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如何避免
首先,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經濟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人類的智力等發育不但越來越快,而且還越來越低齡化,即人類一代比一代聰明。其次,競爭日趨激烈。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成必然的趨勢。其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知積的「下放」:如原來小學學的漢語拼音、認數(學前班簡單的計算)、簡單識字等,現已在幼兒園的大班或學前班完成: 2、能力、要求的培養:一些對小學生的要求、正確的學習姿勢、學習習慣等也在幼兒園進行培養,如紀律要求、握筆姿勢、寫字練習、朗讀練習、記憶培養等。 3、興趣與特長的培養:一些條件好的幼兒園中,對於外語、孩子的其他興趣(如繪畫、藝術、音樂方面)等也開始了培養。 至於避免,我覺得是沒得必要的,小孩從小開始學習一些語言和數學是對小孩智力開發有好處的,再說打下好的基礎,才能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有較好的發展
② 什麼叫幼兒園小學化教育
幼兒園小學化教 幼兒園可以學習小學的一些管理思想和辦法,但不能全學,更不能不加改造地學。幼兒園、小學是兩個有較大差異的教育機構,必須關注幼兒園的特殊性,不注意這一點容易造成「小學化」。
③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學化」有顯性和隱性兩種表現方式。所謂顯性的表現是指幼兒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表現與小學教師無異,幼兒在學習中的表現與小學生無異。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幼兒端坐靜聽,教師始終處於講解的狀態。這種「小學化」的典型現象的確存在,而且在一些學前教育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還會更嚴重一些。尤其是在一些幼兒園師資奇缺的地方,沒有專業資質的人員擔任了幼兒園的教育工作,一些中小學富餘或聘余的教師轉崗進入了幼兒園,而相關的專業培訓又沒有跟上,這樣就很可能出現這種典型的「小學化」現象。在一些學前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地方,雖然教師的專業合格,但由於班級規模過大,如有些班級達到50—70人甚至更多,也必然導致「小學化」現象,當務之急是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學前教育機構的物質條件,提高教師素質。
除了上面這種典型的、顯性的「小學化」現象外,還有一種「小學化」現象相對隱蔽,是隱性的,如不作深入觀察,我們是不易發現的。這種隱性的「小學化」現象的表現有可能是間歇性的,其典型特點是教師的教育行為中存在著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現象,幼兒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了應有的自由,教育過程失去了應有的趣味和快樂。這種隱性的「小學化」現象存在於很多幼兒園,一些擁有閃亮光環的幼兒園也難免會有這種現象存在。隱性的「小學化」現象可能是觀念問題造成的,也可能是教育技能和策略的缺乏造成的。相對而言,觀念問題是核心問題。如果一個教師在觀念上不認同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沒有認識到幼兒應有的權利以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就很容易導致「小學化」現象的產生。因此,要避免隱性的「小學化」現象,最根本的是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課程觀和活動觀。
④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究竟何時是個頭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究竟何時是個頭? 幼兒園階段禁止上英語、拼音課,教孩子20以上的數學運算……日前,北京市教委的一紙禁令再次顯露了將幼兒園教育「拉回到同一起跑線」的決心。 但現實情況卻顯然不容樂觀。記者調查采訪發現,尚未完全銜接的小學入學方式、尷尬的幼教師資、家長的焦急矛盾心態事實上已構成了這一政策執行的重重阻力。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引導,一旦政策力度「松勁」,幼兒園的「小學化」勢頭隨時可能卷土重來。 怪相:「不教小學內容,很多孩子中班就轉走了」 日前,北京市下發了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禁令,並強調要在4月中旬之前檢查全市各類幼兒園中是否存在教授小學內容、提前「搶跑」的情況。一旦發現有幼兒園存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小學內容,園長會被嚴肅問責,幼兒園也將被降級。 記者采訪多名幼兒園教師後了解到,所謂的幼兒園「小學化」,是指在幼兒園階段教孩子拼音、寫字、英語和小學數學運算。幼兒園的小學化,這是我國學前教育多年來的問題,采訪中許多專家表示,孩子過早學小學內容,讓孩子從小就背負學習壓力,失去快樂的童年,影響健全人格、身心的成長。 「幼兒園應按照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進行系統教學,包括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五個部分。」一位幼師告訴記者,「其中的『科學』中的數學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數字概念,和小學所學的數學計算完全不是一回事。」 禁令之下,受訪的多位幼教都表示,所在幼兒園沒有開設小學階段課程,也對「小學化」持否定態度,而一些家長則表現出顧慮。北京市民林軍的女兒正在某幼兒園上大班。