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生如何落實數學作業

小學生如何落實數學作業

發布時間:2021-02-27 03:58:56

1.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學生在校內外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了多少,能應用多少,往往是通過作業來反饋、衡量。而作業的質量又是衡量學生的智力、能力高低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時常發現有的學生做作業時不是很認真,如只求速度、不講質量、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塗塗抹抹,書寫又亂又臟,錯的地方不少。有時候,心一慌,不是抄錯了題目,就是寫錯了符號。為了快,該筆算的不用筆算,即使筆算,也是隨便抓一片紙演算,或乾脆在書或作業本的封面上、報紙上,甚至在桌子上、手上胡亂算一通,連自己看去都眼花繚亂,辨認不清。有時即使是演算對了,往作業本上抄時反倒抄錯了。針對這些現象,我提出了《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這個微型課題研究小方案,希望通過研究能有所收獲。

課題重點: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

研究思路:

1、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根源;

2、通過主題閱讀,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3、通過教學、家訪等活動著手解決問題;

4、搜集整理總結研究成果。

成果展望:

通過「教學日記」、「案例研究」、「作業展示」、「經驗總結」等展示研究成果。

研究過程:

我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被學生錯誤百出的作業本氣得火冒三丈,也常常為了幫助學生訂正作業本而忙得焦頭爛額。不光是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有時上一節課,教一個知識點,只不過十幾分鍾,或者幾十分鍾,而批改學生的作業本卻往往要花上幾倍甚至十幾倍這樣的時間。你瞧:作業中的錯誤剛剛在課堂上集體分析過,可還有一部分學生改正不了;只好進行第二次小組輔導,可再批改還有小部分學生錯了;沒辦法剩下的學生就只能利用課余時間一個一個的個別輔導了。這使得大多數的老師往往為了改正作業本,下課鈴一響就去「追」學生,中午一放下飯碗就直奔教室,放晚學後還得拖著幾個學生,一整天就像個陀螺似的忙個不停,真可謂——「百般忙碌為哪個?只為改正作業本!」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作業的正確率和書寫質量,從而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有意的探索和嘗試。

一、改進作業策略

1、保證作業時間

近年來,「減負」之風襲卷中國大地,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高年級學生,課後作業的時間不得超過半小時。」為此,我在學生中提倡「學得認真,玩得愉快」之風。每節課上課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發表意見,用30分鍾左右的時間把課學完,每節課留5到10分鍾的時間給學生做作業。這樣,既保證了學生作業的時間,也能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導差生,減少錯誤的機率。
2、科學布置作業
全班幾十個學生,智力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好壞之差,基礎也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布置作業時,如果千篇一律,就體現不出個性,作業過於深奧,對中下水平的學生是一種有損自信的傷害,會使他們因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不利於差生的教學與轉化;作業過於簡單,對優秀生而言,卻是一種浪費,會令他們的水平裹足不前。布置作業時,怎樣才能既滿足到優秀生,也能兼顧差生呢?布置作業時,我在必做題的基礎上添加個「每日一題」,如:對於基礎差的同學,每次作業添加幾道基本題讓他們完成,由淺入深地訓練他們,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對於成績優異、思維敏捷的同學添加幾道有一定難度的附加題,以訓練他們的思維。
3、培養檢查習慣
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是每一個數學老師都應該做的事,可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有些題目規定檢驗的,學生或許會形式上應付一下,可沒要求的,就根本不知道學生有沒有檢驗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檢查習慣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教給檢查的方法。第一步,再讀題目與要求,看所選用的方法是否符合題意;第二步,檢查數字、運算符號有沒抄錯,有無遺漏;第三步,檢查計算順序是否有誤,計算結果是否正確。2、每次做作業前都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一定要檢查,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習慣。3、作業盡量面批。經常抽查學生,讓他們說出檢查的方法與步驟,「逼」著學生批改前先把作業檢查一遍。4、作業批改後,要學生將做錯的題目重新做一遍,強化所學知識。

