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觀察力的培養課堂反思

小學數學觀察力的培養課堂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05 00:28:43

『壹』 談小學數學課如何利用課堂觀察反思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與課後會議三個階段。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後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基於課堂觀察,就是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並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策略與方式。

『貳』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當前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已成為人們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所謂反思,是指人的一種心理活動,人的一種認識活動。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是指意識的內在活動的觀察,即「內省經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反思是指對思想本身進行反復思考(參《辭海·反思》)。那麼,教學工作中所說的「反思」,是指什麼呢?它應當是指學生學習時的一種思維活動,是對學習情況(知識、態度、方法等)的自我觀察和反復思考。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這里僅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說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認識。

現在,我們提倡從小學開始就要重視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從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看,如果說大學時期是學生反思能力充分施展的時期,中學時期是這種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那麼小學時期則是它的奠基時期。這是因為,從人的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發展的全過程來看,如果說幼兒時期還屬於「准備」時期,那麼童年時期則是正式起步時期正式「起步」時期。這個時期,人的各種素質和能力開始逐步展現、養成和發展。這個時期人的素質和能力培養發展得好不好,充分不充分,對於人的一生將有著重要的影響。常言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時期主要處在人的童年時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養成良好的素質和能力,那將一生受益無窮。而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是一項綜合工程。各種素質和能力之間有著復雜的密切的關系,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學習中反思能力的培養,就是這一綜合工程中的一項。從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對於「內省」(反思)的論述看,反思的內容不只是包涵學習知識,而且也包括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等。例如,曾參所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就是既有「傳不習乎」又有「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曾參所說的「三省」,三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互影響促進的。那麼,如果學習方面的反思能力提高了,也將會對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果不重視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反思能力的培養,那也將會對其他方面的素質能力的培養產生消極的影響。

再從小學數學的學習說,小學數學是思維訓練的基礎科目之一。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大體分為概念、規律(性質)、公式(求面積、求體積公式)、計算、應用題等幾類。它們涉及到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推理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是現實的、有意義的。而圍繞這些教學內容和有關要求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既有利於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概念、規律、公式等知識,也有利於培養空間觀念、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推理能力,對於奠定學生數學等科目學習的良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能力,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同時,反思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反思是自我評價的前提,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評價轉向主動參與,在自我反思性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更有益於發揚成績,矯正問題。

第二,在反思內容的設計方面,應當依據小學數學教學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內容作全面的適當的考慮。

作為數學教學說,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當然首先要考慮反思的內容。反思內容是反思的依據。反思內容設計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反思的效果。那麼,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當怎樣來設計反思的內容呢?

在具體設計反思內容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偏向。例如,有的老師認為,數學學習就是要掌握概念、規律、公式等「知識」,學會計算和運用,所以他們在設計反思內容時,著眼於提出知識性問題,局限於教材所提到的計算、應用的方法問題。有的老師則認為,「知識」只是基礎,「思想方法」才是教學的「核心」,所以著眼於「思想方法」設計一些反思的問題。這樣的設計的反思內容是否全面呢?

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的《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中,有這樣一段話:「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被細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這是《綱要》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這里所提到的「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的四個方面,全面而具體。書中又指出:「設置數學課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了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這段話對《綱要》有關內容作了具體闡發,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綱要》的要求。我們只有按照《綱要》和《解讀》所提出的總體目標的幾個方面來設計反思的

『叄』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反思感悟和不足之處今後怎樣提高

小學主要是提高計算能力和應用理解能力,注重這兩點,多做練習題

『肆』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1.沒有固定模式
2.也沒有一個量化標准
3.幽默教學最好
4.多提問
5.但不能因提問而提問

