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將教學藝術融入小學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
為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多媒體技術,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教師用心去感悟,去總結,就一定會發現課堂成功的奧秘.
㈡ 課堂教學藝術的種類有哪些
課堂教學藝術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風格一:自然親切型
這一類風格教師講課親切自然,朴實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師生之間是在一種平等、協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默默的情感交流,將對知識的渴求和探索融於簡朴、真實的教學情景之中,學生在靜靜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獲得知識。
風格二:睿智創新型
這一類型教師講課深入淺出,條理清楚,層層剖析,環環相扣,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進程。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也受到思維訓練,還受到教師嚴謹治學態度的熏陶和感染。
風格三:語感品悟型
語感品悟型是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風格中不可忽視的一種類型。以品味感受、積累領悟、重視現場語言訓練為特點,一方面以自己的教學語言為示範,同時又十分注重學生的語言運用、善於抓住教材的語言因素,從語體、語境、語脈、語氣、語調等多方面,通過誦讀指引、涵泳品賞去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風格:輕松質朴 簡單扎實
風格四:情思激盪型——情感型
老師講課情緒飽滿,充滿激情。講到動情之處,往往是情緒高漲,慷慨激昂,滔滔不絕,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引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生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訓練價值,還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價值。
風格五:嚴謹細密型
這一類老師講課時各種教學方法、技巧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恰到好處,絲毫不帶雕琢痕跡。課堂教學環節過渡自然,搭配合理,有條不紊。無論是講解和分析,還是提問和練習,都能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體現出教師對知識重點難點的准確把握。
㈢ 小學怎樣使課堂達到藝術化
列寧曾經說過:電影是一門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攝影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一部好的電影,對於觀眾有極大的吸引力,常常使人如痴如醉,興趣盎然。顯然,這是藝術魅力產生的良好效應。同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講究藝術,需要創設藝術化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樂於學習,勇於探索,達到點有所通、啟有所發、導有所悟的教學效果。那麼,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呢?
一、注重課堂導入藝術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藝術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試想,課堂教學伊始,假如教師生著氣綳著臉走進教室,抓住某個調皮的學生狠狠訓斥一通;或是就最近遇到的不順心事情亂發一通牢騷,然後開始授課,那麼這一節課即使課文內容多麼精彩,也肯定達不到教學目的。相反,如果教師具有一定的課堂導入藝術,經常使用可以先聲奪人、切入本題、激起興趣的導語,就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旺盛的求知慾,可以很好地達到「良好開端是成功一半」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有:
1.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這種導入藝術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在進行一年級拼音教學時,有這么一節課,上課伊始,我說:「今天這節語文課,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你們愛聽故事嗎?」一年級小學生一聽要講故事,都來精神了,互相你看我,我看你,齊聲說:「愛聽!」私下裡還偷偷地笑呢!我接著說:「好!我看誰坐得好聽得認真,老師一會兒還獎勵他紅花呢!」我看學生一個個坐得筆直,就開始講《j
q
x和小ü交朋友》的故事。當我講到小ü和j交朋友時,就學習j這個聲母,並與ü練習拼讀。待學生掌握後又繼續講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來。就這樣邊講故事邊學習,學生感覺就是在聽故事,但卻不知不覺掌握了「j
q x和ü相拼去掉兩點」的知識點,愉悅完成了教學任務。
2. 問題導入,引發懸念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性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我教《海上日出》一課先問學生:「誰看過日出?是在什麼地方看的?」學生紛紛回答在門口、在陽台上、在樓頂上。我又問:「在這些地方看日出,你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嗎?」學生回答有樹擋住,有房子擋住,不能看清太陽剛從地平線躍起那一瞬間的情景。這時我故意嘆了一口氣說:「多遺憾!大家都沒有看過日出全景,但老師知道有個地方看日出可以一覽無余,那就是大海上。大家想知道那是怎樣的奇景嗎?」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製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時甚至會把學生弄糊塗。
3. 舊課導入,承上啟下
這種導入方法是從回顧舊知識開始,將舊課中某些知識與新課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可起到相互對照、相互呼應的作用。如我曾經這樣設計過導語:「上一節課我們學習領略了雄偉壯麗的北國風光——《長城》,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去暢游秀麗奇異的南疆景色——桂林山水。」這樣,把萬里長城與桂林山水相互映襯,激發學生想了解、想認識桂林山水的興趣。
4. 審題導入,畫龍點睛
審題導入就是以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題眼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全文的興趣。如我在教《別了,可愛的祖國》一課時,就是從審題開始的:先板書課題,然後提問是什麼樣的文章?學生回答是抒情散文。我在課題的「愛」字下板書「抒情」二字,接著又問學生抒發了什麼感情?學生回答說抒發了作者告別祖國時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我又問學生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學生說根據「別了」二字和「愛」字。緊接下來我又問課文標題中的「我」是指誰?學生答是作者鄭振鐸。那麼,「鄭振鐸是誰,他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帶著這些疑問,我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
此外,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妙語導入、練習導入、演示導入等等。但無論採取哪種方法,都要求簡練,短小精悍,盡快進入主題。
二、注重課堂語言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那麼,語文課堂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1.