4、巧用激勵手段

每當我們查作業時,總不時會發現有漏交、遲交的現象,什麼原因呢?當然,一時貪玩忘了做也是常有的事。但究其原因,我想主要還是對作業缺乏興趣。怎樣才能使學生對作業本身產生興趣呢?除了在布置作業時加強習題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還是運用適當的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的方法有很多。一開學,我就從文具店裡買來幾個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級棒」、「好」、「有進步」等刻字。對於作業做得既對又好的就蓋上一個「一級棒」,進步較大的同學則印上「有進步」。每次作業下來,同學們總會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得了「一級棒」,誰得了「好」。一個星期後,我就會選出獲得印章最多的三位同學,把他們的名字用紅粉筆寫在班級的公布欄上。連續三次上公布欄的同學,還可以得到我的一份小獎品。因此,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風氣在班級中形成了,同學們都把作業看成了一種比賽,個個都想爭第一,字體越寫越工整,格式越來越漂亮,而且為了每次都能得個「一級棒」,同學們更認真聽課了。
5、善用批語
批改作業時,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評語。千萬別小看了這小小的評語,它的用處可大著呢?一方面,它能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人與人之間要溝通,談話自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全班幾十個學生,要找他們談話那得費多大精力呀,所以在批改作業時,加上一兩句簡短的話,也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如:對於過於文靜、害羞的同學可寫上「你上課很認真,可我卻從未聽到過你與同學討論的聲音,我真期待……」;對於上課愛搞小動作或講話的同學,可寫上「你很聰明,如果上課再認真一點,相信你會更棒!」;對於粗心大意的同學寫上「你看,又寫錯了,下次可要注意了!」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起到激勵的作用。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你的字真漂亮」、「有進步,繼續努力」、「你的想法真奇妙」等評語,能有效地激勵學生,使學生對作業產生興趣。

其實,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把數學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實際操作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使每一個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喜歡做數學作業,在數學作業這個樂園中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二、培養習慣策略

1、嚴之有格,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計算規范是正確計算的前提和保證,在解題計算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卷面整潔。草稿是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許多計算錯誤都是因草稿雜亂、潦草所致。我要求學生配備專用的草稿本,草稿本也統一格式:草稿本上編寫的題號與作業本上的題號、題目要一一對應,書寫也要工整,字跡清楚。草稿本與作業疊放在一起隨時待用。做題草稿的規范,作業演算草稿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能否自覺檢查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如果學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書寫那樣條理化、規范化,作業完成後對照演算草稿自覺認真驗算,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練習正確率,而且對於學生認真作業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對學生而言,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由被動到主動的轉化過程,而在這個轉化過程中,嚴格要求是必要的。作業中計算不規范的錯誤一定要訂正;書寫不工整一定要及時指出,並在作業本上寫上:「字寫端正,爭取優秀!」、「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寫工整!」等簡短評語。對普遍出現的錯誤在課堂上詳細講評,對重復出現錯誤的學生「開小灶」,對計算規范執行情況讓學生進行自查、互查,對草稿書寫規范執行情況採取草稿本隨同作業本一起交,我像批改作業一樣詳細批改草稿,對草稿中的錯誤同樣要求學生認真訂正。

2、家校結合,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家長習慣於陪讀,回家作業家長讀一題,講一題,學生做一題,給孩子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感。也有的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完成就了事,檢查這是家長的事。有的家長看到有錯誤時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該怎麼怎麼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業不認真,等待父母檢查的習慣,考試時不能夠自己主動檢查。針對這種狀況我與家長及時溝通達成共識。其實,老師要求家長檢查簽名是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的作業態度是否端正,有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書寫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潔。而至於正確與否,一般家長只要告訴孩子今天作業有錯誤,而哪幾題則要求孩子自己主動查找,他查找出來,並及時訂正了,家長不要吝嗇表揚激勵。因此,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運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僅僅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要這樣,做計算題、概念題也同樣如此。如:計算題要求學生讀題,看清運算符號,分析計算數據,看有無簡便方法;再確定運算順序,動筆演算。這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計算習慣的培養,實際上同時包含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3、積極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讓學生覺得有興趣,那麼學習的全過程才會是一個主動的、輕松的過程。每次計算結果出來之後,進行檢查和驗算是非常必要的,激勵學生檢查時要做到耐心細致,應先對照原題,看是否抄錯數據或運算符號,再看算的過程中每步是否有順序和計算上的錯誤,是否有脫式寫錯的地方,最後看結果是否正確。也可以用驗算或估算的方法來檢查算得是否正確。對於不同程度的學生作業我給予不同的激勵機制。有的學生作業明顯進步就寫上「你進步了!」、「進步很大,希繼續努力!」、「「字越來越端正、美觀了!」、「真棒!」等激勵的評語。凡對計算正確,格式規范,書寫工整的作業,打上幾顆紅五星或給一個「蘋果」……這樣學生們的作業書寫、作業質量越來越好。

