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

小學數學課堂合作

發布時間:2020-11-26 04:10:20

1.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法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小學數學新課程倡導教師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更好的掌握數學思想和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通過有效的設置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們探索數學奧秘,培養團隊合作意識,更好的完成素質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詳細的探討,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引言:十二五繼續教育要求教師隊伍要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素質教育為教育理念,深入研究"一德四新"。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體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一般是在老師的組織安排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圍繞某些問題或任務進行討論、交流,從而達到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目的。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營造開放熱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信,激發興趣,獲得成功體驗,也有利於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教學行為,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們一線教學人員孜孜不倦、為之努力的追求。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要求

由於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同學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時,必須遵守其原則,才能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要有價值

討論問題是否有價值是選擇的前提,如果老師選擇的問題缺乏討論和交流的意義,不僅浪費時間,沒有得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會讓學生對老師失望,降低了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2、要有層次

小組合作學習所討論的問題,應結合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從簡到難,逐步遞進,鞏固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研究。

3、要有挑戰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理,老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充分結合這一心理特點,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問題較為簡單,討論過程變得多此一舉,如果問題過難,又會打消同學們的積極性。因此,老師要從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主動思考,並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全面提升整體素質。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優化成員組合,培養合作意識

一個團隊是否具有戰鬥力,其成員是關鍵。學習小組也同樣,每個成員的性格、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條件都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優勢和劣勢,科學分組,合理搭配,讓每一組的學生在一起都能夠互相取長補短,這樣,才能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另外,優化成員組合,是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取得效果的關鍵,教師在學生們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要發揮其引導作用,並積極的參與討論,充分了解小組學習情況,杜絕學生出現嘮閑嗑、討論與討論問題無關的話題,並及時的給予評價。分組後,老師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每一個小組投票或比賽的形式選出小組長和記錄員,明確每一名成員的責任和義務,並採取月輪換制度,保證每一名成員都能夠體驗到其他角色的職責,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們的合作意識。

2、把握恰當時機,有效組織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還要求教師能夠站在教學大綱的角度上,思慮周全,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堅決杜絕為了走形式、看熱鬧現象的出現,要在學生討論時,關注每一組學生的交流內容,並及時的起到引導作用。

①在重難點處小組合作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講的累,學生聽的累。新課改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了新的要求,教師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可以將問題讓同學們進行討論交流,最後選派代表進行總結,說出小組討論思路和結果。這樣,不僅確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②在規律的探索處、動手操作時小組合作

有些規律的探索,靠學生一個人是無法獨立完成的,需要學生分工合作才能達到應有的目的,有的則需要學生動手實際操作才能完成。比如平面圖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僅憑個人的智慧是不夠的,如果小組每個成員共同動手,剪拼、平移、實驗等,不僅節省時間,而且有助於發揮小組成員的聰明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在解題策略的發散處小組合作

有一些題解題的思路很多,解法也有多種,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同伴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僅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而且能逐步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習慣。

