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有效合作與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點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從 而促進知識的建構,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建立探索性的個性化主體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合作學習使得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學會」為「會學」,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了師生間的理解與溝通,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交往技能。
1、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和探索交流進行學習,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小組合作學習能密切師生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從而使知識與技能互補。
3、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增加學生對英語的體驗和感悟。小組合作學習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 經驗來學習,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
4、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自我,而且在與他人相處中學會接受他人,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接受他人的評價,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精心組建互動小組。教師應多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小組人員,實現組內成員優勢互補,互相促進。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應給以學生自己組合小組的權利,以利於讓學生保持新鮮感,提高他們互動的興趣,此外,組內成員要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任務,每個小組都要確定討論過程中的協調員、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人等。經過一段時間後,組內成員角色要互換,要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角度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教師要對各學習互動小組實行動態管理,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現象時應及時採取措施,調整和重新調配小組成員。
2、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靈活。學習完一個單元後,可以讓小組成員根據本單元內容自編、自演短劇,或編簡短的對話,讓學生自己分配角色進行表演。教師還可以把小組交流的內容作為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和詞彙句式知識,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並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後再進行組內交流、討論。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小組互動時就可以避免盲目從眾或無言以對,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要注意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向導和促進者,在合作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是學生課堂活動的合作者,應合理正確引導學生。教師應認真觀察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的小組活動,有意識地促進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
Ⅱ 如何在課堂中組織學生有效交流
一、 老師要營造平等和諧、互相尊重的環境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
老師只有為學生營造民主化的氛圍,讓學生在具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境里敢於主動提出問題,敢於向權威挑戰。學生才能各抒己見,挖掘出具有深層次的創造性的問題,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達到民主解惑的目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常鼓勵學生找老師的「毛病」,也就是看誰能發現老師語言、書寫中的錯誤(當然,有些錯誤是我故意出的)。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判斷力,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之後,我發現學生們和我越走越近了,他們漸漸向我敞開了心扉……在老師和學生「亦友亦師」的時候,學生討論交流,才能敢想、敢說、敢辯,才能達到討論的真正目的。
二、 讓學生學會傾聽,分析別人的建議和觀點。
學生不但要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還要學會傾聽別人的觀點。常常看到有的老師的課堂「活躍有餘、整練不足」,老師提出問題後,回答的學生七嘴八舌地搶著說,別人回答不夠准確的,他又急不可待地去「補充」,不給別人思考的餘地,這樣會擾亂他人的思路。而自己不善於傾聽,也會使自己的觀點有所偏頗,不夠完善。這樣,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學生浮躁的性格。所以讓學生學會傾聽,分析他人的建議和觀點,既為討論活動「活而不亂」 的正常進行提供了前提條件,又有利於塑造學生虛心好學的優良品質。
三、 要圍繞明確的主題,控制無關的話題。
自主設計、自主討論交流,並不意味著讓學生放任自流、隨心所欲,想討論什麼就討論什麼。討論之前,老師必須規定明確的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討論交流。防止學生閑扯與主題無關的話題,讓個別學生鑽空子,影響教學效果和目標的完成。因此,討論過程中老師有效的「監控」必不可少。
四、 學會評價別人的想法和觀點。
老師要教學生獨立思考,善於發現學生獨到的見解,並鼓勵「標新立異」,不贊同「眾口一詞」。讓學生對別人的想法敢質疑、不苟同,哪怕有時自己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這樣讓學生在和大家辯論的過程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五、 學會明確表達想法的方式。
語言表達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寫作文要求學生言簡意賅,說話也同樣要求如此。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夠明確、含糊不清時,老師應及時補充引導,讓學生用符合邏輯層次和語言規范的話語表達。這對於學生的「口才」也是一種鍛煉。
六、 要特別鼓勵那些不愛與不善於交流的學生參與。
既然討論交流也是鍛煉口頭表達能力的機會,老師就決不能忽視那些自卑、膽小、怕說話的孩子。要多給他們機會,鼓勵這些學生發表對問題的看法。分組時讓善於表達的學生帶動他們參與交流討論,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都得到發展。
討論交流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中如果教師能夠及時調控和有效組織,那麼將會對教學內容起到「激趣」和「深化」效果;反之,只會使其流於形式,起不到實質的教學效果。
Ⅲ 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創設情境,激趣導課俗話 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課會在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課堂交流更加順暢有效。這就要求生物教師平時要善於觀 察身邊的事物,發現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並適時將其引入到課堂中來。新課導入環節教師應精心設計,時間不要太長,兩三分鍾即可。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導入,如某 病例、自然現象、實驗現象等,或者以問題導入,目的在於引出新課內容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Ⅳ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交流發言稿
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非常榮幸的聆聽了張老師的講座。
張老師在講座中說,
教學的
有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業上有進步、有收獲、有提高、有發
展。
有效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他站在生命倫理的視角,
批判了現行
教育體制和課堂教學生態。
他認為:
「一名教師因為課堂的高效而延長生命的長
度,
拓寬學生生命的寬度,
那他教學的意義就不止教學了,
他的教學生涯也就有
