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家長課堂怎樣做好中班幼兒的幼小銜接
一 激發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感――做好心理適應准備
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緒對於幼兒入學後的順利過渡有著積極的作用,作為幼兒園教師,應當通過各種途徑讓幼兒體驗做小學生的愉快,激發幼兒嚮往小學生活的積極情感。
如在大班對班級環境布置有意識地進行調整,布置小學生校園照片主題牆,區域里投放小學生的校服、小書包、文具、課本等,讓孩子在區域中玩上小學的游戲。同時可模擬小學生每天背書包來園上課,認識文具和整理書包,著力從小學環境、小學生行為等方面通過游戲化的過程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和梳理,讓學生對小學學習產生新的認知和嚮往。
適當組織幼兒參觀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參觀上課活動;或請小學教師為大班的小朋友上課,讓幼兒親身體驗小學全新的課堂氛圍、方式和規則;讓家長在親身體驗中,了解孩子的差距及入小學前後的具體注意事項,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向小學過渡。
二 培養幼兒上小學所應具備的意識和能力――做好社會適應准備
1.培養幼兒自理、獨立的能力
讓孩子適當參與勞動,鼓勵和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幼兒生活的自理能力。如讓幼兒獨立完成穿脫衣服、鞋襪;折疊被子和整理床鋪,養成獨立盥洗和進餐等生活能力,自覺保持儀表的整潔和個人衛生的習慣,學習收拾和整理圖書、玩具和學具,學習削鉛筆、整理小書包等。
2.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圍繞幼兒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討論建立相應的規則,並以圖文形式標示出來。告知孩子在集體生活、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及遵守規則的意義,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可以給大家帶來方便與快樂。同時,可利用榜樣和提示或開展規則游戲等方式,幫助孩子把規則落實到行動之中,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輪流當值日生等。
3.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較之幼兒園小學生活更加獨立和自主,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較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新集體;而交往能力較差的孩子,往往會產生孤獨感或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倘若處理不當,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照顧同伴,說服年幼同伴信任自己,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在游戲活動中,提供給孩子交流、交往的平台,使孩子之間相互交流、相互關心和相互幫助,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4.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開展趣味游戲或競賽活動,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體驗成功,培養上進心。如開展「恐龍找蛋」的游戲,開展體育競賽等,讓幼兒學會挑戰困難,感受經過努力取得勝利的喜悅,並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
三 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做好學習適應准備
1.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
小學生的作息時間對孩子在時間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運用上提出了要求。因此,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建立時間觀念,促使其合理性地運用時間。
教師要多訓練幼兒有效地控制時間,如做完一件事或畫完一幅畫都要明確時間。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按時入園,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有規律地學習和生活,適當增加課時、延長集中活動時間,並逐步減少午睡時間。如逐漸安排孩子開展午間活動,讓孩子逐步習慣不午睡,幫助幼兒拉近與小學作息的距離。
2.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要讓幼兒明確任務的概念,激發完成任務的信心,多種途徑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如當需要幼兒帶物品來園或需要家長協助時,當要求幼兒回家繪畫或准備播報內容時……,改變以前在白板上寫通知的做法,而直接布置口頭任務,讓孩子把任務記住或者以繪圖方式記錄任務,並回家完成,也讓孩子把任務傳達給家長,讓家長適時提醒。再如通過值日生標志和張貼當天值日生頭像,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任務意識感;通過評比值日生小明星,讓孩子體驗當值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並隨時了解任務完成情況,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
