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論文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倡導讓我們的課堂回歸生活,屬於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
⑵ 淺談怎樣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新課改正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開展,它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幹。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製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比如我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遠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們,同時想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會幫他們選一選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歷) 這樣創境入課,象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新授要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准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准,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為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恰逢植樹節,我便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植樹活動課:先讓一位「小小采購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兩類樹苗算出它們的價格(36+28=64),就讓全班孩子經歷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驗證價格的正確性,以便順利買到樹苗。有些用個位、十位分別相加後再合起來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別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給36湊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個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與36相加後,多算了2再減2的方法,迎來了所有同學不約而同的掌聲。然後回顧一下這些方法,讓孩子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植樹所需的兩樣勞動工具,和同組一起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用發散思維的觀點來考慮和分析。並且,這樣活動設計,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導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2、充公預設並注重生成。
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記得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當時,我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3、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解決這一矛盾,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鞏固性也強。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時,設計了「採摘智慧果」」這一種游戲。把每一道練習題安排每個智慧果里,學生每做對一道題,智慧果就會落下來,送給大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像這樣的練習,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後,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准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四、總結要活,以活躍來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置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例如:在我教學完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時,我這樣布置一個實踐作業: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學會算帳,第二天來匯報給我們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奧妙、歷代數學家的偉大。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的認識後,我布置了一個課外閱讀任務「在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鍾表時,人們是用什麼方法表示時間的?」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⑶ 如何把握一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的論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一年級課堂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起啟蒙的作用,是學生智慧學習的啟蒙鎖,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是所有任教一年級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我想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徑。在一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通過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好一堂數學課的教學節奏。如果一堂課的教學做到張弛有度,節奏和諧,就可以更好的關注到每個學生智慧的進步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的"教"為教師的合理引導,"學"為學生學習探索為主。重在學生的"學"。
(1)課堂教學節奏直接影響教學內容的安排和重難點的把握。
(2)課堂教學的節奏調整得當,可以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合理調控時間,讓學生"優學"、"精學"。
(3)課堂教學節奏可體現教師教學的調控能力和學生成果展示的水平。
如何把握一年級課堂教學的節奏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課前知識儲備,巧設"資料搜集員",教學前奏的奏響
課前學生自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新課的內容,明了新課知識的目標,老師可作相應的預習指導。表面上看,一年級的孩子還很懵懂,課前布置任務似乎有點過於緊張學習了。其實一年級的孩子正是處於模仿好學的年齡階段。也許他們並不太清楚模仿學習的用意是什麼。但是如果是好奇有趣的活動,往往他們很樂意去學。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用一些學生喜歡的吸引他們眼球的活動形式奏響課堂教學的前奏。
比如,前一段時間聽的朱老師上的一年級數學下冊《我們認識的數》 一實踐課前,我參與老師的課前准備過程。老師在課前和學生交流時做了這樣的事情。她發動學生准備上課的實物(糖果、花生、大米等)時,用事先帶好的糖果,讓小朋友猜猜我一把抓多少顆。在有趣的問題中激發學生估算的慾望,再讓學生抓抓並猜猜。當學生處於游戲的熱潮中時老師引導學生想像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實物可以玩猜猜數的游戲,學生很積極的想像,發現顆粒狀的物體可以應用。朱老師留有懸念,讓學生回家帶自己家有的實物。"爭做好搜集員"活動讓學生玩的帶勁,也積極熱心的准備,為課堂教學作了良好的知識准備。這一準備,發現學生在課上表現尤為突出,課上的活動學生也能很好完成課上的任務。
2 控制課堂的內容安排,合理安排時間,節奏張弛有度
一節課給學生的知識容量應以學生能接受、能消化為限度。知識容量過小,學生吃不飽,節奏鬆弛,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知識容量過大,學生消化不了,煮成"夾生飯", 課堂教學的思路要清晰。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有合理安排,時間控制緊湊。把握主次。主要內容應該重點探究和講解,學生能理解的要多讓學生探究和講解。防止出現主次顛倒的低效課堂。把握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則,重點的和難點的內容多花時間,次要的內容少花時間。最好在進課堂前,在頭腦中先給自己上上課,劃劃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靈活應對課堂中的突變。把握教態。課堂教學行為十分規范,語言生動、簡潔、抑揚頓挫,教態親切、大方,服飾美觀、得體,板書精練、層次清楚、富有創意。
課題導入環節,要能恰如其分地創設一些問題、故事、游戲等情境,讓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新課的狀態,對新課學習有一個初步了解,很多課在引入方面不必大動干戈。
