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有那幾種類型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課堂提問技術的應用水平教育心理學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古語亦雲:學想於思,思源於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是增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下面談談有效提問的幾種類型: 一、激趣式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一石激起千重浪,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式提問。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准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於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於產生疑惑?為什麼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三、聯想式提問。 與啟發式提問一樣,聯想式提問的意義 在於引發學和思考,不同的是:啟發式提問注重啟,注重思維廣度的拓展,聯想式提問注重思維縱向的延伸。 四、比較式提問 這是種很直接直觀的提問方式。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引出面積單位時,教師先何做好鋪墊:8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長方形,16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一個正方形,10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判斷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數據,三角形面積為10,長方形面積為6,正方形面積為4。學生再次判斷: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後,反饋在組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面積大小是不能判別呢。這一突如其來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積的單位,使課堂思路能夠順利的繼續下去。 總之,課堂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如驅導式提問、連環式提問--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發散式提問--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誘思式提問等等。教師只有認真鑽研,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法,才能使用權學生積極探討知索知識源泉,自掘知識寶藏。才能把學生帶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使課堂教學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2. 思想品德課怎樣進行有效提問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調節教學進程,緩解課堂氣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提問有「法」
精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上課伊始,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還處於分散階段,要想成為學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須精心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要講究提問方式,做到提問有「法」。學習即生活,對於思想品德課堂尤其如此。這就需要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生活中的興趣所在,除了關注社會熱點及重大事件外,還要從學生的身邊取材,選取符合教學內容的材料來設置問題。
提問方式多樣化。要想整堂課都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要注意提問方式的多樣化,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一門藝術。首先,設置的問題類型應該多樣化。思想品德課堂中常用的問題類型有:選擇式問題、反問式問題、開放型問題、引導型問題、推測型問題、裝傻型問題等。在課堂提問中不斷變換問題的類型遠比一直使用單一類型的問題有效得多。其次,在選擇學生進行回答時,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藝術。一般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選擇學生進行回答:隨機點名式、好差兼顧式、小組推選式、舉手回答式及集體回答式。各種方式交錯使用,不但能較好地達成教學效果,還能使課堂提問面向全體,使所有學生在教師提問後都能集中注意力,對問題進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學生的名字是他們最敏感的信號之一,因此在課堂提問時除了要講究提問方法之外,還要盡可能地記住學生的名字,了解學生的特點,課堂提問也會變得更加有效突出,這也是班主任在自己班級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較集中的原因之一。
二、提問有「度」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到適時有度,對提問頻率及提問時機進行適當把握。
提問頻率的把握。整堂課一講到底被認為是「填鴨式」教學,是不可取的。事實上,提問過多不僅煩瑣費時,而且往往會導致學生隨大流,增大回答問題的盲目性,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因此教師的提問次數應保持在一定范圍內。試想一下,如果針對某個學生還算感興趣的情境,教師說「接下來我有兩個問題需要大家進行討論」,學生可能會認真討論並且積極參與,但如果當教師宣布「接下來我有十個問題需要大家來解決」,學生估計馬上就失去了討論的興趣。同時,對問題頻率的把握除了問題數量不能太多太濫以外,還要注意在提出一個問題後,根據學生的思維規律和心理特點,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也能使學生對問題考慮得更全面。