了超越一般生命意義的長度和寬度。
」
他帶領大家深度追問思考:
何謂課堂?何
謂理想課堂?何謂有效教學?„„一系列追問思索,
帶給我們的除了思想上的震
撼,還有認識上的清醒和行動上的感奮。
下面我就我校如何以「雙自課堂」來促進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思考與大
家交流,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近幾年來,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
力,
我校在充分調研校情學情的基礎上,
借鑒了課改成功學校的經驗,
提煉出了
「自主參與,自覺發展」雙自高效課堂模式。該模式設計了學生從自主開始,進
入自律,完成自治,最終自覺發展的內涵發展路徑。認為「自學」是體驗最深刻
的學習方式,
「自主」
是態度最積極的學習狀態,
自主性是學生發展的根本屬性,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初中課堂教學培養的核心目標。
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
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暢所欲言」
,
「紋絲不動」變成「積極參與」
。
「師說生
聽」變成「自主探索」
,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但是,想
想看我們在努力實現課堂教學
「脫胎換骨」
的同時,
其實不經意地偏離了真實的
課堂教學軌道,
有些教師過於追求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式,
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基
本出發點——學生的發展,
丟掉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優秀傳統,
課堂教學改革出
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
從教與學概括起來,有以下兩個現象:
1
、對教學方法的選擇,盲目崇尚新
異。
比如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熱烈,
有些老師沒有系統地整理知識,
想方設法變著
花樣進行教學,看似課堂熱鬧、學生積極性高,但實際上存在「有教無學」
「教
2
多學少」
等弊端,
學生缺乏探究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在脫離了學校提供的材料和
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之後,
學生便會無所適從,
長期以往,
必然會產生厭倦心理。
2
、學生主體意識缺乏,學習效率低下。課改大力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
主體性,
把時間還給學生。
但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
往往是只要有
疑問,
無論難易,
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
曾經聽過
這樣一節課,內容是《都市精靈》
,老師在講到鳥對人類的作用時,對「烏鴉」
進行了一番長久的討論。
她啟發學生大談特談,
從烏鴉的象徵義說到馬致遠的
《天
凈沙秋思》
,從民間諺語說到烏鴉的益處,從討論到底是「報喜不報禍」好還是
「報禍不報喜」好,說到哥白尼、愛因思坦、還有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等等。
本節課的教學中心是
「體會生動的語言中包含的感情」
,
可老師卻用一半
多的時間圍繞烏鴉展開,
且展開的內容與課堂教學目標無多大的關系,
這種偏離
文本的拓展我認為是要不得的。
還有在探索過程中,
沒有具體的要求、
提示和指導。
在時間的調控上也是
隨心所欲。一旦發現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一旦發現時
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探索就已終止„„。在這
種隨意的、
毫無組織的學習方式中,
展現的只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
失卻的是教
師適時點撥、引導。這種缺乏個性意識、參與意識和問題意識的課堂,往往就是
局限於被動聽講和記錄,
僅僅是把學習看成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未能看到學習其
實還是一個不斷提出新問題的過程。
從以上的現象可以看出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是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
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有效」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有利於自己發展的知識與技能,
還要獲得影響今後發展的價值
觀和學習方法。那麼怎樣達到有效?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第一
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班級還給學生,
讓教室充盈民主的氣息;
把創造還給學生,
讓課堂充滿智慧的挑戰;
把發展還給
學生,
讓課堂成為成長的家園。
整個過程老師要學會放手,
讓學生的各種學習思
想閃現、
碰撞,
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
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
意義所在。
3
第二是在「導」上下功夫。機械重復的課堂缺少靈氣,墨守成規的課堂缺乏
思想,
人雲亦雲的課堂缺乏個性,
浮光掠影的課堂沒有實效,
而理想的課堂應該
是有導游參與的自助游,目標明確,過程精彩,隨時都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教師引導時在問題上需要把握兩個原則:問題要少而精;問題難度要適中
第三是在「練」字上下功夫。練得及時,練得有效,練得有質量。提高練習
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第四是在「評」字上下功夫。開展小組合作評價,採用同伴互助,共同發展
被實踐證明是最高效的課堂,也是成功的課堂。
第五是在「改」字上下功夫。首先是做到「四個必」
,即有發必收,有收必
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強調教師的改與學生的改同步進行,協調發展。
第六,是做有效的教學反思
在教完一節課或結束一個階段教學內容後,
應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踐進行
回顧,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搜索規律
的依據。
這是現今大多數學校教學管理明確的,
也是教師最熟悉的。
但我們要理
論聯系實踐,
總結精彩之處,
反思遺憾片斷,
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
是否有傷害,
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要反思以後的教育教學該如
何改進等等。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學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反思,還要注
重對「三維目標」落實情況的反思。反思的內容可以是:記成功之舉;
記敗筆
之處;
記教學機智
;記學生見解;
記再教設計
;記思想火花
。
新課程背景下,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中小學教學的永恆主題,
這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因此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
成為現實。
Ⅳ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有效交流
隨著現代科學教育的深化研究,人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結合新課標教學標准,積極探索適合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主要深入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孩子合作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Ⅵ 怎樣才能做到課堂的有效交流
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於傾版聽。教權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Ⅶ 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合作學習,首先應注意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和願望。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主要採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重視外部獎勵的促進作用。二是積極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藉助有利於小組合作的情境,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
二、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時機與時間
1、把握合作學習時機,提高參與的慾望
合作並非每堂課都適宜,也不一定在整堂課進行,教師要把握恰當的時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著迫切的慾望投入合作學習之中。