我經常讓學生欣賞班裡的優秀作業,並把有進步的學生作業展示給大家看,同時讓他介紹自己為什麼能取得這么大的進步,告訴其他學生要向他們學習。優秀作業、進步作業,每周進行一次評比,一個月進行一次總結並獎勵。當然在之前制訂出評比標准:(1)必須做到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無抄襲現象。(2)按時按量完成作業。(3)作業正確率高。(4)作業字跡工整。

另外,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很努力、很認真地在做,總是要錯。所以用同樣的標准對待不同的學生,有時侯會讓一些學生覺得很難,以致挫傷他們的積極心。因此對這些學生(學困生)可以降低要求。這樣一來,大多數學生做作業時,都會比較自覺地做到字跡清晰,自覺檢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我們都知道,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發展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培養這些習慣,從而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和發展學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習行之功」。總之,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每個教師花時間,費精力,抓細節,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讓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能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

2. 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布置作業

同行說:教學質量的60%來自課堂教學,40%來自作業。我非常認同這個說法。課改又要求學生「減負」,還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我認為這是非常應該的,也是必然的。二者看似有沖突,卻都是勢在必行。那怎麼辦呢?這就需要確保學生作業的「少、精、全」,讓它依然為提高教學質量而服務。
「少」,即為合理控製作業量,爭取以最少的訓練量達到最深層的訓練意圖。這就要求教師按照大綱要求,根據教學目的,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反復斟酌,仔細推敲,根據每一個不同的訓練目的選擇制訂每一道最合適的訓練題目,以最少的訓練量完成最終的訓練任務。

「精」,即選擇和制訂的訓練題目要能夠集中反映一節課內容中的精華,凸顯一節課內容的重難點,切實反映大綱要求,落實教學意圖。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的目的和要求,吃透教材內容的編寫意圖,把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要善於發掘教材內容中聯系緊密的東西,使知識體系有機結合在一起。也只有抓住一節課的精華,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全」,即所選擇的題目要能反映課堂教學內容的全貌,要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要求,有的放矢,精心選擇相關內容,制訂訓練題目。根據大綱要求,知識的學習共分知道、理解、掌握、應用四個層次;技能的學習共分會、比較熟練、熟練三個層次。每節課所布置的練習對於知識及技能的鞏固和訓練都要依據教材、學生等情況,緊密結合新大綱,使要求切合實際,切忌過深過難,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也不可隨意指定層次,使學生無所適從、練無效果。
可見,作業布置還要有針對性、提升性。作業的難度上要易、中、難按比例呈現。基礎概念,定義,公式等該抄的要抄,該背的要背,這是保證大部分學生教學質量達標的關鍵。作業內容要有一些發散思維的題型,以滿足優生的需求。時間、精力許可的話還可以按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按低、中、高的難度來布置作業,也就是說作業數量要有彈性,不搞「一刀切」,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讓學困生鞏固基礎知識,中等生強化基本技能,學優生優化知識結構。如教師可根據學生水平把學生分成兩組或三組,分類布置作業,也可在布置作業的同時布置適量選做題,按量力性原則因材施教。這樣更能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完全一樣的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又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因此,有針對性、提升性地布置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認識水平,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
這樣顯然行之有效,但須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學標準的誤區。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約數和倍數》這一單元的「互質數」的概念時,設計這樣一組判斷題: ①兩個數是互質數,它們沒有公約數。( ) ②兩個不同的質數,一定是互質數。( ) ③兩個不同的合數,一定不是互質數。( ) ④相鄰的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 ) ⑤一個質數和一個合數,不可能成為互質數。( ) ⑥1和任何自然數為互質數。( ) 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練習與課堂反饋,既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了「互質數」,又避免了學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現的錯誤,使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實踐證明,對學生作業的布置不能不重視,從減負的角度來看,作業量不在於多,而在於這些作業是否經過篩選組合,是否具有針對性、邏輯性,是否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是否能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 如何讓小學生喜歡做數學作業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那麼如何讓小學生喜歡數學呢,我在教學中有一些體會。
一、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課本就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高」,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中第26頁「奪紅旗」等游戲都適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當然,教師在組織比賽時,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比賽完就了事,那麼長才乾的只是少數學生,大多數學生仍得不到提高,易產生自卑感。
我們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助學習。學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學知識的同時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級下冊配套的學具袋中有一副撲克
牌。為了發揮這副撲克牌的最大作用,讓這副撲克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我主要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形式,兩人比賽,一人做裁判,一人記錄。比賽的學生每人抽兩張或三張牌做加、減法或連加、連減,看看誰的數據大。學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後做抽牌比大小游戲,我們常常活動一節課,課中,學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題,練了多少比大小,這比讓他們單純做題有趣也有效得多。
三、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適時合理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性、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發言積極的、學有進步的、及時完成作業的、解題思維獨特的同學給予以小紅花、小五星、小紅旗等獎勵,有時還可將這種獎勵形成成長紀錄。比如:學生將各科教師獎勵的小紅花積攢在成長紀錄袋,攢夠5個,教師給他發一面小紅旗,小紅旗再攢夠5個,教師給他獎勵一朵小五星,並以此作為學校「十星少年」評比或「雛鷹」爭章的依據。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天真活潑的學生」,這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們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

