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與學具經驗談
小學生由於抄年齡原因,對外界事物襲接觸比較少,對抽象事物的思維想像能力較差.而一些數學知識具有抽象特性,憑借小學生思維想像而不藉助工具難以理解.在數學課堂中使用教具和學具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增強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使得他們更易掌握數學知識.本文以如何使用教具和學具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怎樣有效使用的問題,並給出了一些相關的措施.提出了一些要注意的問題.
B. 小學數學三,四,五年級自製教具,取得什麼效果
小學數學三,四,五年級自製教具,取得什麼效果
一、自製、運用教具可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概念的教學中運用直觀教具教學,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為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如在執教六年級下冊「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如果只是要求學生記住「表面積=2×底面積+側面積」,學生得到的只是「死知識」,對內容也只是片面的理解。為此,教師可以通過跟學生一起動手設計、製作相關的教具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提前留給學生任務,讓學生事先做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柱體展開圖。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對比發現圓柱體與展開圖之間的關系,從而發現圓柱體的表面積=2×底面積+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這樣學生邊動手,邊觀察,邊思考,邊想像,圓柱體表面積的求法就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出來了,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二、巧用自製教具,優化課堂教學
教具是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也是教師教學的好助手。教學實踐證明,巧用教具能解決教學中很多抽象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優化課堂教學。如「三角形內角和」一課中,要說明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的確不易。為此,我在課堂上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准備的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部分學生採用了度量法)。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能否把三個角用和的形式拼在一起再進行觀察?」學生們通過剪、拼、湊的方法,將三角形的三個角放進了一個平面中,最後通過觀察和以往所學的知識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的知識。這樣,學生既動了手,又動了腦。學生動手了、探究了、合作了,知識在活動中接受了,課堂實實在在地得到了優化。
三、自製教具可以彌補現有儀器的不足
當今教學過程中,引進了很多新的教學儀器,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會發現諸多不足之處。例如,有時候教具數量不足,而且品種也不齊全,不能完全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或者某些教具不好操作,起不到良好的演示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敢於發現,敢於創造,通過自製的教具來彌補現有的教學儀器的不足。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一次就用木棍組合成了一個簡易的圓規。由於學校的教具有限,教師們紛紛借走了教具圓規,而在我手中的圓規精確度明顯很低,為了促進學生們更好地學習圓的相關知識,形成縝密的學習習慣,在課下,我就自己准備了一些木棍和鐵絲。在仔細地觀察了教具圓規的條件下,我通過精確的測量做出了模型,並根據模型一步一步地製作出了圓規教具,不僅鍛煉了我自己的動手能力,還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同樣,這種方法在學校的大力鼓勵下,得到了弘揚,製作教具在學校得到了迅速推廣。
四、自製教具有利於提高教師們的整體素質
事實證明,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工作中,製作教具的過程既可以滿足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需要,也可以滿足教師在訓練、考查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教師要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製作出適合實際教學需要的教具,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必須要留心教材,吃透教材中問題的實質;其次要留心學生,研究學生們特定年齡的認知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再次還要留心教具,教師必須要做到精通現有教具的作用和性能,還要明白除現有教具外還需要補充的教具;第四要做到留心材料,並時時揣摩哪些材料,運用起來能夠更得心應手;最後教師還要留心技術和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拓展專業知識,並在數學學科領域中有所特長。所以,製作教具的過程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過程。教師通過自己的努力每次設計出一張草圖,每次製作出一個部件,每完成一件教學教具,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都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
總之,在當今多元化的教育時代,那種僅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和一本教案的教學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時代要求的是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因此,只要我們教師勇於思考、勤於動手,推動自製教具活動,就一定會使數學教學中自製教具的活動越辦越好,並且能夠更好地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服務。
C.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使用教具
對於每一位數學教育工作者來說,追求高效率的數學課堂是一直以來長久不衰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有效途徑,其實說到底就是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那麼,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呢?除了適宜的教學方法外,還應該重視數學 專業 教具的開發與利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使用教具。從板書中關鍵字的下畫線的使用、粉筆的使用、多媒體工具的使用、現實實物卡片的使用、實踐活動課的正確運用五個角度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做出一些可參考的價值。……
D.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常見的教學手段有哪些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E. 關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具選擇與應用的學生調查問卷還能出哪些選擇題呢
親子學習小學英語,應該用畫面來吸引孩子,孩子喜歡畫面的內容而專注內於書。從讀圖開始容想辦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一起分享畫面的快樂,一起找畫面中好玩的東西,這樣,你們就是一個方向了。否則一定要摟住她也不行啊~我家孩子最喜歡學的就是英華蘭魔法小學英語了,大家有什麼同類的東西推薦一定要告訴我啊。
