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小學4年級數學課堂上可以在座位上玩的課間小游戲,一共就4個同學,請敘述詳細一點
目測您應該是老師吧。
24點這個游戲可以推薦一下,之前經常玩的~~
拿一副撲克牌,把裡面的數字卡片都取出來(10除外
然後打亂放在桌上。
規則很簡單,先是每人(四人)隨便抽取一張放在桌上,然後看誰先將四張卡片上的數字組合成24(加減乘除不限,而且四張卡片上的數字都要用到
恩就是這樣,覺得好就採納了吧~~~
㈡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什麼有趣的課堂游戲
數學課堂游戲
1、《森林運動會》
我在《森林運動會》一課中,就設計了一個猜謎語的環節,讓小朋友特別感興趣。具體的游戲過程是這樣的:課前我在黑板上貼了一些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用不同顏色的彩色紙剪的,每一個小動物身上都寫了一則數字謎語。上課的時候,我首先提問:「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小朋友高興地回答說喜歡,於是我讓他們一起看黑板上的小動物,說:「這些小動物每人給大家出了一則謎語,你們誰猜中了就把小動物送給誰。」小朋友一聽,高興極了,爭先恐後地舉手說要來猜,我讓小朋友分小組來猜,每一小組猜一則謎語,結果小朋友幾乎都猜出了謎語所代表的數字,所以我就把小動物獎給了他們,看到他們興高采烈地拿著漂亮的小動物互相炫耀的樣子,我的心裡感到由衷地高興。
2、《1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我設計了一個「碰球」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如我先出示數字8,對學生說:「嗨、嗨,我的3球碰幾球?」學生可以說:「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學生說出的數必須與老師說的數合起來是8。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說出碰球的數,於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 《10以內數的分與合》2
在教學《10以內數的分與合》時,我設計一個扔皮球的游戲,讓學生討論數的分與合的不同方法。學生分成小組,指名學生拿10個皮球,看誰先報出他扔進幾個皮球,就讓誰來扔皮球,並請他講講是怎麼想的。如一個學生扔完後,籃外有3個皮球。有的說我是想3和7合成10,所以扔進7個球;有的說前面一個同學籃外有4個球扔進6個,現在籃外是3個,我可以肯定他扔進了7個,因為外面少一個,裡面就多一個„„學生們從不同角度想出正確答案,呈現出思維的個性化,多樣化,更可貴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10以內的加減法》
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學生最喜歡和我一起參加「乘車游戲」,游戲之前,教師需要准備一些司機頭飾和算式卡片,把它們發到每個學生手中,游戲開始了,得到司機頭飾的學生就當小汽車司機,戴上頭飾神氣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我一般也是戴上頭飾當「小司機」,每個頭飾上寫了一個10以內的數,拿到算式卡片的學生就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得數去乘坐不同的「汽車」,全部上車之後,由司機驗票,乘錯車的被罰下車,驗票結束之後,司機就帶領乘客在音樂聲中「坐車」,因為有我的參與,所以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都想坐上我的車,都為能跟老師一起做游戲而感到自豪。
4、《分類》
在教學《分類》這課時,一開始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學生齊聲說好,所有的眼睛都注視著我,思想高度集中。此時我輕聲慢語地說:「請小朋友們注意聽,並按老師要求去做。小朋友們請注意,請你按我的要求做:男孩子請你站起來,女孩子請你站起來;高個子男孩坐下去,矮個子男孩坐下;長頭發女孩坐下,短頭發女孩坐下;大眼睛的小朋友請你拍拍手,小眼睛的小朋友 請你拍拍手;穿皮鞋的小朋友請你跺跺腳,穿旅遊鞋的小朋友請你跺跺腳;全班小朋友們一起跺跺腳!」在這樣有趣的游戲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追求和掌握知識的精神力量,為學習《分類》做了很好的鋪墊。
5、《有餘數的除法》
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水果游戲:「六一」兒童節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水果,請小組長打開水果箱,將本組的水果每人分5個。學生分完後發現:15個蘋果,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給3個人;16個梨,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個;18個香蕉,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3個„„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這樣,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余數」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
6、《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