『伍』 子課題研究反思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

作為數學愛好者,略表區區去談~~~~
如下: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學得一知半解就認為自己會了,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熱衷於大量做題,不善於(有的是不願意)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檢驗,不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針對種種現狀,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以求幫助他們提高反思能力。
一、備課中,在各個板塊預設反思的環節
「凡事預則立」,在備課時我就注意在教程的各個板塊間預設反思環節。在課始,要求學生反思舊知與新知的聯系;新知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思考「自己是怎樣做的,想的過程是什麼」、「哪種方法最簡便」、「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錯誤」等等;練習時,就知識的重點難點、容易混淆之處,安排判斷、糾錯、辨析等反思性操練;小結時,我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學習過程、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回顧和思考;作業設計時,又適度拓展學習內容,以強化學生反思……
在備課時提前考慮、精心准備,「打有準備之仗」,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反思能力。
二、在解題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反思
幫助學生分析數學思維過程,梳理數學思想方法的來龍去脈,使思維精確化、概括化。解決較復雜的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有的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模仿例題,並沒有自己清晰的解題思路。在現有大班制的條件下,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呢?從一開始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時,我就要求學生寫出解題思路,分步列式解答,這樣有效地幫助他們解決了思維模糊的問題。
在學習解決分數乘、除法的問題時,學生經常在解題時找不到單位「1」,就急於動手解決問題。於是,我在練習中要求學生先找出題中表示單位「1」的量,再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們再解決這類問題時,思維就很清晰了。
三、結合學生的解題錯誤設計教學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一旦形成某個錯誤觀念很難改正。五年級下學期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把一根3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3米的幾分之幾?每段長多少米?學生在對求分率和數量上的問題經常出錯,盡管每次出錯我都要再次進行輔導,但收效甚微。在復習中,我再次安排這樣的對比題,講評試卷時要求學生回去反思還有什麼地方不太明白,記錄下來,看自己有沒有辦法解決。
認真記下了自己對於這個問題的困惑與反思。她寫道:老師,我自己出了幾道這樣的題,您看我做對了沒有?「每段是3米的幾分之幾?」誰是誰的幾分之幾,誰占誰的幾分之幾,都是求分率的問題,理解為「每段是總段數的幾分之幾」;「每段長多少米?」是求每份數,是求數量的問題,要看有多少米去平均分,用總數量除以總份數……
通過自己的反思,她徹底糾正了錯誤。較之於我對她說好多遍的「該如何如何」要有效得多。由此看來,在課外培養孩子的反思能力還大有空間,於是我嘗試著要求孩子們在每天的作業中,記錄下自己的一個問題,並嘗試自己解決。
學生主體反思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學習狀態進入了更優化的層面,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最終實現掌握數學知識與形成反思能力的雙贏。
希望能對你有所啟迪!祝你成功!!

『陸』 淺談小學數學課如何利用課堂觀察反思課堂教學

課堂觀察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工作流程。它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版與課後會議三個階段權。從課前會議的討論與確定,課堂中的觀察與記錄,到課後會議的分析與反饋,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基於課堂觀察,就是教師認識、理解、把握課堂教學事件,澄清教學實踐的焦點問題,並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之上反思教學行為,尋求新的教學策略與方式。

