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課堂導入的作用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機敏的教師善於運用導入語,以自身的風度、清晰的聲音、新奇的內容、精彩的語言三言兩語控制全場,抓住學生心理,讓學生思維盡快回歸到課堂腦力思考的起跑線上,從而發揮開場白威懾全局的特有魅力。
2、吸引學生注意。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心理認識過程,需要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多種心理活動的參與,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則是這種認識過程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證。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教者輕松愉快,聽者心傾神往。
3、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引導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收獲豐收的喜悅。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成功的藝術就在於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4、溝通師生情感。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電鍵。一上課教師登台亮相後,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一下子博得學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使教師的講課建築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朴實親切的導語會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梁,師生的情感會在導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華。高明的教師總是善於運用獨特的開場白來活躍氣氛以達到師生心理相容的目的。這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既有利於教師的教,也有利於學生的學。
5、明確教學目的。目的性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學有無明確的目的和學生是否明確目的是衡量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導課過程中讓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時,教師就要適時地講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並自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
6、啟迪學生思維。富有創意的開講,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智慧,使之善於思考問題,並能培養學生的定向思維。因為教師有重點地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集中探索知識的本質,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精彩的導語具有思維的定向性,讓學生盡快把握思維中心,圍繞教學內容開動思維器官,積極思考,探微知幽。
7、確定全課基調。高爾基曾說:「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尋找它。」由導入語所奠定的基調將直接顯示:①內容的定旨。概括展示全講內容,讓學生明確目的要求,宛如一首樂曲的前奏,讓學生把握基本旋律,②情感的基調。讓學生初步接觸情緒感染,為全身心的情感投出作出准備和醞釀。③語調的定格。導入語能確立全課的基本語調,講述是解說還是抒情,是奮進還是纖弱,是辯駁還是說明,是絢麗還是樸素,以怎樣的基調為全課定音,語調也有個總體模式。只有實現了內容定旨、情感定調、語調定格,開場白才算充分發揮了效力,整個課堂教學才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⑵ 求一個小學語文課的導入語,並說出為什麼及好處。
1,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做好心理准備和認知准備,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的一種教學行為。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一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有助於整堂課教學的成功
2.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後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麼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後,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麼斷的,斷了以後又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後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並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這節課上得很成功,這種導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⑶ 課堂教學中「導入」有什麼功能
1、安定學習情緒。課堂導入常常是課前騷亂與課堂肅靜的分界線。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游戲打鬧到上課鈴響後安靜下來,需要有個過度轉換階段,這就需要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2、吸引學生注意。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先聲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能把興奮點轉移到課堂上來,集中在教學的內容上。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上課,才能「箭無虛發」,句句入耳,點點入地。
3、激發學習興趣。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在導課過程中,教師風趣幽默的講解,富有感情的朗誦、漂亮美觀的板書、瀟灑動人的風姿或一幅美麗的繪畫、一首美妙的樂曲都可以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4、溝通師生情感。良好的導課是接通師生信息的電鍵。一上課教師登台亮相後,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抹笑容、一句話語,如果一下子博得學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學生心靈的通行證,為教學之間的信息交流、情緒反饋打開了通路,鋪平了道路,使教師的講課建築在學生對你的期待、信賴、尊重、理解的基礎上。
5、明確教學目的。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在導課過程中讓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時,教師就要適時地講明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從而激發學習動機,使學生保持旺盛長久的注意力,並自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