提問時機的把握。除了要注意提問頻率,對提問時機的把握也很重要,即教師的提問要選擇最佳時機,在不同的時間提出適宜的問題,主動地創設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避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在把握提問時機時尤其要注意兩點:不該反復重復的問題不要過多重復,這樣即使時機把握得再好也會給學生留下啰嗦的嫌疑,招致學生的反感。把下課時間作為增大課堂容量的方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佔用下課時間拖堂進行提問,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三、提問有「生成」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提問有「生成」,即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生成新的疑惑或問題,只有當學生能因為教師的問題而生成新的問題時,他們的思維才會變得更加活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學生處於「憤悱」狀態時,教師的及時提問和適時點撥,能促使學生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當然,提問有「生成」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精心預設,還要隨機應變處理動態生成問題,妥善地處理好預設與生成兩者的關系。
記得在上「愛在屋檐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去旅行,在乘坐高山纜車的時候,纜車運行到中途時,突然墜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間,父母用力將孩子高高地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們卻永遠離開了深愛的孩子。並配上了歌手韓紅根據這個真實的故事創作的一首歌曲《天亮了》。提問時我問了一個開放性問題:「在這悲傷的歌聲中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頓時,整個課堂顯得格外安靜,空氣似乎凝結,大家都沉浸其中,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鳴。大家都為這偉大的父愛、母愛而感動!而這正是我要的效果。突然,一個男生大聲問道:「老師,這纜車的質量為什麼這么差?經營者為什麼這么不負責任?否則,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他的回答與質疑,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都開始「化悲憤為力量」,尋找悲劇發生的原因,譴責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唯利是圖,然後又討論到做人的原則問題。學生的討論似乎偏離了我預設的軌道,但對於學生的回答,我沒有過多的評價,只是適時地問了一句:「這些道理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剛開始還嘰嘰喳喳的,過一會竟然全都安靜下來了,因為他們全都想到了平時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教育。雖然這一環節佔用了課堂不少時間,但經過適時引導後學生的思維不但又回到了主題,而且體會更加深刻。因而在後一環節「說說我的父母」,許多學生都回憶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表示父母對子女的愛太偉大、太無私了,要好好地孝敬父母。整堂課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課後調查發現學生對這節課的印象非常深刻,並且認同度很高。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大膽創新,精心設計提問、講究提問藝術,「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創造!
3. 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一、合理的設計問題
在進行課堂提問之前,必須預先設計好問題。在設計問題時,一是要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按照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二是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中,深淺適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三是各個問題之間應該緊密聯系、前後有序;四是問題的設計要精煉扼要,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二、面向全體學生提問
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問,讓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問題;二是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出不同要求的問題,如面對優秀的學生可以提高難度,面對學困生可以適當降低難度,以此來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三、提問的語言要准確,具有啟發性
教師提問的語言要准確表達問題的意圖,條理清晰、簡明扼要,切忌含糊不清。同時,提問要具有發散性,能啟發學生盡可能從多種角度思考和回答問題。
四、要及時進行評價和總結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於檢查學習效果,鞏固教育成果。因此,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要及時做出客觀的評價,肯定正確部分,糾正錯誤部分,並及時歸納和總結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以便使問題有明確的結論,並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之處。
(3)小學品社課堂上提問有哪些方式擴展閱讀:
課堂提問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氛圍和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善問」。希望考生能認真學習這篇文章,以便在面試中遇到相關問題時能從容應對。
4. 小學生 品社課 5個問題急啊。內容如下。
透視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小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低,空間感和觀察力較差,這些往往形成透視教學中的障礙。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能力,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
一、合理滲透,提前鋪墊
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從四年級開始涉及透視知識。如果從這時硬講透視知識,勢必會出現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小學生原來的一些錯誤透視習慣,一時難以轉變,所以對這種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識乍一接觸感到難度較大,不易接受。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進行滲透教學,做好鋪墊,減緩教學的坡度。小學一二年級主要以感性認識為主進行繪畫教學,不接觸透視方面的知識,允許在作業中出現與透視規律不符的現象。這是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而定的。但是到了三年級,學生認識能力有所提高,已經初步具有觀察能力、造型能力及表現能力。我們從這時就應該向他們滲透最簡單的透視常識。如「近大遠斜的現象。在繪畫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周圍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在頭腦中留有印象,盡量在繪畫中不養成錯誤透視的習慣,基本上表現出這種現象,形成透視教學的粗淺的概念,為以後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觀察實踐,變抽象為具體
