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勞技教學敘事
隨著「教師專業化」、「行動研究」、「校本研究」、「科研興校」、「反思性教學」、「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教育觀念的流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開始與大學教育研究者一起開展「合作研究」。在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的過程中,不少大學研究者鼓勵教師留心收集自己的研究資料,然後整理成「教育論文」並爭取公開發表。中小學教師最初對「發表教育論文」往往很有興趣,熱心地請大學研究者幫助他們「修改」文章,大學研究者也很樂意提供這種「專業支持」。
可是,發表教育論文似乎並不能促進教師教育實踐的改進,也很難說能夠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於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合作研究」之後,合作研究中的雙方對這種以發表「教育論文」為目的的「教育科研」不免發生懷疑。
我們也曾與中小學教師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研究」,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也曾遭遇過類似的尷尬。不過,在一次與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我們意外地發現教師在「謙虛」地承認自己「理論水平不夠,不會寫論文」的同時,他們很善於講述自己經歷的教育故事。他們敘說出來的「教育故事」很真實,且令人感動。
於是,我們開始改變合作研究的策略,把合作的重點從原來的「給教師做教育講座」轉移到「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建議教師「講述」自己是否遇到了什麼教育問題或教育困惑,自己遇到這個教育問題的情境;問題發生之後,又是怎樣想辦法解決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一些有意義的教育事件,是否有值得敘說的細節。
那次對話使我們意識到,教師做研究可以採用「敘述教育故事」的方式,我們甚至在某些合作研究中提出「教師做研究就是講教育故事」。在我們的合作研究中,不少教師很願意接受這種研究策略,並感受到「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對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實踐的作用。
不過,我們也不斷地遇到中小學教師提出來的質問: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是否算教育論文呢?
我們的解釋是:敘述出來的教育故事顯然不是教育論文,它毋寧說是一種「教育記敘文」,我們稱之為「教育敘事」。但又有誰能夠說只有教育論文才算是教育成果呢?
就實際效果來看,「敘述」包括口述和書面描述,教育故事對教師本人確實是比較有效的研究方式。如果教師引經據典地寫「教育論文」而對自己所發表的「教育論文」中的觀念並不相信的話,這種「教育論文」不僅不能說比「教育敘事」更有理論水平,而且簡直不能算是研究成果。相反,如果教師將自己遇到的教育事件敘述出來,這種敘述不僅可以啟示他人,引起共鳴,而且可以在自我敘述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回過頭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通過敘述教育事件來改進、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這才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
基於這些考慮,我們在合作研究中常常建議教師以多種方式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們將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敘事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敘事研究的內容包括教學敘事、管理敘事或德育敘事。由於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們將教學敘事作為所有敘事研究的重點。
「教學敘事」即教師將自己的某節「課堂教學」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案例。為了讓教師有話可說,學校可以配合「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或稱之為「研討課制度」)個人將自己的這節「公開課」(或稱之為「研討課」)相對完整地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用鋼筆錄像」。在我們與中小學老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個過程總結為「集體備課——集體聽課——集體討論——個人敘事」。
但「用鋼筆錄像」只是教學敘事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步驟使「教學敘事」僅僅落實為一份「課堂教學實錄」。由於「課堂教學實錄」很難反映教師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後所引起的「教學改進」與「教學重建」,所以,我們建議教師可以「夾敘夾議」,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以及對這一節課某個「教學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關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用「當時我想……」、「現在想起來……」、「如果再有機會上這一節課,我會……」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教學改進」、「教學重建」的考慮。在我們與中小學教師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師將這種「夾敘夾議」的方式稱為「插入」或「塗抹」,即教師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感想「插入」到課堂教學實錄中,將自己對整個教育或相關教育理念的理解「塗抹」到相關的課堂教學實錄中。