『柒』 淺議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養成反思的

反思,即從一個新的角度,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對某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做出分析和思考。反思不但對學生完成一項課題,實現一個學習目標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以後的生活也會產生重要影響。作為素質教育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學生在反思中不斷突破自我。對於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意識,在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後,仍需要不斷反思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最佳途徑。本文,筆者結合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一、當前數學課堂現狀分析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發生這樣類似的情形:一種是當學生遇到自己做錯題的時候,大部分只會迅速改正答案,有的學生會自己重新做一次,而有的學生就是在等待老師告訴自己答案。這是一種學生缺乏反思能力的表現。當老師提出疑問時,學生大多不會問「為什麼」,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簡單地改為正確答案。這樣的學習是機械的,不動腦筋的,長期下去,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和提高,數學素養自然也無法很好地提升。另一種是,學生明明已經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方法,但一遇到具體問題就毫無頭緒,表現出了各種錯誤。第三種情形是,絕大多數學生並不能自主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復習整理。從這些現象中反映出的本質問題就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所以說,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正確引導,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反思能力,並監督促使其養成一定習慣。
二、利用「問題解決」進行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是專門針對高年級課堂的一種有效模式。所謂「問題解決」模式,不同於簡單的問答式教學,它是要求學生自主思考,產生猜想,進行判斷和推理,並最終通過驗證的連貫的思維活動,在這些思維活動過後,最終得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引導小學生在此系列思維活動中進行反思,有利於提高學生知識和能力溝通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計算》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觀察和思考的前提下,嘗試對問題進行反思:先請學生試著將兩個直角三角形拼成一種圖形,再讓學生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進行拼接,觀察拼接後圖形的特點。然後通過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引導學生反思怎樣計算出拼出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樣一來,死板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會被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非常易於學生理解,並且形成了一條知識鏈,學生在對數學問題的探究和反思過程中也能夠溫故知新。
三、利用「錯誤資源」進行反思
小學生的數學作業、測試或是學習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些錯誤是許多教師所忽視的「資源」,它們反映了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比如說,有的學生在混合運算中經常忘記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律;有些學生解答應用題時,答案中的「單位」總是忘寫等等。這些錯誤看似是學生馬虎造成的,在教師看來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卻是讓教師頭疼的「雜病」。很多教師往往只是一味地批評學生,責令學生認真些,卻並沒有意識到這是暴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問題的一種常見現象,因此很少加以合理利用,以此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五年級下冊「分數加法和減法」時,在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法後,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種看法:「兩個分數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這時老師不要急於評價和出示答案,不妨給出一個「例外」,讓學生自行驗算,進而自我反思,使學生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之間集思廣益,得出正確結論:在分母互為質數的情況下,兩個分數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這種通過引導讓學生完成反思的過程,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思考、交流中碰撞、調整,變得靈活且具有創造性。
總之,反思促使小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學習成果進行驗證,在優化思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和利用課堂上的機會和資源,為學生創造反思的空間和機會,培養學生反思習慣,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