F.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使用教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創設競爭情景,引發小學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過:「應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景,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趕、超。例如在講授「8的認識」中,教師在做課堂練習時,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二、利用語言,激發興趣
如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小小的表揚,「你坐得真端正」,都能使學生知道老師在關心他們從而努力學習。在批改作業中使用適當的語言,不僅能給學生指導方法,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小學生喜歡得到肯定。得到表揚就是得到老師的肯定,就有一種成功感。因此,對一些作業完成得好的學生,在作業本上寫上「你真棒!繼續努力!」等等。而對作業差,書寫馬虎的學生,也不能責罵他們,只能鼓勵。出示優秀的作業本作為示範,使他們有樣可學從內心暗暗努力,向優秀作業看齊。同事要抓住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寫上「有進步,加油啊!」等鼓勵語句,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利用好奇心激發求知慾,讓學生喜歡探索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是具有好奇心,對許多事情都喜歡問個「為什麼」。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勤學好問、喜歡探索的精神,並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學習「能被2、5整除的數」,課的開始可以讓學生任意說出一些數,老師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這種人為設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學生好奇、驚嘆、羨慕,然後利用這一特點指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
四、運用生活事例激發興趣,增強應用意識,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當今世界政治風雲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而對21世紀科技人才的需要,數學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註重數學應用的教育。數學教師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在於給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這就需要教師提出問題,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和解決。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挖掘課本中知識應用的素材,從而使學生能自覺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我還經常把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轉化為數學智力競賽題,充分鍛煉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如儲蓄、商品打折、糧食收成等。通過引入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變式訓練,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師生其樂融融。
五、發揮圖標、教具作用,重視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對於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因為具體形象的東西直觀、生動給人印象深刻。所以,現行通用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大量的直觀圖,通過具體形象的實物來說明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數學知識。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同樣多」的概念時,先將兩隊小朋友進行拔河比賽的情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從畫面的觀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樣多」的概念。由於學生喜歡拔河比賽之類的游戲活動,所以學習就感興趣。在講比多(少)時,事先用白、黑紙板各剪兔子紙型9個和7個。教學中運用教學磁性板上出示,說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後又要學生依據「同樣多」「多多少」「少多少」來說明圖示或自己動手擺圖形,這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不僅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這一類知識的有關概念和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和愛好。
G.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利用好教具和學具幫助教學(2000字左右)
在數學教學中科學有效的使用學具,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直覺形象思維,而且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技巧地使用學具,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教學的實際,我認為在教學中科學有效的使用學具起著以下一些作用:
一、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學具,起到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
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法,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思維特點,創設合理的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例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就地取材:教師先讓學生分粉筆:有6粉筆,每3枝放在一個粉筆盒裡,需要幾個粉筆盒?這個知識是學生早已掌握的。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7粉筆,還是要求每3枝放在一個粉筆盒裡,需要幾個盒?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去分,分到最後還剩下1枝粉筆,這時有的學生拿著剩下的1粉筆不知往哪裡放好,放在分好的粉筆盒裡吧,可每盒只能放3枝,再單放1個粉筆盒吧,又不夠3枝,怎麼辦?從而產生了問題。這時教師提問題:「你知道這1枝粉筆叫什麼數?」話音剛落,有的學生便喊道:「余數。」教師馬上接著說:「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這樣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了新問題,使學生了解了問題的提出,認識了余數,並激發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同時使學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自己一定要學好數學。
二、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作用。
兒童認識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教具恰恰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並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8個蘋果的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徵——每份「同樣多」,並形成數學概念。
