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指導方法有哪些
創建優質高效魅力課堂,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已經成為廣大教師的一個共識。為了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大多數教師都在進行著「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程改革試驗,可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存在著不少誤區,要麼是放任自流、不加引導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要麼是假以自主學習之名,讓學生進行一些毫無價值的討論交流,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評價少,或者不作任何評價,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教學生學」(陶行知)。《新課標》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不是完全依賴別人,而是獨立自主地掌握知識、獲取技能的自覺行動。因此,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已經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勢在必行的事情。
如何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學習呢?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只有更新觀念,真正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自主學習的氛圍,讓他們自由體驗、親身實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才會更加有效,學生素養才會全面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先做好自我預習。
預習作為開啟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是訓練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目標要求,讓學生按照「讀課文——識字詞——解文意——理脈絡——思問題」的預習步驟,指導學生做好每天的課前預習,使學生在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掌握學習主動權,做到課堂學習有的放矢,從而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效果。對學生預習要做到有布置、有檢查,形成機制,決不能草草了事,流於形式。
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有了問題,會感到新奇,就有了更多求知慾望,產生了自學的興趣,在課堂中做到自覺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老師應多加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用心去思考、探究,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學習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准備,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靈活有效地應用於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把學生放到主體地位,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用精彩的教學內容、豐富的教學手段、生動的教學語言來組織好每一堂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發問,積極思維,大膽想像,勇於創新。老師更要做到有「撫」有「放」,要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
1.通過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學是一種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能力。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光是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用。在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多引導,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
2.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想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技能,語文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自學方法的指導。愛因斯坦曾說過:「勤勞的汗水加珍惜時間再加合理的方法等於成功。」他向我們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反復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懂課文,互相學習,交流討論,自主完成課堂的學習。經過長期反復實踐,學生逐步形成了較強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會學」。
3.通過課堂教學,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要及時給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例如我在檢查古詩文背誦時,因為課文內容難度不大,我便放手給學生們,讓他們獨自誦讀、檢查,再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交流,大大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就會促進自主學習的發展。
三、讓學生自主學習,還要做好課後復習。
課後復習,是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要求學生把課堂中學過的知識回顧一遍,舉一反三,加深印象,讓知識得以鞏固、得到拓展,並有所創新,更主要的是養成積極主動自學的好習慣。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 課後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和自我檢查作業,細心培養並做到持之以恆,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養成了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加強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等自學能力,創立了「自主、輕松」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優質高效魅力課堂的有效性建設。現在學校每位教師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發展,並在課堂達標活動中展現出強勁優勢,而且有數名教師在市優質課評選中獲得了佳績。這就表明,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在我們學校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Ⅱ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無為而為
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
、教少學多
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Ⅲ 如何深化小學自主課堂教學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始終把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放在工作的首位。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三、科教一體,服務課堂改革。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大練兵活動。
五、展望未來,躊躇滿志。
Ⅳ 自主課堂,伴我快樂成長 500字小學生 五年級
我是忠山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自主課堂,你不知道吧內,那我就為大家介紹一容下吧!我們的自主課堂有些什麼呢?又有什麼好玩的呢?
每天老師會針對我們學習的內容給我們安排講什麼、什麼時候講,並且讓我們自己根據學習的內容自己編排節目,這點老師說得很清楚。
我們會根據老師的要求開始准備了,大家非常興奮,大家選好自己綵排的地方,就開始練了起來。綵排完後,就到老師面前展練,老師就會給大家提出建議,同學們就會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重新排練。
展練的時候,同學們興奮不已,每個人都爭先恐後的要上台展練,在台上的人展練的多姿多彩、眉飛色舞,將學習的內容展練的淋漓盡致。展練完後,就是老師發獎的時候,老師會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評出最好的小班、或者最好的人,最後老師還會看哪個小班的得分最高,就會給那個小班獎勵。
我簡紹完畢,這就是我們學校自主課堂,很好玩的,我們在其中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我們自己!你也一起來吧!