『捌』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教學反思

關於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都已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認識和理解。因此,我著重談四個問題。
(一)求真務實,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
我們在教學中常常發現這樣的事:有的學生把加號寫成減號,把除數和被除數弄顛倒了,把已經計算正確的結果寫錯……許多教師把這些都歸結為「馬虎」造成的,其實不盡然。我覺得關鍵在於學生還沒有形成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能夠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甚至在教學具體內容時能夠准確預測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進行培養、糾正,形成穩固的思維定勢。這種品質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內容時,講新課之前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把12棵樹分給兩個小組去栽,每個小組分幾棵?
仔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課堂上我把這道題出示給學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在我提出問題後,全班同學都不加思考,異口同聲地回答:「6棵!」
「有沒有不同意見?」我征詢道。同時目光很快地在每個同學的臉上掠過。我忽然發現,一位姓孫的學生眉頭微蹙,眼睛凝視窗外,憑著我對這位學生的了解和多年來形成的特殊直覺,我敏銳地感到他一定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很可能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口。於是我提醒大家說:「你們要認認真真思考一下,有的學生可能把你們的答案推翻了。」這時,學生頓時警覺起來,重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隨即,便有幾個同學舉手要求發言,姓孫的學生也把手舉起來。我立即讓他談談是怎樣思考的,同時用鼓勵的目光注視著他。他站起來說:「老師,每組分6棵不一定對。」
「為什麼?」我趕緊插入一個問號,讓大家注意。
「因為題中沒有說怎樣分。如果平均分,那麼每組可以分得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種分法。」
我當即帶著表揚的口吻說:「好!他說得很正確。過去我們學的都是平均分,也就是等分,今天要學習的是不平均分。」然後,我立刻在黑板上寫出了「按比例分配」。
學生好像在朦朧中被人叫醒,頓時振作起來,大家看著我寫出的課題,想著姓孫的那位學生提出的不平均分,都急於想知道「按比例分配」怎麼個分法。就這樣,我從孩子的習慣的認識中巧妙地把單一思維活動引申到多項思維中去。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設疑,使學生注意力格外集中,情緒格外高漲,大家躍躍欲試、滿懷激情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究竟什麼是按比例分配?我接著舉例:有12棵樹,按照三個等份分給兩個小組去栽,一、二兩個小組依次分得一份和兩份,每個小組各分得幾棵?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概念,並掌握了運算方法。最後我又進一步設疑,「按比例分配」和「平均分」是什麼關系呢?學生的思維又活躍起來。經過討論,大家終於領悟到兩種分配方法都是有條件的,「按比例分配」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引申出來的,而「平均分」又正是「按比例分配」的特例。
在我的數學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設難置疑,探索中求真求實,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縝密嚴謹地思考解答。
(二)刻苦鑽研,培養學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刻苦鑽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非智力因素的內容。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認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兒童成長的兩個翅膀,哪一個不豐滿都會影響起飛,影響發展。現在的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多數家長都只重視智力開發,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了許多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發展不協調,尤其是缺乏刻苦鑽研、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大難題。
我想,刻苦鑽研、孜孜以求並不只是「頭懸梁、錐刺骨」的堅強毅力,還要有跳出書本之外,「打破砂鍋問到底」和「不到黃河不罷休」的探索意識和頑強徹底的學習恆心。
我在教學「面積的認識」這一內容時,通過讓學生看、摸、想,學習什麼是面積之後,又在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中,抽出了三個有趣的問題:
(1)你看到過哪些東西的面是平面?最平的是哪個?
(2)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為什麼?
(3)哪些東西的面沒有邊?怎樣設法使它有邊?
讓二年級學生討論這些問題不是「深」了嗎?是的,是深一點。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感興趣的,通過教師的「點」和「撥」是完全可以領悟的。我就是想通過「深」來誘發學生主動地鑽研,開拓知識領域,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品德。
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我們教室的水泥地面最平。」一個學生說。
「不平,因為我灑水的時候有存水的地方。」馬上就有一個學生反駁,「我說玻璃黑板的面最平。」
「也不對,最平的面就不能寫字了!」一個學生反駁得很有力,把大家逗樂了。
「那麼,商店賣的玻璃的面是最平的。」又一個學生提出了新見解。
教室內暫時肅靜了,兩秒內無人提出疑意。忽然一個高個子女生站起來說:「玻璃的面也不是平的,因為把兩塊玻璃合在一起,中間也會鑽進灰塵。」