之所以強調要配合學校的「集體備課制度」和「公開課制度」,主要考慮到這兩種制度有利於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而且經過集體備課和公開課之後,教師可以根據討論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討論中所發現的教學收獲與教學遺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種「教學敘事」的方式同樣適合於學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別稱之為「德育敘事」、「管理敘事」。比如教師可以將班級管理中發生的某些學生生活事件敘述出來,使之成為一份有教育意義的「班級管理敘事」。如果教師針對某個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蹤研究,那麼,這種「班級管理敘事」會顯得更有價值。同樣,這種敘事也適應於校本的行動研究。校本的行動研究或敘事的行動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敘述」其實是一種行動方式,如果教師不行動,如果教師不改變自己的教學,教師就無話可說。第二,教師「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實質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教師參與教育研究不只是為了發表教育論文,不是為了炫耀某種研究成果。第三,對大學研究者而言,與中小學教師合作研究,最好是「聽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寫教育論文是每個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要面對的事情,也確實有許多教師在寫論文的時候犯了難。教師到底要不要寫論文也引起過有褒有貶的爭論。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師做研究要關注發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並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敘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從而改進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寫那些有時是連自己也不理解的觀念性的論文。這種方式與其說是教育論文,毋寧說是教育記敘文。以此類推,可以提出教學敘事、德育敘事、管理敘事等等,在這些敘述中尋找那些有意義的細節,然後進行反思與分析。這也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㈡ 如何讓小學勞技課堂活起來
勞技教育是一門藝術的學問,《勞動與技術》課是孩子們喜歡的動手實踐課程,也是一門學習日常生活與簡單勞動的常識、技能的課程。它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具有技能性、實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新教材注重形成學生良好的技術素養,強調學生親歷實踐和技術探究,注重設計與創新。但由於《勞動與技術》課不同於以往的數學課或語文課,它的隨意性較大,教師可能不一定完全按照設計好的思路教學,此時就會出現較為混亂的局面。面對勞技課上的大眾化問題,教師應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並選擇適合學生的課程,還要使課堂在不斷的生成中,做到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與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要對某一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麼對於勞技的教學來說,就顯得和諧和輕鬆了。
(1)選擇多媒體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2)選擇教師的作品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二、選取合適的題材
勞動技術的課程並不是所有的教材對所有的學校,所有的學生都適合。由於勞動教育受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不適宜的教學活動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符合學生年齡特徵、性別、知識水平和能力,選擇學生力所能及的項目和內容,並努力做到個體化、個性化。
三、課堂教學要結合課外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強,與學生生活實際和當地的生產實際、社會實際聯系緊密,且以實踐為主體的基礎性學習領域。
四、課堂教學要結合社會或是家庭教育
我們說一個人的腐化墮落的主要原因是從厭惡勞動、貪圖享樂開始的,可見勞動教育對青少年來說是多麼需要。然而,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就更加重要了。因此,在勞技課中,教師就應該不斷地滲透給學生這樣的一個理念,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總而言之,勞動技術的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落實素質教育的途徑,尤其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更是一個人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奠基時期。作為一名勞技教師應該遵循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並通過各種手段、渠道、形式,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勞技課中真正地培養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讓學生都喜歡上勞技課。
㈢ 求適合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勞技課上課內容
《救護小常識》
教學目標 :
1、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受傷後,在成人不在的時候,學會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事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2、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教育目標:
1、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情境中的小夥伴提供幫助。
3、受傷後一定要告訴家長或長輩。
教學方法:
1、為學生創造幾個模擬場景。
2、通過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認識到要學會自我保護。
3、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了解受傷後,如何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情況。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
(1)請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觀察同學們在教室內外的活動,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2)學生自帶一些處理常見小傷口的葯品(如創可貼、葯棉、紗布、紅葯水)
2、教師准備:就相關問題向校醫請教或查閱資料。
3、教學器材:常見葯品、宣傳卡片、判斷分析表格。
4、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
一、經驗交流
1、教師出示討論題目:課件一
(1)是否曾經因為不小心而受傷?
(2)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受的傷?
(3)受傷的經過是怎樣的?
(4)當時自己有什麼感覺?