新課學習環節,本環節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的最重要環節,它要求教師抓住重點、化解疑點、突破難點上進行教學,對本環節的處理可以根據學情進行"不拘一格,百花齊放。"式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但其過程要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在學習方式上多採用問題作引導的探究活動,本環節一般佔用一節課的近五分之三時間。老師再充分展示一切教學語言行為的魅力,包括說,演,唱、跳,舞……充分調動他們的感觀,增進師生的感情,貼近學生,做學生課堂中的好朋友。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特別是問題多,突發事件多。往往有時老師很精心的設計很完美的課堂設計,卻因為孩子的離奇的問題或事件給扯離課堂內容。這是需要老師靈活處理突發事件。不能一味訓斥孩子,或者打斷他們的好奇心。
鞏固提高環節,低年級孩子好動注意能力差,尤其在練習環節,很容易讓他們失去解題的動力,此環節要在內化知識、加深理解上多下功夫,選題要切合實際,要利於學生接受,絕不能選用偏題、怪題,從而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荒亂感。
總結拓展環節,本環節可使學生達到執一線而知全局工功效。其中第二、第四、第五環節一般戰用一節課近五分之二的時間。對於新課比較簡單易懂的知識,可以加快學習時間,對於深難懂的知識,可以稍微放寬一點時間。具體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上合理的把握。
就還舉朱老師上的《我們認識的數》這課,記得在教學時,設計了三個環節(數數、說說、猜猜)。數百數表,老師設計了五分鍾時間。讓學生對百數有個初步的概念。說說環節,朱老師設計猜年齡"我的一家""小丸子的一家"控制了十分鍾時間。學生很感興趣踴躍猜猜。可是有些孩子對於數認識還不多。有幾個孩子猜爺爺的年齡時,說爺爺三十幾歲、四十幾歲、六十歲、九十歲的都有。其實在生活中也不排除這些可能性。但是如果根據總的家庭情況判斷時往往需要思考了。這環節學生比較感興趣,老師就放稍微長一點的時間。連同讓學生猜猜班裡小朋友家庭成員年齡。不過孩子的興趣上來了,不是說停止就能停的,當到時間後,老師沒有立刻打斷學生,而是稍稍提醒"看誰小腦袋轉得快又准,誰猜的年齡最接近的就獎勵他一顆智慧星"。學生又回歸到老師的問題上來了。這樣就可以准備好下面的新課內容。猜猜環節,朱老師設計了"抓一抓"活動十五分鍾。這是個需要孩子動手的活動。一年級的孩子動手速度包括能力都不好,所以需要花長一點時間。這個環節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不過這環節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容易混亂。如果控制不好課堂節奏就會顯得鬆弛,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容易分散。老師將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列出表格,讓學生圍繞表格來動手操作,這樣學生會為了教學目的而完成課堂任務。最後准備一個小環節做補充,可以根據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時間來安排。適度把握,教學張弛有度,彰顯效果。 3 方法應用靈活,課堂節奏指揮巧妙
教學方法的選擇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潤滑劑的作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可以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只能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快節奏的、靈活多樣的、豐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無聲的。教師上課節奏要快慢有度, 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為主。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大多不超過20 分鍾, 注意力易分散, 一旦教學方法呆板、節奏慢, 就會出現學生做小動作或小聲講話等不良習慣。因此, 教師應抓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時刻, 用學生能接受的節奏組織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 如游戲、唱歌、做動作、搶答競賽等, 使學生既緊張又活潑, 在輕松愉快而又緊張刺激的氛圍中學習。這樣,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 不會感到厭倦, 對知識記憶得也特別牢固, 教學效果自然較好。
4 教師善於調控課堂,學生充分展示能力,課堂教學節奏和諧
教師在角色的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擴大知識儲備量,夯實教學基本功;增強思維的敏捷性,提高應變能力等方面都要加強。
4.1 教師角色正確定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
課堂的教學內容安排,有時並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快的接受。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可能就因為窗外經過的人,或者外面突然的響聲而愣了神。也許正巧是新課學習最關鍵的時刻,他沒有聽。如果在學生新知效果展示時老師不注意引導,可能他就不會了。往往課堂上積極踴躍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新知,而對於內向或者智力發展遲緩的孩子,一遍的學習並不能掌握,這時老師就需要在課堂中適當調整,不必把同一題多講幾遍,因為這樣反而使小孩產生厭煩的感覺,可是在練習時稍微提醒,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教學生,往往他們很樂意接受同伴的幫忙。
4.2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孩子的頭腦很靈活,有時會有一些很新奇的想法出現。當孩子有問題時,可以讓其大膽嘗試說出,老師在課堂中不能給其下結論,也不能茫然斷言。這樣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索意識和勇於思考創新的能力。記得我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的課中,內容是讓學生通過探索思考出計算方法。主要向學生介紹退位減按數位減、列豎式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們班有個小男孩一直舉著手,於是我便喊他,他很小聲地說:"老師,我想到一個方法,不知道對不對?43-5我先從43中分出10個,來減5,結果是5,43去掉10還剩33,再算33加5等於38。"方法很好,我連忙表揚,讓其他學生感覺他的方法。接著又一個孩子舉手,說:老師,我也想到一個方法。43-5 我先用45減5等於40,因為題目中是43不是45,再去掉兩個,40-2=38.我一聽,也對啊。小朋友真聰明,連連稱贊。其他孩子也在這一激勵的氛圍中開動腦筋,課堂變得很熱鬧。
課堂教學的節奏變得和諧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緒充分高漲。學生真正體會到真當學習小主人的樂趣。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學目標的達成中,提升了教學的質量。從科學的角度看,課堂教學節奏及表現形式,揭示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刻內涵,構造新課標下的和諧科學的課題。從藝術角度上看,課堂教學節奏極具審美價值。最主要的是能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感受課堂教學節奏快慢的感染力。
⑷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之淺見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作為數學課堂的主導者-教師,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校的數學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縱觀近年來我校的數學教學:課堂內外,教師與學生在時間和精力上花費與付出得太多;可謂全力投入,而身心疲憊.其結果呢?事倍功半,數學教學質量不盡人意,在全鎮處於中偏下的位置.這折射出一個令我校數學教師們應共同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師生實際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還數學課堂的本來面目,實現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收獲甚多,運用自如.為實現高效的數學課堂,提出膚淺之說,引領我校老師們共勉.
一、高效課堂的前提是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樂於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在教學中,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快樂是前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學生有興趣學習,才可能提高學習效率.試想一堂讓學生索然寡味的課堂,一門讓學生毫無期待的學科,怎麼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求呢?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條件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個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三、高效課堂的條件是充分的課前准備
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就是作業的量與題型也應有別,要避免一概而論.
四、高效課堂的關鍵是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數學學習活動應是在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基礎上的更高層次追求.
