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0年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2010年教師繼續教育考試(備課新技能)
部分題目與答案
寫在前面:本答案未經證實,僅供參考。可把試題的關鍵部分復制下來,利用WORD的「查找」 功能進行答案檢索。
(一)
1、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實踐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的。X
2、人們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和觀察法。X
3、教科書的特色是教科書質量賴以生存的靈魂。V
4、教師的教學生涯實際上是自我成長的過程。V
5、事實上,相對教科書的內容來說,內容結構是其焦點和核心指標之一。X
6、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X
7、學習就是讀書。X
8、教科書是教師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V
9、研究型學習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學習模式,將極大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X
10、教學過程是一種對話。X
11、學生進入教學中心需要建構多樣化的學習方式。V
12、課程標准作為課程領域的基本准則與教學行為依據,可以提借諸多有助於備課的信息。V
13、教學方法的優化就是指教師的方法的優化。X
14、評師課堂教學應關注的焦點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V
15、質疑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X
16、學的本質是教師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的交往與互動。V
17、文本課程是理想課程的具體表現,課程標准就是其表現形式。V
18、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的學習方式,是新的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V
19、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公理、定義出發。X
20、一般地,影響課程內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內容的難易程度、內容的教學價值和教學對象的整體水平。V
21、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理想課程、文本課程、理解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V
22、一盤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方式、版面呈現方式和語言語呈現方式等等諸多方面。V
2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X
2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教材是核心環節。X
25、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V
26、課程內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X
27、備學生時必須堅持從幾處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X
28、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V
29、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X
30、一堂成功的教學一定要運用多媒體教學。X
31、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的前提特徵。V
32、本次課改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V
33、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V
34、備課是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的過程。V
35、針對相同的課題,同一個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設計風格、不同的實施途徑,達到同樣的教學目標,叫再備課。X
36、特級教師或專家的課堂教學是沒有遺憾的課堂教學,不需要作教學反思。X
37、課堂實施的課程只有變成學生習得的課程,才能說是真正有效的課程。V
38、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於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V
39、科學、合理的教案是有序、高效的教學活動實踐的基礎。V
40、優秀的教案不需要考慮板書設計。X
41、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實際上是以教學者為中心。X
42、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V
43、選擇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備好課的前提。X
44、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歸納起來主要就可以分為兩種,接受學習和探究發現式學習。V
45、對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學方法。X
46、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V
47、啟發式與注入式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V
48、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V
49、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X
50、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合作。V
51、下面不屬於優秀教案在結構要素方面表現出來的特徵是(有對教學對象的分析)。
52、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譚,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53、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
5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是核心環節。
55、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56、我國古代《論語》中提出的「溫故而知新」教學要求,體現了(鞏固性)教學原則。
57、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
58、(布置作業)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59、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是(合作學習策略)。
60、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特徵)。
61、教學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會學生(學習)。
62、傳統教學手段可分為兩類,一是基本教學手段,即教師憑借其自身的身體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直觀輔助教學手段)。
63、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的講授方式稱為(講述法)。
64、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內部重組,以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等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是(建構性學習)。