(1)在課的引入階段,營造小組自主學習的積極氛圍。
例如:學習相遇問題,為了掃清學生學習障礙,在課的開始,就可以創設這樣的情景:同學們以組為單位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時」四種不同的動作,通過具體的演示,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積極主動開始了對知識的探求。
(2)當思考出現困難,需要群策群力時進行合作學習。
如上《統計》一課時,播放某路口機動車通過時的一段錄像,讓學生對不同種類車輛通過的情況進行統計。學生獨立統計時,盡管很認真地進行觀察與記錄,但仍無法准確進行統計。這時,有學生提出了小組合作進行統計,這種想法馬上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正是這樣的一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合作慾望,使學生自然地感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並通過合作順利完成了任務。
(3)學生意見不統一時進行合作學習。出現意見不統一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組內冷靜地思考,理智地分析,有利於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我提出:0有沒有倒數?部分學生說「0的倒數是0」,部分學生說「0沒有倒數」,雙方堅持已見、互不相讓。我趁機說:「你能說明理由嗎?請分組討論。」集體交流時,有的從分數的意義說明:「0如果有倒數,寫成 ,而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有的從倒數的意義說明:「找不到哪個數與相乘等於1,所以0沒有倒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發展了思維。
(4)解答「開放型」問題時進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常常會安排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可能會五花八門,這時可以安排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展示出來,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和善於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習慣。
2、給足充分的合作交流時間,促進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時間太短,會使合作交流流於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合作這一環節時,一定要有預案,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掌握合作技巧。
三、培養學生合作的技能,促進有效交流
交流是合作學習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交流,學生的不同見解才能匯集,才能融合為集體的智慧。那麼老師如何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交流呢?
1、學會獨立思考
我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並有效地引導每個學生進行合作前的獨立思考。例如上《圓的周長》一課時,當用課件出示圓形與正方形的一段路程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認為哪段路程長一些?能算出具體的路程嗎?接著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
2、學會傾聽
我常告訴學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傾聽別人的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當與自己意見發生沖突時要善於表達意見,並教給學生一些發表意見的模式,如「我認為××同學回答得很好…」,「我覺得××同學的意見是對的,但我有補充…」,「我××認為同學的意見是錯的,我的看法是…」,「請問××同學…」等。在課堂教學中,用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同時傾聽與反應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我常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例如,我在上《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時,當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後,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利用桌上的物品,你們能想辦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當時我上的是一節校內公開課,在這個環節中,我發覺學生在動腦動手的基礎上,充分進行了討論,場面熱烈而不亂,在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習小組基本上都能想到繩測法與滾動法,達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4、學會表達
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我在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會以自己的示範為主。首先,我會引導學生如何把一句話說完整;其次,再教他們怎樣做到有條理。例如在解決問題部分的教學中,我就比較重視讓學生都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我會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
四、建立評價機制,延伸合作
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更大地發揮學生間合作的效能,可採用表揚激勵法,小組得分制,評選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每接一個新的班級後,我會讓學生選出代表自己小組的圖標,畫在教室牆上學生們自己設計的一塊地方。小組間合作得好,便在牆上的「合作愉快」欄目中加上一顆小星星,達到10顆小星星可得到一個獎杯,貼在黑板報的相應欄目中。這樣的評價,可以燃起他們「奮發」的慾望,哪怕只是一個拇指的表示,都會給學生帶來驚喜、帶來信心、帶來動力。這樣的評價猶如一個個台階,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促進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穩步發展。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師應從數學課堂單一的數學知識傳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教師在合作中既要當導演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又要當演員積極參與,傾聽學生的意見,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談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為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員,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和榜樣,從而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溝通包容、知識互補、成果分享等。這樣,合作學習的優勢就突現出來了,小組合作學習也真正收到了實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走出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誤區,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規,抓住恰當的合作交流的契機,用合適的評價機制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這樣就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發揮潛能、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的樂園,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Ⅷ 如何增強數學課堂有效的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恰當地分析和使用教材,為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一)對教材進行准確的分析把握教材是教與學的主要依據,也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小學獲取數學知識、開發智力和發展數學能力的源泉。不過,教材並等於教師的講稿。