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精講多練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是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版式,
要提高教學質量權,
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精講,
就是以教育方針為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與課本為依據,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和內在聯系,
研究教學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突出重點,
分散難點,
主次分明,
詳略得當。要做到精講,
教師必須首先熟悉大綱、課本和學生,
明確教學目的,
這是搞好精講的前提。抓住關鍵和重點,
講得輕重適當。了解學生,
就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秉賦愛好和文化程度的差異,
做到有的放矢,
難易適度,
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撥。 教學時間有限,
而知識是無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明確牢固,
就必須精講
精講多練,向課堂要質量,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有效途經。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關系,符合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氣氛緊張活潑,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抓住了重點和關鍵,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有利於培養能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孩子收益終身,尤其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是孩子從一個天真頑劣的小孩到一個真正接受知識的小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要求規范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孩子成績優異的關鍵,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補習小學數學的五大技巧。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時代,孩子們的大腦不僅僅是課上的40分鍾,而是要勇於積極的探索,在給孩子補習小學數學的時候著眼於以上幾點,加上對課本知識的結合,孩子的成績定會有所提高,於此同時孩子更多的學習到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
3.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
4. 淺談怎樣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1
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我常常問自己什麼是高效課堂,有人說,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我覺得何謂最小,何謂最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
有時候當我們滿懷激情地給學生上課,課堂上熱鬧非凡,一片欣欣向榮,可是到完成作業時,老師愉悅的心情沒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失望。於是又換一種方式,表情嚴肅,要求嚴厲,雖然學生在高壓之下知識灌進去了,可課堂氣氛沒了,學生滿是恐懼和呆滯。在這種對立與矛盾之中,我不斷的反思,然後得出了自己一點小小的心得:用最簡單直觀的方法,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用既權威又幽默的態度,教給學生既快樂又容易接受的知識,讓學生肯學,想學,會學。 一、最簡單直觀的方法。
要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直觀化、情境化,還原知識形成和應用的生動場景,使定性的知識呈現靈動的狀態,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數學課充滿情趣與活力,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興趣盎然地掌握數學知識。
另外現代教育技術形聲結合,聲畫並茂,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優化教學過程,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課件出示兩個一樣大的角(角1的邊長一些,角2的邊短一些),讓學生猜想這兩個角的大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有的說角1大,有的說一樣大。然後,教師課件演示把兩個角移動在一起正好重合。這就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畫面清晰,直觀動感,趣味橫生,學生看得仔細,想得認真,既獲得了正確、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自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有效的教學要採用多種方式和策略,用一種方法教學,學生容易乏味,教學效果不可能理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領學生探究式學習,具有使學生學會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的明顯優勢,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有裨益。應該說:只有在課堂教學把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擺正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的構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既權威又幽默的態度。
列寧曾經說過:「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築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牆。」可見,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給人帶來歡樂,其只要特點為:妙語連珠,動人心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也能融入幽默的藝術,那麼就能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看到深刻的啟迪和教育,真正把課堂變成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精神樂園。
5. 淺談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
東平學校:張志雄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主要途徑,是在數學教師指導下使學生自覺、積極地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提高素養的活動。課堂教學的成敗也是衡量一名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客觀依據。即如何精心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怎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一、樹立整體觀念、擺正師生地位
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優化課堂教學工作中起主導作用。教師教學的指導觀念以及教師教學業務素質的優劣,對課堂教學最優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提高教學基本素質的工作中,應從教師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教學業務才能;教學理論素質三小方面堅持科學發展。在培訓與指導教師的成長中,不拘泥於一招一式的學習與模仿,而是著眼於明確教改目標、前進方向和教師本人基礎素質的優化上。加大力度培訓,形成一批教學素質好,基本功扎。實教改意識強的骨幹教師隊伍,使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的研究與實踐有了帶頭人。
