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考試分析 > 小學課堂攝影

小學課堂攝影

發布時間:2021-02-22 10:53:41

⑴ 佚名: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攝影興趣

在影像時代和新傳播環境下,了解和掌握攝影語言對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近些年,許多教育機構、媒體和教育工作者在積極地推進攝影的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目前,各種小記者或青少年攝影興趣小組如雨後春筍,一些中小學都相應開設了攝影小記者班或興趣小組,老師組織學生實地調查、科技調查、新聞采訪等攝影活動。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一些中小學的老師還鼓勵學生寫攝影日記、攝影調查報告等。另外,有些學校(如北京三里屯小學、上海金山區亭林小學)開設校本攝影課程,編寫攝影教材,開展特色教育。社會上(青少年宮、群藝館之類)開設有攝影培訓輔導班;而面向青少年的攝影比賽也不乏專業水準和廣泛影響(著名的如「理光杯」小記者攝影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13屆)。這一趨勢已經引起了攝影界、教育界的重視。
這些現象都表明攝影正與學校教育和學生成長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系。本文在考察近些年校內外開展攝影教育和活動情況的基礎上,倡導攝影教育應該積極進入中小學學校教育並成為輔助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攝影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
攝影有許多特性,比如它的普及性、趣味性、紀實性、工具性等特徵,非常適合學校教育和輔助課程教學。簡單來講,攝影在學校教育和輔助課程教學方面具有以下兩個突出功能:
1、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情操寓教於樂、以美育代說教是當前教育的大趨勢。
由於攝影形象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創作者從中得到的教育較之其他手段更有效,而真實生動的攝影藝術形象教育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非常有幫助。通過攝影作品和親自參加拍攝實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社會,用相機去發現、捕捉社會的閃光點,去謳歌社會的真善美,去鞭笞社會的假惡丑,這種教育效果是最明顯的。如上海的一些學校教育者,為了讓學生關註上海的市政建設,特別是植樹造綠工程的進步,在半年中組織同一批學生先後到同一地點進行拍攝創作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這一變化。通過前後照片拍攝的對比,就能給學生進行一次生動深刻又有效的社會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種模式比比皆是,在此不贅述。
而攝影的實踐性,導致的教育功能更是數不勝數。除了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之外,攝影還可以對孩子的生活習慣、思想品格、行為模式產生積極的影響:如外出采風,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和獨立自理能力;集體出行,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互相關愛的品性等等。更有甚者,有些教師還觀察到攝影可以讓一些內向、甚至是抑鬱症的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療;如一些脾氣乖戾的孩子,可以在一次關愛貧困人群的攝影活動之後思想行為得到根本改變。而這些教育效果相比其他教育形式就顯得很有優勢。
2、有利於促進青少年綜合能力的發展和多項技能的掌握
攝影是一門綜合性技能。通過攝影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表述、統籌、應變、合作、協調、獨立工作等一系列的相關能力。攝影創作並不是簡單的按快門,有時為了完成一次創作任務,從策劃到現場調度都可以說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因為要進行攝影創作,就會碰到各種困難,要與各種人物打交道。例如你在拍攝中被攝對象不合作怎麼辦?找不到最佳攝影點怎麼辦?這就需要學生有很好的統籌、溝通、應變等能力。例如在上海,有次教師組織學生到少年體校進行攝影創作,首先碰到的難題是對方不接待,經過協商終於進入創作現場後,又碰到了光線與場面不理想的困難,後經過同學反復選擇和等待,終於拍攝到了滿意的創作畫面,其中一位同學的攝影作品還在全國體育攝影作品比賽中得了大獎。通過這類活動以及活動中難題獲得解決,使同學們對攝影創作的社會含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二、如何在學校推進攝影教育