教師在授課之前,還必須深入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確定教學目標,還要根據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分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以便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做到在教學中抓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帶動全面,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正確使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師教學的一個憑借,往往呈現一些生活、學習現象和事實,不利於學生探索與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組出具有遷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數學活動,因此我們要樹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的作用,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慾的重要因素。小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生興趣時而引發的。課的引入是學生能否產生學習興趣,渴求新知,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挖掘教材活動性和創新性因素,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置認知沖突,以情激趣,以趣導思。讓學生的注意指向新知,並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數學課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還要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意識。要選准新知識生長點,提供誘因,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主動探索的興趣。
三、設計活動化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構建數學知識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於新知是教師的給予還是自身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把課堂營造成學生的數學活動場景,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提高學習活動效率。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並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1/2頁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例如,教學第七冊《可能性》時,我為學生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抽獎、摸球、塗色、抽簽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起對不確定及確定現象的體驗。
四、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夥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讓每個學生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之後,可採取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以4---6人一組為標准,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組討論之時,教師關心每一小組的討論情況,同時有重點地參與一、兩個小組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共同商討,不僅對所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小組討論之後,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間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通過議論,爭辯,讓學生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加評價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形式的交流,對於攝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肯定;對攝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必然更會學習,更喜歡學習,學習信心也就更足。
五、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提高師生友好互動的有效性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師以自身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為營造教學的和諧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1.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2.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我們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發教師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探索。
Ⅸ 如何有效的進行課堂交流
問一:交流詞典中解釋為:相互溝通的意思。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也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主要形式。課堂教學活動也應該是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一種特定溝通。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應該是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可能會說:交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交流便於老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等。 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缺乏平等對話和交流,學生常常是在沒有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前提下,被動地參與課堂討論,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後,學生的情感和內在的思維沒有真正提煉。這就需要老師們捨得放手,放開手讓學生盡情的放飛思維,那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以生為本的教育。這樣的教師應該是生命的牧者。 而作為生命的牧者,我們要有規劃、有策略,有目標的去放羊,在放牧的過程中我們提升的是學生的能力 ,激發的是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我們說交流已成為學生間互動學習、合作探究、相互啟發的一種學習方式,提高課堂交流的實效性應該要被老師們所重視。 問三: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隨著課程理念的不斷推進,我們的課堂學習肯定是離不開交流與討論。很多時候,對於某個問題的解答,部分學生心知肚明但卻說不清,其他同學根本聽不懂或領會不到他所表達的意思。所以,在交流中教師也要適時介入,利用與同伴比較的辦法引導學生相互溝通理解,培養競爭的意識。 有效的課堂交流,學生應該是積極主動的,是充滿新奇感的,更是帶勁、愉快,對於學習成果有體驗的過程。老師們是否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教師必須要有清晰的教學思路,所提任務的導向必須明確而具體,讓學生能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創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豐富課堂交流的對象。只有自由交流才能在靈感實現時就能與同伴分享,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評價、修正並給同學以啟發,才能產生真正有價值的發現。 3.結合多種感官,有機拓寬課堂交流的途徑。 數學交流是否可以從聽、說、讀、寫、做等幾方面著手,來拓寬學生間的交流渠道。所以,在繼承傳統數學教學的同時,適時增加數學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說數學、聽數學、寫數學和做數學的機會,以提高學數學的能力。 4.採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來樹立合作交流的信心,來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也讓學生逐步養成會聽、會說,能思考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師的課堂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天性、激發學生的靈性、調動學生的悟性,讓學生能夠豁然開朗、浮想聯翩。以此,讓學生在學習的路途上勇往直前、自由馳騁。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師要把自己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自然地、和諧地結合起來,以促使課堂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達到較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