65、(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66、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保證和核心要求來確立正確的(教學觀)。
67、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68、校本研究的主體是(教師)。
69、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生學生關系是(都是主體)。
7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必然)選擇。
71、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示範—模仿式)。
72、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加德納)。
73、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斯騰豪斯)。
74、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75、良好的(學習反饋與調控)是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
76、當前,中小學備課一般是按照(定量主備、定人主講、集體評議、完善共享、復備教案、課後反思)
77、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
78、(教案)是教師授課前准備的教學方案。
79、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80、(難點內容)是造成學習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
81、(備課)是上課的前提。
82、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8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自我成長和持續發展)。
8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86、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核心是(教育目的)。
87、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8、教育的特質是(認識活動)。
89、基礎教育及其培養目標的根本特性是(發展性)。
90、各級各類學校或各個段的教育目標是指(課程目標)。
91、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屬於(講授法)。
9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93、(課程標准)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94、備課時,教師要按順序寫出(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
95、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理想課程)文本課程、理解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
96、(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
97、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針對性)。
98、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教育性)。
99、接受學習可以分為機械接受學習和(有意義接受學習)。
100、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多邊活動)。
(二)
[判斷題]
1.解決綜合課教師盡快適應實驗教學的極好方法是寫好教案。(F)
2.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F)
3.開放教學是現代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F)
4.優質教學即有效教學,但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
5.教師把實物、教具呈示給學生看,或者向學生作示範性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從而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叫做演示法。T
6.研究型學習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學習模式,將極大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F
7.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合作。F
8. 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的講授方式稱為講演法。錯 T
9 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F
10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T
11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T
12基礎知識是造成學生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F難點內容
13啟發式與注入式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F
14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T
15一般地,任何一堂課都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使用。T
16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F
17在教學中,可以利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F
18本次課改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T
19教案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載體 T
20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的前提特徵。T
21教案反思研究不必有序進行,也不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學科。Q
22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F
23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T
24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F
25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F
26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的教學方案。T
27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T
28一般來說,新教師最好寫略案,一邊可以更好的隨堂發揮。F
29教學目標的准確性制約著備課的質量。T
30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教學設計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Q
31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環節進行設計:問題情境-求解與解釋-建立模型-應用與拓展-回顧與反思。F
32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是求同存異。T
33集體備課的有效保證是制度建設。T
