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小學 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程的實施,給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生動,越來越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拓展,音樂課堂氣氛寬松而和諧。然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會有疑問產生。音樂課堂上老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怎樣提高教學活動中有效性呢?
一、備好課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在備課時要明確目標,注重過程,不能只按照教參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只有教師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對本課有用的。備課時首先要反復聆聽,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觸和理解記錄下來,再用音樂術語進行整理。一旦把音樂作品分析透了,目標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應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做到具體細致,教學目標也要做到准確清晰。在每堂音樂課中,確定好大目標和小目標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有了大目標後,制定小目標時必須注意,若干小目標都必需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一定層次劃分,讓學生的思維層層跨越,層層爬高,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說教學中教師除了對整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清晰外,對每一個環節的小目標也要清晰。在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怎樣才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階,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跳躍思維。只有圍繞目標,環環相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輕松愉悅、簡單直觀的教學手段,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點。
在教學中,我常利用圖片、實物、精美的頭飾等直觀教具去創設情境。如在教學欣賞課《龜兔賽跑》時,運用動畫,讓學生邊看多媒體動畫邊聽故事,設計一些小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然後將一些動物頭飾分發到各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表演比賽,同學們熱情高漲,寓教於樂,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情緒、興趣,一節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度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的思緒富於具體性、形象性、知識經驗較少、注意力不易集中,應多採用直觀實物進行教學。教學中,運用一些直觀實物教具,來輔助我們的音樂教學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如在講音樂知識的時候,在單純音符的認識上很枯燥,又難以理解。一次看電視廣告的時候給我以靈感:廣告中八個孩子分吃蛋糕,劃開十字分成四份後,孩子出其不意的攔腰從中分開正好八份。我就把這個設計運用在課堂上,我准備了四個蘋果,一把刀子,上課時,我帶著教具走進教室時,同學們都好奇地問我要干什麼?顯然,實物教具已經讓他們產生了興趣。講解時,我先出示一個蘋果,然後告訴學生,這個蘋果能作四分音符,它唱一拍;兩個蘋果就是二分音符唱兩拍;四個蘋果是全音符唱四拍;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那麼半個蘋果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把這半個蘋果再平均分成兩份,那麼其中的一份是十六分音符,這一份是整個蘋果的四分之一,唱四分之一拍。通過形象、生動鮮明的實物教具在同學們的面前展現,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掌握了新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師真正放手、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難點。
學習中遇到難點,學生思維受阻時,很多學生懶於自主思考,而是等著由老師的暗示傳遞給他們的信息。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對音樂的敏感性自然就差了,一旦老師不作暗示,學生就無所適從了。這個時候要放手給學生,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在學習《大河之舞》時,通過完整地聆聽各種節奏,我引導學生從分析每種節奏的音樂要素上的變化,組織分組展開討論進行分析、歸納和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淡化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模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合作意識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四、掌握好課堂節奏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的音樂作品各不相同,課堂氣氛也不盡相同。要麼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異常激動;要麼整堂課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壓抑而沉悶。怎樣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學節奏,使音樂課堂教學更為有效,從而構成音樂課堂中的一種和諧美呢?
在研究實踐中我體會到,音樂課的課堂結構要動靜有度、充滿美感。這里的「動」與「靜」,是指教學形態的表現而言的。所謂「動」,是指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活躍狀態。如學生積極參與、涌躍發言、熱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聲有色」的教學。所謂「靜」,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相對安靜狀態,如學生靜心聆聽、深入思考等,是「無聲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樂課一直處於動態,「動」多「靜」少,以致於學生興奮過度,容易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如果自始至終寂靜,課堂氣氛十分沉悶,「靜」多「動」少,則學生容易疲勞,抑制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動」「靜」合理搭配。在低年級要以「動」為主,但也要有適當的「靜」進行調節。讓學生在激烈的活動後靜下來,給他們以舒緩調節的空間和時間,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增加「靜」的次數,延長「靜」的時間,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總之,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動與靜的交替與有機結合,這樣才能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美的教育氛圍。
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所有的小學音樂教師去研究和發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摸索出更多的對音樂課堂教學有用的東西,使音樂課堂教學更為扎實、豐富而有效,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爭取為我們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有所貢獻。
B.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中活動課的實效性
(一)對關鍵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音樂教學後,學生獲得的音樂或與之相關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2、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音樂的所有行為。
3、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當前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方法必定要促進學生當前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以現代教育學與小學音樂新課標為指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音樂的過程,關注音樂教學效益,建構有效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具體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總結一套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策略體系,形成學校有效教學特色。