3.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傾聽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習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對於幼兒進入小學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應提醒幼兒在平常的傾聽中注意做到: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集中注意力,看著對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勢,做出相應的反應;其次,在活動之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出傾聽的任務,讓幼兒帶著任務去傾聽;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在聽故事、新聞播報、餐前播報等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最後,加強對傾聽能力的評價,表揚認真傾聽、積極發言的孩子等。
4.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愛閱讀的孩子,身心愉悅;會閱讀的孩子,知識豐富,語言感悟能力強,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高,學習能力強。」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
從聽開始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引導幼兒閱讀繪本,大膽想像,大聲編講故事;引導孩子靜心閱讀,或編撰故事講給他人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選擇固定的時間,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孩子逐漸養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從幼兒的心理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和准備,為孩子儲備足夠的入學條件,從而讓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淺談如何指導家長做好幼小銜接(二)
首要的就是要與孩子多多交流,充分的了解孩子,明確他們的性格,喜好,以及興趣所在。這樣就可以對症下葯,根據不同的孩子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明確孩子會在哪些地方不適應
這一部分就是幼小銜接的主體工作。
一,作息時間發生了變化,因為幼兒園一般是一節課30分鍾,而到了小學就要40分鍾一節課。並且上下學的時間也有提早和推遲。
二,學習內容也有了變化,在幼兒園主要是老師帶孩子唱歌畫畫做游戲,而小學就要是以課業為主了,並且學習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要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准備和疏導,以免會產生厭學心理。
三,家長想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還要注意孩子人際關系的變化,以及自己對孩子期望水平的變化。因為幼兒園時期老師會對孩子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學教師就會以教學為主,需要孩子在生活方面自理。而幼兒園時,家長就希望孩子能夠開心快樂,到了小學,就會對孩子的成績有過多的關注了。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激發孩子的嚮往之情
不管家長怎麼說,都不如孩子自己想要去上小學最有效果。至慧學堂也提醒廣大家長,在孩子的幼兒園大班時期或者是幼兒園畢業的暑假時間,要多給孩子講一講上小學後的生活。並且可以給孩子讀讀故事,然後告訴他們上了小學,他們自己也能認識那麼多字,讀懂很多故事。或者是報一些幼小銜接的培訓班,讓他們多於小學生接觸,產生嚮往之情。
家長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上了小學就需要孩子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了,比如穿衣,吃飯,上廁所等等,這在升小學之前就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否則如果在小學時自理能力差,很容易被同學嘲笑,形成自卑心理。
『貳』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為幼兒入小學打好基礎
(1)讓抄幼兒有入小學襲的願望和興趣,嚮往小學的生活。
一般到了大班第二學期,班級都會開展「我要上學了」這樣的主題活動,讓幼兒說說他們心中的小學是什麼樣的。這時,幼兒幾乎對小學沒有太多的感性經驗,大都是聽說,而幼兒園往往會安排幼兒臨近畢業了才去參觀小學,這便導致了幼兒學習討論的內容與現實難以結合,或者說幼兒不能真正地親身體驗到小學生活的基本情況。因此,教師應該在開展小學主題活動的同時,和幼兒討論「你想知道關於小學的哪些事情」,然後讓幼兒帶著問題參觀小學,和哥哥姐姐們座談並做記錄,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學習規范,讓他們對各類學習活動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2)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和學習習慣,為入學做准備。
要讓幼兒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幫助他們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圍繞以上原則,教師再開展「我要上學了」的主題活動。並根據幼兒的需求教授相應的學習內容,為幼兒進入小學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叄』 幼小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怎樣雙向而行