1.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題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題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題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設置提綱,引導自學.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自學要求,即自學什麼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並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何看書、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決疑難問題等等.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以激勵比賽方式最好,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而數學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
五、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
教師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使之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並提供給學生共享.
1.導入更吸引人.萬事開頭難,好的數學課,課前導入能營造輕松的教學氣氛.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應注意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興趣更易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別的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講解很難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運用電教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數學的教授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六、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應該使課前、課堂和課後等方面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我們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教師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
⑸ 我談一年級數學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孝感市孝南區祝站中心小學 李淑芳
【摘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效課堂給我們解決了內容多、時間少的問題。高效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的改革。在課堂改革中,教師應從角色、觀念上轉變,更要做好課前、課中等方面工作的改變,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新課改正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開展,它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必須了解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掌握這些新理念,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編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現就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導入要新,以興趣引發思維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十分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見過的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也是沒棱沒角的,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問題的討論,促使學生進入深思,教師順勢引導,把學生的思維逼近圓的特徵。這樣的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又能激發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愛學、樂學、會學、善學,從而增進知識,增長才幹。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表演游戲、編講故事、製造懸念、創造情景等,具體教學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具體掌握。比如我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在美麗的太湖邊上有一個小漁村,村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日起開始打魚,並且每個人都給自己訂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輕的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遠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們,同時想享受一次新鮮美味的「太湖魚宴」。可他不知道選哪個日子去才能同時碰到他倆,同學們,你們會幫他們選一選嗎?(屏幕上打出兩個漁夫的對話和一張四月份的日歷) 這樣創境入課,象磁鐵一樣,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新授要實,以聯系促進思維
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
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1、充分注重對孩子思維的訓練。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具有抽象性、准確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基於這兩個特點的理解,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情境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許多專家的講座報告中也提到一堂課的評價標准,專家們都一致認為:一節課是否上得成功有效,關鍵看課堂教學中是否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否有思維實質的參與。而我認為要達到以上說的效果,教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師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更多的實踐智慧,更高超的組織藝術,這樣才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去參與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兩位數的加法口算」時恰逢植樹節,我便把這節課設計成了一節植樹活動課:先讓一位「小小采購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兩類樹苗算出它們的價格(36+28=64),就讓全班孩子經歷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驗證價格的正確性,以便順利買到樹苗。有些用個位、十位分別相加後再合起來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別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給36湊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個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與36相加後,多算了2再減2的方法,迎來了所有同學不約而同的掌聲。然後回顧一下這些方法,讓孩子自己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樹苗超市去選購植樹所需的兩樣勞動工具,和同組一起驗證結果的正確性。這樣,讓孩子從小養成多角度、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的習慣,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他們就會用發散思維的觀點來考慮和分析。並且,這樣活動設計,讓孩子親身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我們的身邊處處有數學,即《課標》所要實現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等課改理念。新授是一堂課的中心環節,提高新授的教學效率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材的主導作用、舊知識的遷移作用、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意互動作用,做到理論和實踐、教與學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
2、充公預設並注重生成。