Ⅳ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自主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從備課預設、組織學生預習、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加強課堂訓練等多方面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所謂高效課堂,是指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能夠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其最突出的特徵是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師生默契互動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課堂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完成學習目標層面,而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衡量高效課堂的標准不是教學內容的盡可能豐富,也不是教學難度的最大限度挖掘,而是在適合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學習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科學地運用教學策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傳統的「要我學」為新型的「我要學」,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自然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那麼,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呢?精心備課,將課堂預設設計得全面周到。很多年輕教師對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抱有一種不情願的心態:我經歷了這么漫長的學習經歷,積累了那麼多數學專業知識,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知識點簡單,學生學習能力差,簡直是大材小用。教師的這種心態直接表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輕視,認為無需備課也能將知識點很有條理地講授給學生。這種錯誤的觀點,是教師邁向高效課堂的最大阻力。小學數學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是如何根據學情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採用何種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哪些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卻是值得每位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
教師要精心備課,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學情為指導,認真研讀教材,科學整合知識點。對典型的例題不但要能熟練解決,還要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並思考以學生的水平和思考習慣會採用哪些方法解決?能不能引導學生思考更多的方法。教師的課堂預設還全面而靈活,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以往的教學經驗而定,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預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與自己預設不同、甚至相悖的情況,預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課堂突發情況出現,教師無法應對,導致課堂教學程序無法進展,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全面而精細的課前預設,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條件。
充分預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尤其是三年級以後,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且學習內容逐漸變得復雜。預習,不但能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有相應的迎接心理,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最近發展區,而且在學習前大致確定了學習的重難點,尤其是關注自己在預習中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當然,這里所說的預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致瀏覽課本,而是教師預先設計好預習題目,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來思考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測量》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然後解決一系列的預習題目:(1)請在家長的幫助下,測量你家的客廳的長和寬,並記錄下來。(觀察使用尺子上的長度單位,你認為該用哪個單位呢?)(2)測量你家茶幾的長度和寬度,並記錄下來。(思考:使用的長度單位與客廳長寬的長度單位一樣嗎?自己拿不準,可以向家長詢問。別忘了多問幾個為什麼。)
(3)測量你使用的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怎麼選擇長度單位很重要哦。我想你已經懂得怎麼尋求幫助了吧,)(4)測量你使用的橡皮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這么小的東西,該用什麼單位呢?老師也不知道了,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預習題目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啟發性,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投入到預習環節中。即使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能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後,課堂學習中參與熱情會更高漲,思維深度也會合理增加,合作探究才能更加充分,目標突破才能更加順利,課堂教學效率相應得到提高。
適時調整,保證課堂教學流程順暢得當: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但是,並不排斥教師的引導、合作、參與。相反,新課程理念進一步強化了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對教師的課堂調控技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照自己的課堂預設,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在教學中,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於簡單,仍然停留在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就要通過追加問題迅速將學習活動引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高,問題難度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則要通過改變問題的條件降低學習難度,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尤其是生生合作環節。
小學生年齡小,即使教師出示了學習目標,學生也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意義,也不懂得圍繞目標學習和思考,因而,很容易造成
Ⅵ 如何讓小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學習