3、遵循規律特點,培養良好習慣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由於課堂時間少,知識量大,很多教師為了趕時間,很少在課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得這一方法缺少真正的意義,也無法發揮其實際的作用。首先,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應將其擺在首位,教師在選擇是否進行小組合作時,應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選擇合適的問題,給予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達到高效。第二,對討論的結果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班級中的各個小組如有問題不統一的情況,可以選派代表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如答案仍不一致,教師要及時的進行引導和講解,使學生對此問題弄懂、弄透,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後,要進行科學的評價。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由小組成員互評或老師綜合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獎勵,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共同發掘數學知識的奧秘,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總結:新課改和十二五繼續教育開展以來,對於小學數學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教育理念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新的要求,素質教育作為新時期教育的核心,要明確教育目標和教育要求。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合理有效的運用,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協作精神。通過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明確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助於及時引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 如何通過合作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通過合作建設小學數學有效課堂的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是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它為學生的質疑、探究、交流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高效課堂模式下,每個學生不再是學習的最小單位,而是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力量激發每個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才能逐漸形成,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維層面、思維的方式得以相互補充,獲得經歷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使情感、態度、價值觀逐步形成和完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敢於挑戰的心理品質以及追求個性、拒絕類同的創新精神。因此,做好小組建設是實施高效課堂的重要突破口。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強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研究,包括小組構建、小組評價和小組獎勵等策略的研究。下面談一下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策略。
一、如何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有效課堂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目的是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從中有所獲。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幾個小組成員自由發揮,那他們可能會七嘴八舌,誰也不理會誰,整個合作過程如同一盤散沙,學生從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因此我認為在成立小組時給他們分好工十分重要。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6名學生組成,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的性別、學業成績、智力水平、個性特徵、家庭背景等方面有著合理的差異,使每個小組成為全班的縮影,這樣構建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了條件。如何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基本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呢?以54人的班級規模構建6人合作小組的操作程序為例,全班可以組成9個合作小組。首先從全班挑選出9名學習成績好、組織能力強、在同學中威望較高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然後按照學業成績和能力水平,從高到低分別選擇編排每組的副組長1人與組員4人,並從組長到組員依次編號,最後由班主任與各科教師統一協調,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間平行微調。一般而言,組內男女比例要適當。女生書寫認真,步驟規范,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靈活,討論積極,往往注重結果,步驟不規范,書寫相對潦草,這樣男女生可以取長補短;再者,從思維方式上看,男生側重理性思維和抽象思維,而女生側重形象思維,在學習時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組建好學習小組,不等於學生就能合作學習了。要使合作學習小組能夠正常運行,合作富有成效,需選一名得力的組長。組長是老師的小助手和代言人。實踐告訴我們,選一名成績好、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全組的組織、分工、協調、合作等工作至關重要。
二、學習小組與小組長的培訓
1. 明確小組長的作用
(1)小組長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組織同學,打造積極向上的小組學習團隊,勇於擔當起學習小組的領袖角色。
(2)小組長要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一對一討論或是小組內部二個層次間的研究解疑,確保每個小組成員實現高效學習,最終實現小組團隊的整體學習目標。
(3)小組長要及時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和每天學習內容的落實情況。
(4)小組長要組織小組成員利用好自主自習,根據ABC分層完成訓練學案,並及時收齊上交。
(5)小組長要負責維持本組同學的學習紀律,檢查成長日記、學習檔案等。
2. 培訓小組長
培訓學習小組組長至關重要,可以考慮以下措施:第一、明確組長的責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開小組長會議,洞悉他們一周來在思想上、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困難並及時予以解決,讓小組長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溫暖;第三,給小組長加餐。小組長為同學們服務,很辛苦,學有餘力,必須有所回報。第四,適時地肯定、表揚和激勵。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可以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低層次需要滿足後,會向高層次需要努力。在當前學生絕大多數滿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況下,小組長領導一個小組也就屬於其滿足更高層次如歸屬、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使他們體會到這種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心理滿足、榮耀感,是激發他們對小組更加盡心盡力工作的源泉。