力求激情。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於情。」可見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使學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師身上、書本上,而不致於使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因此,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善於運用飽含激情、優美典雅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學習的興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別了,可愛的祖國》一課時,我時而抑揚頓挫地講述「離別祖國,告別親人的情境」,時而繪聲繪色地描述「祖國山河多麼美麗」,時而充滿激情朗誦作者希望祖國昌盛,表達報效祖國的鏗鏘誓言」,這樣,把老師所體驗的情感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就能激發學生的共鳴,達到師生情感的交融。
2.力求趣味。趣味是課堂語言的「味精」,它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啟迪學生的智慧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古人曾說:「啟其蒙而引其趣」。這就是說經過啟發引導,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在課堂教學中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例如:我在解釋成語「欲蓋彌彰」時,就巧妙地運用另外一個富有趣味的成語典故「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二不曾偷」來說明其意義。這樣,學生在笑聲中很自然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他們不會把記憶東西當成一種負擔,反而在快樂的氣氛中記住了知識。當然,我們提倡課堂語言應該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師專門講笑話,嘩眾取寵,來迎合學生。否則,就會使學生覺得課堂語言過於輕佻、庸俗、油滑。這樣不僅大大地偏離了主題,而且也達不到教學目的。
3.
力求多種形式的結合。課堂教學中,姿勢、目光、表情、動作等身體語言也稱無聲語言,它是對有聲語言的補充、配合、修飾,可以使老師表情達意更准確、更豐富,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如老師用微笑鼓勵學生,用點頭肯定學生,用嚴厲提醒學生等等,這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另一種表現,需要老師在充分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盡力創造色彩多樣、個性鮮明的無聲語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興趣更加盎然。
三、注重課堂板書藝術
語文課堂教學除用語言表達外,另一重要手段就是把所講要點、內容等書寫在黑板上。板書是實現課堂教學藝術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布局的板面,工整美觀的板書,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它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理解知識,還能幫助他們記憶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板書的新穎性、形象性,善於把板書與文章的思路、教師的引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切實增強課堂教學實際效果。
此外,板書還應以「趣」為切入點,激起學生的興奮。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對事物有興趣時,他的大腦就會興奮起來,對事物記憶的時間也將會大大延長。反之,當人對事物毫無興趣時,他的大腦細胞就會處於遲鈍狀態,若是死記硬背,大腦細胞就會越來越疲勞,即使當時記住了,印象也很模糊,所以,孔子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決條件,課堂教學中如能恰如其分地通過板書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標點符號的故事》是一篇聽說訓練課,在教學實踐中一提到標點符號,不少同學往往嗤之以鼻,為了較好地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特地在板書設計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在黑板上寫下三個沒有標點的句子。
1. 你想我干什麼
2. 糧食不要送給八路軍吃
3. 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
接著,我就讓學生討論,給上面的句子添加標點符號之後,我又在黑板上著重寫下第三個句子添加標點符號的具體語境:
(一個細嫩的聲音)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
(一個模仿大人的聲音)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你回家。(我們錯怪你了)
這樣,通過前後板書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標點的妙用,從而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標點符號的興趣,使他們樂於學習,收到較為滿意的課堂效果。
由此可見,創造具有審美價值的板書,其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它以什麼形式出現,都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並成為實現課堂教學藝術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總之,構成課堂教學藝術化的因素很多,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實踐中不斷追求、不斷探索,就能把每節課的教學,變為精美的藝術品,就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㈣ 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設計成功的導入語,能一下子扣動學生的心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拓思維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教師應該如何在《語文課程標准》指引下進行小學語文新課的導入呢?下面就自己在外出聽課學習和本鎮開展教研活動中,摘錄一些新課成功的導入,與老師一起交流。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導入應當情真意切,扣人心弦,以情動人。如我國偉大的白居易所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傳情的導入,其效果不僅能使學生從形式上、內容上去感知知識,並且能作用於感官而達到震撼心靈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導入的傳情性,善用生動感人的情境,去撥動學生的「情弦」,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不同的課文創設不同的情景,設計不同的導入語。