和電腦教育一樣,將來的攝影教育主要陣地是學校和課堂。綜合目前的校內教育的實踐來看,有以下一些成功經驗可以遵循。
1、採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將攝影和各科目的學習有意結合起來,發揮攝影在輔助課程教學方面的作用。
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操作模式使得攝影更深入、更活潑。課內普及的技術知識讓孩子對攝影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則讓孩子們對攝影充滿熱情和動手的興趣。在操作實踐中,攝影課專職老師不只是講解攝影知識,而是將知識融會貫通,比如遇到一種昆蟲時,會指導孩子研究,遇到一種地貌時,會對孩子進行講解,自然、地理、歷史等無所不包。
攝影教學採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模式,將攝影和各科目的學科有意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攝影在輔助課程教學方面的作用。攝影作為一種現代文化和技術,是一門集光學、電子、化學、政治、新聞、美術、音樂、文學等諸多學科於一體的邊緣科學,同時也是另一種視覺語言形式。在中小學開展攝影教育,在輔助美術、美學、語文、音樂、政治以及相關理工學科等課程教學了具有重要作用。
如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小學美術課程把攝影作為校本課程,將課內的攝影作品解析和課外實踐外拍活動相結合。攝影成為美術課堂的拓展工具,為學生收集各種素材提供了很大幫助。北京三里屯小學成立攝影校本課程研發小組編寫校本課程,他們有套攝影教育策略——「立足小課堂,走進大自然,面向全社會」。該校的攝影校本課程構建開放的課堂,將課堂、自然、社會聯系在一起。三里屯小學開展攝影教育,發揮其輔助課程教學作用,在其它課程教學(美術、美學、語文、音樂等)中,多媒體素材、課件的製作和資料的採集,攝影更是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開展教師培訓,普及攝影知識
社會的攝影師可以承擔一部分校外攝影教育或課外攝影教育,但校內攝影老師的教育更為重要,因此開展師資培訓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校內攝影老師主要由小記者輔導老師、美術老師、電教或信息老師、其他科目感興趣的老師等組成,而真正科班出身的攝影老師目前在中小學並不普遍。專業教師對中小學的攝影教育又至關重要,因此開展攝影師資培訓、提高現有師資的水平,就顯得很重要。
目前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比如上海的一些區縣)已經很重視中小學攝影教育了,對在藝術教育領域內,把攝影納入和音樂美術相同地位,有著非常明確的工作時間表,並且在2011年已經開始大規模地組織攝影輔導老師專項培訓。
3、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學習攝影的興趣
教育要符合孩子的性格。推進攝影教育,學校可舉辦多種活動,如小記者實地調查、科技調查、新聞采訪等。每年暑期舉行攝影夏令營,參加各級各類攝影比賽,組織攝影小記者外出采風,采訪領導,為敬老院老人免費照相等,一系列活動,既讓學生得到快樂,也在活動中提高了攝影技能。
上海金山區亭林小學作為上海市攝影特色學校,除了在攝影教育中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外,更注重攝影實踐,開展多種攝影活動。亭林小學自1984年就成立了攝影興趣小組,每星期固定活動一節課。另外,亭林小學組織青少年攝影比賽、寒暑假采風、攝影創作社會活動等課外實踐。北京白家莊小學開展攝影校本課程,利用周末帶孩子外出(北京髯和大街小巷)攝影采風。孩子們親身感悟到北京的文化,用一張張生動的照片詮釋著對北京文化的理解通過攝影實踐,激發了孩子們增加了攝影的興趣,拍攝得出人意料的好,內涵豐富。這比課堂學習理論知識要有效得多。
4、營造攝影學習氛圍
為了滿足學生需求,學校可以因勢利導,在每個年級均成立攝影小組,每班的教室均設置「攝影角」,展示同學們的攝影佳作。每周,學校都開展一節攝影大課堂,定期邀請專家進行全校性講座,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攝影比賽和展覽。從這些精美的作品中,人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們在攝影中收獲著快樂,收獲著長成,收獲著關愛。在每一幅作品的背後,人們可以感受到愛,感受到憧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文化,不只是攝影技巧(技法的講授和取景內容的廣泛),還有文化的熏陶。攝影小記者組的同學也可以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進行校外采風。
總的來看,攝影在中小學學校教育和課程輔助教學方面是大有作為的,攝影界應該發揮專業所長和人才優勢,支持和推動攝影教育更多地面向青少年、走向學校和課堂。