他認為,一旦幼兒園不讓教拼音、數字,幼升小考試就會有困難,即便是就近入學,孩子也會因為學習基礎不同而被分入不一樣的班級。 「會有家長要求在幼兒園中班、大班階段就教授小學內容。」北京一所知名幼兒園幼師向記者透露,孩子學習越好,家長越有此類要求,有的甚至直接在中班階段就把孩子轉至學前班,或者在上幼兒園期間給孩子在外面報名參加課外班。 追問:誰是幼兒園教育「小學化」推手? 華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袁愛玲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指的是在教育形式上注重課堂內容,但這不是幼兒擅長的方式,幼兒習慣在游戲體驗中獲得經驗。 既然如此,又是什麼原因讓幼兒園「小學化」常常為人詬病卻屢禁不止? ——應試教育生「怪胎」。「優質小學都有入學考試,往往注重知識性內容比較多,怎麼考我就怎麼學。」袁愛玲說,幼兒行為習慣等素質方面的培養比教知識困難得多,老師因為灌輸知識比較容易,喜歡單純教知識,家長也希望孩子盡早涉及文化知識。 記者在一家民辦教育機構網站上看到了兩個北京知名小學的面試題總匯,其中均包括10以內加減法的思維運算題。「就像高考,只會做書面上的題怎麼得高分?還得通過多學、超前學。」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說。 ——幼兒園師資、硬體設施皆是「軟肋」。北京一所平房區內的幼兒園接待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老師會在中班就教授孩子拼音、寫字,學前班階段還會教100以內的數學運算。「幼兒園地方小,沒有太多的室外活動,不少外地人把孩子送到這里,怕孩子跟不上北京的小學教育,所以我們教得相對深一些」。 專家還指出,一些幼兒園幼師群體整體水平相對較低,在教學中常常將小學的教學模式帶入幼兒園,也是幼兒園「小學化」趨勢的原因。 ——幼教市場「煽風點火」。根據博思數據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早教市場競爭力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有早教機構1.3萬家。市場大、主體多,但規范少、監管弱——於是,各種培訓班一邊忽悠家長,一邊逼著幼兒園跟得上自己的「節奏」。 袁愛玲認為,近年來幼兒園市場化趨勢明顯,家長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就會決定幼兒園的生存,家長多比較重知識輕能力,輕視非智力品質和因素的獲取,這也就容易導致幼兒園的導嚮往「小學化」發展。 根子:「一刀切」只能治標,教育資源均等才是關鍵 業內專家認為,幼兒園教育在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的前提下,適當教授小學內容,只要方法得當,掌握好度是可以的,但教授的小學內容不是指偏重於小學內容,而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課程。「一刀切」只能「治標不治本」,只有實現教育資源均等化、打破現有評價體制之後,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是認識的問題,短期的功利主義,違反人的成長規律,壓抑孩子內在的天性,所以要改變家長、學校、社會的認識。 儲朝暉認為,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絕非一紙禁令可以解決,也不是向家長做了宣傳、對教師做了培訓就能好轉。 袁愛玲等教育專家認為,單單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求所有學前教育機構,都不得「小學化」,「教育部門下發的禁令,只能針對體制內的學校、幼兒園,而很難管到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目前提供學前教育的社會機構,大多屬於工商注冊、工商監管,不屬於教育部門管理的范疇。」袁愛玲說。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超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國外禁止幼兒園、早教機構教小學的知識,是通過立法方式,而非頒布行政規章的方式,因此,這對所有幼兒園、社會早教機構都適用。 袁愛玲等教育專家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根本上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好壞之間懸殊太大,如果教育資源懸殊不大,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的入學選拔性考試。
⑤ 什麼是幼兒園的小學化"現象
1、知積的「下放」:如原來小學學的漢語拼音、認數(學前班簡單的計算)、簡單識字等,現已在幼兒園的大班或學前班完成: 2、能力、要求的培養:一些對小學生的要求、正確的學習姿勢、學習習慣等也在幼兒園進行培養,如紀律要求、握筆姿勢、寫字練習、朗讀練習、記憶培養等。 3、興趣與特長的培養:一些條件好的幼兒...園中,對於外語、孩子的其他興趣(如繪畫、藝術、音樂方面)等也開始了培養。
⑥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如何治本
教育部終於出手整治幼兒園「小學化」亂象: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再說了,哪怕社會培訓機構不敢這么做,如果家長依然那麼焦慮,把老師請到家裡,一對一輔導授課,豈不是更難以禁止和規范?這樣一來,幼兒園是沒有提前教課了,家長的教育支出恐怕又要提高不少。把矛盾從校內轉移到校外,甚至轉移到家庭教育上,這並不能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喊了多年的「教育減負」,其結果是,學校方面看似減負了,可家長的擔子卻越來越沉重,以至於孩子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只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環節。只有加快各級招生體制改革,滿足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逐漸減輕幼升小、小升初的壓力,這一亂象才可能從根本上被遏制。這樣也才能避免專項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蘆浮起瓢」的死循環。