4. 小學生數學作業如何完成

先復習,後完成作業,認真完成

5. 如何通過作業幫助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

一、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准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我設計了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為了改變原有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可設計一些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三、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後,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四、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由於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A組:基本題,著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適合「學困生」;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為目標,適合「中等生」;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適合「優等生」。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業不再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層次的作業,還可以向更高層次挑戰,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當然,這樣做就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還須持之以恆!)
2、「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五、設計自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成為應用的創新者
現實生活的問題往往存在於比較復雜的,信息不完備的現實情境之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的作業,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創新者。
如: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後,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一個家庭去某地旅遊,甲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如果買3張全票,則其餘人按半價優惠;乙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家庭旅遊算團體票,按原價的8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備選擇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這些信息後,你對其他家庭去旅遊有什麼建議呢?
作業批改,有待更新
對於作批改,現在的情形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使學生天天忙於按時完成作業,根本無暇顧及對錯,很少主動去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壓抑。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做得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卻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學生為了交上作業,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大多數教師批改作業通常用「√」、「×」、「?」等簡單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綜上所述,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不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還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6. 怎樣實施小學數學學科作業現狀分析

」校本研訓就是這樣一條道路,既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處理好講授與練習的關系 實施「高效課堂」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好.新的課程體系.宏觀把握教材內容 使用中的小學數學教材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2、鼓勵或好評會激發起強烈的學習自信心和主動性.通過校本研訓促進教學效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啟發、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抓准知識前瞻與後續內容、互學才能保證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又注重經驗的總結,才能保障課堂教學生成性的有效延展和創造性利用、學會.一般情況下講在前,盡力把課堂想呈現的內容寫實化,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對學生的賞識,只有從細節著眼,讓自己在實踐中收獲一份獨特的職業幸福.教師的評價.微觀細化教材題目 教師作為學生數學活動的引導者,尤其是遇到困難時得到師長的肯定,最大限度地理清一至六年級的文本內容,必須精心設計「學案」當中的練習題目,「聽數學」與「做數學」對於學生來說,針對以往教學經驗,並逐步系統化和合理化、練在後、教學過程要統攬全局、提高技能的手段、做的反思……也就是讓學生在一系列的練習中自悟、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讓學生經歷和體驗數學知識是怎樣從生活經驗與常識中提煉和升華而來的.只有從目標上,否則就無需講、直接:「數與代數」,乃至一種人文關懷.要規避這些問題,並在預設時細致考慮學生的受教情況,而是把寶貴的時間還給學生,練習題目歸類、激勵,有的放矢,敗也教師,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教學效率,循序漸進地進行,從而帶動一批教師在研究中解決自己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也會有所不同,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三.往往是預設好做.新課程改革轉變著教師的教學理念、態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引深思,換來生動、幫助.數學教材內容也由原來的計算為主向四個領域擴展著,這種素養的形成和儲備最離不開的就是反思和學習,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更需要考慮教學對象間的差異,結合本班學生特點,保障學生養成探究鑽研的良好習慣和持續培養小學生良性的思維品質、用好教材的關鍵. 2、關注范圍和教學智慧等因素的反應情況,又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老師要努力使自己的講授簡練.所以、預設教學內容,練習成為學生鞏固新知,「做數學」恐怕更能讓學生全身投入,即教學目標要設計全面、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這是內在能動地學習革新過程、學懂,對學生負責的老師.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才能保證自己教授的知識日久常新,去經歷和體驗數學知識是怎樣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保證新課程向縱深發展;同時教師的職業限定其需要持續學習,成也教師,教師要抓住轉瞬即逝的生成點對學生加以評價.用積極評價引領學生展開學習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路人、教學用具要使用全速,劃分出單元教學要點.對於數學教學內容有了宏觀上的整體把握後.多數教師在使用時遵照教材編排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這一切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需要對各冊教材的單元內容進行微觀細化,而且做到有更改的空隙,因為反思讓人自省過失.讓教師走向自己生活的舞台,撰寫課後反思應該成為所有教師課堂教學的延展工作. 一,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有效地構建數學知識、「統計與概率」,生成難抓,在數學課堂我逐漸加大學生做的時間、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改進著教師的教學方式、擴展題目預設是課前備課工作之一,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才能突破瓶頸、組織者,它能促進教師完成角色轉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程中,如學校的教學條件,保證「高效課堂」的高效,更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空間與圖形」,所以,需要從教者立足自身課堂不斷求索,掌握各部分知識的銜接成為解讀教材. 3、自覺改進、教師的專業能力、有趣味. 2、學生的認知差異等,所以:「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幸福,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具體說就是要做到「三全一重」,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低往往取決於探究知識的願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所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是教師心中應該有的宏觀內容,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決定教學的質量,所以在教學時,每節課均離不開練習環節.因為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一個優秀教師應該具備很強的專業素養.在這四個領域中每一個年級的教材編寫了哪些內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或面臨的問題、鮮活有生命力的課堂.理想的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自覺的精神和練達的教學技巧作共同支撐.這直接體現出教師的知識視野、做的指導,即.每個學科的特點不同.客觀創設教學內容 教學時因為教學對象不同、在反思與學習中豐富成長 1,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也無法用統一劃歸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引領作用,變過去課程結構的單一化為多元化、重視課前備課 1.讓課後反思和持續學習帶動專業素養的提升 作為一名授課認真. 從某種意義上說、領悟能力.講授固然需要,知識結構呈現明顯、自悟真諦、讓預設與生成交互促進 1,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基於數學學科特點. 通過有效的活動,只有自學、理論的提升、用具等方面科學構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問題. 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努力做到客觀規劃,課堂教學高效化是教育發展的歸宿. 二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高效課堂」教學活動在我校的開展,這必將觸及和完善課堂教學的原有問題.所以教師在編寫「學案」和「導學案」的時候,課程改革、豐富起來的,這是做好教學的強大推進力,激起強大的創造熱情,制約其形成的因素眾多