透視教學是一個較為抽象的問題,要使小學生真正掌握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一個認識過程,那麼這個過程就是變抽象為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我的做法是:
1.實景觀察。在新課講授之前,先讓學生進行實景觀察。學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美術第七冊第二課《景物近大遠小現象》一課時,教師先把學生帶出課堂觀察實景,記錄下各種現象。如:近處的路面和遠處的路面是什麼樣的;近處的樹木和遠處的樹木是什麼樣的;建築,近處的和遠處的又各是什麼樣的。回到課堂後,教師提出:你所觀察到的這種現象是什麼現象?然後學生討論。
2.充分利用教具,講授新知。教師出示復合投影片進行分步演示。第一步出示:現實中的路面是同樣寬的,路兩旁的樹木基本上是等高的。第二步演示:我們會看到近處的路面寬,遠處的路面窄,這是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物體在人的視覺中會產生近大遠小的現象。例如:一片樹葉,在遠處幾乎看不到,拿在手裡,向眼前移動,它的形象就會越來越大。我們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透視現象。第三步繼續演示,進一步印證所觀察到的現象。然後讓學生欣賞掛圖和課本上的圖片,學生和教師一起歸納總結:景物的近大遠小現象就是透視現象。這樣教學,學生不僅容易接受,而且教師在愉快的教學氣氛中完成了這一教學任務。
望採納。
5. 小學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答--您想要問什麼?學校的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都要要切合實際的教育,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6. 小學品社學習方法有哪些
故事導入法 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新課的學習。 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內激容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漫畫導入法 以形象詼諧,機智幽默
7. 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幾種方法
隨著把培養思維、開發智力做為教育目標以來,課堂提問優化設計已經做為一門專門的教學藝術,受到教育專家和廣大教師的重視,善教者,必善問。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已經成為每個優秀教師的必備技能。
1.圍繞教學目的設計提問。
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作為實現語文教學整體目標手段之一的課堂提問應該能使學生激起情趣,理解內容,發展智力,受到教育。問題設計要從整體目標出發,考慮到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如教學《你們想錯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們想錯了』中的『你們』指的是誰?他們是怎樣『想』的?為什麼說他們這樣想是『錯了』?」這幾個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全面閱讀,把課文中的內容連貫起來思索,從而理解方誌敏的好品質,體會出文章的中心,達到教學目的。
(1)提問的內容要有思維價值。如果所設計的問題過於簡單,僅停留在簡單的是非選擇上,學生的思維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設計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那些精於設問之道的名師常常能獨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視之處,捕捉到具有較大思維價值的問點。例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凡卡》一文時,圍繞凡卡的信爺爺能否收到這個中心,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不能收到?為什麼?聯系爺爺的處境想一想,即使爺爺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變凡卡的處境?為什麼?這又說明了什麼?這樣的問題顯然具有較大的思維價值,它們能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問要明確具體。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因此提的問題只有明確具體,才能為學生指明思維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窮人》一文時,先問學生:「對課文用『窮人』作題目你們有什麼想法?」學生的回答是:「因為桑娜是窮人,所以用『窮人』作題目。」「因為桑娜收養的是窮人的孩子,所以課文題目叫《窮人》。」顯然,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存在困惑。於是,教師接著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著重寫的是桑娜,為什麼不用『桑娜』為題,而是用『窮人』呢?誰能從課文描寫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呢?」這樣的問點明確具體,學生經過思考後有所悟:「課文描寫了三個人物,他們都是窮人。」「課文敘述的事情都發生在窮人之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進一步追問:「作者描寫這些窮人,敘述窮人之間發生的事,為的是什麼?」此時,學生恍然大悟:「為了歌頌窮人的高尚品質。」
2.提問要立足於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提問不在多而在於精,關鍵是我們教師應抓住文章的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寫到的情節往往是作者情感願望寄託的載體,應設計問題重點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關鍵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機組成,在教學中可在這樣的地方涉及提問,使學生掌握內容,明確思想。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針對關鍵句「這樣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設計提問」「什麼是奇跡,為什麼說長城在歷史上是一個奇跡?」學生通過讀文、討論聯繫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長城高大堅固不但是一個奇跡,在沒有吊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就靠無數肩膀無數只手修建成了萬里長城,它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個奇跡。如此讀、思、議,學生不僅了解了萬里長城,更會油然而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也就突破了。其實,難和易往往是相對而立的,也是因人而異。只要能根據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其難也易了。
