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一八事件中的小故事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版柳條湖附近的南權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東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變前,它已通過日俄戰爭奪取了旅順、大連和滿洲鐵路沿線並派兵駐扎,這正是它能夠陰謀進行事變的前提。
② 小學生一年級918事件的讀後感。
篇一:918事變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隨即在幾天內侵佔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其製造的「柳條湖事件」為借口,大舉進攻沈陽。當時,國民黨政府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對日本侵略者採取賣國政策,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撤至山海關內。日本侵略軍乘虛而入,於9月19日佔領沈陽,接著分兵侵佔吉林、黑龍江。至1932年1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長春建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獨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使我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涌現出東北義勇軍等各種抗日武裝。1936年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有力地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在「滿蒙」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准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幾10年了,它的身影已經在我們心中淡化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它給中國帶了的傷害。牢記國恥,奮發圖強。只有國家統一了,野心國家才不會有挑撥離間以獲取漁翁之利的機會;只有國家富強了,才不會有人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們。
篇二:918事變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沈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志著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沈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盡管一些日本人拚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盡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說,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著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今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周,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布,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妝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麼,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系呢?從有關報道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布放棄參拜靖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系,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說,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系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布,除沈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79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凄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③ 九一八事變讀本少兒版讀後感200字
上周末,我們班黨支部組織黨員同學和入黨積極分子去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內,參觀之後我心久久不能容平靜。81年前,這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它險些將中國淪為殖民地,給十六億中國人留下了無法消退的傷疤。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父老成了亡國奴。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④ 九一八事變讀本讀後感200字
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場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和損失,也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血鑒.勿忘國恥,我們思考的應當更多、更深.
其一,勿忘國恥當思國運.撫今追昔,百感化作一念:當苦日子離去的時間越久遠,當富日子光臨的越急匆,我們心系國家、民族的命運,如何才能讓國恥一去不復返?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國家與民族的興衰成敗,需要全國人民的人心支撐,而要把十三億人的力量凝集起來,惟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其二,勿忘國恥當思發展.看昨天知國恥,看今天想國興,看明天盼國強.只有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強食」,我們必須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以科學發展來大踏步地向前追趕.我們要清醒地看到,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對現實,倍感發展之急迫,不思發展就如同當年的不抵抗,有發展才談得上民族尊嚴,才能在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中,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真正巍峨挺立.
其三,勿忘國恥當思憂患.古往今來,我們的民族不乏「憂論」:憂國憂民、居安思危、先憂後樂、進亦憂退亦憂,等等.憂,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我國人民先進意識大大增強,國家也正在欣欣向榮地強大起來.這是個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風雲變幻,「落後就要挨打」還將是一個長久而嚴酷的現實.
史路迢迢,多有一鑒:「兢兢以強,迤迤乃亡」;「盛世不怠,奮發圖強」.惟有人人不怠,才有舉國不怠;惟有舉國不怠,我們民族才能長盛不衰,明天才會更加美好.