6、啟迪學生思維。富有創意的開講,可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智慧,使之善於思考問題,並能培養學生的定向思維。
7、確定全課基調。
語文課堂導入方法
一、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二、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三、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四、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五、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英語課堂導入方法
1. 復習過渡,導入新課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若是同類知識,要提升到新的台階更需要原有的知識作鋪墊。尤其是英語學習,更重要的是積累,提高語言的復觀率,注意引導學生溫故而知新。以復習、提問、表演上節課學過的對話等開始,向學生提供新、舊知識聯系的要點。
這樣導入,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並不陌生,便於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大大降低了學習新知識的難度,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2.直觀導入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常常藉助掛圖,簡筆畫、幻燈片、投影片、錄象、實物等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直觀導入。直觀導入形象生動,易於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行、音、義三方面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語言項目,也有利於加深印象,加強記憶。
3. 設疑引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所以,以認識沖突的方式設疑,以強烈的感情色彩構成懸念是另一種導入方式。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想、預測、或滲透本課學習的主題。
⑷ 語文教學中問題式導入的好處
導讀: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可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內容摘要:課堂導入是整堂課最開始的環節,對於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導入得好,就能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所教的課文的情境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問題 課堂導入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可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整堂課最開始的環節,對於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導入得好,就能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所教課文的情境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迅速了解這堂課學什麼,目的是什麼,學習重點是什麼,從而啟動學生的思想機器,對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同時也為教學過程定下基調,為整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流程的流暢運行提供了可能。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問和驚奇始。」教師一上課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會很快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慾。下面,我就平時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課堂導入方法中的問題導入做一簡介:
一、復習舊知提問導入
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是學習的母親」。就語文課來說,不少課文之間或者在題材、思想內容,或者在寫作體裁、表現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較緊密的聯系。因此復習、聯系舊課或已有的知識可以作為學習新課的開始,運用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使學生由已知領域進入到未知領域,讓新舊知識相連,從而不斷加寬加深學習的內容。例如在《學會看病》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位父親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終於從地震的廢墟中救出了兒子,詮釋了父愛的偉大,那麼身為作家的畢淑敏又是怎樣愛兒子的呢?孔子雲:「溫故而知新。」學生的認識是逐步向前發展的,不可能產生大的跳躍。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於成功,新的知識用舊的知識作為台階易於被學生所接受。這樣導入新課,可以使課文內容既形成對照,又形成有機的聯系。
二、由課題提問導入
這種導入方法是語文課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篇文章總有一個標題,即使是「無題」那也是標題。有的文章,它的題目或 隱或顯地揭示所學的內容,故在教授這類文章時,若能以題目入手,注意分析題目所傳達的信息,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我讓學生齊讀課題後問道「題目中的壯士是什麼意思?」有學生回答「壯士是指勇敢的、頑強的、不怕犧牲的戰士」我又問「作者為什麼稱五位戰士為壯士呢?」這樣導入,既幫助學生理解了題意,同時又牽出了小說的情節線索,提出思考性的問題,吸引學生盡快地進入課文學習。學生讀文章,首先接觸的是文題,而且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弄清題意。 由審題入手導入,往往能夠開門見山,抓住重點,促使思維迅速定向。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直截了當,使學生迅速進入對教材中心問題的探求;同時也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關注生活提問導入
世事洞明皆學問,生活處處是語文。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電腦普及率的提高,以及人們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與完善。這些渠道所傳輸的信息量非常大,且豐富多樣,價值觀念千差萬別,在每個學生那裡呈現不同形態,它的教育效果不容忽視。在教學《我家跨上信息高速公路》一文時,我是這樣開場的:「同學們,今天老師想做個調查,請家中有電腦的同學舉手。」很多學生舉起了手,我又問:「你們平時上網嗎?」學生異口同聲:「上!」我接著問:「你們上網會做些什麼?」這時學生興奮極了,不等我點名就大聲喊道:「打游戲、聊天、看電影……」我借機引出課題。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有敏銳的視角和開闊的視野,留心學生關注的焦點話題,並能信手拈來,認真提煉。這樣的開場白,能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並能順理成章地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從而使語文課真正地和課外聯系在一起。