二是通過課題研究改變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音樂學習方法,提高音樂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成為會學習會創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音樂課堂教育觀念,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促進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中實現專業成長。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著力於現實的音樂課堂教學考察,結合自己學校學生對音樂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甚少,對歌曲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很差的特點,使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的音樂教師要想取得音樂課堂教學的真正實效,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教學原素,就必須得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適合小學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方法,這對小學音樂的教學更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C. 如何提高音樂課堂實效性
前郭縣教師進修學校 徐曉艷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有效途徑。音樂課標也提出:「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理解音樂、並在一定基礎上去創造音樂。使音樂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愛好音樂,喜歡音樂。但是,我們有一部分老師對音樂音樂課堂每個教學環節應該怎樣進行才能提高實效性還有些困惑。下面就新課程實施以來自己工作中的點滴體會提供給大家。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合理導入。
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准確的捕捉音樂形象,激發美的情感。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特定的場景和情境,情境的創設要考慮課堂教學內容,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音樂課的導入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音樂興趣。
例1:《我的小綿羊》一課的導入。教師利用了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小動物導入的。如:課的開始師:「同學,你們喜歡小動物么?那麼誰能來說一說你最喜歡什麼小動物?它們都長的什麼樣子呢?或者說一說它們有什麼特點?學生立刻就來了興趣踴躍發言,積極表現。
例2:《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課的導入。教師採用了新疆風味的兒童歌曲《娃哈哈》律動,引出新疆,由新疆聯想到新疆的特點(即:瓜果之鄉、歌舞之鄉等)還聯想到一個傳奇人物「阿凡提」進入主題。
二、聆聽入手、體驗音樂
大家都知道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課程理念強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突出學科特點,將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與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充分挖掘作品所蘊含,倡導要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聆聽音樂中獲得審美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啟發學生在聆聽體驗狀態下,充分開展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例:《我的小綿羊》一課,教師抓住了學生好奇,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在整節課的設計中,始終以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引出每個環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新課學習過程中堅持以音樂為主線,從聆聽入手。如:她設計了初聽、復聽、再聽等聆聽過程,並且每一次聆聽都有新的問題,問題的提出也是由淺入深的。
初聽:我也給大家帶來一隻可愛的小動物,你們聽,它是誰那?、
復聽:跳著跳著小綿羊不見了,他躲到哪裡去了哪?
再聽:小綿羊真的躲到新的樹從里了嗎?(出示歌片)那就讓我們看著歌片把小綿羊躲藏的地方唱出來吧等。
三、歌曲學習、融入雙基
新課程不是拋棄傳統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而是改變了它們的呈現方式。要求將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有機滲透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的多種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其意義。即:我們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創設良好的音樂教學氣氛和情景,結合對音樂作品的聆聽、體驗,挖掘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作用,引導學生發現新知、找出難點,並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師生交流等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
例1.《我是少年阿凡提》在開始學唱歌曲是,教師設計了用「La」模唱和填詞時,教師就有意識地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民族特點比較突出的地方,教師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特點哪?引導學生找出它的不同之處,也就是知識點:升記號「#」和下滑音記號「\ 」等;再往下走就是具有舞蹈特點的切分節奏等。
例2.《我的小綿羊》在歌曲學習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變化,找出重音記號;另外還巧妙的通過捉迷藏的游戲初步感受合唱的體驗。
總之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是通過聆聽、體驗、感受、對比、等方法,並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師生交流的方式學習音樂知識,解決難點。這種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得到了訓練,使枯燥音樂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 小學音樂課題研究可以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主要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的包括聽覺、視覺、運動、語言、感覺等各個感官的刺激,同時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覺,使學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體)受到信息的刺激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欣賞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高尚的理想,養成正當的態度,培養正當的興趣,以指導人生的行為。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濃厚求知的興趣。自然科學的精密學理或巧奪天工的發明創造,哲學上的深邃思想和邏輯論證,一皆來自研究的興趣和對真理的無限欣賞。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多媒體課件,簡單來說就是老師用來輔助教學的工具,創作人員根據自己的創意,先從總體上對信息進行分類組織,然後把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媒體素材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合唱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常有指揮,可有伴奏或無伴奏。它要求單一聲部音的高度統一,要求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同一樂曲。分同聲與混聲兩種:同聲的由男聲或女聲單獨組成;混聲的由男聲和女聲混合組成。按聲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
(4)小學音樂課堂的實效性的研究擴展閱讀:
實施課題研究流程: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1.認真搜集資料。一是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進行資料收集;二是設計科學、明確的搜集資料的工具;三是採用適當的科學方法廣泛搜集資料;四是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基礎材料和原始數據;五是注重資料、數據的客觀性。
2.制訂調查計劃。通過調查手段搜集資料,必須搞好調查計劃設計。設計調查計劃內容包括明確調查題目、闡明調查目的、選定調查單位、規定調查規模、研究調查對象、說明調查方法、編寫調查提綱、擬定調查順序和時間安排等等。
E. 如何提高課堂小學音樂教師評價語言有效性的研究
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動與靜的交替與有機結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美的教育氛圍。
新課程的實施,給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生動,越來越豐富,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不斷拓展,音樂課堂氣氛寬松而和諧。然而靜下心來思考,也難免會有疑問產生。音樂課堂上老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怎樣提高教學活動中有效性呢?