⑵ 怎樣上好攝影課(詳細的)第一次給學生上攝影課,誰有經驗,傳授下啊!謝謝了!

不知道你給多大的學生上課?
不知道你以前有過其它教學經驗嗎?
有教案專嗎?

第一次上課要博取屬學生們的好印象。
第一印象很重要啊。
要找機會顯示出你在專業知識方面的能力。
學生其實看得出來你是真懂假懂。
如果真不懂也沒關系,課下多下功夫。千萬別不懂裝懂。
回憶一下你學生時代最喜歡和最討厭的老師吧。
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以此啟發一下自己吧。

欣賞課我覺得要謹慎。
每個人的眼光、審美不同,尤其是沒系統學過這課的學生,
如果是孩子,可能還有叛逆心理在裡面。
未必會捧你的場。
由學生來提出相關問題,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由此回答並引到你的課上內容,我覺得是個好方法。如果我講我會這么切入主題的。

⑶ 如何拍攝課堂實錄

如何拍攝課堂實錄?
1.景別的運用

課堂教學錄像的景別一般可分為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

全景:表現的是某一被攝對象(如課堂、人物等)的全貌。

主要用於事物全貌的介紹或展示,如課堂的環境、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教態等,強調的是課堂的氛圍、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間的關系。

此景別在課堂錄像的開頭、結尾及中間環節都會用到。

中景:是表現人體膝蓋以上部分或一個場面局部的畫面。

中景與全景相比,表現的范圍縮小了,進一步接近了被攝主體;

畫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攝主體外,還有與主體有關的周圍環境,此時環境和背景因素起著輔助、陪襯或烘托的作用,並與主體一起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

中景主要是用來揭示主體人物的情緒、身份以及動作目的。

如用中景拍攝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現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表情和神態,同時還可顯示鄰座學生的反應(如表情、動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局部的畫面。

它與中景相比,畫面表現的空間進一步縮小,內容也更趨單一。

它主要是用來表現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動作和變化等,可給人以交流感。

如學生回答問題、朗讀、做作業、做實驗;

老師講課、寫板書、做演示實驗等。

這是課堂錄像中最常用的一種景別。

特寫:是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對象細部的畫面,是對事物細小部位的放大,給人以較強烈的視覺沖擊,強化觀眾對所表現的形象的認識和感受,加深記憶。

如板書內容、實驗現象、師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態等。

2.鏡頭的運動和運用

攝像機常用的拍攝方式有推、拉、搖、移、跟等幾種,恰當地運用鏡頭,才能達到好的拍攝效果。

搖鏡頭:所謂搖鏡頭,就是攝像機位置不動,藉助於三腳架上的雲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轉動攝像機所拍攝到的鏡頭。

其畫面效果猶如人們轉動頭部環繞四周或將視線由一點移向另一點的視覺效果。

其目的就是通過攝像機的運動將畫面向四周擴展,使畫面更加開闊,給人完整的印象。

如為了強調課堂上學生活動或反映整個課堂氣氛,就可用這種拍攝方式拍攝全景來完成。

當然,在用該方式拍攝時應注意畫面起幅和落幅時的停頓(一般為3——5秒)和畫面內地平線的水平,同時還應控制好使用的次數與轉動的方向,搖鏡頭過於頻繁地使用或來回搖動都容易使觀眾感到不適。

推鏡頭:所謂推鏡頭,就是通過變焦使畫面的取景范圍由大變小、逐漸向被攝主體接近的一種拍攝方法,其目的就是逗引導地甚至逗強迫地觀眾對被攝體的注意,有突出主體、強調局部的作用。

如用於引導觀察板書、掛、投影、人物表情或動作以及實驗現象等。

由於推鏡頭是通過畫面的運動來引起觀眾對某個形象或教學環節的注意,因此,其應有明確的表現意義,那種沒有任何意義,僅僅是為了表現攝制技法而推的鏡頭應該避免。

拉鏡頭:與推鏡頭相反,拉鏡頭是通過變焦使畫面的取景范圍和表現空間由小到大、由近變遠的一種拍攝方法。

它強調的是主體與整體以及主體與環境的關系,如起幅是學生專注的眼神,然後再慢慢拉開,落幅是這個學生在專心做實驗的近景;

又如起幅是老師,慢慢拉開到老師與學生在交談,最後落幅是課堂內學生激烈討論的全景等。

拉鏡頭在一個鏡頭由小景別向大景別連續的變化中保持了表現空間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畫面表現上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跟鏡頭:跟鏡頭就是攝像機鏡頭跟隨運動的被攝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其特點是畫面始終跟隨一個運動的主體(老師或學生等),並且要求這個被攝對象在畫框中要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以利於展示運動主體的神情變化和姿態變化,如拍攝老師在課堂上巡視、學生表演節目等。

拍攝時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調整(自動檔除外),以免像模糊不清。

移鏡頭(移動拍攝):移動拍攝是將攝像機架在可移動物體(如裝有滑輪的三腳架)上並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攝。

考慮到畫面的穩定性,在課堂實錄中一般不太使用這類鏡頭,只有當被攝體被前景擋住無法正常取景時才使用。

組合拍攝:組合拍攝是指在一個鏡頭中有機結合推、拉、搖、移、跟等幾種不同攝像方式的拍攝方法,用這種方式拍攝的畫面也叫綜合運動鏡頭。

如在拍攝學生分組討論這一教學環節時,可先用全景表現課堂中熱烈的討論氣氛,然後隨著老師走動可使用跟鏡頭跟上,當老師走近某一組學生時,再用推鏡頭推至中景表現出老師和學生討論的情景。

3.鏡頭的組接和特技的運用

課堂教學錄像是課堂上教師形象、教學行為的直觀體現,除了要求拍攝人員客觀、准確、及時地把握好每個鏡頭外,作為現場導播(切換人員)還應在畫面的選擇與組合、鏡頭的切換、機位的調度、特技的應用等方面做到適時、適度、准確、合理,切忌畫面停頓過短或鏡頭切換頻繁以及過多地使用特技鏡頭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畫面零亂,以致削弱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效果。