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對象,教學活動就是為了學生能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合格人才。因此,學生認識系統的優化,是課堂教學優化的關鍵。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依據,是教師與學生的中介物,是教師從事教的依據、學生學的材料,也是檢查教學質量的標准。結合教材內容在對教學知識結構優化也是必要的,將教材中的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掛鉤,並注意在新舊知識的溝通、知識間整體與縱橫間的聯系,進行教改與探討,使我們切身感受到對教材的深入鑽研與改革是進行最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
二、優化課堂教學、呈現教學規律
課堂教學的整個活動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活動的個體直接參與下進行的。兩者是一個雙方共同活動的雙邊活動。師生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互為主客體的辯證關系。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能否遵循這條規律,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課堂教學最優化就在於教師能否緊緊地把握住這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得到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數學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實踐中始終朝著優化教與學的關系,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目標努力,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取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會中掌握會學的本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重點應解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問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探索重點應解決學什麼?與怎麼學?的問題。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探索之間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活動過程。通過學習使我們逐步認識到:目前廣大教師之所以極為反感教學觀摩活動中存在的表演課、假課課堂教學所出現的形式主義現象,究其原因就是沒能遵循動態發展的這條規律造成的。為此,我們要求進行課堂教學最優化研究必須要遵循這條規律,在具體教學實踐上要體現在知識內容方面完成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的轉化工作;在情感方面完成由要你學轉化為我要學的具體工作;在能力方面完成學會到會學的轉化工作。由於在最優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堅持了這條規律,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問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三、遵循教學規律,進行課堂優化
教師自身的知識、智力水平,教學能力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講都是顯著相關的。根據目前師資隊伍教學業務素質的現狀,確實有一定數量的教師還應著重解決知識水平問題。既便是骨幹教師也有一個對所教知識內容的深透性的進一步鑽研問題。不要把知識講錯或講死這是進行最優化研究中最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做為一名教師必須在全面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深入鑽研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學素養上狠下功夫。只有自覺從嚴、珍惜時間、勤學苦練切實解決好教給學生一桶水、教師必須儲備一缸水的實際問題後,優化課堂教學才具有可能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教學目標應該說是分層次的,有總目標、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小節目標、每堂課的目標等等。它們是一個互相聯系的多層次系統並制約著人們的活動。在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統一的情況下,總目標是具體目標的動力,具體目標是實現總目標的保證。這里指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課堂教學目標平時所講的教學目的、主攻方向、指導思想都屬於這個范疇。它是指一堂課的指導思想,是數學科總的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是一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每名數學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正確地圍繞這一目的進行有效的教學,自覺地達到所確定的教學要求。
中國有句俗語是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而還有另一句是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為什麼三個皮匠能夠勝過諸葛亮,而三個和尚又會沒有水喝呢?這里客觀存在著一種聯系。三者之間聯系得好就會產生正值功能,聯系得不好就會產生負值功能。這說明各要素之間如何聯系大有文章。中國女排之所以有其威力,就是主攻手、副主攻手、一傳手、二傳手等隊員相互聯系是最佳狀態,形成了整體功能才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益。我們研究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的目的就是依據整體功能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的規律,為實現課堂教學中各組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最佳結合,使它們之間聯系的更科學、更合理,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相應學的方法結合起來,以完成小學數學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針對過去對教學方法在認識上的片面性,運用中的單一化、程序化、公式化、注入灌輸為主的弊端。在改革中大家加強了思想認識觀念的更新改造。通過學習探究清醒地認識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是整個教學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它本身又是由教師、學生、教材、手段等一組實體要素與教學思想、教學方式等另一組非實體要素按特定目的和一定方式組成的多因素動態的復雜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每一個要素在其它要素的作用下,對整體發生作用,體現出數學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為使觀念的認識落實到最優化的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我們結合當前廣泛應用的教學方法,並根據各種教法的特徵,利弊關系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歸納。
課堂設問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用疑問的形式,提出問題,明知故問以引起學生的思考。針對當前數學課上設問隨意性大,揮言如土,滿堂灌授字為主的教學觀念及弊端。我們從教學指導觀念上首先解決了一個由授變為自得的認識問題。並結合當前數學課堂設問的形式加以整理,歸納為主要的形式有四種:①判別式(對不對?是不是?);②敘述式(是什麼?怎麼樣?);③述理式(為什麼?根據什麼);④擴散式(你想到了什麼?還可以怎樣?)。通過歸納,當教師弄明白在課堂中學生積極思維的質和量的高低主要是由於教師提出述理式和擴散式設問所決定時,老師們對課堂設問研究的積極性增強了。由於教師在設問上的精心思考,惜言如金、啟發誘導、准確簡練富有邏輯性的教學設問,使課堂教學優化的目標落到實處。
