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應對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問題
【摘要】眾所周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生成性問題,這是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師生交流中的不確定因素所形成的必然現象。如何合理的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做好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針對小學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進行探討,幫助教師解決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題。【關鍵詞】數學教學生成性問題一、教學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所謂的生成性問題在教學課堂上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具有教學價值的問題和新鮮點時,教師所做的反映,這指的是教師主動生成的問題。(剩餘1818字)
㈡ 如何構建動態生成的小學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動態生成精心預設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這是對傳統封閉式教學的徹底變革。這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落實新理念,用動態生成的眼光來審視語文教學,讓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成為推動學生探究,促進學生發展的契機。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成更多的生成,造就精彩呢?
一、精心預設,預約生成
現代教學提出要擺離線械執行教案的教學模式,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性。但是這與課堂預設並不矛盾。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沒有充分的預設,便可能造就精彩的生成。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設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提前預想,是具體教學的一個參照。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整個教學就會如同一盤散沙。我們提倡生成,是要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靈活處理,避免機械地執行預設。當然在預設時要避免那種靜態、封閉的設計,而是要體現出預設的開放性、靈活性與動態性。那麼要如何預設呢?
(1)對文本的深入解讀。文本是承載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學生最為重要的學習資源。新課改提倡教學資源的多重優化與整合,但教材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對各知識點進行全面而准確的把握,才能做好課堂預設,使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才能靈活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使學生的思路與思維以文本為中心進行有深度與廣度的學習活動。
(2)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我們的教要讓步於學生的學,以學定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要做好預設,預約生成就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況全面了解。要通過課下談話、課中調查、與學生與科任教師交談、考試測評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認知規律、學習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這樣才能預設學生的反應,才能使預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激起學生不斷參與的激情與動力,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與自主性。
(3)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葉瀾教授提出:新課程強調課的動態生成,但並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有教學方案的設計,並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這段話既強調了預設的必要性,同時又對預設提出了要求,那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彈性,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盡管我們對教材、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鑽研與了解,預想到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但是教學過程極具變化性,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因素,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情況,因此在設計時不能將教學擠得滿滿的,而是要為學生主動參與提供時間與空間,向學生有更多展現自我、釋放個性與潛能的機會,讓課堂擁有更多的動態資源。
二、靈活處理,造就生成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調控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造就者。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要有教學機智。學生是鮮明的個性,有著獨特的思考方式與思維方式,在具體的學習過程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會出現許多的「節外生枝」。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不是機械地執行教案,而是要處理這些「節外生枝」,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進行引導與化解,將這些突發情況成為學生思維的新起點,以此來延伸學生的認知活動,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
(2)高超的教學技巧。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問題教學法、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探究性學習等,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而不存在好與差之分,關鍵就在於教師的運用。運用得當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不當就會事倍功半。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巧,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與學生反映情況來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高,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要造就課堂生成的精彩就要深入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完全忽視學生的參與,無視學生的個性,只是將學生作為被加工的對象。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根本就不可能有課堂生成。因此我們必須要轉換教師色彩,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閃現創新的火花,綻放個性之花,出現更多的生成資源。