幼小銜接能幫助學前兒童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讓幼兒有能力、有自信、健康快樂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那麼如何讓幼小銜接真正「銜接」起來呢?2009年9月起,我們紅梅幼兒園與一路之隔的紅梅實驗小學展開了互動合作式的「幼小銜接」探究。 一、為什麼要做 2009年9月初,我園就「幼小銜接」話題通過問卷調查家長、調查小學的一貫做法,了解目前在幼兒園、小學、家長三方面的銜接意識與現狀。結果發現,各方做「銜接」都有誤區: 1.來自幼兒園 (1)提前學小學課程 有的幼兒園認為小學生要學的東西提前都會了就行了,如拼音、寫字、口算等。結果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提前學習的孩子,入學之初確實感到輕松,於是上課不專心聽講,做作業不認真,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以後,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儲備」用完,其優勢逐漸消失,劣勢日益突出。可以說,提前學習是一種短視行為。 另外,由於幼兒園缺少既熟悉幼兒園教育特點又了解小學教學課程的教師,因此即使在做銜接教學時,也會出現許多偏差與錯誤,如拼音拼讀方法錯誤、寫字筆順顛倒。往往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到的知識到小學後卻要花雙倍甚至三倍的時間精力去糾正,得不償失。 (2)入學准備形式化 不少幼兒園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學教學方式上課,或帶幼兒去參觀小學。這些做法是必要的,但是老師是否心裡清楚要引導孩子看什麼,去了解什麼呢?不清楚。 (3)思考「想當然」 一些幼兒園教師對於幼小銜接的理解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缺乏傾聽小學反應的習慣,也不會對小學的反饋信息做出價值判斷。 2.來自家庭 現在的家長,他們以孩子能認多少字、會算多少題、會說幾句英語來評價孩子發展。重智商、輕情商是他們最大的誤區。還有一部分家長存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到了小學自然就適應了,另有一些家長則很盲目,不知道該怎樣做,幼兒園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 3.來自小學 當前小學雖已經意識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能積極地接納幼兒園的參觀活動,但只是處於被動的地位——積極配合,很少考慮針對初入校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調整教學形式,安排有意義的活動等。有些學校還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試,並以此來編排班級。此舉也誤導了家長評判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標准。 二、做什麼 我們就銜接的「斷層」與「介面」,雙方進行了數次面對面的探討交流,分析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通過彼此對對方的發展目標與課程的調查了解,發現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低年級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差異:第一,教育方式不同。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內容、學習習慣滲透在游戲之中進行;小學課堂板書式規范化,學生以掌握多少知識量為教學目標。第二,評價手段不同。幼兒園對孩子的評價是發展性評價,它注重孩子的能力、情感的發展;而小學是以書面考核為主要評價手段,分數第一。 在分析比較差異後,我們明確了幼小銜接的方向,要從心理、物質、能力等方面進行准備。對問題揭示分析後,我園從「整合、自主、快樂」的新理念出發,與紅梅小學簽訂了「共建協議書」,兩所學校教師共同建構「幼小銜接合作共同體」。 三、怎麼做 圍繞著幼小銜接的一個個活動在大家的思考中應運而生,我們確立了實施原則——過程小步化、細節化、有效化。 1.銜接過程小步化 本著小步推進、穩扎穩打的研究思路,改變銜接形式方法上的「突變」現象,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借鑒《上海市幼小銜接指導意見》,將幼兒的培養目標及教育內容細化到大班兩學期的每個月,並能根據課程要求,每月做好一至兩個主題,使過程有系統、有重點。 2.互動過程細節化 (1)師師互動,達成共識 ①認真傾聽小學教師對幼兒入學後的情況反饋 在傾聽中發現主要問題,例如學習習慣、課程銜接的要求、歷年來新入學的孩子能力分析等。小學教師建議我們,在大班一定要重點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因為傾聽能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另外,在語文上閱讀相當重要,閱讀為孩子一生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在大班我們要有意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小學教師一再強調,幼兒園老師千萬不要教寫字,現在很多字的寫法都與我們小學時代不同,筆順一旦錯誤,孩子要花雙倍甚至三倍時間精力糾正,得不償失。 ②邀請小學教師來幼兒園參觀班級環境創設 幼兒園溫馨、舒適而富有童趣的學習環境讓小學教師驚嘆不已,來園參觀的教師紛紛認為,在幼兒園里孩子們每天接觸新鮮、有挑戰性的玩具教具,他們的生活充滿快樂。在小學里,整天面對書本、作業,四面光禿禿的牆壁,孩子已不見了笑容。因此,他們覺得回去要思考,讓教室也充滿陽光。 ⑤互動交流教學活動,感受授課模式的差異 兩所學校的老師相互聽隨堂課,同樣都是數學、語言(語文)課,讓兩邊的教師身臨其境了解各自教學風格與學習方式,共同探究銜接的「點」。幼兒園教師在哪些知識、能力培養上要把握得比較准確,小學教師怎樣在孩子心理與年齡特點上改進教學形式,形成較完整的「教學鏈」。比如我們在進行故事教學時,目標一般會定位於「理解故事內容,會講故事主要情節」,但是進入大班,目標可以提高,「學會傾聽他人表述,發表與他人不同意見」。教師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引導幼兒聽他人的回答並能做出反饋評價。 (2)生生互動,發揮銜接主體性作用 ①深入小學參觀,以豐富幼兒實際感知經驗 為了讓大班的孩子們了解小學教育的特點,有計劃地向幼兒介紹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領幼兒參觀小學的環境。參與小學的升旗儀式,並深入一年級的課堂與小學生同上一節課,如美術課、科學課、音樂課等副科課,提高幼兒對小學學習的興趣。參加小學生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等,如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小學生們會自主來我園帶一個大班幼兒去他們學校,穿梭於學校的各個角落,參加校園游藝活動,讓大班幼兒全面體驗小學的豐富課外生活,激發幼兒對小學的嚮往。 ②設計「小記者采訪」活動,幫助幼兒完成入學前心理過渡 邀請小學優秀班幹部來我園為大班孩子介紹學習心得體會與入小學後要做好的各項事情,讓大班幼兒學做「小記者」采訪哥哥姐姐有關小學生活的問題,如「幾點上學,幾點放學」「中午飯在哪裡吃」等。