對於一些用單畫面難以完全展示的教學環節,如師生對話等,可用畫中畫或左右畫的技巧,分別用近景突出教師提問題時的面部表情和手勢,用中景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表情和神態,使畫面能產生面對面進行交流的效果。

在拍攝用現代教學媒體(投影、電視)及其他手段(掛、板書等)展示的一些教學內容時,為了表現此時教師或學生表述時的手勢、表情,也可用畫中畫的功能,把要展示的教學內容放在主畫面(便於看清內容),把教師或學生的近景畫面置於主畫面中某一合適的位置,畫框大小以不影響主畫面的內容展示為前提。

課堂錄像對鏡頭的長度雖然沒有嚴格的規定,但連續的短鏡頭容易使觀眾感到疲倦,冗長而又單調的鏡頭會使人厭煩。

一般情況下,全景鏡頭與特寫鏡頭相比,可供觀看的信息較多,因此可適當長一些,而特寫鏡頭可短一些;

有趣的、動態的鏡頭可長一些,靜態的、單調的鏡頭應短一些。

⑷ 視頻教學 怎麼學習攝影

攝影攝像模塊的教學有著時代性、選擇性和基礎性。當然這些特性都是從教學模塊的功能上來說的,而我認為,攝影攝像模塊的教學,不僅是同學們增加了部分知識和技能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使學生通過這個契機,增加了觀看社會的一個視角,可以使他們在人生、在社會的理解上更成熟,能更加的理解這個社會,或者增加了對這個社會中問題的思考。我想,這是攝影攝像模塊教學更重要的教學意義。 我是通過看采訪廣州美術學院數碼藝術設計系客座教授吳慕清女士的那段談話中得到的感觸和理解。國外的攝影攝像課程從小學就開始了,初中階段有一個過渡,把藝術中的傳統手繪也加入其中,到了高中,高二、高三的時候則是和大學有所聯系,有不同愛好和專業意向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課程。我覺得這一點也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在這一點上,我們的新課改也可以借鑒。避免小學、初中和高中的部分課程產生沖突。畢竟我們的藝術教學,如果開發一些手工或者漫畫課程很有可能跟初中的美術課撞車,這樣對於學生來講,就不會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孩子都很「單純」,家長把該孩子考慮的事情都考慮過了,什麼事都不讓孩子操心,而社會上的問題,畢竟和他們的生活有一段距離,所以,甚至於現在的孩子,到了上大學的年齡還是單純的要命,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研究生輕易被騙,而且缺乏相應的自救本領。而如果,我們從高中、甚至初中就增加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的課程,可以讓學生理解這個社會的課程,孩子們可以更好的能夠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對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干預的思考,這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講,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我也看了其他學校教學的例子,我想,現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能有更深意義的思考的啟發是很有必要的,教授攝影不僅僅要包括講解光圈、快門、景深等等專業術語,不能僅僅是拍攝人像、風景或靜物這些分類,更要啟發學生思考我手中的相機可以告訴大家什麼?可以設計此類教學作業,比如,吳女士提到的《鄰居的英雄》,讓學生探索社會問題,更加理解社會中的個人,及不同的人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學生完善社會觀念、完善自身人格更有意義。這樣對於學生價值觀的培養也不在是紙上談兵,而是讓學生思索,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能做什麼樣的事?我對社會有什麼樣的意義?可能這正是藝術教育更深層次的意義。 不管如何,這次得到的啟發會告訴我,教學的意義是什麼,以後我將啟發我的學生們,讓他們成為有思想的人。

⑸ 關於學校公開課攝影的技巧

這種攝影,和會議攝影類似,具有相同特點,注意下面幾點:
1. 空間狹小,但是要表現其情景,因此需要廣角拍攝
2. 為了避免對正常的活動(此處是教學,也可以是開會、討論等)造成不必要的干擾,建議不要使用閃光燈,特別是你這個實際情況是面對年輕的學生,如果用閃光燈,難免會分散他們注意力,造成不好的影響。另外,如果相機支持,關閉對焦提示音(就是那常見的滴滴聲)。因此最好提前到教室,將教師的燈和窗戶全部打開(但是如果窗外有陽光,注意光的方向,拍照時不要正對陽光,以免造成眩光)。
3. 拍攝主體的選擇。個人建議:1)學生們認真聽課的特寫,可以選取第一排學生作為基準,最好站在教室前門拍攝,和學生有一定夾角,也可以避免把後面聽公開課的相關專家、領導和教師拍攝進去。2)教師在講台上板書/講授時的課堂情況(要把學生也拍進去,這樣才能叫課堂實景),這個可以在教室的最後拍攝,突出其氛圍,也可以在前門拍攝(但位置不好選)。 3) 相關專家、領導和教師的聽課情況,這個建議在前門拍攝。
4. 拍攝時間的把握。因為你這個拍攝活動,本身就是影響正常教學的,所以,不論你是否開閃燈,有個人在前門或後門,勢必會對學生、教師造成影響,所以時間能快則快,原則上3分鍾內解決,不要來來回回,前前後後,一次各拍2、3張照片,選一張好的即可。因為這屬於記錄性質,不是拿去評獎的,也不要刻意苛求。
5. 器材的選擇。單反最好,普通數碼相機也可以。記得第一條和第二條。先把相機設置好,不要臨場出問題。