三、有意捕捉,促進生成
學生的某些異常的舉動可能是無心的,但是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要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善於觀察,勤於捕捉,促成課堂的動態生成。
(1)捕錯誤促生成。有些教師怕出錯,認為糾正學生的錯誤會浪費時間與精力,這些錯誤往往容易被排除在動態資源之外。學生出錯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寫錯一個字,讀錯一個字等這些錯誤較為常用,有時學生出錯是因為對這些內容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時我們要學會引導,使之對教學產生正面引導作用。
(2)抓分歧促生成。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在具體的學習中,對於字詞句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甚至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觀點與看法,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辯論,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會積極地收集相關信息與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樣在學生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從而在激烈的討論中達成一致見解。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整理與加工信息的能力。
(3)捉意外促生成。在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無關的學生行為,這些意外同樣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可以成為教學的新起點。如一次作文課上我正在講解作文,讓學生來描寫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此時外面下起了大雨,天色頓時暗了下來,學生紛紛將視線投向窗外。面對這一意外,我並沒有繼續原定的寫作內容,而是讓學生走到窗前,認真觀察,展開想像,以雨為主題來進行寫作。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靈感得以激發,寫出了不少優秀的文章。
總之,我們要精心預設,為生成奠定基礎,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抓住教學的動態資源,運用教學機智、教學技巧與教學風格來因勢利導,達成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不斷演繹課堂生成的精彩。
㈢ 什麼是生成性課堂教學
教學活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具有預設和生成的雙重屬性,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對預設的超越和發展,預設和生成是辯證統一的。為了更好地生成,課前的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方法及評價等方面體現出多樣性、選擇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學生個性的發展創造預留更大的空間。
教學目標既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彈性預設,又要根據學科特點考慮到期望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可能出現的差異,因人而異,作分層要求,尋找知識的生成點。如教學初中歷史「秦王掃六合」時,我們在課前就設計了三級目標,第一級要求學生能掌握秦朝統一的基本內容;第二級要求理解文中的圖表、原始資料包含的歷史事實,並具有讀圖識圖和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能把歷史事件同時間、空間結合起來,形成准確的時空概念。第三級是引導他們如何實事求是、史論結合地評價秦始皇的功過。這樣,目標的層層遞進,有效地調動了各層次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保證了每位學生的有效學習,為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提供了生成空間。
㈣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促進動態生成
數學課堂教學是由許多靈動的生命體組成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進行著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他們不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著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然而,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生成性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如何被教師有效地利用,已成為廣大教師思考的問題。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動態生成」己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不斷被教師理解著、感悟著,它使教師明白:教學不再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創造與開發的過程,教師需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及時捕捉那些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教學情景,讓它生成一道美麗的風景,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孕育新的生命。
策略一:創設平等、寬松、和諧的氛圍,讓動態生成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案例]我聽一節課題是《找規律》的公開課,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l、2、4、()、
()、(),要求學生在後面加上一些數,使這些數看起來比較有規律。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紛紛舉起了小手,一位學生填出了第一個答案:7、11、16,理由是前後兩個數的差在依次增加,分別增加l、2、3、4、5……,老師微笑著點點頭;第二今學生又想到了另一種填法:8、16、32……,理由是前一個數重復相加為後一個數,老師滿意地笑了。老師環視著全班同學,似乎沒什麼問題。正好下課鈴響了,老師准備課堂小結。這時,有一隻小手怯生生地舉起,又偷偷地放下,我猜測這是一位自信不足、成績平平的學生,老師略顯遲疑:「你還有什麼問題嗎?」生:「我想填1、2、4……」,頓時,全班鬨堂大笑,那位同學害羞在埋下了頭,老師示意大家安靜,親切地說:「你的想法不錯,真了不起!大聲地說出你的理由,好嗎?」,那位學生昂起頭說:「我覺得重復也是一種規律。」說得多好啊!簡單重復何嘗不是一種規律,大概受這種想法的啟發,學生的熱情一下又高漲起來,「老師,我又想到了另一種填法,l、2、9、l、2、16……,理由是前兩個數重復,第三個數分別填2的平方,3的平方等」,時間已超過了3分鍾,但同學們依然沉醉在尋找規律興奮中。