四、引起懸念提問導入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十分關注,根據學生這種心理,教師一上課就緊扣教學內容設置懸念,提出疑問,會很快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常常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一個七歲的孩子寫了一首詩,他非常得意,於是迫不及待地拿給父母看,你想知道他的父母是怎樣評價這首詩的嗎?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由於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如果教師能有效地利用這一點,通過有目的,有方向的設置疑問,留下懸念,刺激學生的求知慾,激化學生釋疑而探索的心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連續提問導入
這是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相關的一些談話,引起學生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也可以讓學生對一些問題進行質疑。比如學習課文《落花生》我這樣提問:「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學生回答吃過;我接著問「你們知道花生的好處嗎?」學生很容易就回答出花生的味道等;我繼續問「你們知道花生和蘋果、石榴等水果的區別嗎?」大部分學生會說形狀、味道;於是我很自然地把話題轉到「那麼作家眼中的花生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跟著許地山爺爺一起去認識花生好嗎?」學生當然會欣然同意,那麼一節快樂的語文課便開始了。連續提問,喚起學生對信息的一些回憶和思考,轉而引導學生思維直奔課文主題,誘發學習興趣。
六、結合實際提問導入
實例導入法是教師通過列舉與新課知識相關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如教學《學會看病》一課時,一位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生病以後怎麼辦?是自己上醫院,還是父母陪同去?作為醫生的媽媽為什麼讓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獨自上醫院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就知道了。這種導入方式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學生感受到真實感、親切感,激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課堂導入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做一個智慧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
參考文獻:余文華《 中學語文課堂導入藝術初探》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師用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⑸ 如何做好小學課堂導入的激勵功能
一、課堂導入要簡潔明了
現代教育的最大特徵是講究時效性,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效能感。而課堂導入起到的是過渡的作用,重點是導入後的教學,所以課上教師要力求做到簡潔,通過簡單的故事、游戲、實驗、問題導入新課。也就是說教師要在短時間內讓學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讓他們思維活躍起來,引起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做到心動、腦思、口說、手寫;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教學要求,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知識上都進入聽課的良好准備狀態,從而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
案例: 三年級 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師: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他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 米 分米 厘米(板書:米 分米 厘米)
師:我們學過哪些面積單位?
生: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師:面積單位也是有進率的,你們想知道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在講授面積單位間的進率之前,學生在學習長度單位時已經接觸過進率,所以老師在課堂開始短短幾句話就把要學習的知識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系了起來,讓學生明白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並且和以前學生過的知識做了對比。啟發了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同時更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目標,將學生的思維立即引到了接下來新課學習中。
二、課堂導入要有實效性
課堂導入要有實在效果,能給這節課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不能因為情節吸引人就不加考慮的拿來作為課堂導入。因此課堂導入的選擇要有針對性、目的性。不能過於淺白,過於平淡、大眾化,甚至忽視導入的作用,不能引發學生產生新問題,難以達到讓學生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目的,導入就失去了它的效果。
案例2:二年級 集合
師:孩子們,我們來玩個小游戲好嗎?
生:好!
1.出示實物教具:紅紙條30厘米,黃紙條20厘米.兩根紙條一共長多少厘米?
列式;30+20=50(厘米)
2.老師想折一顆辛運星,需要把兩根紙條粘接起來 (現場演示) ,現在這根紙條的長度還是不是50厘米呢?變怎樣了?
生:肯定比50厘米短了!
教師動畫演示。
師:是什麼使得紙條總長度變短了呢?
生:他們有一段需要重疊後才能粘接起來.
師:兩紙條有重疊部分了,這回該怎麼求總長度呢?在生活中,像這種重疊的現象還有很多,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廣角.去研究數學中有關」重疊的問題」.(板書課題).
游戲是兒童最樂於參與的一項活動,所以課堂伊始,我用一個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用一個簡單易懂的問題,增加孩子的自信,為下一個問題作好鋪墊,把兩張紙條粘在一起比原來變短了原因是有重疊的部分,同時,伴隨著多媒體的動畫演示,更加形象,幫助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恰當的提問,把學生牽引到本堂課所要學習的問題上,將重疊問題蘊含到一個小游戲中,使學生體驗到學習重疊的實際意義。
三、課堂導入要自然、順暢
教師在教學中起著「導演」的作用,通過與新課有密切聯系的某件事物或事情從而自然地進入到新的知識點的學習過程當中。當然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給人感覺自然、平滑。自然的導入新課能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猶如水到渠成一般。生搬硬套的話,學生的思維就很難按照預設的軌道發展,容易產生分歧,造成不必要的錯誤理解和誤區,會直接影響整節課的效果。
案例3 三年級 倍的認識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小兔子愛吃什麼嗎?