8. 課堂教學提問有哪些主要策略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提問按照其步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主要環節:教師提問、叫答以及應答。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呈現問題,叫答即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學生回答,應答是對學生回答的情況作出評價。
一、提出問題:問題准備
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考慮問題的難度、問題的數量以及問題的表達陳述
方式。
1.問題的難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應該難易適當,「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那麼如何提出難易適中的問題呢?這要看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提問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那麼,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難易適中的。有位地理教師在教學《多變的天氣》(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一節時,在講到「明天的天氣怎麼樣」之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同學們,大家想一下,每天晚上19點35分,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是什麼節目呢?」接著是播放天氣預報的音樂,重復提出這個問題。學生馬上大聲回答:「天氣預報。」教師接著說:「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回答出來了。」全體同學都鬨笑起來。對於這樣的問題,顯然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幾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因此,能調動學生思考的問題就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否則就無法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
如果提問的目的不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而是激發課堂氛圍或增強個別學困生的自信心,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就應該容易一些。例如,一位數學教師走進一個平時課堂氛圍很沉悶的班級,開始上課的時候,他在黑板上板書了幾道上節課學習過的簡單的數學題目,然後讓全班學生一起喊出這幾道題目的答案,在喊的過程中,整個課堂氛圍就調動起來了。
如果提問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應該有較高的難度。「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能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要使學生生「疑」,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激「疑」,而激「疑」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疑」。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對問題產生了「疑」,從而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
2.問題的數量
在提問時。教師還要考慮一次性提出幾個問題,一般來說,如果提出問題要學生及時回答,那麼提出的問題就應少一些,以一到兩個為宜;如果提出問題後,再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或討論,那麼呈現的問題數量則可以多一點,以三到四個為宜。因為需要及時回答的問題,學生思考的時間少,而且學生記錄教師問題也要花一定的精力,所以問題不能多;而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或討論需要佔用較多的時間,如果只解決一個問題,教學效果就不明顯。
3.問題的陳述
教師提出問題時,還應考慮組織問題的表達方式。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就構成問題,那麼學生就會產生迷惑的心理。教師在呈現問題時,問題本身應該是清晰易懂、簡明扼要的。
二、叫答:提問實施
在叫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思考什麼時候叫學生回答、叫誰回答以及叫
學生怎樣回答。
1.叫學生回答的時機
在教師呈現問題後叫學生回答之間要間隔多長時間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間隔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有思考好,即使一些學生有所獲,語言也不會組織得太連貫,效果就不會太理想;如果間隔的時間太長,學生都思考好了,教師還不問,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就開始轉移,無關的課堂行為就可能發生。叫學生回答時間的把握一般要從學生的表情和動作來判斷。有經驗的教師都比較擅長「讀」學生。例如,如果教師呈現問題一段時間後,很多學生都開始看教師,那麼就表示他們思考好了;如果教師在看學生的時候,學生的目光迴避教師,一般說明他們還沒有思考好,還應該給一段時間供他們思考或者做必要的啟發和提示。
2.叫誰回答
教師在提問時,叫誰回答,是一個關繫到教學針對性以及教學公平的問題。教學公平不僅是一個受教育機會的公平,還有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分配的公平。教師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很多學生沒有被教師提問意味著教師資源沒有被充分地利用。教師在叫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該在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群體知識、能力分布狀況之間做出權衡;對比較難的問題,傾向於讓那些比較拔尖的學生回答;對於比較容易的問題,則應該向成績一般和不夠理想的學生群體傾斜。
3.叫學生回答的方式
