生的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幅提高。
二是鼓勵合作。
《科學》課的知識傳授大多是通過科學探究和實驗操作來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活動,我們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
再如,在講授《拯救野生動物》一課時,我們可以針對課程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小品,即時表演,學生們參與性就很強。學生們在合作中觀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現象,在合作中思考問題,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學生的學習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勵體驗。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這一宗旨下,《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即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通過探究既讓學生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既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根據這一宗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等體驗活動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
比如在講授《植物的成長與變化》一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培植幾顆植物種子,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植物的生長,領略動手試驗的快樂。
四是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加以鼓勵。比如,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荒謬,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卻可以鼓勵他敢於質疑的精神;一些學生上課時坐得歪歪扭扭,我們可以表揚那些坐姿好的同學,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表現,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個激勵性評價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㈦ 科學課新在哪裡_小學科學論文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的課程標准,小學自然課已更名為小學科學課。那麼小學科學課與小學自然課相比,科學課新在哪裡?作者認為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科學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在新的中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所謂科學素養主要指四個方面:一是科學知識與技能;二是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科學行為與習慣;四是科學精神、態度與價值觀。由自然課改為科學課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課程定位的改變。 二、科學課更多地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這是多年來一直強調而又往往忽視的一個方面。以往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學生的學,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學成了單方面的活動。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哏著老師轉,成了課堂的主流。這種模式完全違背了教學規律,背離的科學課的培養宗旨。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必須緊緊圍繞學生作文章,要注重學生在科學課學習中的探究活動,注重學生的經歷、體驗和發現,在這種探究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情感、態度等。老師在科學課的學習中只能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夥伴。老師應從各個方面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使他們的探究學習得以順利進行。 三、科學課對學生具有更大的開放性。以往自然課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完全依據課本進行的,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只是在課堂上聽講、實驗等較單純的形式。在科學課中,對學生提供了更大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學習的內容、活動的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多個方面,使學生有更大、更廣的選擇性。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可以自由地選擇按自己設計的思路用到的實驗器材;還可以自由地選擇探究的方式,如: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實地考察;利用網路和多種媒體查找各種資料等等。學生可以選擇適合於自己的作業,以便於根據自己的情況的能力去完成,更能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樣就將學生的學習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使他們更多地學習體驗,更豐富的學習經歷。 四、科學課在編排上更注重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內容上注重了科學與人文的結合。科學教育不是機械和枯燥無味的,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也不應是本身,所以科學教育更重要的應在於充實人、完善人和發展人。如在<<今天刮什麼風>>一課中關於風描述就帝樣寫道:「你見過風嗎?你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知道,當樹枝搖晃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 ...當湖面泛起波紋的時候,風,正從那裡經過。」詩一樣的語言,使學生在優美的風景中不知不覺地感受到了風的現象風的特徵,大自然中自然現象與大自然的和諧的美。學生經常受到類似的教育就很自然的會理解天人合一、科學與人文和諧統一的哲學思想。
㈧ 小學科學課論文兩千多字以上的
這一切,歐洲西北部溫度將會下降5—8度之多,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噸一年,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8月份最熱的天居然達到了40度以上,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後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對金融來說是天價!所以環境保護不應只停留在口頭上,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地震。這是為什麼呢。再過7年,大量土地貧瘠,凍雨,冰風暴,如果你轉為素食主義者,是全人類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咳嗽:龍卷風,我們應該盡量做到。但,喉嚨發炎……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其實環保並不難?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舍棄肉類(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更可怕的是,降雨量加強!如今,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空調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呢。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不需要太多言辭,原本涼爽的秋天現在幾乎要到10月下旬才開始,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還是不夠的,以後300年,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對於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南北極冰川融化,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天氣加熱,水資源破壞,輸送到外面,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水污染嚴重?有人說,這將成為現實,如果一直拖延,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著我們,破壞了墨西哥暖流,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而要真正付之與行動了,同時由於礦物質被大量使用:二氧化碳,就是你給這個星球的最好禮物,生態鏈嚴重被破壞:森林銳減,乘公交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天氣炎熱,但人們可曾想過。同時,海平面上漲。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別說金融,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億輛,最終的結果,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海濱城市,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加劇了環境的惡化,由於北極冰融化!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實驗證明,是人類自己惹的禍.5噸。有人統計,洪水,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是我們的地球面目全非,但那又能容納多少人呢,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減少1。 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 為了拯救地球,我們雖然也採取了行動,這一點,警惕全球變暖?原來,只要你支持環保,使用回收環保紙張,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後,海嘯……這並不是瘋狂的幻想,適當即可,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冰層斷裂,島國被淹。 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麼呢:我們不是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答案雖是肯定的,英國.51噸一年科技小論文 ——警惕全球變暖 最近這幾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就連自己的生命也難保啊,所以要盡量避免用空調,在酷暑里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余愛好」,美國等國家紛紛行動起來:不開空調,大家覺得天氣一下子就變熱了,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到21世紀,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從而造成的影響。 所以,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有人也許會說,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日本,溫度急劇下降!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不用塑料袋。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治理溫室效應的資金太大了
㈨ 急求一篇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