一位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則是採用不同的導入。一邊播放音樂感染學生,一邊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公園看荷花,想去嗎?」接著,老師讓學生們閉上眼,深深地嗅了一下鼻子,說:「公園里的花真多呀!現在,你們聞到了什麼?」(花香)老師又出示各種荷花的圖片,說:「讓我們一起乘著音樂的翅膀去荷花池邊看荷花吧!在看的時候可以指指點點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被老師的導入語引入了大自然,引進了美麗的荷花池邊,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二、設疑問難,質疑導入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好奇心強,對於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都想問個明白。由於他們的知識經驗有限,語文課本中的許多內容,只要教師稍加設疑,均能引發他們強烈的探究心理。教師在運用新課的導入之中,可以用設疑作為挑動學生的好奇心的觸發點,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慾望,而這種慾望一經形成後,學生就非要追根究底,尋過水落石出不可。因此,設疑問難的導入是否能激起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是否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是否能將思維引向教學的主題,也是決定一節課的關鍵。
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一位老師設計這樣的提問:「同學們,當我們急需一樣東西而自己沒帶錢買時,最好就是用什麼辦法解決呢?」大多數的學生想到了「借」。老師馬上用這個「借」字導入新課後,問道:「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它向誰借呢?借到了沒有?」經過這一系列的設問的導入,由題生趣,設疑引路,不但使學生想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且引發學生品讀、細讀的興趣,而且這三個問題,環環相扣,在學生心中設下一個又一個懸念,引人深思,刺激了他們的思維,既突出了課文重點,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可見,在學生的心智被調動起來時候,也是引入新課的最好時機。
三、巧編故事,激趣導入
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更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像力,又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有一位老師是這樣導入:「同學們,現在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請你們閉上眼睛認真聽。那是一個蔚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的晚上,海濱的沙地上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一個少年項戴銀圈,手握一柄鋼叉,正向一隻猹用力地刺去……」故事講到這里為止,老師同樣抓住學生「欲知後事如何」的求知心理,提出了問題:「這英俊的少年是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讀書的慾望油然而生。這樣,巧編故事的導入方法,激發了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簡筆畫,形象導入
簡筆畫導入也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手段,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對優化課堂教學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根據課文的描述快速勾勒出一幅《桂林山水圖》的簡筆畫,具體形象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並說道:「我們在以前課文中游覽了祖國不少地方的壯麗景色,今天我們同樣來欣賞以山水著稱的桂林,請同學們看看桂林的山水有何特點。」教師扎實的簡筆畫基本功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們。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借圖理解課文內容,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氛圍,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朗誦導入,激發想像
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數都是文情並茂的名篇佳作。這些名篇佳作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教師可以通過朗誦,激發學生去想像,從而導入新課。那麼,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的感情波瀾,使之與課本內容產生共鳴,達到融合的效果呢?我們可以利用幻燈片、掛圖、錄音、影像、實物等,再配上教師生動形象的朗誦,創設特定情境來烘托氣氛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老師通過多種導語設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學習體驗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文本,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㈤ 如何在中小學課堂中體現或是實現教學藝術
可以考慮寒暑假,讓老師們,帶薪跑跑業務,活動活動筋(精)骨
㈥ 簡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藝術的類型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學素質一般包括: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具備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需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等。
㈦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傳出了一個聲音:請全體師生起立,為哀悼在四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專胞,請默哀三分鍾.時間彷彿又屬倒流回那個恐怖的時候……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當人們全部沉浸在工作與學習的喜悅中的時候,孰不知一場災難正在悄悄的醞釀,人不知鬼不覺地來臨.十四時二十八分,這個恐怖的時間,一場滅頂之災從天而降,以四川省汶川為震中心的8.0級地震吞噬了人們美好的夢,這場地震摧毀了人們的家園,殃及了多個省市和地區,頓時,電力中斷,交通癱瘓,山體崩塌,河水泛濫,災區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汶川,這個在地圖上鮮為人知的地方,人們很少談起的地方,在一瞬間成為海內外人民關注的焦點,也就是那時,人們便發揚愛的精神,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國務院在第一時間下達命令,派出國內的搜救精英趕往災區,以「眾志成城,抗震救災」為口號,「時間就是生命,災情就是命令」為主要目標,爭分奪秒的搶救災民,同