來源:錢江晚報
⑦ 如何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
幼兒園教育日益小學化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無論是大中型城市,還是像武鄉縣這樣的全國貧困縣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一問題,本文結合武鄉縣實際情況,運用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園教育內容等專業知識,以及分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等方面進行論述。 所謂幼兒教育小學化是指一些幼兒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提前把漢語拼音、書寫漢字、數學運算等小學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納入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這種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需要教育部門、家長、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及具體體現 (一)幼升小時的入學考試即應試教育成誘因 新聞報道,某小學在「幼升小」入學考試中,許多試題不但孩子答不上來,連家長也被難倒了。面對這些試題,我們忍不住要問:這些知識,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話,那還有必要上學嗎?難道在幼兒園提前學習掌握小學知識,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了嗎?這種應試教育是中國幾千年留存下來的,但是這種應試教育已逐步影響到幼小單純的幼兒。 (二)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焦慮 有部分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長對孩子發展的需求,無論從辦學形式還是內容都注重知識的傳授。很多大班或學前班只重視周期性短、能突顯孩子的外顯行為,而輕視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個性、興趣、智力潛能等方面的培養。 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對幼兒的危害 (一)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有害 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過早、過多的規范性學習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症狀產生。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二)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利 在幼兒階段所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三)對幼兒的未來學習不利。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於重復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三、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思考及幾點建議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學習學前教育知識,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長應首先建立符合時代需要的科學的、現代化的兒童觀。應重視對兒童良好身體素質的培養。也可以利用幼教專家講座、大眾傳播媒體、家園合作等形式廣泛宣傳幼兒教育的科學理念,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幼教態度,從而使家長淡化對幼教的功利心態。 (二)應試教育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逐步改革。只有淡化以分數論高低的應試教育,才能把幼兒從小學化的教育方式中解脫出來,才能真正發揮幼兒的潛力,讓他們在一個寬松、愉悅、自由的氛圍中,身心得到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的應試教育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幼兒園嚴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幼兒為中心進行施教 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關繫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 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培訓,幫助教師踐行以下觀念和行為:一是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幼兒健康的人格、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等;二是教師能夠真正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和主體性的發展,將教學目標與多方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教育行為上避免「小學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