了解小學生的主要任務和各種行動規則,使之克服緊張、壓抑和焦慮的情緒,幫助幼兒完成入學前的心理過渡,從而樹立正確的入學動機和良好的學習心態。 3.實施過程有效化 作為幼兒園要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社會適應性與學習適應性教育,讓幼兒進入小學後在各方面坡度減小。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與認知結構,從環境入手,從活動入手,有效地展開實施過程。 (1)調整作息時間 以孩子的一日作息為切入點,將一日活動常規微調後梳理成新的作息時間,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入學生活習慣。從大班下學期起,確保一天上兩節集體教學活動,每節課的教學時間應當穩定,加強對課間休息和自由活動的引導,逐漸縮短每天的午睡時間。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2)重組活動內容 緊密結合主題課程,根據主題《准備上小學啦》《再見了幼兒園》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將習慣、能力培養滲透其中。 (3)關注活動載體 ①主題環境 教師們將《准備上小學啦》主題牆網路歸納為「情感」「知識」「能力」等幾個版塊,分別以照片、文字、圖畫、記錄表、棋譜等不同形式讓孩子可讀、可認知、可操作。同時還收集幼兒在園三年活動的各種資料、照片等,布置成「幼兒園里樂事多」的主題,使幼兒感受曾經的快樂。
『肆』 幼小銜接家長們應該怎麼銜接
1.學習(1)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規定固定的一個時間段讓孩子學習知識,量不專在屬多,注意是習慣的養成。(2)從入學前兩年左右開始,要適度加強孩子的知識體系的構建,要顧及孩子的興趣,不要採取填鴨式教育。語數外要有一定要求,最低也要保證孩子在入學後跟得上學習進度。2.興趣的培養(1)注意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因材施教,培育孩子的突出特長。(2)為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提早帶孩子去即將就讀的小學學習,熟悉校園環境,對學校產生親切感。3.陪孩子一起參觀小學(1)利用周末帶孩子到附近的小學參觀 ;說說參觀的小學叫什麼名字?學校是什麼樣子的?(2)畫一畫:「我心中的小學」——我喜歡的小學是什麼樣子的?希望老師是什麼樣子?4.一起約定(1)我想當一名什麼樣的小學生? (2)我希望我的小學生活時什麼樣子的? (3)引導孩子一起制定小學生活作息表
『伍』 幼兒園大班的小孩子幼小銜接工作該怎麼做
現在大班的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為了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最近我們大班成立了"幼小銜接"研究小組,開展了研討會,制定了幼小銜接的具體計劃,做到了提前介入,實行了幼小聯手,家園聯手,並且制定出了幼小銜接的具體措施:
一、帶領幼兒對小學進行參觀,參觀小學的環境以及他們的上課和戶外活動情況,讓他們感受到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激起他們渴望上小學的興趣。
二、作為大班的老師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加強規則意識,為孩子們順利由一個年齡階段邁向另一個年齡階段鋪平道路。為此,進入大班後,我就向幼兒介紹小學的情況,介紹哥哥姐姐認真學習的事,激發幼兒嚮往小學的迫切心情。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有意注意,我特別製作了豐富的、新穎有趣的教具,活動中彩洗染生動的教學形式吸引孩子們,使幼兒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參加學習活動,培養了幼兒的自控能力。為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和坐勢正確,一開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確示範,讓孩子有正確的模仿,然後我又通過練習書定自己名字等活動鞏固幼兒養成的習慣,平時,認真觀察孩子們發現個別幼兒的不良姿勢,及時糾正。
另外,我與家長一起鼓勵幼兒早起、不遲到,積極堅持參加幼兒園晨運活動,在生活處理方面,時時提醒幼兒抓緊課間休息時間解大小便,教他們學習自己削鉛筆,整理書包,學會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恆是常規培養的關鍵,因此,我經常對幼兒的常規進行檢查,並通過各種游戲鞏固幼兒已有常規,我還激發幼兒樂意擔任值日生的熱情,讓值日的幼兒提醒同伴遵守常規。
三、 從各方面提高幼兒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銜接。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在幼兒園大班,按規定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鍾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小學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鍾,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小學,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鍾,對很多一年級小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裡開始失望。為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三十分鍾左右,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准備。這種時間上的靠攏非常有效。