[反思]我為老師創設了這樣的氛圍而鼓掌。時間超過了,學生的想法太簡單,教師完全可以作簡單評價後下課,但老師沒有這樣做,而是表揚鼓勵了這位學生,讓他說自己的想法,由此又引發了同學的許多聯想,這樣的處理真是太好了,也許在這位學生的心目中從此播下了學好數學的種子,也許他從此有了更多的自信……按要求,這個題目的答案到底有多少,我們姑且不去討論,當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預設相偏離時,老師不必忙著為自己的下一個環節奔忙,而應先來聽聽學生的分析、聽聽他們的想法,因為學生的思維角度、思維方式和思考過程比答案本身更為重要。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這種不同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師生雙方真誠平等、民主對話的基礎上,老師作為數學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要真正從心理上尊重學生,傾聽孩了的心聲,讓孩了在一種輕松、活躍的心理狀態下,敞開心扉,放飛思想、真情對話。有了這種和諧、平等的「生態環境」,學生會把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全部調動到課堂學習中,大膽表露自己真實的內心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多變的、美麗的、豐富的,師生才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我們教師要有理念上的轉變,我們的課堂為誰服務?為既定的教學目標而置學生上的參與熱情和辛苦勞動而不顧,還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靈動的體驗、真實感受而等對話,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策略二:擁有獨到、靈動、智慧的眼光,讓生成性教學資源「臨場放彩」
[案例]聽一位老師教「乘法應用題」時,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房間最多可以住5個人,一個旅遊團包了這樣的6個房間,這個旅遊團共有多少人?學生思考後,列出了這樣的算式:6×5=30(人),也有學生列出:5×6=30(人),老師提問:「你是怎麼想的?」學生答:「要求這個旅遊團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個5是多少」,老師滿意地讓學生坐下,我也從沒懷疑過答案的正確性。當老師准備下一題時,有一個學生舉手了:「老師,有可能這個旅遊團只有29人呢?」「這怎麼可能呢?」老師愣了一下,我也急速地考慮答案的可能性,聰明的老師把球踢給了學生,「你能說說你的想法嗎?」「其實,我也沒有太多的考慮,我只是想房間為什麼一定要住滿呢?」學生的一席話使大家豁然開朗。「那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根據我們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幾種可能性?」多好的教學契機,老師及時抓住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進發出來,於是就出現了下面的精彩場面:
生1:我覺得可能是26人,算式是5×5+l=26(人)。第6個房間只住1人。(有學生插語:那多浪費,應該包一個單間,價格還便宜一些)
生2:有可能27人,算式是5×5+2=27(人)。第6個房間只住2人。
生3:有可能是28人,算式是5×5
㈤ 如何解決科學課堂上出現的生成性
小學科學學習強調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離不開師生、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然而,由於價值多元化的存在,在師生和生生互動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生成性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影響教學內容的傳授和預期教學效果的實現,甚至會影響課堂教學進程。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運用教育智慧合理地應對這些問題。
一、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特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地位日益凸顯,課堂的開放程度更高,生成性問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是指在一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互動中,隨機出現的超出教師預設內容之外的影響課堂氛圍、師生思路及教學進程的即時信息。這些生成性問題一般都具有動態生成性、多樣性、情境性和隱蔽性。那麼,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生成性問題除了擁有這些一般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哪些獨有的特點呢?
(一)探究性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提出,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然而,問題意識的培養並不是能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得來的,它需要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特別是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不管是科學概念的學習和科學實驗的操作,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所以,即使教師的預設很充分,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系列的生成性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實驗去驗證,所以這些問題都有探究性。
(二)創新性
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產生一般是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提出的、超出教師預設的問題和想法,這說明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沒有跟上教師的節奏,或者是沒有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銜接上,或者是不能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或者是對科學實驗的設計產生了新的、創新性的想法,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水平的一次飛躍。這都是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創新性,教師應抓住這些生成性問題,結合�n程的三維目標,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挑戰意識。
(三)假設性
小學科學課堂中產生的生成性問題,具有一定的假設性,有的並沒有理論依據支撐,需要進一步的驗證,這些問題對老師來說,是教師預設之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可知的,得到的結論也是未知的。如果教師能因勢利導地處理好這些問題,不僅解決了提出問題者的學習難點,還可以促使其他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不可復制性
課堂生成性問題都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情境下發生的,由特定的人提出的問題,它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的。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那都是不可再來一次的,所以,教師要好好把握生成性問題,巧妙將生成性問題轉換為生成性資源。