練習是指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復接觸或重復反應。熟能生巧溫故知新。要掌握知識或技能,一定的數量重復練習,學生練的數量要求和質量保證,都取決於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性;因此,能否高效益地保證課堂練習環節的質量,保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廣泛而大量的實踐取得最佳效果,發揮練習方式優化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最優化的實施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它是負有重大意義而復雜艱巨的工程。只要不斷探尋、遵循其規律,持之以恆,定能使數學課堂教學達到優化的預期目的。
6.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一、在情境設計上,要淡化「新、奇、趣」,力求數學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情境創設成為許多數學教師煞費苦心的一件事。他們往往為了突出「新、奇、趣」,用盡心思地創設各式新穎的情境,情境創設的「形式化」嚴重,削弱了情境本該側重的「數學化」,其效果反而不利於新知的教學。
案例(一):《7的乘法口訣》教學片斷。
在應用鞏固環節,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情境--「開小火車」。這位老師帶上逼真的「火車頭」頭飾,自己當「火車頭」,手裡拿著許多口算卡片,嘴裡說著:「嗚……」 ,並且火車開到哪兒,就指定身邊的一位同學回答卡片上的口算題,回答對了,這位學生就可以跟在後面做「車廂」,下一個同學接著這樣做。「火車」一直在教室里開著,不一會兒,「火車」變得越來越長了,場面也越來越熱鬧……
在這節課中,教師創設了符合二年級學生心理特徵的游戲情境--「開小火車」」,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似乎參與率很高。其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揮。但仔細觀察便會發現,這堂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並沒有激發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分析問題所在,我認為:這位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雖然注重了形式新穎有趣,卻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關注。因而,盡管學生很認真地參與了,但他們更感興趣的是「開火車」這一活動本身(這一活動本身與教學內容無關),而並未進入數學情境。
案例(二):《有餘數的除法》教學片斷。
(師課件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綵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綵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為什麼能很快地猜出綵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里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本案例中,教師用「猜綵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簡潔而有趣,既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這一情境的創設融趣味化和數學化於一體,實際價值很高。
所以,一個好的數學情境應既妙趣橫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又能夠緊扣教學內容,產生一連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因此,我們在創設情境時,要思考這樣的情境是否存在華而不實的狀況,它蘊含了多少與本節課有關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多少數學思考,過於追求「形式化」而忽略「數學化」的教學情境是沒有實際價值的,必須摒棄。在創設情境時,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圍繞教學內容,淡化情境的新、奇、趣,力求創設數學化的情境。
二、少一些低效甚至流於形式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多思考感悟。
在數學教學中,必要的課堂活動不但可以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而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但是,現實中很多的課堂活動學生的「手」動了,「心」卻未動,操作多了,氣氛活躍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一):《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圓柱的底面,你發現它是什麼形狀的?
生:圓形。
師:它有幾個這樣的底面?
生:兩個。
請各小組的組長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看看展開後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動手操作反饋:長方形或正方形。
……
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剪」的方式被固定了(沿高剪開),得到的結論只有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這樣學生心裡不禁會問:假如沿著側面任意一條線剪開,會是怎樣的呢?學生的探究性思維缺少了。這個活動只是按照教師的指令機械地進行了一回操作,按部就班地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並沒有自己的探究和發現。這樣的活動缺乏好奇心的驅使、缺少學生思維的探究以及批判性的質疑,而真正有效的課堂活動應是帶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結果的,並又能達成一定「過程性目標」的探究活動。所以類似這樣的活動也就變成了沒有內涵和精神的空殼。
7.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情境創設不當,缺少針對性
數學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數學素材,創設一個適合教學和兒童發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課都是從生活中或創設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牽強之感。
問題二:合作形式濫用,缺少實質性。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需要,一種發自內心的合作慾望,是確實有合作必要的選擇,而不是教師認為什麼時候合作就什麼時候合作。
問題三:教學方式呆板,缺少啟發性
有的數學課堂教學把傳統的"滿堂灌"變成"滿堂問"。「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麼樣」、「好不好」、「還有嗎?」„„之類的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充斥課堂,一方面把整體性的教學內容肢解得支離破碎,從而大大降低了知識的智力價值;另一方面把對話變為問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形式呆板,表面上師生、生生在互動,實質上是用提問的方式去「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問題,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動起來。就像塗長順老師說的,由原來的「填鴨子」到現在的「問鴨子」了。
問題四:評價形式失真,缺少個性化
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因此在課堂上,經常聽到的是「啪,啪,表揚他!」「棒,棒,你真棒!」的表揚聲。
8. 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走向高效
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切實抓好五個環節:1、明確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專,把問題作屬為教學的出發點;2、指導學生開展嘗試活動,啟發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3、圍繞教學目標,組織變試訓練,注重一題多解,以提高訓練效率;4、及時評價,實現多途徑、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饋矯正;5、總結歸納,深化目標,引導學生概括所學知識、方法,並聯系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教學中可採取「低起點,多層次」的教學方法,即適當放低教學起點,適當增加教學層次,盡可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