3. 小組成員培訓
(1)加強學生互助意識的培養,要讓優秀學生明白,教會差生學習的過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幫助差生不但不會影響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給差生更多的學習、答題匯報、展示的機會,對他們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給與及時的肯定和贊揚,即使答錯了,也要肯定他們的精神,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勇於參加到小組的學習和探討中來。
(3)在班級和學校范圍內,大力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和團隊精神教育,促進學生間的團結協作。
(4)轉變傳統的學生評價方式,在學習的每個環節、學生日常管理的每個環節,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包括課堂表現、班級紀律、學習成績等,個人成績不再凸顯。要讓學生明白,只有小組的成績優秀才是自己的成績,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督促學生在小組內開展互助,提高整個小組的水平。
4. 深入研究,指導學生搞好分層討論、分層達標
堅持小組討論「先一對一分層,再組內集體討論」的原則,先讓同層次學生AA BB CC 進行討論,然後小組對分層討論中不會的問題反饋給老師。要堅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層次學習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實現「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讓每個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三、小組評價策略
小組評價是對小組合作過程和學生合作表現的監控,是促進合作小組健康發展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評價包括個人自評、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平時主要以小組自評為主,個人自評和教師評價可以定期進行。「說說我自己、人家評評我、老師眼中的我」是對學生以往參與小組合作表現的評價、認定,是面向學生的「過去」;「將來的我」則是讓學生根據既定的評價結果,認准自己今後的主要努力目標,是面向學生的未來。這樣,就使評價體系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促進的過程和一個開放的系統,最終成為一個增強學生發展動力的發動機。
四、小組獎勵策略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迫切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之作為學習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它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以小組總體成績決定獎勵或認可的依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採取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經驗介紹、頒發證書、授予榮譽小組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五、其他應明確的策略
(一)、如何建設小組文化?為了強化學習型小組的團隊功能,增強小組內的凝聚力,小組要進行必要的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包括制定組名、口號、組訓、組規、組徽、組歌、目標等項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一般有三種:同質互學、異質幫學和小組群學。
(三)、是否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必須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在選擇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要抓重點、難點內容,巧妙設計合作學習任務;二要領會編寫意圖,挖掘教材內涵。
(四)、怎樣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在分組學習中既要防止個別優等生「惟我獨尊」,不給其他同學發言的機會,也耍防止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趁機偷懶,做「自由乘客」或「搭便車」。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方面,要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分組學習的特點和優越性,認識到溝通、交流對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支持他人,傾聽意見,互動交流,協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提高和發展的目的;另—方面,要教育學生學會互相尊重,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但同時也有傾聽別人觀點的義務。其次,要指導每個小組進行明確的分工,使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從制度上保證全員參與。第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組長和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醒限制優秀學生發言的次數,並同時激勵學困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另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將小組成員是否全面參與合作學習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以促進全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五)、合作學習時如何處理學困生不參與合作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時,常常會遇到學困生不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創設輕松的環境。減輕學困生的自卑感和壓抑感。2、幫助他們制定適度的目標。3、多為學困生提供展示的機會。避免優等生擠占後進生的空間,給他們展示的舞台。4、建立幫扶小對子。5、從評價標準的制定上為學困生的發展提供製度保障。對後進生有所側重和傾斜,使他們的點滴表現能通過顯性的評價體現出來。
(六)、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是什麼?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通過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和調控作用,在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有序和高效的同時,深入進行學情調查,為下面環節的開始做好充分准備。
(七)、如何指導小組建立節時、高效的評價機制?評價內容主要體現在協作過程和協作結果兩方面。協作過程主要體現在小組是否具有較強的內聚力,協作結果主要體現在是否達到了既定的學習目標。具體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①小組成員關系:學生和其他成員是否協作愉快、是否願意幫助別人、是否願意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②與他人的信息交流情況:信息溝通的頻率和數量、信息溝通是否准確,理解他人是否有困難、是否相信他人對自己觀點的評價、是否強烈希望自己與他人存在一致性的情感。③學習動機:相信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學習更多的動力來自內部。④學習中的投入: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時是否充分、是否有強烈的願望表達自己、傾聽他人講解是否更認真、是否堅持不懈完成任務。⑤問題解決結果:個人貢獻是否突出、結果本身的價值。⑥學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交流與解決問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研究技能的提高。
有效課堂合作學習的高效,關鍵在於學習小組的高效,建設、培訓好一個學習小組,也就把握住了有效課堂的靈魂。