7. 如何處理小學生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如果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運用一定的策略,並認真研究作業的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而且能使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樂趣。
1、布置家庭作業的策略
①分層作業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身心發展由於受先天稟賦以及後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有差異。同樣的作業,一般的學生只需要五、六分鍾就可以完成,而「學業不良」的學生要拖上半小時或一小時。所以,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必須採取「家庭作業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自由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作業,摘到屬於他自己的「果子」。學生的家庭作業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A組:基本題:重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一般適合「學困生」;
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為目標,一般適合中等生。
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一般適合優等生。
由於分層作業的難度適宜,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定作業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也能較快完成,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這無疑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向更高的層次挑戰。http://www.xiaobao8.com
②明確要領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碰到有學生因忘記了「做什麼家庭作業」或是「家庭作業的要求含糊」而導致沒有完成家庭作業。為了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應該做到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通過作業想使他們學到什麼,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作業的形式
根據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家庭作業一般分鞏固性作業,准備性作業,合作性作業,實踐性作業,閱讀性作業等。
①鞏固性作業。所謂鞏固性作業,就是根據課堂教學中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需要課後進一步鞏固的練習。課本上大部分習題都可以作為鞏固性作業的內容。這類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掌握和熟練各種技能,技巧,鞏固對概念的理解,使家庭作業的主要內容。
②准備性作業。這是在學習新知識前,復習鞏固已學過的,且是新知識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技巧以及思考方法的一種家庭作業。例如:學習兩步計算應用題前可設計連續兩問的簡單應用題的練習;小數除法教學前可設計一些整數除法和商不變規律的練習。准備性作業對學習新知識起到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能認真、正確的解答它,吸收新知識就水到渠成了。從知識正遷移作用的理論上分析,設計准備性作業,就是充分發揮了知識的正遷移作用。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又降低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難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合作性作業。現代教學的最顯著特徵是「立體化」、「群言堂」,即通過對具體教學問題合作學習(如討論),確保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師生與課本之間的多渠道的信息交流。然而,根據我國目前班級人數較多,加之受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暢通,因此,要注重設計合作性家庭作業彌補這一缺陷。
合作性家庭作業時居住在附近的學生共同討論解決的,對討論的結果可由同組的一名同學在第二天的數學課上向全班同學回報(也可以由本組同學輪流匯報。)通過這樣的家庭作業練習,即可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④實踐性作業。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鞏固已學的知識,弄清概念,探討新知識的作業。課程標准要求:「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資助探究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如教學「實際測量」以後,可布置學生課後到野外實地步測、目測,在學過「百分數」以後,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飼料廠,考察各種飼料的配比方法,學過「統計圖表」,讓學生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用電、用水等等數據……學生在一次次的實際應用中,有效地把學到的書本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既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同時還了解了社會、生產發展的狀況。體驗了學習數學的樂趣,認識了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以正確的態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針對目前的家庭作業現狀,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們應該少布置一些已抄寫、機械做題為主的短期作業,多設計一些開放型的需要學生主動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並綜合運用這些進行創新的中長期作業。比如讓學生既當作者又當編輯,美工出版「手抄報」,讓學生充當小記者采訪社會名流,或者人能夠學生組成小隊開展社區活動調查,學寫調查報告……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⑤閱讀性作業。這是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取知識的一種作業形式。如「幻方問題」、「高斯求和問題」、「中國剩餘定理」等等,都是學生願意知道而課本內無法接觸到的新鮮內容。給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情況,講述勇攀數學高峰的陳景潤的故事。數學作業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在布置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來確定。關於家庭作業,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但研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家庭作業的質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家庭作業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盡可能多的給學生創造時間,讓他們從事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天性,鍛煉他們的能力,使孩子有足夠的機會觀察和參與成人的生活,學會與成人交往。原蘇聯教學家凱洛夫談到家庭作業時說:「在做作業時必須給予學生休息的時間,休息時間要這樣配置,即當作業完成,學生將大大感到疲憊的時候,休息應比開始作業的時間長一些,休息的次數也要多一些」

8. 如何對小學生的數學作業進行落實

1、每天堅持按時檢查,督促他改正。
2、可以幫助他分析錯誤的原因。
3、讓他把錯題收集起來,整理成錯題集。
希望能幫到你,希望你能採納,謝謝!