⑹ 從小培養攝影好不好

小孩學習攝影的好處
攝影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攝影又歸屬於文學藝術,攝影教育則為藝術教育的范疇。攝影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攝影知識的傳授,從另一層去理解,攝影教學實際上是拓展和重視其在藝術教育中美育的功能和作用,確立在素質教育中應有的地位和價值。作為一個完整的攝影教學體系,中國的攝影教育也有自己的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個層面,基礎教育也就是面向少年兒童。
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主要靠直觀的、感性的、帶有情感的形象去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和接受教育的。他們的心理就像一個充滿想像、幻想和靈感的美麗星空,小學教育的一切就是向這個星空投入。開展少兒攝影教育,不僅是學習攝影知識,傳授攝影技術,更是一個綜合素質教育的陣地。「其實,學習攝影從小學就可以起步了。」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盛希貴認為,攝影步入基礎教育階段的可操作性很強,一者攝影入門很容易,二者小孩子的興趣更高。
一、國內外少兒攝影教育概況
在西方一些國家,攝影是學生最喜歡的一門課,它能與物理、化學等學科緊密結合起來,發揮著獨特的教育功能,從中國攝影教育的歷史和現狀來看,攝影教育的功能和價值主要還局限在專業教育的范圍內,在以綜合素質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面,攝影還沒有被很好地利用起來,原因是我國的攝影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相對於其他學科明顯薄弱,尤其在我國現階段,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攝影這門課程。有的學校即使開了攝影課,也僅僅作為藝術欣賞課程。近幾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有的學校開始把攝影知識的學習以選修課程或課外攝影興趣小組的活動形式來進行,組織學生挎上相機,走上社會,開展各類專題攝影活動,把攝影活動融入學校教育之中,而面向少年兒童舉辦的各級各類攝影比賽更是層出不窮,可見,攝影已經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有著越來越密切的聯系,少年兒童的攝影教育在我國正在深入開展。隨著數碼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機已從高檔消費品轉化為家庭生活的基本配件,生活中與攝影有關的事件越來越多,這就為少兒普及攝影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少兒攝影教育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攝影教育作為一門融科技與藝術於一體的特殊學科,使得攝影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功能優勢。讓孩子透過鏡頭看世界,不僅拍出成人所沒有的純真眼光,而且通過攝影教育來提高少兒綜合素質,使孩子在攝影藝術的熏陶和實踐中提高能力、增強素質,具有獨具一格的教育意義。
(一)有助於培養少兒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讓攝影融入學校教育並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功能優勢。對學生實施攝影教育,我們的著眼點並不僅僅是指導學生學會攝影,拍好照片去爭取得獎,而要更注重於讓學生在學攝影過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所以平時,無論是校園攝影興趣組還是班級拍攝活動,我們都緊緊把握住攝影活動加入德、智、體、美全面培養的序列,讓學生在學習攝影知識、攝影技能和學習攝影創作的過程中,提高思想品德,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磨練意志品質。
1. 道德情操的陶冶功能
學生對於攝影知識、攝影技能和攝影創作的學習與領會過程,是一個細微的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正是這個過程,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醜。在平時的攝影活動中,無論在宣傳環保,發揚傳統文化等校園的教育活動中,還是各類校外活動競賽中,都可以抓住攝影活動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結合點,引導學生把最能反映教育主題的典型畫面、典型人物及其傳神姿態與動作拍攝下來,使學生在創作與發現美的過程中,思想品德經受一次次的感染和熏陶。
2.學習習慣的養成功能
攝影創作需要眼、手、腦、心、相機的協調配合,一系列的操作步驟容不得一點失誤。一幅攝影作品的誕生不僅需要天時地利條件,更需要規范的操作和一絲不苟的拍攝作風。少兒學習攝影,有助於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意志品質的冶煉功能