生:蘿卜。
師:小兔子看到這么多的蘿卜很開心,可是怎麼數也數不清,你能幫幫他們嗎?
生:胡蘿卜2根,水蘿卜6根,白蘿卜10根。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胡蘿卜和水蘿卜的數量,你有什麼發現?
生1:胡蘿卜的根數比水蘿卜的根數少4個.。
生2:水蘿卜的根數比胡蘿卜的根數多4個。
師:怎麼擺我們能一眼看出水蘿卜比胡蘿卜多4根呢?
(學生到黑板上擺)
師提示:擺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一一對應)
師:其實水蘿卜與胡蘿卜之間除了多與少的關系,還有倍的關系,今
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倍」的知識。(板書:倍的認識)
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很自然的找到不同蘿卜的數量,從
而回憶以前學過的多少關系,聯系已有知識,為後面引出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導入顯得十分自然、平滑,新知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巧用多媒體 直觀演示
多媒體的運用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巧用多媒體技術將形、聲、色集於一體,讓學生可以直觀形象的去感受,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求知的慾望,提高學習效果。
案例4:三年級 周長的認識
師:有一次,老師在散步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情景:瞧,課件播放(一隻螞蟻沿著樹葉的變現爬一周),你能說說螞蟻在干什麼嗎?
生1: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著樹葉的變現怕了一周。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
師: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周長」。板書:周長
教師設置情境,讓學生觀看動畫螞蟻繞樹葉一圈,使學生對周長產生好奇,為後面學習周長的概念做好鋪墊,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的動畫演示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關系,可以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感受,為教師引入新知奠定了基礎。
教學導入在實踐上雖然很短,但是它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處處考驗著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藝術。在導入的過程中,老師應當完善教學理念,注重引導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求知慾望變成學習的動力,同時,要注意現代化手段的使用,將抽象轉化為具體。
總之,課堂導入要激勵、喚醒、鼓舞,充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老師應當在教學導入中豐富教學活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最終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促使教學導入更具啟發性、針對性、創新性以及簡潔性,讓導入成為整個課堂的良好開端。
⑹ 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操作導入法的概念及作用
淺談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6歲—12歲的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
動手操作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理解數學知識、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恰當地讓學生動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又好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操作是一個手、腦並用的過程,是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問矛盾的一種有效手段,且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動手操作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有了興趣,學習地效率會有明顯地提高。《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若整堂課都是由教師單一的講解,就會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恰當地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激發同掌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如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記憶。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用現實生活中屬於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於怎樣畫圓,老師不用作示範,就讓學生自己想方設法大膽嘗試。「你們會畫出標準的圓形嗎?看誰的方法最好最多?」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並學會用圓規及藉助圓形物體(如墨水瓶、茶杯蓋、硬幣等)畫圓的方法。這時候,老師表揚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後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這樣,進一步激勵了學生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後地投入動手探究。通過操作實驗,終於又發現了用標桿和繩子可以畫較大的圓。這樣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自始至終使學生興趣高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多種感觀同時參與,師生樂在其中,對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多發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二、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字形象化,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操作實踐是能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它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變成有趣的、快樂的、帶有思維形式的游戲。從而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心理活動,以達到知識的內化。《數學課程標准》也指出:要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小學生的理解、記憶還建立在學生的直觀操作、動手實踐上,所以,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操作活動,耐心引領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悟、思考,從而揭示規律、掌握知識。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自我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會根深蒂固地紮根在腦海中。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數字的認識還處於感性認識階段,所以對簡單的加法或減法也不能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已經具備的數數的能力,運用數小棒(或其它物品)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中年級進行分數教學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折紙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分數的理解。如講3/4的意義時,可以讓學生把一張方形紙對折兩次,然後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做不僅簡單、方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自然數、加法、減法、分數等的意義,而且還能避免因死記硬背而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的弊端。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於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系。