2、學習習慣和常規要求上互相銜接。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校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高年級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和小學一年級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范。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參觀看有關錄象,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在常規上有要求。如引導幼兒在集體活動時間里逐漸保持注意的穩定和持久,盡量在活動後喝水、上洗手間。集體活動時能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和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日常生活中,老師盡少使用在小、中班時對幼兒常用物質獎勵法,注重激勵幼兒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專注和興趣,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3、 生活能力上的重點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時上幼兒園,按時入睡,在自由活動時會結伴玩耍,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使用權幼兒在自理能力、時間概念、任務意識、責任感、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初上小學時丟三拉四,東拉西扯的現象,逐漸學會管理自己,進入小學後能開始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4、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的重要銜接工作,從小中班開始,我就非常重視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在語言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幼兒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聽、看、講述、講座,引導幼兒學習新的語言、詞彙、了解作品,再通過看圖說話、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表演出來,使幼兒得了更多鍛練語言的機會。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變過去教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常常先提問題,讓幼兒帶著尋求答案的心理,去開展活動,並鼓勵幼兒大膽地對沿未理解的內容進行講座,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參與語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語言游戲活動,使幼兒獲得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思想。
5、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升入大班我們堅持開展了閱讀活動,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閱讀和老師指導下的閱讀活動兩種。這兩種活動,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選擇閱讀內容的機會,又能得到老師的引導,在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中,閱讀方法、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通常,班裡有這樣的情形,識字的小朋友喜歡讀書,讀書又能學到更多的字。人與書產生互動,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在互動中增長。擁有這樣的基礎進入小學,給小學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如開學上課時,能聽老師的要求正確理解拿、取書,能看通知,喜歡識字活動,能順利地閱讀報紙,能正確理解題意。識字興趣、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明顯比不識字的小朋友強,學習的起點高。
『陸』 什麼是幼小銜接的基礎並貫穿與整個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
零是硬小銜接的基礎,並貫穿於整個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
【育龍幼兒園】「幼小銜接,助力成長」指導手冊
會同縣育龍教育
04-16 13:57
關注
前
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才競爭壓力的不斷積聚,人們越來越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優質教育。然而,對幼兒實施怎樣的教育能夠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怎樣幫助幼兒從幼兒園教育順利過渡到小學教育,同時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引發了我們對如何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思考: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幼小銜接有什麼意義?應如何開展幼小銜接?
《手冊》針對幼小銜接中涉及的教育因素,劃分為幼兒園篇、學校篇、教師篇、家長篇四個章節,根據當前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園、小學、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家長5個不同層面產生的認識與理解上的困惑,綜合選定65個重點問題,運用解答和建議的方式,解答簡潔明確,提供的教育建議是教師們長期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簡單可行、行之有效。
《手冊》旨在引導教師、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發展觀,並採取豐富多樣的教育途徑,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力求多方參與、密切配合、共同攜手,為幫助幼兒順利步入小學做好充分准備。
幼 兒 園 篇
一、幼兒園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幼兒園是對3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幼兒園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小銜接有何意義?