2、學生小組自由交流經驗
3、請幾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相關經歷。
二、觀察分析
1、看一看:觀察同學們的課間活動。
2、說一說:在學校生活中哪些行為與表現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1)課間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樓梯奔跑;
(4)教師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發生的傷害。
三、情境表演
1、師提供情境:當自己受到意外傷害時,家人……
2、學生模擬表演:鼓勵學生創設多種情景
3、嘗試總結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
4、說一說導致意外傷害的原因。
5、教師小結:意外傷害是指由於我們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識而引起的身體傷害,如磕傷、撞傷、燙傷等,傷害無論大小都會給他人帶來痛苦,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我們要多加註意,盡量避免傷害。
四、判斷分析
1、課件二,教師出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受到傷害的情境。
(1)學生在馬路上踢球;
(2)互相爭搶玩具;
(3)用掃帚和傘打鬧;
2、小組討論:以上情況怎樣避免傷害?
3、學生判斷,並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麼?
4、引導學生分析下列情況下如何做:課件三
(1)乘車時(車上車下)……
(2)課間活動時……
(3)看見剪刀放在沙發上……
(4)插電源時……
(5)學生自己說出幾種情境
五、實踐操作
1、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常識
(1)學生自由介紹;
(2)教師介紹;
(3)教師小結:雖然我們受傷時要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以獲得及時的治療。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知識,學習一些小傷口的處理辦法,當家長和老師不在身邊的時候,先對傷口進行一下處理,對日後的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2、分組展示自帶葯品
(1)小組互相介紹自帶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紹
3、教師補充:選出常見的幾種葯品,介紹其作用並模擬演示使用方法。
4、學生模擬:小傷口的處理方法
(1)擦傷
(2)劃傷
(3)流鼻血
六、討論分析
1、課件四,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57頁圖)?
2、討論:能不能因為害怕家長的責備而隱瞞情況?
3、教師小結:當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無論輕重都要注意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這樣才會使我們更加安全。
七、積累資料,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1、介紹救護小常識
(1)受傷後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
(2)傷口要及時處理;
(3)在工地受傷要及時去醫院;
(4)燙傷後要用冷水沖洗、降溫;
(5)流血要馬上包紮(因為人的血量有限);
2、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宣傳救護知識。
3、教師小結:鼓勵在生活中學習救護常識,通過上網、向家長請教、詢問老師等其他途徑掌握救護知識。
4、辦一期《自我保護》宣傳板報。
5、與家長共同編寫《自我保護》詩歌。
㈣ 小學勞動課是什麼課程有沒有這門課程
有。
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是指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勞動課教學指導文件。
1987 年 10 月,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全日制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規定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並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技能。」
教學要求體現了通過勞動課教學促使小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精神。
(4)小學勞技課課堂實錄擴展閱讀:
1、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21世紀,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變革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實踐表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繁榮與富強,不僅需要領先的科學,還需要與科學相匹配、相協調的技術,更需要具備現代勞動意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素養,能應對以技術為基礎的未來社會的挑戰的廣大勞動者。
2、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已被國家教育部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它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性特徵。
3、勞動課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
㈤ 急 適合學生 勞技課 課堂教學的手工製作
恩 你到這裡面去看看 立體心 有具體的版折法權 很容易的 http://bbs.craftworkshop.com/viewthread.php?tid=8345
㈥ 小學勞技教案
《救護小常識》
教學目標 :
1、體驗如果遭遇意外傷害,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受傷後,在成人不在的時候,學會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事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習防範意外傷害的基本方法。
2、進一步發展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3、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教育目標:
1、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2、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情境中的小夥伴提供幫助。
3、受傷後一定要告訴家長或長輩。
教學方法:
1、為學生創造幾個模擬場景。
2、通過體驗遭遇意外傷害時,自己和家人經歷的痛苦和煩惱,認識到要學會自我保護。
3、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師評,了解受傷後,如何處理簡單的意外傷害情況。
課前准備:
1、學生課前准備:
(1)請學生利用課間時間觀察同學們在教室內外的活動,思考哪些同學的表現可能會對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2)學生自帶一些處理常見小傷口的葯品(如創可貼、葯棉、紗布、紅葯水)
2、教師准備:就相關問題向校醫請教或查閱資料。
3、教學器材:常見葯品、宣傳卡片、判斷分析表格。
4、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
一、經驗交流
1、教師出示討論題目:課件一
(1)是否曾經因為不小心而受傷?