在教10以內數的順序與大小中,就可設計游戲「找兄弟」,學生拿著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裡?」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4」說:「我今年4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里。」學生繼續問:「比我大1歲的哥哥在哪裡?」學生舉起卡片「7」說:「今年我7歲,比你大1歲的哥哥在這里。」在這個游戲中,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輕松的掌握知識,也為今後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7、《數學樂園》
在教學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時,我設計一個踢毽子比賽的游戲活動,將學生按座位劃分為蘋果隊、西瓜隊、香蕉隊,每隊推選一名運動員和一名統計員,在30秒鍾內統計踢毽子的個數,老師貼統計表,統計員用紅、綠、黃彩筆做統計,其他同學數數。根據統計結果,學生就會知道:(1)一共踢幾個?(2)誰比誰多或少幾個?(3)誰再踢幾個就和誰同樣多?„„這樣,通過不斷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歸納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促進每一個學生掌握有效的分析問題策略,發展學生的策略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8、《30以內的加法》
例如:在學習30以內的加法後,我設計了一個打撲克牌湊21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包括了30以內所有進位(不進位)的加法。只要學生熟悉游戲規則,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每四人一個小組,每個人都盡情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有的把頭湊在一起看牌的點數,有的坐下來做記錄,有的翹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師請教。因為牌上有實物點,對於計算暫時不熟練的學生,還可以藉助數點數的方法來計算;對於大部分學生,只要小組長的兩張牌剛出手,「等於多少?」的話音未落,對方小組員已迅速搶答出得數。看到每個同學都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樂此不疲地學習,我感覺自己真開心,好像回到了跟他們一般年紀的童年。游戲教學,不是靠老師出色的教,而是靠學生自主的學。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組織者、引導者,讓出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游戲活動,孩子們
在不知不覺中熟練了計算方法,教師的工作更加高效。這樣自由的數學課堂,難怪他們這么喜歡上數學課。
9、《加、減混算》
例如,在學習加、減混算時,課一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乘過汽車嗎?」同學們齊聲回答:「乘過。」「好,下面我們來做„乘汽車‟的游戲。」錄音機播放出小汽車喇叭聲響的音樂,有6位學生上來乘汽車,到站後下去3人,又上來2人,學生通過看到的情境,馬上能順利地編出兩步計算的生活中的數學題,計算就更不在話下了。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10、《平均分》
在教學「平均分」一課時,課剛開始,我就問學生:「小朋友,你們知道小猴子最愛吃什麼嗎?」學生們回答:「桃子。」「對。瞧,今天猴兄弟倆一塊兒上山摘桃子了。你們看,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讓學生甲、乙扮演猴兄弟倆,攙著一籃桃子入場。)學生觀察得出:「一共摘了8個桃子。」提問:「你認為怎麼分最公平呢?」讓學生分組討論後派代表親自分一分,再引導學生說出:「把8個桃子平均分給2隻小猴。」進一步提問:「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說出:「每隻小猴分得幾個桃子呢?」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我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有意識地通過游戲的形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讓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並增強了他們的問題意識,「猴子分桃的游戲」功不可沒。
㈢ 推薦幾個課前三分鍾小游戲。
一、游戲名稱:猜五官
游戲規則:
兩人面對面
先隨機由一人先開始,指著自己的五官任何一處,問對方:「這是哪裡?」
對方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來回答提問方的問題,例如如果對方指著自己的鼻子問這是哪裡的話,同伴就必須說:這是鼻子。同時同伴的手必須指著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如果過程中有任意一方出錯,就要受罰;3個問題之後,雙方互換。
二、游戲名稱:找變化
游戲規則:
找一個你身邊的學員結成夥伴
背對背,給你們3分鍾,在身上做3個變化3、回過頭,彼此找找對方的變化
再背對背給你們3分鍾在身上做10個變化
回過頭,彼此找找對方的變化雙方都找出10個變化的,請舉手!