豐城市新城中心學校 邦倩 教學中我感覺到,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多數是被動的,究其原因主要是:⑴不敢自主參與學習。少數教師出於課堂紀律的考慮或為了樹立自己的威嚴,不允許學生有不同於自己的見解,哪怕學生的見解是有創見的。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參與停留在表層,只是些機械模仿式的簡單運用。更為有害的是學生的思維活動創新意識受到壓制,從學習效果來說,還會因為學生的一些錯誤認識得不到及時糾正,而影響到正確知識的形成。⑵不願自主參與學習。在一些老師眼裡,小學生是不懂事的,擔心讓他自己學會學不好,因而一味地抱在懷里,托在手心,使學生失去了許多主動參與的機會,這種教育教學方式,逐步養成了學生思維的惰性和參與學習活動的消極意識。在觀摹一些公開教學課時,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那就是教師布置自學或組織學生討論時,很多同學並不積極配合,甚至無動於衷。反正老師要講的,何必費盡心思想答案。⑶不會自主參與學習。要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倘若學生不知道怎樣看書,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看書,何談自主學習。正是因為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知識結構難於把握,才難於自為地進行知識遷移,對學習活動的過程結構缺少認識,才難於獨立策劃學習活動。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筆者認為,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一:展示學習目標,增強自主參與意識。 教師要明確並真實扮演好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把自己變成「顧問」、「意見的交換者」、「幫助發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同時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接受型的被動學習為探索型、發現型的學習。 進行課堂教學之前,至少在一節課的開始,亮出相關教學內容的總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有個大方向的「奔頭」,較大教學環節的具體要求,也要通過過渡語或小黑板、幻燈等形式使學生明確,進而使他們圍繞學習目標,帶著問題,通過自己的手、口、腦,藉助信息資料和他人的幫助解決問題。 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能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的暴露,,那些不懂的知識、錯誤的認識都擺到桌面上,探索奧妙的沖動,破解未知的樂趣,使他們的學習變為一種自我需求;學習中的合作變為一種自覺行為。即使就是聽老師的講課,也是「有備而來」。 二: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自主參與心向。 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中、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教學中,筆者常用謎語激趣、故事激趣、歌訣激趣、直觀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戲激趣、懸念激趣等方法,促成學生的自主參與。其中直觀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如:時、分,24時記時,元角分等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經驗,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難以道其「所以然」。教學中,我們可攝取學生的幾組生活畫面,掃描進電腦,並給每個畫面配有鍾面,能看到時針、分針在不停地轉動。教學時,熟悉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生賞心悅目,真切地體會到一天有24小時,時針在鍾面上走了兩圈。愉悅的情緒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要以教師之情導學生參與之趣。教師要把自己置身於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甚至批評。正確看待學生的答錯、寫錯情況,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探索空間,促成自主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教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找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一方面教師要創造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徵,有的教師習慣於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規定好的路線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這種流於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扶得過多,只會培養學生思維的隋性,不利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 同時教師要提供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時機。在教學中,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口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對「學困生」傾斜,不但要給他們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例如,教師巡視時,優先關照學困生;課堂批改,重點批改學困生的作業;小組議論,安排學困生先發言;課堂提問,優先考慮讓學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等。對他們的每個微小進步及時予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心。 四:著力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參與能力。 增進學生自主意識的關鍵在於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後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㈠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數學知識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為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指導學生抽象數學知識和原理,就需要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分析獲得大量感知認識,建立表象,以此作為進行抽象數學知識的支柱。實踐證明,這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抽象概括的一個重要方法。 ㈡訓練語言表達,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有條理的思維。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正確的思維方法離不開語言的支持。不同年齡、不同智力基礎、以及不同個性差異的學生,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差別很大。有的能獨立說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師的引導下說明算理,有的在教師引導下說明算理還很困難,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要給全體學生說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性地培養學生表達的能力。在低年級可以讓學生學著說,試著說,自己小聲說一說,同桌互相說一說,逐步提高講題說理的能力。同時要讓學生認真聽別人說,提出自己的補充意見或不同意見,使學生說的水平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逐步使學生從敢說到會說、善說、善辯,從而達到促進思維發展的目的。指導學生用語言有條理地表達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過渡到數學語言;然後藉助適當的外部活動,如有順序觀察書中的插圖、幻燈投影、實際操作等,來指導學生完整地表達數學含義,促進思維能力發展;最後再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數學問題,這樣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語言進行表達的思維方法主動地遷移到其它問題學習中去。 ㈢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思考的方法。如學習梯形的面積時,先引導學生溫習一下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再提出這樣的問題:想一想,怎麼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呢?學生會主動地把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遷移到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去。又如學習乘法意義時,當出現:2+2+2=6,3+3+3+3=12,5+5=10後,不提這樣的問題:每道算式的加數都是什麼?三個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而提出:請仔細觀察三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這樣的提問,促使學生去尋找算式之間的聯系,抓住本質,尋找共同點,激活了思維,從中學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Ⅶ 小學英語自主課堂教學設計從哪幾方面入手
1、備教材,研究教材內容,清楚教材內容的走向;
2、備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知識狀況,學生能達到什麼水平;
3、備課堂,要充分預測課堂會出現的問題,能掌控課堂。
最重要是體現和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教師知識作引導,要放手學生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Ⅷ 讓小學生如何開始自主學習
您其實說的事養成小學生的自覺學習的習慣的問題
1、觀察細節,培養興趣
2、體驗成功
3、陪伴扶持
4、漸離督導
5、放手自學
經過這五步,就能養成孩子任何「習慣」!