34集體備課的功能應該定位為解決問題。T
35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是網上資料的多少。F
36集體備課並不是將各任課教師各自所寫的教案裝訂成冊。T
37開放教學是現代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F
38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Q
39注入式教學的本質特徵是以講授法為主 。Q
40教學中心環節是運用知識。F
41公開課是探討課堂教學問題的集體教研活動。公開課包括測評課、觀摩課與展示課。Q
4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熟讀精思","學思結合""教學相長"是孟子的思想。F
43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內部重組,以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等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性學習。F
44傳統教學手段可分為兩類:一是基本教學手段,即教師憑借其自身的身體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教具。F
45單一的教學手段可以獨立用於解決細節問題,但不能解決教學過程的全部問題或整體問題。要完整地解決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所有問題,教師必須交叉組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這反映了教學手段的協調性。F
46我國古代《論語》中提出的"溫故而知新"教學要求,體現了鞏固性教學原則。T
47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是教學互動策略。F
48教學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會學生讀書。F 學習
49備課就是抄教科書。F
50一般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方式、版面呈現方式和語言呈現方式等等諸多方面。T
1、解決綜合課教師盡快適應實驗教學的極好方案是寫好教案。(錯誤)
(解決綜合課教師盡快適應實驗教學的極好方案交叉備課,加德納提出)
2、教學過程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錯誤)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體力,並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3、開放教學是現代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正確)
4、優質教學即有效教學,但有效教學未必是優質教學。(正確)
5、教師把實物、教具呈示給學生看,或者向學生作示範性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從而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方法, 叫做演示法。(正確)
6、研究型學習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學習模式,將極大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錯誤)
7、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合作。(正
確)
8、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的講授方式稱為講演法。(錯誤)(講授法)
9、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錯
誤)
10、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
11、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的前提特
征。(正確)
12、教案反思研究不必有序進行,也不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學科。(錯誤)
13、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錯誤)
14、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正確)
15、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錯誤)(發展)
16、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
。(錯誤)(發展性原則)
17、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的教學方案(正確)
18、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錯誤)(了解學生)
19、一般來說,新教師最好寫略案,一邊可以更好的隨堂發揮。(錯誤)
20、教學目標的准確性制約著備課的質量。(正確)
21、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中小學教學設計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研究的過程(正確)
22、在新課程理念下, 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環節進行設計:問題情境-求解與解釋-建立模型-應用與拓展-回顧與反思。(錯誤)
23、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是求同存異。(正確)
24、集體備課的有效保證是制度建設。(正確)
25、集體備課的功能應該定位為解決問題。(正確)
26、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是網上資料的多少。(錯誤)(個人研究)
27、集體備課並不是將各任課教師各自所寫的教案裝訂成冊(正確)
28、開放教學是現代學校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正確)
29、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水平主要體現 在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上。(正確)
30、注入式教學的本特徵是以講授法為主。(正確)
1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 A )
A.斯騰豪斯 B.斯騰伯格 C.杜威 D.赫爾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A.加德納 B.推孟 C.韋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B )
A.講解——接受式 B.示範——模仿式
C.探究發現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對話 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 D.都是客體
19.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 B )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55 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 : 教材的更新 B : 教師的發展 C : 學生的選擇 D : 課程制度的變遷
56 同課異構基本的流程是:( C )
A : 方案設計---評議反思--課堂行動-—修正方案—再次行動—再次評議反思---撰寫反思案例
B : 方案設計---課堂行動---再次行動—修正方案—評議反思—再次評議反思---撰寫反思案例
C : 方案設計---課堂行動---評議反思—修正方案—再次行動—再次評議反思---撰寫反思案例
D : 方案設計---課堂行動---評議反思---撰寫反思案例—修正方案—再次行動—再次評議反思
57 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C )
A : 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 :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