三、游戲名稱:責任
游戲規則:
每隊4個人,兩人相向站著,另外兩人想向蹲著,一個站著和蹲著的人是一邊;
站著的兩個人進行猜拳,猜拳勝者,則由猜拳勝者蹲著的人去刮對方輸的蹲著人的鼻子;
輸方輪換位置,即站著的人蹲下,蹲著的人站起來;繼續開始下一局;
四、游戲名稱:圓球游戲
游戲規則:
所有的人分成三組,每個小組約20人,分別配有1、2、3號球
游戲要求將球按1、2、3號的順序從發起者手裡發出,最後按此順序回到發起者手裡。在傳遞過程中,每一人都必須觸及到球,所需時間最少的獲勝。
球掉在地上一次額外加10秒
五、游戲名稱:接字游戲
游戲規則:
找8個人左右,由主持人說出頭一個字,從第一個人開始接著連下去,每個人要以前面一個人說出的詞的最後一個字開始說起,不能重復,讀錯或者忘記的就淘汰,一個個淘汰之後剩下的為勝者。
拓展資料:
課堂教學互動是指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其方式是指師生間的交流探討,目的是為了互相促進,歸根究底是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最終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
課堂互動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對一,也可能是多個對一個,還可能是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其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效率。
㈣ 求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的小游戲
你可以參照以下的方法看看:
一、師生互動緩和課堂氣氛
在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還是配合老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更多的學生還是扮演著「群眾演員」,任憑教師擺布。事實上,處於不同狀態的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斷變化的需求和能力,師生的共同活動能使機械、沉悶的課堂呈現一派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景象,同時也會改變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現象。這就得要我們教師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把這一過程靈活的組織成全班性的活動,並且能讓自己也參與其中,我相信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先自己讀,然後指名學生找夥伴朗讀對話,這時我走到一位平時不愛舉手的男同學旁邊,請他和我一起朗讀,之後我對他說:「我們倆合作真愉快1經我這么一說學生紛紛舉手要和我一起合作朗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二、創設情景調動課堂氣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理、疑問心理、愛美心理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作為老師因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的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交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情景。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以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如我在教作文《記一次游戲》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課堂情景。我與學生一起玩貼鼻子的游戲,自然,這個游戲其樂無窮,學生個個開懷大笑。在游戲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游戲過程以及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同時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感觸,一節課里學生的熱情始終高漲。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寫作文「寫什麼」,「怎樣寫」兩大老大難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課堂氣氛會更活躍些的。
三、以表演渲染課堂氣氛
語文新課程標准闡述了語文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本內容的豐富性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表現美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據。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地利用語文課的人文優勢調控好課堂氣氛。例如我在教學《小鎮的早晨》中,有這樣一段話「……農民面帶微笑,甜甜地訴說著自己的產品價廉物美。」我就讓學生展開想像說話,如果你是那位農民你會怎樣訴說自己的產品價廉物美,一下子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做起了小買賣。接著,我就讓學生解釋「價廉物美」的意思。這樣一來既落實了課文的知識,又使課文之外的「虛」得到了深入發展。所謂「虛」就是指課文內容外的知識點,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平台,通過學生來表現的東西。
四、贊許學生積極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學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確的猜想,或者是一種應急性回答,或者設想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構思以前出現的一些新奇觀象等。由於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一些教師不願活躍課堂氣氛,不敢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於是課堂上老是一個人滔滔不絕的講,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的接受知識。偶而有學生對某個問題舉手發表一些個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學生的這種直覺思維視為「異端」,大聲喝斥,要麼說學生是「胡思亂想」,或者給其扣上一個「擾亂正常教學秩序」的大帽子…