一、備好課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准備很重要,而備課則是重中之重。在備課時要明確目標,注重過程,不能只按照教參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課的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只有教師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對學生有用的,對本課有用的。備課時首先要反復聆聽,把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觸和理解記錄下來,再用音樂術語進行整理。一旦把音樂作品分析透了,目標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應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做到具體細致,教學目標也要做到准確清晰。在每堂音樂課中,確定好大目標和小目標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有了大目標後,制定小目標時必須注意,若干小目標都必需為實現大目標而服務,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一定層次劃分,讓學生的思維層層跨越,層層爬高,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也就是說教學中教師除了對整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清晰外,對每一個環節的小目標也要清晰。在教學環節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怎樣才能達到我預設的目標?」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橋設階,以不斷激起學生「跳起來摘果子」的熱情和慾望,開發學生的跳躍思維。只有圍繞目標,環環相扣,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輕松愉悅、簡單直觀的教學手段,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點。
在教學中,我常利用圖片、實物、精美的頭飾等直觀教具去創設情境。如在教學欣賞課《龜兔賽跑》時,運用動畫,讓學生邊看多媒體動畫邊聽故事,設計一些小問題讓學生自己找答案,然後將一些動物頭飾分發到各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表演比賽,同學們熱情高漲,寓教於樂,豐富了學生的想像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情緒、興趣,一節課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度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生的思緒富於具體性、形象性、知識經驗較少、注意力不易集中,應多採用直觀實物進行教學。教學中,運用一些直觀實物教具,來輔助我們的音樂教學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如在講音樂知識的時候,在單純音符的認識上很枯燥,又難以理解。一次看電視廣告的時候給我以靈感:廣告中八個孩子分吃蛋糕,劃開十字分成四份後,孩子出其不意的攔腰從中分開正好八份。我就把這個設計運用在課堂上,我准備了四個蘋果,一把刀子,上課時,我帶著教具走進教室時,同學們都好奇地問我要干什麼?顯然,實物教具已經讓他們產生了興趣。講解時,我先出示一個蘋果,然後告訴學生,這個蘋果能作四分音符,它唱一拍;兩個蘋果就是二分音符唱兩拍;四個蘋果是全音符唱四拍;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那麼半個蘋果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把這半個蘋果再平均分成兩份,那麼其中的一份是十六分音符,這一份是整個蘋果的四分之一,唱四分之一拍。通過形象、生動鮮明的實物教具在同學們的面前展現,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很快掌握了新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師真正放手、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難點。
學習中遇到難點,學生思維受阻時,很多學生懶於自主思考,而是等著由老師的暗示傳遞給他們的信息。長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對音樂的敏感性自然就差了,一旦老師不作暗示,學生就無所適從了。這個時候要放手給學生,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在學習《大河之舞》時,通過完整地聆聽各種節奏,我引導學生從分析每種節奏的音樂要素上的變化,組織分組展開討論進行分析、歸納和交流。這樣的合作學習淡化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模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合作意識提高了教學有效性。
四、掌握好課堂節奏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的音樂作品各不相同,課堂氣氛也不盡相同。要麼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異常激動;要麼整堂課學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壓抑而沉悶。怎樣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學節奏,使音樂課堂教學更為有效,從而構成音樂課堂中的一種和諧美呢?