C : 都是主體 D : 都是客體
58 在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可以按照如下基本環節進行設計 (A )
A : 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於拓展—回顧與反思
B : 建立模型—問題情境—求解與解釋—應用於拓展—回顧與反思
C : 建立模型—問題情境—應用與拓展—求解與解釋—回顧與反思
D : 建立模型—求解與解釋—問題情境—應用於拓展—回顧與反思
59 集體備課的有效保證是(B )
A : 校長 B : 制度建設 C : 求同存異 D : 教師素質
60 集體備課的思維指向是(C )
A : 個人鑽研 B : 制度建設 C : 求同存異 D : 解決問題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C )
A : 學生 B : 教材 C : 教師 D : 校長
集體備課的功能應該定位為:(D )
A : 個人鑽研 B : 求同存異 C : 教案 D : 解決問題
接受學習可以分為機械接受學習和(D )。
A : 創新性學習 B : 探究性學習 C : 自主性學習 D : 有意義接受學習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C )
A : 單邊活動 B : 雙邊活動 C : 多邊活動 D : 三邊活動
教學過程看是(C )的過程。
A : 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B :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
C : 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D : 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寫,我抄
選擇合理的(B )是備好課的前提。
A : 教學目標 B : 教學內容 C : 教學者 D : 課程制定者
解決綜合課教師盡快適應實驗教學的極好方法是(A )。
A : 交叉備課 B : 准備實驗 C : 寫好教案 D : 學習課標
在 「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 : 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 :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
C : 都是主體 D : 都不是客體
69: [單項選擇題]
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D )
A : 准備階段—計劃階段—實施階段—評價階段—反思階段
B : 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C : 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 : 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70: [單項選擇題]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C )
A : 學生 B : 教材 C : 教師 D : 校長
71: [單項選擇題]
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 B )。
A : 師生對話 B : 師生交往 C : 教師成長 D : 校長決定
72: [單項選擇題]
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 B )時間的活動。
A : 1/3 B : 2/3 C : 1/2 D : 1/4
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B )。
A : 能力特徵 B : 情感特徵 C : 經驗特徵 D : 家庭特徵
(A )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A : 布置作業 B : 課堂講授 C : 復習 D : 教師點評
傳統教學手段可分為兩類:一是基本教學手段,即教師憑借其自身的身體器官就能完成的,二是(B )
A : 教具 B : 直觀輔助教學手段 C : 模型 D : 教材
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A )。
A : 最近發展區 B : 橋梁 C : 樓梯 D : 平台
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內部重組,以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等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是( A )
A : 建構性學習 B : 自主性學習 C : 探究學習 D : 程序性學習
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 B)原則。
A : 客體性 B : 發展性 C : 平等性 D : 指導性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熟讀精思」,「學思結合」「教學相長」是哪個教育家的思想。( A )
A : 孔子 B : 韓愈 C : 孟子 D : 老子
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C)學生的過程。
A : 了解 B : 熟悉 C : 研究 D : 對待
公開課是探討課堂教學問題的集體教研活動。公開課包括測評課、觀摩課與(A )
A : 示範課 B : 實驗課 C : 討論課 D : 展示課
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B )是核心環節。
A : 教師 B : 學生 C : 教材 D : 教學方法
一般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方式、版面呈現方式和(B)等等諸多方面
A : 定義呈現方式 B : 語言呈現方式 C : 結構呈現方式 D : 圖片呈現方式
一般地,影響課程內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內容的難易程度、內容的教學價值和(B )
A : 內容的廣泛程度 B : 教學對象的整體水平 C : 內容的綜合程度
D : 內容的思維程度
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和(A )兩種基本方式。
A : 直線式編寫 B : 曲線式編寫 C : 螺旋式下降 D : 反復式編寫
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屬於( B)
A : 談話法 B : 講授法 C : 演示法 D : 討論法
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 D)出發。
A : 公理 B : 定義 C : 概念 D : 具體情景
教育過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A )。
A : 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現狀 B : 教育者的整體素質 C : 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可能性 D : 教育影響
根據一節課所完成的任務,課的類型一般可分為( C)
A : 新授課和鞏固課 B : 講授課和練習課
C : 單一課和綜合課 D : 理論課和實踐課
(D )是現代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出現在教育史上是一大進步。
A : 開放教學 B : 復式教學 C : 個別教學 D : 課堂教學
教科書文本的課程設計(B )往往決定著教科書的發展方向。
A : 難度 B : 風格 C : 廣度 D : 結構
( B )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A :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B :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C : 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
D : 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C )
A : 學科學習目標 B : 一般性發展目標