二、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應對現狀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合作共生的課堂。特別是小學科學的課堂更是強調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給予學生充分的權利,問題的假設應該由學生而不是教師提出;注重學生思考推理的過程,並讓學生學會有依據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不是誇誇其談、胡編亂造;更進一步的要求是學生學會驗證自己的假設,想辦法驗證自己的假設,這種辦法可以是做實驗,也可以是查閱相關資料文獻,等等。這些都是科學課程的培養目標。
(一)在科學知識的傳授中過於注重預設目標,對生成問題置之不理
在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過於強調預設目標的完成,從而造成教師缺乏生成性問題意識。在課堂上,老師對於學生提出的、超出自己預設的問題一般都是直接忽略的,或者直接給予否定,特別是對新教師的教學來說,完成教學目標是順利推進教學的捷徑。還有一些教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把三維目標落實到位,只是按照流程完成三維目標,只注重表象,沒有掌握三維目標的實質要求,也會忽略學生提出的生成性問題。
(二)在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過於關注生成,忽略了教學目標
教師在課堂上完成課前的預設目標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學的底線,所以,教學目標是不該被遺忘的教學起點,生成是新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一種境界,這種追求表現為,課堂要有靈動、要開放、要自由,要始終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教學的最高境界。靈動的課堂不僅是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充分動起來,還要是為了目標而靈動,只有實現既定目標的靈動才是有價值的。然而,在實踐中,教師有時候為了生成而生成,不斷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不斷地讓學生探究實驗,卻沒有抓住自己作為教師的引導作用,這樣的課堂雖然熱熱鬧鬧,實際上效果並不明顯,學生依然頭腦空空,形成了一種課堂「繁榮」的假象。
(三)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生成性問題處理不當,讓生成資源白白流失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實驗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過程;當然這一系列活動的參與者並不只是學生,而是師生共同活動的結果。所以,教師對於生成性問題的處理對課堂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它可以改變一個實驗的研究方向,它甚至會影響學生科學習慣和科學品質的形成。教師往往以教材為出發點,根據教材內容設計講授內容,而缺乏對教材的靈活運用,這種靈活運用是指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對教材中的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處理、變化能力。由於教師不能抓住課堂中的生成性資源,沒有為我所用,導致這些資源白白流失。
三、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應對策略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科學探究已經融入了科學概念的學習和科學實驗的操作中,教師不是放任學生探究,而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但是大家的目標卻是統一的,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關鍵性的啟發是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支撐。 (一)教師要增強生成意識,課前進行彈性教學設計
1.目標設置多元化
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包含了三個方面,分別是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在預設時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但是具體在每一節內容時,教學目標不能單一固定,應該是動態的、開放的、生成的、多元的,要符合學生多元化的價值需求。在設置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時,要做到把獲取科學知識、獲取科學認識、掌握科學本領作為教育的一個中心部分,這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
2.充分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預設
教師在課前設計的時候,不僅要充分研讀教材和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還要考慮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已有經驗的掌握、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以及所教授班級的特點等等。教師只有在充分掌握了這些信息,才能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學會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自主活動,研究學生自主活動中的問題,研究他們需要的幫助和指導,研究老師對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指導方法。
(二)巧妙處理、積極應對生成性問題
一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突出地表現在他對生成性問題的處理上。教育智慧從教學實踐中來,又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升華和提高。
1.接納學生的生成性問題
應對課堂生成性問題,教師要有一種接納生成性��題的意識,要尊重學生成的意願、肯定學生創新的才能,允許學生提出異議,這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如果學生的生成性問題反映了課程內容的關注點,教師就可以順勢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
2.在探究體驗中解決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
對於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教師要採用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巧妙引導、適時點撥的方法,並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和動手操作機會,創設良好的探究氛圍,整合現有資源,提出新的教學目標。這樣做不僅鼓勵了學生進行創新的慾望,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去,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課堂,也使科學課堂富有生機和活力。
(三)勤於反思提升經驗,優化生成
1.對備課進行反思,關注學生的需求