三、動手操作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有利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蘭登塔爾認為「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他們都想看一看、動一動、量一量。而加強動手操作是低年級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通過動手,學生學得更有趣;通過動手,學生才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新教材在這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機會。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秒是一個很抽象的時間單位,教師單一的講解,無法使學生真正的領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用拍手、跺腳、數數來感受1秒持續時間的長短,在10秒內最多能寫多少數字,在30秒內背乘法口訣,做口算題,寫生字,讀課文,跳繩等,讓學生在這些操作活動中,真切地感受「秒」這一概念。在學生對「秒」這一概念有了一定掌握的基礎上,讓他們估一估從教室前面走到教室後面大約要用多少秒;猜一猜1秒鍾內可以做一些什麼事等等。在教學完《量長度》後,讓學生量一量教室里的一些物體的長度,量一量同學的袖長、褲長、腰圍和身高等。在操作實踐中應用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還有利於解答多解的應用題。復習中同學們遇到這樣一個習題:「把一張長18.84厘米,寬為9.42厘米的長方形紙捲成一個圓柱體,求圓柱體的體積」。同學們解答後我巡視了一遍,很不理想,便立即讓他們拿出一張紙來卷一卷。同學們意外的發現,有兩種卷法,應運有兩種解法,便又在後面不了一種解法。雖然結果不一樣,但也是正確的。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大腦靈活多了。思維也有所拓寬,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慢慢增強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極濃。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表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能使自身體驗到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愉悅,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能把學生以被動的接受知識轉化成主動去探索研究,改變學生的消極被動局面,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的才能。
四、動手操作從實踐出發,有利於促進學生求異創新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依靠抽象思維和雙手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起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合,那麼大腦的這些區域就處於沉睡狀態。」事實證明,有效的操作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源泉,只有當學生動手操作時,才能使大腦皮質的很多區域得到訓練,才有利於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之後,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及畫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促進求異創新。要畫出120°的角,學生一般都是藉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畫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提出問題:「不要用量角器,你們能准確地畫出這個角嗎?」學生帶著問題又進入了愉快的動手操作、實驗探求之中。很快,學生就發現了兩種畫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個30°的角拼起來畫得到120°角;用兩個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來畫得到120°的角。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創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老師表揚,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此時,老師再出示問題:「還有新的畫法,看誰能最先發現?」這樣,學生積極性更高,爭先恐後地又展開了操作探索,結果又發現並學會了另一種方法:用三角尺的一邊(或直尺)和另一個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畫出120°的角(即用一個平角減去60°)。如此這般不斷地出現創新方法,如果離開了動手操作,是很難有這樣的結果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不僅對圖形間的聯系和變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在動態中認識事物的能力。有利於激發學生富有個性的探索和嘗試,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五、動手操作立足表象,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
空間觀念是指幾何形體在人腦中的視覺表象,它是學習幾何的一種必需的思維和能力。小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很弱的,我們要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這就需要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感受各種幾何形體的特徵,在大腦中形成各種表象,從而來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如在教學<<認位置>>中,教師圍繞學生身體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腳、右腳等)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較好的認識了左,右兩個方位;圍繞學生間座位關系的討論,使學生體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這樣的教學聯系實際,操作性強,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對的位置關系,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發展空間觀念。又如在教學長度、面積、體積單位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畫一畫、剪一剪、做一做各種單位的紙或紙盒,親身感受它們的大小。在動手操作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其空間觀念和空間思維也得到了培養和發展。另外,練習中指導學生動於操作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加深認識,有利於發展空間想像。這在學生作幾何形體的習題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有一次,在練習課上學生問到這樣一道題,:「有一張長20分米,寬15分米的鐵皮。在四個角上分別裁下一個邊長是5分米的正方形後, 然後再把它製成一個長方體容器,求容積是多少」應如何解答。開始不管我怎樣講解,即使把示意圖畫在黑板上,有部分同學都弄不明白。想不出來製成的長方體長寬高相當於這張鐵皮的哪些部分.在這語言難以解釋清楚的時候,我讓學生動動手,做一做。用白紙做出符合題意的長方體,很快學生就得出了長方體的長為20-5×2=10分米,寬為l5-5×2=5分米 ,並計算出了容積為250立方米。同學們動手操作之後形成了空間觀念,發展了思維,同時還培養了他們周密思考,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動手操作貴在堅持,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長期的動手操作在無形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對學生動手操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生自己也有求美心和表現欲,也會要求自己認真地完成每項操作。這樣經過長期地操作和訓練,就逐步養成了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數學課堂中的動手操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荷蘭著名學者斯塔爾說:「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學生主動發展的潛能是巨大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在動手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在動手操作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⑺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有什麼作用
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有復習導入、懸念導入、情景導入、激疑導入、演示導入等,不同的課型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同課型也可採取不同導入方式。.