3.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合作交流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

4.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作能力

一、學會收集。
一般來說,需要合作學習的課題就會有難度,就需要收集一些資料。例如:在一節數學統計活動課上,我就要求學生課前收集《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的資源:每天你的家庭成員怎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哪些欄目的節目?喜歡新聞節目的有多少人?喜歡體育節目的多少人?喜歡電視劇的有多少人?喜歡其他的有多少人?前面提供的四大欄目,觀眾最多的是什麼欄目?有多少人?這些人中男的多還是女的多?哪個欄目的觀眾最少?如果你是這個欄目的主持,你會做出怎樣的改進?``````通過一系列的主動收集過程,學生們學會了通過什麼途徑,收集什麼樣的資料等技能,同時為課堂上學習與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備。
二、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是合作的前提。就是學會在與人交流時,克服浮躁之氣和輕慢之舉,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地打斷或插嘴。聽時不能敷衍,應該發自內心的意會。小組成員要聽清楚老師的提問,聽明白其他同學的發言。如:有這樣一道習題:把兩個棱長5厘米的正方體木塊粘合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各是多少?在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同學們列出了以下的一些算式:5×10×4+5×5×2、5×5×5+5×5×5、(5×10+5×10+5×5)×2、5×5×12-5×5×2、5×5×10、5×5×(12-2)等。對5×5×10這個解法的算式,一些同學犯了疑:
學生A說:「我覺得5×5×10這是求長方體的體積了,它正好是長、寬、高的數字,運用公式就是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學生B說:「我沒理解錯,我的思路是對的呀!」
學生C說:「還是讓學生B說說思路吧。」
學生B說:「這個長方體比較特殊,是由兩個正方體木塊粘合而成的,長方體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2個5×5,而它的一個側面的面積是2個5×5,4個側面的面積就是8個5×5,兩個底面的面積加上4個側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10個5×5,也就是5×5×10了。」
學生A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想的,聽懂了。」
由此可見,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萌發靈感,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
三、學會辯論。
在合作交流中,總會碰到一些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分歧的時候。這時,適當的進行辯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許多教育專家認為,辯論相對於小學生來說,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判斷和表達等方面的能力。
如:在教學「互質數」時,我讓學生判斷「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一定是互質數」的對錯時,有的學生認為是對的,也有的學生認為是錯,這時我就讓學生展開自由辯論。
學生A說:「我們組認為是對的。如10和11,它們就是一對互質數。」
學生B說:「我們組也認為是對的,如1和2,它們也是一對互質數。」
學生C說:「我們組認為不對,老師不是說過嗎,判斷時,要想到0、1、2、3、4這幾個數字嗎?其中0和1它們是相鄰的兩個自然數,但它們就不是一對互質數。」
學生A、B說:「嗯,是我們沒有考慮齊全,現在知道了。」
通過辯論,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對話的過程中閃現,個人的想法和同伴的想法在辯論中碰撞,真理越辯越明,這就是辯論的「雙贏」。
總之,有效的小組合作要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深扎實乾的努力。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正如林格倫所說的:「在文明世界中的人們,真正需要學會的本領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領,以及教會別人也這樣做的本領。

5. 如何培養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合作能力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環境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動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環境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最活躍,主動參與的積極最高,實踐能力最強。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學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主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要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關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熱愛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在教學中,老師要經常使用如「誰願意說……」,「誰想補充……」,「請你講一講……」等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形成師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二)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既是引導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創建民主、寬松、友好、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鬆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騁想像。教學中,針對疑惑或關鍵性的問題展開討論,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開展自評、互評等活動羅傑斯指出:「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才能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師生間只有建立起融洽的關系,才能使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出愉悅的氛圍,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
二、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要求最強烈。」因此,教師就要深入學生,合理選用學習策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待問題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從發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體會到數學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
(一)「興趣」——激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人們對客觀立場產生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得到發展的巨大動力,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來創設情景,激活他們的思維。如教學「年、月、日」時,創設導入,「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回答後,接著又提問:「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這樣連續問幾位同學,讓學生感悟到一般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最後設疑:「小亞滿12歲了,只過了三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油然而生,個個情緒高漲,這時教師抓住機遇,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巨大內驅力,充滿自信,積極主動地探索,自覺地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設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質疑」——誘發自主學習
古人雲:學起源於思,思源於疑。有疑才能啟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主動、積極、愉快地獲取知識狀態,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數學學科的知識特點,採取恰當的方法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求知慾,從而積極地探索研究新知識。
如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後,先出示:「一張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長方形紙,可以剪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紙多少張?」讓學生嘗試解答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得出:(1)20×10÷(5×5)=8(2)(20÷5)×(10÷5)=8,接著,把習題中長方形的長改為18厘米,繼續讓學生嘗試,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18×10)÷(5×5)或18÷5的計算結果有餘數,這是為什麼?余數又表示什麼呢?錯誤又在哪裡呢?應該怎麼辦?……激起學生思維火花,使學生感到有進一步探究的必要。然後,經過充分討論、操作、反思,結合多媒體動態演示,使學生真正理解解決問題基本的方法,同時還要根據題目的特點,選擇靈活的方法進行解答,進一步完善學生認知結構,達到教學目的前瞻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老師精心扶植學生的自主學習火花,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敢於提問,樂於提問,善於提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成為主動探索者,驅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好數學。
可見,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滿自信,主動探索,自覺地學習,努力攀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說:「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指導學法,自主學習
如何使學生學會自己去「發現」知識,這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要有目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理解和互相探討,使他們逐步具有會看書、會操作、會思考、會討論、會概括、會類推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善於設置探索性的問題,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的慾望和證明自我的能力。