幼兒從幼兒園教育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就是幼小銜接。幼兒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由於教育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必然要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幼兒要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建立一套新的行為方式,以滿足適應性情況的需要。如果幼小銜接做的好,適應過程就會比較順利,能夠使幼兒入學後,在身體、情感、社會性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從而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
三、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
幼小銜接工作的重點不是知識的准備問題,而是如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其對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等。因此,幼小銜接應該以幼兒發展為本,遵循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注重興趣、習慣、能力的培養。
四、幼小銜接應從何時開始?
理想的幼小銜接,應貫穿至整個學前教育,充分利用三年幼兒教育階段,培養幼兒扎實的綜合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衛生和行為習慣,以及對事物的探究學習興趣。幼小銜接應從幼兒入園時就開始培養,讓其在三年的時間里逐漸養成良好的能力及行為習慣。
五、幼小銜接工作誰來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幼小銜接工作應由幼兒園、家庭和學校三方共同配合完成。
六、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園主要做什麼?
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入手,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身心和諧發展,幫助幼兒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兩個不同階段教育的平穩過渡,為其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七、幼兒入學後可能會有哪些不適應?
對幼兒來說,入小學是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幼兒會有很多的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周圍環境的不適應,幼兒對小學這個陌生的環境需要適應過程,如小學的教室、校園、課桌椅等與幼兒園有很大不同;二是社會關系的不適應,陌生的教師、同伴、新的標准、要求,會使幼兒產生距離感,不太主動親近他人,影響了建立新的、和諧的師生、同伴關系;三是學習方式的不適應,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以游戲為主、小學則以課堂教學為主。幼兒園教育注重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小學教育注重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探究、討論、表達等方式進行學習。
八、幼小銜接工作中容易出現哪些誤區?
主要誤區:1.盲目互相攀比,忽視自身發展。對於幼兒來說,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需要一段適應期。但是,不同幼兒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樣,有些幼兒進入小學一個月就能完全適應,而有些幼兒可能就需要一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不要將幼兒橫向與他人比較,而是應更多的縱向與自身的發展進行比較。2. 盲目急於求成,忽視循序漸進。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看起來似乎只是6~7歲幼兒(即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於這種理解,一些幼兒園在幼兒大班下學期時才開展銜接工作。但幼小銜接並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應從幼兒一入園就開始,給幼兒一個充分的時間去適應生活、調整自我,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適宜的成長環境。3.盲目單方教育,忽視多方合作。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准備工作,無論是在教育要求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而小學工作較少,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幼兒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准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九、幼兒園階段「超前教育」對幼兒有何不良影響?
華東師范大學資深心理咨詢師陳默曾指出:「超前教育的優勢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到了某個階段就會消失,這種狀況就猶如揠苗助長。超前教育雖然可以讓幼兒搶先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治標不治本。同時,提前灌輸小學知識可能對以後幼兒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專注性有所影響。」
幼兒園要認真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山東省學前教育規定》,嚴禁教授小學內容,不得組織奧數培訓、珠腦心算、外語、拼音、寫字等活動,不得有布置家庭作業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
十、幼小銜接活動參考
以下活動可結合本園實際有計劃地選擇進行。
1.教師培訓:幼兒園組織教師進行幼小銜接工作的培訓活動,有計劃地學習《幼小銜接家園指導手冊》,了解幼小銜接工作計劃,做好幼小銜接的准備工作。
2.家園共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
(1)調查問卷——教師針對幼小銜接中家長困惑不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調查問卷」發放給家長,並對調查問卷進行問題的收集與匯總,針對家長的實際困惑進行有效指導。
(2)專題家長會——教師組織或邀請小學教師、教育專家等給家長們做幼小銜接專題講座。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家長分析幼小銜接的核心問題,引導家長走出「超前教育」的誤區。
(3)家長座談會——邀請畢業幼兒的家長來園和大班家長進行座談、交流,圍繞「升入小學需要重點培養幼兒哪些方面?」「家長需要怎樣的心理准備?」等展開討論。通過已畢業孩子家長的示範引領、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幫助家長答疑解惑,從而重視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3.走進小學:組織幼兒走進小學,近距離了解小學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1) 參觀小學——組織幼兒到附近小學參觀小學的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上課活動等,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2) 訪談小學生——利用大班的幼小銜接主題活動或參觀小學等活動,為大班幼兒提供與小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進一步了解小學的生活。
4.畢業典禮:組織幼兒及家長召開大班幼兒畢業典禮,通過回顧幼兒園生活、唱畢業歌、朗誦畢業詩等活動,向幼兒園、教師及家長表達感謝之情,留下幼兒園的美好回憶,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學 校 篇
十一、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性質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屬於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讓每個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公益性事業,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十二、小學與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
小學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將游戲作為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十三、小學與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有什麼不同?