三、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作用。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在數學中相互滲透,相互轉化。這就要求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教具和學具的操作,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例如學習口算20以內加法時,教師先出示問題「學校買來9個白皮球,5個紅皮球,一共買來幾個皮球?」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把小皮球裝進小盒子里,每盒只能裝10個。學生經過討論,一般會出現兩種裝法:⑴9個白皮球與1個紅皮球裝滿一盒,還剩下4個紅皮球。⑵5個紅皮球與5個白皮球裝滿一盒,還剩下4個白皮球。然後,教師用教具演示或讓學生上講台演示裝法,引導學生根據這兩種不同的裝法列出算式,並思考:9+5怎樣計算?此時,學生已經歷了自己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必能得出:9+1=10,10+4=14;或者5+5=10,10+4=14。除此之外,教學圓錐的體積,筆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等,用教具輔助教學,往往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的作用。
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是突出數學本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數形結合的思考方法,變換思想,對應、集合的思想,估測意識以及分析、綜合、轉化、歸納、類比等基本思考方法,這些都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質不可缺少的金鑰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可有利於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行」的面積時,通過學生剪、拼等操作活動,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從而引出「平行四邊行」這個名詞,其中就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教具的操作,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就滲透了等積變換的思想,等等。
五、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作用。
創新能力是一種智力活動,需要一定的知識;同時它更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趨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是一種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創設條件以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綜合素質。例如:學習「11減9」時,學生利用小棒想出了3種方法:第一種,從1捆小棒中拿走9根,將剩下的1根與個位上的1根合起來是2根;第二種,把1捆小棒拆開變成10個單根的,與個位上的1根合起來是11根,從11根里去掉9根還剩2根;第三種,先把個位上的1根拿走,再從1捆小棒中拿走8根,還剩2根。學生的不同想法,反映出學生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結合教學有機的向學生滲透了全面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探索、思維、創造的空間中發展了求異思維,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教具,起到了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分組合作操作教具和學具,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教學1升和1000毫升的關系時,可分組讓學生把l000毫升水倒進1升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幾次?同學們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記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同時在融洽的學習氛圍中也體現了一種相互謙讓、共同進步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我覺得教具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手段之一。我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各種能力。充分地引導學生與自己、同學與同學和諧互動把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得更精彩。
H. 如何藉助學具與教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摘要】小來學生由於年自齡原因,對外界事物接觸比較少,對抽象事物的思維想像能力較差。而一些數學知識具有抽象特性,憑借小學生思維想像而不藉助工具難以理解。在數學課堂中使用教具和學具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增強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使得他們更易掌握數學知識。本文以如何使用教具和學具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怎樣有效使用的問題,並給出了一些相關的措施,提出了一些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具學具 策略 鑒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小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較吃力。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利用教具教學,學生利用學具模擬,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I. 什麼是小學英語課堂最實用的教具
from them there; his
civility, therefore, was most prompt
in inviting Mr. Collins to join
his da, being in fact much
better fitted for a walker
J.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與學具
鑒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小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較吃力。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利用教具教學,學生利用學具模擬,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數學知識培養人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具、學具能夠比較形象的模擬一些抽象問題,極大地增加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學具本質上就是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題等應有的智力活動方式「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序,通過學生的操作,從而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具是教學中用來講解、說明事物的圖表、幻燈片和實物模型等的總稱。因此,如何有效使用教具、學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使用教具、學具教學的作用1.使用教具教學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其重難點、目的,科學地使用教具,不僅可以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小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感知、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觀察的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具分為電子教具和一般傳統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