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初步感悟「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新知的慾望。接著,讓學生自己舉例,同桌交流,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足夠的素材。然後,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思考、分析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要求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生在互探、互補、互糾過程中提出了「規律」。最後,引導閱讀課本,理解定律中的「可以用」、「分別」、「再」等重點詞。這樣引導觀察、開展討論,強化群體互動力,指導自己探索,完成從認識事物的表象到概括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過程。這種自學與互探的基礎是閱讀和鑽研課本,要通過各種形式使學生環繞課本來展開的討論和互探,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永遠有一個核心,使教學活動成為讀書活動。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維的撞出和智慧火化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積極參與者。
由於小學生掌握的知識還不夠豐富,聯想能力比較差,容易孤立、片面地看問題,他們合作的機會少。所以,教師要多營造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氛圍,多給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時,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的特徵及周長的概念的基礎上,出示一個長是6厘米,寬是3厘米的長方形。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再讓學生對如何求長方形的周長發表自己的見解:① 6+3+6+3=18厘米,② 6+6+3+3=18厘米,③6×2+3×2=18厘米, ④(6+3)×2=18厘米。最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取長補短,進行自我反思。不僅使學生歸納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而且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和互相啟發,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從不同觀點和方法中得到了啟發,對問題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強化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意識,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動手操作,自主實踐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和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有意識地設置學生動手操作的情境,通過動手操作和多種感官的參與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的有序狀態。
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對學生講:今天這節課讓大家當小老師,用自己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1)梯形可以轉化成已學的什麼圖形?(2)轉化成的新圖形與這個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之間各有什麼聯系?邊思考邊動手操作,大膽實踐,探索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方法.
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交流總結,得出結論:無論使用哪一種推導方法,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此時,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得到統一,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巧設練習,自主研討
在教學中通過練習,學生才能將所獲得的知識逐步內化為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在設計練習中,教師給學生的學習材料既要使學生感興趣,又要做到材料與內容相吻合,還要使學生展開積極思維,同時能在多向參與的過程中,尋找規律,掌握知識。
在計算如圖的面積時,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放手實踐,自主探究,用不同分割、組合求其面積。接著,經過觀察、協作學習、總結和概括,分析確認問題實質是求組合圖形面積。

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嘗試,自己總結,不同的思路進行進行碰撞,盡顯了學生的潛能,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靈活性、合理性。滿足了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啟迪了思維,學會合作與交流,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做到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注重實效性,層次分明,講求形式,適時適當安排
游戲、競賽、開放性等練習,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
從不同角度積極參與學習,去探索、去獲取、鞏固和深化知識,並在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體會到「我能行」的喜悅,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總之,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做到書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問,規律讓學生找,課內讓學生練。要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經歷一個問題的提出、數據的收集整理、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獲得自主發展。
四、催化自主學習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過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得到關心、得到鼓勵,使其在順境中學習,體驗歡樂;在逆境中探索,體驗成功。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感情經歷,使學生擁有主動學習的情感體驗。
(一)體驗成功,遞增信心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更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每一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這是學生的心理共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各種情景,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不失時機地為學生走向成功鋪路搭橋,使他們獲得成功。老師要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需要,滿足學生的成就感的需要,要善待學生的思維成果,樂於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教師對學生的表達、操作、板演應以表揚和正面引導為主,允許學生出錯,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出現問題,要耐心幫助他們分析錯因,讓其改正,對改正後的成功同樣應給予鼓勵、表揚,使不同學生體驗到探索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以此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的自信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始終貫穿。
(二)激勵評價,增強勇氣
數學評價是對學生通過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達到的水平作出評價,同時對學生改進學習和完善自我進行導向;又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決策的重要環節。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有了自由發表個人見解和疑難的機會,他們思維活躍,又存在著認知的差異性,所以大大增加了數學課堂教學的隨機性、偶然性。因此,老師要適時地評價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如計算如圖的表面積(單位;cm):有學生列式:(5×5+5×10+5×10)×2,5×10×4+5×2等,教師都給予積極地肯定。如果有學生列式是5×5×10時,教師應說:這個列式有新意!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說說嗎?讓學生分享解題的思路。如果學生的確是想錯了,或講不清理由時,老師應及時引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哦,原來是將長方體分成兩個正方體求表面積,多有創意!
激勵學生的評價需要教師「蹲下身來」,以兒童的眼光欣賞數學,接納學生各種不同意見。老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多用「你的進步太大了!」,「你的思路很對」,「老師相信你能回答出來」 「我和你的意見相同」……這種激勵性語言及時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三)重視情感的感染和激勵
俗話說:通情才能達理,情是基礎,理是目的。教師要捨得情感投資,把教學過程作為能向學生傾注愛的主渠道,要善於用親切的目光、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許,為學生傳遞愛的信息,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敬可愛,感悟到媽媽一樣「慈祥」。老師把知識和智慧的陽光像太陽一樣撒向每一個孩子,他們就會表現出積極的熱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行動上的共振,迸發出自主的火花。愛是自主學習的土壤和陽光。
贊可夫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應該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長期而艱辛的任務。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動調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6.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讓學生合作探究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慾望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而學生始終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具體生動的教學情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形成強大的自主探索的動力。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的興趣。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它產生於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索,只有主動探索才會有創造,問題情境是促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措施。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等因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事入手。採用猜謎、講故事、游戲、競賽等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慾望。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節課時,討論圓的位置與什麼有關時,可在課件中播放一段視頻:小雨點打在湖面上一圈一圈盪漾開去,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圓圈,漂亮極了。通過這種美好的意境激發,立刻加強了學生深刻理解圓心決定圓位置的問題。