9. 如何提高小學生做數學作業的效率

一、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准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我們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
如:在學習了「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後,我設計了一道「幫助小兔找門牌號」的游戲性作業,即:小兔接到小熊打來的電話,邀請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說,它家的門牌號是108號。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區一看,傻了,原來這里的門牌號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們能幫幫小兔找到小熊家嗎?為了改變原有計算題枯燥、乏味的現象,可設計一些如「找門牌號」、「小猴闖關」、「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寶座」等帶有童趣味的游戲性作業,把一道道計算題融合在故事情節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運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學習的興趣。
二、設計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1、觀察作業。觀察是思維的窗戶,它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發現事物的規律和本質。如: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可布置這樣的作業:請你在家觀察一些蝴蝶、天安門等平面圖形的形狀,有什麼發現?對具有這種特徵的圖形你有什麼感覺?
2、調查作業。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數學調查,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強學生的數感。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後,可讓學生調查家裡或學校每月的用水情況,根據調查的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
3、實驗作業。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和發展能力。如:學習「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後,可要求學生根據自家中消毒液的說明書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葯水給廚房用品消毒。
4、小課題探究作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探究,不僅能深入理解數學,體驗樂趣,而且能自主建構知識。如:學習「比例尺「後,要求學生對自己家裡的客廳製作一個平面圖,並思考:你認為這客廳的設計和擺設合理嗎?你有什麼改進的措施?為什麼?請你寫一篇探究報告。
三、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為此,在作業設計時,創設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並逐步成為一個知識的實踐者。
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後,可讓學生做一回裝修設計師: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進行重新裝修,你能為你爸媽提供一份裝修建議表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問題來考慮:
(1)算出每間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每間房間的面積分別是多少?
(2)根據自己家庭的生活條件和自己的愛好,在材料表中選擇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錢數?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四周貼上大理石條,共需要多少米?
四、設計層次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由於受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在作業設計時,不能「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為任何一個學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環境,使每個學生成為實踐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模仿練習,變式練習,發展練習三類,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A組:基本題,著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適合「學困生」;B組: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為目標,適合「中等生」;C組: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適合「優等生」。分層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定的作業不再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也能完成。而且完成了自定層次的作業,還可以向更高層次挑戰,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樂趣。當然,這樣做就需要我們教師付出更多,還須持之以恆!)
2、「多味」型。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些具有不同的解決方式和結果的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五、設計自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設計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給學生自主參與探索,主動獲取知識,分析運用知識的機會,盡可能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設計,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學習的主動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成為應用的創新者
現實生活的問題往往存在於比較復雜的,信息不完備的現實情境之中,它的解決不僅需要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性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的作業,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創新者。
如:學習了「百分數應用題」後,可設計這樣的題目:一個家庭去某地旅遊,甲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如果買3張全票,則其餘人按半價優惠;乙旅行社的收費標準是:家庭旅遊算團體票,按原價的80%優惠,這兩家旅行社的原價均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備選擇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這些信息後,你對其他家庭去旅遊有什麼建議呢?
作業批改,有待更新
對於作批改,現在的情形是「全批全改」,「全批全改」使學生天天忙於按時完成作業,根本無暇顧及對錯,很少主動去思考,自我檢查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壓抑。學生做作業,教師批改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學生作業做得很不錯,但一考試成績卻不很理想,究其原因是學生為了交上作業,只好抄襲作業,教師也只好「上當受騙」。大多數教師批改作業通常用「√」、「×」、「?」等簡單符號,學生由這些符號只能知道哪個題錯了,但不知道錯在哪裡?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綜上所述,作業的「全批全改」教師很辛苦,不但束縛了教改的手腳,還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0.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數學作業習慣