(2)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受的傷?
(3)受傷的經過是怎樣的?
(4)當時自己有什麼感覺?
2、學生小組自由交流經驗
3、請幾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相關經歷。
二、觀察分析
1、看一看:觀察同學們的課間活動。
2、說一說:在學校生活中哪些行為與表現容易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
(1)課間猛跑;
(2)踢球不注意;
(3)上下樓梯奔跑;
(4)教師里追跑;
3、想一想:居家生活中容易發生的傷害。
三、情境表演
1、師提供情境:當自己受到意外傷害時,家人……
2、學生模擬表演:鼓勵學生創設多種情景
3、嘗試總結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
4、說一說導致意外傷害的原因。
5、教師小結:意外傷害是指由於我們疏忽大意或缺乏安全意識而引起的身體傷害,如磕傷、撞傷、燙傷等,傷害無論大小都會給他人帶來痛苦,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我們要多加註意,盡量避免傷害。
四、判斷分析
1、課件二,教師出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容易受到傷害的情境。
(1)學生在馬路上踢球;
(2)互相爭搶玩具;
(3)用掃帚和傘打鬧;
2、小組討論:以上情況怎樣避免傷害?
3、學生判斷,並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什麼?
4、引導學生分析下列情況下如何做:課件三
(1)乘車時(車上車下)……
(2)課間活動時……
(3)看見剪刀放在沙發上……
(4)插電源時……
(5)學生自己說出幾種情境
五、實踐操作
1、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常識
(1)學生自由介紹;
(2)教師介紹;
(3)教師小結:雖然我們受傷時要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以獲得及時的治療。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一些常見的醫葯知識,學習一些小傷口的處理辦法,當家長和老師不在身邊的時候,先對傷口進行一下處理,對日後的治療有積極的作用。
2、分組展示自帶葯品
(1)小組互相介紹自帶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全班介紹
3、教師補充:選出常見的幾種葯品,介紹其作用並模擬演示使用方法。
4、學生模擬:小傷口的處理方法
(1)擦傷
(2)劃傷
(3)流鼻血
六、討論分析
1、課件四,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57頁圖)?
2、討論:能不能因為害怕家長的責備而隱瞞情況?
3、教師小結:當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無論輕重都要注意及時向家長或老師說明情況,這樣才會使我們更加安全。
七、積累資料,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1、介紹救護小常識
(1)受傷後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
(2)傷口要及時處理;
(3)在工地受傷要及時去醫院;
(4)燙傷後要用冷水沖洗、降溫;
(5)流血要馬上包紮(因為人的血量有限);
2、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互相宣傳救護知識。
3、教師小結:鼓勵在生活中學習救護常識,通過上網、向家長請教、詢問老師等其他途徑掌握救護知識。
4、辦一期《自我保護》宣傳板報。
5、與家長共同編寫《自我保護》詩歌。
㈦ 小學的勞動課和活動課怎麼上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小學開設勞動課,是向小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周各年級一節,由各班班主任來上這節課,並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並盡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範。例如四年級《釘鈕扣》一 課,肖教師備好課後,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肖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扣子釘在什麼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範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並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