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經常使用的方式是一個一個叫答或隨機叫答。其實,
有很多類型的問題是可以一次叫一組學生回答的,這樣可以大面積地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教師隨機叫答有時候看似隨機,但是在其背後卻隱藏著一些無意識的偏見。比如,教師可能認為某個學生能回答好就叫他回答,那麼這種叫答就失去了檢查的功能。而且,隨機叫學生回答還容易造成學生群體的高度緊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提倡如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群體叫答,比如,教師要檢查學生課文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可以叫所有的男生或女生一起讀課文,而沒有被叫到的女生或男生就可以當監督評價者。第二種方式是有規則的叫答,在課堂上形成一個潛在的規則,教師點了某個學生回答後,就會點在這個學生前後左右其他四個學生中的一個,這樣一來緊張的就是四個學生,其他的學生可以在一種輕松的心理氛圍中進一步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三、應答:對學生回答的評價
應答即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評價。在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進行評價的時候,教師
應考慮什麼時候評價、評價主體是誰、評價的性質應該是怎麼樣的。
1.什麼時候評價
學生剛回答完問題後,教師不宜馬上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應留一段空餘時間。
因為可能這個學生自己還有要補充的、應該給他進一步完善的機會。當然所留時間也不能過長,否則,容易造成課堂節奏的散漫。
2.評價主體是誰
當前,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互評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教師做必要的評價外,還應
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但是,學生互評方式也不能太單一。一些教師認為某個學生回答問題正確了,就豎起大拇指,其他的學生就集體跺跺腳喊道:「嘿、嘿、嘿,你真棒!」這樣,就使評價變成了一個刻板的程序,被表揚的學生也麻木地接受大家的贊揚。這種情況應該避免。
3.評價的性質如何
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評價時,在教學實踐中有兩種性質的評價:表揚和批評。
表揚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種評價方式。在運用表揚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把
握表揚的幾個維度;在什麼時候表揚,表揚對誰有用,表揚的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在運用表揚的時候,要向學生闡明其表現突出的地方,值得肯定的地方,不然無原則的表揚對自主意識強的學生會適得其反。研究證明,表揚對兩類主體的作用重大:小學中低年級學生以及社會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學生。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處於「他律」階段,教師在這個時期是其「重要他人」,來自重要他人的正向評價會極大地激發其求知慾望。社會家庭背景不太好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獎賞較少,教師的表揚能增強其自信心。
批評是另一種評價方式。一味的表揚激勵,會讓學生心浮氣躁,失去自我的反省。
如果在表揚激勵的同時,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不足,有利於學生明白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但批評畢竟是一種負面評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批評的時候要講究方式。首先,批評的語言要婉轉,其次用表揚引導批評,即不要對學生全盤否定,要善於捕捉他們的閃光點,並予以必要的肯定,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從學生失利中尋找成功的一面,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批評後以鼓勵作結束,更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就能與學生在思想、心理、認知等諸多方面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交流,使學生比較順從地認可教師的教學理念,較好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9. 小學教師的課堂問題行為有哪些
我覺得其實現在小學課堂最重要的,就是老師講的不夠生動,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10. 小學品生,品社課堂教學的導入主要有哪些方法
故事導入法
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導入新課的學習。
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通過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漫畫導入法
以形象詼諧,機智幽默,蘊涵著深刻道理的漫畫、動漫導入新課的學習。
既增添了課堂教學趣味性,又能啟發學生思維,具有明顯效果。
歌曲導入法
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的播放一些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的優秀歌曲導入新課的學習。
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又可以釋懷學生心靈,在輕松愉悅環境中感悟新知,獲得學習的樂趣。
實例導入法
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導入新課。
有利於改變一味灌輸的教學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也體現了知行一致的原則。
小品導入法
以形象直觀、生動鮮活的小品表演的方式導入新課。
能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能抓住學生的心思,吸引學生眼球,引導學生思索,展開課堂教學。
游戲導入法
藉助簡單的游戲導入新課。
生動活潑,突出了學生的直接感受,學生在興奮的情緒中,主體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便會主動積極地思維和理解新知識。
談話導入法
以教師有目的的引導性談話直接導入新課。
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產生學習動力。
影視導入法
以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中與歷史知識相關的情節導入新課。
烘托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