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記得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當時,我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3、要充分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活動不是一般的活動,是讓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活動,是讓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數學活動是學生數學思維的思維場。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思維場」而不是直接作用於學生的思維。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因此,我們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練習要精,以訓練來發展思維。
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作業應是一種生活,是一種活動,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作為新課標下的數學練習設計,應體現它的效度,突出現實性、發展性和活動性。我認為:
1、練習要具有「娛樂性」。
讓每一個學生從上課第一分鍾到最後一分鍾都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情。但是上課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麼向四十分鍾要效率呢?要解決這一矛盾,提高課堂效率,就有必要設計一些「娛樂性」練習。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常設計一些「歡樂大比拼」、「奪冠ABC」、「勇攀高峰」等競賽練習。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鞏固性也強。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時,設計了「採摘智慧果」」這一種游戲。把每一道練習題安排每個智慧果里,學生每做對一道題,智慧果就會落下來,送給大家,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像這樣的練習,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2、練習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是開放而多樣的。課堂練習是使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刻意減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練習的開放性,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廣闊、更靈活。如一年級學習了元、角、分後,我設計了這樣一次開放性活動練習:向學生展示商店的場景,擺出各種物品供學生購買,假設每生准備5元錢,4個學生為一組,每組要商量如何買才比較合理而又能合心意。這一過程中,一要算好總價,二要注意數量,三要注意品種,對一年級學生而言,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模擬商店),學生心情激動,思維活躍,又有群體合作,創新的火花自然激發,居然每一小組完成的都很出色。教學實例證明: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練習空間和時間,能使學生在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四、總結要活,以活躍來拓寬思維
課堂教學的結束階段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減輕記憶的負擔的重要環節。它對於發展興趣、強化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因此,課堂總結可針對本節課的內容或進行歸納總結,或設臵懸念,或開拓延伸,或活動游戲,力求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課堂的結束是一個知識點的延伸:結尾是「問號」不是「句號」。例如:在我教學完人民幣的簡單換算時,我這樣布臵一個實踐作業:和家長一起到超市,買點生活用品,學會算帳,第二天來匯報給我們的同學。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其次,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數學知識的探索興趣延伸到對數學文化的感受,讓他們體會數學的奧妙、歷代數學家的偉大。如:在教學完時分秒的認識後,我布臵了一個課外閱讀任務「在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鍾表時,人們是用什麼方法表示時間的?」從而把學生引向更為廣泛的數學閱讀。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2011-5-5
⑹ 小學數學論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
開放對應於封閉,生成對應於預設。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的統一體。新課程呼喚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倡導讓我們的課堂回歸生活,屬於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給學生順利成長與發展的土壤,要求教師的教學成為以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的育人行為,使課堂充滿學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長的陽光雨露,最終讓課堂成為師生生命的綠洲。那麼,怎樣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呢?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活起來,使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讓開放成為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一、揚情——課堂充盈活力的「魂」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種內驅力,積極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激情。新課程標准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課堂上,教師應從「授業」中解脫出來,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要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期望帶給學生,把愛心留給學生,平等對待,真心實意,尊重、理解、寬容學生,以此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用自己的真情與愛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俗話說:「親其師才信其道。」 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老師問:「小朋友你文具盒共花了9元6角,你該怎樣付錢給營業員阿姨呢?」這下同學們就和夥伴們一起用學具拿了起來,當學生回答出不同的拿法後,老師把方法展示出來,問:「同學們的方法真多,說明都動了腦,下面考考你們哪種方法最簡單?」學生很快回答出來了。可見這節課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平和輕松的氛圍下使他們輕松學到知識。
二、探索——課堂充盈活力的「根」
皮亞傑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課堂教學中要紮根於探索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學生發展。
如教學8加幾的例題「8+9」時:教師未作任何暗示,先讓學生嘗試著做。一般學生按照8加幾的計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維活躍的學生卻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維定勢,認為8比9小,分8比較簡便,於是他們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受教師「先入為主」的觀念制約,佔有足夠的思考時間,享有廣闊的思維空間,不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又如這課的做一做第一題我出示了一張卡片讓學生分別算出得數,然後觀察異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來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於是學生們就知道計算8+6時,6要分成2和4。然後我讓學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麼?通過猜想,引導學生發現學習、探究學習,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引導學生投入到對規律的探索活動中。在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抓往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發展空間。
三、評價——課堂充盈活力的「境」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作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做到知、情、意、行綜合評價。如當某個小朋友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你真棒!」;又如,在低年級課堂上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說「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說「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再是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如「我覺得他說得……」「我對他說得話有補充。」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的過程中又滿足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應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應採用激勵的語言和動作,讓課堂充盈生命的活力。這樣,才能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激勵學生的求知慾望。