攝影要有毅力,有韌勁,要會跑路,能吃苦。為了捕捉到一次好時機,有時要等好多時間。為了拍到一張好照片,不管是嚴寒酷暑還是風雪雨天,都要背著相機往外跑,甚至還要起早摸黑。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感受到任何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從而達到對意志品質的磨練。
(二)有助於發展少兒的興趣和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年階段對周圍事物產生好奇心、發生濃厚的興趣,可能是終生成就的源泉。興趣是少兒對某種事物探索的慾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慾望,孩子就會從內心的深處去研究喜歡的事物,才會樂此不疲。常言道: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初學攝影對照相機、奧秘的好奇心理進行教學,是將學生由「學拍」引入「樂拍」的關鍵。
學校的各項活動往往是學生們很好的攝影題材,不但發展了學生興趣與愛好,一展他們拳腳的舞台。例如學校開展一些文藝演出活動,由學生擔任的小攝影師要接受整個活動的攝影的任務,小攝影師們不但一絲不苟地記錄下同學們看錶演過程中的各種神情動作,還常出其不意地抓拍那些在台下搞怪的學生,對於舞台上表演的每一個場面更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構圖的機會,舞台成了他們展現攝影風採的焦點,他們雖然年齡小個子小,膽子反而大,對於拍攝的專注投入決不比成人弱,在攝影過程中他們體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與激情,攝影的成就感使他們變得更自信。
(三)有助於培養少兒的審美能力
攝影在增強少兒的審美意識,培養少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少兒創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獨特的作用。藝術的生命在於獨到的審美和敏銳的發現。攝影教學應用諸如線條、影調、色調等各種攝影藝術基礎理論,來培養學生對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和結構的鑒賞、識別技能,從而形成敏感而細膩的審美能力,以及對千變萬化事物的瞬間完美把握。攝影實踐引導學生用美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並用攝影鏡頭來記錄心目中美好的東西,有效地讓學生將審美理念轉化為藝術成果,使創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攝影創作在攝影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攝影課有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社會,走迸大自然,讓學生為千姿百態的世界所陶醉,主動地去發現美、捕捉美,表現美,同時又能引發創造美的慾望、興趣。
(四)有助於培養少兒的觀察能力
攝影活動有助於促進少兒觀察能力的提高。敏銳的觀察力是智力的基礎,引導少年兒童利用照相機鏡頭觀察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瞬息萬變,看看哪些畫面要避開,哪些畫面要入鏡頭,所有這些都能有效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的提高。讓我們先來「觀察」一下攝影師的觀察:清晨,靠近樹葉你會發現陽光下樹葉上的露珠,變換一下角度(側逆光)你還會發現,陽光下這顆露珠顯得晶瑩透剔;調整相機鏡頭的焦距和景深,則更會發現,這顆露珠還有那麼美妙的形象(背景模糊而虛幻的特寫)!攝影師的眼睛能在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美,能在稍縱即逝的瞬間捕捉美,能在時間的長河裡獵取美,能在空間的坐標中塑造美。攝影師的觀察具有細致入微、深刻洞察、反應敏銳、迅速發現(按快門)的特點,這種觀察力素質是攝影師特有的基本素質,帶著相機進行觀察,就意味著按照攝影觀察藝術的規律去訓練培養人的觀察力。
(五)有助於培養少兒的創新能力
作為一種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進行攝影藝術創作重要的不是結果,而在於其時時處處存在的創造思維伴隨著的過程。隨著照相機、感光材料的不斷進步,為攝影師解放了雙手,使他們能更多地專注於藝術、專注於創造,即使一個初學的兒童也能很快地進入創造的幻境。少年兒童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在攝影創作中,教師要求學生不能僅僅滿足於拍得清楚,而且要構思新穎,角度獨特,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技巧來創作。「事實上,一百個優秀的攝影師從同一個位置拍攝同一個對象,可以得到一百張不同照片的時代早已到來」。同樣,一個優秀攝影師從一個位置拍同一個對象。也可以拍出盡可能多的不同空間關系結構的影像。鼓勵學生運用一些新穎的手法創作作品,有利於堅定學生的創新信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學習、掌握攝影技術的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穿插發散、聯想、類比、逆象等思維訓練,讓學生利用這些思維方法,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嘗試拓展性的創作拍攝,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具有靈活性、獨特性的思維品質。