在研究實踐中我體會到,音樂課的課堂結構要動靜有度、充滿美感。這里的「動」與「靜」,是指教學形態的表現而言的。所謂「動」,是指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活躍狀態。如學生積極參與、涌躍發言、熱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聲有色」的教學。所謂「靜」,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相對安靜狀態,如學生靜心聆聽、深入思考等,是「無聲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樂課一直處於動態,「動」多「靜」少,以致於學生興奮過度,容易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如果自始至終寂靜,課堂氣氛十分沉悶,「靜」多「動」少,則學生容易疲勞,抑制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動」「靜」合理搭配。在低年級要以「動」為主,但也要有適當的「靜」進行調節。讓學生在激烈的活動後靜下來,給他們以舒緩調節的空間和時間,往往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隨著年級的升高,要增加「靜」的次數,延長「靜」的時間,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總之,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動與靜的交替與有機結合,這樣才能營造出一種和諧的、美的教育氛圍。
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所有的小學音樂教師去研究和發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摸索出更多的對音樂課堂教學有用的東西,使音樂課堂教學更為扎實、豐富而有效,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爭取為我們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有所貢獻。
F.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實效性
一、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必條件。
高尚的道德品質教育在音樂教育中,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情操的培養不能離開音樂藝術形象進行空洞的說教,審美教育不需要對審美對象進行理性的說服教育,營造自然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在學習時才會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再輔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在聽聽,唱唱,跳跳,奏奏中就接受了教育,它是音樂教育所特有的功能。如我在教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啟發學生重新編配動作,且歌且舞,以動激情,這樣恰到好處地抓住了愛國主義這個結合點,在庄嚴的國歌聲中學生對國旗崇敬,熱愛的心情油然而生。
二、適時恰當的抒發情感,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手段 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於引導學生對音樂情感的抒發。那麼,怎樣利用音樂手段達到情
感的抒發、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到音樂中呢?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學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在音樂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課中,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鴨媽媽、小鳥、烏龜,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學生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樂課前,對教材都要做詳盡的研究和分析,領會每首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達的自豪、溫柔、高興、自信等幾種感情。對教材的感情做了詳盡的分析,並將這些感情充分表現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簡單的歌曲有了豐富的情感體現。只有教師入「角色」情不自禁,學生隨師「入境」亦情不自禁。當教師對某一作品以豐富的語言,真實的情感進行啟迪、描述,並通過富於激情的范唱,指揮或彈奏,作品之情便會情不自禁地融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歌曲的旋律、節奏、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歌唱,使學生在感受表現和再創作中進入角色,用自己的歡聲打動自己。
G. 小學音樂的課題研究有哪些
1、多感官參與音樂學習,實現音樂學習方式最優化。
2、音樂課堂(欣賞課)的有效提問研究。
<可分低中高年段進行>
3、多媒體課件在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研究。
4、(農村學校)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5、小學音樂合唱課的實效性講究。
6、低年段音樂教學的故事導入模式研究。
(7)小學音樂課堂的實效性的研究擴展閱讀: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一)分解課題研究目標,抓准研究切入點。
1.確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題、總體目標。研究目標可分平行目標、層次目標和綜合目標等。
2.選定研究切入點:一是從基礎性的、容易的、關鍵性的問題中選定;二是從已經成功的經驗中去尋找;三是從學校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去尋找;四是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中去尋找;五是從教育科學理論中去尋找。
(二)明確研究思路,確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歸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輔法。主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比較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質的研究法等等;輔法有統計法、測量法、和問卷法等等。
3.課題研究方法的使用與選擇。不同類型(內容、條件)的研究課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准選擇研究方法。
一是以研究過程的階段為標准,按階段研究任務確定方法。
二是以研究對象的性質為標准,按研究對象確定方法
三是以課題研究的延續性為標准,按延續方向確定方法。
四是以研究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劃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
H.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活動課的實效性
(一)對關鍵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音樂教學後,學生獲得的音樂或與之相關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2、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音樂的所有行為。
3、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發展就其時間而言,有當前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方法必定要促進學生當前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課堂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以現代教育學與小學音樂新課標為指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音樂的過程,關注音樂教學效益,建構有效音樂課堂教學的策略,促進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具體目標分為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明確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總結一套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策略體系,形成學校有效教學特色。
二是通過課題研究改變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音樂學習方法,提高音樂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競爭能力,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成為會學習會創造的智慧型人才。
三是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音樂課堂教育觀念,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促進音樂教師在小學音樂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中實現專業成長。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著力於現實的音樂課堂教學考察,結合自己學校學生對音樂的一些基本知識了解甚少,對歌曲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很差的特點,使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的音樂教師要想取得音樂課堂教學的真正實效,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教學原素,就必須得擁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摸索出適合小學學生學習音樂的方式方法,這對小學音樂的教學更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