四、練習——課堂充盈活力的「園」
開放是創造的條件,開放練習的和核心就是開放思維。在課堂練習中,開放習題,可給學生創造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練,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創新性和實踐性。(1)實行彈性作業。讓那些已經學好、學充分的學生免做作業,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自己還不會的知識;而針對部分確實還沒有消化新知的學困生,教師可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少做一些作業,或者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成功。(2)靈活引進一些實踐作業。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之後,就可以讓學生學習後自己製作模型,在實踐中來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關注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通過構建開放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靈性的人,成為生命涌動的主體,這也是新課程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充盈活力的詩意追尋
⑺ 淺談如何打造一年級數學高效課堂
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有一個逐漸適應校園生活新環境的問題。對小學一年級的新專生來說,從校園的屬自然環境到教師同學這樣一種人際關系環境都是陌生的。對於部分心理發展迅速的學生,他們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但部分兒童則會出現適應不良現象。所以,教師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就要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的親人。他們才會相信你,親近你,聽從你。在培養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時,教師一定要細心,有耐心,而且要有和藹可親的態度。同時,還要讓孩子們彼此之間能夠友好相處。
⑻ 小學數學優秀論文: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
課堂教學集各種要素於一體。由於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決定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可變性。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是高效課堂教學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
高效課堂要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扎實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的載體。高效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課堂上學生可以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那麼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課堂,大體總結為下面幾點:
(一)以大綱為基礎,結合實際,設計好教學方案:
學生預習,教師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大綱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還要提前一周集體研究下周備課時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時間安排和學法指導,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鍾。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說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鍾,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於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
(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於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有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要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民主、寬松、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系的責任。
(四)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復。各科作業都必須做到最遲隔天反饋。重視課後的輔導,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這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和自己認為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看法,通過高效課堂和四大理論的學習,會使我們的教學更優化。
新課標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慾,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並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要設計有效活動,首先要對有效作個理解,我個人認為,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其面對的主體是學生,目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獲取知識,
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活動應具有實效性。
通過活動,學生可以發現什麼?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幫助,即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想到活動的目的,明確學生通過活動能夠達到什麼效果。如果活動進行後學生收獲甚少或一無所獲,那麼,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要。如:導入部分的觀看動畫,目的通常有兩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為新知的學習設下疑問。如果動畫內容,學生興趣不大,產生問題的效果不佳,那麼這個活動的設置就顯得意義不大。再比如:小組合作交流,目的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安排一個大家幾乎都能掌握的內容讓學生討論、交流,結果肯定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既浪費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又不能產生良好效益,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精心思考,充分結合學生水平、興趣等多方因素,讓學生都能樂於參與,從中受益
(二)活動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學生能參與其中。一項活動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時間內,盡量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其中,才能發揮其作用。新課標提倡人人學數學,人人有數學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將面盡量擴大,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動的完整性。
有些教師在安排學生活動時,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即當學生沒有得出結論時,教師便將其打斷,終止了活動的正常進行,結果變成了教師告訴了學生結果,而不是學生自己發現了結果。對於學生來說,他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遠比教師塞給他的要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有所收獲,不能讓他們望而興嘆、無能為力,這樣便可確保活動順利的進行,完整的結束。
總結:
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一點說就是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作為教師,高效課堂將成為我們畢生追求的目標,讓我們致力於課堂,致力於課改,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比誰付出的多,就比在單位時間里誰投入最少,收獲最多。也就是說誰能做到輕鬆快樂中達高效。
⑼ 如何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建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有序可循。基於課堂教學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構建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