⑺ 如何拍攝課堂實錄

1.景別的運用
課堂教學錄像的景別一般可分為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五種。
全景:表現的是某一被攝對象(如課堂、人物等)的全貌。
主要用於事物全貌的介紹或展示,如課堂的環境、學生的活動、教師的教態等,強調的是課堂的氛圍、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間的關系。
此景別在課堂錄像的開頭、結尾及中間環節都會用到。
中景:是表現人體膝蓋以上部分或一個場面局部的畫面。
中景與全景相比,表現的范圍縮小了,進一步接近了被攝主體;
畫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攝主體外,還有與主體有關的周圍環境,此時環境和背景因素起著輔助、陪襯或烘托的作用,並與主體一起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
中景主要是用來揭示主體人物的情緒、身份以及動作目的。
如用中景拍攝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現回答問題的學生的表情和神態,同時還可顯示鄰座學生的反應(如表情、動作等)。
近景: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局部的畫面。
它與中景相比,畫面表現的空間進一步縮小,內容也更趨單一。
它主要是用來表現含人物面部表情的動作和變化等,可給人以交流感。
如學生回答問題、朗讀、做作業、做實驗;
老師講課、寫板書、做演示實驗等。
這是課堂錄像中最常用的一種景別。
特寫:是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或某些被攝對象細部的畫面,是對事物細小部位的放大,給人以較強烈的視覺沖擊,強化觀眾對所表現的形象的認識和感受,加深記憶。
如板書內容、實驗現象、師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態等。
2.鏡頭的運動和運用
攝像機常用的拍攝方式有推、拉、搖、移、跟等幾種,恰當地運用鏡頭,才能達到好的拍攝效果。
搖鏡頭:所謂搖鏡頭,就是攝像機位置不動,藉助於三腳架上的雲台,按某一方向水平或垂直轉動攝像機所拍攝到的鏡頭。
其畫面效果猶如人們轉動頭部環繞四周或將視線由一點移向另一點的視覺效果。
其目的就是通過攝像機的運動將畫面向四周擴展,使畫面更加開闊,給人完整的印象。
如為了強調課堂上學生活動或反映整個課堂氣氛,就可用這種拍攝方式拍攝全景來完成。
當然,在用該方式拍攝時應注意畫面起幅和落幅時的停頓(一般為3——5秒)和畫面內地平線的水平,同時還應控制好使用的次數與轉動的方向,搖鏡頭過於頻繁地使用或來回搖動都容易使觀眾感到不適。
推鏡頭:所謂推鏡頭,就是通過變焦使畫面的取景范圍由大變小、逐漸向被攝主體接近的一種拍攝方法,其目的就是逗引導地甚至逗強迫地觀眾對被攝體的注意,有突出主體、強調局部的作用。
如用於引導觀察板書、掛、投影、人物表情或動作以及實驗現象等。
由於推鏡頭是通過畫面的運動來引起觀眾對某個形象或教學環節的注意,因此,其應有明確的表現意義,那種沒有任何意義,僅僅是為了表現攝制技法而推的鏡頭應該避免。
拉鏡頭:與推鏡頭相反,拉鏡頭是通過變焦使畫面的取景范圍和表現空間由小到大、由近變遠的一種拍攝方法。
它強調的是主體與整體以及主體與環境的關系,如起幅是學生專注的眼神,然後再慢慢拉開,落幅是這個學生在專心做實驗的近景;
又如起幅是老師,慢慢拉開到老師與學生在交談,最後落幅是課堂內學生激烈討論的全景等。
拉鏡頭在一個鏡頭由小景別向大景別連續的變化中保持了表現空間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畫面表現上具有無可置疑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跟鏡頭:跟鏡頭就是攝像機鏡頭跟隨運動的被攝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其特點是畫面始終跟隨一個運動的主體(老師或學生等),並且要求這個被攝對象在畫框中要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以利於展示運動主體的神情變化和姿態變化,如拍攝老師在課堂上巡視、學生表演節目等。
拍攝時要注意把握好焦距的調整(自動檔除外),以免像模糊不清。
移鏡頭(移動拍攝):移動拍攝是將攝像機架在可移動物體(如裝有滑輪的三腳架)上並隨之運動而進行的拍攝。
考慮到畫面的穩定性,在課堂實錄中一般不太使用這類鏡頭,只有當被攝體被前景擋住無法正常取景時才使用。
組合拍攝:組合拍攝是指在一個鏡頭中有機結合推、拉、搖、移、跟等幾種不同攝像方式的拍攝方法,用這種方式拍攝的畫面也叫綜合運動鏡頭。
如在拍攝學生分組討論這一教學環節時,可先用全景表現課堂中熱烈的討論氣氛,然後隨著老師走動可使用跟鏡頭跟上,當老師走近某一組學生時,再用推鏡頭推至中景表現出老師和學生討論的情景。
3.鏡頭的組接和特技的運用
課堂教學錄像是課堂上教師形象、教學行為的直觀體現,除了要求拍攝人員客觀、准確、及時地把握好每個鏡頭外,作為現場導播(切換人員)還應在畫面的選擇與組合、鏡頭的切換、機位的調度、特技的應用等方面做到適時、適度、准確、合理,切忌畫面停頓過短或鏡頭切換頻繁以及過多地使用特技鏡頭而造成中心不突出、畫面零亂,以致削弱了原有的課堂教學效果。
對於一些用單畫面難以完全展示的教學環節,如師生對話等,可用畫中畫或左右畫的技巧,分別用近景突出教師提問題時的面部表情和手勢,用中景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表情和神態,使畫面能產生面對面進行交流的效果。
在拍攝用現代教學媒體(投影、電視)及其他手段(掛、板書等)展示的一些教學內容時,為了表現此時教師或學生表述時的手勢、表情,也可用畫中畫的功能,把要展示的教學內容放在主畫面(便於看清內容),把教師或學生的近景畫面置於主畫面中某一合適的位置,畫框大小以不影響主畫面的內容展示為前提。
課堂錄像對鏡頭的長度雖然沒有嚴格的規定,但連續的短鏡頭容易使觀眾感到疲倦,冗長而又單調的鏡頭會使人厭煩。
一般情況下,全景鏡頭與特寫鏡頭相比,可供觀看的信息較多,因此可適當長一些,而特寫鏡頭可短一些;
有趣的、動態的鏡頭可長一些,靜態的、單調的鏡頭應短一些。