教育是什麼?借用葉聖陶先生的一句話,那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特殊意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應該把規范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作一項必要的教學目標。
而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並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後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於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應該是多層面的,為了學生能夠從小打好數學的基礎,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常規的學習習慣,主要是指讀、聽、說、寫、算、查、問等十個方面。
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閱讀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要逐步訓練學生養成仔細、認真、完整地閱讀課本的習慣。閱讀課本時,做到邊讀邊想,重點內容反復琢磨、仔細推敲、弄清知識間的前後聯系,來龍去脈。並且,閱讀課本的能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能力與課前預習習慣結合起來,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在每次授課之前,把預習內容布置給學生,提出適當的預習要求,指導看書的方法,並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2、專心聽講、獨立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課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後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演繹、類比、對應、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
3、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於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4、勤學好問的習慣
這一教學習慣孕育在整個數學教學的全過程中,與數學中心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①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質疑的慾望,從而培養勤學好問的習慣。
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重視動口、動腦、動手,引發其深刻思考,從而把抽象概念生活化。
③鼓勵學生主動質疑與創新,通過猜想、實驗、觀察、推理、操作等,培育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5、合作學習的習慣
在數學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通過課前的共同預習,課中的合作操作與交流來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發言,學會批判他人觀點,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6、認真審題、認真寫作業的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審題正確才能順利地解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增強審題的意識,要使學生在頭腦里明確審題是解題的首要環節。同時,還要有機地教給學生審題的具體方法。如應用題審題時要做到:認真讀題,從題目的情境中弄清條件,明確問題,能用自己的語言准確地復述題意,理解題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等。
作業是鞏固、深化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學生知識技能的水平和學習效果,又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所以從一年級新生入學起,就要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規范的作業,首先要格式正確、書寫工整,清楚美觀;其次還要獨立完成,按時完成。做作業時要專心致志,珍惜時間,自覺檢驗,對作業中的錯誤要及時訂正,反對作業馬虎。
7、細心計算的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技能,要使學生在計算時做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除了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計演算法則,正確地運用性質和定律外,還要學生具有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教好計算概念,加強基本口算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例如,在式題計算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運算符號;二定,確定運算順序;三算,仔細計算;四查,查運算順序、每步計算數字與運算符號的抄寫、書寫格式等。
8、自覺檢驗、改錯的習慣
在數學知識的探索中,有錯誤是難免的,正如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難免有各式各樣的錯誤。因此,檢驗改錯的習慣正是學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發展性學習習慣。而檢驗是學生解題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防止解題錯誤、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措施,要結合實例有計劃地教會學生幾種不同的驗算方法,使他們能從各個不同角度進行驗算。常用的驗算方法有:一步一回頭法、互逆法、估值法、棄九法等。每當有錯誤及時改正,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9、質疑問難、勇於探究的習慣
質疑問難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可貴的學習品質,它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刻苦鑽研,不斷進取的主人翁精神。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定的時間專門讓學生提問題,抓住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問難。提倡學生課後隨時記下自己所遇到的不懂的問題,主動地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想方設法,創造情境,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養成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探究是一種尋求真理的活動,探究能力是一種至關重要的學習能力。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發生與形成的全過程,讓學生親自發現知識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享受探究的快樂,養成探究的習慣。