C : 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 : 情感目標
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保證和核心要求是確立正確的(A )。
A : 學生觀 B : 質量觀 C : 教學觀 D : 教師觀
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是(A )
A : 個人鑽研 B : 網上資料的多少 C : 教案 D : 說課
集體備課就是(C )。
A : 教師教案的裝訂成冊 B : 就是模式教育 C : 是教師公共智慧的結晶
D : 網上資料的拼盤
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 A )選擇。
A : 必然 B : 必要 C : 必需 D : 必須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
A : 備課等於寫教案 B : 備課就是抄教科書
C : 備課就是背課 D : 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自我成長和持續發展
( B)是上課的前提。
A : 學生 B : 備課 C : 學生 D : 說課
廣義的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A )和持續性發展。
A : 自我成長 B : 自我反思 C : 自我提高 D : 自我批評
(三)
B. 2010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試答案初中英語
我們以前好象是開卷的
C. 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怎麼考試
網上考試
D. 2011年山西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公共必修課考試試題
2011年山西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業課考試試題與答案初中美術
E.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師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試題與答案
我是繼教網的老師,自己好好學,別想走捷徑!
F. 長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線考試品德與社會答案
和天然的結合體就突然
G. 2010年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上考試答案
激活中考教學網有下載的,可以去看看
H. 2010年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考試答案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1.教師要想方設法的努力使自己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因為教材畢竟是面向所有學生的,由於各地校的發展水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關心的熱點也不同,教材很難作到吸引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根據學生的現實情況設計教學,以保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必要的。2.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希望他們解決什麼問題,讓學生知道要學會什麼要了解什麼,因此,要給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達到一定的效果, 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感到學習充實,收獲大。3.充分的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怎樣啟發學生,怎樣提問學生,怎樣引入和創設學習情景,怎樣鞏固練習,以及怎樣的結束等,也就是教學程序的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關鍵。下面談談我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1、怎樣吸引學生
吸引學生的主要方式歸納起來有這樣幾個字:聯系、挑戰、變化、魅力。所謂聯系是制教學設計要聯系學生的客觀現實和數學現實,使教學內容不是空洞無物而是有意義的,是與其已有經驗和知識有聯系的。挑戰自然是制教學任務對學生具有挑戰性,平庸拖沓的教學安排不可能吸引學生,一題解畢,誰還有其他創新的解法?類似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都能吸引學生。變化是教師在學生注意力渙散或情緒低落時,改變教學的形式、講授的語速語調等,重新將學生的注意力拉會到教學中來的手段,比如,上課採用多種教學形式,穿插多種教學任務如猜想、觀察、聽講、思考、操作、自學、討論、演算、小組競賽等等,最後一種吸引學生的方式是增加教師自身的魅力,比如得體的儀表、精彩的語言、揮灑自如的教態、簡練漂亮的板書、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維、嫻熟的解題技巧,都會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如果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這些精神需要,效果將會持久而巨大。
2、怎樣啟發學生
有些教師喜歡越俎代庖,把知識嚼爛再喂學生,結果數學課上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覺的學習毫無挑戰性,索然無味。另一些教師不贊成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以為問題出在教師講的太多,於是,他們增加學生練的時間,或是輔一師生間的頻繁問答以減少教師講的時間,但結果學生被教師的問題牢牢的栓住,沒有機會走自己的路,想自己的疑問,遇到新問題常不能舉一反三,這樣的教學仍然不具有啟發性。
啟發學生的關鍵有以下幾個字:定向、架橋、含蓄、揭曉。首先,美國匹茲堡大學有一本用於師資培訓的教學案例中,搜集了這樣一個案例。這堂課的內容是探究各種集中量數(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的定義。兩個執教教師准備用建構主義的思想,不直接教給學生這些定義,而是給每個學生小組寫一組數據並標明該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個是多少的卡片,讓學生自己通過製作圖表、歸納、再用其他卡片檢驗的方法。得出這幾個量的定義。兩位教師的教學設計基本相同,課一開始,教師用了約5分鍾的時間與學生討論什麼是「發現」,怎樣發現數學。然後教師出示一張卡片的樣張,告訴學生每一組都會得到這樣的一張卡片,要求學生作兩件事:一是用方格紙畫出每一組數據,寫下自己的發現,寫下這四個概念的定義或者有根據的猜測。然後,教師再次提醒學生尋找線索和模式。。可是,課上最初的幾分鍾都出現了學生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情況,這恐怕和兩位教師都沒有作好「定向」就匆匆進入探究活動有關。其實,學生很有可能不清楚既然卡片上已經寫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為什麼還不知道什麼是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而要他們給出猜想。於是教師不得不再一次地說明任務,影響了教學的進度。
明確任務以後變可以進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往往回難住學生,所以,教師課前要為架橋鋪設路作好准備,教師有了解在探究的問題與學生的現實之間存在多少差距,考慮設計哪些問題或哪些活動能夠化解困難,怎樣創設問題情景,怎樣問問題可以含蓄地啟發學生。
這里要特別強調含蓄地架橋,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提示太直截了當,就失去了啟發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過引導學生先從事某些活動,解決某些比較容易著手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比如,利用實物、模型、實例、示意圖等直觀化手段啟發學生從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等活動中得到結論,形成思路。