⑻ 哪個攝影課堂的課程種類多一些

我感覺後期強攝影課堂就挺不錯的呀

⑼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攝影興趣

1.慢慢啟蒙莫心急
對於小朋友的教育,最忌諱的事情似乎就是心急。不管是什麼才藝,如果爸媽急於求成,難免會出現逼迫的情況,非常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甚至是叛逆。而攝影這門學問,相關的知識和技巧龐雜而多,如果一下子塞給小朋友太多,他們難以消化,只會削減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或許一開始,是要讓孩子對「照相」這件事感興趣,當引起他們的興趣之後,他們自然會想知道更進一步的知識和技巧,屆時可再慢慢地一一教他。

2.從生活中熟悉的題材開始拍起
當孩子開始拿起相機時,可鼓勵他們從拍其他家庭成員練習起,從生活中取材,引導他捕捉一些畫面,例如做菜時的媽媽、看電視的爸爸、玩積木的哥哥等,也可請他們用不同的角度拍自己的房間、家和附近街道等景色。

3.練習表達自己的拍攝想法
按下快門前後的思考,在攝影中是十分重要的環節。當小朋友拍下某一畫面時,大人們可問問他們為什麼會拍這個,讓他們談談看自己的想法,不管是用寫的還是用說的都可以。透過這樣的溝通和小朋友拍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從中了解孩子觀察世界的角度,或許還能更深入地察覺他們的心理狀態。同時,也是鍛鍊孩子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

4.外出時也能讓他們用手機練習拍攝
影像數字化的便利性,常常造成部分攝影者在按下快門前缺乏足夠的思考,而對於小朋友而言,在這方面似乎更容易受到數位相機的影響。記得小時候用家裡的底片拍照時,還會因為拍壞了就浪費一張底片而小心翼翼,但對於現在較多接觸數位相機的孩子們來說,「拍了看,壞了刪」變成理所當然的事,在按下快門前似乎也不需要多想了。

5.為他們設計攝影題目,製造拍照機會
對於一些孩子而言,有時候拿起相機會需要一些特別的契機驅使,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小朋友,比較少會自己去發想某一拍攝主題而行動,這時可能就會需要爹娘在旁出主意或指導。調動小朋友們的積極性,為人父母的朋友們可以想一些攝影主題,邀請孩子們一起討論拍攝方向,再去做執行。

6.帶孩子去參與一些攝影比賽或活動
一個人的攝影熱情能讓人心生感動,那一群人的攝影熱情或許能將人心沸騰,而這樣強烈的熱情,往往在一些大型攝影比賽現場中最能體現。帶孩子去感受那種「一群人的熱血」,融入大家認真比賽氛圍中,或許更能增長他對攝影的興趣。不僅如此,大型的攝影比賽中的題目,更是讓孩子動腦練習的大好機會,親子若能共同完成比賽作品的拍攝,也能增進感情。

⑽ 拍攝小學課間活動,該以什麼樣的拍攝思路去完成,

如果是單獨一個短片的話,很簡單,首先,要有logo或標志性的東西,好做片頭,或版者開場,然後鈴的特寫或權者空曠的走道響起鈴聲,總之,要給觀眾一個下課的信號,然後拍攝下課那一瞬間的區別,也就是過場,接下來就是隨意發揮啦,多用特寫和近景,主抓小學生表情和動作,當然最好每組動作都能拍攝一組鏡頭,具體什麼動作比如跳皮筋啦聊天打鬧啦,很多可以發揮,最後跟開頭一樣,收尾就可以。要說什麼設備,自然預算越多設備越多啦,千千萬萬別少了長焦鏡頭就可以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攝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