(二)創設懸念情境,形成探索的動力。

如果說問題是探索的材料,那麼懸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動力?教師不但要提出可供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應該創設懸念情境,使學生置於情境之中,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自主探索的需求。懸念能產生最直接的探索慾望,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新知的導入時,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設置懸念,就能迅速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學乘法口訣時,教師出示一道7個8連加的算式,問:「誰能在2秒鍾內說出得數?」學生忙碌起來了,結果沒有人很快說出答案。教師說:「老師1秒鍾內就能說出得數,是56,不信?你們自己在算下去。」學生整整用了3分鍾才算出得數果然是56。「老師真厲害!」有幾個學生在悄悄議論。教師問:」誰知道老師為什麼算得這么快嗎?想學這種本領嗎?」「想!」學生異口同聲地說。

這時,學生在驚訝的同時,產生了強烈的探索興趣和慾望,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奧妙,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探求知識,尋找規律。

二、優化過程,讓探究活動更富有數學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探究活動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用明確的探究目標指引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並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探究支持;另一方面,又要大膽放手,還探究主體於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觀察、猜想、實驗、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動中,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7.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合作交流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習興趣。
創設情境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使學生們更容易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通過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增強學生樂於參與、關注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身臨其境的境界,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像力,而且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要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地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情境中,多開動腦筋,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認識角一課時,我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導入:在我們的圖形王國中,有一群可愛的圖形娃娃,它們幸福、快樂地生活著,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其中,要數『角娃娃』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娃娃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娃娃躲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能把它找上來嗎?這樣導入,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合作交流,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要倡導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和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於讓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使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感知,增長技能,愉快發展,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真正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合作交流的形式並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隨意地、過多地運用,就會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甚至產生副作用,得不償失。我認為在以下幾種情況較適合組織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①、當教學內容具有挑戰性,學生獨立解決有困難時,可以提供材料,組織合作交流。如,在教學重難點處,就可以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積極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經歷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可獲得探索與成功的積極情感體驗。比起教師的直接教給,可以說是效果顯著,一舉多得。②、當教學內容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或者有多種思維結果時,也需要採取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這時,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讓他們介紹自己的方法,傾聽別人獨特的方法和有創意的想法,拓寬了思路,還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取長補短,優化演算法。例如:小明看一本故事書,4天看了80頁,正好看了這本書25%,剩下的幾天可以看完?學生先獨立解答,再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可以找到十幾種解法。
三、實踐操作,調動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是一種主動學習活動,它具有具體形象,易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圖示、教具、學具等材料組織、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動手,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實踐操作的意義,學會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起新的學習需要,不斷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學生操作實驗中,要多方面的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和獲得成功的機會,並且要善於發現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增強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節時,為了讓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為深刻,我讓學生四人成一小組,每人畫一個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後,各人拿出量角器來測量自己畫的三角形三個內角之和是多少,把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進行比較,大家會發現,測量的結果都是180度。接著,我又讓學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紙片的三個角分別撕下來,拼在一塊,大家會發現三個角都組成了一個平角,還是180度。此時,大家都對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已確信無疑了。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教師拼、擺,聽教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總之,就是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發展學生的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巧設練習,增添學習興趣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設計應在教學前,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學內容重點,立足教材中的練習,與教材中的練習對話,領會編者的意圖。同時,認真總結學生在學習中較難理解掌握、易產生混淆的地方以及與上下知識點聯系較強的內容。