3、怎樣提問學生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及時地得到教學的反饋,可以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提供形式參與教學、互相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有一些學生就因為一次出色的回答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成功感受,從此愛上了數學。
對所提問題的設計是提問質量的關鍵。一個新知識剛學完,為了達到及時反饋和強化的目的,教師可以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因為簡單的問題不具有多少思考性,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所佔的比例比較少,尤其在一些較好的班級和學習內容有相當難度的課,大部分的課堂提問對學生要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甚至熱烈的討論和爭辯,學生會覺得問題問得比較有深度,教師也能夠比較准確的反饋。在課堂上還要滿足少數學生的需要。
因為設問的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的思考,所以,教師提的問題應明確易懂,不能太大,讓小時摸佈道邊際,如果需要,可以將這樣的大問題改換成一個具體的問題或者若干個小問題。所提的問題應該表述的很清楚,避免所提的問題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而給解決問題造成不必要的干擾。所提的絕大多數問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發問後教師要適當停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對學生的回答要認真傾聽,予以中肯和明確的評價。如果學生不能回答,教師必須盡快辯明原因,是問題的難度不適應?師生之間的感情渠道不暢通?還是班級的學習風氣問題?找出相應的對策。
4、怎樣引入和創設學習情境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備課時,教師通常都要絞盡腦筋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
一般說來,一個導入至少需要完成下列四個任務中的一個:引起注意、激發動機、建立聯系和組織指引。比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有一位教師在前一天向學生布置了讓他們任意畫幾個三角形,量出每次所畫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第二天,教師讓學生考老師,只要說出兩個角的度數,教師就一定能夠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都想難倒老師。教師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導入了新課。這是一個用活動、用問題引入的好例子,圓滿的完成了導入的四個任務。教師先用學生活動的模式讓學生考教師,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考不倒的經歷中激發起學生也要學會的強烈動機;教師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業的基礎上,又完全緊扣新知識,加強了新知識之間、知識與引入之間的聯系;最後教師的點題指引學生三角形內角和是有規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問題式導入的關鍵在於創設精彩的問題情境,它既是吸引學生又能夠與新知識密切聯系。
除了以游戲、實驗和觀察等活動產生懸念和問題的引入方式外,還有一種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師的講授。比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事物著手問「做一鍋湯,要知道味道好不好,怎麼辦?「旁敲側擊,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他們將要學生的用樣本估計總體的統計思想聯系起來。如果教師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引入,可以開門見山說出課題。
5、怎樣探究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要求教學過程要在探究活動中展開,也就是說,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學都要體現數學化的教學思想,要揭示數學的形成過程。
組織學生探究之前,教師必須經歷過探究,思考過概念的本質是什麼,學生的現實和數學現實中有哪些與本質類似或有聯系;也推導過公式和定理,對哪些思路走不通,哪些思路能走通但是麻煩,哪些思路是捷徑胸有成竹。有些教師就曾因為隨口說出「那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吧」,而盲目地與學生一起探究,結果因為事先沒有準備,對問題的難度估計不足,無法啟發和指導學生,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
組織學生探究時,教師要控制時間,掌握各環節的節奏。開始可慢些,保證每位學生都明確探究的問題,之後,再進入真正的探究,否則,匆匆忙忙,不是有同學沒有審清題意走錯方向,就是有同學在別人起步的時候就以掉隊了。磨刀不誤砍柴工,明確任務階段寧慢勿快。當學生集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的探究經驗常常很有借鑒作用,教師可以用直觀的教具、圖象或精闢的語言等做有針對性的啟發;當學生探究誤入歧途的時候,教師可以點一下為什麼行不通,然後把學生引向正確的思路;當學生探究的思路可以但繁瑣的時候,教師應及時肯定,指出更優的方法,鼓勵學生另闢蹊徑。有時學生的探究成果非常豐富,尤其是做一題多解的探究奇思秒想不斷涌現,這時往往最難控制教學的時間,不過,「保底不封頂」的原則應該遵守,教學的基本任務要完成,學生的創造成果要盡量多地在課內交流,課上沒有充分展示的可以通過類似:「學習園地」的渠道公布。探究完畢,教師要組織學生反思回顧探究的過程,總結有過的探究思路,成功的思路和不成功的地方。
除了完成教師安排的探究任務,學生自發地發現可探究的問題對學生的發展也很重要,教師平時多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教師的備課和應變能力要高。
6、怎樣鞏固
光聽不做、不講、不練、不背、不經常地復習,就算聽懂了也回忘記,難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新知識的探究、操練和復習中都會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以加深、鞏固和強化學生所學的知識。
鞏固和強化知識的方法主要是加強記憶和反思。首先應利用記憶規律,無論在新知識的探究階段,還是在鞏固和強化階段,教師都應該設法幫助學生記憶,減少遺忘。鞏固的第二個重要方法是反思。將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使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成為待學知識的生長點。當學生進行到一定程度後,教師用帶領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再組織,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綜合理解,降低知識的記憶量,促進記憶。
鞏固和強化的常見方法是解題,教師設計安排的題目有剃度,不過解題應不僅僅限於完成書面習題,有時也可以用游戲或競賽的方式。變化的學習方法比單調的練習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7、怎樣結束
盡管有時因為沒有控制好教學節奏,教師不得不草草收場,但其實這一階段仍然是一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教師可以歸納和小結,再突出重點內容,提醒學生要注意或避免的錯誤,贊揚在課上表現突出的學生和他們的思想方法,起到回顧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將學習適當引申,開闊學生的眼界,也可以利用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系,帶出下節的課題,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