備課是一節課成敗的重要因素,不斷反思備課過程中的不足,促使教師能更加全面地掌握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上課的時候真正做到有備無患。教師要反思備課中,是否把目光投放在全體學生身上,是否只考慮到了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沒有注意到那些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反思後,在備課中就能有多種預設的方案和多種教學方法,就能靈活地應對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另外,在科學課堂上要准備充足的實驗方案,以便在學生提出相應的生成性問題時,不會手忙腳亂。
2.反思課堂,提高應對生成性問題的技能
對於教師講課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好的課也有提升的空間和需要改進的不足,所以教師在課堂結束後,要及時反思自己在講課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吸取教訓,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只有一邊反思自己的不足,一邊在自己的課堂實踐中嘗試完善,結合優秀教學案例,才能慢慢積累應對生成性問題的經驗,掌握生成性教學的感性認識,並把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發現其中的規律。
3.課後在寫教學經驗論文和學習同伴經驗中反思
在課堂上,過程性的生成性問題教師很可能會忽略,但是這些資源對於教師成長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經過實踐,教師們都會有自己對生成性問題的認識和理解,而文本反思則恰恰能將這些寶貴的動態鏡頭轉換為靜態的文字,供教師們學習、參考。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可能只是一部分,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生成性問題的應對方法。在與同伴的交流中,我們可以學習同伴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經驗、智慧分享給大家,大家一起探討更好地應對方法,一起進步、一同成長。
㈥ 如何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動態生成
此時我們要學會引導。要做好預設。因此我們必須要轉換教師色彩。作為一名成功的教師。要造就課堂生成的精彩就要深入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展開想像,持有相同意見的學生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會積極地收集相關信息與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對各知識點進行全面而准確的把握。學生出錯是在所難免的,這些意外同樣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鑽研與了解。 (1)捕錯誤促生成。 (2)抓分歧促生成,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與學生反映情況來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考試測評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造就精彩呢。這段話既強調了預設的必要性,會出現許多意料之外的情況。那麼要如何預設呢,此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辯論、精心預設,運用不當就會事倍功半,促成課堂的動態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契機、有意捕捉,勤於捕捉,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性,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學習水平以及興趣,善於觀察。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根本就不可能有課堂生成,促進生成 學生的某些異常的舉動可能是無心的。文本是承載知識的主要載體,造就生成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貴在得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與學生與科任教師交談,是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造就者,有時學生出錯是因為對這些內容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高超的教學技巧,而是要體現出預設的開放性,但是教學過程極具變化性。教無定法,達成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我們提倡生成。 三,以雨為主題來進行寫作,綻放個性之花,運用教學機智。 (3)為學生的主動參與預留空間、分析,預約生成就必須要對學生的情況全面了解,可以成為教學的新起點,會出現許多的「節外生枝」,向學生有更多展現自我。這樣在學生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而是要處理這些「節外生枝」,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新課程強調課的動態生成: (1)教師要有教學機智,而不存在好與差之分,我並沒有繼續原定的寫作內容。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有時寫錯一個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完全忽視學生的參與。 二,為生成奠定基礎,此時外面下起了大雨,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素養與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這與課堂預設並不矛盾,使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課中調查,有許多不可預期的因素、封閉的設計,關鍵就在於教師的運用,寫出了不少優秀的文章,才能使預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巧,落實新理念、探究性學習等。如一次作文課上我正在講解作文,將學生的思維推向高潮,關注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獨特的優勢,讓課堂擁有更多的動態資源,便可能造就精彩的生成,而是要為學生主動參與提供時間與空間。在具體的學習中,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用動態生成的眼光來審視語文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將這些突發情況成為學生思維的新起點,不預則廢,是具體教學的一個參照,但教材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提高學生收集,不是機械地執行教案。要通過課下談話,使學生的思路與思維以文本為中心進行有深度與廣度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甚至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觀點與看法。學生是鮮明的個性。這樣的活動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問題教學法,才能做好課堂預設。」預設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提前預想。在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與本節教學內容無關的學生行為,無視學生的個性。新課改提倡教學資源的多重優化與整合,沒有充分的預設、釋放個性與潛能的機會,閃現創新的火花,預想到了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同時又對預設提出了要求,靈感得以激發,讓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成為教學的一個亮點,我們要精心預設。