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前置作業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前置作業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23 23:24:08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包括哪幾個過程

數學與計算、量與計量、百分數、比和比例、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幾何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八大部分

②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前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備工作

要進行小學教學設計首先要做好三個准備,也就是要備教材備學生同時也要備老師,盡量設想課堂上可能發生的事情

③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從頭說起:題目、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學准備
然後是教學過程(包括教學環節、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和設計意圖四項)

④ 通過學習《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課程,請你結合上篇作業中新擬定的教學目標,

目錄…… 1 1沁園春雪 雪…… 3 2雨說……8 --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綜合性學習--舉辦中外戲劇知識大賽 第六單元 20、秋水《莊子》 21、*愚公

⑤ 怎樣做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設計基本流程:

1、教學目標

擬定教學目標,一般是在第二小題。要從三維教學目標進行擬定。

2、教學重難點

設計教學重點、難點,一般也是在第二小題。語文教學重難點基本上就是識字和閱讀理解課文。例如可以這樣設計:重點:掌握生字詞,掌握課文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語言特色。難點:能夠運用……的修辭或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就是寫教案了,一般是在第三題,分值為20分。這個就要根據你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活動重難點來設計相應的活動過程了。下面是活動過程的各個部分: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的方式類型很多,有故事導入、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等。具體要怎麼導入,就需要考生簡單地敘述一下。根據自身擅長的方式進行導入,選擇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方式最佳。導入,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再引出新課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講授新課

教師在講授新課時,為了能突出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初步感知。自主學習完成後,學生能對重要的生字詞進行認讀,大致講解其意思。新課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可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也可以小組合作探究,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寫一段學習感悟或者生字詞聽寫鞏固等。

(四)小結

課堂小節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教師自己總結,也可以請學生扮演小老師進行總結,回顧學習的內容。

(五)作業布置

布置課後作業,根據課堂內容,做練習冊相應頁數的題,學習這篇課文之後寫一篇讀後感,記背生字詞下次課聽寫等。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呈現,主要是課題,課文中重點生字詞,教學內容,課文結構等。形式多樣。分為文字板書、圖畫板書和綜合板書,考試時為了吸引閱卷老師眼球,可採取圖畫板書。板書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有效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呈現本節課的學習主旨。

(5)前置作業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⑥ 完成一個教學設計,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標編制、策略設計、評價方案4部分內容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概念:(教案)程序設計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教學大綱,教學大綱的具體實施。
教案:教案必須有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具准備,教學安排,教案身體,教的感受。包括進口,每一部分的教導中介語,摘要,摘要的文字。
教學過程中由五個部分組成:教學組織形式,回顧新授,練習鞏固的分配一直在使用的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模式。 。 。 。 。 。 (教學設計)是利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的戰略計劃,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試點方案,試點評估的結果和程序的過程。
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的傳播理論,系統理論,學習理論和教育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用系統的方法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的發展戰略和試點解決方案的試驗結果,評估,程序的過程。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如何編寫目標和任務分析,如何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以及如何准備一個標準的基準測試。教學設計方案是:1)預分析,背景分析,包括學習和學習需求分析,學習者和學習任務; 2)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施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評價;)制定教學策略,教學策略,以解決如何實現教學的整個程序,包括順序的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4)教學媒體的選擇,組織和設計; 5)制定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案; 6)開展教學設計,以及項目評估的程序存在,完善。
理念:(教案)傳統的教學理念:知識是客觀的,可以傳遞給學生的??,學生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 (教學設計)現代教學理念:知識不是純客觀的,構造的學生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生的生命意識,社區意識,潛在的和獨立的個性,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積極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3教學目標和要求:(教案)由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課程大綱提供了最大的教學任務,不超綱的部分大綱教學,教師沒有發揮的餘地;更一般的教學目的制定,可操作性不強,老師是比較難把握,闡述了主要老師的教學目的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就是所謂的「雙基」。 (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准,課程標准設置的下限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創造迴旋餘地,教學目標更具體的表達的可操作性(例如:「理解」目標的行為動詞分類,描述,解釋,識別,選擇和轉換不同,它是估計,推而廣之,總結,理解,說明,投機摘要重寫);向學生闡述的主要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體驗,和值?(即三維目標)統一。

4個教學分析:(教案)分析的重點教材的難度,教學方法和教學重點。課堂教學的重點是傳授知識。教師主要關心的是「怎麼教」的問題。教育材料。 (教學設計)
今天的教師應首先關注的是「教」的問題,那就是明確的教學任務,然後提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發展的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學習背景和學習需要的學生,學習任務分析。教學材料。

5種策略:(教案)專注於傳授的戰略和策略,幫助學生記憶,媒體選擇傳統媒體,強調技能訓練和知識的掌握程度。 (教學設計)主要的研究方法,場景製作,問題導向,媒體的使用,反饋調節策略,更豐富的媒體,包括多媒體電腦,互聯網,除了傳統媒體,但也強調知識,技能,方法,態度,值的和諧統一。