㈧ 小學課堂教學藝術是什麼
教是為了不教。
㈨ 為什麼小學的課堂教學需要藝術
教育貴在創新。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創新導向,鼓勵他們獨立思考,讓他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在素質教育廣泛推行的今天,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尤其重要。
一、教學必須喚醒學生充分地發展個性
在修公路鋪路基的時候路基上的石子、土塊高低不平,經壓路機一壓,各種各樣的石子都沒有了稜角,從而使公路平平坦坦。
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學生本來是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一個個性格鮮明,好像一個個稜角分明的石子,可有些老師的教學卻往往「一刀切」,好比壓路機。經過教師用「一刀切」的標尺一量,用「壓路機」一壓,我們再看看學生,都變成四平八穩,整齊劃一了。
作為教師不能做「壓路機」,必須在教學中喚醒學生充分地發展個性,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著眼於個性發展的培養。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參與者,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他們的思維過程,尊重他們的思維成果,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並及時給與鼓勵。尤其現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更應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以展示他們鮮明的個性。
二、教學必須激勵學生敢於想像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限的。」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呼喚著非凡的想像力和全新的創造力。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探索、想像,就沒有創新。想想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於想像、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的訓練,珍惜談們的好奇心,努力把學生的想像振奮起來。通過一系列具有邏輯因果關系的想像活動,大大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突破與飛躍,促進學生想像力的增長。
㈩ 怎樣優化小學教學課堂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 教學藝術
一、轉變教學理念,打造融洽的師生平等課堂關系
這就是要打破教師傳統的思想觀念和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充滿問題的課堂,充滿知識的課堂,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和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從為考試而教,以傳授知識為主,向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開發智力,提高思想相統一的觀念轉化。把教師居高臨下「講深講透」每篇課文都是用一個思維、一個路子,變為溝通師生感情,構建平等的民主師生關系,讓學生參與學習,形成親合力,達到教學相長,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
如在分析課文《林海》一文時,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假如我是名學生,不知道這篇課文該分幾段,你能告訴我嗎?」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接著我引導學生說說分段的依據。學生就列舉了三種分段方法,都有根有據,很有說服力。這節課,我始終把一切「教」的意識落實到在「學」的活動中,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對學生的思維熱情鼓勵,讓學生暢所欲言,自主互動,使學生敢說、愛說、會說,說出自已的所知、所想、所思、所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再如學習《多彩的夏天》一課,讓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段朗讀後,讓他們想像表演知了的叫聲、青蛙的賽歌會等課文里的情節。由於學習內容是學生自己選的,從朗讀、想像到表演,都那麼惟妙惟肖,跟著學生一起表演、朗讀、互相欣賞、吸收。並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這樣的師生關懷問辨,親密無間,相互熏陶,教學相長的課堂,沒有課堂上的灌輸、摧殘、禁錮……。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獲得了精彩,課堂才會更精彩。
二、講究教學藝術,構鑄「其樂無窮」的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強大的學習動力。課堂教學就得扣住「興趣」二字。在教學中,我或用發人深省的導語,或用飽含感情的范讀,或用恰到好處的提問,或用悅耳動聽的背景音樂、形象生動的動畫……來啟迪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在課文中遨遊,去領會、想像,去欣賞、品味,去探索、創新。
比如通過設疑——質疑——點撥——解疑,讓學生從知識的迷宮中走出來。 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時,按事物發展順序引導出三個問題:①為什麼要飛奪瀘定橋?②怎樣飛奪瀘定橋?③飛奪瀘定橋的結果怎樣?實踐證明,這樣教學效果很好。又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雲》一文時,抓住課文中心詞「一動不動」來引導問題:什麼情況下「一動不動",為什麼「一動不動」,動一動會怎樣?這樣就把邱少雲為集體利益而勇於獻身的精神凸現出來了。
再比如以朱自清的《春》一文為例:在「質疑」中一個同學就提出:「小草都是長出來的」,為什麼文章中說「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的呢?由此引起大家來討論「鑽」和「長」字的用法。「鑽」寫出了小草生長是很不容易,要穿過厚厚的土層,還會碰到石頭、瓦塊,就要頂翻它們,然後生長出來。這樣就把春草雖小,但極其頑強、旺盛的生命力凸顯出來了。
點撥解疑過程中善於採用多種激勵方法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教學,撞擊學生感性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創新思維的波瀾,並恰當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或兩句含義雋永的俏皮話,加之適當的動作、語氣、聲調等表達,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既引導得生動活潑,學生也時而凝神思索,時而學得興趣盎然,知識的清泉緩緩地流進了學生的心中,學習能力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