⑻ 如何發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導入技巧的作用
課前導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猶如電影的「序幕」和樂曲的「引子」,對於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前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課前導入還起到了為新課內容做鋪墊的作用。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好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奮斗目標,因為它不僅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升學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想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就要充分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搞好每一個細節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視課前導入技巧就是每個數學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與其他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相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運用課前導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比較常用的課前導入方法呢?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通過溫習舊知識來進行課前導入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師非常喜歡採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起到了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很好地為新知識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數學是一門結構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復習之前學過的關於「角的分類」的內容引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角度分類有哪些。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思考並回答出過去學過的角的分類有「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闡述這些角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在這樣層層的復習和引導之下,學生逐漸地把「角的分類」同「三角形的分類」聯繫到了一起,進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最易於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數學知識往往又比較抽象,這樣就使得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困難。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一些實物來進行教學,就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講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由於立方體是一個略帶抽象性的知識,為了盡可能地把知識表現的具體化,我在上課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這些具體的實物,然後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導入階段,就已經讓學生初步地掌握了本節課程的精髓部分,接著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就會顯得很輕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換句話說,數學知識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一優勢,從實際生活入手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上「百分數」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百分數的意義,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裝袋,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說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包裝袋上的信息,然後給學生一一解釋這些信息中百分數的含義,這時候,學生在理解這些百分數的時候就會有實物作為參照,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了。同時,通過實際生活作為導入的切入點,也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設疑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學中也被認定為重要的內驅力。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激發他們去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樣,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運用課前導入技巧的時候,精心設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入方式。例如,我在講到「方程」的知識時,首先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4箱蘋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問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學一看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會做,並且拿起筆開始算了起來。過一會兒,有一部分同學就把正確答案算出來了。接著我又問:「大家覺得這個題目難做嗎?」很多學生表示有一點難度。這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要教給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一旦你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做題的速度會比現在快一倍。」一聽到這里,很多學生立刻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我再開始「方程」知識的講授,學生就會表現得興致勃勃。
五、游戲導入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游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來進行導入工作,這樣很容易就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了。例如我在教學生如何利用字母表示數字的時候,就讓大家做了一個小游戲。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從小組的第一個同學開始說起:
1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撲通1聲跳下水;
2隻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撲通2聲跳下水;
3隻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撲通3聲跳下水;
……
學生邊說,我就在黑板上邊把這些數字寫下來。接著,我又提問:「N只青蛙有幾張嘴、幾隻眼睛和幾條腿呢?」一聽到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就愣住了,接著我就順勢引出了今天的新課――「用字母表示數字」。通過這樣的游戲的方式,學生就能夠在相對輕鬆快樂的氛圍下進行學習,這樣也有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之,關於數學課中的課前導入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努力開發各種資源來豐富課前導入的技巧,只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地引出新課,就是成功的導入。要知道,課前導入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同時它也是教學能力的體現。教師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重視導入技巧的使用,努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課前導入的魅力,把數學課上得生動有趣、精彩紛呈。
⑼ 為什麼小學課堂導入如此重要
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下面的知識,也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導入也是一個老師對教材處理的一種能力,處理的好要達到教學於無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