10、預習和復習的習慣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聽講的效率,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的習慣。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讓他們課前對新知識有所了解。有些課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活動,也可以讓他們課前去做。
而復習是學習之母,做好復習對於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細致的反復訓練過程,必須緊密結合教學過程有目的地加以逐步培養。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編排特點,可以按階段、分層次、有序地加以要求和規范。一般可以分為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三個各有不同層次要求和側重面,又有前後聯系、相互統一的階段。
1、低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課前做好上課准備,課上端坐、靜聽、舉手發言,認真書寫,細心計算,按時獨立完成作業,在教師指導下閱讀數學課本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聽課時的不良姿勢和隨便發言,不完成作業,不愛護書本等不良習慣。
2、中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認真聽講,樂於思考,積極發言,仔細審題,正確計算,格式規范,書寫美觀,自覺檢驗的習慣。學會「邊讀邊思考」的閱讀方法。注意糾正課上不願動腦筋思考問題,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法則、結論的不良習慣。
3、高年級段側重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勇於發言,認真審題,規范作業,質疑問難,勇於探究,自覺預習與復習等良好習慣。注意糾正學習知識不懂裝懂,不求甚解,只做題目不願探究解題規律等不良習慣。
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須遵循小學生由不自覺到自覺,由簡單的重復模仿到熟練,以及要求上逐步提高的規律。具體做法有:
1、明確意義,啟發自覺,寓教於學。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產生行為的動機所引起的,動機是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心理動因,它是一種推動力量,動機越明確,就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因此,在訓練學生養成某種良好數學學習習慣之前,不但要講清「應該怎樣做」,更要聯系實際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即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譬如,可用一些生活、生產中由於寫數潦草,將5和8、2和3等寫得模稜兩可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實例,教育學生明確不良數學學習習慣的害處。其實,數學教學本身就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活動順乎自然地暗示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也可有效地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自我心理需求,從而形成某方面良好學習習慣。方式方法一定要具體、科學、通俗與和可操作。,
2、規范行為,嚴格訓練,持之以恆。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將要求轉化為學生可具體操作的行為方式和程序,這對低年級兒童和初始訓練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例如,培養「專心聽講」的習慣,可設計成下面這樣四方面的要求:①看——全神貫注地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②聽——聚精會神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③想——開動腦筋思考老師所講的內容和同學的回答,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④做——認真動手操作學具和進行練習。
習慣是一種反復訓練而形成的動力定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決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長期持之以恆地嚴格要求與反復訓練。如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就要把上述四方面的要求認真地貫徹於每一堂課。注意隨時表揚專心聽講的學生,不斷提醒注意力分散、漂移和做小動作的學生,並與其它學科的教學密切配合、輔以各種評比手段,長期地反復訓練。
3、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對教師懷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感,他們非常願聽老師的話。教師應重視小學生「向師性」強的心理特點,充分珍惜利用這種積極因素,引導和教育他們提高學習心向,讓他們懂得應該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老師的要求,如何聽課、完成作業等,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生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注意發揮部分學習習慣優秀的學生的榜樣作用,以及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教師某些方面的示範作用有時要比說上一千遍的效果還要好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各位老師: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才能使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做學習的主人。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如何落實數學作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