」並告訴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扣子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釘扣子的比賽,最後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並讓學生談談學會釘扣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勞動課要選擇一些盡可能做到的、看得見的、摸得著的、能親手操作的知識進行教學。
㈧ 小學初中勞技課
從現在開展的情況來看,還存在眾多的問題,一是缺乏計劃性,二是針對性目的性不強,三是沒有連貫性和持續性。為此,特與大家交流我校活動課設計,以推動校本課程規范推進。
一、 意圖
1、地域性:西部邊遠地區農村中學,從經濟實力和信息技術來看,幾年內是很難有本質性變化的,因而我們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西部邊遠農村的地域性特點。
2、實效性:力求讓學生在活動課中知識總量得到增加,原有知識儲量得到整合,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
3、持續性:一是體現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二是做到活動有持續開展。
4、目的性:讓校本活動課程充分體現人本性、人文性。
5、綜合性:使校本活動課程成為各學科整合的平台。
6、創造性:給學生創造「創造性」場境和「創造性」空間。
二、 內容
1、建「精神林園」
利用農村岩石多的優勢,將學生自己的精神寄物雕刻在大型岩石上,建成一座「精神園」。
2、建「生肖林園」
利用大型水泥牆雕刻生肖圖,或者利用大型石塊雕塑生肖圖。
3、建「文化林園」
用水泥牆或者巨石,雕刻古詩詞歌賦、圖案、名人頭像(選擇、放大、拓印、雕刻)。
4、建「垃圾房子」
將硬垃圾做磚,將白色且能融化的垃圾融化後做粘合劑,建「垃圾房子」。
5、建「小花園」
現在每所學校都有花圃草坪,我們可以劃到班級,利用其資源開展校本活動課。
6、建「小農場」
農村中學,土地一般不成大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其優勢開辟小農場試驗基地。
7、建「泥塑印章」
場地材料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
8、建「瓦片雕刻」
就地取材,簡便易行。
9、「根雕」
就地取材,簡便易行。
10、學生動物園
利用剩飯菜,養小動物。
……
三、 實施步驟(以「建精神園」為例)
1引導學生認可:必要性——好處,持久性——困難。
組織學生規劃:三年完成,時間分配要反復論證。要有數據性依據,要形成文字規劃。規劃從格式到內容均要做到規范、合理、科學、全面,便於操作。
2實施學生規劃:
選擇自己的精神寄託物:如:山、水、風、雲,龍、虎、鷹、鹿,梅、竹、松、鶴,……
將自己或者小組所選寄託物雕刻成作品。
(1)收集材料,多種比較。查閱圖書資料;網上查閱;請教老師和家長;寫信請在外打工的買專著閱讀;寫信請教大學教授、專家……收集大量的素材。展出討論、評價、建立檔案。(時間:一學期)
(2)比較論證。通過整理、分析、比較收集的大量材料,做作出取捨,尤其鼓勵創造。形成論文——所選理由。展出、評價、完善檔案。(時間:一學期)
(3)圖案的收集、篩選,尤其鼓勵創造,(包括色彩的選擇)並形成文字材料——說明理由。展出形、色圖案及文字材料,評價、完善檔案(時間:一學期)
(4)如:地點選在小河裡。確定岩石,丈量尺寸,做出規劃圖紙,按比例放大圖案,拓印在選定的岩石上。過程中特別要鼓勵創造。做好過程記載並存入自己整理的檔案。(時間:一學期)
(5)查資料學習岩石雕刻技術,請當地師傅教實際操作技術,並鼓勵創造,並形成書面文字。完成雕刻作品。完善個人檔案。
說明: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參與活動——教師要與學生一樣收集素材,整理檔案,書寫論文,參與展出,參與評價;可一人也可多人;上述時間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調整(不搞齊步走);該課程要與其他學科一並納入學生的學習評價。
四、 意義
1、不需大的投入,便於開展,適合農村實際。
2、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在整個活動中,教師都只以平等的身份參與,並作適當的引導。
3、真正解放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學習。
4、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包括閱讀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溝通能力,口頭和書面的表述能力,學習與生活的聯系能力,動手能力等。
5、沒有教材束縛,一切要靠學生自己,因而有利於發掘學生潛力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6、培養愛勞動觀念。據調查現在有60%的學生不愛勞動(美國至今還保留有苦難教育)。[/tr]
活動課是新事物,很有研究價 我認為呢,可以讓學生多做社會實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