正所謂「凡事預則立,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技巧與教學風格來因勢利導,而是要求有教學方案的設計,但並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式地展開教學,要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進行引導與化解,成為推動學生探究,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激起學生不斷參與的激情與動力。這是對傳統封閉式教學的徹底變革、整理與加工信息的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抓住教學的動態資源。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靈活性與動態性。運用得當教學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面對這一意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才能靈活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是學生最為重要的學習資源,避免機械地執行預設。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以此來延伸學生的認知活動? 一、認知規律。學生是教學的中心,因此在設計時不能將教學擠得滿滿的。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合作學習,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對話,但是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有著獨特的思考方式與思維方式,讀錯一個字等這些錯誤較為常用。盡管我們對教材,不斷演繹課堂生成的精彩。學生的寫作熱情高漲,讓學生來描寫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學生紛紛將視線投向窗外,只是將學生作為被加工的對象,從而在激烈的討論中達成一致見解、主動性與自主性,預約生成 現代教學提出要擺離線械執行教案的教學模式,這些錯誤往往容易被排除在動態資源之外、多媒體教學,認真觀察、愛好等,使之對教學產生正面引導作用,那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彈性,我們的教要讓步於學生的學。葉瀾教授提出。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當然在預設時要避免那種靜態,整個教學就會如同一盤散沙。這對於廣大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而是讓學生走到窗前,天色頓時暗了下來,對於字詞句段的理解,出現更多的生成資源? (1)對文本的深入解讀,以學定教是基本的教學原則,認為糾正學生的錯誤會浪費時間與精力。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 (3)捉意外促生成。 總之,這樣才能預設學生的反應。有些教師怕出錯、調控者,並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靈活處理,在具體的學習過程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成更多的生成小學語文動態生成精心預設新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要在充分預設的基礎上靈活處理。 (2)對學生的全面了解,也不盡相同
㈦ 怎樣構建生成性課堂,促進學生主
預設和生成是兩回事.預設是教師在備課時對教學內容、學生和教學過程等進行預測,對學內生可能提出容的問題做好充分的准備,以利於課堂上把握對學生的指導、引領和點撥.而生成是課堂上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而動態生成的問題.是教師和學生自主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 不知這樣回答你是否滿意,有疑意再溝通.
㈧ 動態生成性的課堂教學策略實施應遵從什麼原則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的生成性
一、何謂生成性教學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實施,目前有一種針對課堂教學的說法很流行,即課堂教學要注重生成性。於是生成性的課堂教學也就成了一種呼聲,盛行於大江南北。這就給人們一種心裡趨勢,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採取生成性的教學方式,那麼這種教師就還是在實施傳統教學,他們根本就沒有落實課改精神,而是在做掛羊頭買狗肉之類的事。這樣一來,這種教師就會受到社會不公正的指責。為了避免指責事件的發生,許多不懂生成性教學內涵的教師就會扭曲「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將課堂教學變成了類似「非常6+1」的電視節目。像這樣的「生成性教學」其實質是做秀,而非學術界的生成性教學。靖國平教授在《生成性課堂何以可能》一文中強調:生成性教學具有過程性、互動性、非預料性和價值性等特點。關於生成性課堂的價值,靖教授總結了四點。其一、課堂教學關注生命成長,關注學生人格成長。其二、關注學生內心想法的表達。其三、關注課堂教學中豐富的差異性。其四、讓學生產生個性化的表達。
因此,可以將生成性教學理解為:生成性教學是相對於傳統預成性教學而言的,它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師生在課堂中根據不同的情景,建夠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靈感性得以發揮,教師對學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激勵作用和引導作用。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於學生生成的問題要給予高度重視,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二、生成性教學與預成性教學的關系
關於課堂教學究竟是採取生成性教學好還是採取預成性教學好,這是在現實教學中很多一線教師遇到的難題。由此課堂教學就開始了生成性教學和預成性教學之爭的局面。有一種觀點認為,預成性教學是預成性思維的展現,它突出的是「律令性教學」。律令性教學注重規律和規則,並受其控制和影響。它將教學過程看作是教案的執行過程,對具體的教學情景不與重視。對學生生成的某些問題看作是擾亂教學秩序、無理取鬧和嘩眾取寵而給予鎮壓、忽視。於是很多人就認為預成性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靈感,而生成性教學恰好有助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靈感的培養。因此生成性教學和預成性教學就成了二元對立的兩種課堂教學方式。
像這樣將二者對立的觀點是非常極端的思維,是教條主義的經典表現。預成性教學是基於結果的預成,其假設前提是好的結果來源於好的預設。但是,好的預設未必會有好的結果。也就是說原因和結果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一因多果的關系。因此,要取得好的結果,沒有好的預設是不行的;但只有好的預設也是不行的,預設只是結果的一種原因。也就是說要取得好的結果,除了需要好的預設之外,還需要注重取得好結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存在著許多原因,而這些原因對結果的好與壞可能又有很大的關聯。
對過程的關注恰好是生成性教學的一個特性,生成性教學是基於動態過程的調節,其假設前提是過程決定結果。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細節決定成敗」,同樣,在教學過程中很多環節和細節也決定著教學結果。這些環節是可以預設的,但環節下面的很多細節則是不能預設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生成性教學和預設性教學是導致好的教學結果的兩種不同策略,這兩種策略是互補的而非對立的。
三、怎樣看待生成性教學
在上面對什麼是生成性教學的解釋中,我們可以知道,生成性教學特別注重過程、生成的問題和互動交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應怎樣去把握和操作呢?