⑤ 以九一八事變到一九二運動時期北平學生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是( )寫的《 》
以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時期北平學生運動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是(楊沫回 )寫的《青春之歌 》。答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⑥ 看918事變過後我們小學生應該做的什麼呢
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
第一,不忘歷史。忘記就意味著背叛,忘記曾經帶給中華民族恥辱的歷史,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背叛。對「九一八」這段歷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但是,這段記憶,決不應該在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心中,而應該在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心中。因此,必須時刻牢記教育後人不忘歷史、不忘恥辱、不忘教訓。我們可以放棄仇恨,但決不能放棄教訓和恥辱。如果日本有些人膽敢篡改這段歷史,所有有良心、有愛國心的中國人,都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出來,進行抵制,進行斗爭。
第二,發展經濟。這幾年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為了掩蓋他們侵略的歷史,通過修改教科書來篡改歷史的本來面目,並企圖用參拜靖國神社等手段來為罪惡的侵略的「正名」。特別是小泉上台以來,這種現象更加突出。其原因就在於日本經過戰後幾十年的重建,經濟發展迅速,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有了經濟實力,他們那顆不安分的侵略野心又開始蠢蠢欲動了。美國發動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他們雖沒有直接派兵權,卻在幕後提供了經濟方面的援助,還提出派什麼防衛隊。日本還千方百計謀求擔任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正是經濟的發展,實力的增強,讓日本人的參與慾望大大增強。因此,為了不讓日本政府和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掩蓋侵略的企圖得逞,我們最急需做的工作就是發展經濟,用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用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國。只有這樣,日本有些人才不敢想著篡改歷史,即使心裡想,也決不敢在行動上有任何標示。
9月16日,一名工作人員從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前經過。今年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75周年。除事變爆發地沈陽將舉行撞鍾鳴警儀式外,遼寧全省其餘13個城市將在9月18日晚9時18分與沈陽同時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第三,強盛民族。中華民族有著輝煌的歷史,這些歷史不僅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榮耀,也給世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是,輝煌只代表過去,中華民族能否繼續在世界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能否繼續為世界歷史續寫輝煌,在於中華民族能否實現偉大復興。民族強則地位高、人民榮,民族衰則地位低、人民恥。強盛民族,就是要我們借著世界還算太平的歷史機遇,一心一意地發展經濟,一心一意地進行建設,一心一意地增強國力。哪怕暫時低一下頭,暫時示一下弱,也必須通過努力讓經濟先發展起來,讓建設先搞好,讓國力先增強。這一點,日本人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經驗,那就是安安心心地搞上幾十年的經濟,讓國力增強了再說話,讓人民富裕了再發言。
第四,團結一心。團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團結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才能發展才能振興。如果團結問題抓不好,就會出大問題,出大亂子。在紀念「九一八」的日子中,我們更應牢記「團結」兩字。如果中國不是因為在團結問題上出了問題,不是在團結問題上沒有做好,日本是不可能那麼輕松就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土地。歷史證明,只要中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們是無法佔領中國,他們的侵略最終是要失敗的。因此,在今天民族振興的關鍵時刻,我們要不忘團結一心,不忘一致對外。要做到團結一心,就是要保持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保持穩定的局面,保持團結的社會氛圍。真正讓全中國人民,讓所有中華民族子孫都能夠心向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和諧、向上的現代化國家。
⑦ 小學生一年級918事件讀後感
篇一:事變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駐中國的侵略軍——關東軍,自行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並藉此突然襲擊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隨即在幾天內侵佔20多座城市及其周圍的廣大地區。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其製造的「柳條湖事件」為借口,大舉進攻沈陽。當時,國民黨政府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對日本侵略者採取賣國政策,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撤至山海關內。日本侵略軍乘虛而入,於9月19日佔領沈陽,接著分兵侵佔吉林、黑龍江。至1932年1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持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在長春建立。從此,日本帝國主義把東北變成它獨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強政治壓迫、經濟掠奪、文化奴役,使我東北3000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九·一八」事變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紛紛要求抗日,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奮起抵抗,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先後涌現出東北義勇軍等各種抗日武裝。1936年2月,東北各抗日部隊統一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聯軍團結廣大群眾,進一步開展了廣泛持久的抗日武裝斗爭,有力地配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抗戰,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吞並中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早在1927年夏,日本內閣就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聲稱中國東北「在(日本)國防和國民的生存上有著重大的利害關系」。同年7月,內閣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奏呈「田中奏摺」,公然宣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從而確立了在「滿蒙」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戰略。1931年,日本軍部秘密制訂了有關侵略我國東北的方針、步驟和措施。在完成了發動侵略戰爭的周密准備之後,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揭開了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幾10年了,它的身影已經在我們心中淡化了。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它給中國帶了的傷害。牢記國恥,奮發圖強。只有國家統一了,野心國家才不會有挑撥離間以獲取漁翁之利的機會;只有國家富強了,才不會有人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們。
篇二:918事變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佔北大營,次日佔領整個沈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沈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志著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沈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盡管一些日本人拚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盡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說,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著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今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周,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布,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妝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麼,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系呢?從有關報道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最高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布放棄參拜靖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系,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說,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系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布,除沈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79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凄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