老師應有意識地針對這些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必需的數學,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可以使學生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幫助學生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課堂練習的設計,除注意從實效出發,對練習的層次、練習的方式等做科學安排外,還要利用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適時安排一些游戲性的練習。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奪紅旗看誰的鮮花先開放給小馬虎治病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動物找家等各種游戲性的練習,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得到自我評價、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達到增添興趣,擴展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自主學習,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感知、認知的氛圍中想學、會學、樂學,在輕松愉快中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8.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怎樣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平台;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9.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自主互助合作探究"教學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傳統教學觀念中,知識的傳授多以教師滿堂灌的方式,並形成了新課導入——對舊知識的復習提問———教師講授———鞏固新知識的大量練習為主的固定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探究未知的能動性,忽略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事實上,我們往往注重教師「傳授知識」的責任,卻忘記了最為關鍵的一點,亦即,教師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疑惑,試問沒有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質疑,教師又何來針對性的答疑呢?
我們常將素質教育掛在嘴邊,究其實質,是對學生實施主動性教育, 而不只是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現代教育觀要求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 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實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關於所謂的「自主互助」,我的理解有以下兩點: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倡學生「先學後教」
新課程標准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教師要轉變灌輸式教學為體驗式、參與式、自主式教學,凸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自主性,構建煥發學生生命活力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適應新課程理念的「先學後教」,就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注重教材、學生等教學資源的利用,讓學生學會在課前預習新課程,學會自主探究,發現問題。通過問題的討論,可以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與交流互動,激發內在的學習潛能,同時這些問題也能及時將學生在學習中的困惑及時反饋給教師,使得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一方面可以節約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另一方面,由於自己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讓學生有受到重視的滿足感,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促進學生快樂、主動地發展。
可以說,「先學後教」是在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立足於課堂學習中,培養學生自行獲得數學知識與能力,促進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從旁指導為輔的課堂教學範式。這樣一種「學」與「導」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能充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以發展思維為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盡管這一模式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幫助,但不可避免的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一直在灌輸知識的角色,表面上很累,實際上在技術層面而言並不需要更多的能力,久而久之,其教學亦會僵化無趣。進入「先學後教」模式的教學實踐後,教師不得不對教學內容進行最大深度的了解,隨時准備應對學生的疑惑,在充滿活力和想像力的學生面前,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個人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如何落實?這就涉及到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
二、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建議課堂「小組合作」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小組學習是互助性學習的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長。小組合作並不僅僅意味著將學生劃分為若乾的小組,而是要創造多種形式,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如師生互動、同桌交流、全班討論等,也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不僅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而且對學生情感的發展和健全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看,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於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組織不當,就很容易出現拉大差距的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始終唱主角,不喜歡學習的較為懶散的學生則總是不好好預習課文,依賴他人,等待別人的幫助;還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性格活潑大方的孩子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也就能更好地得到老師的呼應,學到更多的知識,反之,有些內向的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不敢提問題,往往被老師忽視。這些都是使得「小組合作」的課堂實踐不能獲得有效實施的問題所在。
與其說我們需要構建「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不如說我們要爭取「合作—達標」教學目的,就是形成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讓學生有計劃、有任務、有目標地進行多項交流、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教他們如何組織同伴學習,提醒小組成員之間要學會互相幫助。如怎樣組織同學發言,怎樣組織同學評議等,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如此,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從更長遠的意義而言,讓學學會生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換言之,合作的過程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對學生的成長能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
簡而論之,我們所倡導的「自主互助」型的教學模式,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上說,是以學習目標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立足點,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為手段,以形成自學能力為目的;立足於具體的「小組合作」的教學實踐,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解決具體的問題,更在於建立起學習的共同體。一個課堂作為學習共同體,強調的是同學們在自主探究知識的基礎上,與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交往、對話、交流和合作,最終達到全體同學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是值得廣大教師借鑒並應用於課堂教學上的。

10.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