「說得太漂亮了!」我贊揚道。我讓同學們繼續找最平的面,大家有些為難了。於是我總結說:「在實際事物中,絕對平的面是不存在的,平不平都是相互比較而言的,數學課本里所指的平面,在我們的頭腦里只不過是想像中的平面而已。可見,我們見過的幾種幾何圖形的面並不是絕對平的。」
大家開始解答第二個問題--大海的面是不是平的?為什麼?這個問題爭論得也很激烈。一個學生說:「大海的面是平面,因為地圖上就是那樣畫的。」另一個學生說:「大海的面不是平面,是曲面,因為地球儀上的海是曲面。」到底誰說得對呢?我為學生指出了思考問題的方向:「那麼你們再想一想,地球實際上是什麼形狀呢?」大家馬上找到了答案。
現在該解決第三個問題了。
「哪些東西的面沒有邊呢?」我剛一提頭兒,馬上有許多同學搶答:「皮球」、「地球」、「雞蛋」……
「球的面都沒有邊。」有個學生一語道破天機。
「沒有邊的面,面積可怎麼算呢?我們還得想辦法使它有邊呀!」我故意帶著為難的神情對學生說。
一個學生說:「我們把它割成兩半,不就有邊了嗎?」
我搖搖頭,「這個辦法會把好東西弄壞,再說,有些東西也不能割開呀!這個辦法不太好。」
又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好辦法--在上邊畫個印,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好,這個想法可以,我們只要用 一條線在上邊做出標記,曲面的邊就可以找到了。」我及時給予肯定。接著我又拿出一個雞蛋,用粉筆在上面畫了一條封閉曲線。這時,一個同學當即提出一個難題:「趙老師,這樣的面積怎麼計算呀?」
我的學生就是這樣喜歡刨根問底。我認為,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不斷提出新問題並開動腦筋去解決問題,是探索精神的表現。學生早一天提出問題,就說明早一天具有探索意識;永遠不問就永遠沒有探索精神。早一天問住老師就早一天成功,我很希望被學生問住。
(三)明確方向,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意識
我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給學生出了一些有關利率、匯兌方面的練習題,許多人感到迷惑不解。
近些年來,我所主持的整體改革實驗以及數學教學,都是從未來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出發,把人的自身發展需要同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把提高人才素質作為突破口和落腳點。我的想法是:21世紀是經濟騰飛的時代,現在的小學生正是21世紀經濟建設的人才,人的素質直接關繫到經濟發展幅度,無論是哪個部門、哪個行業,都離不開數學,尤其離不開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知識。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小學生具有迎接未來挑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幫助學生逐步明確學習方向,了解自己在未來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積極倡導學生學習微機。經濟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需要高科技人才。從小讓學生學習微機,不但掌握了一種社會需要的基本技能,而且能使學生懂得21世紀是高科技的時代,從小就要努力學習,將來才能適應社會需要,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這就是說,要讓學生把現在的學習同社會經濟發展聯系起來,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
(四)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的觀點看世界
我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不僅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僅要弄懂演算法,還要弄懂算理,重要的是算理,作為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應該努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進而了解到數學是研究數與量、時與空、形與式的關系的科學。數學中的內容彼此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充滿著辯證唯物的思想。這種觀點的樹立要靠對教材的挖掘和點撥。
我在教學「1」時,在回顧自己八年的實踐體會的同時,注意到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深邃的數學思想,並使之具體化。
上課了,我在黑板上清晰而端正地寫上了「1」字。
「同學們,誰認識『1』呀?」孩子們唰地把小手舉起來。
「好。誰能說說『1』是什麼意思呢?」
孩子們眼珠轉動著,有的把手舉起來,有的又慢慢地把舉起的手收了回去。
我又展開掛圖:「誰能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呀?」
學生接二連三地回答:「一個小朋友坐著一條凳子,在一張桌子上寫字,桌子上放著一本書,還有一個文具盒。」……
--這是讓孩子們看圖認識「1」,是第一步。
接著我舉起一根小木棒:「這根小木棒像什麼?」
「像『1』。」
「是直的還是彎的?」
「是直的,一點彎兒也沒有。」
「好!大家練一練,看誰寫得又直又快。」
學生們都認認真真地寫起來。
--這是讓學生藉助實物形象寫「1」,是第二步。
然後,我又讓學生列舉「1」所表示的事物。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說起來:一張講桌、一塊黑板、一棵樹、一朵花、一架飛機、一個月亮、一條銀河……學生們想像的翅膀展開了。
正在學生說得來勁的時候,我又提出一個問題:「你們能不能把『1』表示的事物都說完呀?」
學生回答:「說不完。」我接著說:「對了。用『1』表示的事物是說不完的,是無限的。」
我在講課中巧妙地從各種具體的事物中抽象出數字「1」的概念,反過來又通過事物賦予數字「1」的實際涵義,從而把數與量結合起來,有限與無限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我滲透了整體和部分互相轉化的辯證法和極限的思想,使「1」的教學更加豐富引人,達到一石多鳥的目的和效果。
教師經常這樣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無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大有益處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觀察力的培養課堂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