教學過程(教學計劃)傳統的教學講台,教材,教師為中心的教學過程包括五個方面:組織教學,審查新的授予,行使,以鞏固分配,教學過程是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
80年代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雙中心(學生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論在20世紀90年代。
(教學設計)倡導的「交際教學過程中」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
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生活和生命之間,強調經驗和共鳴,側重於理解和共識,並了解這是一個個人的看法。在教學過程教學交流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五個統一:統一的教學和學習;教學統一的撫養和教育教學,教學是一個過程的了解和認識統一的過程中,演繹和歸納統一;直接知識統一和間接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去體驗,探索,發現,思考,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改善和發展。

7個教學成效評估:(教案),並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生的程度,掌握的內容在符合教學大綱的。知識
考試側重於測量的掌握情況,強調掌握的知識體系,它是很難體現的價值取向。評價的內容
(教學設計)的目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和價值觀,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態度,能力發展,強調元認知,為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也反映了評價值。

⑦ 前置性小研究如何進行設計和操作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具實效性

一、情景創設要有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改革後,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時,都想通過創設特定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但有的課堂,教師把一些數學內容強行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進行情景演示,其結果是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又使學生對數學知識不能夠真正理解。
情景教學就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而不像傳統教學方式那樣用乾巴巴的抽象枯燥的大道理說教進行生硬的灌輸,而是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生動、真實、具體的人和物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愉悅中快樂地學習,寓教於樂。情景的創設要服務於教學,要有實效性。教師首先必須通過對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其次,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創設最佳的實效性情境進行教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相應的問題:想一想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情形?猜一猜有幾種情況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游戲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這種情景的創設就是有效的,在教學過程中有它的實效性。
二、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
肖川博士在《合作學習》中說:「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新課程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地被我們的老師所應用。但有的課堂,合作只是有形式卻無實質,老師在沒有明確責任、沒有進行分工,甚至是沒有給學生問題的情況下,動不動就叫學生交流、合作,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慾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歷合作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沒有好奇心的驅使,沒有思維的探險,沒有批判性的質疑,既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這樣的合作探究有作用嗎?有時教師雖然提出了問題,也往往是一個問題出示後,馬上就去問學生,誰已經有想法了?有想法的請舉手!你想到了嗎?等等。問題剛出來,就想讓學生有一個答案。學生哪有時間去合作去探究。所以,我認為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有組織、有目的的一項探究性合作學習活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必須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過程。因此,教師應創設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採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獲取知識。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時,教師就要充分創設時間、空間環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出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積累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課堂提問要有實效性
傳統教學中過於強調講的方式在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已經被大部分教師所摒棄,起而代之的是課堂提問這種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怎樣進行提問,怎樣提問才有實效,尤其是新課程教學中如何進行啟發式提問就成為我們要去探究的問題。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合適的、有實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興趣,啟發思維,主動去學習。設計較好的課堂提問,有時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但是課堂提問也要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過多提問,學生容易被諸多問題牽著鼻子走,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只是在不假思索地忙著回答和應付;所提問題過於簡單,不易引起學生的重視。有的問題幾乎只有一個標准答案,這樣就很難見到學生主動發問;所提問題太難,又啟發不了學生思考。所有這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聯系實際,提高自己提問的能力,適時、有效地提問,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具有實效性。
四、激勵評價要有實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激勵評價語言作為教師評價學生的一種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廣大教師所應用。「你真棒」「非常好」「你很有個性」「你很聰明」等等這些激勵語言的使用,使課堂氣氛變得很融洽,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是激勵評價語言的使用也應具有實效性和原則性,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不能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教師不管學生回答問題是否存在問題,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正確,或者是在全班學生齊聲回答問題時,很可能有少數「南郭先生的存在,教師也只是一味地進行表揚、激勵,學生聽多了不僅覺得乏味,更可怕的是導致那些隨大流的學生養成不去思考問題,不去探究問題的壞的學習習慣。
教師的不當語言評價會干擾或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當時的語言評價對當事者或許具有一種激勵性,但同時對旁觀者又具有一種暗示性,得到激勵的同學無疑是得到了教師的最高「待遇」,其他學生則感到這個學生的答案就是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最佳答案,老師最滿意的答案,這樣就在無形中剝奪了其他學生再創造想像的餘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所以,激勵評價要適時、適當,要有原則性,這樣才能使激勵評價具有實效性。
五、多媒體的運用要有實效性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屬性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數學學科的教學與研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課題。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經成為當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媒體以其具體的形感、動感、聲感、色感,將教學中抽象的素材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容易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運用公式計算面積,學生感到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寬學生的思路,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出示一道思考題:把一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剪成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之和與正方形周長有何變化?把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周長又有什麼變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像,然後再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周長的變化,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再讓學生互相討論,問題就在開放自由的氛圍中解決了。
但是,多媒體的運用得不恰當,不但不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效果,反而會使其喧賓奪主,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抓不住中心,影響課堂教學,達不到教學目的。例如:有一個老師在教授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因為例題中涉及到了奧運會的金牌數目,他就精心准備了課件,把很多運動員獲獎的圖片和很多的奧運知識放在課件中,並且花費了很多時間去解說,例題還沒有講,在出示課題上就花費了十多分鍾,這樣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效嗎?
多媒體對於教學只能是一個輔助工具,它的運用也要講究實效性,要為教學有效服務,使用要恰當、合理、適時,有實效才能使其真正發揮為課堂教學增效、增彩的作用。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新課題,它還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究。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否則,無論你課堂教學設計得怎樣精彩,課堂情景導入怎樣新穎,課堂教學中怎樣熱鬧,課堂中多媒體使用得怎樣精彩,但最終結果不能實現課堂質量,就等於課堂教學失敗。所以,課堂教學還是要講究有實效性。