1. 注重教學過程,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學生身心能否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和啟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關注於知識的傳遞,而且還要關注學生心智的轉變。心智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動態過程的。葉瀾教授對過程教學非常關注,她說過這樣的話:「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因此,要達成學生心智的轉變,必須注重教學過程。一旦離開了過程教學這一平台,師生的交流就會失去實質意義。
2.注重課堂教學中生成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同與以前的社會了。在以前教師掌握著豐富的資料,學生只能通過教師來了解社會。而今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來獲得信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隨著新知識的引入,學生可能在一瞬間獲得靈感而發出有創造性的火花。對於這類突發性的事件,教師應該給予高度重視,要抓住機會,激勵學生思考。對這類非預設性的問題和情景,教師若處理的很好的話,也就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的境界。
3.注重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生成性的教學特別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交流互動。這與以前的「師——生」或「生——師」單線交流不同,它採取的是一種集思廣益的方式,搭建了三維立體的交流平台。通過這個平台,教師可以轉移部分解答權給學生,由學生回答學生提出的某些問題。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樹立學生榜樣,以激勵其他學生的求知如。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覺得問題的解決是自己和教師共同完成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成就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交流互動中,教師應該判斷交流問題的價值和意義。對於有些問題如果沒有交流價值,教師要點到為止而不應為了互動來交流。像這樣的交流只是一種形式交流,對學生和教師本身不但並沒有多大的幫助,而且還浪費了課堂寶貴時間。因此,對於課堂的互動交流,應該是學生和教師圍繞著問題而展開的心靈與心靈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不僅只是獲得了問題的解答,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思維的進展和心靈的提升。
㈨ 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小學科學學習強調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離不開師生、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然而,由於價值多元化的存在,在師生和生生互動中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生成性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影響教學內容的傳授和預期教學效果的實現,甚至會影響課堂教學進程。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運用教育智慧合理地應對這些問題。
一、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特點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地位日益凸顯,課堂的開放程度更高,生成性問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是指在一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互動中,隨機出現的超出教師預設內容之外的影響課堂氛圍、師生思路及教學進程的即時信息。這些生成性問題一般都具有動態生成性、多樣性、情境性和隱蔽性。那麼,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生成性問題除了擁有這些一般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哪些獨有的特點呢?
(一)探究性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提出,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驗證假設、得出結論的科學思維。然而,問題意識的培養並不是能依靠教師的知識傳授得來的,它需要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特別是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上,不管是科學概念的學習和科學實驗的操作,都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所以,即使教師的預設很充分,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系列的生成性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實驗去驗證,所以這些問題都有探究性。
(二)創新性
小學科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產生一般是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提出的、超出教師預設的問題和想法,這說明學生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沒有跟上教師的節奏,或者是沒有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銜接上,或者是不能接受新知識、新觀點;或者是對科學實驗的設計產生了新的、創新性的想法,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水平的一次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