五.課堂上實時的將一些通俗的笑話,或者讓他們唱歌之類的都回又很好的效果
㈤ 小學五六年級課堂上玩的數學小游戲,一定要是數學游戲,急 急 急 急
將同學分為兩組,隨便寫一個幾比幾,讓兩組同學起立,用人數表示比值
㈥ 小學三年級數學課堂上可以玩那些游戲
我個人認為獎罰的方法比較有效。比如一個人在黑板上敲打,然後發一個黑板擦,讓他們互相傳遞。敲打一停,誰那有黑板擦,那就要答題一個問題,要是答對了會得到獎勵(本子鉛筆什麼的),然後答錯後完成一個小任務(比如下節課或者回家完成某項作業什麼的),如果不會可以請人幫忙解題等等方法。我只是想到了這樣的一個模板(描述不恰當,請多諒解),只有對這個獎勵有足夠吸引就行,主要是能激發興趣,可以和現實聯系在一起最好。(我們物理老師以前就是拿現實中的模型來解釋題目的,一旦在某方面有成就感後,可能就算不會,也會自己自主學習的。)
㈦ 誰能提供些小學數學課堂小游戲
按一定小組輪流報數(1、2、3....)報到老師規定的數的倍數那個人起立報。
搶三十,也是輪流報數(二人),可報一個或兩個數,搶到三十算贏。
低年級可模擬做買賣。
㈧ 數學課堂小游戲
1、《10以內數的組成》:教師在教學10以內數的組成時,可以設計一個「碰球」的游戲來鞏固10以內數的組成。如先出示數字8,對學生說:「嗨、嗨,教師的3球碰幾球?」學生可以說:「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學生說出的數必須與老師說的數合起來是8。在這樣愉快的氛圍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迅速地說出碰球的數,於是10以內數的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
2、《10以內的加減法》: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的時候,學生最喜歡和老師一起參加「乘車游戲」,游戲之前,教師需要准備一些司機頭飾和算式卡片,把它們發到每個學生手中,游戲開始了,得到司機頭飾的學生就當小汽車司機;
戴上頭飾神氣地站到指定的地方,教師一般也是戴上頭飾當「小司機」,每個頭飾上寫了一個10以內的數,拿到算式卡片的學生就根據自己卡片上的得數去乘坐不同的「汽車」,全部上車之後,由司機驗票,乘錯車的被罰下車,驗票結束之後;
司機就帶領乘客在音樂聲中「坐車」,因為有教師的參與,所以孩子們顯得特別興奮,他們都想坐上教師的車,都為能跟老師一起做游戲而感到自豪。
3、《有餘數的除法》: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個分水果游戲:「六一」兒童節到了,教師們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水果,請小組長打開水果箱,將本組的水果每人分5個。
學生分完後發現:15個蘋果,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給3個人;16個梨,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1個;18個香蕉,每個人分5個,可以分3個人,多了3個……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這樣,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有意注意到發現問題,在他們心靈上初步有了「余數」的痕跡。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在討論中悟理、在嘗試中形成認知結構。
4、《加、減混算》:在學習加、減混算時,課一開始,教師可以問學生:「小朋友,你們乘過汽車嗎?」同學們齊聲回答:「乘過。」「好,下面同學們來做『乘汽車』的游戲。」錄音機播放出小汽車喇叭聲響的音樂,有6位學生上來乘汽車,到站後下去3人,又上來2人,學生通過看到的情境,馬上能順利地編出兩步計算的生活中的數學題,計算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樣導入新課,自然貼切,趣味猛增,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同教師的講課交融在一起,在游戲活動中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5、《乘法口訣》:復習乘法口訣時,教師設計算12的游戲,讓學生任意選擇四個數字來比賽算得數12。游戲前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學生:「誰第一個算出來就是優勝者,大家為他鼓掌。」這時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不甘落後。
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了一道又一道,結果下課鈴響了,學生一個也不願意下課,還一個勁地說:「老師還有一種……」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積極思維的心向,培養了初步的競爭意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融洽了師生關系。平時,教師還經常帶領學生做一些競賽游戲,如投籃比賽、接龍比賽、指得數比賽等等。
㈨ 求小學4年級數學課堂上可以在座位上玩的課間小游戲,一共就4個同學,請敘述詳細一點
目測您應該是老師吧。
24點這個游戲可以推薦一下,之前經常玩的~~
拿一副撲專克牌,屬把裡面的數字卡片都取出來(10除外
然後打亂放在桌上。
規則很簡單,先是每人(四人)隨便抽取一張放在桌上,然後看誰先將四張卡片上的數字組合成24(加減乘除不限,而且四張卡片上的數字都要用到
恩就是這樣,覺得好就採納了吧~~~
㈩ 小學數學課前小游戲
2排方格(每排的方格要連在一起的啊),每排在7到10個左右吧,2排格子個數可以一樣,也可以不一樣。
2個人分別在格子中畫「圈」和「叉」,一個人先,一個人後,一個人從左到右畫,另一個人從右到左畫(不能一個隔一個畫)。
每個人每次只能在一排里畫,個數不限。
假如一個人畫到最後,沒有格子可畫時,這個人就輸了。
這是2個人比賽。
這個考驗的是邏輯思維,掌握秘訣就行了。
記得以前和數學老師玩時不知道訣竅,所以每次都輸。
還有就是每個人0、1、2.......這樣報下去。每當這個數字中有3 或為3的倍數就拍手。不該拍手時的拍手,該拍手時沒拍手,就隨意怎麼處置。
以前玩的時候,記得到30之後全亂了,因為31、32、33......39都要拍手,所以很多人反應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