⑧ 你所理解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liudong456 的工作室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

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

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

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

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

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

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

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

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

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

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

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

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

,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

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

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

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

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

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

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

、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

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

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

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

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

」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

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

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

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

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

,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

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

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

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

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

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診斷的基本

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

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

別是概念學習的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

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

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

概念,如果這七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概念沒有掌握,規則學習都將無法進行。同時,學生必須掌握「剪」

「拼」「轉化」等策略,否則將不能自主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習者的起

始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有關知識──包括正規和非正規學習獲得的知識來

理解知識,重構新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不僅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

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位教師根據學生背景知識的不同,對「質數與合數」一課做了三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

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

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

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

──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

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

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設計三:在「省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報會」上,根據班級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已

經知道了質數、合數的概念(盡管學生知道概念,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

質數、合數的概念,在師生的共同辨析爭論下,使全體學生真正理解質數、合數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對「質數與合數」一課三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

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

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了他們。」的確如此,很多

時候我們以為了解學生,其實不然。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關注的是怎樣進行教學,

而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生是如何思維的。一位教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是這樣設

計的:首先復習體積單位並出示相應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然後讓學生估計

一個比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接下來讓學生用正方體的小木塊擺大小不同的各種長方體,並記

錄得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概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實際進行教學時,學生並沒有按照

設計者的思路估計這個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而是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大約是30厘米、25厘米、

50厘米,寬大約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約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

,同樣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體積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記錄了小木塊的個數。

造成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缺乏對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基本判斷。因此,小學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對學習者起始能力進行診斷,對學習者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還應關注

學生是如何思維的。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對達成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也是進行教學

設計時不能忽視的內容。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

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位教師是

這樣組織「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內容的:

上課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組(男生每組5人,女生每組4人)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每組的記錄員記錄

比賽的成績。根據每組夾球的總個數評出男女生的冠軍組。再從男女生的冠軍組中選出最後的贏家。由於

男女生冠軍組的人數不等,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問題──求平均數。

教師出示兩組夾球情況統計圖,在師生共同根據統計圖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並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

之後,讓學生解決三個實際問題──求平均氣溫,求五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求同學們平均每周的飲水量。

之所以如此組織教學內容,是因為教師首先認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

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圖和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單

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索求平均數

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特徵,教材結合「比一比」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根據統計圖討論哪個

組學生的整體實力強,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並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為

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比較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而是現場組織學

生分組進行夾玻璃球比賽,以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男女生組各自的冠軍時,問

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時,則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從而

引出問題──求平均數。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為學生准備了男女生冠軍組夾球個數

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師最後又安排了三個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人特點

、學生年齡特徵選擇教學方法,還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

「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通過豐富的實例,以統計為背景

,使學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

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了解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

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滲透對應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

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於是學生自己親自參加比賽,他們非常積極主動,通

過實際操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讓學生決定男女生最後的冠軍組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

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組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男女生組夾球的平均數

決定最後的冠軍是公平的,從而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根據現場比賽結果制

作的統計圖,思考當參賽人數不同時,怎樣確定冠軍組才是公平的。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

式理解「平均數」 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

力,教師設計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知識,還體會

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

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

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

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

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麼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

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回答

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麼不開心,並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

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製作統計圖

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

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問題二:給統計圖命名。

下面是一個畫好的統計圖,請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你認為這幅統計圖可能用來表示什麼?

(2)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這幅統計圖起名。

(3)請寫出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

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對

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教學效果評價的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應用練習,也應結合課堂觀察、對學生的訪談、

作業分析等綜合加以設計。通過比較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了解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供比較科學的依據。

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諸要素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

系統的整體觀認為,只有各組成部分和諧地統一、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才能達到整體的優化。所以,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掌握每個子系統的特點、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還要

對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有深刻的認識,洞察每一子系統與整體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

才能綜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整體優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⑨ 我想問如何小學數學如何設計前置性學習作業更有效

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實在是不能讓人苟同。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你是不知道如何進行內小學數學的輔導,容不知道怎樣去給布置學習作業,讓學生可以提前預習。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給你的建議如下:你可以根據課本的課後習題,提前給學生留幾道題,讓他們自主完成。並告訴學生在作業題中哪些是將要學習的內容。他們能做出來就說明他們已經前置性學習了。不能做出來的,可以讓他們說出來原因,這樣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否前置性學習了。

閱讀全文

與前置作業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