小學課程以學科為主,設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部分。國家課程包括語文、數學、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品生(品社)、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含勞動)等學科。山東省地方課程包括安全教育、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和人生規劃四部分內容。另外,學校可根據實際,開發校本課程,如:棋類、器樂類、書畫類、戲曲類等。
幼兒園的課程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十四、小學與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有什麼不同?
小學每班有1名班主任,全面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每門學科有1位教師任教。幼兒園每班配備2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3名教師。教師全面負責班級各項工作。保育員在教師指導下,主要負責照料和管理幼兒的生活。
十五、小學生應具備哪些獨立生活能力?
當幼兒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後,應該具備以下獨立生活能力:
1.知道並記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姓名、電話,知道學校的校名、班名,認識從
家到學校的路線。
2.能認清自己的東西,每天按課程表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文具,會自己削鉛筆。
3.會做掃地、擦桌子等力所能及的勞動,學習做值日生。
4.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會尋求別人的幫助,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要求。
十六、小學生應具備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於剛入學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使其盡快適應小學生活,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其終生受益。
小學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學習習慣:傾聽和提問的習慣、表達和發言的習慣、閱讀和書寫的習慣、遵紀和守時的習慣、合作和分享的習慣等。
十七、為什麼要重視小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
正確的書寫姿勢不僅是寫好字的基礎,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需要。因為錯誤的寫字姿勢會影響學生的視力,造成脊椎彎曲,不正確的握筆方式會影響寫字的質量和速度。因此,小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家長配合下,通過長期練習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十八、小學的作息時間是怎麼安排的?
小學的作息時間是以課為單位來安排的,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6小時,早上到校時間不早於7:30,上課時間不早於8:00。下午4點左右離校。學校每天為學生安排7節課,一般每節課35分鍾,每節課後有10-15分鍾的課間休息時間。
十九、小學生課間應做好哪些事情?
下課鈴響後,首先要准備好下節課需要的書本,然後再離開座位,有秩序地喝水、入廁。回到教室,同學之間可以做做拍手游戲、說說悄悄話、望望遠處等。上午、下午第二節課後要做眼睛保健操。
二十、小學生在課間應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小學生課間應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課間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一律靠右走,不擁擠,不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摔傷或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2.課間活動時,不和同學做危險游戲,不玩危險物品和玩具,避免傷害到自己或他人。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下節課精力旺盛。
3.入廁時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4.課間同學之間發生糾紛,要報告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及時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後果。
5.課間休息時,嚴禁學生私自外出,如果是看病打針等特殊情況,必須經班主任老師同意,家長來接方可出校。
6.正確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鞦韆、雙杠、爬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7.在學校進行校舍設備維修期間,不要到施工區域內玩耍。
二十一、小學如何組織學生放學離校?
放學時,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在班級門口站好隊,在教師帶領下有秩序地離校,學生走到家長止步線處,方可跟隨家長回家。如有家長未能按時來接學生,教師應將學生帶回班級耐心等候,並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
二十二、小學一年級布置家庭作業嗎?
根據懷化市育局的有關規定,為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學生的家庭作業以聽、讀為主,更多地關注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