Ⅸ 小學生課堂自主學習培養哪些習慣
一、先學後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時間
閱讀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能力,閱讀習慣也是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體現,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高中學生課外幾乎沒有預習閱讀的時間及習慣。為了保證語文學習的時間和閱讀質量,可以將學生應在課前進行的預習閱讀環節放在課堂內進行。一篇課文,學生自己獨特閱讀感受與體驗是任何高明的講授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學生進行的預習性閱讀非常必要;如果沒有學生自己的閱讀感受,缺少辨別力,語文學習也就變成了全盤接受教師講解的被動式學習,學生會逐漸喪失閱讀感悟和思維創新。有些老師可能認為,如果在課內進行預習閱讀,會佔用好多課時,從而造成進度的緊張,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不然,學生預習閱讀之後,由於任務明確,有些預設教學環節就可略去,課堂教學節奏快,並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如期完成和學習效果。
當然,對於學生的預習閱讀,要有具體的體任務和要求。首先,字詞積累仍是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所以預習時先要圈點勾畫有關字詞,自己先用字典解決。現在的學生大多不注重藉助字典解決問題和學習,因此,在高一開學之初,我讓學生務必准備《現代漢語詞典》和《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因為查字典,使用工具書也是學生的一種語文能力,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耐心。漢字是音、形、義一體的文字,而且大多是多音字,語境不同,詞性、讀音和意思也不盡相同,所以查字典時還需要判斷,而判斷的過程也是學習、積累的過程,也能體現語文學習中「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學科特點。二是在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標記出自己閱讀的難點和精彩點,同時提出有關問題,進行簡單批註。教師巡迴對學生批註情況進行檢查,或每隔一段時間,把學生的語文書收上來進行檢查,因為學生質疑、提問有時難免偏頗,失之膚淺,教師就要對學生提問的質量、批註情況進行檢查、反饋、糾正,進而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深入。閱讀時的質疑、批註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使學生形成閱讀時動手、動腦的習慣,也為後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減少了教學的盲目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堂交流展示閱讀成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預習閱讀的基礎上,當堂進行交流、展示各自的閱讀結果,既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體現,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體現。課堂交流與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如小組內可以集中解決字詞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理解中的難點與誤區進行必要的集中,待後在教學中解決。對於課文難點和學生提出問題,並不是教師進行直接解答,而是把問題在課堂公布,讓已經理解和學會的學生進行解答,當學生解答不清楚的情況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可以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和思維碰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維。其實,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有很大的發展,課文經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大部分內容自己已經能夠讀懂,只有個別之處需要教師的提示、點撥,所以教師盡可能少教,讓學生多讀,以此來培養起學生獨立的閱讀意識、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以《孔雀東南飛》人物形象的教學環節為例,經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交流、討論,學生對劉蘭芝、焦仲卿、焦母、劉兄等人物形象及課文主題基本都已基本理解,但學生沒有注意到劉蘭芝離別焦家時的精心打扮,以及告別焦母時的言行等內容對劉蘭芝人物形象的作用。筆者把這些內容提出來與學生一起討論,從而使學生對作品和劉蘭芝的形象特點認識更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